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微影 » 邵氏老電影武林風雲
擴展閱讀
邵氏老電影武林風雲 2025-01-06 21:50:45
香港為什麼電影厲害 2025-01-06 21:49:23
手機投屏軟體電影 2025-01-06 21:44:18

邵氏老電影武林風雲

發布時間: 2025-01-06 21:50:45

㈠ 港片中的內地打星們:見證了香港影壇的興衰,其中4人已經去世

上個世紀的華語大銀幕上,港片憑借鮮明的「動作」特色,風靡整個亞洲電影市場。而在港片大銀幕中,不少身手靈活的實力派打星,也成為了影迷們的目光焦點。

有趣的是,那些在港片作品中活躍不斷的打星們,其實有不少都來自內地。可以說,正是因為內地動作演員們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上個世紀,動作港片的時代輝煌。

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活躍在港片銀幕中的那些內地打星們。

1975年, 劉家良 在「邵氏」的支持之下,開啟了自導自演的電影之路。而硬橋硬馬的拳腳打鬥風格,也讓「劉家班」的功夫片作品,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港片標志。

因為長期活躍在港片作品之中,不少觀眾都以為劉家良是土生土長的香港藝人。但其實,劉家良生在廣東,長在廣東。11歲時,他跟隨父親劉湛,來到了香港,之後投身到了動作指導的行業之中。

當然,跟隨劉家良一同來到香港的,還有他的兩個弟弟 劉家榮、劉家輝

70年代中期,劉家良坐上了導演的位置,在自導自演的同時,他也不忘提攜兩位弟弟,走入港片大銀幕。《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師》、《陸阿采與黃飛鴻》、《武館》、《茅山僵屍拳》里, 劉家榮、劉家輝 都呈現了精彩的拳腳表演。

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成龍、洪金寶 的崛起,一步步威脅到了「劉家班」的市場地位。為了應對成龍、洪金寶,1982年時的劉氏三兄弟,攜手拍攝了《十八般武藝》。

在這部作品中,三兄弟各顯其能,可惜,還是沒能敵得過成龍的《龍少爺》、洪金寶的《提防小手》。劉家班的功夫片時代,也在這部《十八般武藝》之後,走向落幕。

雖然劉家班的功夫片時代,在80年代初走向落幕,但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劉氏三兄弟的身影,卻一直活躍不斷。

導演事業陷入低谷的 劉家良 ,開始以打星的身份,活躍於各類港片作品之中。《群龍戲鳳》里,劉家良與洪金寶那場「拳怕少壯、棍怕老狼」的打鬥,成為了諸多影迷心中的經典橋段。而《醉拳2》里,成龍、劉家良的「刀槍對決」也成就了功夫港片的一座高峰。

「劉家班」衰落之後, 劉家榮 投入了洪金寶的旗下,還參與拍攝了《奇謀妙計五福星》、《福星高照》、《夏日福星》、《富貴列車》、《瘦虎肥龍》等經典作品。

劉家輝 則趁著90年代「無厘頭喜劇」的市場熱潮,憑借《笑俠楚留香》、《唐伯虎點秋香》、《花旗少林》、《倫文敘老點柳先開》等作品,迎來事業新峰。

昔日的劉氏三兄弟,在港片大銀幕上生龍活虎。可是在時光的洗禮之下,三人最終還是敗給了歲月。

劉家榮因為年老體衰,淡出了動作大銀幕。劉家良因為癌症,於2013年去世。而劉家輝也因為中風、半身不遂,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1978年,動作指導 袁和平 ,在製片人吳思遠的支持之下,轉型導演。在港片大銀幕上,袁和平導演了不少佳片,也設計了不少經典的動作場景。

然而,這位在港片作品中活躍不斷的電影人,也並非是香港本土藝人。

袁和平的經歷,與劉家良頗為相似。袁和平的父親袁小田,早年是北京的一位京劇武生,之後加入了「粵劇紅伶」薛覺先的劇團,來到廣州發展。 袁和平、袁祥仁、袁振洋、袁信義、袁日初等人,也都是在廣州出生

隨著港片的逐漸壯大,袁小田投身到了動作指導的行業之中。而袁和平、袁祥仁、袁振洋、袁信義、袁日初等人,也跟隨父親來到了香港。

受到父親的影響,袁氏兄弟紛紛走上了動作指導的道路,而袁和平更是得到機會,坐上了導演的位子。

與劉家良不同,袁和平不喜歡自導自演,他喜歡將鏡頭聚焦在自己的父親、兄弟身上。而 袁小田、袁祥仁、袁信義、袁日初 也都在袁和平的電影鏡頭之下,一步步開啟了打星之路。

最先在袁和平電影中走紅的,是父親 袁小田 。早年的袁小田,在幕後幹了一輩子動作指導,但一直都沒遇到機會轉型幕前、成為打星。

1978年,袁和平坐上導演的位子,策劃拍攝了功夫片《蛇形刁手》。在挑選演員時,袁和平希望找一個上了年紀的、身手靈活的老頭兒,出演片中「白長天」的角色。可是,這樣的演員並不好找。畢竟,上年紀的老頭,沒有幾個是腿腳利索的。

為了支持兒子的事業,袁小田接下了「白長天」一角。電影中,詼諧的表演、靈活的身手,讓袁小田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蛇形刁手》之後,袁和平又導演了《醉拳》。在這部作品中,袁小田飾演的「蘇花子」一角,風靡整個亞洲電影市場。日本 游戲 公司SNK,還根據袁小田的造型,在格鬥 游戲 《拳皇》中,設計了 游戲 人物「鎮元齋」。

《醉拳》之後,袁小田迎來了自己打星事業的高峰期,而《醉貓師父》、《中華丈夫》、《雙馬連環》、《南北醉拳》、《睡拳怪招》里,他的表現也獲得了大批觀眾的喜愛。

不過,袁老爺子的打星事業來得快,結束得也快。1980年,袁小田因為肺癌去世,他短暫的打星之路,也就此結束。

父親去世後, 袁祥仁、袁日初、袁信義 三個弟弟,開始成為袁和平力捧的對象。在《佛掌羅漢拳》、《勇者無懼》、《奇門遁甲》、《天師撞邪》、《笑太極》、《鬼馬天師》、《特警屠龍》、《皇家師姐4》、《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等作品中,袁氏三兄弟都有不錯的表現。

袁祥仁、袁日初、袁信義三人,雖然未能像成龍、洪金寶那樣,在打星之路上大紅大紫,但在動作港片中的活躍表現,還是讓一大批觀眾,記住了這三兄弟。

在六、七十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邵氏電影」擁有著極強的市場統治力。

從《死角》、《保鏢》、《雙俠》、《十三太保》到《拳擊》、《新獨臂刀》、《大決斗》、《刺馬》,這些作品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港片特色。而作為「邵氏雙子星」的 狄龍、姜大衛 ,也承載了一代人的動作港片記憶。

有意思的是,狄龍、姜大衛二人,也是出生於內地、紅於香港。

狄龍出生於廣東,姜大衛則出生於上海。二人都是兒時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姜大衛自幼便是童星,長大後被張徹看中,走上了打星的道路。而狄龍則是因為參加「邵氏」的演員訓練班,逐漸成為了一名動作影星。

1969年的《死角》、《保鏢》里,姜大衛、狄龍首次展開合作。而後的《十三太保》、《新獨臂刀》、《無名英雄》、《大決斗》、《拳擊》、《雙俠》、《惡客》、《水滸傳》、《四騎士》、《叛逆》、《大海盜》、《五虎將》等作品,則一步步穩定了狄、姜這對「雙子組合」的市場效果、票房地位。

不光是狄龍、姜大衛,在「邵氏武俠片」中表現活躍的 王羽、李修賢 ,也都來自於內地。

王羽 生於上海、長於上海,曾就讀於上海 體育 學院。1961年,王羽進入香港「珠海學院」求學。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王羽參與了「邵氏」的演員選拔,結果被張徹導演看中,出演了《虎俠鋤奸》、《邊城三俠》兩部作品。

因為早年曾在體校學習,所以王羽的身體素質,十分出眾。他在《虎俠鋤奸》、《邊城三俠》里的動作表演,也讓導演張徹十分青睞。1967年,張徹為王羽策劃了電影《獨臂刀》。這部作品上映後,引發了一陣觀影狂潮,成為了華語影視上「首部票房破百萬」的電影作品,而王羽也成為了當時「百萬武俠小生」。

《獨臂刀》之後,王羽又接連拍攝了《大刺客》、《神刀》、《獨臂刀王》等作品。70年代初,王羽因為不滿邵氏的薪資制度,與邵氏解約。失去了製片大廠的支持,王羽的電影之路,也很快走入低谷。

李修賢 和王羽一樣,生於上海。不過,李修賢幼年時就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成年後的李修賢,考入了邵氏的「演員訓練班」,自此開始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功夫片、武俠片一直都是邵氏主打的商業片類型。早年的李修賢,也在邵氏的安排之下,走上了打星道路,相繼出演了《五虎將》、《大刀王五》、《惡霸》、《盪寇志》、《射鵰英雄傳》、《刺客列傳》等作品。

進入80年代之後,李修賢離開邵氏,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並嘗試自導自演。隨著事業的獨立,他的電影之路也再上高峰。

1984年,李修賢因為自導自演《公僕》,成為了金像、金馬「雙料影帝」。而他與周潤發合作的《龍虎風雲》、《喋血雙雄》,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港片經典。

80年代初,黃元申、梁小龍合作的《大俠霍元甲》引入內地電視台,並引發了一股「收視熱潮」。出演「陳真」的 梁小龍 、出演「霍元甲」的 黃元申 ,被不少觀眾認為是香港本土演員,但其實這二人,也都來自內地。

黃元申 生於上海,幼年時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1971年,23歲的黃元申,參加了邵氏的「演員訓練班」,畢業後順利走入了影壇,還憑借《餓虎狂龍》、《猛虎下山》等功夫片作品,獲得了不少導演的青睞。

70年代中期,黃元申看到港片市場大有可為,於是也組建了一家電影公司,打算獨立發展自己的事業。可是,自主創業並不容易,經歷了幾部作品的虧損之後,黃元申的電影公司走向了倒閉。

為了償還債務,70年代末的黃元申,走入了電視熒幕。78版《小李飛刀》、79版《絕代雙驕》、81版《大俠霍元甲》等作品,也在其後相繼誕生。

80年代的黃元申,在港劇市場之上順風順水。然而在80年代末,事業順利的他,卻突然選擇了剃度出家,就此結束了自己的演藝事業。

梁小龍 出生在廣東,和黃元申一樣,他也是幼年時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梁小龍的叔叔,在邵氏片場做過武術指導。而梁小龍也從叔叔身上,學到了不少拳腳功夫。

70年代初,梁小龍被製片人吳思遠看中,出演了《鬼旋風》、《香港小教父》、《生龍活虎小英雄》等功夫片作品,並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果。

1978年,梁小龍還與成龍來了一場「雙龍會」,共同合作了武俠片《飛渡卷雲山》。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是港片影史上,首部3D武俠片。

70年代末,功夫喜劇開始風靡,傳統功夫片快速衰落。梁小龍的電影事業,也隨之陷入低谷。之後的他,選擇轉型電視劇市場,拍攝了《大俠霍元甲》、《陳真》等電視劇作品。

80年代末,梁小龍嘗試回歸影壇,先後出演了《五郎八卦棍》、《猛鬼佛跳牆》等作品,但市場反響都十分平淡。直到2004年出演了《功夫》,梁小龍的電影之路,才真正「起死回生」。

進入80年代之後,「合拍片」的風潮開始興起,不少港片導演也開始進入內地尋找合作機會。而此時的不少內地動作演員,也都乘著這股風潮,走入了港片大銀幕中。 李連傑 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80年代初,張鑫炎導演來到內地拍攝《少林寺》。剛從「北京武術隊」退役的李連傑,順利通過面試,出演了片中的男一號「覺遠」。

這部戲上映後,不光在內地好評如潮,在港片市場也表現出色。隨後,李連傑被邵氏拉入旗下,還與劉家良合作了《南北少林》。

90年代初,徐克的《黃飛鴻》系列,讓李連傑的電影之路再上高峰。而《方世玉》、《中南海保鏢》、《給爸爸的信》、《精武英雄》、《黑俠》等作品,也都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動作港片經典。

因為《少林寺》走入港片市場的內地動作演員,不只李連傑一位。 計春華、於海、於承惠 ,也都在港片大銀幕上,有過出色的表現。

《少林寺》里的「禿鷹」一角,讓 計春華 開啟了自己的反派打星之路。作為李連傑的老搭檔,計春華在港片大銀幕上,也有不少經典反派形象。比如:《方世玉2》里的「於鎮海」、《新少林五祖》里的「馬寧兒」、《功夫小子闖情關》里的「大不良」。

當然,除了這些反派角色,計春華在港片銀幕中,也詮釋過正面人物。比如,《僵屍大時代》里的「師父」。2018年,計春華因病去世,他絢麗的電影人生,也在此時戛然而止。

在《少林寺》里出演「王仁則」的 於承惠 ,也有過一段短暫的港片歲月。1986年,「邵氏」為李連傑拍攝《南北少林》,而於承惠也受邀,出演了片中的「大反派」。

值得一提的是,拍完了這部《南北少林》之後,於承惠選擇了回歸內地影壇,並一直在內地大銀幕上活躍,直至2015年去世。

在《少林寺》里出演「師父」的 於海 ,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入了港片大銀幕。1986年的《南北少林》里,於海就出演了南少林高僧「釋忍」的角色。而1993年的《太極張三豐》里,於海出演了「師伯」的角色,並與錢小豪上演了一場拳腳打鬥。

1982年的《少林寺》取得成功之後,張鑫炎導演又拍了一部《少林小子》。在這部作品中,來自於北京武術隊的 黃秋燕 ,被張導看中,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少林小子》之後,黃秋燕也走入港片大銀幕。1986年,她與李連傑合作了《南北少林》,而1993年時的黃秋燕,還與楊麗菁合作了武俠片《天山玉女劍》。

值得一提的是,拍攝《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時,黃秋燕、李連傑因戲生情,登記結婚。而90年代初,李、黃二人婚姻破裂,黃秋燕也在拍完了《天山玉女劍》之後,淡出影壇。

80年代初,《少林寺》的火熱、李連傑的成名,引來了無數的跟風者。1984年,徐小明導演就跟風拍攝了《木棉袈裟》,而 於榮光 也在這股「少林跟風」熱潮中,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於榮光生於北京,是京劇大師於鳴魁之子。早年在戲台上練就的靈活身手,讓他獲得了徐小明導演的青睞。80年代中後期,《木棉袈裟》、《海市蜃樓》兩部作品,成功將於榮光推向了港片市場。

而後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給爸爸的信》、《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沖鋒隊之怒火街頭》、《的士判官》、《僵屍大時代》、《新警察故事》等作品中,於榮光精彩的表現,也獲得了一大批動作影迷的喜愛。

1982年的《少林寺》票房大賣之後,內地導演孫沙大受啟發,拍攝了電影《武當》。與李連傑齊名的「武壇名宿」 趙長軍 ,也因為這部《武當》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武當》上映後,雖然不像《少林寺》那樣反響火爆,但也讓擔任男主角的趙長軍,獲得了不少港片導演的注意,其中就包括 洪金寶

90年代初,洪金寶策劃拍了武俠片《一刀傾城》,並邀請趙長軍出演了片中的大反派「袁世凱」。趙長軍在片中精彩的長劍表演,也讓觀眾們見識到了這位「全能武術冠軍」的實力。

在《一刀傾城》里,趙長軍的打鬥表演出色,而內地演員 楊凡 的表現也不差。

出生於內蒙古的楊凡,自80年代起,便開始在內地的電影、電視作品中活躍。《三國演義》里的「趙雲」、《水滸傳》里的「石秀」,也成為了楊凡極為經典的影視形象。

1993年的這部《一刀傾城》里,楊凡受到洪金寶的邀請,出演了男主角「大刀王五」,他精彩的動作表演,讓諸多影迷印象深刻,而他出色的演技,更是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悲壯氣息。

只可惜,這部《一刀傾城》在1993年上映時,意外爆冷,成為了港片影史上的一顆遺珠。

1992年,元奎、李連傑拍攝了「正東電影」的創業作《方世玉》。在1991年拿下全國武術冠軍的 趙文卓 ,也被元奎看中,自此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趙文卓在港片大銀幕上,也塑造了不少經典作品。除了接手徐克的《黃飛鴻》系列,他在《青蛇》、《刀》、《碧血藍天》、《麻雀飛龍》等作品中,也都有精彩表現。

可惜,90年代末的港片市場快速衰落,趙文卓最終也未能取得像李連傑那樣的影壇成績。

沒能趕上好時代的不只趙文卓,還有 吳京 。1995年,袁和平看中了吳京,並為其拍攝了功夫片《功夫小子闖情關》,並希望其能成為「下一個李連傑」。

可惜,90年代末的港片市場一片頹勢。吳京在港片大銀幕上,未能闖出什麼名堂。新千年之後,《黑拳》、《殺破狼》、《男兒本色》等作品,雖然讓吳京積累了不錯的觀眾基礎,但卻未能讓其迎來事業高峰。直至2015年的《戰狼》問世,吳京才正式迎來自己的影壇高光時刻。

1993年,王晶拍攝《新少林五祖》時,發掘了內地動作小演員 謝苗

在《新少林五祖》中,謝苗精彩的功夫表演、靈動的演技,震撼了一大批觀眾。而之後的《賭神2》、《給爸爸的信》里,謝苗的出色表現,也成功掀起了一股「童星動作片」的市場創作熱潮。

可能是看到了謝苗的成功,台灣電影人朱延平,也在1994年發掘了內地動作童星 釋小龍 ,並為其拍攝了《笑林小子》。

在「童星動作片」的市場風潮影響之下,《笑林小子》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而朱延平也乘勝追擊,接連推出了《新烏龍院》、《中國龍》等作品。

1995年,謝苗拍完了《給爸爸的信》、《小飛俠》之後,選擇了放棄演藝事業,返回學校,完成學業。為了彌補謝苗離開後的市場空白,1995年的王晶,將釋小龍引入港片市場,策劃了《賭聖2:街頭賭聖》。

而李力持、邱禮濤也看準機會,先後為釋小龍拍攝了《十兄弟》、《黃金島歷險記》。

不過,90年代末,港片市場快速衰落,釋小龍的動作港片之路,也在此時走向落幕。

新千年之後,港片市場雖然一片困頓,但此時的不少港片創作者,依舊堅守著心中的那份熾熱。

2006年,葉偉信、甄子丹合作了電影《龍虎門》,而內地動作演員 喻亢、嚴華 ,也開始在這部作品,逐漸嶄露頭角。而後的《導火線》、《武俠》、《一個人的武林》、《特殊身份》、《追龍》、《肥龍過江》等作品之中,喻亢、嚴華的表現,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視線。

2013年,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也讓內地動作演員 張晉、周小飛 ,走入大眾的視線。憑借片中「馬三」的角色,張晉拿下了一座「最佳男配」的獎杯。而周小飛飾演的「三姐」,也成為了不少觀眾的目光焦點。

《一代宗師》之後,張晉參與了《葉問3》的拍攝,還主演了「葉問」系列的外傳電影《葉問外傳:張天志》。而周小飛也加盟了之後的《葉問4》,出演了片中的「蔣師傅」。

內地動作演員 吳樾 ,近年來也在港片作品之中活躍不斷。其實早在2001年,吳樾就已經開始與港片創作者們進行合作,拍攝了《蜀山傳》、《老鼠愛上貓》等作品。不過,這些作品並沒有讓他取得什麼成績。

2016年,吳樾參與了《寒戰2》的拍攝。這部作品,讓他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而後的《殺破狼·貪狼》里,吳越精彩的打鬥表現,征服了一大批動作影迷。2019年的《葉問4》,他與甄子丹的拳腳對決,也成為了不少動作影迷們心中的經典動作橋段。

當然,港片大銀幕上的內地打星,並不止這幾位。而在港片幕後的武指團隊里,有不少武師,也都來自於內地。

其實,港片的發展,一直都與內地電影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一直都是「華語電影」的創作中心。不過,隨著抗戰的爆發,大批電影人從上海流亡到香港,這才促成了港片的崛起與輝煌。

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港片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批內地電影人投身其中,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保證了港片的茁壯成長,這才有了「東方好萊塢」的輝煌光影歲月。

㈡ 從頭打到尾,重溫仍是佳作的香港經典武俠電影有哪些值得花費時間觀看

1、《新龍門客棧》

劇情簡介

在戀人(張曼玉)負氣嫁給兄長的當晚,歐陽鋒(張國榮)黯然離開白陀山,走進沙漠某個小鎮,成為一名殺手中介人。他的朋友、風流劍客黃葯師(梁家輝)每年都來小鎮與他暢飲,酒話里有關白陀山的消息令他忘卻往事的念想漸次演變成自欺行為。

黃葯師只是表面風流。他迷戀好友「盲武士」(梁朝偉)的妻子桃花(劉嘉玲),後者在丈夫死後,永遠地離開了他;而對迷戀他的女人慕容嫣(林青霞),他又不願兌現曾經隨口說出的承諾,這使得慕容嫣迷失於自己的身份中。與歐陽鋒構成短暫「買兇殺人」關系的洪七(張學友)、村姑(楊采妮)等人,也都有一段只有他們自己才知、不願回首的痛苦過往。

㈢ 王晶在電影圈的人脈有多強93年他導了9部戲,每部都是豪華卡司

縱觀王晶的導演生涯的確帶幾分「傳奇色彩」:他既然能拍出像《笨小孩》這樣的溫情故事,也能投資許鞍華的經典文藝片《天水圍的日與夜》。不過總的來說,他的創作態度卻很務實:拍電影不是為了拿獎,就是為了賣錢。因此,好片和爛片在他的作品裡各佔一半,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王晶的經典作品和賣座作品可是涌現最多的時候。比方說在1993年香港電影武俠年,就有王晶執導的9部電影上映,雖不敢說這些電影全都是佳作,但每一部都是明星雲集且 娛樂 性超強。這一方面可見他在電影圈裡的人脈究竟有多廣,另一方面也足能證明當時其作品超強的吸金能力不論對於任何一個明星來說都有很強的」誘惑力「。

影片不僅惡搞了當年紅遍香江的「邵氏七公主」,還拿《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武林人士對抗進犯中原的東瀛武士的故事套路進行開涮,再加上王晶慣用的「葷段子」,最終打造出了這樣一部擁有超強明星陣容,但卻充滿了「屎尿屁風格」的 娛樂 武俠片。其喜劇部分有吳孟達、張衛健、吳君如、鄭裕玲撐場,打戲部分有動作女星楊紫瓊和「大俠專業戶」劉松仁支撐,此外張曼玉、張敏、關詠荷、陳加玲則是顏值擔當,使本片顯得熱鬧非常。而任達華飾演的大反派東瀛霸刀柳生殺神也是人如其名,霸氣邪氣十足,對於喜歡老港片的朋友來說,這應該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

本片如果沒被王晶「帶偏」的話,也算得上是一部出色的武俠喜劇,其武打設計結合特技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非常出彩,尤其楚留香(郭富城)和無花(邱淑貞)比武的場面更是炫酷無比。其配樂由黃沾、雷頌德、顧嘉輝合力完成,再加之古龍先生的經典小說作為故事藍本,這完全就是一部超經典武俠片的節奏。可惜劇情和人物方面一點不講究,中原一點紅和無花變成了女性,都愛上了楚留香;溫兆倫飾演的胡鐵花也主要是為了 搞笑 而存在,黃韻詩飾演的水草陰姬搖鈴打拳的橋段更是直接從《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搬過來的。雖然影片很歡樂,但也浪費了這個強大的班底。

《逃學威龍3》是93年的一部賀歲片,再加上導演轉由王晶接手(前兩部是陳嘉上),所以它的情節並沒有延續前作,敘事和 搞笑 風格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除了主角仍然是警察周星星)。譬如其故事背景不再發生於學校,主線引入了懸疑探案元素,同時又對好萊塢名作《本能》里的經典橋段進行了多次致敬,順道還把星爺《賭聖》的老梗又炒了一遍。其實本片不論是人物、劇情、喜劇元素都難以找到太多亮點,其笑料也只是粗地停留在對好萊塢電影的惡搞,而過多葷段子的植入也把影片的格調和品味拉低了一個檔次,但好在星爺仍然穩住了陣角,這就是他最牛的地方。

本片是成龍和王晶的唯一一次合作,雖是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北條司的經典同名漫畫,但晶式喜劇風格體現得無疑更加顯著,再加上將成龍的功夫喜劇與王晶的警匪槍戰和賭術元素相結合,最後自然是火花十足。影片讓人印象最深的,當屬成龍「特別反串」春麗的一段打戲了,而王祖賢和邱淑貞的加盟,不僅成為了影片里亮麗的「風景線」,而她們和成龍之間的對手戲,也給影迷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回憶。此外戲份不多,客串演出「浪子高達」的黎明在戲里已顯露出幾分「賭神」的神韻,他用撲克牌當作飛鏢制敵不就是幾年後《賭神3之少年賭神》的一次提前預演嗎?

《城市獵人》在票房上的成功(3000多萬港幣),也促使王晶加緊開拍另一部動漫科幻街機題材電影的想法。緊接著於7月份,他的《超級學校霸王》上畫,本片不僅以「街霸」的Cosplay作為主題,還照搬了《逃學威龍》里的校園卧底元素,再將《終結者》中反派回到過去刺殺未來領袖的劇情相結合,來了超級大雜燴,總之「豪華」便是它的最大看點。不過本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它的卡司:主角是當時紅得發紫的張衛健,而四大天王里出現了三人,再加上鄭伊健、任達華、許志安、邱淑貞和楊采妮等明星的「實力作配」,如今要湊如此豪華的陣容已不易辦到。

八十年代王晶有個賣座片系列叫作《精裝追女仔》,毫無疑問這部《追男仔》就是將「男追女」的套路和模式進行了翻轉變成了女追男。雖是「炒冷飯」,但王晶卻將本片炒出了另一種味道,其中的黑幫仇殺、動作功夫和警匪槍戰雖已落俗,但放在本片里卻還是能給觀眾帶來新感覺。而片中經典的 搞笑 橋段也是多不勝數,譬如林青霞到夜店包梁家輝、兩人一夜情時牆上劃正字、梁家輝自我催眠變壞男人和李小龍;張學友追債、參加黑 社會 運動會、刺殺林青霞、浪子回頭信耶穌等很多橋段都演繹出了極佳的喜劇效果。這一方面得益於王晶的無敵腦洞,另一方面更得益於演員的精湛演技。

本片更像是當時王晶賭片和無厘頭喜劇片的一次「匯報」總結:它既惡搞了周潤發的《監獄風雲》,又配上了喜劇、槍戰、動作、賭術等元素,再加點葷笑話,便是《至尊三十六計》。不論是梁家輝和老爸被劉德華烏龍的綁架、還是練習丁丁轉彎、勾引李婉華等眾多橋段,都是笑點所在。不過倘若王晶多花點心思在劇本上,本片應該會是一部不錯的劇情片,畢竟故事主線清晰,演員也都是實力派,但鑒於當年的王晶實在是太忙,影片拍得如此膚淺也就不足為奇。相比劉德華,片中由梁家輝扮演的殺手雄無疑更搶戲,他集傻、奸、賤為一體,靠演技撐起了整部電影。

本片雖翻拍自金庸的知名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但相比原著來說其故事和人物都有了較大改動,李連傑版張無忌以野心勃勃且有些「腹黑」的形象示人,洪金寶飾演的張三豐則變成了一個愛爆粗口的牛脾氣老道,這些都屬於「離經叛道」的改編。不過本片一眾性格鮮明的配角卻挽回了不少分數:調皮嬌俏的小昭,英氣逼人的趙敏,蛇蠍心腸的周芷若,女演員們選角上的成功無疑為影片增色不少,盡管本片的人物刻畫不如原著那般細膩,但晶式風格恰賦予了它別樣的魅力,至於片尾趙敏和張無忌「大都再見」的相約,就看王晶如何在新版《倚天屠龍記》當中接續了。

本片雖是李連傑再次扮演黃飛鴻,但實際上它完全是徐克版《黃飛鴻》的跟風之作或者可以說是戲謔之作。比方說陳百祥飾演的黃獅虎在粵語里便跟「黃師傅」同音,後來,他還在寶芝林對面開了一家青樓,讓歌妓將熱血沸騰的《將軍令》改成了靡靡之音。就藝術價值和劇情深度來說,本片與徐克版《黃飛鴻》根本沒法比,但從商業 娛樂 角度來說,本片無疑是成功的。在武打方面,李連傑與劉家輝飾演的空空真人在寺廟密室打鬥以及片末鐵雞斗蜈蚣一幕,頗有想像力,而黃飛鴻最後大秀醉拳也噱頭十足。如此顛覆的創作態度,也直觀地反映出了王晶「 娛樂 至死」的理念和主張。

㈣ 誰能告訴我電影中的慢動作用於哪些場景各有哪些意味

「電影是每秒鍾24畫格的真理。[1]」而當電影的拍攝速度超過了24畫格/秒時,我們便稱之為升格拍攝,升格拍攝的畫面到了銀幕上以正常速度放映,自然也就造成了電影時空上的延展放大,這便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慢鏡頭。相比於國外的電影來,香港電影對慢鏡頭的使用顯然更加頻繁,更加細碎,也更少限制和顧忌,下面便對之做一個小小的概括,看看香港電影人是如何靈活多變地運用這一拍攝手段的!

一.「暴力美學」與慢鏡頭:

早期的香港動作片中,慢鏡頭用得並不是很多。一般是兩個人進行對打,打到關鍵時刻正面人物施出絕招,一個飛腿或一記重拳打得反派跌倒在地,這時為了突出正面人物的神勇,而故意對動作場面進行時間上的誇大處理,音效上再配以人物的叫喊聲,真的非常有氣勢。但畢竟這是一種非常老套的拍攝手法,如今看起來實在有些好笑,於是很快便隨著「香港新浪潮」運動所帶來的先進手法而被淘汰。淘汰舊事物的同時,新的「暴力美學」觀也在逐步形成。這批才華橫溢的動作片導演,用他們手中的攝像機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個個浪漫詩化的江湖世界。吳宇森、徐克以及他們的御用武術指導程小東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沒有他們,也就沒有香港動作片的「黃金十年」(1986-1995)!

其實說到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導演吳宇森。作為邵氏「陽剛暴力美學大師」張徹的弟子,吳宇森在其1986年的「咸魚翻身」作《英雄本色》中,非常果斷地將中國傳統武術中動作的柔美和諧融入到緊張激烈的槍戰戲當中,並採用了大量的慢鏡頭來淡化暴力上的血腥,更多突出的卻是動作上的美感。此後的《英雄本色2》、《喋血雙雄》和《縱橫四海》更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比起師父張徹來,顯然在自成一派的同時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他最具實驗色彩的嘗試還是在《辣手神探》的醫院走廊槍戰中,使用動作場面非常罕見的長鏡頭來表現周潤發和梁朝偉穿行在迷宮一樣的走廊里,不斷擊斃敵人,進入電梯後又來到另一個樓梯的走廊。這個長鏡頭中五次將正常速度轉換為升格速度,基本是在兩人擊斃敵人前後身體位置互換的時候。這種速度的變化形成了槍戰場面一張一弛的節奏感,而升格放大兩人互換位置時的動作,既表明這兩人配合默契,又象徵著他們每個人心態的變化和情感的交流。鏡頭始終沒有切換,一種盡在不言中的患難真情逐漸飽滿膨脹,彌散在很少台詞的緊張環境中,傳遞出微妙的浪漫氣氛[2]!

香港電影就是這樣無時無刻不製造浪漫,徐克和程小東的合作更是體現了這一點(當然吳宇森不少作品中的武指也是程小東)。作為動作指導,程小東在當時的這個圈子裡絕對算是個另類。他不像袁家班、劉家班那樣注重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也不像成家班、洪家班那樣專攻妙趣橫生的諧趣打鬥,而是充分利用快慢鏡頭的相互交叉,遠景近景的不停切換來表現出一種更加富有張力的動作語言。在他的影片中,非常注重造型美學的運用。他能把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和梅艷芳等不會武功的美女變為一招一式煞有模樣的武林高手,就是通過對人物造型的塑造來完成的。《東方不敗》中的黑木崖之戰以及《風雲再起》中的海船之戰,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舉手投足之間便是一代武林梟雄之風范,而《新仙鶴神針》中更是運用慢鏡將武林高手靜時的長衫飄飄和動時的天馬行空表現得靈氣十足,充分體現了武俠小說字面上所蘊含的意境。而最具小東特色的還是利用慢鏡來表現人物被對方擊敗後倒地時的動作,特別是像《武俠七公主》和《東方三俠》中多人的倒地動作,則採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對每個人物的動作造型在時間上逐一進行放大展示,使得本應狼狽不堪的倒地變成了優美飄逸的舞蹈。如此具有浪漫氣息的暴力展示,自然成了此後不少動作指導競相模仿的對象!

雖然袁家班走得比小東要傳統,但也並非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像《太極張三豐》這樣需要表現中國最柔拳法最強戰鬥力的影片,慢鏡頭的使用也就成了影片武戲成敗的關鍵所在(同樣是表現太極拳,袁和平的《太極張三豐》就遠比洪金寶的《魔教教主》要好得多)。無論是張三豐練拳時抱葉成團的神來之筆,還是張三豐大戰董天寶時揮灑自如的套路展示,都成了西方的動作指導一百年都無法炮製出來的經典!

二.文藝片與慢鏡頭:

其實文藝片更多還是同長鏡頭結合在一起的,許多世界聞名的電影大師,像小津安二郎啊,特呂弗啊,阿巴斯啊,安哲羅甫洛斯啊,侯孝賢啊,都是玩弄長鏡頭的好手。香港電影素以快速剪輯聞名,長鏡頭的運用方面自然也就忽略了許多,即使是文藝片,節奏也比其他地區的文藝片要快得多。當然慢鏡頭並不是長鏡頭,有的時候為了體現出詩意的效果,導演們還是願意提高攝像機的拍攝速度,將銀幕時間盡可能地放大,這在王家衛的文藝片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比如說《阿飛正傳》吧,阿飛離開生母庄園時那個反復出現的奔跑慢鏡頭,則體現了人物「無腳小鳥」般的無根性,他渴望有個歸宿的夢想破滅了,只有繼續「飛呀飛,飛呀飛」,直到自己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才落下地來。而到了《東邪西毒》的幾場動作戲中,更是採用了「抽格加印」的手法,即在升格鏡頭中平均去掉動作的一部分畫格(在1-2-3-4-5-6的畫格順序中去掉1、3、5),但是並不壓縮整個鏡頭的時長,而是在空出來的地方加印動作的其他部分(變成2-2-4-4-6-6的序列)[3],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慢鏡頭表現。其實這種手法並不是為了突出打鬥的激烈,而是為了傳達片中人物的內心感受,特別是西毒內心的無盡孤獨和失落,更是在一頭一尾地兩場打鬥中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自從九七回歸以來,香港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那些為了吸引觀眾而常用的快速剪輯手法漸漸減少了,代之而來的是多種景別,多種鏡頭的交互運用。比如杜琪峰《大事件》中那個長達七分鍾,極具寫實色彩的長鏡頭,在徐克吳宇森時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於是,在這種風潮下,許多商業定位的影片都體現出濃郁的文藝色彩,採用起大量的長鏡頭和慢鏡頭來。像葉錦鴻《半支煙》中對舒淇的描繪,就是通過了升格鏡頭的運用,給人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數十年過去了,她依然那麼年輕而有風韻,這到底是豹哥(曾志偉)腦海中的幻覺,還是實際物象的客觀呈現,我們與其仔細考究,還不如就這樣迷迷糊糊地沉醉於「電影魔術」所構造的銀幕幻像中。而《金雞2》的結尾處,年邁的阿金眼前浮現出一幕幕的往事畫面全都是以慢鏡來表示,非常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一種「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的唏噓感慨。既然商業片如此注重鏡頭美學的運用,文藝片就更不用多說了,在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中,伴隨著舒緩的歐式音樂旋律,西裝筆挺的周慕雲和旗袍裹身的蘇麗珍在狹窄的弄堂過道里徐徐擦肩而過,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小資情調的場景,不知迷倒了多少痴男怨女。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2046》和短片《愛神——手》中,成了王家衛新世紀繼續叱吒於香港影壇的殺手鐧!

三.惡搞慢鏡頭:

比起動作和文藝來,香港電影人最愛做的恐怕還是惡搞了。當他們惡搞起來,從最低俗的「屎尿屁」到最高雅的貝多芬音樂,可是什麼類型品種都不願意放過的,而慢鏡頭這樣一種拍攝手法自然也就被納入了惡搞的范疇之列。周星馳絕對是這方面的好手,像《賭聖》中他模仿賭神出場時的風光無限,便是通過慢鏡頭來實現的,這種手法到了《審死官》中再次被搬用,宋世傑出場時所得到的民眾歡呼根本不亞於賭神。而《龍過雞年》(又名《撞財神》)就更加離譜了,因為根本就沒採用任何升格鏡頭,而是故意將周的出場動作放慢,從而製造出一種更加強烈的喜劇效果,像是對原先這種模式化出場方式的一種嘲諷。當然最有趣的還是《行運一條龍》中何金水慢鏡出場時,身後激盪而起的氣流和樹葉,本以為這是一個普通的裝酷鏡頭,沒想到卻是他花錢僱人用鼓風機所製造出來的效果,再次狠狠地惡搞了一把!

其實這種惡搞並不是星爺的專利,像《東成西就》中的「眉來眼去劍」,就是沒採用升格鏡頭而形成的「特殊」效果,張國榮所飾演的東邪和王祖賢所飾演的小師妹你眉來我眼去地相互放電,敵人的打鬥速度也不自覺地放慢了下來,「心甘情願」地被他們逐個痛宰,多麼有趣的創意啊!類似的還有《鍾無艷》中鍾無艷同放屁將軍的一場比試,為了不讓將軍因放屁而分心,兩人故意將打鬥速度放慢了下來,給人的感覺卻像是一種慢鏡頭的回放!

再來看看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當片尾唐伯虎滿以為自己抱得美人歸時,映入眼簾的卻是石榴姐那張不堪入目的丑臉。兩人徐徐旋轉下落,氣氛也由剛才的喧鬧轉入現在的平靜,更加體現出唐伯虎此時萬般失落的無奈心情。男抱女下落的場景倒是很平常,而女抱男下落的場景也隨著新世紀「小男人」喜劇的泛濫而屢見不鮮,2002年的《河東獅吼》中,柳月紅將下墜的程季常緩緩接入懷中的慢鏡頭,則象徵了影片中女人對男人的一種徹底征服!

好了,說了這么多。但香港電影中的慢鏡頭數以萬計,絕不是我的一篇小文所能囊括的,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引發大家的一些思考,看看如何能夠通過慢鏡頭使得香港電影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㈤ 明明和張若昀演過母子,怎麼還說這是奇恥大辱

「瓊女郎」陳德容自去年發布離婚音訊後,開端頻繁呈現在鏡頭下,但46歲的她顯然對圈內某些習尚不滿已久,受訪時自曝「演大孩子的媽是奇恥大辱」,引發爭議。

「我也不會想演人家媽,假如說我頤養的得這么好,再要我演一個大孩子的媽,死都不會接就對了。」

講到沖動處,她直接說出「奇恥大辱」這個詞。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網友看完采訪後批判陳德容沒把本人當演員,也有網友吐槽她不服老,應該直接去演襁褓中的嬰兒。

3月31號,隨著事情進一步發酵,陳德容方回應了爭議,表示當時說的是玩笑話,且對方問的是願不願意演一個20幾歲的人的媽媽,陳德容只是覺得孩子年齡太大演母子沒有壓服力,並非單純不願意演媽媽,以前也演過媽媽。

不願演媽本是女演員的自在選擇,卻因一句話引發風雲,對陳德容來說這的確是一場無妄之災。

但話說回來,比起四十多歲仍在老少戀的男明星,中年女星戲路狹窄是事實,常常不是在演媽媽,就是在去演媽媽的路上。

當美人變成「媽」年輕時,陳德容也是冷艷一方的美人。

9歲拍攝第一支廣告,12歲簽約某公司成為專屬模特,15歲被導演看中遠赴香港開展,出演人生第一部電影。

由於太漂亮,連審美規范奇高的瓊瑤都對她喜愛有加,特意經過熟人輾轉與陳家人相識,並約請陳德容和媽媽到家裡做客。

「她(瓊瑤)開端坐在另一個沙發上,邊聊邊靠近我,最後痛快坐到了我旁邊。她就那樣看著我,很喜歡的樣子。」

這一見,徹底令瓊瑤動了簽下陳德容的心機,但因當時陳德容年齡太小,尚不合適演談情說愛的戲碼,瓊瑤便與陳媽媽商定,等陳德容滿十八歲之後再協作。

「我們是一群十分熱衷扮演的女演員,我們不斷在堅持,根本上沒有傍大款,也沒有靠父母,靠本人的努力從小走到大。但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局部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常常讓我們遠離優秀的作品,以至從一開端就被隔離在外。我們不斷有一個目的,希望有時機跟優秀的團隊協作,這是我們的野心,也是每個演員的野心」。

㈥ 求80年代-90年代所有的武俠片,電影電視劇都可以

先介紹幾個兒時的武俠片,那時候沒啥娛樂,一到晚上都是一家人圍在電視前面,家家都是如此吧!

一:射鵰英雄傳
一部經典的無以復加的武俠片

二:冷月孤星劍
這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部武俠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裡面的人名都起的好聽,司馬長風,白秋霜,古木天,天鳳女,賽華佗,賽華佗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只有他一個人可以治療超級恐怖的血蛾掌的傷,他暗戀白秋霜,可惜太過小白臉,沒有司馬長風那麼具有滄桑感,所以也就敗下陣來啦。好象是馬景濤演的.

三:天涯明月刀
我一直覺得它和冷月孤星劍的名字對應的很好,現在只記得孔雀翎和大悲賦,雁南飛是個壞蛋,當時感覺傅紅雪和明月心這兩個名字真是超級好聽,雪怎麼會是紅的呢,明月會有心嗎?不過我不太喜歡這個片子,印象也不太深刻,可能是因為基調比較陰暗,裡面的江湖太過冰冷。

四:琥珀青龍
這是根據古龍《白玉老虎》改編的片子,姜大衛演裡面的趙軒,人很冷,上官一劍殺了趙軒的老爸進入徐家堡做卧底,到最後才知道。裡面的天女散花是相當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好在那個時候美國人還沒和中國建交,要不然肯定會出問題的。情節一般,不過裡面有個比較失敗的地方,在最後面一個叫金槍無敵的人才出現,敗給了趙軒並把自己的金槍送給了趙軒,他其實武功很高的,不過出來的也太晚了,如果早點兒出來說不定徐家堡都江湖爭霸了,不知道徐家堡的外聯工作是怎麼做的。記得伍衛國演的徐家堡老三最壞了,還有個厲害角色叫九妖侯~~~~

五:魔域桃源
片子講述了江湖上所謂的名門正派鏟除一個叫「魔域」的地方,派出傅青雲(劉德華,好人 )、慕容白(吳啟華,壞人)進入魔域搞破壞,然後得逞。不過「魔域」不僅不是魔域,反而完全是一個世外桃源,那裡的人們安居樂業,反而名門正派所在的江湖倒是腥風血雨,諷刺意味很強。趙雅芝在裡面演唐琪。裡面的赤陽神功和玄陰神功是兩個超級厲害的武功。最後決戰的時候幸虧唐琪擊傷了慕容白的左臂留下隱患,才讓傅青雲得以報仇成功。「魔域」裡面的二當家的是歐陽峰演的,射鵰之後再沒見過他,在這個面子里見到格外親切。小時候有那種貼畫賣,我有一次買到了很多《魔域桃源》的貼畫,人物很全,貼的到處都是,呵呵。

六:陸小鳳之鳳舞九天
是萬梓良版的,「英雄,請你陪我追美夢, 英雄,請你留下我美夢」 甄妮唱的這首歌也很好聽,裡面的柳雲居士還是很帥的,沒想到他的敵人竟然是他多年以前一夜風流的人,不知道他們的功夫是怎麼練的這么厲害的。西門吹雪演的不錯,冷冷的,花滿樓就是歐陽克,我覺得花滿樓應該這么胖的,呵呵。陸小鳳最後的那招鳳舞九天耍的的確很漂亮,好像這個片子裡面就play了那麼一次,帥呆指數100。後面薛冰和柳雲居士的那段老少戀我總覺得怪怪的,可惜最後島嶼沉沒了,sigh 前兩年出了個孫耀威版的陸小鳳真是難看。不過最記得的還是花滿樓飛上天抓風箏那段.

七:俠客行
這也是一部梁朝偉很經典的片子,石中玉石破天丁不三丁不四,呵呵,不過裡面和原著改變很多。我一直覺得冬兒在山谷嫁人然後石中玉去找他那一段很像射鵰裡面小龍女在絕情谷嫁人那一段。

八:四大名捕
沒找到老版海報,拿這個充數吧
是一部我記得比較全面的片子,是我在一個暑假裡看的,幾乎一集都沒有漏掉。追命、冷血、無情、鐵手四個高手,都是諸葛神侯的徒弟,值得一說的是演諸葛神侯的董驃先生,也就是《霍元甲》的老爸,前段時間過世了,他好像有幾個老婆,呵呵。這個片子是根據武俠改編的,裡面的無情是《琥珀青龍》里的徐家堡三少爺伍衛國(也就是劉曉慶前任老公)演的,我當時還有點兒不太適應他從壞角色到好人角色的轉變,裡面的追命好像是陳真那哥們演的,裡面有很多陰謀案子,不過說到最後居然是殺掉皇帝,顛覆政權。皇帝以前的時候有一個兒子,可是發現他眼睛有藍色的光被大臣認為是不吉利的,就把他拋棄了,然後這個小孩就長大了開始報仇雲雲,不過他其實也是個傀儡,他背後有個老頭才是功夫最高的,最後是四大名捕加上諸葛神侯一起才把他幹掉。

九:玉面飛狐
我看這個片子第一次就覺得這個片子簡直就是《楚留香》的少年版本,帥哥美女N多的武俠片,裡面好像所有的比較重要的角色不管好的壞的,都比楚留香裡面的年齡小一點兒,呵呵。我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武俠片裡面最輕松最舒服的片子,雖然裡面有很多陰謀陷阱,但是那一群充滿鬥志和希望的年輕人那裡都顯得不是大問題了。我覺得這部片子完全就是為吳岱融量身定做的,演卓不凡這個角色他太合適了,「玉面飛狐卓不凡,不達目的誓不休」,帥的很張狂。不過卓不凡出場比較狼狽,為了擒住大盜的頭兒,混在了監獄里做卧底。裡面的壞角色三絕公子卞修哲出場就帥的多了,2個ppmm抱著古琴走在最前面,還有奏樂的,隆重出場。他開始和卓不凡套近乎拿出了干將莫邪兩把劍來比拼,結果兩把絕世名劍同時折斷,我覺得有些誇張了。那麼牛的兩把劍怎麼會這么容易出場然後over。

十:蓮花爭霸
我必須懷著超級興奮的心情來回憶這部武俠片,這是除了射鵰之外我看過的至少5遍以上的武俠片,在我看來它應該是除了射鵰之後第二部經典,來美國的時候我就帶了這一部武俠片來。這個片子應該是笑傲江湖和流星蝴蝶劍的合體,和射鵰相比它缺少政治色彩,是一部更加純粹更加江湖的武俠片。本片的編劇真是超級強悍,情節緊湊,懸念迭起,頗有《暗花》的風格,演員的表演也很到位,不過有幾個演員的裝束有點兒象日本武士,呵呵。沈沖 葉群, 高翔, 楊棠這些人個性都很鮮明,因為是殺手的原因吧個個都獨來獨往,在他們眼裡,江湖應該是孤獨的。加上貫串這個片子的很縹緲的音樂,讓這個片子裡面的江湖多了一絲寒意和落寞。秋若蘭是類似流星蝴蝶劍裡面的大姐的形象,也很像龍門客棧的老闆娘,我特別喜歡看她騎著牛(好像是牛)走在那段荒涼的沙漠(好像是沙漠)里,伴著很舒服的音樂,讓我感覺這里的江湖格外的干凈。秋若蘭養大了這一批殺手,葉群深愛著她可她對南宮劍情有獨鍾,到最後他們差一點就可以遠離江湖可葉群還是死在了她的懷里,sigh。白玉川是裡面的一個很大看點,她是個mm扮演的,因為要配合後面練《葵花寶典》之後變性的情節,這一點和笑傲江湖比較象,但是它裡面還有《斷背山》的成分,呵呵 這個搞笑的地方是白玉川只所以要變成女人有個讓人噴飯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一個從小跟著他的一個手下是個同性戀,一直都暗戀白玉川,所以經常在白玉川的食物裡面下一些曼荼羅花粉,這樣想想白玉川雖然是裡面最壞的人,可是也是蠻悲情的人物,她後來變性之後設計的那些圈套真是手段毒辣,讓人不寒而慄。值得一提的還有片子裡面的音樂,片頭片尾都很好聽是我的最愛,羅文gg唱的,《江湖路》《回首紅塵》歌詞寫的都很好,透出一種身不由己的滄桑感。

1981年,由張鑫炎導演,在中國大陸實地拍攝,全部起用國內專業武術運動員擔任角色和武術設計的《少林寺》上映了,這是一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影片,影片摒棄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鋼絲、彈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採用長鏡頭拍攝,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影片在香港上映後,票房奇好,賣座超過了成龍的《龍少爺》。
進入80年代,港台武打片的年產量已經大大下降,除了《少林寺》、《師弟出馬》等少數影片,很少有轟動之作,就在這時,徐克出現了,他曾經在美國的大學學過電影回港後在佳視拍攝的電視劇《金刀情俠》就使用了電影的拍攝手法,他導演的武俠片《蝶變》令人耳目一新,他在1984年拍攝的《蜀山劍俠》,聘請好萊塢的特技製作人員,營造出一個奇幻的劍仙世界,使影片大獲成功。這一時期,成龍、洪金寶等人的作品也在不斷變化,他們拍攝了一系列的現代題材的功夫片,如《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和《A計劃》等,為武打片闖出一條新路,武打更講究速度感和力度,中間還加入些幽默元素。這段時期,成龍在戲班學藝時的「七小福」裡面的其他的師兄弟們如元彪、元奎、元華等人在武打片的表演和武術指導領域也都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裝武俠片開始重新為人們關注,胡金銓掛名,徐克、程小東聯合導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導演的《黃飛鴻》、程小東導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東、李會民聯合導演的《新龍門客棧》成為這一時期武俠片的代表作,這類影片的特點是武打設計天馬行空,想像力異常豐富。其中程小東可以說是武打片導演里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80年代初導演的《生死決》已經可以看出他日後的風格。而徐克的《黃飛鴻》系列將一個老的民間武林傳奇人物題材加以創新,影片里把武林紛爭加入到大的動盪時代里,表現出一種憂國憂民的意識,使武打片提高了一個檔次。一時間模仿跟風之作頻出,大家紛紛爭拍古裝武打片,其中只有袁和平的《鐵猴子》和《火雲邪神》還算有些創新。到了90年代中期就又趨於沒落了!
從解放到整個70年代,中國大陸沒有拍攝過一部武打片,1980年大陸導演張華勛拍攝的《神秘的大佛》使他成為大陸武打片導演第一人,雖然在武打設計上還很稚嫩,但畢竟他敢開風氣之先。後來他導演的《武林志》也受到國內觀眾歡迎。此後,武打片在大陸開始風行一時,但是整體水平感覺要落後港台武打片10 年以上。
一晃進入了新世紀,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獲得了奧斯卡4項大獎,使得中國的武打片再次被世界矚目!中國的一些著名導演如大陸的張藝謀、何平,台灣的侯孝賢都在拍攝或者籌劃拍攝武俠片。在新的世紀,中國武打片要出現新的輝煌!

中國武打片部分風雲人物簡表:
導演、武術指導
張徹(《獨臂刀》《死角》《上海灘13太保》)
胡金銓(《大醉俠》《俠女》)
胡鵬(粵語片《黃飛鴻》系列)
徐克(《蝶變》《黃飛鴻》《笑傲江湖》)
程小東(《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
羅維(《精武門》《唐山大兄》)
楚原(《愛奴》《天涯明月刀》)
郭南宏(《鬼見愁》《少林寺18銅人》)
鮑學禮(《刺客列傳》《功夫皇帝》)
袁和平(《醉拳》《蛇形刁手》)
吳思遠(《南拳北腿》《惡虎狂龍》)
劉家良(《少林36房》《長輩》)
韓英傑(《龍門客棧》《精武門》)
巫敏雄(《大明英烈》)
歐陽俊(蔡揚名)(《方世玉傳奇》《方世玉大破梅花樁》)
演員
關德興(粵語片《黃飛鴻》系列)
李小龍(《精武門》《唐山大兄》)
成龍(《醉拳》《警察故事》)
王羽(《獨臂刀》《追命槍》)
羅烈(《血灑天牢》《金燕子》)
狄龍(《刺馬》《天涯明月刀》)
岳華(《大醉俠》)
上官靈鳳(《龍門客棧》)
徐楓(《俠女》)
姜大衛(《報仇》《刺客列傳》)
田鵬(《南俠展昭》)
白鷹(《狼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