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微影 » 清軍入侵朝鮮最新電影
擴展閱讀
清軍入侵朝鮮最新電影 2025-01-02 02:36:55
白博士那個韓國電影 2025-01-02 02:23:21
電影歐美圖片小說 2025-01-02 02:02:01

清軍入侵朝鮮最新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1-02 02:36:55

韓國的一個電影有一對朝鮮夫妻正在舉行婚禮,忽然遭到一群滿族兵侵略

《最終兵器:弓》是由金韓民執導,朴海日、文彩元、柳承龍主演的韓國古裝動作電影。
影片以滿族後金政權入侵朝鮮(韓國史稱「丙子胡亂」)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為了救出被俘虜的妹妹,身背一副弓箭便獨闖滿軍大營的朝鮮神箭手「南一」的故事。
神箭手南伊(朴海日飾)和妹妹子仁(文彩元飾)相依為命,在妹妹婚禮上,遭遇清朝軍隊突襲,子仁和新郎都被擄走。南伊拿起父親留下的弓箭向清軍大營的中心挺進,勢如破竹。清軍名將(柳承龍飾)看出南伊「一箭雙雕」的神功內心惶恐難安。為了保衛親王多爾袞和部下們,清將決心與南伊一決高下。然而,南伊那難以預料的曲射神功破壞力驚人,一場驚心動魄的爭斗一觸即發。

Ⅱ 寧肯滅國也不背棄大明,李氏朝鮮為何如此忠心明朝

韓國上映了一部電影《南漢山城》,電影講述的是1636年滿洲騎兵進攻朝鮮,朝鮮北部淪陷,朝鮮王躲進南漢山城困守最後投降的一段歷史。

首先必須得誇這個電影的一點就是,其服化道做得特別出色,非常切合史實,簡直甩國內大部分歷史類電影電視劇80條街都不止。



一直到1636年丙子胡亂,朝鮮對明朝的朝貢長達245年。

滿洲對朝鮮使用暴力手段,脅迫其對自己稱臣的時候,朝鮮自然是不願意的,這裡面有歷史習慣的路徑依賴,但更多的,我認為還是華夏的「王道政治」,是真的有用有效的。

中國歷史上的藩屬國,絕大部分都是感華夏文明之壯美、國體軍力之威嚴,主動要來做臣屬的,中原帝國根本不會脅迫他們,因為這些藩屬國的地兒,中原壓根兒看不上。

來中國朝貢,他們還能賺回不少本國根本就生產不出來的東西,所以做中國的小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中國的王道政治,也是建立在國家強大的實力上的,中原帝國一旦實力衰弱,這種體系就很難維持了。

哪怕是到現在,美國這些西方國家,其政治思想,骨子裡面還是壓迫和掠奪,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就很有王道的意味。

所以,也無外乎朝鮮對大明死忠,小國想找一個靠譜的老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Ⅲ 韓國電影中的「華夏邊緣」是我們不曾了解被叫做「蠻夷」的地方

各國 歷史 電影,從描述戰爭到大事件,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部代表作,如果喜歡看韓國電影的,就會發現, 《最終兵器:弓》、《宮中殘酷史》、《三劍客》、《華政》 再到 《南漢山城》 ,幾乎每年,韓國都會有直接講述清軍入侵朝鮮(即「丙子胡亂」)這一段 歷史 的電影(如果算上以丙子胡亂為故事背景的作品,則會更多)。



相比於國內的 歷史 電影,對這段 歷史 的描述並不多,因為這段 歷史 絕對是滄海一粟,是滾滾長江中的一朵浪花罷了,在眾多韓國 歷史 電影中,總有這么一幕: 在經歷了47天的圍困後,朝鮮君臣被迫出降。其國王身穿青衣小帽,面對皇太極行三拜九叩禮。

這一事件,在韓國 歷史 上被稱為「丁丑下城」。

這一天,與韓國被日本吞並的那一天並列,為韓民族 歷史 上最恥辱的兩天。



當然這段 歷史 ,基本上人人皆知,而在這些電影中除了他們描繪的強國,還有一些中國少數民族也進入了韓國電影人的視線,上面所述的幾部影片中都有出現過特別是女真、契丹等少數民族人物形象。

中國 歷史 上的女真、契丹、滿族等少數民族與朝鮮半島上的居民做鄰居長達一千餘年。



一直到明朝前期,朝鮮半島北部的圖們江岸地區還生活著數量可觀的女真人,不過後來女真等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開始落後, 所以歷來被宋、明等中原王朝視為「蠻夷之地」。

朝鮮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通過吸收以儒學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其文明發展程度遠遠超過了女真等少數民族,所以朝鮮也以「小中華」自詡。 與中原王朝一樣,他們也將女真、契丹等民族稱為「蠻夷」。



《南漢山城》、《最終兵器:弓》、《天軍》、《代立軍》、《與神同行2:因與緣》 等影片中都出現了女真、契丹等「蠻夷」形象,影片中的「蠻夷人」外形和裝束, 最還原的還是《南漢山城》這部影片中的造型,是迄今為止對於女真人發式特徵最還原的。



女真人和契丹人在人種上同漢族人一樣,屬於典型的蒙古人種,因此在體征上彼此差異並不明顯,區別只在於發型和著裝,北方民族有著悠久的披發式傳統, 在清中期之前,女真族以及後來以女真人為核心形成的滿族,男人大多剃發,僅僅保留其中一小撮頭發,然後編起來,很細的一根自然垂下。



所以在《南漢山城》中,人們梳著「金錢鼠尾」的發式 ,這種造型對中國的觀眾來說很陌生,因為熟悉清宮戲的觀眾已經習慣的「大辮子」,其實「大辮子」發飾要晚至一百年後的乾隆年間開始才是普遍發型,之前清軍發動「南漢山城」之戰時,清朝還沒有入關統一, 所以滿洲人依然梳著其祖輩的發式,也就是女真人的「金錢鼠尾」頭。

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南漢山城》的導演是下了功夫在研究 歷史 了。



此外,在韓國電影中的「蠻夷人」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語言」。

早在2005年上映的電影《天軍》中,出場的女真人用的是 「女真語」 進行交流,但當時只是嘗試,畢竟女真語在電影中也只是曇花一現,直到2011年上映的電影《最終兵器:弓》里, 滿語台詞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劇情,只要是有清朝官員出現的鏡頭,用的都是滿語。



他們的演員還專門進行了滿語口語的培訓和矯正,對於這類影片,無疑是符合 歷史 本來面目的,相比於我們自己影片中一口流利中文的女真人形象,韓國影片中的確實比較專業。

依託真實戰爭 歷史 事件,是這類電影的共同特點之一,而韓國電影也以此作為敘事策略,電影幾乎無不取材於真實的、讓廣大韓國民眾念念不忘的 歷史 事件,在參照史實的基礎上,考慮到當代人的生活和審美傾向,即高度還原 歷史 環境,又以藝術的處理,創造出能為廣大海內外觀眾所接受的電影內容。



不過目前的韓國電影中,大多數電影主創們都不自覺的將自己的立場設置在「中華」這個位置上,對於他們所創造出的「蠻夷」形象,更多的是一種上帝視角 ,在塑造人物的時候也有幻想的成分,有時候還會用力過猛,比如電影《最終兵器:弓》。

在表現清兵殘忍弒殺的特點時,虛構了一場清兵用活著的俘虜當做箭靶子的情節,其實戰爭是殘酷的,不過在沒有確切 歷史 資料的情況下,虛構一個這樣的場景,難免會造成觀眾的抵觸, 而影片中其他形象如性格狡詐、猥瑣、見利忘義、不講個人衛生、邋遢等,都像是極個別人物,並不能代表整個民族……



盡管韓國影片中塑造的形象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們也看到了其形象上的還原,人們也漸漸變得中立客觀起來,表明韓國電影人已經在逐步拋棄陳舊觀念,以及偏激的情緒,開始自主思考如何拍攝還原 歷史 戰爭電影。

其實每個國家關於 歷史 的影片都不需要踩一捧一,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上看,每一種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 因此我們在塑造其他民族人物形象的時候,應該做到還原,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 自覺克服「傲慢與偏見」這一文明交流的最大障礙。



歷史 戰爭電影對於人們來說,有著喚醒民族記憶、表達美好憧憬、激發民族精神力量的意義,不僅僅是韓國電影通過確立與改進敘述策略,使自身逐漸具有品牌力量, 世界各國電影都各有千秋,在國家的文化建構上,都扮演著越來越引人注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