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4K電影?
除了在解析度上要求更高、更精細,自然還原出彩色影片的原始色調也是一大技術難點。
修復一部影片的成本有多高?
修復一部影片的成本取決於膠片拍攝年代、膠片保存質量、工作時間長短和修復精度高低。通常而言,修復一部標准長度4K影片需要上百萬人民幣。
㈡ 年代久遠的電影,是如何製成高清片的呢
當然是用電影的母盤(解析度非常高,當然是相對於電視來說),然後用計算機進行數字修復,之後在重新製作成高清晰的版本
前面所說的解析度是對於電視來說,目前數字視頻與數碼攝像道理是一樣的,現在很多電影和照片仍然再用膠片拍攝,就是說數字攝錄目前還不能完全取代膠片的還原效果,同樣,以前的電影也是膠片攝錄,那個時候製作VCD或DVD也是用膠片母盤復刻壓縮而成,如果用母盤進行重製,以現在的數字技術,製作出來的效果一樣非常出色 ,並不是說現在的高清版是用以前的VCD或DVD來製作的,那肯定是不可能
再通俗的解釋給你聽,普通的膠片拍攝出來的效果放大倍數可以等值於現在數碼相機的2000W以上的像素,一些專業的反轉片甚至能等效達到5000萬像素,現在普及型數碼相機也就發展到1000多W像素是吧,甚至更專業的中幅120,中大4*5,大幅8*10 ,像素都是幾億幾十億,所以膠片經過數碼修復重製之後是可以還原成像現在的所謂老片的高清版
㈢ 怎麼網路上的電影時間長了的就不清楚,怎麼老電影都不清楚啊,顏色也不正常啊
老電影因為以前都是用膠片拍攝,保存到現在一般膠片都老化、磨損嚴重,轉製成數碼格式的時候效果也就不會太好,另外有些較早的數碼格式的電影片源是從錄像帶或者VCD轉制的,片源本身清晰度、色彩就不好,轉制的數碼格式也不好。一些比較經典的老電影,比如教父系列,在轉制藍光高清的時候,都花費巨資進行數碼修復,這樣的數碼版本看起來才比較清晰,顏色還原才比較好。沒有進行數碼修復的,效果可想而知。
㈣ 為什麼80年代電影跟現在4K電影一樣高清呢
你說的是膠片電影吧。如果是老電影,比如七十年代,甚至更早,比如邵逸夫的電影等。35毫米膠片像素相當於4千萬像素,現在4k也就是8百萬像素。所以實際上膠片像素更高。不過現在數碼設備也在增強,新型攝像機像素和色彩已經超過了老膠片。還有不能和手機像素對比,因為手機攝像頭太小,也就是綠豆大,綠豆大的感光元件是無法和35毫米膠片比較的,35毫米膠片相當於35毫米的感光元件。所以手機上億像素依然畫質差。提高畫質首先要感光元件夠大,然後是像素足夠,膠片這兩個方面都有優勢。
㈤ 為什麼老電影修復後能如此清晰
老電影的修復是靠電腦。把電影拷貝逐格掃描進電腦,膠片每一格的畫面就是一幅照片,然後用類似於photoshop的軟體可以輕易地把每格畫面的污點、劃痕去掉,調整反差、亮度和色彩飽和度,然後把每幅畫面作為一幀,做成每秒25幀的視頻,生成數字視頻文件就修復完成。其實修復並不是難點,常用photoshop軟體的人,這種修復是可以說是很簡單的工作,只是量太大,電影膠片每秒24格,一分鍾就要1440格,如果一部電影是100分鍾,那麼就是14萬4千格,也就是要修復14萬4千張照片,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同時,還要對音頻進行修復,要降噪、對缺失的聲音要補音等,最後做成藍光光碟才算完成。現在有軟體可以自動生成視頻文件,不需要把畫面一格一格地添加,也節省了不少時間。
㈥ 抖音上的老電影怎麼那麼清晰
進行了優化處理。
1、抖音上的老電影剪輯,會先使用抖音的壓縮參數,對老電影進行預壓縮優化處理。
2、處理成功後,通過抖音的官方電腦端平台進行上傳,就可以使抖音上的老電影變得清晰了。綜上,抖音上的老電影那麼清晰是因為,進行了優化處理。
㈦ 看了這么久的電影,你知不知道為什麼有的電影高清有的畫質極差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吧,尤其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那時的香港電影真的十分好看經典,不僅演藝演技高,而且在後期配樂方面做得也很好。不知道大家看了這么久的老港片有沒有發覺,為什麼有的老港片畫質很好很清晰,而有的畫質極差?這個問題你想過沒有?
76年的《半斤八兩》
如1993年的香港鬼片《七月十四之不見不散》,在網上幾乎找不到高清資源,包括在街邊小店裡面的VCD、DVD也找不到畫質很好的電影光碟;而比這部電影拍攝早17年的香港電影《半斤八兩》就有高清版了,畫質真的十分好。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70年代許氏兄弟用的攝像機比90年代用的攝像機還要厲害,還要高貴?想想也知道不是啦,那時候哪有什麼高清攝像機啊。
93年的《七月十四之不見不散》
大家都知道,以前拍攝視頻,照片用的攝像機都是膠片攝像機,就是菲林啦。相信2000年以前出生的孩子都見過菲林吧,畢竟我們沖曬照片時用到的原料就是膠片啦。
膠片是一種很特殊的光敏材料,它的原型主要是銀鹽感光膠片。而廣泛應用的膠卷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
每種膠片(包括彩色膠片)都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一個單層的或多層的感光乳劑層、一個感光乳劑層的支持體――片基。乳劑是由對光敏感的微細顆粒懸浮在明膠介質中而成。膠片上的明膠與某些食品所用明膠類似。
電影修復後的《最佳拍檔》
在明膠中懸浮著的光敏物質是鹵化銀顆粒。這種顆粒如此微細,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在1平方英寸通常的感光膠片乳劑中,鹵化銀晶體的含量約達400億個之多,可見這膠片可以保存的信息很多。也就是說,以前的老電影可以還原成高清電影甚至4K超清電影。
82年的《小生怕怕》
那麼為什麼有些電影沒有高清版甚至普清版都沒有?其實這還是錢作怪啊,電影公司一般通過評估電影的價值後決定是否對其進行修復重發。好像許氏兄弟的電影,電影本身價值大於修復價值,當然要重發高清版本了。我們看的《最佳拍檔》、成龍系列電影、周星馳系列電影等等都有高清甚至超清版本,因為這些電影的價值實在太大了,它記錄了香港電影史上最繁華的時刻,而一些知名度不高,修復費用遠遠大於電影本身價值的老港片就沒有修復的必要了。如上文所說的《七月十四之不見不散》和一些知名度不高的電影。
沒有修復的《古惑仔》
在早些時候,邵氏電影公司就把自己公司在70年代拍攝的港片以高清畫質修復重發了。如《南北獅王》,其實嘉禾電影公司被收購後也做過電影的修復重發,橙天嘉禾修復了周星馳的電影,古惑仔系列電影等。
修復後的《古惑仔》
㈧ 90年代的一些老電影是怎樣製作成高清的
多數有兩種情況:
(1)母盤重新製作。
(2)經過影音公司的數碼修復。
㈨ 老電影是怎麼被弄成高清的
老電影修復性提高畫質、35膠卷轉IMAX等都是使用一套類似的系統完成。具體有些什麼軟體工具估計各家特效公司各有不同,都是些不為大眾所了解的專業軟體系統,總體方法都是軟體+人手調整,不可能單純靠軟體完成。一些半專業的視頻處理軟體(例如Premiere),都有提高畫面銳利的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低解析度圖像的清晰度,原理不外乎一堆演算法,但其功能充其量是「讓畫面看起來舒服點」,沒有專業人手調整不可能找回丟失的信息。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