A. 哪裡有潮劇光碟映像和比較高清晰的原盤資源
對方如果他和日劇集團股份今天放假
B. 求下載潮劇片段MP3格式的網站
看看有沒有能幫到你http://bbs.chaoshanren.com/thread-387142-1-1.html
C. 白兔記的潮劇
劉智遠與三娘成婚不久,劉被迫赴山西投軍。三娘在家遭受兄嫂虐待,於磨房產下一子,取名臍。其兄狠素,將咬臍拋下魚池,被老僕人竇通所救。三娘怕兄嫂再次尋隙生非,托竇公送子於太原。時劉已入贅岳府,不敢收留其子,竇通痛切三娘之苦,感動了賢惠的岳秀英,她自願承擔養子義務。
事隔十六年後,三娘被迫井邊吸水,疲乏假寐,於生母素不相識的劉咬臍率眾出獵,射白兔追至井邊,倆人對話,得知三娘即其生母。咬臍三娘血書急趕回家,頓足捶胸地大鬧一場,緊緊追問其父,智遠以實答之,並微行相會三娘,一家得以團聚。
[考釋]全劇由、《進邊會》、《回書》、《磨房會》三折組成。1996年,汕頭旅遊潮劇藝術團演出。 (電影本)落魄書生劉智遠,幼答怙恃,貧無立錐,為人牧,及長,氣宇魁梧,膂力過人,沙陀村李員外奇人,知非池中物,贅之為婿。李員外生一子一女,子李信,娶妻張氏,悍婦也。馴罵李信如羔羊女名三娘,美而賢,自贅知遠,克盡婦道,無如張氏嫌其貧,恐將來奪產,視如眼中釘。
無何,李員外病篤,臨終囑李信善視三娘及知遠,李信唯唯,迨至李殃後,張氏即逼知遠耕種。但知遠已探知太原岳元帥招兵御契丹,知遠立志投軍,前往效力,張氏以眼中釘既欲遠去,佯嘉許之,時三娘已身懷六甲,臨別知遠囑善自保重而去。知遠去後,張氏逼三娘改嫁,否則須操作,三娘自甘入磨房,不願改嫁。知遠杳無信息,而三娘將臨盆,史嫂俱置之不理,且責藉詞偷懶,絕其飲食,李信不忍,偷送殘羹冷飯,不幸為張氏瞥見,怒奪之傾於豬槽內。
風雨之夜,嬰兒呱呱墮地,臍帶久不下,三娘忍痛咬斷臍帶。母子得平安,張氏突至,強奪嬰兒出,遇老僕竇伯,張氏將嬰交竇,囑其投於魚塘中,許以重賞。竇佯許之,待張氏去後,入告三娘,竇願負責將嬰兒送至太原投知遠。臨行,三娘謂兒名為咬臍,以志不忘。時知遠因勇敢善戰,積軍功曜升為先鋒,且為岳元帥所倚重。竇伯受風雪雨露之苦,跋涉千里至太原見知遠,知遠聞知情形,急遣人帶銀信至沙鉈村欲迎三娘,銀信誤入張氏手,張氏偽稱三娘產生失調,以致身亡,知遠聞報哭慟不已。
岳元帥臨陣受重創,臨終受命脈知遠代掌帥印,並以女妻之,此後知遠面征北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北方因是大定,知遠亦位居平遼王矣。時咬臍郎年已十六歲,英勇有父風,隨父出鎮潼關。
某日,咬臍郎請於父,謂欲往行獵,知遠命家將九成等隨往,為追逃兔,竟追至沙陀村外,見一冒風雪於古井旁汲水,奈天寒地凍,點滴毫無,正深悲嘆,忽見咬臍郎貌似知遠,正注視間,咬臍郎亦覺心有所觸。互相詢問下,咬臍郎知婦人乃其生母,但以堂上有母焉可隨意相認,蓋自幼即以岳夫人為母也,乃托詞願代覓乃夫及子使其團聚。三娘乃撕下羅裙,咬指血書付與,咬臍郎歸見父,呈血書,事聞於岳夫人,旋命駕往迎。
車駕至沙陀,李信夫婦聞報失色,三娘苦盡甘來,念在同胞之誼亦赦其既往,十八載之悲歡離合,至於復慶團圓。 [考釋]故事源流見《井邊會》條。
編:姚香雪。60年代,萬聲影業公司攝制。
D. 潮州戲潮劇是什麼年代就有的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頂頭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汕地區,是用潮汕話演唱的一 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潮劇在國內主要流布在廣東東部、福建閩南漳州地區的雲霄縣、東山縣、詔安縣及平和縣等,廣泛流行於香港、東南亞、上海、以及西方許多國家和地區,泰國曾經是潮劇在全球的發展中心,現還有泰語潮劇,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劇。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重,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 宋元南戲的分支 潮劇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是一個已有4 4 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主要吸收了弋陽、崑曲、梆子、皮黃等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語、潮州音樂、潮州歌冊、潮綉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發展進程潮劇的形成 潮劇是什麼年代,在什麼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研究者曾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從潮州巫術「關戲童」發展起來的,一說潮劇是弋陽腔的一支,是「弋陽腔在各地流傳後的直接產物」。直到世紀30年代以來,流存於海外的明代潮劇劇本的發現,以及明代藝人手抄南戲劇本在潮州出土,潮劇的淵源得到了史料佐證的論說。 1936年,我國歷史學家向達,在《北平圖書館館刊》上,發表《記牛津所藏的中文書》一文,首次介紹存於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的潮劇明代刻本《班曲荔鏡戲文》(即《陳三五娘》劇本)。戲文的全題《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牛津大學所藏的這個刻本,因「最後一頁有殘缺,不能知道此書究竟刊於何時」,但向達認為「就字體各插圖形式看來,類似明萬曆左右刊本」。 向達介紹牛津的《荔枝鏡》藏本之後,二十年過去了。1956年,梅蘭芳和歐陽予傅倩率中國京劇團到日本訪問,在日本天理大學的明刊本《班曲荔鏡戲文》,一個是藏於東京大學東洋大學研究所的《重補摘錦潮劇金花女大全》(附刻《蘇六娘》)。藏於天理大學的明刊本《班曲荔鏡戲文》,與英國牛津大學所藏的《班曲荔鏡戲文》是同一刻本。但該本保存完好,末頁是書坊告白的文字和及「嘉靖丙寅年」字樣。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燠年號,嘉靖丙寅年即公元1566年。藏於東京大學東洋大學研究所的《重補摘錦潮調金花大全》,沒有刊刻年號,但據專家考證,系明代萬曆年間刻本(見《明本潮州戲文五種後記》)。 嘉靖刻本卷末刻有書坊一段告白:「重刊荔鏡記戲文,計一百五葉,因前本荔枝記字多差訛,曲文減少,今將潮泉二部,增入「顏臣」,「勾欄、詩詞、北曲、校正重刊,以便騷人墨客,閑中一覽,名曰荔鏡記,買者須認本堂余氏新安雲耳」。說明這個「重刊」本,是從舊本「荔枝記」,揉合潮泉二部,增「顏臣」、北曲等內容,並「校正」舊本荔枝記文字的差訛而成的。1964年,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主任、漢學家龍彼得教授,在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圖書館,又發現潮劇的另一個明代刻本,這就是 刊於明萬曆辛巳(公1581年)的《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大全》。這個「新刻增補」的潮劇本,不稱《荔鏡記》,而稱《荔枝記》,是與《荔鏡記》同一故事內容的不同演出本。它的底本是不是嘉靖重刻的荔鏡廢氣 依據的原本,沿難斷定,但這個刻本是「新刻增補」本,說明在萬曆之前,已在原刻(初刻)存在了。這個刻本的卷首,刻有「潮州東月李氏編集」字樣。地方戲曲向不登大雅之堂,戲曲編劇者署上名字也不多見,這個刻本把編劇者潮州人李東月也刻上了。就在流傳於海外的潮劇明代刻本被陸續發現期間,1958和1975年,在揭陽縣漁湖和潮安縣鳳塘兩地的明墓中,相繼出土《蔡伯皆》(即《琵琶記》)和《劉希必金釵記》手抄劇本。這兩個抄本的出土,引起國內外戲曲專家的高度重視,認為「是研究戲曲發展史的珍貴文獻」,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戲曲文物的一次重大發現」。
E. 潮劇《玉觀音》簡介
《玉觀音》以真實細膩的手法描寫了主人公的心理情感歷程,蘊含著積極向上的人格力量和生命意義,對愛情、事業及良知的表達有巨大的感召力。
佛教裡面有四個菩薩,代表悲、智、行、願四種理想的人性。代表願力的,則地藏王菩薩;代表實踐的,是普賢菩薩;代表智慧的,是文殊師利菩薩;代表慈悲的,就是中國老百姓最熟悉的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什麼叫慈悲呢?按佛典的願意:慈即是「予樂」。悲即是「拔苦」。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就是慈悲。觀世音菩薩到了中國,在外形上被人塑造為女相,這大概映出中國人對「慈悲」的理解:端莊安詳潔凈美麗的觀世音菩薩坐於盛開的蓮花之上,似乎就象徵了一切母性的崇高、偉大、
《玉觀音》經典劇照(5張)
溫和、柔軟、善良、憐憫和無處不在愛心。
經好友劉明浩介紹,楊瑞參加了京師體校跆拳道訓練班,他在那裡認識了干雜工的安心。安心清純的外貌,憂郁的眼神、迷一樣的身世深深吸引了楊瑞。隨著他們交往的增多,楊瑞漸漸知道了安心坎坷復雜的經歷……
安心的老家在雲南清綿,上中學時獲得了全省跆拳道女子冠軍,高考後被廣屏公安高等專科學校首輪錄取,在校長病重陪護時和他的兒子張鐵軍……一名新聞記者相識,相愛。大學畢業後,經自己的強烈要求來到基層南德公安局鍛煉。因一次意外邂逅了長得帥氣又充滿激情的毛傑,有了脫軌行為,而且懷了他的孩子這使她和鐵軍的婚姻破滅了。而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她發現毛傑竟是販毒份子……
緝毒大隊一舉殲滅了以毛傑父母為首的販毒據點。毛傑知道了安心的真實身份後,開始實行瘋狂的報復,張鐵軍死在了毛傑的手上。組織上出於一種愛護和關懷,讓她隱姓埋名幫她在邱北市一家建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然而,因為公司經理的無理糾纏使安心又不得不離開此地,帶著孩子來到北京,
《玉觀音》劇照(20張)
經熟人介紹在京師跆拳道俱樂部當上一名雜工。後又受誣陷被迫離開,先是在一個小餐館幹了兩天,最後來到三環傢具城幫人賣傢具……楊瑞在國寧公司負責一個基建工程,因以前涉嫌受賄而被捕。安心為此上下打點、四處奔走,終於以原告指控證據不足而被判無罪。
從未為愛承擔任何責任的楊瑞被安心的人格人品所打動,他深深地愛上了安心,他們決定結婚。在去雲南開結婚證明時又遇上了毛傑,南德公安局在安心的幫助下將毛傑擊斃,但毛傑已將劫持的小熊殺害……
安心和楊瑞回到了北京,楊瑞相信時間會撫平安心內心的傷痛,他們的幸福早晚會到來,然而幾天後安心留下一封信後失蹤了。信上說她要為死去的丈夫和兒子承擔責任。楊瑞找到南德公安局緝毒大隊,潘隊長告訴他安心在干她情願為之獻身的事業,這是她自己的意願。分手之前潘隊長拿出安心隨身攜帶的那枚象徵著善良、理想和母性的玉觀音交給了楊瑞……
F. 求潮劇《雙玉奇緣》的資料!!我們全家超喜歡!
在網上認識的戲迷中,喜歡香港潮劇的極少,最大的程度只是可以接受。不過,在我小時候的記憶里,香港潮劇卻是佔了很大一部分。當時街頭巷尾不多的錄音機里,播的大都是香港潮劇。
香港潮劇能大行其道有其原因,一是80年代國內潮劇卡式帶出版不多,而香港磁帶大量流入,占據市場,也出現了街頭翻錄磁帶這一行業(目前幾近絕跡)。二是製作技術比較精良,音質效果很好。三是參加錄音的香港演員大都聲音不錯(雖然多數演員演技放到國內只能算業余)。四是情節通俗,唱詞易懂,群眾基礎好。五是明星效應,主唱的基本都是那幾位香港頂尖藝人,聽眾耳熟能詳,有親切感。
一、女小生
香港潮劇中,最突出的是女小生了。自張應炎被陳楚惠取代,標志著男小生在香港的絕跡。最出名的是庄雪娟和陳楚惠。
最早出名的應是庄雪娟。唱聲較為出眾,演技也不錯。流傳較廣的是電影《雙玉魚》,還有黑白片《滴水記》《田七郎》等,國內有出版的還有一出被CHENYE稱為垃圾電影的《天賜奇緣》。錄音較流行的有《水鬼升城隍》《秦德宿雨》《打麵缸》《雙珠鳳》《烈女報夫仇》《玉觀音》《蓮香戲鞋》等。
陳楚惠是公認的女小生王,在海內外都是家喻戶曉。記得有一次香港無線台台慶或是慈善晚會上,她還和歌壇紅星鄭秀文合唱了《洛神》。據不完全統計,無論電影或是舞台戲VCD,她應是出版數量最多的主角演員。磁帶數量也極多。本人推薦劇目有《嚴蘭貞》《碧玉簪》《桃園奇冤》《一門三進士》《紅鬃烈馬》等。
一線女小生還有:
陳碧玲,聲音有金玉之質,推薦劇目《趙少卿》《楊乃武與小白菜》《三闖宮》《斬鄭恩》,她演出劇目還有《雙玉奇緣》《洛水仙姬》《杜王斬子》《嶺南忠魂》《一門三進士》等。
方樺,演《趙少卿》中的陳廣才,也是很不錯的一位,主演劇目主要的《玉堂春》《孟麗君與風流天子》《王老虎搶親》《春香傳》《潑水記》等。
羅桂鳳,聲音較有陽剛之氣,演《趙少卿》中郭嘉巡按。主演劇目主要有《洛水仙姬》《詩為媒》《劉伯溫智敗陳友諒》,最流行的是《白高梁》。
陳嫦娥,聲音富有磁性,比較動聽,流傳較廣的戲有《蜢舍落難》《三附馬》。
陳惠芳,主演的劇目很多,不過國內熟知她聲音的並不多,她主演的主要有《二歲夫》《三審狀元妻》《威武帝游江南》《孝婦殺家姑》等。
其他主要女小生:楊遜姎、陳玲玲、吳瑞麗、張麗金、蕭少雲、邱麗卿、丁敏。
二、旦角
較早期的有丁楚翹和曾珊鳳。這兩位出演的電影也不少,丁主要是和庄雪娟搭檔,曾主要和陳楚惠搭檔,她們和方巧玉一樣童伶唱法,不過後期方巧玉唱腔進一步個性化,所以比較出色。
方巧玉在國內聽眾中是最受歡迎的,老人都愛聽她的「慘戲」,與她搭檔的女小生也較多,出版的戲出也多。推薦劇目《一門三進士》《苦盡甘來(現場版)》《瀟湘秋雨》《桃園奇冤》。
陳碧霞是小生陳碧玲的親姐妹,聲音像極方巧玉,國內出版VCD中由她主演的有《紅書寶劍》《薛丁山三休樊梨花》《紅鬃烈馬》。推薦劇目《趙少卿》《苦盡甘來》《洛水仙姬》《楊乃武與小白菜》《白高梁》。
另一青衣兼老旦李美英,也是比較出色的,小時候看過她的電影《挽面案》,印象極深。推薦劇目《掠帽風會李後》《五鳳樓》《包公三勘蝴蝶夢》。
後起之秀應數陳美雲,早期在普寧團是主要配角演員,出版的唱片也極多,聲音廣為人知。推薦劇目《玉堂春》《一門四狀元》《秦鳳蘭》《三姐下凡》《吳越春秋》《香香公主》《曹翠娥》《四郎探母》。
一線旦角:
柳惜春,聲音甜潤,唱工細膩。推薦劇目《金花女》《朱玉蓮》。
陳燕蘭,藝名玉蘭香,《趙少卿》中演素月,先聲奪人,主演《二歲夫》《百花贈劍》《三闖宮》等。
石玲,主演電影《雙玉魚》,基本和庄雪娟搭檔演出。
老旦演員:陳喬、庄靜、葉麗珍、紀六美。
其他演員:夏蝶、辛妙蘭、鄭婉香、方漢妝。
三、男演員
相比於女演員,男演員廣為人知的不多。
例外之一是香港第一潮劇老生許雲坡,素以聲腔好著稱,推薦劇目《四郎探母》《趙少卿》《掠帽風會李後》《五鳳樓》《包公三勘蝴蝶夢》……
另一位是香港第一潮劇丑角陳文昌,有一把不錯的痰火聲喉,是不一位不錯的超級綠葉。
再一位是由男小生轉型為老生的張應炎,推薦劇目有《一門三進士》《桃園奇冤》《瀟湘秋雨》。
其他老生演員有吳澤、姚佳雄、陳振東、余旭鑫。
其他丑角演員有何亦曾、周樂。
以上基本都是通過聲音認識的演員,還要讓熟知香港潮劇情況的朋友指正指教。
值得一聽的香港潮劇:
香港潮劇是貼珠片、穿粵劇服裝也好,樂隊唱腔自成一格也好,我們總不能否認她是潮劇家族裡的一員。其實香港潮劇很多劇目都是改編自解放前的老劇目,以及照搬50、60年代國內整理的劇目,當然還有一大批電影作品的編創劇目;後來也上演一些創作劇目,如林立勤作曲的《吳越春秋》,李廷波作曲的《三姐下凡》和《珠虎奇緣》,王志龍作曲的《亂世鴛鴦》等。小時候聽過的香港潮劇較多,這兩年因為音配像香港劇目多,也聽了一些,本人認為有些香港潮劇還是值得一
G. 找洪妙的經典潮劇
藝 術 年 表
1904年4月25日出生於泰國。4歲由父親帶回家鄉澄海隆都。
1909——1910年在家鄉參加大鑼鼓娃娃班。
1912年參加家鄉的紙影班,學唱潮劇。
1929年飄流到泰國,參加當地紙影班老正興。
1930年在泰國加入潮劇戲班老怡梨,成為正式的潮劇演員,在《楊令婆辯本》中飾楊令婆、《包公會李後》中飾李後。曾到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演出。後隨劇團回到中國。
1934年再度到泰國參加中正順潮劇班,除演出《辯本》、《會李後》外,還在《唐僧出世》、《朱洪武》、《薛武》等等連台本戲中擔任重要角色。但好景不長,中正順突然星散,他又倒嗓失聲,只好又回到家鄉,跟祖母一起生活。
1938年前後在家鄉參加「功德班」,稍後又參加潮劇老玉堂班。
1939年戲班星散,流落到福建東山一帶賣唱。
1945年參加永樂班和老一枝香班當演員。
1947年參加老源正班,演出劇目有《包公會李後》、《楊令婆辯本》等。
1951年在《白毛女》中飾老婦,《窮人恨》中飾大成母。
1952年在《孔雀東南飛》中飾焦母。
1953年在《志願軍未婚妻》中飾趙母,《紅樓夢》中飾賈母。
1954年在《婦女代表》中飾婆婆。
1955年在《卓文君》中飾程妻,《選女婿》中飾丈母娘。
1956年在《秦香蓮》中飾太後,同年調到廣東省潮劇團。
1957年上京演出,主演《楊令婆辯本》,被譽為「活令婆」。在《蘇六娘》中飾乳娘,《拉郎配》中飾李母。
1958年底廣東潮劇院成立,為一團主要演員,在《蘇六娘》中飾乳娘。同年《蘇》劇拍攝成電影戲曲藝術片。
1959年國慶十周年獻禮,隨團上京演出。在《阿二伯的龜鬃匙》中飾二姆。
1960年隨廣東潮劇院一團赴香港演出,主演《辯本》。同年,廣東潮劇院成立青年劇團,調往青年劇團。
1961年在《換偶記》中飾張幼花。
1962年在《香羅帕》中飾老夫人。
1963年在現代戲《杜鵑山》中飾杜媽媽。
1964年在《劉明珠》中飾太後,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攝製成電影。。同年,參加廣東潮劇院建立的農村演出輕騎隊。
1964年表演唱《某公三哭》。
1965年調往廣東潮劇院青年實驗劇團。
1965年在現代戲《借牛》中飾劉母。
「文革」期間輟演。有一段時間到家鄉隆都放牛。
廣東潮劇院恢復建制後,於1978年2月17日,從戲校調到廣東潮劇院任顧問,同時在二團工作。
1980年隨廣東潮劇團赴香港訪問演出。
1982年12月15日廣東潮劇院為盧吟詞、謝吟、洪妙、吳大舉辦藝術生活紀念大會。
1984年在電影戲曲藝術片《張春郎削發》中飾乳娘。
1986年逝世。
洪妙小傳入編《中國大網路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藝術家辭典》和《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H. 以前的一部電影,潮劇的
這一部潮劇好像在這里,都是比較老的戲曲了,相信你看過後就明了啦。
I. 有哪些比較好的潮劇拜託各位大神
1、掃窗會(姚璇秋、翁鑾金) 2、廬林會(范澤華、黃清城) 3、井邊會(姚璇秋、陳瑜、李有存、孫暹龍) 4、回書(張長城、陳瑜、鄭建英) 5、磨房會(范澤華、張長城) 6、鬧釵(方展榮、謝素貞、陳郁英、陳麗璇) 7、趙寵寫狀(葉清發、陳麗璇) 8、鬧開封(張長城、朱楚珍、方展榮、吳玲兒等) 9、楊令婆辨本(洪妙、林銀門) 10、包公會李後(洪妙、蟻錫深) 11、薛仁貴回窯(陳書櫥、溫美蕉) 12、柴房會(方展榮、吳楚珊) 13、庵堂認母(王少瑜、周細卿) 14、庵堂認母(吳麗君、陳學希) 15、六月雪(鄭建英、胡娟) 16、梅亭雪(姚璇秋、陳瑜) 17、嫦娥奔月(鄭健英、鄭仕鵬) 18、孟姜女過關(吳楚珊、孫暹龍) 19、益春藏書(王少瑜) 20、潑水記(李澤瑞、劉育生等) 21、蘆林會(鄭小霞、陳學希) 22、六月雪(鄭小霞) 23、蘇六娘(電影錄音) 24、陳三五娘(電影錄音) 25、劉明珠(電影錄音) 26、江姐(姚璇秋、謝素貞、方展榮等) 27、彭湃(陳秦夢、林舜卿、鄭健英等) 28、蝶戀花(鄭健英、吳文蘭、張小重等) 29、萬山紅(姚璇秋、謝素貞、林玩貞等) 30、換偶記(洪妙等) 31、白兔記(范澤華、張長城、陳瑜、溫美蕉) 32、金花女(鄭小霞、陳學希、林舜卿、李有存等) 33、張春郎削發(中唱1984年版本) 34、辭郎洲(姚璇秋、翁鑾金、謝素貞等) 35、續荔鏡記(姚璇秋、葉清發、張長城等) 36、續荔鏡記(吳麗君、黃清城、翁鑾金等) 37、漢文皇後(鄭小霞、陳學希、張長城等) 38、飛龍女(吳玲兒、方展榮、鄭小霞等) 39、古琴案(方展榮、吳玲兒、吳麗君等) 40、蘇後復國(鄭小霞、陳瑜等) 41、袁崇煥(陳秦夢、林玩貞等) 42、趙氏孤兒(范澤華、陳光耀等) 43、審皇後(鄭健英、陳光耀、鍾怡坤、王少瑜等) 44、告親夫(鄭建英、曾馥、陳文炎等) 45、柳明月義救孤兒(鄭健英、周若虹、許惠琴等) 46、救風塵(鄭健英、王少瑜、陳文炎等) 47、綉襦記(王少瑜、胡娟等) 48、南唐遺事(鍾怡坤、鄭健英等) 49、血染南梁宮(王少瑜、鄭建英、鍾怡坤等) 50、血濺美人圖(王少瑜、胡娟、鄭薇等) 51、花箋狀(王少瑜、黃振龍等) 52、荊釵記(王少瑜、吳文蘭、林玩貞等) 53、嫦娥奔月(鍾怡坤、杜冰、曾馥等) 54、美人淚(鄭健英、周細卿等) 55、銀鎖怨(鄭健英、陳麗玉、鍾怡坤等) 56、三篙恨(鄭小霞、胡娟、蟻錫深等) 57、屠夫狀元(鍾維、魏璇卿、馬嬋如等) 58、謝瑤環(曾馥、吳文蘭、陳文炎等) 59、香羅帕(陳麗璇、馬嬋如等) 60、龍女情(王少瑜、鍾怡坤、周細卿、黃學勇) 61、寶蓮燈(邱楚霞、許淑婉、陳廷良等) 62、七日紅(唐龍通、許淑婉等) 63、莫愁女(邱楚霞、鄭躍生、許淑苑等) 64、二度梅(邱楚霞、許淑苑、陳廷良等) 65、五女拜壽(邱楚霞、唐龍通、黃少華等) 66、回唐山(潮州團) 67、梁山伯與祝英台(鄭莎、李娜等) 68、逼上樑山(蔡植群、鄭莎等) 69、綵樓記(鄭莎、蔡植群等) 70、楊八姐闖幽州(鄭莎、賴舜娥等) 71、文武香球(鄭莎、蔡植群、王文和等) 72、姐妹易嫁(陳芳生、賴舜娥等) 73、江秀卿(李娜等) 74、紅珊瑚(陳麗玲、賴舜娥等) 75、羅衫記(陳麗玉、許惠琴、陳大筐等) 76、孝婦殺家姑(王瑞芬、林潔、張桂坤等) 77、珍珠塔(邱應發、田佩蘭、陳麗玉、廖文卿等) 78、飛龍刺狄青(張秀蘭、李麗容、黃素玲、陳家漢等) 79、武則天親斷梨花案(陳麗玉、張桂坤、陳家漢等) 80、春香傳(李楚卿、許悅蓉等) 81、血濺美人圖(李楚卿、許悅蓉、鄭薇等) 82、張古董借妻(李楚卿、彭鍾亮、胡娟等) 83、火燒臨江樓(李楚卿、吳文蘭等) 84、孔雀東南飛(李麗容、鄭莎等) 85、孟麗君會蘇映雪(黃楚霞、方壯華等) 86、白蛇傳(黃芝香、肖岳潮、方壯華等) 87、楊門女將(張楚吟、黃芝香等) 88、白玉扇(黃芝香、肖岳潮等) 89、金龍銀鳳(黃芝香、周輝南等) 90、柯山紅日(普寧二團) 91、紅鬃烈馬(余林儂、陳燕鳴等) 92、弓劍情(余林儂、陳燕鳴等) 93、陸文龍歸宋(余琳儂、陳燕鳴、陳喬、張仕耀等) 94、古堡恩仇記(余林儂、陳燕鳴等) 95、歌女劍刺江西王(陳燕鳴、麥素芝等) 96、王莽篡漢(陳燕鳴、陳喬等) 97、亂世佳人(林羨、陳經倫等) 98、秦香蓮(陳舜卿等) 99、鐵面縣令怒斬玉面狼(林娟、黃派林、陳舜卿等) 100、貓兒換太子(林娟、陳舜卿等) 101、粉妝樓(林娟、林玉等) 102、龍井渡頭(吳麗華、林若英、林靜香等) 103、秦王李世民(許淑娥、吳麗華等) 104、十五貫(林炳利、黃明強、周芝圃等) 105、包公鍘侄(林令勇、周芝圃、林炳利等) 106、周不錯(周芝圃等) 107、王魁休妻(電台版) 108、劉璋下山(惠來,李開珠、吳玉華等) 109、生死牌(揭西,林木漢等) 110、秦香蓮(馬麗端、曾友祿等) 111、趙少卿(陳碧霞、許雲坡等) 112、一門三進士(方巧玉、陳楚惠等) 113、四郎探母(許雲波、陳美雲等) 114、朱玉蓮(柳惜春、許雲波、李美英等) 115、楊乃武與小白菜(陳碧霞、陳碧玲等) 116、桃園奇冤(方巧玉、陳楚惠等) 117、苦盡甘來(陳碧霞、許雲坡等) 118、玉堂春(陳美雲、方樺等) 119、秦鳳蘭(陳美雲、庄靜靜等) 120、孟舍落難(陳嫦娥、許雲坡等) http://www.chaoju.com/ http://www.chaoju.cn/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3%B1%BE%E7&fr=ala0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