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京東賀歲微電影《頂牛》,攜手陳佩斯父子,為熱愛加碼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拍攝微電影?
隨著近兩年短視頻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投入到了短視頻的創作中。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是用短視頻記錄自己的美好生活,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短視頻開始賺錢了。
短視頻逐漸的商業化,也是必然的趨勢。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明星都加入到短視頻的平台,因為這裡面有著巨大的利益關系。
不過短視頻的出現也讓越來越多草根逆襲了自己的人生,所以這里沒有對錯。
你抓住這個風口,那你可能就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現在不僅僅是明星來分這塊蛋糕了,就連企業都開始想要分一杯羹了。
繼馬雲拍攝微電影《功守道》之後,京東也加入了微電影當中。
我們都知道,2017年的時候馬雲拍攝微電影《功守道》,這部不到23分鍾的微電影當時集結了眾多大腕。
由吳京,李連傑,鄒市明,甄子丹,托尼賈,朝青龍,劉承羽等一眾巨星為馬雲做陪襯。雖然都是友情免費出演。
更是請出了王菲合唱主題曲
但這當時卻被認為是最貴的微電影。當時《功守道》這部微電影開播不到3個小時,全網播放量近600萬,現在播放量早已上億了。
從這些數據,我們能夠看出短視頻的巨大流量,我們也更能看出當你足夠有錢的話,拍電影真的可以是業余興趣。
同樣前段時間由蘋果公司聯手王子逸打造賀歲微電影《阿年》,而且這部微電影被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這部微電影不到12分鍾,全程由蘋果公司提供iPhone12pro拍攝。
我們知道賀歲不賀歲,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宣傳我的產品,我要給我帶來利益。這才是我最終的目的。
沒想到一向高傲的劉強東也加入進來了。
京東賀歲微電影《頂牛》2月4日溫暖上映
賀歲檔微電影《頂牛》是由張大鵬導演執導,陳佩斯父子傾情演出。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父子合體搖滾,通過深度刻畫父子兩人「頂牛」般的的關系。為熱愛加碼。
看到沒「為熱愛加碼」,果然轉了一圈依然離不開商業宣傳。「為熱愛加碼」不正是京東的主題嗎?
看來不僅僅是草根,明星加入短視頻這波流量中。連企業也開始加入進來了。
不過拋開商業宣傳不談,我還是非常期待陳佩斯父子的《頂牛》。
因為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看過陳佩斯老師的小品,我特別喜歡陳佩斯老師,他在我心裡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與時代一同進步的老一輩。
前段時間我看過陳佩斯老師的采訪,當時主持人問道,「您認可周星馳導演的喜劇嗎?」陳佩斯老師的回答是這樣的,認可,當然認可。星爺的喜劇也是一種文化,要麼他怎麼會被大家叫作星爺呢?從這里我們不僅能看出陳佩斯老師的高情商,更能看出他對喜劇的理解。是與時俱進的。
這不免讓我想起了李成儒,不要總盯著80年代興起的無厘頭表演,不要總盯著牆角,認為那就是高的。說實話我聽了他的話,真的還是想抽他兩嘴巴。
不過想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們也不過多地去說李成儒老師,可能他認為他的作品才是高雅的吧。
不過說實話,我還真不記得他有哪些有名的作品。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挺期待即將上映的《頂牛》。期待陳佩斯父子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歡樂,不一樣的感動。
當然不要最後宣傳一句「為熱愛加碼」
連一向高傲的東哥都來了,恐怕短視頻,微電影行業是要變天啊。
大家對企業加入微電影行業怎麼看?
㈡ 富養,窮養,你會選擇哪個
關於孩子要窮養還是富養,可能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覺得富養的孩子缺乏抗挫能力,弄不好會有一身公主病。而這篇文章認為「窮養」後遺症其實更大,危害自己、傳染家庭,影響孩子。其實任何教育方法都是要掌握一個適度原則,也不需要在孩子沒定型之前,刻意「窮養」,適當滿足、量力而為,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才是明智之舉。
01
讀了咪蒙的文章《男孩要窮養?你跟孩子多大仇啊》,我彈簧似的蹦起來,一定得把我的想法寫一寫。
早年,在讀者文摘上看了一篇文章,好像是說美國經濟蕭條時期,一個小姑娘看中了一個幾十美分的漂亮發卡,鬧著讓媽媽去買。媽媽為難了,因為失業全家靠買市場的處理品為生,一個發卡可以買兩天的食物。但是爸爸說,你就給她買吧,長大後她只會記住這個發卡的快樂。長大後,為這個發卡,非常感謝當時的父母。
人的認識和記憶都是有選擇性的,特別是小的時候。一次全家旅行,可能要節儉一個時期,但是對孩子更多會記得出遊時快樂的時光。
人的自愈能力也是很強的,特別是孩提時代,同樣的「吃苦」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比如,你告訴孩子,我們家並不窮,但是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計劃,比如暑假我們想全家一起去日本的迪士尼樂園、想換一架音色更好的鋼琴等等,所以買東西的時候,我們不重復購物,不買不需要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更快實現更多的計劃。那實現計劃過程中孩子的參與感和達到目標時候的快樂體驗、擴大的視野、增加的見識等等,都可以彌補暫時的「不夠富養」。
但是反過來呢,一直強調爸爸媽媽掙錢不易,強調家裡不富裕,在各個角度全方位的「窮養」,就好比讓孩子走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看不到盡頭的光亮,也沒有進度條的倒計時。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心理影響能有多大不是一個時期可以看得出來的。這樣的灰黑色的生活體驗,的的確確不是長大後的財資豐富可以幫助自愈的。
要問「窮養」的後遺症能有多大?毫不誇張地說,就是影響自己,影響家庭,影響孩子。
02
故事發生在十年前,茜茜跟我訴苦。那時她大著肚子四五個月,她先生過年陪她去遛古文化街。茜茜站在一個畫糖畫的攤子前再也走不動了,一個小鐵鍋,熬出糖稀,拿著鍋趁熱在石板上「倒」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事物。
記得小時候在每天早上十點左右在街角的小花園總有一個藝人做好了來賣,去晚了都搶不上。那天茜茜一定要買一個最大的,鯉魚圖案的糖畫。天津人都喜歡楊柳青「年年有魚」的年畫,一個大胖小子抱個大鯉魚,喜慶又寓意十足。買個鯉魚,准媽媽拿著,跟胖閨女胖小子拿著差不多,茜茜心裡偷樂。
「我要這個。」茜茜大著肚子格外顯眼,指著鯉魚的糖畫說。
「這個最貴,二十五,但是雙層的,用糖也多,值!」賣家一個勁推銷。
「買這個就行了。」她先生在一旁指著一個小蝴蝶說。
「這個十塊。」賣家說。
「不行,我就要這個。」茜茜當然不答應。經過了她先生各種不樂意不情願沒有好臉色之後,茜茜如願拿到了心儀的鯉魚。可是沒料到那天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他就當拿二十五塊錢哄哄我,何況那時我又懷著他的孩子,可他太可惡了,沒有他那樣的……」後來茜茜向我哭訴。結果那天他先生在下面的逛街中各種各樣的不樂意,摔臉子,耍脾氣,還差點跟不相干看車的路人爭吵起來。回家的時候,埋怨茜茜買了個累贅,不能再坐公交車,為了個糖畫還得花十幾塊錢打個車。
「我肚子都那麼大了,過年出來買年貨置辦東西的人又多,怎麼擠公共汽車。」茜茜平時有點公主病,但這次的問題,我絕對站在茜茜一邊。
「回家以後,我不樂意,跟他講理。他脾氣也上來了,結果就兩個人吵了起來,我哭了一下午,想打電話讓我媽來評理,他也攔著不讓。氣的我那些天想起來就委屈想哭,都動了念頭打了孩子離婚。」茜茜恨恨地說。
茜茜先生小時候,家庭條件很一般,但也沒有到差的地步,八十年代父母都是產業工人,家庭條件算是衣食不愁的。但是,茜茜的公公婆婆很好的貫徹了兒子「窮養」的思想,從小給孩子灌輸的思想就是家裡沒錢,一個二分錢的砸炮槍求了好久都不給買。
茜茜先生大學期間,很精神帥氣的小夥子,成績年年拿獎學金,扇子面的身子板稜角分明,但是一直沒有談戀愛,很大原因是因為沒有錢自卑。
「糖畫事件」那年,茜茜先生在外企工作,報酬不菲,茜茜本人在穩定的事業單位,一個月也有兩千多塊,經濟根本不成問題。一個糖畫,一個人的工資就夠買上百個,可是茜茜先生當時就是覺得沒必要,而且脾氣上來,誰的話也不聽,懷孕的妻子的情緒也不顧,就是覺得太貴了。
多年以後,心平氣和談到這個事情,茜茜先生也很不好意思;再買「糖畫」之類的小東西,也不會如當年那樣固執。但是很多年前埋下的種子,在適當的時候「發芽」,其破壞力也是讓人崩潰的。
茜茜的先生其實是個不錯的人,踏實,穩重,有事業心。是一個老人眼裡很「耐人」(天津話,招人喜歡)的例子,「財迷」的男人老實,不出去花,省心,會過日子。但是,只有跟他一起過日子的人能感受到其中的「別扭」。
茜茜結婚那年,茜茜先生家在城市邊緣有一處小房子價值十萬左右。市中心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要大約四十萬。茜茜媽媽希望把小房子賣掉,娘家幫助添一些錢,再讓兩人貸款買一處地點更靠市中心更大一點的房子。
茜茜媽媽這樣說的,以後有了孩子,小房子肯定要換,老人去照顧沒有歇腳的地方也不方便;兩個年輕人都有技術,工作也穩定,公積金貸款也不是負擔:早晚要換房子,不如趁早換。
但是,茜茜的先生家不願意。二三十萬的貸款太多了,於是房子的問題就那樣拖了過去。兩人在小房子里結婚。到孩子三歲不得不換房子的時候,只四五年時間,市中心的二手房均價也已經漲到1W+。
都說「藝高人膽大」,茜茜的先生掙錢的「藝」不低,但「膽」卻不大。
當真是因為從小「窮怕了」,沒有安全感的體驗滲透到每個細胞里。就好像大象小的時候力氣小被栓在木樁上,拼盡全力也逃不開;思維定勢延續到壯年,力大無窮的大象還是能被一個小小的木樁拴住,並不想到要逃脫。
這樣的人生格局,怎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03
「你真的想不到,我現在都被他傳染了,」茜茜哭喪著臉跟我抱怨,「原來,我看見喜歡的東西,買得起就特別高興;買不起想存幾個月能買,也高興。特別容易滿足。過年過節給親戚長輩晚輩買禮物,東西送給人家,請朋友吃飯,都特別高興。現在就總想多存點錢,讓他(指她先生)看見存摺上的數字變多了,他高興我才高興。過一段時間,看見沒存下錢,不用他說,我自己都覺得好像差點什麼。我都覺得不是我了,關鍵是我這樣不高興。」
「你不知道,那天我發現玩ipad里頭那個經營蛋糕店的游戲,我一個勁擴充店面、增加烤箱、計算價格,存了金幣就擴大再生產,好多看上的裝飾都捨不得買,我哪裡是玩游戲,簡直就是沒見過錢,在游戲里撒歡來了。」幾年前,茜茜向我抱怨了很久。
原來,「窮養」的後遺症還是會傳染的啊。組成一個小家庭後,多少潛移默化的影響,讓茜茜也被「傳染」了。
茜茜的家庭條件也一般,但是從小父母很「開明」,覺得女孩子一定要有見識,培養茜茜繪畫的愛好,讀書的習慣,而且在能滿足孩子的情況下並不特別為「窮」而操心。這樣長大的茜茜開朗慷慨,獨立自信,在朋友圈子中人緣非常好。
「你還記得中學時我們就一起讀過的劉墉的散文《人就這么一輩子》嗎?被劉墉稱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的這句話『人就這么一輩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起來像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到達終點的一輩子。』還記得我們背過這些嗎?
「你說,我們在該努力的時候認真念書;在成年之後,認真工作,負擔家庭;我們對自己的將來有清醒的認識和規劃,在能力范圍內享受生活有什麼錯?干什麼要被眼前利益困住雙腳,不敢享受,斤斤計較?這樣下去,我寶寶長大以後也會跟我一樣,努力卻活得不高興!」茜茜說。
茜茜向來是個行動派,說了就會做,潛移默化地影響她先生的工作做得卓有成效。
茜茜的先生在大學時成績非常優秀,踏實好學,沒有沾染一點當時年輕人中浮誇的風氣。深得一個專業課教授的賞識,教授曾主動跟他說:希望你能報考我的研究生,好好准備公共課,你的水平考專業肯定沒問題。
但是,茜茜的先生卻沒有跟家裡商量就直接去工作單位報到了。為什麼?還是因為「窮」,上本科就已經超出了家裡「早出來早掙錢」的預計,上研究生又要三年,還是算了吧。
但是上研究生的想法一直藏在茜茜先生的心裡。看到同學考了河北工大的MBA也來跟茜茜商量,經過各種綜合評估,決定去考更高一點的財經大學的MBA。好幾萬的學費和輔導費又讓茜茜的先生嘀咕上了。
「我去考MBA這個事情,姥姥怎麼看?」茜茜的先生問。
「我媽?別說我媽,我奶奶都覺得只要念書,就是好的,理所應當啊。」茜茜知道先生是為學費的事情在試探。
「可,兩年好幾萬呢,還有得上個輔導班不到一萬。我都有點心疼。姥姥不會不高興吧?」
「沒事,又不找姥姥要錢,咱自己掙得出來,自己花,我媽不管。再說,你回來跳槽找到好工作,不更是多掙錢給我跟寶寶花嗎?」茜茜給先生吃定心丸。
幾年之後,茜茜的先生畢業證和學位證全部拿到手,也因為他常年在外企工作經常出國培訓,思想更善於接受新的東西,整個人的心態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正趕上單位內部有很大的變動,內部應聘到了新的崗位,工作起來毫不費力,得心應手。
茜茜和先生都是幸運的。茜茜能看到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她的先生也是幸運的,能夠接受新知,改變自己;如果其中一方不能有開闊的胸懷包容和接受,那肯定在民政局門前多了一對想要離婚的怨偶,少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茜茜和先生經過多年的「沖突」在培養孩子方面出奇地達成一致,學鋼琴,練聲樂,讀書,畫畫,定期出門旅遊開闊視野。不希望孩子再有「窮養」的後遺症,有更開闊的視野,對生活有更積極樂觀的品質要求。
勸告想「窮養」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沒有成形的心靈中種下「窮的種子」是一種不可估量的負能量,只有挫折沒有滿足的教育方式,定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至於長大後的變化,不是不可能;但會因人際遇,視個人與環境的情況而不同。
家長在孩子人生未定型之前,擁有「適當滿足、量力而為、擴大視野、開拓心胸」的教育觀念才是不能讓孩子輸掉的起跑線。
㈢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通用8篇)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察棚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我帶來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1
從前有兩兄弟感情很深,他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兩兄弟相依為命。
哥哥結婚成家後就旅豎與弟弟分開在過,他們各種各的地,收獲的糧食也各人存進各人的糧倉。可是只有一個糧倉,哥哥就用木板從中隔開,兄弟倆一人一半。
一年大旱,收成比往年要少了七、八成。
夜裡,弟弟想到哥哥有妻小,負擔較重。而自己一個人,好應付。再說去年自己的糧食還剩了些,認為應該分一些給哥哥。因此就偷偷地將自己倉里的糧食,轉了一些到哥哥的糧倉里。
而哥哥想到弟弟還是單身,媳婦也還沒接進門,一個人種地又辛苦,必須為未來打算。自己已經成家了,孩子也不小了,人多力量大,有什麼事也好過。因此也趁夜裡偷偷地將自己倉里的糧食乘進弟弟的糧倉里。
翌日清早,兄弟倆彼此看到對方倉里的糧食都沒有增加,到了夜裡又繼續重復前一晚的做法。
如此持續了三個晚上,到了第四個晚上,兩兄弟終於撞到了一塊兒。二人都被對方嚇了一大跳,當互相看清楚是誰後,都放下了手中的簸箕,抱頭痛哭。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2
已經45歲的他,在監獄待了18年,明天就是他重獲自由的日子,可是他並不感到喜悅、踏實,反而變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他過失殺人後,遭遇了妻子離婚、父母相繼離世的變故,邁出監獄的大門,他將無家可歸,也無親可投,甚至無業可就。
第二天,他終於看到了遼闊而燦爛的陽光,眼睛一時間難以適應,腳步也有些遲疑。正在他為何去何從膽怯迷茫的時候,只見一個頭發花白的漢子手捧鮮花,帶著幾個人,微笑著徑直走過來。
他在電視、報紙上看到過這個漢子,他叫張立祥,是號稱全國第三、遼寧第一的舊機動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老闆,還是人大代表,其他情況就了解得很少了。
開始,他認為張立祥前來是歡迎某一個人的,沒想到他來到自己面前,用洪亮的聲音喊道:「兄弟,我來接你回家!」「家」這個讓他揪心又朝思暮想的字眼兒,一時間讓他熱淚盈眶:「好,我跟你們回家!」
周圍的人都被感動了,監獄長建議張立祥給服刑人員講幾句話,讓他們看到希望。
面對坐在面前的整整齊齊的服刑人員,張立祥百感交集,誰也沒有想到他一字一頓說出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我坦白地告訴大家,我曾經和你們一樣進過監獄,還進過兩次。」
那個手拿鮮花、剛恢復自由的男人驚呆了,仍然要在監獄里接受改造的那些人也驚呆了,場內頓時鴉雀無聲。
張立祥挺起胸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鏗鏘有力地說道:「但是,你們千萬不要背包袱。不管是有過,還是有罪,改了就是好人,就是真正的漢子。我們都是見過黑夜,更渴望陽光的人,對於我來說,我熟悉陽光,就像熟悉你們的明天。我可以肯定地說,在座的各位獲得自由後,通過一番努力,都會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好人!」
一陣熱烈的掌聲打斷了張立祥的講話,一個年輕的服刑人員站起來問他:「我出去以後,你要不要我?」
「要!」張立祥大聲回答,「不但要你,我們的廠子還歡迎更多的人,只要你們願意去,我都要!拆沒大每月工資1500元,交三險,包吃包住……」
場內的掌聲熱烈起來,經久不息,一些人淚光閃爍,看到外邊的陽光,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
張立祥是為什麼「二進宮」的?當一些人對釋放人員心存誤解和顧忌,甚至當成燙手山芋時,他又為什麼能夠承諾接受和安置他們?
曾經的張立祥「名噪一時」,他帶著一幫哥們兒,不是搶吃搶喝,就是打架斗毆,人稱「混世魔王」。後來,他因參與群毆造成嚴重後果而被勞動教養兩年。釋放回到家裡,他吃驚地發現不到50歲的父親竟老得像70歲的老人,這都是他這個不孝兒子帶來的啊!
沒想到時隔不久,他的弟弟也因為打架被警方抓走。這下父母終於承受不了了,母親昏倒在地,父親抱起母親,又哭又喊,悲痛至極,感到是那麼絕望。
這一刻,張立祥方才明白是自己帶壞了自己,也帶壞了弟弟,家裡原本是充滿陽光的,是他這個「混世魔王」將家裡的陽光碟機散了,如果再這樣下去,一切都要毀了。他結結實實地跪倒在父母面前,一字一句地說:「爸,媽,是我把弟弟帶壞了,我真的錯了,我一定要當個好人!」
平常人當個好人都不容易,何況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個「壞人」,洗心革面、脫胎換骨,更是難上加難。開始時,誰都不肯要他,好不容易進了紙箱廠、蔬菜儲藏加工廠,當人們知道了他的「前科」,最後還是把他趕了出來。走投無路時,他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對方沒有給他什麼東西,卻給了他一番話,鼓勵他「老天餓不死瞎家雀」——為什麼餓不死?因為那是一隻有家的、愛家的、曾經在眼睛見到光明時將自己的家刻骨銘心的小雀。
陌生人的一番話在張立祥心裡打開了一扇窗,此後他開始做點小買賣,4年後手裡有了一萬元,用這「第一桶金」,他經銷起了自行車、摩托車和汽車,卻因此獲罪「投機倒把」,再次進入監獄。但是這一次,他並沒有灰心絕望,而是深信只要國家繼續改革開放,自己出去後還能夠做生意,一定可以自力更生,甚至當個能夠幫助別人的好人。
出獄後,張立祥真的繼續做著生意,而且越做越順利,越做規模越大,直到成立自己的公司,開拓出廣受贊譽的「西部商業群」。事業成功後,他想到了自己的過去和曾經遭受的坎坷磨難,以及社會上一部分人對釋放人員的歧視和排斥,有很多釋放人員都是「三無人員」(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無親可投),如果社會不給他們陽光和做好人的機會,那麼他們只能再回到黑夜和監獄里去。張立祥太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渴望了,他不僅僅是在將心比心,而且還要努力為他們創造出一個敢擔當、負責任、讓人放心和安心的「家」,當然這個「家」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家」,是決心當好人的所有人的「家」,在他心目中,那些釋放人員並不是危險的人,而僅僅是需要「回家」的兄弟姐妹。
於是張立祥開始兌現承諾,安置他的「兄弟姐妹」們,一個「回歸人員安置基地」的牌子也被政府部門掛到了他位於沈陽塔灣的公司門口。截至目前,這個基地已經安置了300多名刑滿釋放人員,而且沒有一人重新犯罪,該基地被遼寧省司法廳授予「安置幫教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從風風雨雨中邁步走來的張立祥動情地說:「救更多的人,是我人生的追求。」而他的「兄弟」們則說:「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們在這個大家庭里,只有永遠當好人,做好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害自己的好人張大哥!」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3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不喜歡高大上的勵志故事,因為不是男主有個當官的爸爸,就是女主有個經商的媽媽。《兄弟在北京》是一部典型的北漂的真實寫照: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打工一族,他們在社會發展的洪流中不為挫折所擊敗,激流勇進。小人物的奮斗故事,更接地氣!
男一號劉一晨吃苦耐勞,具有堅韌的性格,工作上滿懷激情,生活中處處節儉,一心想要追求文學事業。面對愛情,他嚮往卻又不自信。當一段愛情光顧到劉一晨時,他卻沒有好好把握。追女生心不夠細,又不夠自信,吝嗇錢財,幾次戀愛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小人物,活著就有煩惱,活著就不要跟別人一起折騰。
女二號趙明鑫心機比較重,事事追求完美,屬於典型的女強人,凡事要求別人按照她的意願來做事情。面對妹妹的戀愛不斷進行打壓,迫使妹妹戀愛瓦解。雖然她做事情非常偏激,但也是出於對妹妹的一片關愛和對父親的一份孝心,希望自家妹妹能夠在老家找個合適的對象,距離父親近一些,以便照顧年邁的父親。她以身作則,惜名節,保持著東方女性貞節美的神秘面紗。面對父親的車禍以及重病的高壓下,她沒有足夠的錢幫助父親治病,但她依然堅守著自己的人格底線。為了給父親籌到足夠的`治療費用,她不得以陪人喝酒作樂,在神志不清的情形下被人奪去女人最寶貴的第一次。她咬住淚水,強忍痛苦,只為做一個堅守節操孝敬親人的女兒。
這樣的人物其實還有許多,他(她)們和我們一樣,為了養家糊口,為了出人頭地,不得不背井離鄉,奔赴遙遠的異鄉。拼搏路上,都在痛苦中掙扎、在絕望中守候、在失意中期盼,最後都化為堅定的步伐大步向前。
這部作品雖然有不少誇張搞笑的段子,總的來說,還是在傳達草根骨子裡的拼搏精神,就像女主的一段自白所說那樣,我知道很多姐妹迫於現實,活在難以掙脫的命運裡面,我不想被生活踩死,這就是拼的理由......
不管是為了生計,還是為了理想,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拼的理由......王晨百的《兄弟在北京》,只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做傳記。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4
有人說蘋果是地球上最牛的水果,一個引誘了亞當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霸佔了手機行業,一個統治了廣場舞……2014年,一首復古舞曲《小蘋果》橫空出世,再一次將筷子兄弟這對「老男孩」組合推上了演藝圈巔峰。作為「神曲」創作者的王太利,名氣也蒸蒸日上。如今的王太利已然是一位成功的勵志人物,但在他紅得發紫的背後,卻是漫長的落魄和磨難。
王太利出生於1969年,已經四十不惑的他曾在一個節目中坦言,自己的前半輩子都是失敗的。年輕的時候很想學唱歌,但是苦於沒有師傅教,也沒有門路出名。兜兜轉轉之後,他終於找到一個教唱歌的老師,可老師一聽他唱的歌,便拒絕了。後來,又聽說中國音樂學院有函授班,於是他千里迢迢趕去,可是那裡卻關閉了。一直在吃閉門羹的王太利遭受了打擊,他只好回家做點生意糊口。勵志人物的命運總是坎坷,王太利開餐廳,倒閉了,做生意,賠本了,那時的他已經不年輕了。
後來,一個機會讓他認識了還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的肖央,2007年,王太利和肖央就組成了「筷子兄弟」這個組合,拍拍小電影,寫寫主題歌。直到2010年,《老男孩》微電影出現,他們倆終於廣為人知,紅了。王太利把自己前半輩子的人生感悟都融合到《老男孩》的歌詞里:「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如今還在祭奠嗎?」道盡勵志人物的辛酸,感動了曾經擁有青春的所有人。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5
晉朝的王徽之和王獻之兄弟倆感情十分好,王徽之為人端正,品格高尚,被當時的人所敬仰;王獻之不僅琴藝高超,更是書法大家。可惜的是,兄弟二人同時染上重病,王獻之先亡。家人怕王徽之承受不住悲痛,就一直不敢和他說。沒有弟弟的消息,王徽之無比憂慮。最後,在他的再三追問下,家人才道出了實情。出人意料的是,聽到噩耗後,王徽之並沒有泣不成聲,相反,他平靜地下了病榻,從容地吩咐僕人駕車趕往弟弟的靈堂。
來到靈堂後,王徽之坐在靈床上,吩咐家人把弟弟生前常彈的那把琴拿過來。琴拿來後,王徽之就坐在靈床上邊彈琴,邊回憶著過去兄弟兩人的情誼。越想越悲,在幾次曲不成調之後,王徽之便舉起琴朝地上摔去,長嘆一聲:「子敬(王獻之的字)啊子敬!如今人琴俱亡!」說完,便暈厥在地。因日夜思念自己的弟弟,一個月以後,王徽之也悲傷離世。
手足之情原本就是父母之愛的延伸,它可以與人結伴同行到生命的盡頭。手足之情不是一種嬌嫩的感情,而是在生活磨礪之後發自內心的真情。正所謂,兄弟姐妹本是天上的雪花,誰也不認識誰;一旦落在了地上,化成了水,就融在一起,永遠分不開。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6
橋哥哥小時候在排行灣那石橋下摔到河裡,所幸命大,但也落下了頭疼的頑疾,至今常常發作,他父母聽了算命先生的話,說他命中與橋相剋,破解的辦法就是取名寧吉橋,給排行灣那石橋做寄子。
在橋哥哥與拉巴哥哥十來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了,母親又是多病纏身,家裡沒了頂樑柱,他們瘦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一九九零年,年僅十六歲的橋哥哥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艱辛之路,他來到了深圳布吉米廠,如今說是米廠,那時其實是谷廠,有新谷陳谷,要曬谷除蟲,每天搞得全身瘙癢難耐,傷痕累累,全身沒幾處好肉,衣服一風干汗漬連連,像灑了一層白鹽。
過了兩年,拉巴哥哥也來到了布吉,他也加入到了打穀曬裝袋扛包裝車卸貨的行列。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拉巴是他的小名,意思是矮小的意思,他小時候矮小,大了一點也不矮小。他本名叫寧吉波,自小勤快,扯豬草,砍柴,挖土自小就很能幹。退學後,他也喜歡打百胡,打烏龜,打得很好,每首打過的牌,他過目不忘,能猜出對家的牌,別人又叫他拉相府,意思是打牌專家。
小時候我是拉巴哥哥的一個跟屁蟲。他能爬上樹梢捉不會飛的小鳥,然後我們捉回家養,但十有八九沒養活;有時也掏鳥蛋拿回家吃;會做橡皮彈弓打小鳥,打傷了小鳥就拚命追,追得小鳥飛不動把它抓到手為止;我們最喜歡捉剛學飛的小鳥,又好養又可愛,現在想來都是罪過,恕請原諒我們小時候的無知罪過;有時在小溪捉螃蟹,我們沿著屋後的小溪翻石頭,挖小洞,再輕輕用手覆蓋下去,慢慢抓起螃蟹,一直從山腳翻到山頂。我們經常能碰到懷抱成堆小螃蟹的母螃蟹,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放生,或者抓回去放到屋後的溝里,我們會分公母,公螃蟹肚皮上有呈三角形的翻蓋,母螃蟹的是扇形,我們從山腳翻到山頂能翻到一鐵杯的螃蟹,有時在水裡洗了,扯了蓋,挖了屎洗了洗就生吃了,也用火烤著吃,或者油炸著吃,味道鮮美,很脆。
拉巴哥哥會做陀螺,陀螺就是一個個圓圓的金字塔形,而且會選材料,松樹陀不如杉樹陀,杉樹陀不如茶子樹陀。做了陀螺,還要做鞭子,棕葉本是做扇子的好材料,這里又是做鞭子的好材料,棕葉去了莖就能做成鞭子,用鞭子把陀螺圈緊,再用勁一抽,陀螺就開始轉動起來。我們用鞭子把它抽得飛轉起來,再讓各自的陀螺相碰,看誰的厲害,誰的最後能屹立不倒。陀螺轉完,我們幾個小夥伴也學起了陀螺,我們比誰轉圈轉得多轉得快,由於我傻乎乎追求贏,總是轉得天旋地轉、頭昏腦漲栽倒才停下,有幾回還轉得吐了,像生了一場大病,再到後來再不敢轉圈了,轉上幾圈就頭暈。他還會做木劍,拿一塊木板削成劍,削得惟妙惟肖,我們拿著木劍在手,感覺成了一代俠客,雖沒有稱兄道弟來排行,但當時拉巴哥哥就是事實上的老大,下面有七八個小弟。
如今,橋哥哥已是兩個兒子的爸,而且兩個兒子都在深圳上學,學雜費一年就要兩三萬,房租要七百多一月,一年房租水電費也要上萬,真是鴨梨真大,所幸橋哥哥能吃苦耐勞,一個月毛收入有六七千,一年有七八萬,但這里沒買社保,沒有福利,多勞多得,五元一噸,一包一包碼出來的錢,橋哥哥老婆寧美玉會持家,她也是我鄰居,她也在外面找了工作,橋哥哥一個人打工的錢夠養家了,這樣每個月能存下寧美玉的工資,他們夫妻一條心,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相信他們會越過越紅火。
拉巴哥哥本來也在倉庫搬米的,但他聰明好學,很快學會了開叉車,收入比搬米略高,但工作輕松不少,開叉車也是計件的,二塊錢一噸,米放在木板上,叉車准確無誤地叉進木板的空隙,升起來掉轉頭迅速運進貨櫃車里,他開叉車得心應手,叉車彷彿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只要有活干,一個月收入上萬也是很輕松的事,淡季事情少時也有四五千一月,拉巴哥哥堂客桂蘭嫂子熱情好客,勤儉持家,洗衣做飯收拾屋裡從不用拉巴哥哥插手,他真是好福氣,他女兒也活潑可愛,現在布吉上幼兒園,普通話說的十分標准。
現在,三口之家將幸福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7
中午,貓媽媽給小花貓咪咪買了一個大蛋糕,蛋糕上有香噴噴的奶油,鮮紅的草莓,香味飄滿了小屋。
「吱吱。吱吱,什麼味兒這么香呀?」牆角的黑洞里,響起一個細小的聲音。原來,小老鼠丁丁在說話呢!丁丁和弟弟卡卡就住在這個洞里,他們經常偷咪咪家的東西吃。
「哥哥,一定是好吃的,我們去嘗嘗吧!」卡卡流著口水說。於是,他們趁咪咪不在家,偷偷跳上桌子,用尾巴拖著一個小盤,把一小塊蛋糕拖回了洞里。
「真甜呀!「丁丁和卡卡大吃起來,他們的嘴巴上全是蛋糕渣,變成了大花臉兒。
不一會兒,蛋糕吃完了。卡卡舔舔嘴巴,說:「哥哥,我們再去弄一塊吃吧!」丁丁點點頭,他們吱吱叫著,又出洞了。
瞧,地上出現了兩條白道道,那是老鼠兄弟拖蛋糕的腳印兒呢!卡卡和丁丁躲在洞里吃個不停,他們覺得蛋糕實在太好吃啦!
「哥哥,嗝,嗝,不如……我們把它全拿來!」卡卡拍著圓鼓鼓的肚皮說。
「好,聽你的!」丁丁拿出一個大盤子,和卡卡一超出去運蛋糕,他們把大蛋糕抬到洞口,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運進了洞里。
丁丁和卡卡一口氣兒把大蛋糕全吃光了,這時候,他們的牙齒忽然疼了起來,不一會兒,咔蹦咔蹦,他們的牙齒竟然全掉了!
「嗚——我的牙!」老鼠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嚇得大哭起來。他們好後悔吃那麼多蛋糕呀!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骨肉兄弟情感勵志故事 篇8
兩兄弟從前有個忠厚老實的人,除了擁有一本魔法書外,什麼都沒有。
他的兩個兒子都想在父親死後得到那本魔法書,成為一個魔法師。
可老人對他們一樣鍾愛,不知該把書留給誰好。
終於他想出了個好主意,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說:「現在你們都出門去各學一門手藝,待學成歸來,看誰的本事高,魔法書就歸誰。
」兒子們都很贊同。
老大要做建築師,老二打算做木匠。
他們約好了回家「比武」的時間後便各奔前程了。
約定的時間到了,兩兄弟按時回到了父親身邊。
不過他們不知道如何找到最好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的本領,只好坐下來商量。
就在這時,下雨了,對面的茅屋因雨水的沖刷倒塌了,老大急忙說:「太好了,我馬上就翻新這房子。
」於是他開始和泥、搬磚、蓋房子。
太陽還沒下山的時候,一座嶄新的房子就已經出現在他們面前。
「幹得漂亮!」老人贊道,「如果你的兄弟不及你,魔法書就歸你啦!」這時老二說話了:「爹,如果你願意,該讓我做一回了。
」他就用哥哥蓋房子剩下的邊角料做了桌子、椅子、門、窗戶,甚至杯子、碗、筷子,還有鍋。
還用剩下的小塊木料雕刻了花、小動物等裝飾品,房子在他的手裡變得漂亮無比。
大哥對二弟的手藝口服心服。
他們倆一起學魔法,都成了偉大的魔法師。
父子三人住在這個大房子里過著幸福的生活。
由於他們都各有一門絕活,且人又聰明,一起聯手賺了很多錢。
因為兄弟倆是那樣的手足情深,他們死後,人們把他們合埋在同一個墳墓里。
親情是人事間一種很珍貴的感情,美好的親情能夠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溫馨和生命的美好。
即使在外面取得了成就,也不要忘記帶給家人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