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微影 » 1960年老電影奇襲免費
擴展閱讀
1960年老電影奇襲免費 2025-01-13 09:07:19
美國死魂盒電影 2025-01-13 08:56:44

1960年老電影奇襲免費

發布時間: 2025-01-13 09:07:19

⑴ 抗美援朝戰士這個小小舉動,讓一屋子「戰斗英雄」避開了美軍轟炸

郭興運的犧牲,換來了南朝鮮軍俘虜對於武陵橋周圍布防的供述。張魁印得到了一個重要情報——因為地處後方,關鍵的武陵橋敵軍只有一個連駐防。

以多打少啊,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張魁印的心裡,這個任務已經是手拿把攥了。

一直有一種說法,38軍的突擊部隊一路上沒有和後方進行過聯系,讓包括彭德懷總指揮在內的總部首長們緊張了一晚上。

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攻佔暮灘里之後,張魁印立即向總部發出了准時趕到武陵橋的電報,褲橘基隨即按時發起了對武陵橋的攻擊——事實與傳說的差別就是志願軍總部擔心的時間是一晚上還是半晚上而已。

對張魁印來說,唯一的懸念是協防的美軍在武陵橋旁部署了兩具大功率探照燈,給潛水炸橋的中國偵察兵構成了巨大威脅。張魁印馬上布置神槍手摸到射程內連續射擊,將探照燈打滅。 敵軍在夜暗中狂叫「探照燈!探照燈」的聲音,通過 滿健 的演繹,成為了電影《奇襲》的經典

奇襲武陵橋的戰斗取得了極佳的效果,志願軍發起總攻之際,南朝鮮軍忽然發現後路被斷,面對前方潮水一樣沖鋒上來的志願軍步兵,南朝鮮軍第二軍團一天之內就崩潰了,德川落入我軍手中。

第二軍團後來被恢復,但在五次戰役中再次被打崩,恨鐵不成鋼的李奇微惱怒地取消了該軍團的番號。南朝鮮軍劉載興中將氣急了,竟然去踢美軍司令部的門,在美韓關系中難得地硬氣了一把。

第二軍團的覆滅,讓美軍西集團和東集團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還在東京吃生魚壽司的麥克阿瑟猛然驚醒,意識到志願軍從這個缺口涌進來,會輕易切胡謹斷美軍東西兩集團的補給線。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結果,沒了炮彈和汽油,難道讓美國兵拿大刀和中國人拚命嗎?

說自己是老兵,因為滿健此前參加了入朝之後的第一次戰役。他回憶,在部隊即將入朝的時候,宣傳隊的80人中,只保留了30名年輕力壯的,其餘「老弱病殘」則都被精簡在了輯安。

滿健屬於文藝兵,他們本是非戰斗人員,但戰鬥打響後,前面戰斗越打越激烈,很快便要求後方各部門迅速抽調人員加入戰勤工作。所謂戰勤,指的是執行搶救傷員、看管俘虜、運送彈葯等二線任務,一旦前線吃緊,他們也要補入戰斗序列。滿健也被選中了,他和一名女兵、一位老兵組成戰斗小組,由那名老兵帶領上了前線。

「第一仗您怕不怕?」我問滿老。

「第一次上戰場是強渡清川江,子彈從頭頂上嗖嗖飛過去,說不緊張是假的,但是,當時清川江岸邊全是我軍的部隊,吶喊著在暗夜中一起向前沖去,我在中間也感覺不到害怕了,也跟著吶喊往前沖。「滿老道,」過江之後,我們一口氣往前沖,竟然跑了20幾里,沖到一個小村鎮里,實在跑不動了,黑暗中我看到路邊上似乎有個台階,便坐在那裡,想緩緩神。 這時候,一輛我軍卡車從我們面前駛過,車燈照到我,我借著燈光向旁邊一看,冷不丁看到,我身後坐的不是台階,而是一名美國兵的屍體,已經凍硬了!

112師突破清川江後,一直打到飛虎山,在那裡和增援上來的敵軍打成了膠著之勢。

女戰士也多編入了戰勤人員的序列,把傷員抬下火線,而滿健他們則直接沖到火線上把傷員背下來,有時,背下來的則是烈士遺體。

據說,陣亡比例最高的,便是第一次上戰場的新兵,因為他們還不了解什麼是戰場,而戰場不會給他們後悔的機會。滿健是幸運的,他回憶突破清川江後,看到江的對岸敵軍掩體都被前面的部隊炸塌,陣地上的敵軍非死即逃,已經沒有力量阻擊後續的志願軍了。

這次作戰,因為滿健積極勇敢地完成任務,那名伍大帶領他們的老戰士匯報了他的作戰表現,當第二次戰役部隊進攻德川的時候,滿健已經被委任為一個戰勤小組的組長了。

雖然被櫻花樹下的溫柔消磨了銳氣,作為一名沙場老將,麥克阿瑟的戰爭嗅覺還是靈敏的,看到德川陷落,他幾乎立即明白了勝利已成泡影。盡管搞不明白志願軍從哪裡殺出來的,但依然果斷下令西線美軍,也是主力的第八集團軍各部迅速向順川、價川方向全速撤退。而已經抄到美軍背後的志願軍部隊則搶先一步控制了三所里、龍源里、書堂站等一個個隘口,對試圖突圍的美軍迎頭痛擊。

倉促中美軍試圖以土耳其旅填塞南朝鮮第二軍團留下的大缺口,結果該旅幾乎全軍覆沒,大批西亞官兵成了中國人的俘虜。

志願軍在150公里的漫長戰線上發起了全線攻擊。

這一仗造就了松骨峰的血戰,也造就了38軍「萬歲軍」的威名,還有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實話說,幾十年後恐怕頗有一些人會覺得,萬歲軍的得名多少有一些宣傳的意味吧——仗打得不錯,總要豎個典型。而也就是在這次志願軍老戰士的采訪過程中,我們對這一戰有了新的認識。這並不僅僅因為老兵們有更加真切的敘述,還有搜集素戰時珍貴材後得出的結論。

盡管技術層面的原因使這些影像並不那麼清晰,但這一切讓我們知道,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的油畫並非虛構,真實的戰場上中國人的戰績更加輝煌。

我們曾經打出如此精彩的勝利,萬歲軍名不虛傳。

這一戰給當地永遠留下了 「鞭笞者山谷」 的諢名。盡管美軍第八集團軍大量官兵最後終於覓路逃出,但他們的重型裝備幾乎都丟在了志願軍的包圍圈中,失去了重炮和坦克的掩護,美軍便成了沒牙的老虎,只能一路放棄平壤等重鎮,向南潰退。

第八集團軍總司令,被巴頓稱為「牛仔小子」的沃克中將在後撤途中翻車身亡,不過他在最後時刻下達的一條命令倒是很有價值——他請求美國空軍迅速出動,炸毀包圍圈中被中國軍隊繳獲的各種車輛、火炮乃至飛機。

這一行動十分奏效,志願軍總部很痛惜地寫下報告,稱繳獲的車輛「十不存一」,否則,如果出現志願軍開著霞飛或者謝爾曼坦克追擊美軍的情景,美國人的面子就太不堪了。

然而,這樣的轟炸也給正在執行戰勤任務的滿健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戰勤任務本身就險象環生。滿健曾向筆者回憶一次送彈葯上前線的情景:「我們的車傷員下來,得知前線彈葯奇缺,立即裝滿一車彈葯,我押車往上送。走到隘口,一個流動哨告訴我們停車,剛才離去時兩邊的山頭都在我們手中,現在右邊的山頭已經失守了,前面已經是封鎖線。我一聽,感到如果彈葯送不上去,左邊的山頭只怕也會失守,便和司機商量怎麼辦。我們一想,情況緊急,現在已經是黃昏,這個封鎖線只有一百多米,沖一下幾秒鍾就過去了……」

就這樣,兩個人一輛車,開到最大油門,猛沖封鎖線而去。大概沒料到中國人會打得這么直接,美軍機槍手的槍口稍微高了一點,一排子彈正打在 汽車 左側路邊的山崖上,飛蹦起來的碎石打進了駕駛室。

「低一點,我們就完了。」滿健道。

不過,這車彈葯來的太及時了。戰事緊急,車子停下來不及等分配彈葯,各部派來接彈葯的人員已經把車給圍上了,如同搶劫一樣奪了彈葯就走。

陣地終於穩住了,沒有被敵軍突破。

而敵軍緊急趕來的轟炸機,給滿健帶來更大的考驗。當時他奉命帶幾名衛生兵護送一百多名傷病員後撤,眼看敵機肆虐,他果斷將傷員藏進了一所倖存的朝鮮房屋中。此前,滿健從前線向下搶傷員,已經數日未眠,安頓好傷員後,便坐在門洞里,准備打個盹。

或許因為過於疲勞,滿健的打盹一下便睡得深沉。好不容易睜開眼睛,卻聽到一個大嗓門在高聲喊叫,還有幾名傷病員也在躁動地叫著什麼。

這是怎麼回事?南朝鮮的特務來了?

滿健下意識地左右尋覓,卻只看到屋外不遠處一架美軍飛機正在斜飛而過,飛行員還在微微側著頭,彷彿在尋找目

第二次戰役過後,38軍繼續向前,一直打到平壤以南。休整的時候有兩名政治保衛幹部來找滿健。

那個時候志願軍官兵內部有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政治幹部來談話。」一進去,本來也認識,算是半熟人,對方卻把臉一板,告訴滿健 「要老實,對問題想清楚了再回答」 。這種氣氛讓沒有過這種經歷的滿健不免心裡打鼓。

於是對方便問你某某日在干什麼,某某日在做什麼……滿健一一作答,也想不出來當時自己做過什麼違反紀律的事情。

忽然,保衛幹部把桌子一拍,大聲叫道——就是你了!

滿健愣了——什麼事情就是我了?我怎麼了?

事後他才知道, 這次談話原來和二次戰役他帶的那批傷員有關。

從前線撤下來的這批傷員主要是重傷員,大多是連排級的戰斗骨幹。戰勤人員巧妙地給炕燒了火又很快滅掉,既避免被敵機發現,又讓傷員能睡得暖和舒服。在滿健等人的精心照顧下,他們已經開始恢復元氣。

但是,這些沙場老兵也有沙場老兵的問題,那就是對戰場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多人執拗得要命。

這一次就是這樣。一名腰部負傷的連長醒過來一看周圍就暴怒起來,他指責護送的人員不懂打仗,把這么多人集中在一個屋子裡密度太大,如果敵人投彈,就全報銷了。這位連長一說,旁邊的幾位也跟著附和起來,講要防空就得疏散,一個屋子放一兩個人還差不多。七嘴八舌,越說越激動。

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見,認為如今這種狀態,要防空就要依靠隱蔽,如果貿然出去暴露目標,那和找死無疑。萬一被打中,算是大家一起倒霉好了。

雙方都是帶兵的,身上暖和了就有了吵架的精力,吵著吵著那位連長失去了理智,居然要自己爬出去找隱蔽部。

滿老在70年後還記得自己那時的惶恐,對方是戰斗英雄還是傷員,自己要照顧好他,不能硬攔著。但聽他的……這么冷的天,爬出去肯定就凍死了,這怎麼能行?

沒辦法,當時21歲的滿健只好一個一個安撫,但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又有別的傷員以各種理由往外擠,還有的竟然想回部隊。

這個時候,滿健因為在門口,對周圍的環境很清楚。他看到美軍的飛機滿天飛(為了炸自家裝備范登堡也算投入血本了),這個時候出去實在不是好主意。所以他堅決地進行阻止,用身體在門口堵住,防止傷員們出去。

好說歹說沒人聽,最後他也急了,大聲喝止住要往外去的傷員,開始批評他們——你們要是出去,不是把這一屋子的人都暴露啦?你自己要犧牲,還要連累這么多戰友!

有意思的是,剛才好好說沒人聽,現在吼起來倒是鎮住了這幫驕兵悍將。終於有個受傷的教導員出來說話了,講你們看看,人家手腳都好的,在這里陪著咱們,他都不怕,我們怕什麼?大不了炸彈來了一起死。

傷員們中很多就是滿健這樣的戰勤人員從火線上背下來的,被這樣一說,好像也覺得不好意思,於是慢慢安靜下來。滿健依然坐在門口,意思是敵人要掃射,我第一個給你們擋著。美軍飛機的主要任務是炸公路上的車輛,這里朝鮮的破房子稀疏錯落,要是看不出有人,一個一個炸起來也挺麻煩,美國人也沒那個閑心。

屋外美軍炸彈的爆炸聲響成了一片。地面一次次震動中,遠處忽然傳來一連串的巨響,火光把窗戶都照亮了。有人看向那個方向,發出一聲驚呼:「隧道……」

那邊有一條隧道,輕傷員臨時放在了那裡,還有一些物資。炸彈爆炸不會燃起這么大的火焰,一定是那裡被擊中起火了。事後查明,當時有輕傷員出入隧道口被敵機發現,用一排火箭彈炸塌了隧道的入口,我方人員傷亡甚大。

大家慢慢相覷,有人暗嘆一聲:「小同志救了我們的命啊。」

滿健依然不緊不慢地照顧他們,安排人員將這些傷員安全地後送丹東,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自己再上前線。

滿健老九十作詩曰:「人生九十龍變蟲,回憶叢中覓行蹤。忽聽有人高聲問,誰家丟了老頑童。」這份性格端的難得!

政治幹部找滿健談話,便是這些傷員引起的,他們到達丹東後,集體為滿健請功。不過當時戰事紛繁,他們也不知道這位「小同志」是哪個單位的,叫什麼名字。是政治部查看記錄,才推測出是滿健,於是派人前來核實。至於「要老實」雲雲,純屬政治幹部和小同志開玩笑。

根據傷員們的請功申請,加上對滿健在第二次戰役中的綜合表現評定,最終組織上決定給滿健記大功一次。

政治部給滿健看了傷員寫的信,滿健問我能不能保留它呢?對方說不能,因為這封信要入檔案,你只能看看。戰友情誼,滿健便把這些來信傷員的名字一一記錄下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這份紀念品還帶來了一個小插曲——運動時代滿老也受到沖擊,有些過激分子直接將他指責為「美國特務」。打美國鬼子的美國特務實在少見,滿老不欲和他們計較,而他們卻變本加厲,把滿老的家給抄了,抄出了這份名單,如獲至寶,硬說是他手下的美國特務名單。

等他們核實一個被罵回來一回,滿老終於忍不住了,憤懣地告訴他們: 「這些人每一個都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都為祖國流過血!」

滿場肅然,不知道「美國特務」滿老哪裡來的這么多英雄朋友。

說到這次記大功(還有另一次記大功),滿老並沒有細談,他說得更多的,是張魁印怎麼炸了武陵橋。

如果說第二次戰役中美韓軍的崩塌如同一局多米諾,武陵橋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塊骨牌。也正因為如此,志願軍總部對這次具有特種作戰性質的作戰十分重視,1958年,在總參二部部長劉少文的關心下,決定根據這次戰斗拍攝一部軍事教學片。

在當時的38軍副軍長羅崑山點名之下,「筆桿子」滿健被抽調到創作組,與偵察處長魏德才成了主力編劇。在滿健的建議下,這個片子與八一電影製片廠合作,以故事片的形式拍紀錄片,引起了很大反響。後來著名的軍事電影 《奇襲》 便這樣出爐了。

值得一提的是《奇襲》這個電影竟是有兩個版本的,第一個版本叫做 《奇襲武陵橋》 ,主要還是軍教片,深受部隊歡迎,其中有個獨特的理念,是「兵演兵,官演官」,所有演員都是志願軍老戰士,甚至裡面師長的角色乾脆把羅崑山副軍長抓來客串。

至於電影《奇襲》,則是八一廠看過《奇襲武陵橋》後感到很好,又請專業演員拍了一回,1960年公映,雖然影片不可避免帶有那個時代模式化,高大全的人物塑造套路影響,但因為富有傳奇性,在那個文化匱乏的時代也深受大家的喜愛。

至於滿健自己對這一仗的回憶,除了搶救傷員立功以外,還有一件事便是「浪費了幾千斤高粱米」。這件事細問下來原來是這樣的——

滿老在返回前線後途徑三所里戰場,只見到處丟棄的美軍車輛依然隨處可見,成為我軍勝利的見證。大家看了都心中暢快,而周圍到處都是美軍丟棄的各種武器,隨手一摸便可以撿到卡賓槍,裡面還頂著子彈。滿健和戰友們撿到卡賓槍便對空鳴槍慶祝,一路撿一路打,高興極了。而「三反五反」的時候他檢討自己:「那一發子彈值好幾斤高粱米,那一晚上,我們肯定浪費了幾千斤高粱米……」

快樂之外,也有沉重。

戰斗中滿健隨同戰友突入了一個美軍放棄的前線指揮所。他回憶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座被打壞的電台,對面則是一名被我軍擊斃的美軍電台兵。

而進入隱蔽部,確定周圍沒有敵軍抵抗之後,滿健注意到裡面一張桌子上放滿了文件。滿健是學過英文的,所以他好奇地拿起來看看,希望能繳獲什麼有價值的情報。結果發現,這些所謂的「文件」,其實都是美軍家屬從國內寄來的家信。他有些意外地在這些信件中看到很有一些在封口處有著口紅的印跡。

或許是繪畫造就的藝術氣質,滿健忍不住翻讀起了這些信件,讀後深感觸動。

那些帶有口紅印的信件,都是美國士兵的妻子或情人寫來的,而沒有口紅印的信件,則是他們的父母寫來的。

幾十年後,談起這段經歷,滿健老似乎欲言又止。探尋之下,老人說出了一段或許深藏多年的感慨——讀完這些信件之後,他信步走出隱蔽部,向後山一轉,忽然看到就在下坡的雪地上,倒著一片美軍官兵的屍體,這些屍體幾乎都是背部中彈,明顯是在奔逃中被我軍擊中的。

「這裡面,不知道有誰,便是那些帶口紅印書信的收信人呢。」老人的嘆息中,忽然帶了一絲悲憫。

向前看,殘陽如血。

【完】

⑵ 八大革命樣板戲是哪八個

1、《紅燈記》

革命現代京劇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它的原創作者是黃泳江。《自有後來人》是一部以東北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電影。

2、《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改編自曲波小說《林海雪原》,講述的是解放軍一支驍勇善戰的小分隊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數股土匪鬥志斗勇的故事。

3、《海港》

這部京劇被劃入"樣板戲"的序列,經過反復修改,使之在京劇唱腔、演出等方面的改革上均取得不少成績。其中激烈的階級斗爭描寫反映了當時高漲的革命熱情,以及敵我斗爭的復雜性。

4、《奇襲白虎團》

該劇由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參照的是《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

5、《紅色娘子軍》

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

6、《白毛女》

該片由同名歌劇改編而來,講述了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後,逃進深山叢林,頭發全變白,後來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

7、《沙家浜》

《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蘆盪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

講的是1939年秋,在江陰縣顧山鎮對「忠義救國軍」的戰斗中,時任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劉飛,在戰斗關鍵時刻,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發起沖鋒,打退敵人進攻,但自己也身受重傷。

戰斗結束後,面對日偽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盪」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帶領數十名傷員,不畏艱險,重建武裝、堅持抗日的斗爭事跡。

8、杜鵑山

《杜鵑山》講述的是黨從井岡山派柯湘到湘贛邊界的杜鵑山領導一支農民自衛軍。途中柯湘被捕,恰巧被自衛軍營救。

自此,柯湘擔任了自衛軍的黨代表。她宣傳黨的階級政策,團結群眾,不斷擴大武裝。地主武裝頭子毒蛇膽勾結自衛軍中的叛徒溫其久,抓住雷剛的義母,誘雷剛下山,妄圖一舉消滅自衛軍。柯湘識破敵人毒計,主張用敵進我退的辦法,會合主力,粉碎敵人的進犯。

雷剛不聽勸阻,莽撞下山救母,結果中計被捕。柯湘率尖刀班救出雷剛母子,清除了叛徒。改造了這支自發的農民自衛軍。

樣板戲是指文革時期被樹立為「革命樣板戲」的以戲劇為主的二十幾個舞台藝術作品的俗稱。

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劇目。

(2)1960年老電影奇襲免費擴展閱讀

文革時期,有一些被樹立為文藝榜樣的,以戲劇作品為主,加上少量音樂作品的大中型舞台藝術作品,統稱為「革命樣板戲」或「革命樣板作品」,俗稱「樣板戲」。

「革命樣板戲」這個稱呼被叫響,始於1967年5月至6月。當時,江青扶植的舞台藝術作品會集北京,在六大劇場反復上演。

同時,《人民日報》等「兩報一刊」多有報道和評論,稱其為「革命樣板戲」,或者臨時稱其為「八個革命樣板戲」,並列出如下名單:「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⑶ 張勇手的人物經歷

1934年年10月4日,張勇手生於山西省汾陽縣大南關一個貧農家裡。由於三歲喪父,他很早就挑起家庭重擔。 1944年家鄉解放後,他考入徐向前任校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兵團隨軍學校(即「晉中公學」)。在校期間,曾參加解放華北的最後一戰——太原戰役。在晉中公學學習了半年左右,他被調至西北野戰軍川西軍區文工團。1950年底,朝鮮戰爭爆發,他受命北上,來到河北滄縣。經過暫短休整,隨部隊開到安東。 1951年3月,年僅十六歲的張勇手來到朝鮮前線。在五次戰役和停戰前的反擊戰中,他幾乎跑遍中線、東線所有前沿陣地,為志願軍戰士送糧食、彈葯,運傷員,進行慰問演出。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和帶著重病,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為此,立過兩次功。五次戰役後部隊休整期間,為了准備向祖國親人匯報,張勇手還曾受上級委派,帶領六名志願軍文工團員,到平壤朝鮮國立藝術劇場,向人民軍協奏團學跳朝鮮舞。 在朝鮮前線,他還結識了一位和他同樣十四歲參軍並在一個文工團工作的四川女娃子。在共同的戰斗生活中,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56年,兩人正式結為終生伴侶。
1953年歸國後,張勇手在華東軍區工作。曾任文工團團員、分隊長。五六年部隊整編後,在演出隊任隊長。
1957年初,八一電影製片廠到部隊選演員,經過試戲,張勇手被選中借到八一廠拍攝《黑山阻擊戰》,在影片中扮演連長王海龍。影片拍完後,又在嚴寄洲導演的《英雄虎膽》中扮演我軍偵察參謀耿浩。1958年,張勇手正式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入廠後二十多年來,張勇手共參加了十三部影片的拍攝,1958年,在《縣委書記》中扮演民兵隊長小虎子;1959年,在《海鷹》中扮演水手長李雄;在《赤峰號》中扮演艦長田海雄;1960年,在《林海雪原》中扮演參謀長少劍波:在《奇襲》中扮演連長方勇,1962年,在《哥倆好》中扮演班長,在《打擊侵略者》中扮演游擊隊長金哲奎;1965年,在《分水嶺》中扮演復員軍人李雲虎,在《地道戰》中扮演區長趙平原;1974年,在重拍的《南征北戰》中扮演高營長;1976年,在《南海風雲》中扮演政委梁充海,並兼任導演,1979年,在《二泉映月》中扮演趙先生;1980年,在《啊,搖籃》中扮演旅長肖漢庭,在《飛行交響樂》中扮演師長趙輝。
除此以外,他還為《啊,海軍》、《日本海大海戰》、《凱旋柱》、《吳哥的陰影》、《中途島之戰》等十
幾部外國影片配過音。並參加了《哥倆好》、《霓虹燈下的哨兵》、《淮海大戰》等話劇的演出。

⑷ 紅色經典電影有哪些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⑸ 朝鮮電影的影片花絮

第一,作為中國人,本蟀是很關心美國好萊塢朝鮮戰爭片中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志願軍是如何描寫的。總的來說,這些影片從意識形態上說,基本上是中立的,沒有通過戰爭來攻擊共產主義。相反,許多影片因為描寫美軍的反戰厭戰情緒而遭到美國右派的反對。本蟀以為,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好萊塢是自由主義的大本營,雖然經過50年代初期麥卡錫主義的整肅,但是好萊塢的導演們基本上還是能夠按照其自由思想拍攝影片的。 第二,在對中朝軍隊戰士的描寫來說,基本是正面表現的中朝軍隊英勇頑強的作戰風格,沒有象中國影片(如《英雄兒女》)那樣把對方描寫的貪生怕死的膽小鬼。當然,從美國觀眾的角度,對中朝軍隊的正面描寫也反襯了美軍的更加頑強。涉及到具體戰斗人員來說,基本上是以中長鏡頭來拍攝,除了《豬排山》面對面的肉搏戰之外,很少有近鏡頭。但是,如果看過美國好萊塢有關二戰中美國太平洋戰爭中對日作戰的影片,可以看出當時美國的朝鮮戰場影片基本沒有跑出對日本描寫的套子:即亞洲人作戰英勇但是殘酷、士兵沒有個人能動性。 第三,為了一場持續三年多的戰爭,從1951年到1977年這不到26年的時間內,美國好萊塢出了十三部故事片。雖然這比不上上百部二戰戰爭片、50多部越戰戰爭片,但是可以說,恐怕都不算少吧。與中國比較,中國自認為是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在同一時期拍攝的有關影片也就是12部(《上甘嶺》(1956)、《長空比翼》(1958)、《烽火列車》(1960)、《三八線上》(1960)、《奇襲》(1962)、《英雄坦克手》(1962)、《英雄兒女》(1964)、《打擊侵略者》(1965)、《奇襲白虎團》(1972)、《激戰無名川》(1975)、《碧海紅波》(1975)、《長空雄鷹》(1976)(反間諜片《鐵道衛士》(1959)不算描寫朝鮮戰爭))。如果說中國當初拍電影少是因為與美國比較經濟和電影資源不足,但是別忘記中國拍攝電影是國家政治行為和經濟行為,而好萊塢拍片卻完全是私營經濟行為。 美國好萊塢「有關朝鮮戰爭的則幾乎空白一片」嗎?不是。希望本文能夠幫助人們了解美國電影界對朝鮮戰爭的態度,不要再相信這樣的謊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