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戰微電影不朽的歌觀後感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⑵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5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對於浩瀚宇宙,一定也充滿了好奇心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歡迎閱讀!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1
在「大思政課」里傳承航空航天紅色血脈
梁啟超在《過渡時代論》中寫道:「鯤鵬圖南,九萬里而一息」。毛澤東在《念奴嬌·鳥兒問答》中寫道:「鯤鵬展翅,九萬里」。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凝結著幾代人的努力。2022年是沈陽航空航天大學70年校慶的紀念日,70載風雲歷程記載了幾代航空航天人建校的崢嶸歲月,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航空航天精神,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主題構思中,我們選取了以老校長楊風田院士為代表的老一代航空航天人的事跡,以他們在多年的祖國航空航天戰線上的拼搏奮斗歷程,胡枯以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作出的突出卓越貢獻為背景,展現老一代航空航天人執著的理想信念、艱辛的奮斗歷程、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這些傳承是新時代大學生是最生動、最鮮活也是最接地氣的一種思政課教學案例,對於新時代大學生理解並踐行航空航天精神,有很好的啟示作用。追尋著老一輩航空航天人的腳步,在思政課微電影中我們力求將報效祖國的使命意識、家國情懷、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攻關精神、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等表達在視頻中,感召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傳承紅色血脈,續寫時代輝煌。
在「大思政課」中踐行航空航天精神
老一代航空航天人披荊斬棘甘當人梯,新一代航空航天人躊躇滿志茁壯成長。做新時代有情懷、有夢想、有擔當的大學生,要傳承紅色基因,矢志空天報國之志,同時也要勇於奮斗和不懈努力。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實踐活動中,我們刻畫了以大學生郝一航的人生觀發展變化主線,講述他從剛入大學時對人生目褲含洞標的迷茫、彷徨,到在思政課上聽到了楊鳳田院士的事跡後思想開始有了變化,加入校航模隊與隊友們刻苦鑽研、銳意進取,不斷突破自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參與設計完成了「雷鳥」的製作,並成功實現了「雷鳥」的飛天之夢,實現了自己的空天報國之志。
整個思政課微電影創作和拍攝過程中,我們帶領團隊學生們大多時間是在校航模隊里進行的,當我們走進校航模隊基地,瞬間就被深深吸引和震撼了: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航模模型、櫥窗里一件件獲獎證書和各種獎杯,代表了校航模隊的輝煌。與航模隊的成員磨合的日子裡,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尤其是看到航模隊的大學生在航模操作間、在電腦前,克服各種困難認真做航模的樣子,和聽他們講述創造的輝煌成績和艱苦的大賽經歷時,給我們微電影創作團隊很大的啟示,並將這些點滴經歷和感受努力表達在思政課微電影里。歷時幾個月的創作實踐,在「大思政課」里強化了大學生對思政課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知,並在認知中自覺實現認同。創作團隊的學生們紛紛表示,從航模隊員的身上看到了新時代航空航天人的勇氣、智慧與力量,體現了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這種現實具體的實踐,是在課堂上感老畝受不到的思政課內容。「大思政課」結合教育教學規律,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大思政課」的方式表達對思政課教育教學需求的過程。
在「大思政課」中領悟航空航天精神的時代價值
黨的精神譜系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披荊斬棘、千錘百煉鑄就的精神豐碑,載人航天精神是這座豐碑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建設的具體體現,是幾代航空航天人接續奮斗的精神凝結。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領悟和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價值,是建設航空航天強國的需要,也是鼓舞和激勵青年大學生立志奮進成長的需要。
作為航空航天類行業院校的大學生,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科技強國、實現航空航天報國之志,已成為青年大學生的錚錚誓言。通過「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活動,在這一「大思政課」上,我們看到了老一輩航空航天人的奉獻經歷,也目睹了新時代航空航天學子的砥礪奮斗,「大思政課」讓我們深刻領悟了博大的航天精神時代價值。
矢志空天報國,實現航空航天強國之夢。「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到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無數科研工作者和無名英雄們心懷報國之志締造的 「兩彈一星」精神,實現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和奇跡。在這一精神的感召下,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彰顯了中國力量。航空航天人強烈的愛國心、報國志,在大漠戈壁深處、在酷暑難耐的研發車間,在祖國的藍天和世界的太空中,熠熠生輝。
傳承紅色基因,有力推動___學習教育。載人航天精神是中國精神與紅色基因的時代表達,是我們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航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思想支撐、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在如火如荼的___學習教育中,作為新時代行業類高校的大學生,在「四史」學習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學習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史、老一輩航空航天人的感人事跡、航空航天高校的建設史,從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歷史的感悟中傳承報國之志,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好百年___中的青春傳唱人。
錘煉品德,勇擔重任,實現人生價值。「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新時代大學生是國家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的中堅力量,是航空航天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大學生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當他們在疫情抗擊中、在脫貧攻堅中、在科技創新中挺身而出,我們看到了一群群志願紅、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青春的面孔和堅定的目光,他們用實踐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航空航天精神是激勵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勇立時代潮頭、勇作時代先鋒的精神動力,感召著青年人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大思政課」是科學理論與時代特徵、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思政課。在「大思政課」里傳承紅色血脈、踐行載人航天精神,賦予思政課以生動有力的實踐支撐,能夠直抵人心、培根鑄魂。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2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復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准連接。」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峰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鉤上系著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裡。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二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准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了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裡、道路在哪裡,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由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准備期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隊臨時黨委帶領大家赴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緬懷聶榮臻元帥、眾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號召大家以強烈的責任感、精湛的技術和奮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務,穩操接力棒。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3
從小我就對航天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浩瀚的宇宙充滿著好奇,爸爸經常給我買一些科普書籍,在書上,我看到了許多科普知識,同時,爸爸還告訴我,宇宙中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探索研究,聽了爸爸的話,我夢想著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去太空進行探索,去解開這些奧秘。
曾經有人說我是痴人說夢,也有人笑話我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假如人類沒有飛天的夢想,萊特兄弟就不會製造發明飛機,現在,我們的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如此迅速,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夢想一定可以實現。
振奮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劉洋成了中華女子飛天第一人,我激動不已,欽佩和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女航天員必須有強壯的體魄,科學的頭腦,超人的毅力,但我認為要想實現我的航天夢,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我深知:「古人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此時,我讀了《放飛夢想》這本書之後,我的夢想之火越燃越猛烈,劉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航天員的決心。
就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像劉洋大姐姐一樣駕駛著宇宙飛船去太空訪問,我首先來到月球上,嫦娥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令我在月球上到處參觀,並詳細地給我介紹了月球上的情況,接著,我又去了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許多星球,這些星球雖然離地球遙遠,每個星球上的生存環境也各不相同,但外星人對地球人非常地友好,我正高興的與外星人交談著,一陣清脆的鈴聲驚醒了我,我感到很可惜,真想跟外星人多交談一會。
我把夢中的情景告訴了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你有一個遠大而美好的夢想,要實現你的這個夢想,不但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有為之奮斗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承載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自己的航天夢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我美好的夢想成為現實,讓祖國為我們這一代人而驕傲!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4
聳立如巨人的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已經光榮「退役」。站在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下,大風在耳邊呼嘯。望向四周,高闊的天空下,戈壁灘一望無垠。正是在這里,老一輩航天人篳路藍縷啟山林。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航天事業處於一片空白。黨中央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發展航天事業的偉大決策,航天人吹響了中華民族向宇宙進軍的號角。
作為人類歷規模的航天器,空間站代表當今航天領域面、最復雜、最先進和最綜合的科學技術成果。11艘神舟飛船成功發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員隊伍叩問蒼穹,天和核心艙升空,中國載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關口,夢想逐步變現實。
不僅是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北斗導航等無不捷報頻傳。中國航天起步晚,起點低,為何還發展快、本領高?
堅持黨的領導是「法寶」。每一次關鍵技術的突破、飛行試驗的成功、艱巨任務的完成,無不凝聚著黨中央的決策和關懷,凝聚著黨組織和廣大航天系統黨員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背後,是黨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決策部署,指引著航天事業前進的方向。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發展載人航天事業,建造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是實現新時代航天夢的必經之路。
據統計,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參與其中的研究所、單位多達上百家,配合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實施載人航天這樣宏大的工程,沒有黨中央集中統攬,沒有全國大協作,是不可想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在距離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40多公里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開辟攬天征途。
條件或許沒那麼苦了,航天精神卻是一脈相承。有人曾問兩度飛天的聶海勝和三度圓夢的景海鵬:「你們已經實現飛天夙願,未來還打算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航天飛行是我們的事業,更是我們的生命,為了飛天夢想,只要祖國需要,我們隨時准備再上太空!」
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5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逐夢蒼穹,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科技興國,航天築夢,寄託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舟飛船揚帆再啟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夢,照亮中國科技興國路。全球關注,舉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閃耀。科技引領,神舟飛行,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千年飛天夢想。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工作,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神舟十三號必將圓滿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高擎起光彩奪目的五星紅旗,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追求理想的血脈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復興夢,照亮中國全面振興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新局、走穩征程,以神舟出征為象徵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航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激勵著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建功立業、接續奮斗、矢志不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將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成為現實,成為彪炳史冊的千古奇跡。
中國夢,照亮中國繁榮富強路。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祖國統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構成了中國夢的總體輪廓。實現中國夢,人民充分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嚮往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夢寐以求的幸福夢,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凝聚全體中華兒女至高無上的旗幟。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就能夠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強大的磅礴力量。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帶領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偉大事業都基於創新」「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干」。中華民族對宇宙由來已久的嚮往,終將在星空寫下無可替代的精彩一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航天強國的夢想,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⑶ 星空日記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星空日記觀後感(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星空日記觀後感1
《星空日記》講的是一個鄉下孩子,從小有一個摘星星的夢想,但卻一直被人嘲笑,在現實和夢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裡,他學習了經濟學,天文學,倆個完全不同的學系,代表著他的現實和夢想。糾結徘徊中他漸漸長大,漸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漸漸一點一點的糅合這現實和夢想的差距。整個微電影中,現實,夢想,愛情,親情交替,一點一點闡釋了北大精神,微電影開頭,主人公說自己來北大之前已經成功忘掉自己的夢想,可是果真如此嗎?那一段孩童聲音的夢想「摘一顆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後,你要有一個夾子,星星很燙,不能直接用手摘。」雖然聽上去很幼稚,也有一點點可笑。可是這卻是一個孩子真實的夢想,一個很樸素卻又很偉大的夢想。可是,畢竟這只能說是一個夢想。在那個鄉下的環境里,沒有人會把天文當做是一個職業,更多的只是當成一種笑話。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著,而這在父親知道他要上天文學時體現的一清二楚。摔書本,摔筆,生氣,這也許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處。
十八歲,母親去世,家裡欠債,大學志願改報經濟專業。那是,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很傷心。我想,這眼淚里,包含的不僅僅是對他對母親的不舍和思念,還有他對夢想的放棄,對現實的屈服。
大學第一年,報到,主人公想,從那時起,不會再讓人笑我,北大將是他新的起點。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張全是對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張滿滿對勾的表格後面,我想隱藏的確實一顆空虛全是叉的表格吧。因為那並不是他想要的。
這樣去定義一個人?是他所處的位置?不是!是他前進的方向。可是方向到底是什麼?在北大那個有無數可以隨時進去的課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卻能很好的闡明現實和夢想的差距。夢想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
星空日記觀後感2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星空日記,這部電影對我深有啟發。使我聯想到我自己的生活。
夢想是最真實的現實。一位男孩為了追求夢想,不幸被同學、家長以及老師不理解而嘲笑,以至於最終放棄夢想,去面對現實。但教授還是一直協助他,幫她完成夢想。最終完成了畢業設計,還獲得老師的認可。
我覺得,有夢就要去追!不要放棄它,同如夢是最真空的現實!所以,放棄它幹嘛,還不如賭一把,萬一賭成了呢,就可以實現夢想。萬一沒賭成,我們就把夢想當作秘密,就放在心裡默默的想它,就好了。就不要去管它了。
而我呢?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可是,我看了這部電影,就發現夢想就在我身邊啊!只是我沒有去追它。
我小的時候,我想當一個蛋糕師。我原來覺得自己是這么可笑啊!我想當蛋糕師,可能是因為我的媽媽整天愁眉苦臉心不在焉的。我希望媽媽快樂。我看著媽媽說:我一定要讓媽媽笑起來!」我聽說蛋糕吃了,人就會幸福起來。我就找到叔叔,讓他教我做蛋糕。我一直做啊做,蛋糕做好了,我看著蛋糕,很醜。我和叔叔端著蛋糕,一路上都有人說橋這個蛋糕多醜啊。我聽了十分羞愧。心想我再也不做蛋糕了。我給媽媽吃了蛋糕,媽媽不但沒有笑,還要裝著笑給我看,從此我再也沒做過蛋糕了。
比起短片主人公,我還只是微弱的小沙子。所以,我要堅持這個夢想,去努力實現它!
星空日記觀後感3
「夢想是真實的現實。」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為《星際日記》的電影,它深深地啟發了我。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
夢是最真實的現實。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個男孩因為不理解夢想而被同學、父母和老師嘲笑。他最終放棄了夢想,面對現實。然而,教授一直在幫助他,幫助她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完成了畢業設計,也獲得了老師的認可。
我想如果你有夢想,你必須追逐它們!不要放棄,夢想是最真空的現實!所以,為什麼不放棄呢,還不如賭一把,萬一賭上了,就能實現夢想。萬一我們不打個賭,我們會把我們的夢想當成一個秘密,並在心中默默思考。別管它了。
我呢?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麼。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發現我的夢想就在我身邊!我只是沒有追求它。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成為一名蛋糕師傅。我覺得我太可笑了!我想成為一名蛋糕師傅,也許是因為我的母親很悲傷,心不在焉。我希望我媽媽快樂。我看著我的母親說,「我必須讓她笑!」我聽說人們吃蛋糕時會很開心。我找到了我的叔叔,請他教我如何做蛋糕。我一直在做蛋糕。蛋糕准備好了。我看著蛋糕,它們很醜。我和叔叔帶著蛋糕,一路上有人說蛋糕有多醜。聽到這個我很慚愧。我以為我再也不會做蛋糕了。我給媽媽吃了蛋糕,她不僅沒有笑,還假裝笑給我看。我再也沒做過蛋糕了。
與這部短片的主角相比,我仍然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因此,我將堅持這個夢想,並盡我所能實現它!
星空日記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記》,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主要講的是一位男生從小到大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摘星星。你一定會覺得很不切實際,但天文系的教授卻說:「夢,才是最真實的現實。」
小時候,這位男生寫了一篇——我的理想——摘星星,結果被老師罵了一頓,還被同學們嘲笑。下課同學們讓他站在高處當星星讓同學們來摘,他們無情地嘲笑他,父親更是不理解她,這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可他卻並沒有放棄夢想,每天會在天文系教室旁聽課,會做一些筆記。正當他要放棄夢想的'時候,教授對他說:「每個人都是被別人嘲笑才來到這里的。」
畢業後,他去找工作,可卻被人嘲笑說:「醒醒吧!」他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卻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我是多麼佩服他的這種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事情,是多麼慚愧。小時候,我看見只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學會騎自行車了,我就想去學。我騎自行車時總是摔跤,疼得我哇哇大哭。我騎一下摔一下,被一個路過的小朋友看見了說,「哈哈!這人真笨,我都會騎。」我失望地離開了,至今我還沒學會騎自行車。想想我只是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放棄了,那別人經歷這么多的挫折我算什麼呢?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它告訴我們人應該為夢想而奮斗,不怕別人嘲笑,一直堅持。這就是一種精神,不能因為一點小挫折而放棄,做事一定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星空日記觀後感5
夢想是真實的現實。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叫《星空日記》,深深的啟發了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夢想才是最真實的現實。一個男孩為了追求夢想,因為不懂而被同學、父母、老師嘲笑,以至於最終放棄夢想,面對現實。然而,教授一直在幫助他實現她的夢想。終於完成了畢業設計,得到了老師的認可。
我覺得,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不要放棄,像夢一樣才是最真空的現實!那麼,為什麼要放棄呢?還不如賭一把。如果賭博成功,你就可以實現你的夢想。如果不打個賭,我們就把夢想當成秘密,只是在心裡默默想一想。別管它。
那我呢?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麼。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後,發現我的夢想就在我身邊!只是沒追。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做一個蛋糕製造者。我覺得我太可笑了!我想做一個做蛋糕的,可能是因為我媽整天傷心,心不在焉。希望媽媽開心。我看著媽媽說:我一定要讓媽媽笑!聽說人吃了蛋糕會很開心。我找到我叔叔,讓他教我做蛋糕。我一直在做。蛋糕准備好了。我看了看蛋糕。很難看。我和叔叔提著蛋糕,一路的人都說蛋糕多醜。聽到這件事我很慚愧。我以為我再也不會做蛋糕了。我給了我媽媽一塊蛋糕。我媽不但沒笑,還假裝笑我。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做過蛋糕。
相對於短片的主人公,我只是一顆小小的沙子。所以,我要堅持這個夢想,努力實現它!
星空日記觀後感6
每個人的心中,肯定都有著一個小小的美好夢想。但是,有些人的父母的教育使他們埋沒了夢想,接受現實。但是今天通過老師給我們看的《星空日記》,使我夢想之花再次開放。
短片主要講了男主幼年時與朋友訴說著自己的理想——摘星星。不料卻被在暗處的父親發現,大罵了他一頓。但這並沒有使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時間猶如一匹駿馬,在時間草原上賓士著,快極了。男主的夢想一直在被恥笑,直到他來到北京大學學習,遇到天文學的王老師才繼續自己那摘星星的夢想。他不斷地努力,但他也不斷地被人嘲笑說:「別做白日夢了!」經過努力,最後他在天文學的畢業設計會上,終於摘到了屬於自己的星星。
短篇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那王老師說的:「夢,才是最真實的現實。」對呀,只要我們努力去完成夢想,那麼夢想,總有一天會變成了最美好最真實的現實。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總會有人說:「大家都在恥笑我,說我不要再做夢了。我還是放棄夢想接受現實吧!」在此,我問問大家,他們笑又如何?笑了以後又對我們會有怎樣的影響?如果問我,我會豪無任何顧慮地回答:不會怎樣。所以我們照常去完成我們的夢想,讓那些人看看什麼是夢想的力量。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如蔡元培。他是我國北京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他的工資雖然非常高,但是從未給自己買過一套房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那是因為她將所有的錢財與心血都放在了教育上。
今天觀看短片,讓我受益極大,我一定要隨著那夢想勇敢前進。
星空日記觀後感7
「不是現實支撐了你的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這是微電影《星空日記》中的一句台詞,就是這句台詞讓我回味了好久。
電影講述了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何曉東,從小有著一個摘星星的夢想。因為這個夢想他被人嘲笑。他發憤學習,考上了北京大學,但卻修了金融學。在夢想和現實中徘徊。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國際投資銀行發來的工作邀請。他是全班第一個得到工作邀請的人。他終於覺得自己有資格去表白,但她卻說她等待的始終是那個仰望星空追夢的男人,而不是現實中的這個何曉東。他幡然醒悟原來自己放棄的不僅是夢想還有愛情。
他最終決定就讓夢想比現實高那麼一點。就讓自己去追夢。在天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創建了星庫數據資料,並在畢業設計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讓觀眾甚至是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很震撼。他成功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最終他在北大的一角伸手看到了星星,從此感到了勇氣。
縱觀人類的歷史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總是在別人笑過之後才到達這里的人。例如,蔡元培教育家,他工資很高,但為人慷慨大方。終生沒有存夠錢買一套自己的房子。胡適教育家,他舊學造詣深厚,但卻提倡白話文寫作。被人笑為「乞丐蓮花落」。陳獨秀思想家,他給自己起名「獨秀」被人嘲笑狂妄自大。裴文中生物學家,他前半生找到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在抗戰期間,頭骨丟失後半生一直在尋找。卞之琳詩人,他時常被人嘲笑為「說話都彎子」於是寫出名句「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
他們也從窘迫於現實的艱難。難道他們就應該放棄夢想,回歸所謂的現實嗎?那麼整個社會的發展將會由誰來維系?
有夢想你就會了不起,有努力你就會有成績。讓我們為期待和夢想而努力奮斗。迎接我們的必定是陽光和笑容。只要多一份堅持,多一份熱愛,夢想總有一天會照進我們的現實。
⑷ 國家相冊觀後感200字
寫作思路:觀後感寫作圍繞原文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感悟,描述出自己心中的體驗。根據國家相冊中所人物關系和生活細節,從中寫出對內容有觸發和啟示的地方。正文:
中國照片檔案館以保留的歷史照片為素材所拍攝的系列專題紀錄片取名《國家相冊》,這個題目道出了這部紀錄片的意義——用《國家相冊》留住這個國家不應忘卻的記憶。
「勝利的日子」是這部系列專題片的第一集,展現了日本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慘痛歷史,也記錄了抗戰勝利後中國人民對於歷史的銘記。在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到來之際,《國家相冊》以「勝利的日子」作為這部系列紀錄片第一集,這表明《國家相冊》用影像記錄國家、民族的興亡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不畏強暴、抗爭到底的氣概驅散了民族自卑
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所面對的不僅民族危機,也是共同面對的人類文明的危機。抗戰的勝利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奴役中國的圖謀,顯示了中國人民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大無畏氣概,維護的是世界和平,捍衛了人類朝向自由、文明邁進的歷史進程。
抗戰初期,中、日軍事力量相差懸殊,中國人民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通過頑強的民族精神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也使中華民族又經歷了一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洗禮。不畏強暴、抗爭到底的氣概驅散了近代以來的民族自卑,建立了中華民族克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的民族自信,因此,抗戰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的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在在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到來之際,以「勝利的日子」重溫這段歷史,讓我們再次領略全民族共同擁有的強大的精神財富,這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疑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⑸ 高山雨露觀後感300字
高山雨露觀後感
為弘揚革命傳統,緬懷革命先烈,今年以來南昌啟動了「我們的節日——中華長歌行」微電影《高山雨露》的攝制,據了解,微電影《高山雨露》由市委宣傳部、南昌市文明辦聯合攝制,是「我們的節日——中華長歌行」南昌系列篇的第四部。該片主要講述了一位抗日老兵尋找抗戰期間為掩護自己而犧牲的戰友墓地的感人故事,弘揚了清明期間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的優秀傳統習俗。
⑹ 《高山雨露》觀後感300字
高山雨露觀後感
為弘揚革命傳統,緬懷革命先烈,今年以來南昌啟動了「我們的節日——中華長歌行」微電影《高山雨露》的攝制,據了解,微電影《高山雨露》由市委宣傳部、南昌市文明辦聯合攝制,是「我們的節日——中華長歌行」南昌系列篇的第四部。該片主要講述了一位抗日老兵尋找抗戰期間為掩護自己而犧牲的戰友墓地的感人故事,弘揚了清明期間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的優秀傳統習俗。
⑺ 紅色氣質觀後感_紅色氣質觀後感範文
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新華社精心打造的微電影形態可視化全媒體產品《紅色氣質》於20日上午9時50分陸續在各類新媒體終端和戶外大屏發布。不知道大家觀看後都有哪些感受?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寫的紅色氣質 觀後感 範文 吧!
紅色氣質觀後感範文1
黨旗飛揚,總能夠讓我們回想起,苦難日子裡的艱難回憶。遙想當年,外族入侵,家國動盪,國雖然未破,山河卻已經不在,面臨如此困境,一部分共產黨員「揭竿而起」,挺身而出,開始為了尋求民族獨立,而踽踽獨行;及至發展高潮,卻遇上了日本入侵,八年抗戰,怎是一個凄涼與艱苦可以形容?好在眾志成城,我們取得了民族獨立,卻又陷入國內解放戰爭。戰爭終會過去,苦難也成為了鍛煉國家意志的重要手段,從艱難起步,到今日的國家雄起,不變的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不變的還有我們心中深藏的家國情懷。
在《紅色氣質》微電影里,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百年之內國家的變化與共產黨員的不變。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家書抵萬金」已經是常事,更何況要留下一兩張影像資料,是何其艱難。然而,不知道是因緣際會,還是應該如此,那些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影像資料,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依舊被保存了下來。一張照片,是一種選擇,是一個人的全部人生……沖鋒,沖鋒,在沖鋒,在不同時期的沖鋒中,我們看見了共產黨人心懷家國、永遠沖鋒在前的珍貴品質和堅定信仰。
以家國為己任,以奉獻為平常事,讓中國共產黨具有了號召人心的能力。以家國為己任,自然,人民也便被放到了心上,心中常懷人民,人民自然會感激,會心生擁戴;以奉獻為平常事,這讓在中國的戰爭或者和平時期,都有一批堅定地開路者,若前路是荊棘,他們會踏平,若前路是敵人,他們會打敗,若前路是自己,他們會讓路……
看罷歷史,會讓人民堅定我們今天所選擇的路,更會讓我們在別人的 故事 里,堅定自己的家國信仰。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捍衛這個家庭的美滿,這可能需要我們向陋習發起挑戰,可能需要我們向愚昧發起挑戰,更有可能向自己發起挑戰;而作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我們有義務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以自己在建設中的貢獻,實現個人夢、國家夢。
黨旗飄揚,隨之而飄揚的,還有我們讓國家變得更好的堅定信仰。信仰在,我們的國家動力常在;信仰在,我們的復興之路,便不會更改。
紅色氣質觀後感範文2
無意間,點開了一部由新華社打造的微電影《紅色氣質》。該片只用9分5秒確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與其說是微電影,更像是一部微紀錄片。淡淡的敘述中,有著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電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來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實現國家富強。影片中,故去的共產黨人跨越時空,與同志「相聚」,與家人「重逢」,讓人們彷彿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感受紅色信仰、紅色氣質代代傳承。當看到瞿獨伊女士說;「始終不明白儒雅的書生和壯烈的革命者,哪個是我的父親」時,很是感慨。是呀,大義凜然,從容自若,笑對死亡,這就是共產黨員身上特殊的氣質,就像一杯勾兌的烈酒,相互矛盾確又渾然天成。在面對國家存亡,民族危難時,你從來都不能想像,在各個平凡崗位上的普通共產黨員能夠爆發出多麼強大的力量。
對於一個人95年很長,而對於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黨,正值青春年華。95周年慢慢走過,一張照片,定格一個瞬間;一組群像,打開一部史冊,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震驚的事情,都彷彿發生在昨天,歷歷在目,這紅色的氣質從未褪色過!95年風雨兼程,無數共產黨員先烈們憑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執著,為了黨和人民,為了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矢志不渝奮斗終身,才使得中國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變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諧社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們是否有義務來明白先輩們艱苦奮斗,嘔心瀝血的付出,留下並傳承那一份紅色氣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遠是共產黨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嘉興到井岡山,從瑞金到延安,共產黨的一路發展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新時代下,雖然我們不能像先輩們一樣拋頭顱灑熱血,沙場秋點兵,但那份對人民的那份清正廉潔,艱苦樸素,浩然正氣絕不能忘。不謀私利、嚴以律己,時時刻刻以黨章黨規來約束自己,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才是廣大黨員幹部在新形勢下要傳承的「紅色氣質」。
理想誠可貴,奮斗價更高;紅色氣質在,代代逞英豪。黨章黨紀提倡的我們帶頭去做,黨章黨紀禁止的我們堅決不做,只有紀正言行,求真務實、忠於職守、扎實工作,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弘揚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才能傳承與彰顯優秀共產黨員的「紅色氣質」,讓共產黨人爆發出強大力量
紅色氣質觀後感範文3
作為獻給黨95歲生日的禮物,該片以9分5秒時長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微電影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法,通過歷史照片講述與三維特效結合,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來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走過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信仰與追求、責任與擔當、氣質與情懷,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題。
「國家相冊」展現紅色氣質
獨家的圖片素材全部來自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是目前全世界館藏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照片檔案館之一, 收藏 了1892年以來的珍貴歷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餘萬張數字化照片和200餘萬張膠片底片,是中國館藏量最大的國家照片檔案館。推開中國照片檔案館的大門,宛如打開了一部「國家相冊」。
一張照片,定格一個瞬間;一組群像,打開一部史冊。李大釗、瞿秋白、__、趙一曼、楊靖宇、左權、彭雪楓、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吳吉昌……不同時期的共產黨人一個個從歷史深處走來,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氣質」。
瞿秋白,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國際歌》的第一個漢語譯者。1935年福建長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從容走向了刑場。
鮮活的影像,講述了共產黨人在關鍵時刻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無畏,也展現了他們最燦爛的笑、最柔軟的情和最難割捨的萬般眷戀。
黨的同齡人深情追憶父輩
瞿秋白犧牲時,他唯一的女兒瞿獨伊,還是一個孩子。瞿獨伊是新華社駐莫斯科首任記者,今年95歲,與中國共產黨同齡。鏡頭中的老人,翻閱家庭相冊,講述父輩們的無私無畏,並用俄語再次唱起父親翻譯的《國際歌》。
91歲的新華社原總編輯馮健是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作者之一。50多年前,這篇名作讓焦裕祿的 事跡 感動全國。馮健說:「他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日夜操勞的焦裕祿,至死未與家人照過一張合影。影片中,藉助特效,焦裕祿終於和家人「合影」了一張「全家福」。
影片中,故去的共產黨人跨越時空,與同志「相聚」,與家人「重逢」;3D還原的歷史瞬間,人物和場景「動」了起來,照片背後的故事也「活」了起來。新媒體理念和技術製造的特效,讓人們彷彿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感受紅色信仰、紅色氣質代代傳承。
看過 紅色氣質觀後感_紅色氣質觀後感範文 的人還看了:
1. 築夢中國觀後感範文
2. 築夢中國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3篇
3. 觀後感大全
4. 觀後感大全
5. 2015教師築夢中國觀後感範文
6. 政論片《築夢中國》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