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長征精神的作文題目嗎
為了忘卻的紀念 一 我努力在混亂的腦海中尋找有關長征的記憶,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烏江天險,彎彎赤水,大渡激流……,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的長征的形象逐漸呈現於眼前.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加之蔣介石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 猶如老式電影般灰暗的影像如此循環著,雄壯昂揚的進行曲時時激盪著我們的靈魂. 一切還在繼續著. 二 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由於博古,李德等人錯誤指揮而險些陷入重圍的中央紅軍,靠著紅軍將士們的空前勇敢,最後殺出了一條絕地逢生的血路. 危急關頭,年輕的紅軍將領們一馬當先,率領著20萬紅軍從南中國的崇山峻嶺中開始了漫漫征途.他們利用自己的雙腳,長驅直至兩萬余里,縱橫十二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兩萬五千里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裡沒有浸透著紅軍戰士的熱血哪裡沒有譜寫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才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打排除萬難,經歷了九一生的激烈戰斗,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個地球上最為險峻的地帶迂迴穿插,最終走向了光明和勝利.這一切,讓今天的人們,長久地發出神奇的感慨. 於是,這一段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留存在歷史的博物館里,也留在長征路上;留在口口相傳的故事裡,也留存在書本的字里行間里;留存在堅毅剛強的雕塑中,也定格在膠片的畫格里. 三 因為有了長征精神,所以紀念不是忘卻,而是更加深刻地理解這種精神。 走進長征,你會發現,一個人胸中的火焰一旦被理想點燃,就沒有任何一種亡能夠阻擋前進的步伐; 走進長征,你會驚嘆一支軍隊一旦被堅定的信念聚凝,就會爆發出戰無不勝的力量。 也就是懷著這樣理想和信念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年輕隊伍,譜寫了長征這一震撼世界的史詩。如果沒有理想和信仰,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不可能走下來的,而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的正是那麼一份信仰。漫漫長征路是我們的先輩用鮮血來書寫的歷史之旅,是一個深陷絕望的希望之旅,是一次信仰追求的信念之旅,更是一段屬於人類的傳奇歷程。五千年前,萬里長城展示了人類的智慧和力量,七十年前,長征更是精神和信仰的勝利。四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即使以毛澤東的豪情,在寫到這段歷史時也用了「金沙水拍雲涯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樣的字眼。面對高懸於奔騰江水之上的被抽掉了板塊的鐵索,英雄的紅軍在敵人的彈雨和大火中,踩著晃動的鐵索沖了過去。 也許長征的勝利只是一個戰略概念,也是一個人生的概念。對於那些走過長征的紅軍戰士,長征其實從未結束。 就像那巍峨的雪山掩蓋了他們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五 讓我們把鏡頭切換到崔永元率領的《我的長征》節目中。 用一年多的時間,重走長征路。今年五月,小崔帶著他的「長征」隊伍從江西瑞金出發,踏上了漫漫征程,這次紀念活動也在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的各種文化活動中顯得分外妖嬈。兩萬五千里長征故道之上,剎那間涌來了五千多號人物,場面可謂壯觀。 然而我卻認為,紀念長征雖需隆重其事,但我們看到的卻只有先輩的架勢,而沒有了先輩的氣勢以及扎實。長征留下的,不是劇本,而是精神;不是戲裝,而是信念。新長征路上的長征,既需要夏的激情,也需要秋的冷峻。真正的歷史,不是讓男女老少一律身穿軍裝,頭戴紅五星就可以詮釋的,我們真正要發揚的,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和向著理想勇敢奮斗的精神。六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然而,你看到了嗎?能夠講述那段歷史的人越來越少,這段歷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她的最後一頁。 於是,為了這場即將被有些人忘卻的紀念,我寫下了上面的文字。歲月的車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是要讓長征精神擁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這正是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引以為傲的。今天,我們要從紅軍長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氣,力量和智慧,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從而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後記:魯迅筆下「為了忘卻的紀念」是為了不被忘卻,是為了更加長久更加深刻的紀念。而今天,我的紀念也正因為不能忘卻而顯得愈加深刻。夜正長,路也正長,而這紀念也成了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刻在歲月堅硬的蝶骨上,歷久彌堅。
B. 哈達鋪的基本簡介
哈達鋪鎮~以下信息由哈達鋪貼吧蜀喉王提供,歡迎大家訪問哈達鋪貼吧。
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西北部,國道212線縱貫全鎮,距縣城37公里,地域開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集市繁榮。全鎮總面積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6萬畝。全鎮轄29個行政村,5880戶27747人,農作物以洋芋、小麥、蠶豆為主,盛產黃芪、紅芪、大黃、當歸、柴胡等60多種中葯材,尤以「岷歸」享譽國內外,支柱產業主要有中葯材加工、畜牧養殖、澱粉加工、旅遊業等。
哈達鋪,是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重要集鎮。 1935年 9月18日,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後,越岷山,過施窩、大草灘,於20日到達宕昌哈達鋪。紅一方面軍約14000多人,在這里休整了兩天。毛澤東主席當時住在「義和昌」葯店後面的瓦房裡,並在這里召開了黨中央負責人會議,根據全國的斗爭形勢,作出了向陝北進發的決策。為從組織上保證這一偉大決策的實現,就地整編了部隊,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支隊(陝甘支隊),下設3個縱隊。支隊政委由毛澤東兼任,支隊司令員彭德懷。並在哈達鋪關帝廟院內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就部隊整編、挺進陝北等問題。在會上作了重要報告。然後從哈達鋪出發,粉碎敵人的追擊,於9月20日佔領榜羅鎮。
當年毛澤東在哈達鋪的住地。已辟為紀念館。周恩來住所及紅軍司令部——城門橋南側的「同善社」,現為文物的陳列保存之地。哈達鋪是紅軍北上的里程碑,萬里長征即將勝利完成的轉折點,它將以特殊的地位名載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
紅軍長征加油站——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位於宕昌縣哈達鋪鎮,地處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上,南距縣城35公里,北距岷縣縣城35公里,西距迭部臘子口70公里。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長征,都經過哈達鋪。1935年9月18日,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佔領哈達鋪。20日下午,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到達哈達鋪。從當地郵政代辦所國民黨報紙上獲得陝北有紅軍和根據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陝北的重大決策。9月23日,中央率陝甘支隊離開哈達鋪北上。1936年8月9日,紅四方面軍第30軍通過臘子口後佔領哈達鋪;25日紅二方面軍六軍進駐哈達鋪。9月1日,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及二軍到達哈達鋪。到10月4日,相繼北上。在國務院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稱「哈達鋪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地」。
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籌建於1978年,1981年10月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以來,對幾處主要舊址按原貌先後進行了恢復和維修。1985年10月正式建館。1994年12月,哈達鋪長征紀念館被中共甘肅省委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0年5月被甘肅省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甘肅省國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最重要的旅遊資源為哈達鋪紅軍長征舊址,由毛澤東、張聞天住過的「義和昌」葯鋪,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及周恩來住過的小院「同善社」,一方面軍團以上幹部會議會址「關帝廟」,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及賀龍、任弼時住過的「張家大院」,原哈達鋪「郵政代辦所」五處舊址組成,總佔地面積4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多平方米。另有「哈達鋪蘇維埃政府」、「蘇維埃哈達鋪游擊隊司令部」兩處遺址佔地面積420平方米,房屋18問,216平方米。
哈達鋪紅軍長征舊址座落在由382家店鋪組成的一條長約1200多米的街道上,這是紅軍在長征途中走過的最長、保留當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條街。《經濟日報》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在「黨必須指揮槍」一文中稱這條街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一街」。「義和昌」葯鋪地處上街,該葯鋪由三間北房和十一間南面臨街鋪面組成,均為平瓦房。北房為原建築,中間正廳是當時中共中央辦公室,左間是毛澤東住室,右間是張聞天(當時的總書記)住室。房門中央上方懸掛著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哈達鋪紀念館」匾額。臨街鋪面是按原貌修建的,當年為葯鋪。「郵政代辦所」在西距 「義和昌」葯鋪約10米的斜對面,有兩間臨街鋪面。「同善社」在「義和昌」葯鋪東南200多米處的下街,是一座緊湊的小四合院,北房是三間土木結構的二層樓房,樓下是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和周恩來住室,東西廂房紅軍警衛和通信兵居住。所有房屋均為原有建築。「關帝廟」在離「同善社」東面約200多米之外的下街,舊建築毀於「文革」,現大殿、左右偏殿及過廳均為1989年按原貌恢復重建。「關帝廟」東南約100米即「張家大院」,東、西、南三面房屋均是原有建築,北房是按原貌恢復的三間二層木結構樓房,樓上是賀龍住室,樓下是任弼時、劉伯承、肖克、關向應住室;東廂房是李達住室;西廂房由警衛員居住。大門上掛著原紅二萬面軍副總指揮肖克將軍1995年題寫的「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匾額。哈達鋪是紅軍長征北上的里程碑,萬里長征即將勝利完成的轉折點,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載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被楊成武將軍稱為紅軍長征的「加油站」。
哈達鋪是紅軍在甘肅省長征途中革命文物陳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故址。現館內存有文物52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國家二級文物8件,國家三級文物14件。收藏胡耀邦、張震、肖克、楊成武、楊得志、張愛萍等7位上將、22位中將、77位少將為紀念館題詞手跡116幅,省軍級領導題詞30多件,國內知名人士題詞100多幅,將軍簡歷106篇,照片80多幅,哈達鋪游擊烈士生平簡歷20多篇。建館以來,先後接待了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國內各級黨、政、軍領導,解放軍、武警部隊,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學生,各種社會團體及各界來此參觀旅遊的人士共20多萬人次。老紅軍作家陳靖、著名作家魏巍、美國著名作家索樂等很多作家、藝術家、畫家、攝影家都曾到哈達鋪進行過長征路上的實地考察、采訪。全國20多家電影、電視、報刊都相繼播放(映)、刊登了有關哈達鋪紀念館的紀錄片、電視專題片和論文、專題文章。哈達鋪紀念館己成為全國人民群眾和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全民國防教育的課堂,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之一。 肖華將軍有詩贊雲:「紅軍越岷山,哈達大整編。萬里雲和月,精兵存六千。導師指陝北,軍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線,紅星飛滿天。」哈達鋪已成為中國革命歷史文化名鎮,史稱「紅軍長征,哈達鋪報紙定方向」。可以說,提長征,基本上就會提及哈達鋪,哈達鋪已成全國著名的地方,也是宕昌旅遊最知名的一個品牌。
C. 老電影《萬水千山》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電影片名 萬水千山
國家/地區 中國
製作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年份 1959年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防守來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條件險惡,數萬大軍難以通過。後有敵兵追擊,前有天險擋路,我軍決定要排除萬難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渡口,以保大軍渡河。紅軍前衛營不畏艱險、頑強戰斗奪下瀘定橋,並鋪設橋板,使紅軍大部隊安然渡河,繼續向大雪山進發。在雪山行進的過程中,天氣極為惡劣,許多戰士都犧牲在這里,但大雪山還是被我軍征服。1935年8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大軍繼續行進。在大渡河戰斗中受傷的指導員李有國舊傷復發,情勢危機,房東老大爺將自己僅有的一匹馬送給了紅軍。草地行軍艱苦異常,首長殺掉了馬分給戰士們吃,李有國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鼓勵著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紅軍終於走出草地,戰士們一鼓作氣打垮了前來襲擊的國民黨馬步芳軍隊,隨後,又迅速突破敵軍重兵防守的天險臘子口。1936年12月,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終於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勝利會師,完成了可歌可泣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電影片名 萬水千山
片長 220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製作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年份 1977年
1927年大革命失敗,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帶領工農紅軍成功粉碎了蔣介石的四次「圍剿」。此時,王明篡奪了紅軍的指揮權,導致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1934年冬,紅軍到達湘江時,已由原來的7萬多人減至3萬。泰山營在望陽灘與敵人奮戰數十次。部隊損失慘重,情況危急。此時,趙志方連長從毛主席處帶回消息,命泰山營為全軍突圍開路,挺進敵人力量薄弱的遵義。遵義會議批判了王明機會主義路線,確立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在毛主席的指揮下,回攻遵義,紅軍取得了長征路上的第一個勝仗。後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族區,戰勝天險大渡河,與四方面軍勝利會合。在經過激烈的斗爭後,終於率先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會合。1937年1月,三大主力紅軍與陝北紅軍終於在陝北勝利會師,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最終完成了。
D. 紅軍長征電影《萬水千山》
導演:成蔭,華純
主演:藍馬,黃凱,梁玉儒,陳惠良
一九三五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搶渡大渡河,某部營教導員李有國不顧傷痛,鼓動群眾越過雪山,在過草地時,部隊與風雨、飢餓斗爭,後李有國犧牲。經過臘子口戰役,與陝北紅軍會師,完成了舉世文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萬水千山》核余談,從話劇到電影
陳嘉陡 劉國彬
陳其通創作《萬水千山》
新中國第一部長征題材的電影《萬水千山》拍攝於1959年,改編自同名話劇。
1931年,15歲的陳其通參加了川陝根據地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之後,陳其通采訪了眾多的紅一方面軍的戰友,以他們的經歷為主線,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完成了話劇《萬水千山》劇本的創作。
據陳其通說,《萬水千山》中的主人公李有國、羅順成等,在紅一方面軍都有原型。影片中的搶奪瀘定橋、飛奪天險臘子口、陝北勝利會師等都是紅一方面軍的故事。而改碰戲中的高潮部分翻越雪山草地,則是陳其通親身的經歷。
劇本完成後毀仔,大家雖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因為人物眾多、故事復雜、場面宏大,演出場地要求較高,一時無法排練演出。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我軍成立了文工總團,時任總政文藝處處長的陳其通兼任總團團長。話劇團要排戲,四處找本子,有人提議陳其通把《萬水千山》拿出來試一試。
1952年《萬水千山》上演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好評,並榮獲全國第一屆文藝調演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等多項一等獎。全國各地的話劇團都跟著學演這部戲。
毛澤東點名要看話劇
話劇《萬水千山》演出成功後,總政和八一廠的領導決定將其搬上銀幕,並邀請成蔭和華純擔任導演,劇本由孫謙和成蔭改編。
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描寫紅軍長征的電影。電影上映後,觀眾踴躍,好評如潮,許多老紅軍紛紛提筆寫評論,回憶往事。一時間,全國出現了《萬水千山》熱。消息傳到了毛澤東那裡,一向偏愛戲劇的主席沒有看電影,而是要調看總政話劇團的話劇《萬水千山》。看完演出,主席感慨萬千,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走上台,與演職人員合影。
鄧小平用話劇招待老戰友
這台話劇也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重視。1975年,在紀念長征勝利到達陝北40年之際,當時身處逆境的鄧小平,邀請在京的聶榮臻、王震等老戰友一起觀看話劇《萬水千山》,共同回顧那段難忘的戰斗歲月。
1977年,《萬水千山》再次被搬上銀幕。因為是舞台藝術片,陳其通重當編劇,八一廠的著名導演嚴寄洲擔任導演。這一次,主人公李有國教導員沒有犧牲,而是跟著毛澤東勝利到了陝北。重拍的電影,從湘江之戰寫起,全景式地表現大渡河、烏江、雪山、草地等戰斗,對於黨內路線斗爭也有所體現。
《萬水千山》,兩部電影一台話劇,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