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尋一部歐美電影的名字!!
片名:納尼亞傳奇
又譯:納尼亞傳奇1:獅子、女巫和魔衣櫃
魔幻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倫敦遭受德國戰鷹威脅,當地孩子被疏散到附近郊區避難,皮文斯家的四個小孩——彼得、蘇珊、愛德蒙、露西——被安排在一位老教授,柯克先生充滿神秘氣氛的鄉間大宅里暫住。
在這佔地遼闊、房間眾多的宅邸之中,小妹露西意外發現了一個奇特的衣櫥,而它正是魔法王國納尼亞的入口,露西進入這個動物也能說話的奇幻世界,並且與和藹可親的半羊人都納先生成為了好朋友。
當露西返回現實將自己親身經歷告訴哥哥和姐姐時,他們並沒有相信這個特別愛幻想的妹妹,然而由於一次意外情況,他們也進入魔衣櫥,並隨著裡面幽暗的燈光踏上造訪納尼亞的路,開始了四個孩子在魔幻王國的冒險。
此時納尼亞正被邪惡勢力籠罩,千年不死的白女巫用暴政統治著整個王國,她用陰謀顛覆了獅王的統治,將納尼亞變成一片終年寒冷的冰天雪地,孩子們發現了女巫的殘忍,於是決定幫助獅子重新奪回王位。
❷ 魔獸世界TBC,也就是火星上有趣的細節
沙城排ALX的NPC LM的是亞當 希曼 BL是骷髏王。。。。
小時候很經典的一部動畫片。。。。。。
❸ 求魔獸世界地精.矮人酒館的音樂
Tavern的凱爾特風格就讓人眼前一亮,像是感覺讓長途跋涉的旅人聚集在一起進行歡快的舞蹈下面說說WOW OST這張CD的具體配置
這張CD依然由魔獸3原聲的原班人馬製作,恢宏纖細錯落有致
四位製作人分別是Jason Hayes, Tacey W. Bush, Derek Duke, Glenn Stafford Ps.題外話:個人在Reign of Chaos的原聲中的最喜歡Stafford斯坦福叔叔作的那首「the Black rock&roll」 這張CD有30條曲目,大致可以分為4個部分 World Themes:幾首各有特色的曲目構造了魔獸龐大世界的主題基調和旋律
City Themes:坐落在大陸上的每個城市的主題音樂
Ambient Musics:描繪魔獸世界廣袤的土地中各種地貌和風景的音樂
Subsidiary Cuesheets:對玩家的各種狀態附以這類的小曲目 World Themes 1) Legends of Azeroth
這個曲子像極了古典中序曲中的快板—慢板—快板的結構,稍有不同的是開始的快板這里變成了沉重連續的戰鼓聲,而中間的慢板這里則是被改變了音色的弦樂和背景淡淡的鼓的附和所構成,最後的快板在這里成為那一連串戰鼓的敲擊配合收尾處的和聲讓整個曲目達到高潮 這首曲子是極強的敘事型音樂,前小半段4拍一段輕鼓,每段結尾處一重鼓的結構表達了戰事的開端,彷彿正在有序行軍的獸人大隊,低頭喘氣,同時用手中的矛柄敲擊著大地(怎麼有種戒指爺的Helm』s Deep大戰的感覺,笑~^_^),而中間婉轉的旋律配上背景低沉的號和鼓聲則彷彿是一個滄桑老者在一個傳奇英雄的故事,偉大的戰士薩格拉斯?亦或是恐懼魔王?哈哈,自己問玻璃渣去 2) The Shaping of the World
43秒時結束的低沉的弦樂和背景人聲的前奏,引出了後面彷彿一幅世界的壯麗繪卷的旋律,這里運用迴旋曲的一種表現手法,用不斷迴旋的曲調來構造出一種遼闊的景象,很類似老柴音樂里那種描繪俄羅斯之遼闊那種手法,有條件的人不妨找老柴的第5,6交響和D大調小協 Op35來聽聽 3) Legacy
細細的抒情之後在1分鍾左右的時候豁然開朗,和上曲差不多,給我的感覺的是歌頌上古天神把這塊大陸恩賜給他的後人,最後配以撥弦樂的類似舞曲(塔拉班德系的舞曲?)的旋律來表達凡人的頌神的舞蹈 4) Song of Elune
空靈的女聲,提琴和背景鍾琴(或者是豎琴?)的點綴,葬歌的味道,雖無山有木兮國有殤那般大氣的鎮魂歌,卻給人感覺是那種魂兮歸來,永收親族的味道 5) Echoes of the Past
笛終於出現了,娓娓笛聲引入,接著背景逐漸被雄壯鼓聲和弦樂所取代,45秒左右開始扣題—「Echoes」,這里再次出現降調的笛聲,而這個時候弦樂和號聲也漸高,在1分40秒處再次扣題,回歸笛聲 6) A Call to Arms
開始部分緩慢漸厚的提琴引出1分10秒開始的雄壯的戰歌,到1分40秒達到高潮,少了那種遼闊悠遠的感覺,多了那份國之戰,男兒守邊疆的號召,真切題 7) Seasons of War 這首曲子就是那個看了幾K遍的Intro Movie的配樂,從開始隆隆鼓聲到人聲漸響,在矮人出場時那段人聲真是神筆,如果不是背景的伴音,簡直就像在聽一出宏大的合唱劇(不過似乎離了鼓聲就沒那種感覺了= =),可惜聽不懂裡面在唱啥……一般來說是義大利語或者德語,誰聽懂了希望能說說…… City Themes 8) Stormwind
結構幾乎同第一首Legends of Azeroth,雄壯—悠揚—雄壯,開始那段讓我想起了星球大戰進入共和國首都時候電影的配樂,一個廣角的全景這時突然拉近到一個標志性建築,音樂也突然拉近,從高昂的號聲和人聲描繪的那幅令人感到空間廣袤的畫卷一下變成了特寫(14秒處),緩慢的曲調似在描述城門口豎立的那人類的英雄的雕塑,同時為了1分37秒的突然出現的頌歌做鋪墊,這個時候對暴風城的鏡頭又再一次拉遠,最後慢慢消逝 9) Orgrimmar
除了雄壯,更多了野性,背景裡面不時出現的低沉的獸嘶,整個音樂的前半部分給人感覺像是在蟄伏,從1分30秒出開始漸響的戰鼓彷彿在號召奧格瑞瑪的戰士們戰斗即將來臨,最後有點戛然而止的感覺,令人有點惋惜 10) The Undercity
這首曲子中動用了更多的環境音效,開始給人的感覺就是在戒指爺裡面Saruman培養Orcs的地下基地的感覺,接著背景裡面開始出現的人聲低語,代表了城中飄散著的那些怨念巨大的亡靈?功能性太強,不太喜歡 11) Thunder Bluff
開始的曲式和調子稍微有點美國西部和波斯那麼點的味道,43秒換到另外一個主題,安詳平和中孕育著巨大的力量,難道是城市建立在懸崖旁,所以少了前面那些奔放的曲調,取而代之的是給人以遼闊感覺的笛聲,總之這首曲子給人的感覺是異國情調—Celtic魂(雖然不是Celtic……) 12) Darnassus 開始的那段震人心魄的鼓聲和突然開闊的聲音簡直就是在描繪那高大的廟宇壯城門口和兩旁守護著精靈們的參天古樹,中間的旋律顯得幽暗靜謐,但有節奏的鼓聲伴奏又讓靜謐中含著生氣,最後一段從2分3秒開始,聽到這種旋律我就覺得是在描繪久遠的歷史的積淀,庄嚴而且神秘 13) Ironforge 開始那段調子太像在勞動時候呼喊的號子的曲調了,表達的意思應該是鐵爐堡是眾多工匠辛苦勞作的成果,而且那種開始的迴旋讓人感覺山何巍巍,天河蒼蒼,遠望白雪覆蓋的頂峰的巨城,隨後低沉的號聲和鼓聲則給人以雄偉和穩重 Ambient Music 14) Elwynn Forest
15) Duskwood
16) Dun Morogh
17) Burning Steppes
18) Shimmering Flats
19) Felwood
20) Stranglethorn Vale
21) Tanaris
22) Teldrassil 環境音樂較上面兩類就顯得沒有主題一些,功能性為主
長笛聲用來表達埃爾文森林的靜謐
風聲和撥弦聲和偶爾出現的鼓讓暮色森林有一份肅殺之氣,暗夜中藏殺機
異國情調十足的碎鼓聲還有那突然滑坡夜空的笛聲讓荊棘谷顯得越發神秘
空曠的混音則可以表現塔納利斯沙漠的荒涼
泰達希爾的音樂是各種環境音樂裡面最出彩的一個,神秘,幽靜,高遠,空靈,從林間泉水,到年代久遠的巨木,顯得是那麼的「精靈」 Subsidiary Cuesheets 23) Tavern
24) Moonfall
25) Ruins
26) Temple
27) Lurking
28) Sacred
29) Graveyard
30) War 除了上面的主要曲目以外,這些小品類的曲目也不可少,Tavern的凱爾特風格就讓人眼前一亮,像是感覺讓長途跋涉的旅人聚集在一起進行歡快的舞蹈,笛聲和幽遠的人聲描繪了Moonfall的神聖感覺,Sacred裡面再次用到那種宗教音樂中的唱法,最後的War匆匆結尾讓人有些許失望 WOW的音樂太優秀了,盡管很早以前就已經聽過很多遍,其實,WOW的音樂要在游戲中才能體會的出來,那些描繪城市和講述英雄故事的雄壯音樂只有從正門慢慢跑進暴風城的時候方能感受 一個可以稱的上是偉大的游戲必然有令人激動的配樂,HALO是如此,War3是如此,WOW更是如此,希望暴雪的這幾位作曲家能在下一作暴雪的精品中為廣大人民帶來動聽的音樂
❹ 尋求一部電影,古代歐美戰爭片,人物全是上半身人,下半身馬~~~
《納尼亞傳奇》
納尼亞傳奇
編輯
納尼亞傳奇一般指納尼亞傳奇(C.S.路易斯系列小說),更多含義請參閱納尼亞傳奇(多義詞)。
《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是一套七冊的奇幻兒童文學,由英國作家C·S·路易斯在1950年代所著,為英美兒童文學經典之一。故事的開始講述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女孩偶然進入了一個異世界,稱為納尼亞,並在那裡經歷過一連串的冒險,及看到那個世界的創造。之後,他將一顆從異世界帶來的種子(蘋果)埋在花園里,還長成了一顆大樹。這棵大樹後來被颶風颳倒,又被造成了衣櫥,然後又引領了四個小孩子進入這個神奇國度的不同時期,每一本互有關連,但亦可獨立閱讀。
目 錄
1總述
2各部簡介
2.1獅子、女巫與魔衣櫥
2.2凱斯賓王子
2.3黎明踏浪號
2.4銀椅
2.5能言馬與男孩
2.6魔法師的外甥
2.7最後一戰
3作者及評論
1總述
《納尼亞傳奇》是劉易斯於1951年至1956年間創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別為《魔法師的外甥》《獅王、女巫和魔衣櫃》《能言馬與男孩》《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者號》《銀椅》《最後一戰》。故事中的"納尼亞王國」是一個神秘奇幻的世界,在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們或憑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過一扇衣櫃大門等各種奇妙方法進入奇幻世界納尼亞王國。他們通過英勇的冒險,與暴君女巫鬥智斗勇來拯救納尼亞的人們。 書里有會說人話的動物:巨人、半人馬、巨龍、樹精、地精和人魚等等,有善良的羊怪和小矮人,還有偉大的獅王阿斯蘭。在它們的幫助下,小主人公們通過英勇的冒險和戰斗,一次次戰勝邪惡,保衛了這個神奇而充滿歡樂的國度。
《納尼亞王國傳奇》集神話、童話和傳奇為一體。它的故事以正義與邪惡的斗爭為線索展開,寓意深刻,並富於戲劇性,情節緊張,曲折動人,想像奇特、引人入勝。作者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惹人喜愛。作品對童話環境也有清晰勾勒。這部作品在英美世界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兒童讀物,也被一些批評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認為20世紀最佳兒童圖書之一。在半個世紀里,這部書的銷售達到8500萬冊,至今已被翻譯成30多種外國文字。其中的故事不僅被搬上了電影和電視屏幕,有的還被改變成兒童劇和兒童芭蕾舞劇,在英美長演不衰。其中《最後之戰》一集獲卡內基獎。
劉易斯的作品受麥克唐納和內斯比特的影響,繼承了幻想與探險故事的傳統
。他的一些想像來自他小時候喜愛的一些書:比阿特麗克斯·波特筆下會說話的動物;E.尼斯伯特;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童話故事中的邪惡女王;古老德國神話中的小矮人;愛爾蘭童話、神話與傳說,以及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動物。劉易斯把它們融匯到一起,再加上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從而使它們變成一個全新的、有創造性的故事。
按劉易斯的說法,《納尼亞王國傳奇》是始於他頭腦中的一系列畫面。"最初,」他寫道,"沒有故事,只有一些畫面。」 《獅王、女巫和魔衣櫃》就來自於這樣一幅畫面:在白雪皚皚的樹林中,一個小羊怪打著雨傘,背著包裹,匆忙前行。"這幅畫面,」劉易斯後來回憶說,"從十六歲起就存在於我的腦海中。然後,有一天,在我四十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讓我來就此寫個故事吧……」
40年代的劉易斯早已是一位知名作者,寫了許多文學與宗教方面的嚴肅著作,但作為一個單身漢,他並不認識多少孩子,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為孩子們寫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孩子從倫敦疏散到鄉下,其中有四個被安排到了他的家中。令劉易斯詫異的是,小客人們似乎並未讀過什麼想像性的故事。於是他決定自己給他們寫一個。就這樣,他寫下了一個故事的開頭幾句。故事是關於四個孩子:安、馬丁、羅斯和彼得的,他們為躲避空襲而被送出倫敦,同一位獨居鄉下的老教授住在一起。
當時他就寫了這么多,但幾年之後,他又回過頭來寫這個故事。孩子們(現在叫彼得、蘇珊、愛德蒙和露茜)找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最終把這個世界叫做納尼亞王國。正如劉易斯所說,更多的畫面進入他的腦海:一幅是「一位坐在雪橇上的女王」;另一幅是「一頭雄偉的獅子」。有一段時間,他並不知道故事要講的是什麼。「但隨後,」他後來說,「阿斯蘭驟然而至……我不知道獅子是從哪兒來的,或它為什麼要來。但一旦它在那裡,它就帶出了整個故事。」
所有的東西都被用來創作《納尼亞王國傳奇》。一個疏散來的孩子向他提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家裡那座古老大衣櫃後面有什麼東西嗎?還有他自己童年時代的記憶:他和哥哥總是鑽進祖父做的那座大衣櫃,坐在黑暗中互相講故事。
《獅王、女巫和魔衣櫃》於1950年出版,並由一位年輕的藝術家保利娜·貝恩斯配上插圖,這些插圖很好地再現了路易斯頭腦中的畫面。那時,劉易斯已經著手寫作更多的納尼亞故事,講述孩子們怎樣一次次找到途徑返回納尼亞,經歷新的冒險與奇遇。在《凱斯賓王子》(1951)和《黎明踏浪者號遠航》(1952)中,劉易斯寫到了納尼亞和我們的世界之間存在的時間差別——這一手法意味著在每一個新故事中,都有一些不同尋常和出乎意料的東西。
「當我寫完了《『黎明踏浪者』號遠航》,」劉易斯後來回憶說,「我非常肯定這將是最後一部。但我發現我錯了。」1953年,他寫了《銀椅》;1954年,他又寫了《能言馬和王子》,故事發生的時代跟《獅王、女巫和魔衣櫃》相同。
每一本書都會帶給讀者一個令人難忘的新納尼亞人物,比如圖姆納斯先生、老鼠將軍雷佩契普、小矮人特魯普金,阿欽蘭王子沙斯塔等等,以及從我們這個世界裡去的人物,如誠實的迪格雷,大膽的吉爾·波爾,還有變成了龍後來改過自新的尤斯塔斯等等。
這部作品中也宣揚了很多基督教思想。劉易斯在童話中塑造了一個象徵基督的獅子,描述善與惡的斗爭,宣示只要向善、從善、為善,人就可以得到永生。"偉大的獅王阿斯蘭」,在每一本書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魔法師的外甥》里,它使納尼亞王國誕生;在《獅王、妖婆和大衣櫃》里,它戰勝了邪惡的白妖婆;在《最後一戰》里,阿斯蘭給納尼亞的故事畫上句號,帶領它忠實的朋友們去到了一個新世界。
劉易斯曾經說:「人們不去寫我想要讀的書,所以我不得不自己來寫。」就這樣,他寫出了成千上萬的人都想要讀的書。《納尼亞王國傳奇》吸引了幾代讀者,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時至今日,它絲毫也沒有喪失那牢牢地抓握住我們想像的魔力。
2000年10月,世界最大的書展——第52屆法蘭克福書展上,《納尼亞王國傳奇》紅透整個展廳,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劉易斯的名字被奔走相告,各個國家的許多出版社都簇擁到擺放納尼亞的展台前……
《納尼亞傳奇》的原書名為The Chronicles of Narnia,Chronicles譯成中文為「編年史」或「年代記」,單從這一點來看,路易斯用他洋洋數十萬字為我們構築了一個怎樣龐大的奇幻世界啊。 劉易斯原本沒有創作續集的打算,但《獅子,女巫和魔衣櫥》大受歡迎,於是他又接連創作了《凱斯賓王子》(1951),《黎明踏浪號》(1952),《銀椅》(1953年),《能言馬與男孩》(1954年),最後,一直到了1955年,才倒回來寫了現在的第一部《魔法師的外甥》,1956年完成最後一部《最後一戰》。所以,《納尼亞傳奇》七本書獨立成章,你可以分開閱讀,也可以合在一起讀,就像有人曾經說過的那樣:「如果把七冊並在一起讀,就會感到這是一部一氣呵成的故事。如同我們仰望天空,先是零零碎碎的一顆顆的星星,看著看著,就匯集成了一個星座的形狀。納尼亞王國有僅屬於自己的太陽、月亮和星星……。
❺ 尤達大師的能力設定
設計尤達,對於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項煞費苦心又頗具風險的任務。幻想類電影製作業在70年代晚期與現在大不相同,在那時,由一個木偶扮演配角並在銀幕上佔用相當長的時間,是從來沒聽說過的事。與其他成功的木偶角色不同,尤達必須看起來是一個栩栩如生的異族生物,而不是某種離奇的怪物。難上加難的是,這個角色還必須能表達出古老的哲學和不朽的智慧。這可能實現嗎?
在尤達的早期故事創作中,對他的描述變化不定,一會是巨大的異族人,一會又變得身材矮小。最終小型化的方向佔了上風,《帝國的反擊》的概念畫家繪制了一些貌似地精、頑皮淘氣的生物。在故事綱要里,尤達的全名是明奇·尤達,在第一稿中,他甚至只被叫作明奇。當設計最終敲定後,尤達立刻被化裝及生物總監斯圖亞特·弗里伯恩製作出來。他把這個異族人設計成一個細節精緻的木偶。吉姆·亨森的老搭檔弗蘭克·奧茲負責配音和木偶操縱,把尤達演得活靈活現。
尤達被創作為延續歐比旺·克諾比的角色,後者因劇情需要被喬治·盧卡斯在《新的希望》中殺了。鑒於可以自由創作一個新角色,盧卡斯把尤達設計成一個古怪、年邁而又睿智驚人的神秘人物。不過,他把兩個角色聯系了起來,讓尤達成為歐比-旺年輕時的導師之一。
為了讓尤達在《第一部》中重現,尼克·達德曼的電動木偶組製作了一個「年輕的」新木偶。在《幽靈的威脅》中,有兩個鏡頭的尤達是計算機生成的角色。
在製作《第二部》時,盧卡斯又下了一次賭注,他決定拋開木偶原型,把這個備受寵愛的角色完全改用計算機生成。在製作早期,工作組就發現尤達和杜庫的華麗決斗只能由計算機生成的尤達完成,但動畫指導羅布·科爾曼並不滿足,他堅定不移地努力,想把整部電影里的絕地大師尤達都做成動畫角色。
科爾曼的團隊使用《帝國的反擊》中的關鍵場景,秘密展開一系列動畫測試。他們不僅製作出說著經典台詞的動畫版尤達,還製作出這位絕地大師不說話時的鏡頭,證明動畫版尤達沉默時的表現能力。以這些有說服力的動畫測試為基礎,科爾曼的團隊獲得了製作數字化尤達的一盞綠燈。
工業光魔的動畫師們煞費苦心,避免過分超越當年的木偶表演效果,為此他們甚至降低了動畫中的生物真實性。尤達沒有完全真實的嘴唇同步和眨眼動作,而是追求一種「下頜同步」和延遲的眨眼動作。其它的不完美處理,諸如尤達橡膠耳朵的不斷擺動——奧茲總是認為這是自己的操作失誤——也被辛辛苦苦地重現在計算機生成的角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