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微影 » 老電影奇襲軍裝太假
擴展閱讀
老電影奇襲軍裝太假 2025-01-24 16:01:01
女生格鬥電影中國 2025-01-24 15:54:09
97年後香港電影 2025-01-24 15:50:38

老電影奇襲軍裝太假

發布時間: 2025-01-24 16:01:01

A. 觀《奇襲胡家台》有感

觀《奇襲胡家台》有感
很早很早就聽說在外灘拍攝電影《奇襲胡家台》,一直沒有機會,沒有去欣賞。

今天,我下午沒有課,就騎車前往外灘,到了外灘的大堤上,各式各樣的大小車輛有十餘輛停在大堤上。這外灘:我們學生每年春遊都在這里,泥蒿,芹菜,連蒿須,蒿草,蘆筍等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大堤上人來人往,可以看見南邊不遠處,有兩頂大太陽傘,有穿軍裝的,還有穿舊時衣服的,還有穿現代衣服的在那兒,大概就是拍攝現場吧。

我走下大堤,沿土路往前大約20米到了電影拍攝現場,看到正在拍攝,在一頂太陽傘下的一個折疊式椅子上坐著一位老者,這位大概是導演,戴著一頂淺灰色的鴨舌頭帽子,耳朵上戴著耳機,看著一個顯示屏,小聲說:「開始」。這時周圍有三四個青年邊走邊大聲喊道:「拜託,不要講話,對不起」。另一頂太陽傘下的的一個折疊式椅子上坐著一位年輕人,這位大概是錄音師,耳朵上戴著耳機,小聲說:「開始」。這時才有一個年輕人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組數字,他便走向攝像頭邊說:「各就各位,幾幾號,開始」,然後牌子上的一個像夾子一樣的一夾,就發出一組不同的聲音。這時攝像師開始看攝像鏡頭,拿「麥」的對准演員的嘴,演員就開始了表演,說話的說話,走路的走路。大概一兩分鍾,導演就叫停。不過每個鏡頭要拍攝三四次,有時候拍攝上十次。不過他們的「麥」好靈敏喲,周圍四五十米范圍內有一點點雜音,導演、錄音師都聽的清楚,都會讓那三四個青年大聲喊:「拜託,不要講話,不要弄出聲音」等等。

過了一會,看見一位穿著舊時農村女孩的朴實的衣服的女孩走來了,聽說叫「荷花」,馬上拍攝皇軍調戲民女。有一位女孩指著「荷花」露出的小腿說:「你腿上的紅點點、紅疤痕是不是蚊蟲叮咬的?」,她說:「應該是的」。我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敬意,我連忙上前說到:「我們這里有一種土方:把草三七用手捏出水來,用三七睡塗在紅點點處或者把這片葉子貼在紅點點出,過幾個小時就好了;草三七,我們這里很多。」。荷花無語默默的走了,那個女孩也沒有說話了,還是周圍觀眾用詼諧的語氣說:「你拿點來,給她塗上」。唉。有一位哲人說過:「做一件好事容易,難就難在做一輩子好事」,我怎麼想做一件好事這么難呢?我明天有空,我一定還要去觀看的。不知道要不要帶草三七去,我不知道。好糾結。唉。

前幾年也在我們這里拍攝過《洪湖赤衛隊》,我也去過,我也見過演員,和演「劉闖」的聊過幾句,他們詼諧,平易近人。不過不能隨便進拍攝現場。拍攝期間,有一位演員幾天低燒,渾身無力,在城區,在武漢,沒有治好,後來我知道了,向他們建議,說:這極可能是急性血吸蟲病,這是我們這里的地方病。他們聽說後,在血防醫院一查血,果然是急性血吸蟲病,吃點葯,過兩天,就沒事了。

我看了一會,就離開了,騎車上大堤,又騎車繞到了對岸,看見新建的舊房子,稻穀垛,

還有漁船,風箱等,有幾位師傅在卸下拍攝設備,我問了一句:「今天晚上拍攝嗎?」師傅說:「拍攝」。我晚上再來。拜拜喲。

回來草草記之,祝拍攝順利。

B. 《奇襲 地道戰》本應重現戰爭經典,卻在悲壯之餘淪為二流動作片

出於對經典的懷舊,看了《奇襲 地道戰》但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人設太崩。鬼子軍官一個個軍裝筆挺,陽剛帥氣,我們的抗日英雄,民兵卻一個個歪瓜裂棗,就算不能把敵人臉譜化,可也不能完全顛倒過來呀。

不過後來為了寫影評,又回去硬著頭皮把後半截看完了,誰知半截畫風大變,悲壯的成分拍出來了,場面也不錯。

其實平心而論,整部片子的畫面感、特別是幾個彰顯日軍殘暴的場面,抓拍下來都是油畫,張張都能去反法西斯展覽上做展品,可見編導的能力和攝像師的功夫還是到位了的,只是編導對於「地道戰」這個概念並不清晰,也沒有軍事經驗,所以才把一部本應經典重現的戰爭片,拍成了一部二流的動作片。

下面就我曾經做過編劇的那點兒本事,結合著這部片子的前景故事和人設,談談這部片子的不足之處,和本應做成什麼樣子。

水平有限,算是拋磚引玉吧。

男主葉成的人設、前景故事以及《奇襲 地道戰》中存在的問題。

在本片中,男主葉成在北平學了八年師范,而老葉是送他學「土地」的,好到舅舅的煤礦上幫忙,但葉成立志教育,悄悄的轉到了師范。

這個前景故事槽點多多,我不知道什麼師范要學八年。學八年就學八年吧,可當時是1943年,八年前是1935年,日本人還沒有佔領北平。而且在日佔區讀了那麼多年師范,居然不會一句日語!不過縱觀本片,別說男主不會日語,就連日本人都不會日語,更離譜的是日本人之間相互交流居然用的是半生不熟的中文!

而就男主葉成來說,最有可能的實在上學期間,因為日本人佔領了北平而被迫滯留,這樣更合理。

而讀了八年書也有可能,這讓葉成轉到師范也有了可能。

第一個可能是葉成自己說的,立志教育,所以悄悄轉了師范;

第二個可能是日本人佔了北平,葉成滯留北平,斷絕了生活來源;所以轉到師范(當時師范是免學費的,而且管伙食。)

第三個可能是葉成自身有幽閉恐懼症(從鐵匠那裡拿過來,算是葉成的弱點,不然這個角色太完美,不出戲。而鐵匠一個配角有這個病,至少在本片中沒看到對情節有助力,乾脆拿給葉成)葉成有了這個弱點,也就有了成長的空間。作為男主,沒有成長空間不好看。

而整個男主葉成的前景故事和影片開頭的情節應該是:

男主葉成被父親送到北平學習礦山專業,准備畢業後到舅舅的煤礦上幫忙。其中日本人一隻耳(那時還沒有成為軍官,耳朵也全和),還做過男主的老師。

男主雖然成績優異,但是有幽閉恐懼症,很被一隻耳看不起。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佔領了北平,男主迫於種種原因,轉到師范讀書,其間加入了地下抗日組織,並且接受了相應的斗爭訓練。

1943年,葉成被抗日組織派遣回到家鄉,利用學到的礦山坑道知識,指導當地抗日武裝力量進行地道戰。

但在回歸途中與日軍發生遭遇戰,交通員和護送的同志犧牲,介紹信也丟失,回到村中的葉成被當地抗日武裝進行甄別(畢竟是從敵占區回來的嘛,又沒有身份證明,且要接觸)

這就接到了開頭的第二場戲,女主護送醫葯的民兵小隊被日軍小隊追擊。

但是和鐵匠的幽閉恐懼症一樣,本片中醫葯箱並沒有對情節起到任何推動作用,所以這一場就成了廢戲,沒任何作用,而且槽點也多。在交火中,雖然民兵護送小隊全滅,但日軍小隊也只剩下兩人,其中一人還傷了腿,在這種情況小,無論從路上來什麼人,日軍都會毫不猶豫的開槍的,才不管你辦不辦喪事呢,片中男主的小聰明簡直愚蠢。

所以這段戲改為日軍小隊直接截擊男主要合理的多,而且在劇情主線上,日軍完全可以提前知道了有一名地道專家被派到山底村,所以才派兵攔截的。

男主被山底村民兵救下後就可以開始甄別了,場面可以不講理一點,因為主持甄別的人是楊大春,那個在片中顯得「莽莽」的民兵隊長。

在甄別中,日軍再次偷襲山底村(可使用第一場戲,口琴長亭外)

由於地道的缺陷,日軍發現了甄別的地道口,男主拿起犧牲民兵的武器和楊大春一起對抗日軍,縣大隊政委帶人趕到,擊退日軍,並證明了男主的身份,這場戲結束。

男二楊大春的人設莽莽可以不變,看不起葉成可以不變,甚至還可以加點懷疑葉成,畢竟葉成的舅舅是資本家,還可能做漢奸;所以在之後的對敵斗爭中,一直對葉成有堤防,並且對於他的建議總是愛答不理消極怠工,甚至導致了地道工程進度的拖沓。

在原片中,楊大春大手一揮,就把山底村東邊給了葉成折騰,這其實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地道是鄉親們的明白,怎麼能如此的草率處理?情節應該是:

楊大春雖然表面上服從的政委的安排,但是實際上並不服氣,總是給葉成找麻煩,再加上新的地道設計工程量大,系統繁雜,所以進度緩慢,當日軍二次襲擊山底村的時候,村子西面的地道還沒有完善,被一隻耳相繼破壞,在危急時刻,葉成打通了最後的通道,讓被發現的鄉親們進入東部地道避難。

日軍追擊也進入坑道,雙方各有所長,打的難解難分,一隻耳發現了葉成,知道了這次被派遣來的坑道專家是自己過去的學生,再加上外圍部隊被政委的縣大隊以「麻雀戰」的形式襲擾,於是主動撤兵,山底村解圍。

這次師生相遇,為之後男主葉成在幽閉環境中,戰勝自己,與一隻耳對決埋下了伏筆。

男主決定主動出擊,找父親老葉要舅舅煤礦的坑道設計圖,准備利用現成的煤礦坑道系統打擊日軍。

老葉的前景故事和人設。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本片中暗指老葉是地主,但是散盡家財抗日了,實際上老葉的身份改成家境殷實的木匠更好,也就是說把原設定的木匠和老葉合並,道理和鐵匠一樣,不能推進情節的人設、道具和事件,都是廢戲,沒必要存在。

老葉是個優秀的木匠,在舅舅的煤礦上打工,很受舅舅賞識,於是不但把自己的妹妹嫁給老葉,而且還資助葉成到北平求學,並承諾葉成畢業後可以到他的煤礦工作。

日軍入侵後,佔領了煤礦,舅舅做了漢奸,老葉帶人將煤礦主要坑道炸毀,導致煤礦無法進行生產。

所以這里還能體現出守備隊長和一隻耳的差別。守備隊長是個傳統的日軍軍官,擅長殺人放火,而一隻耳的任務除了對抗地道戰之外,還要盡快讓煤礦恢復生產。所以一隻耳是不殺青壯年的,而是抓到煤礦上去做苦工,畢竟煤炭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日軍不可能讓一個煤礦一直關著的。

有了被關押的勞工,從情節上也可以增加「奇襲」的難度,讓片子更好看。

老葉想把葉成騙走的情節可以保留,為了報信犧牲也可以保留,但是這里確實沒處理好,讓原本緊綳的情節一下松下來,垮掉了。

男主第一次擊退日軍之後,揚言要主動出擊,但實際上卻沒了動靜,而一隻耳倒是決定偷襲山底村,已經殺死了民兵哨兵,要槍殺了敲鍾的老葉,然後忽然就消失了。這說明編導確實沒有任何的軍事經驗。

偷襲即便是被發現,但在出於優勢的情況下,應該立刻轉入強攻,因為偷襲的優勢並沒有完全消失,對方依然是匆匆應戰。

即便是偷襲部隊余處劣勢,也應該虛張聲勢的發動一次佯攻,趁敵方摸不清我方實力的機會再撤退。

而片中的這種突然消失不符合軍事常識,甚至是一般的常理認知。並且把整個節奏都拉慢了。

此外本片編導還沒有 歷史 常識的地方是:各村民兵來支援時,一律自稱某村「武工隊」。武工隊其實是八路軍正規軍派出了便衣武裝工作隊。一般不投入第一線攻堅戰,並且各個都是精英人才,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敵後便衣特種部隊,一個縣往往只有一支武工隊,十幾人,幾十人而已,不是每個村都有的。

好了,男主葉成終於開始主動攻擊,而一隻耳也開始了又一次的突襲。這里的情節沒問題,但是軍事細節有問題。

日軍方面突襲山底村,應該採用了新的部隊編制和戰術,畢竟要體現出日軍的狡猾嘛。像本片中那麼大的場面,卻把地道戰拍成了地下的陣地戰,而且雙方都沒有什麼軍事素養。

其實在日軍方面,戰術也是可以更精彩的。

日軍的三八槍太長,很不適合坑道作戰,一隻耳是緬甸回來的,可以從遠征軍那兒繳獲了不少沖鋒槍(這同時也解決了道具槽點),所以,沖鋒槍加手榴彈加火焰噴射器加毒氣罐,構成了嶄新的全套戰術,既好看,也讓民兵在坑道里節節敗退得到了解釋。

在據點那裡,一隻耳識破了政委的突襲,突然開火,民兵損失慘重。但是既然一隻耳這么厲害,幹嘛不派遣一支精銳從側後襲擊縣大隊和各村民兵?顯得軍事素養太低。

而在

我方這邊,由於編導對於地道戰和軍事戰術的無知,導致一場好端端的地道戰,打成了地下陣地戰,最後日軍完蛋了,我方也幾乎全滅,地道戰的戰法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真正的地道戰,尤其是形成了地道網路之後,地道除了屯兵,最大的優勢是機動力,我方的小股武裝力量永遠會不失時機的出現在日軍背後,狠狠的咬他一口,然後消失的無影無蹤,像本片中的這種硬扛,就算是王明博古也干不出來。

政委帶兵牽制日軍也是如此,不會是不要命的強攻,而是騷擾,偷襲,目的就是不讓一隻耳的專業坑道戰部隊能集中精力攻打地道,同時讓各據點的日軍不敢增援。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才是地道戰的精髓。

而且地方武裝從不和日軍拼火力,那就是自殺。地方武裝更擅長利用地道的機動性發動地雷戰。

比如某處日軍安全通過了,我方武裝就會從隱秘洞口出去,設置地雷。然後由另一支小組襲擾敵人,促使敵人追擊或者撤退。

由於此地之前已經安全通過,所以日軍會返回這個安全的地方修整或者撤退,這時我方引爆地雷,殺傷對方。

可惜的很,這種地道戰的精髓,本片根本沒有呈現出來。

最後,關於引爆煤礦瓦斯摧毀日軍據點。

我頭些年也參與調查過一些煤礦安全事故,沒見過威力這么大的瓦斯,還能摧毀地面建築,這也太神劇了。

其實這里可以引入兩個道具或者場景,一是舅舅在煤礦下面的臨時礦山炸葯庫,裡面有很多炸葯。二是據點里的日軍彈葯庫。都可以用,而且威力也比瓦斯大。

所以情節應該調整為,從村裡的地道挖通連接煤礦,然後從地下奇襲日軍據點,解救被關押的勞工。當日軍發現後,尋蹤追擊時,葉成引爆提前設置在煤柱和其他坑道支撐柱上的炸葯,煤礦徹底塌陷,煤礦的所有地面建築也會隨之倒塌塌陷。

這個時候政委可以帶人從騷擾轉入強攻了,同時,葉成克服幽閉恐懼症在地下和一隻耳老師對決,並最終險勝。

此時,全片也到了尾聲。

另外兩點備註:

1、女主。其實本片是可以純爺們兒戲,不要女主的,畢竟本片中女主對情節其實也沒啥用,完全可以拿掉;如果非要女主,女主應該和二丑合體,嬌小,靈活,驍勇善戰,引誘日軍進地道,女主更合適,也更出戲。

並且女主可以是山底村抗日民兵的一把手,他哥哥楊大春看似老大,其實是副職,這樣有一點喜劇效果,也好做戲。

2、石頭別頂個鍋了,換個日軍鋼盔吧,人膽小怕死,也別做啞巴了,想娶媳婦過日子的戲份給他吧,反正給了就得死,所以帶個鋼盔可以突出他的怕死,而他的勇敢赴死讓他有了成長線。

東拉西扯的寫了這么多,也算是把這個片子拉了一遍,其實真要開這個片子的總結會,沒兩天都結束不了,只是我又不是編劇組成員,開會也輪不到我,只是吐吐槽,自娛自樂一下而已。

好了,就暫時寫到這兒,這幾天抽個時間去看看《八佰》,然後再寫個有關八佰的。

C. 求講述70 80 90 年代的電視劇 電影

1、《沙家浜》

2、《智取威虎山》

3、《小花》

4、《冰山上的來客》

5、《年輪》

6、《北大荒》

7、《孽債》

8、《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9、《夢開始的地方》

10、《空巷子》

11、《空鏡子》

12、《幸福像花兒一樣》

13、《青春的童話》

14、《我的美麗鄉愁》

15、《陽光燦爛的日子》

16、《美人草》

17、《雲水瑤》

18、《有話好好說》

19、《那人那山那狗》

相關介紹:

(1)《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2)現代京劇劇名。《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3)《小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劇情片,由黃健中、張錚執導,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等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在解放戰爭時期,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為生計賣掉了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地下黨員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後,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又一次重逢。

(4)《冰山上的來客》於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由趙心水執導,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斗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

(5)《年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年輪》改編拍攝的,張士會等主演。該劇描寫的是東北哈爾濱幾個知青的聚散離合的故事。該片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引起知青群體的共鳴。本片榮膺1995年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之一。

拓展資料: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2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745餘部。2013年全年總票房217.69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18195塊。

D. 有誰能給我講講「老山前線」的故事

關於愛情——王仁先的故事
八十年代,中國與鄰國在雲南麻栗坡老山、者陰山一帶爆發了邊境沖突。一批軍隊作家到前線采訪,我在其中。
當時我正在調查軍隊中婚姻問題,想就此寫一篇論文。到參戰部隊,我也側重這方面調查。我到了許多單位,吃驚地發現:參戰部隊中凡有未婚妻的官兵,戰前大多都吹了。有一個女大學生給未婚夫的信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我父母說:你要犧牲了倒也罷了,假如你斷了條腿,或少了一支胳膊,那怎麼辦?」有一個連隊進攻作戰,異常慘烈,指導員等三十多名官兵犧牲。烈士遺體抬下來,指導員未婚妻的絕交信正好到了部隊。連長集合倖存的官兵,當眾念這封絕交信,一旁靜靜地躺著指導員的遺體。全連戰士都哭了。
我在連隊當過兵,知道戰士們津津樂道女人。但在麻栗坡,情形大變,凡將投入戰斗的部隊,官兵均不談女人,彷彿有約在先。只聽過一件例外的事:某連組織突擊隊,連長和指導員爭著要率突擊隊沖鋒,爭執不下,最後連長怒了:「老子是結過婚的,摸過女人!我去!」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聽到了王仁先的故事。
王仁先是某部副連長,幹部子弟,人生得英俊高大。戰前,與他相處了五年的女朋友離開了他。他所在的連隊將作為尖刀連進攻老山主峰。他率領一個排駐在老山腳下一個小村莊里。房東是一個年輕的女人,叫阿岩,已婚,有一個在襁褓中的嬰兒。阿岩一見王仁先就喜歡上了這個瀟灑的小夥子,向他頻送秋波。王仁先雖失去愛人,卻也未必就看上阿岩。畢竟一個是幹部子弟,一個是農村婦女,中間隔著鴻溝呢。阿岩是個很有性格的女子,青山咬定不鬆口。她把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每天給王仁先做最好的東西吃;每晚為他燒洗腳水;給王仁先洗所有的衣服。她甚至在自己丈夫面前也不掩飾對王仁先的情感。王仁先訓練回來,她竟能撇下正在說話的丈夫,迎著王仁先而去,為他拂去一身塵。王仁先起初在抵抗阿岩,但隨著阿岩熾熱的進攻,也隨著老山戰事的一天天激烈是否也隨著籠罩著連隊的官兵失愛的陰雲一天天濃重呢,總之,他的抵抗漸漸變得軟弱。
6月某日,已確定翌晨進攻老山,戰斗命令已發出。那一刻,連隊一片死寂。王仁先來向阿岩做最後訣別。阿岩為王仁先的軍用水壺裝了滿滿一壺水。王仁先喝了一口,哎呀,比蜜還甜。阿岩不知道往壺里放了多少糖。她以為越甜越好呢。王仁先的眼睛潮濕了。這時候,阿岩使用了最後的、也是最原始的手段:撩開衣服奶孩子。她把整個心扉向她所深愛的男人敞開了。在王仁先心中,所有的長城轟然崩坍。他顫抖著走向阿岩。
灶里的火熊熊燃燒。他倆也在燃燒。第二天,情況突變,進攻時間推遲。凡事有第一次,就有一百次。堤已決口,洶涌澎湃。於是,在老山腳下,在村邊,在樹林中,甚至在阿岩家的牛圈裡,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每次二人完事之後,王仁先總是一言不發,悶著頭一顆接一顆地抽煙。而阿岩呢,則老是笑,咯咯地笑個不停。她是歡喜呢。她得到了她渴望得到的東西,一如劉備得到了天下一樣。這樣的事瞞得了世界,瞞不了丈夫。阿岩丈夫向部隊告發了。他沒有說具體是誰。弄不清丈夫是真不清楚,還是不肯說。
發生這種破壞群眾紀律的事,那還了得。部隊上下極為重視,層層調查。他們在牛圈裡搜到許多帶過濾嘴的煙頭,頓時知道是王仁先所為,因為全連只有他抽這種過濾嘴高級香煙。連長找王仁先談話。王仁先拒絕承認此事。營長也找他,他還不講。營長火了,命令:「全連集合!」然後請阿岩與她丈夫來指認。打穀場上,一連官兵肅立。阿岩和她丈夫來到隊列前。
後來該連指導員告訴我:此時阿岩,全不似犯了什麼錯事,毫無頹喪之氣,反意氣飛揚。指導員說:「原來我想,她肯定會巡睃一遍後說,沒有那人!這樣就一了百了了。」萬沒想到,阿岩徑直走到王仁先跟前,指著他說:「就是他!」
一霎間,空氣凝固。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王仁先冷冷地望著阿岩,而其他上百雙眼睛則冷冷地望著王仁先。阿岩的第二句話更令全連震驚:「我疼他!」
當地人把「疼」當「愛」講。這是裸的愛情宣言呀。全連把目光轉向她。她勇敢地與全連官兵對視,淚水漸漸湧上了她的眼眶。
三天後,團里下達了對王仁先的處分決定:降為排長,黨內嚴重警告。又過幾日,進攻開始。連隊開拔。阿岩又燒了一壺放了糖的水,去找王仁先。連隊不讓王仁先見她。村口,部隊逶迤而前,阿岩站在大樹下焦急地張望。有些官兵從她身邊走過時,輕蔑地議論,甚至還朝地上吐口水。阿岩均不在意。王仁先過來了,不朝這邊瞥一瞥。走過去後,也再未回頭。
當夜,老山鏖戰通霄。火光映紅了南中國的天空。從第一聲槍響直到最後寂靜。阿岩一直坐在村頭,一瞬不瞬地看著老山方向。她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放光。丈夫拽她回屋,她不肯。丈夫氣極,打她。下手極重。辮子開了,頭發散下來,遮住半張面孔。血和淚一起淌。她整整坐了一夜。
部隊攻克老山後,王仁先迅即被派到最前沿的「李海欣高地」。營長事後說:「我就是要把他派到最危險的地方。不派他派誰?」7月12日,對方以一個加強師反攻。戰斗殘酷到了極點。王仁先表現十分英勇,還擊毀了一輛坦克。更重要的是,他利用報話機向後方炮兵報了一千多條情況,使我方大炮宛如長了眼睛。老山巋然。
數月後我登上「李海欣高地」時,仍可見草叢中白骨枕藉。對方發現「李海欣高地」上的王仁先,全力進攻。戰士全部戰死。王仁先打光最後一顆子彈,對報話機喊了一聲:「我走了!」遂被炮彈擊中。死時二十五歲。全連在老山主峰上目擊王仁先奮勇沖殺,感慨千萬。他死時,大家都摘下鋼盔。
一個月後,連隊撤下老山,又回到阿岩的村莊休整。部隊剛進村口就看見阿岩。她像一株相思樹似地佇立在送走部隊的地方。連隊官兵依然從她身邊魚貫而過,不知怎的卻換了一種心情,沒一個吭氣。連營長都低著頭匆匆而過。部隊全部過完,天已冥,阿岩的身影依然在暮色中綽約。根據王仁先在戰斗中的表現,團里為他報請一等功,但上級不批,還發下話來:「這種人還立什麼功?」連隊大嘩。
王仁先被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為他立墓碑那天,連隊官兵全數來到陵園。遠遠地,他們看見,一個窈窕的女子的身影在墳前晃動。走近才看清那是阿岩。他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王仁先的墳頭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香煙,全是過濾嘴的。一片白,彷彿戴孝。後來他們才知道,阿岩賣了家中唯一的一頭耕牛,買了十幾條王仁先愛抽的那種上等香煙,在墳前全部撒開,一顆顆點燃。她垂淚道:「讓你抽個夠。」
我來到老山前線時,王仁先所在連隊又重上老山駐守。我執意要去看望。正值盛夏,大旱。老山地區已有兩個月不下雨了。陣地上瘧疾肆行,軍部派兩個女軍醫帶著葯品與我一道上山。過了「三轉彎」之後,天色漸漸變了。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當我們接近主峰時,天降大雨。好雨!萬千條水柱抽打著皴裂的紅土地。已在陣地上駐守一個多月的連隊久旱逢甘霖,大喜。官兵們一個個脫得裸地,沖到山坡上,任憑雨澆。他們堅強的裸體白生生地,把人眼睛刺得疼。一百多人呵,那是一百多件雕塑。他們一個個舉手向天,呼喊。喊聲驚天地泣鬼神。那是怎樣一幅動人的圖畫。我身後兩個女軍醫哭了。我也一陣鼻酸。我覺得我觸到了大山的心跳。
從老山主峰下來,我特意找到阿岩的村莊。阿岩不在,她出遠門了。我問村長阿岩長得什麼樣,村長說:「阿岩是麻栗坡最美的女人。」
關於愛情,我感觸良多。人世間,情是最美麗的東西,同時也是最讓人迷茫的東西。對於文中的王仁先,雖然是被動接受情愛,但作為第三者,我始終不以為然。無論何種理由,破壞別人家庭的總不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對其盡忠職守,浴血奮戰,其英雄氣概值得稱道。

英雄已逝,生前的過失與輝煌,均已隨黃土隨風而去。一個沒有宣傳的英雄
軍人也是人,在戰時,他們中有的也可能一時沖動,做出一些不該做的事。但功過事非另當別論,畢境他們用自已的行動洗刷了自己不光彩的事。我們一樣不能忘記他們。
他不宜宣揚,但他戰功最突出 146高地
——李參謀(團作訓參謀)
(我沒能記下李參謀的名字,我本只為找他要一份地圖,出門時天黑了,他在送我的時候說了這么一個故事。)
論戰功,我們團還有一個最突出的人物,但哪兒都沒有宣揚過他,因為他干過一樁醜事,有的人一聽就搖頭。
他叫王仁先,江蘇人,1979年打仗前補充到我們部隊來的老兵,打完仗上過軍校,
1984年戰前是我們股的作訓參謀。
臨戰訓練時,有一天晚上放電影,我們住的那家房東發現他女人沒來,回去找她,
最後找到房後竹林里,見到他的女人和一個當兵的在一起,當兵的跑了,但房東還是記住了他的樣子。
他告到團。團里很震驚。第二天清早大集合,叫這位房東來認人,很快,王仁先被認出來了
團領導起先不信,事後找王仁先談,他「供認不諱」,還說:她願意……氣得領導們向他揮拳叫喊:怎麼就真是你呀!
開始我們也是又氣憤又惋惜!
這種事,在國外,也許算不了什麼,電影上也常見的。但我們國情不同,時間地點也特殊,要打仗了,又是在一個少數民族地區,房東是個瑤族。王仁先受到應得的處分:撤職,降為正排級到3營機槍連當戰士。
所以令人惋惜,是王仁先參謀業務很熟,定作戰方案,寫文件,制圖都是首長們的得力助手。他這個時候走,對指揮所工作不能不有所影響
他1米75的個,長得很帥,很有風度。他沒結婚,家鄉有個對象,是個很出眾的美人,在他住校的時候來看過他。據同時住校的人說,女的很熱,王仁先相反很冷,從不一人去看她,說是怕自己「掌握不住」,害了人家。令人不能理解的是,他竟然和房東女人「好」上了!房東女人不算丑,但也不能說好看,比他的對象那是天上地下了。他為啥那樣?你們作家是能揣摸出的。我想他當時也可能想到不一定還能活著回去,也許這輩子就嘗不到女人的味道了,屬於文化大革命中批判過的人的「一念之差」吧!
我說了,對他的處分是應該的,不能說是小題大做。但我從當時到今天,也不認為他有多壞,更不同意有的人認為他後來的戰功「不宜宣揚」的說法。
他到3營機槍連後,配合7連守146等高地。
146等高地在老山東南側的盤龍江西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整個地形敵高我低,三方受敵,對我十分不利。陣地上一有響動,敵各種火力就一齊射過來,壓得我們不敢抬頭。在這樣的地方堅守,光吃飯喝水就是大問題。炊事班送飯到陣地,常常遭到敵炮火與機槍封鎖,一餐飯送到戰士手中,已是泥一半,飯一半。吃了這樣的泥水飯,許多人的腸胃受不了,解不出大便來。陣地無水,背水要通過敵人4道火力封鎖線,每個人3天才能分到1壺水。7連戰士硬是在這里修築了工事,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經受了敵人數千發炮彈的轟擊,牢牢守住了陣地,先後斃敵280名,擊毀敵坦克2輛,軍車一輛,被中央軍委命名為「老山防禦英雄連」。
7連的戰績當然首先靠大家英勇奮戰,靠幹部正確指揮,但七連陣地上有個「下放戰士」王仁先,他在那裡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據我看,七連代理連長的各種指揮點子都是王仁先出的。
但王仁先的主要戰功還不在這里,而在他鑽進了敵人面前一道絕壁的隙縫里,連續觀察敵人情況40多天,這是常人無法存身的地方。他不僅給上級指揮提供了珍貴的情報,也創造了一個現代人忍耐力的奇跡!
這道絕壁在敵我陣地之間的一個光禿禿的石山之上,隙縫在絕壁頂端,靠我們這面可以側身擠進一個人,面對敵人那方則只有一條幾乎看不見的細縫。王仁先是在一個滂沱雨夜爬上去的,從此這道細縫就成了我們的眼睛。開始他一人去觀察,後來他在縫里造了三級坐蹬,可以依次擠進三個人去。但每次都少不了王仁先,因為他對老山前面的敵情、地形在戰前就作過偵察,有所了解,他又熟悉地圖,一有發現,便能准確計算出坐標,迅速上報。
現在誰也說不出對敵人哪些重要目標與進攻企圖是王仁先最先發現的,因為我們的觀察哨不只他這一處,情報來源也不僅僅是直接觀察。但至少可以肯定,敵人有兩個新的炮陣地,兩輛坦克出現後立即被我炮火摧毀,是王仁先最先報告的,首功應歸於他。
5、6、7月,正是酷暑期,當烈日曝曬時,老山地區氣溫高達四十度,王仁先和他的同伴(不經常也不固定)擠在石縫里,被兩面滾熱的崖壁夾著,就像烤麵包似的。晚上,雨來時,無遮無攔從頂縫淋在他們頭上,在他們石蹬上漫上來,有時他們全身都浸在水槽里,泡醺魚似的。
參謀長李明書來陣地看過他。他們朝夕相處幾年,李參謀長竟然沒有立刻認出他來。因為他的眼邊爛了,嘴唇腫了,臉皮一塊塊翻卷下來;一身軍裝已磨成拖布似的條條。等認出之後,參謀長抱住他哭了,連叫了幾聲好同志、好同志!但第一句話說的卻是:
「王仁先,我命令你立即撤下來!」
「不,我只能留在這,多少做點什麼,彌補過失。」
「你已經彌補了,過分了!回去,我們給你請功,為你專門開一個慶功會!」
「等打完仗吧!」
「不,我現在就需要你去參加,其實開什麼樣的慶功會都不能沒你……」
「這兒更離不開,最近敵人有些跡象值得密切注意……」
李參謀長沒法說服他,掏出了一瓶虎骨酒來:那就再待幾天來吧!支持不住時,你就喝幾口,隔幾天,我再給你送來。
王仁先這個時候抑制不住感情了,蒙臉蹲在參謀長面前,嚎啕大哭:參謀長,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同志們,給大家丟臉,關鍵時刻離開了崗位
參謀長的眼淚也直往下掉,滴在他緊握的王仁先的手背上:別再提了,我們不是聖賢,誰也免不了什麼時候出點岔子。
王仁先送走參謀長後,久久坐在山坡反斜面看著他早已消失的背影。
幾天後,就是敵人發動「7.12」大反撲,146高地被敵人炮彈炸成一片火海。王仁先就在這天犧牲了,是一發炮彈落在146山崖上,反彈回來,在光山的絕壁上方爆炸,震落了頂縫一塊大石,它正好砸在王仁先頭上。
如今,那個光山上一條沖天石壁還在,石縫和三個石蹬也在,都被磨得光溜溜的。
那石壁石縫是對王仁先的永久的紀念。

E. 愛國主義影片有哪些

1、《戰狼2》

《戰狼Ⅱ》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2、《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3、《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於195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4、《英雄兒女》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該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5、《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為197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蔭、王炎執導,王尚信、 張勇手、魯非、白志迪、田寶富 等出演。

該片翻拍自1952年的同名電影,講述了解放戰爭中,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