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海報設計師黃海作品-《第一爐香》海報獲好評他為何受大導演們青睞
海報對於電影有多重要?他畫一張要100萬在國內影視業有這么一句話:一張好的電影海報價值2000萬票房。
電影海報構成了人們對電影的第一印象,這對於作品的宣傳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會為了一張海報而去為一部電影買單。
國內有這么一位頂級電影海報設計師:他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而且工期長,給出的作品不再返工,並且開價100萬起。
但很多大導演仍願意花時間等他的作品,觀眾甚至會為了他的海報,走進影院去看一部爛片。
這個設計師叫做
黃海
,福建人,畢業於廈門大學設計系。
在黃海之前,我國電影業對於電影海報的重視程度並不高,片方主要還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觀眾的階段——
一張張大臉往海報上堆砌,根本談不上審美。
2015年
《尋龍訣》
的海報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麼,你說看著有點眼熟?我也這么覺得。
黃海在意識到喜歡堆砌明星頭像這一問題後,決定打破這一慣性思維。
在他的海報里,電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點,明星的臉只是電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為《尋龍訣》設計的先導海報是這樣的——
自從2007年開始設計電影海報,黃海就是在做減法——刨去無用的邊角料,挖出電影的內核。
他最感謝的是姜文,因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導演的
《太陽照常升起》
,這也奠定了他往後的設計風格。
當時姜文對海報的要求簡單粗暴:看感覺,不拍寫真,素材就從電影里找。在否決掉了幾百個設計後,黃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這款海報在戛納電影節上「一炮而紅」:大紅色的背景,赤腳的女人,掛在樹枝上的綉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獨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連給這部片子設計了另外幾款海報,一下子就揚威國際。
之後黃海的海報開始更多中國風的嘗試。
他總是會先仔細研讀劇本,從劇照中挑選人物和素材,然後到拍攝現場體驗,細致捕捉人物的情感,把中國傳統元素作為視覺語言運用到海報設計中。
2014年黃海受邀為許鞍華導演的
《黃金時代》
設計海報,他給出這樣一幅作品:
一位知識青年裝扮的女性站在凌亂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灑落的痕跡毫無規律,肆意鋪開,暗喻女主生逢亂世卻又安靜平和的姿態。
動與靜的結合體現了時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與沖突。女主頑強佇立紙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時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蕭紅的故事歷歷在目,也預示了一生的飄零。
之後黃海還設計了五個國際版本,總共用了半年多時間。向來對細節嚴苛的導演許鞍華看到海報後,說了一句「好」,再無修改。
黃海對於水墨、書法的運用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既不喧賓奪主又能畫龍點睛。
在張藝謀
《影》
的海報設計中,他只用了黑白兩種顏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紙的白提煉出來,形成海報基調。
整部影片圍繞替身與真身展開,兩者既對立有統一的關系,就像太極八卦的形狀——相互融合又永遠分立。
「影」字運用行書,筆法蒼勁飄逸,尤其最後一筆時斷時續的走筆和收筆時的間斷,給人以艱澀的感覺,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點。
在為王家衛
《一代宗師》
設計的美國版海報中,黃海用了中國傳統的拱門元素。
門內兩個人對立而站,擺出了武術的步態和拳法——拱門、武術、長袍,是動與靜的完美平衡與詮釋,是朦朧細膩的情誼表達,也有綿長的歷史感。
既展現了一代宗師葉問的風采,又極具鏡頭感和文藝感。這些都與王家衛的個人風格相當契合。
在動畫電影的海報設計上,黃海也展現了超高的水平。
《大魚海棠》
的海報就用了飽和度很高的顏色,通過線條、層次、顏色的變化,描繪出了一副色彩瑰麗,想像奇幻的畫卷。
一條線條流暢的紅色大魚在中央,少女觸摸著魚嘴,畫的是兩者奇妙的相遇。
紅色與青色的交織,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鳳凰都有濃郁的東方美學特徵,也開啟了觀眾對一場神秘夢境的想像。
在為數碼修復版
《龍貓》
設計的中國版海報中,小梅和小月歡快地奔跑在龍貓毛茸茸的肚皮上,整個風格溫暖而治癒。
這張海報一問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強烈反響,一度還登上了熱搜,大家盛贊該海報的設計絲毫不遜於原版。
在日本電影
《小偷家族》
中國版海報中,黃海以浮世繪風格,結合影片經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傘,形成「家」的感覺。
在具有強烈美感之外,也將電影所傳達的關於家庭的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導演是枝裕和看完後,大加贊賞這種委婉含蓄的東方美。
在英國某電影雜志評選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報中,《龍貓》和《小偷家族》均入選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紀錄片
《我在故宮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報也是黃海設計的。
其中一張,他選取了「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的局部作為海報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個色調統一的人物側影。
不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為一,也細致地展現了工匠日常的修復工作。將「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主題完美傳達出來。
黃海還幫陳凱歌的
《道士下山》
設計過一款非常吸睛的預告海報。
當時這張水墨風的海報一出,讓人覺得高級感十足,大家對電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無奈最後的正式版海報,導演還是選擇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負爛片之名了。
也是,沒有明星誰會去看這部電影?故事?陳凱歌已經不會講故事很久了。
一張優秀的電影海報,所承載的是一部電影背後所傳達出最真摯的情感和意境,不是簡單的堆人頭。
是在充分引導電影商業性的同時,又能將東方的美學發揚光大。也難怪那麼多人說:
基本上都是電影配不上他的海報。
最後再來欣賞幾張大師的作品。
《第一爐香》海報獲好評他為何受大導演們青睞?黃海為《第一爐香》繪制的海報
7月20日,在許鞍華導演榮膺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之際,她備受矚目的新作《第一爐香》釋出一張全新海報。「驚艷」、「別致」、「獨具匠心」等詞彙一時之間湧入評論區。這張海報的創作者,正是中國著名設計師——黃海。這也是他繼電影《黃金時代》後再一次為許鞍華的作品量身繪制海報。
畫面中,一對女性的纖手占據視覺中心,其中一隻染紅指甲、佩戴金飾,另一隻則稍顯朴實無華,對比鮮明。這恰與張愛玲在原著中對「姑母梁太太」與女主角「葛薇龍」二人形象的描述如出一轍。
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中,司徒協贈予梁太太和葛薇龍一人一隻「三寸來闊的金剛石手鐲」。黃海便抓住這一點,將其作為點睛之筆妙用在海報中,讓一副看似精巧絕倫的鐲子,化為桎梏姑侄二人的鐐銬。
馬思純和俞飛鴻在片中分飾「葛薇龍」與「梁太太」
「黃海」究竟有何魅力?為何如此多大導演甘願排隊等候與他合作?其實,答案都藏在他的作品中。
用作品傳情
在正式與電影相識之前,黃海跑過新聞、做過廣告,這些看似與海報設計鮮有關聯的工作,卻潛移默化地為他打開了創意的大門。2007年,黃海創作了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張電影海報,從此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
這部影片,正是大名鼎鼎的
《太陽照常升起》
,
姜文
的代表作。
《太陽照常升起》海報
姜文對海報的要求「簡單粗暴」:只看感覺,不拍***,素材從影片里找。在被這位「挑剔的客戶」否定了幾百個創意後,黃海終於找到了突破點。最終,他用一雙綉花鞋、一個女人,牽出了整個故事。
這張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東方紅,讓《太陽照常升起》在戛納市場一經亮相便引起強烈反響,也令黃海在業界嶄露頭角。
經此一戰而結緣,姜文放心地將自己後面幾部作品都交由黃海「處置」,《讓子彈飛》的雙重曝光視效、《邪不壓正》的劍氣如風之勢,均出自他之手。
另類的「甲方」除了姜文,王家衛也要算一個。在繪制《一代宗師》美國版海報前,王家衛隻字未提,僅發來一張婆娑樹影圖供其參考。
《一代宗師》美國版海報
黃海便藉由這虛實相生的影像,將葉問與宮二狹路相逢的刻骨銘心定格其中。拱門之內,人影和樹影交織,功夫和情意相纏,明與暗,動與靜,一切情愫盡在不言中。在和王家衛的這場高手過招中,黃海並未遜色半分。
不過,真正讓黃海開始走進大眾視野的,還是許鞍華。2014年,許鞍華作品《黃金時代》的海報一經問世,便立刻「壟斷」觀眾的視線。
筆鋒犀利,字字如刀,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作家們惺惺相惜,以筆為援。另一款「潑墨」版海報中,湯唯飾演的蕭紅靜立紙上,孑然一身,周身墨跡斑駁,一幅「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畫卷由此躍然於眼前。
海報誕生之時,導演許鞍華口中的一個「好」字,既是對黃海實力的認可,也為二人此後的合作埋下伏筆,亦成就了如今這張韻味無窮的《第一爐香》。
憑借《黃金時代》名聲大噪後,邀約不斷的黃海又先後為烏爾善的《尋龍訣》、文牧野的《我不是葯神》、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張藝謀的《影》等知名影片操刀設計海報。
《尋龍訣》(左)與《影》(右)
2018年,是枝裕和憑借《小偷家族》摘得戛納金棕櫚後,便請黃海為其設計中文版海報。黃海雖善用國風,卻也不捨得打破日式美學的這份寧靜。他選用電影中一家人在海邊嬉戲逐浪的經典場景作為主要表現內容,並以日本浮世繪版畫中的海浪圖樣打底。
這一幕是片中「奶奶」的主觀視角,雖然她未曾在海報中現身,但黃海卻貼心地用她的一隻手為一家五口撐起大傘,在為家人搭建起一方小小庇護所的同時,又預示了「傘雖能遮風擋雨,卻難擋生活巨浪」的現實。
今年年初,賈樟柯執導的新作《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發布兩張海報。一張,正看為海,倒看為山,另一張,將筆化作照亮黑夜的燈塔,黃海的奇思妙想再度引來連連贊嘆。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海報
其實,不止電影海報,黃海近年來為人所熟知的設計作品還包括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視覺以及今年清明節他為電影頻道創作的系列主題海報。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
以往國內電影節海報帶給大眾的印象多是中規中矩,而去年的上影節,黃海別出心裁地將《大鬧天宮》這部自帶「上海」和「電影」屬性的經典之作運用到海報中。他將齊天大聖請到「C位」,兩只小猴舉著紅纓槍將水簾徐徐拉開,數字「22」也化身為孫悟空的緊箍咒,巧妙融入畫面,每一處巧思都緊扣著上影節「創生萬象,幕後為王」的主題。
黃海為電影頻道創作清明系列主題海報
今年清明節,黃海受邀為電影頻道特別創作一組主題海報,以表哀思。在象徵哀悼的燭光下,一株幼苗正在余輝中悄然生長,日月同輝,生生不息;在「萬里長空且為眾魂舞」這句擲地有聲的悼念詞中,鴿子銜來一枝迎春花,既是報春,也預示著我們即將走出疫情籠罩的陰霾,迎接萬象更新之時。
穩扎穩打的同時,又能出奇制勝,黃海的每一次嘗試,都令他的羽翼日益豐滿,也讓大眾再也無法忽視這位深藏功與名的幕後匠人。
以巧思取勝
如今,「黃海出品,必屬精品」儼然成為國內外電影市場中一句響當當的口號,外界也為他貼上了「中國最貴海報設計師」「張藝謀姜文賈樟柯御用」等金字標簽。
在這個名字被大眾以「精品」冠名的今時今日,似乎很少有人去深究其背後的原因。那麼,「黃海出品」是如何為電影錦上添花的呢?
黃海為奧斯卡佳作《綠皮書》製作海報
海報,不僅是影片呈遞給觀眾的第一張名片,更是幫助電影營銷的重要工具。當被製作完成後的正式海報展示在電影院、公交車站、社交平台上,它所具有的意義已不再局限於審美層面,而是吸引和帶動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為影片消費。
有人說,黃海的一張海報標價100萬,但是僅憑這張海報,卻能為電影帶來2000萬的票房收益。
許多導演也正是看中了他的「物超所值」。陳可辛找到黃海為《奪冠》(原名:《中國女排》)製作海報,相較於一般海報而言,《奪冠》的難度在於,如何把近十位女排隊員合理安放在畫面之中,並避免堆砌感。
《奪冠》正式海報
於是,便有了影片的這張正式海報。影像定格在女排隊員們魚躍、攔網、扣球等賽場拼搏的精彩瞬間。黃海將主角居左安置,身著紅色隊服的女排姑娘們與右側醒目的金色「奪冠」在畫面中「和諧相處」,這股溢出屏幕的熱血沸騰實在難令觀眾不期待。
相似的巧思同樣在《撞死了一隻羊》的海報中有所體現。畫面中人物雖多,卻被黃海運用自然光線加以巧妙區分,光影明暗對比間營造出立體感,影射著片中人性的冷與暖。視覺上的油畫質感配以地道的藏語片名,一部凝結了神秘藏式美學風格的影片便立刻浮現在腦海中了。
《撞死了一隻羊》正式海報
海報一經發布,就吸引了不少影迷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去影院一探究竟。電影的最終票房成績雖難與大製作商業片抗衡,但黃海的這張海報著實出了不少力。
而與正式海報不同,預告海報則更看重如何勾起觀眾對電影的興趣,早在《奪冠》之前,陳可辛的另一部新片《李娜》的預告海報繪制工作也被交到了黃海的手中。
《李娜》概念海報
特寫鏡頭下的網球場搶先佔據視線,對角線構圖增強了畫面的延伸感,李娜揮拍的身軀雖小,卻在場上留下龐大的倒影。主題、人物、場景一個不少,沒有繁雜的贅述,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這部傳記電影的雛形。
但常在河邊走,也難免會嶁。當由黃海操刀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終極海報釋出時,就招致了不少爭議。「為什麼人物一定要呈V字型排列」「表情不行,配色也不夠高級」。
同樣,在黃海為姜文影片打造的眾多版本海報中,《邪不壓正》的正式海報稍顯遜色,被認為「主角光環太過嚴重」「像在復刻《精武英雄》」,故而反響平平。
對於作品的得失,黃海表示,每一次與電影的相遇,都能不斷挑戰自己,如果海報不進化,是很難更好地為創作者服務的。
在黃海心目中,海報就是電影的嫁衣。
他說:「歸結下來,電影海報是為電影做嫁衣,把創作者的心血『嫁』給觀眾,所有特殊性都源自電影的特殊性,每部戲都不一樣。」在黃海的作品裡,我們始終能夠讀出一個「懂」字,他總能恰如其分地領會到電影所傳達的精神,並從中提煉出最具有影片氣質的元素,加以利用和展現。
設計師黃海為河南做海報,你對這個完成的海報有何看法?黃海是誰?看到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這樣想。如果你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我相信他所設計的電影海報你一定有所印象。
1976年出生於福建的黃海,黃海自小熱愛繪畫。從廈門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他在電視台跑了三年社會新聞。2002年,黃海進入奧美廣告公司。五年後,他加入遠山廣告,歷任首席設計師、美術總監和創意總監。2012年,黃海創立竹也文化。
黃海現在可以說是穩坐中國電影海報設計的頭把交椅,除了動畫電影外,黃海更多是接實拍電影海報設計的工作,例如張藝謀《影》,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姜文《邪不壓正》,賈樟柯《江湖兒女》,徐崢《我不是葯神》等等。他的海報設計也幫助中國電影在海外電影節上大放光彩。,因此有「中國電影海報設計第一人」的名號。將中國電影海報拉升至世界頂尖水平。他設計的海報不僅備受王家衛、姜文等著名導演青睞,也被更多人列為收藏目標。
而他最近又發布了最新的作品是給河南設計三幅蘊含城市深厚文化底蘊的海報——《御行天下》、《天地生長》、《歌賦中華》三張藝術海報展示了河南深長久遠的歷史氛圍。以農耕文明為代表的麥穗作為統一元素貫徹其中,描繪了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生生不息」河南面貌。黃海提取了青銅、甲骨、漆器等具代表性的傳統元素為基礎給我們帶來了一場關於文化的視覺盛宴。
這種以紅色為主色調,上面人物的載歌載舞是在糧食之上,闡述關於「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漆器質感的破碎也體現歷史的久遠。
這張海報以青銅色為主色調,以浮雕體現出祖先生活的場景,十分生動。
這一張同樣是在莊稼上生活,而背景則是甲骨文,可以說是十分優美了。
㈡ 最偉大的海報設計大師丨比爾·戈爾德
2018年5月20日,電影海報設計師 比爾·戈爾德 因阿爾茨海默病並發症病逝於美國的格林威治醫院,享年97歲。
1921年出生的戈爾德從小就喜歡電影和畫畫,由於紐約的普拉特學院學習插圖和設計的原因,20歲畢業之後戈爾德便進入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海報部門工作。
在他長達70 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戈爾德設計了超過 2000 幅的電影海報作品。
希區柯克、庫布里克、伊斯特伍德 ,很多著名導演的電影海報也出自他的手筆。
從1942年的 《勝利之歌》 (他的第一張電影海報)到2011年的 《胡佛》 (他的最後一張作品),可以說他的設計生涯見證了好萊塢大半個電影歷史的發展。
作為電影宣傳的一部分,很少有人在意是誰設計了那一張張令人難忘的海報。
但是一張優秀的海報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濃縮電影的精華,它不僅僅一張貼在牆上的畫紙,而是成為了電影體驗的一部分。
對於設計理念,他是這么解釋的:
「我本能地知道電影海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看了米高梅、派拉蒙和所有公司所做的一切,我從來都不喜歡我看到的任何東西。我總是發現他們會展示了三個演員的腦袋,這就是他們要用的所有概念。當我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就想:我不想只做一個有三個正臉的概念,我想要的是一個故事。」
有時當你看完一部難忘的電影,
很多年後,也許你已經把劇情忘得一干二凈了,而一張精彩的電影海報就能讓你想起一切。
《卡薩布蘭卡》、《電話謀殺案》、《發條橙》、《驅魔人》、《不可饒恕》、《窈窕淑女》 ,很難相信原來這些偉大的電影背後竟有著如此不可思議的聯系。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海報設計師。
這些海報風格各異,形式多樣,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這些海報都體現了戈爾德對電影本身的理解和尊重。
為了緬懷這位逝去的大師,我們將從比爾·戈爾德一生眾多的經典設計中挑選 10幅海報 欣賞,不知道有沒有你鍾愛的電影。
《奪魂索》
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游龍戲鳳》
導演:勞倫斯·奧利弗
《雌雄大盜》
導演:阿瑟·佩恩
《鐵窗喋血》
導演:斯圖爾特·羅森博格
《發條橙》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007之最高機密》
導演:約翰·格蘭
《卡薩布蘭卡》
導演:邁克爾·柯蒂茲
《驅魔人》
導演:威廉·弗萊德金
《騙中騙》
導演:喬治·羅伊·希爾
《神秘河》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電影講述了吉米、戴夫和西恩三個好朋友的故事。戴夫10歲因遭受性虐待變得與別人越來越疏離,三人各奔東西,之後卻因為吉米的女兒遭殺害而重新有了聯系,卻意外發現所有證據的矛頭都指向了戴夫。
為了尋找設計的靈感,戈爾德還專門在波士頓呆了一個月,拍攝了很多照片。 最終的海報呈現了三個主要人物在水中的倒影,這暗示著幾個人混亂的生活的關系 。
它也同時呼應了電影中的一句對話, 「我們在這里埋葬我們的罪孽。我們把它們洗干凈。」
電影評論家李奧納德·馬丁曾將戈爾德設計的海報評價為
「這些海報的設計像它們所要推廣的電影一樣個性化。我無法分辨出比爾·戈爾德的風格--這事實上是一種褒獎,因為他不會試圖用一種視覺思維方式去解讀不同的電影,而是為不同種類的電影發展出與之匹配的設計風格。」
㈢ 馮小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馮小剛是一個怎樣的人?從電影說開話馮小剛,按說馮小剛出生在北京,有部隊大院的背景但是又因父母離異,馮小剛是北京的思想有高人一等,京爺的范。但是從小又沒有良好的成長環境。因此,思想上尋找不出馮小剛那種對人的關愛與慈祥。中國人常說:言為心聲。
以上應該就是馮小剛,就是說外表高調,內心冷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畝三分地,能把我怎麼滴?通過無崔永元的文斗(十問)實在不敢苟同。不問到吧,十問反而讓大家明白馮小剛導演不過如此?缺少道義與正道,無知與強詞奪理。
你們覺得他是怎樣的人呢?
㈣ 他自稱畫畫工,卻用手繪打動了一個時代,被稱為香港電影海報之父
所有的熱愛,都有意義,都要堅持到底
-1-
提起阮大勇,可能你們都還很陌生,
但是作為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一代人,下面這些電影,相信你們並不陌生
▼
《猛龍過江》海外版海報
▼
《天才與白痴》海報
▼
《A計劃》海報
▼
《龍的傳人》海報
▼
成龍、周星馳、洪金寶、曾志偉都指定他畫海報,在香港電影工業黃金時代的絕大部分宣傳海報,皆出自阮大勇之手。
在娛樂有限的時期,他讓電影充滿期待。
-2-
阮大勇是浙江人,1941年出生在浙江慈溪, 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正是他擅長畫畫的父 親 ,耳濡目染之下,阮大勇從小就是班級上畫畫最好的人物。
雖然如此,但在物資匱乏缺乏安全感的時代,他的父親卻始終認為,畫畫是沒有前途的。
所以阮大勇一直沒有老師,但是他就喜歡研究各種人物的神情動作,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變。
正是這個習慣,給他拿捏人物打下了基礎,
「要畫好一個人,不但要用眼用手,更要用腦用心」
他曾開玩笑地說,自己不是愛畫畫,而是愛畫喜歡的人,
只有真心喜歡這個人,才能畫得惟妙惟肖。
▲阮大勇喜歡將圖紙釘在鐵門上,站得筆直作畫,因為這樣才能精準地把握人物比例,不會畫歪或者失控,這個習慣一直到他現年70有餘還在保持。
解放初期,阮大勇從上海徐匯中學初中畢業之後,就隨著父親舉家搬遷到了香港
步入社會之後為尋一口飯吃,他先是在荃灣的紗廠工作,後來升職去繪制生產圖表,為了少寫幾張復寫紙,練出了強勁的筆風,
後來又進了永華片場的美術部負責粉飾布景,後來又去了布匹公司,專門做行貨油畫,隨後又漂到外企朗文出版社給教科書畫插圖……
從1966年到1975年,阮大勇在廣告公司呆了9年,從草稿員做到了美術主任。
-3-
1975年,他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個貴人,許冠文和許冠傑兄弟
當時一位同事告訴他許氏兄弟正為新片《天才與白痴》徵集宣傳畫稿。
憑借著從小好畫人物及多年打工經驗中的美術功底,大勇由此畫下第一張電影海報,沒想到一下就被選中,張貼於各大影院。
▲當年他拿去投稿的原稿。
《天才與白痴》的海報遍掛各大戲院門前院後,阮大勇覺得做電影海報這條路也許可行。
他得知許氏兄弟正要拍新片《半斤八兩》,於是找了朋友帶他進嘉禾的片場,拿著《天才與白痴》的海報,自薦要再幫他們畫新片的海報。
許冠傑一口答應,於是有了第二次合作,在當時一瓶可樂賣3毛錢的年代,這張海報為他帶來$2,700收入。
由於連續兩部許氏兄弟電影大賣,海報形象更深受歡迎,阮大勇也因而闖出名堂,很多電影公司紛紛邀請他繪制電影海報。
這時期,他繪制了洪金寶的《五福星》系列、四款李小龍電影的海外版海報,成龍的《A計劃》和《飛龍猛將》,以及周星馳的《龍的傳人》和《新精武門》等等。
當時整個電影業界都覺得, 由他畫海報的電影一定賣得好。
-4-
阮大勇的畫畫風格,四個字形容——鬼馬精靈。
他不喜歡墨守成規的事物,黃金比例,白滑芳容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他鍾愛有缺陷的臉,
他善於把人物加以誇張,卻從不失精準。
畫面兼具中西視覺美學的效果,精緻鬼馬,亦庄亦諧,搭配上吸睛的字體,沒進劇院就已被逗笑。
《飛龍猛將》電影海報
-4-
阮大勇有著那個時代老一輩人共有的低調踏實的性子,接受各種訪問,他總是自嘲自己「胸無大志」,
一百分的事情通常只做八十分,日日常餐都無所謂,
他也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大師,只是謙遜自稱「畫畫工」,但對於自己的創作從來都是一百二十分認真負責。
他的確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只要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了。
▲為了畫好李小龍的神態,他反反復復地研究,就連肌肉的微小變化也不放過,最終成了公認畫李小龍最傳神的人。
-5-
17年內,他創作超過200張海報,
張張都是藝術品,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90年代初,阮大勇一家移居紐西蘭,
沒有再跟舊時一起合作過的電影製作人們有過聯系
66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年近古稀又罹患抑鬱症,性情變得難測,整晚整晚睡不著,也吃不下東西,古稀之年,他將自己的偶像李可染生前刻印在印章上的一句話奉為自己的座右銘: 「七十始知己無知。」
人生活到七十年,才真正體會到天地之大,道理之深,
自己所經歷的所懂得的東西都只是皮毛而已,人也隨之變得闊達,
他又執起了曾經被他放置一時的畫筆, 當畫畫只憑興趣,它又再一次成為阮大勇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想他最初的期望一樣讓他歡喜。
▲近年阮大勇在紐西蘭所作的作品。
如今,繪畫已經從紙上走到電腦屏幕,很多電影海報都是通過手繪板繪制,並在游戲,插畫,漫畫等領域占據大半江山。
各種眼花繚亂的電影海報不斷沖擊著觀眾的眼睛
阮大勇獨樹一幟的海報畫在這個時期看,反而顯得更加真實。
返樸歸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前兩年,由於被太多人問及阮大勇的海報,許冠文的兒子許思維開始逐漸了解這位曾對電影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並為其拍了一部紀錄片《海報師》。
這部上映不久的片子已經入選香港國際電影節、新加坡華語電影節、西班牙維克電影節等。
港人被塵封的電影記憶又被翻了出來,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輕「文藝青年」群體。
已經太久沒有體會過一個人一支筆便是一個世界所帶來的歡喜和感動。
懷念他們始終忠於自己,只做好自己熱愛的事情就足夠滿足的熱忱和純粹。
在這浮躁的時代,似乎顯得更加 彌足珍貴。
本文為覺匠原創,轉載請聯系公號:juej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