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電影《愛樂之城》
注意,以下一幕可能發生在每一對情人節之夜看《愛樂之城》的情侶身上。
因為要寫公眾號文,公映前陳小姐利用職務之便與趙先生一起看片。演到片尾石頭姐( Emma Stone )好死不死撞進舊情人高司令(Ryan Gosling) 的酒吧,燈光全收,一曲定情鋼琴響起。
直男癌趙先生勉強用愛撐起的眼皮再也經不起這致命一擊。他俯身耳語我說,你看好,女主嫁了別人是假的,戲中戲。說完撒手睡去。
跟自認為略有智商的直男看電影是一種痛苦,他們不停跟編劇博弈,並在幻覺中贏了世界。
影片回到男女主角相逢的最初。
神經系統負責地測試身旁的直男有沒有死掉,他浸泡在自己鼾聲中抽搐的那一刻,蒙太奇段落把我的心虐成渣。
電影《愛樂之城》獲2017美國金球獎7項大獎,2017即將揭曉的奧斯卡金像獎14項提名。
讓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全片最後一個蒙太奇段落是男女審美的分界點。
影片講述了洛杉磯城兩個懷揣藝術夢的小人物。
Gosling飾演男主Sebastian,一位迷戀爵士樂的屌絲鋼琴師。
Stone飾演女主Mia,好萊塢片場咖啡館的服務生,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大明星,到處試鏡卻總是碰壁。
影片以四季作為時間線索,除了分割段落的功能之外,季節,對應的是他們感情的冷熱度。
男主暫時放下自己的夢想,加入樂隊做鍵盤手,有了可觀的收入,離爵士越來越遠。
女主在無數次試鏡失敗後險些放棄她的明星夢。
誠如一切勵志的美國夢套路,命運陡然扭轉,兩人做成了夢想中的自己。
忽爾五年,再次重逢。他們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牢牢抓著觀眾的心。電影將觀眾領進最後一段亦真亦幻的蒙太奇。
直男與腐女在這個岔路口分道揚鑣。
沒看到最後就睡著,趙先生替直男觀眾對老掉牙的美國夢呲之以鼻,並覺得好萊塢版趙薇——石頭姐巨大的眼睛嚇人太甚。
So What?男人只需要買電影票好么?99%的女人被影片最後10分鍾虐哭。
春假余溫,被節後的都市職場虐了一周的女生需要情緒代謝。
情人節,是個有胸肌可捶,有耳朵可拎,有脾氣亂發的好日子。
情人節之夜,也是個淚如雨下的好時辰。
《愛樂之城》看點攻略一載入影史長鏡頭
《愛樂之城》的導演DamienChazelle,一位出生於1985年摩羯男。影片開場長達4分半的歌舞長鏡頭彰顯了他朝氣澎湃的野心。
這段高速公路上堵車時一氣呵成的長鏡頭出動100多名歌舞演員,在車頂排練整整4個月,直到每個人之間的配合都爛熟於胸,才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實景拍攝。
這場戲的場面調度完美承襲了費里尼在《八又二分之一》中的大型群眾場面調度技巧。這種用一個人物帶一個人物的調度方式是費里尼獨創的技法,名作《八又二分之一》不是首部運用這種圓形廣場調度的影片,卻是運用最為嫻熟的一部。
再仔細看,開場歌舞不光炫了技,兩段男女對唱的歌詞分別交代了男女主人公此後要經歷的所有情節。
導演憑借炫技的歌舞調度與內斂的設計,為影片奠下揚名的基石。
《愛樂之城》看點攻略二 致敬經典
影片花了不少心思向好萊塢經典之作致敬。
小片頭「春夏秋冬」四幕用的字體十分復古。
男女主角在正式相識的派對結束後散步回家,一路打情罵俏,高司令扶著路燈旋轉,與《雨中曲》中的動作如出一轍。
世上有那麼多城市,城市裡有那麼多酒館,你偏偏走進我的這一間。
事實上,這部影片的最後10分鍾催淚段落就是一部濃縮版《卡薩布蘭卡》。
有夫之婦遇見舊情人,余情猶在,卻天涯兩散。
好萊塢有兩類影片一定可以紅。
第一種:沉下去的是生命,浮起來的是愛情。
比如:《廊橋遺夢》、《泰坦尼克號》、《人鬼情未了》
第二種:沉下去的是愛情,浮起來的是夢想、信仰或者責任。
比如:《卡薩布蘭卡》、《羅馬假日》、《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無論從主題還是製作水準都幾可媲美《羅馬假日》等級別的經典愛情片。
情人節觀影注意事項
舊情人就像一塊塗滿回憶的毒蛋糕。
陸游少時與表妹唐婉相戀,後兩人被拆散,很多年後陸游暮然見到嫁作人婦的表妹與丈夫在一起,回去鬱郁寫下一闋《釵頭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點映散場,亮燈。趙先生死死泡在鼾聲中,像一具福爾馬林里的中年標本。陳小姐獨自哭完,推醒他,回家。
情人節帶著女友、老婆去看這部愛情電影,注意,你可以睡,相信我,她也許沒空介意。接下來的三小時她可能恍惚,那是她在內心與舊愛演完他們長長的一生。給她時間,因為這部電影雖然是你陪她看,但也許,那晚她身邊真正坐著的,是別人。
要瞬間殺死女人這種連續流血一周都不會身亡的生物,很簡單,喚醒她的某一段,短命的愛情。
愛樂之城關燈評分 7.8
② 電影《刮痧》觀後感
電影《刮痧》,導演鄭曉龍,於2001年上映,由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以美國作為背景,以中醫療法「刮痧」為線索,給我們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碰撞、沖突、與融合的一個過程。但在感動、噓唏不已之餘,其中很多的問題也不乏令人深思。
影片從正面描寫了很多的中西文化的差異,尤其是中國療法刮痧,引起了一系列的糾紛,給主人公許大同造成極大地不便乃至痛苦,美國之夢最終幻滅。許大同對老闆(同時也是自己的朋友)那種對事不對人的態度非常惱怒,尤其對美國兒童監管局「橫刀奪愛」充滿了拒斥乃至仇恨,在與之對薄公堂時,對已留傳兩千多年的中國療法刮痧的解釋又顯得那麼力不從心,理屈詞窮。監管局的律師對代表中華文化及價值觀的《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惡意曲解,直接把許大同逼於失控的憤怒。許大同當著老闆的面打自己兒子以顯示對老闆的尊重,老闆認為「什麼亂七八糟的邏輯」,他對中國人的孝道甚是困惑,一團霧水。幾經波折,和美的家庭差點妻離子散,朋友幾乎終結於「道不同不相與謀」。結局雖皆大歡喜,但中西文化的融合似乎顯得過於簡單,不免有故作之嫌。
影片中提供了一條暗線,間接地做了回應。從祖孫三代在美國的遭際,反映了中西文化處還處於碰撞、交鋒、沖突的狀態,走向融合任重而道遠。
首先,許大同的父親,一個傳統的中國父親,在北京算是一個知識分子(在老霍墓前的獨白),來到而美國成了「啞巴」「聾子」,語言的障礙,這也在所難免。可他在兒子的家裡也很難實現自己的溝通訴求,因為兒子與兒媳也盡量講英語,為給孫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原本一家人,說的是兩家話。表面上看是兩代人之間存在鴻溝,實則是另一種文化隱形橫旦其間,父輩要想融入美國道路將是多麼的艱難與漫長。
影片中的老霍是一個很好列子。他從出現到結束只有三個鏡頭:工作,生活,死亡。在晚宴上扮演兵馬俑,以這些活計為生,工作不穩定,生活窮困潦倒;生活中的消遣就是賭博,而好賭之人往往是被邊緣化的人,這說明老霍在美國的生活只不過大眾化的,淺層的,根本算不上融入美國社會。賺著微薄的工資,在賭場中揮霍,最後死於心臟病。老霍的結束也是給父親的回國做的伏筆,除了客死他鄉,落葉不能歸根之外,就是打道回國。
許大同及妻子簡寧看似是美國人,在美國摸爬滾打七八年,事業上小有成就,不可否認,他們在語言、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乃至某些價值觀念上具有美國色彩,他們已經不是完整的、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從許大同的獲獎感言中發現,他自認為自己已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一個真正的、成功的美國人,完全沉浸在美國之夢中,但其實他只不過是個在美國居住、謀生的中國人,他骨子裡還是中國人,血液里積淀的是中國文化,只是他沒有意識到。刮痧風波之後,他才如夢清醒,哪怕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持有美國綠卡又怎麼樣呢,還是不能真正的融進美國,也不可能成為美利堅民族中的一員。因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種族身份的,不是語言,不是國籍,甚至不是生理基因,而是一個人的文化基因。當然文化基因不像生理基因,有時間的先後順序,會遺傳,只會被其感染,受其熏陶。
至於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不僅取的是西方名字,而且他土生土長於美國,基本不會講漢語,中國及中國文化對於他太遙遠了,沒有中國這個大的環境,沒有在中國活一遭,中國傳統文化基因滲透在他的血液中少之又少。相反,他在思維方式上與西方基本是一致的,當他父親許大同跟他講打他是愛他,他的反應是,那我打他(許大同老闆的兒子)也是愛他啊,覺得他好可愛,忍不住發笑,可仔細一想發現,這是丹尼斯的邏輯,這種推理也沒錯,這與西方的邏輯思維有什麼不同嗎?他小小年紀具備的這種邏輯推理的思維習慣,難道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嗎?不難想像,如果丹尼斯一直呆在美國知道長大成人,在家庭教育中也少有中國文化的熏陶,那麼他即使是黃皮膚黑眼睛,哪怕還是中國國籍,他還算是龍的傳人嗎?他還能融入中國嗎?我想很難,中國文化的傳承在他這代人上出現了斷層。
可見膚色、語言、國籍在某種程度上對確認一個人的身份有很大的欺騙性,這些只不過是生理基因留下的胎記,文化上的不斷吮吸才是揮之不去的烙印,真正一個種族特性的泯滅,就是從文化上對其進行斷奶,而喂之以各式各樣的奶粉,不同的奶粉喝多了也就分不清到底是誰了!這種文化上的「奶娘」是否合理?能不能這樣?願不願意這樣?這樣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好不好?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大概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時期的看法也不同。
電影的最後是許大同和妻子簡寧教兒子丹尼斯認漢字,講漢語,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他們以前對丹尼斯很少有這樣的要求,也很少給他提供這樣的機會,是刮痧事件之後的轉變。或許是在美國文化帶來傷痛之後警醒,或許是在對兩種文化權衡下做出的取捨,又或是對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的一種回歸,一種自然地響應。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中國文化在經歷了曲折之後又傳承下去了,又回到原點。給我們留下的是兩種文化實體激盪的回聲,如曠野上的嘶鳴,久久揮之不去。許大同類似的事件還會接連不斷地發生,文化的融合,民族的融合不是幾代人能完成的,會不會走向融合?怎樣融合?怎樣才是融合?不融合,各國文化又將走向哪裡?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