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哪裡可以下載電影楊三姐告狀
樓主,我實在是太厚道了,你也得厚道點啊,我把所有下載地址都給你了,我在 www.xunlei.com 里找到的,以後不要花積分來問電影了 ,直接問 www.xunlei.com 就可以了
下載地址: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6%9D%A8%E4%B8%89%E5%A7%90%E5%91%8A%E7%8A%B6&suffix=&restype=4&id=2
2. 一個女孩和她父親在一坐塔附近搖渡船,老電影,叫什麼名字
孫悟空只好又來到翠雲山,這次他變成了鐵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樣子。鐵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進去。說到孫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麼就把那寶貝給了猢猻?"鐵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給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到:"真扇子你藏在哪兒了?仔細看管好,那猢猻變化多端,小心他再騙了去。"鐵扇公主說:"大王放心。"說著將真扇從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葉兒大小。悟空大喜過望,連忙抓在手中,問道:"這般小小之物,為何能扇滅八百里火焰?"鐵扇公主道:"大王,你離家兩年,怎麼連自家的寶貝也忘了?只要念一聲口訣,這扇就能長到一丈二尺長短。"孫悟空記在心上,將扇兒噙在口中,把臉一抹,現了本像,徑自出了芭蕉洞。鐵扇公主氣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欣賞】 變成牛魔王的樣子去借扇,這真是一條妙計。這一小節就詳細描寫了孫悟空是如何去智借芭蕉扇的。 文章主要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態、動作,如"故意捶胸""笑""大喜過望""連忙"等,通過生動的語言,如"可惜,可惜,怎麼就把那寶貝給了猢猻?"等,形象地給我們展示了孫悟空的機智和鐵扇公主的愚笨,自始自終貫穿著一個"智",使借扇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這就告訴我們,記敘一件事情,把握住人物的特點,對人物的心理、神態、動作進行描寫是很有必要的 被玉帝騙過兩次的孫大聖,再也不相信天庭了,又加上天庭派出十萬天兵去圍剿花果山,他經過與天兵和楊戩的苦鬥、八卦爐的磨練後,一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奪了玉帝寶位。這一事件在西天路上被孫悟空多次提到,就連他殺幾個強盜,三藏真個又撮土禱告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大聖聞言,忍不住笑道:「師父,你老人家忒沒情義。為你取經,我費了多少殷勤勞苦,如今打這兩個毛賊,你倒教他去告老孫。雖是我動手打,卻也只是為你。你不往西天取經,我不與你做徒弟,怎麼會來這里,會打殺人!索性等我祝他一祝。」攥著鐵棒,望那墳上搗了三下,道:「遭瘟的強盜,你聽著!我被你前七八棍,後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癢的,觸惱了性子,一差二誤,將你打了,盡你到那裡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隨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岳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仆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裡去告!」【欣賞】表現了孫悟空心高氣傲 行者見說起菩薩,卻有三分兒轉意道:「兄弟,既這等說,我且不打你,你卻老實說,不要瞞我。那唐僧在那裡有難,你卻來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沒甚難處,實是想你。」行者罵道:「這個好打的劣貨!你怎麼還要者囂?我老孫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那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你趁早兒告誦我,免打!」八戒聞得此言,叩頭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瞞著你,請你去的,不期你這等樣靈。饒我打,放我起來說罷。」行者道:「也罷,起來說。」眾猴撒開手,那獃子跳得起來,兩邊亂張。行者道:「你張什麼?」八戒道:「看看那條路兒空闊,好跑。」行者道:「你跑到那裡?我就讓你先走三日,老孫自有本事趕轉你來!快早說來,這一惱發我的性子,斷不饒你!」主 八戒道:「實不瞞哥哥說,自你回後,我與沙僧保師父前行。只見一座黑松林,師父下馬,教我化齋。我因許遠,無一個人家,辛苦了,略在草里睡睡。不想沙僧別了師父,又來尋我。你曉得師父沒有坐性,他獨步林間玩景,出得林,見一座黃金寶塔放光,他只當寺院。不期塔下有個妖精,名喚黃袍,被他拿住。後邊我與沙僧回尋,止見白馬行囊,不見師父,隨尋至洞口,與那怪廝殺。師父在洞,幸虧了一個救星,原是寶象國王第三個公主,被那怪攝來者。他修了一封家書,托師父寄去,遂說方便,解放了師父。到了國中,遞了書子,那國王就請師父降妖,取回公主。哥啊,你曉得,那老和尚可會降妖?我二人復去與戰。不知那怪神通廣大,將沙僧又捉了,我敗陣而走,伏在草中。那怪變做個俊俏文人入朝,與國王認親,把師父變作老虎。又虧了白龍馬夜現龍身,去尋師父。師父倒不曾尋見,卻遇著那怪在銀安殿飲酒。他變一宮娥,與他巡酒舞刀,欲乘機而砍,反被他用滿堂紅打傷馬腿。就是他教我來請師兄的,說道:「師兄是個有仁有義的君子,君子不念舊惡,一定肯來救師父一難。』萬望哥哥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情,千萬救他一救!」古 行者道:「你這個獃子!我臨別之時,曾叮嚀又叮嚀,說道:『若有妖魔捉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怎麼卻不說我?」八戒又思量道:「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說你還好哩。只為說你,他一發無狀!」行者道:「怎麼說?」八戒道:「我說:『妖精,你不要無禮,莫害我師父!我還有個大師兄,叫做孫行者。他神通廣大,善能降妖。他來時教你無葬身之地!』那怪聞言,越加忿怒,罵道:『是個什麼孫行者,我可怕他?他若來,我剝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著油烹!』」行者聞言,就氣得抓耳撓腮,暴躁亂跳道:「是那個敢這等罵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黃袍怪這等罵來,我故學與你聽也。」行者道:「賢弟,你起來。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罵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普天的神將看見我,一個個控背躬身,口口稱呼大聖。這妖怪無禮,他敢背前面後罵我!我這去,把他拿住,碎屍萬段,以報罵我之仇!報畢,我即回來。」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報了你仇,那時來與不來,任從尊意。」主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脫了妖衣,整一整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執了鐵棒,徑出門來。慌得那群猴攔住道:「大聖爺爺,你往那裡去?帶挈我們耍子幾年也好。」行者道:「小的們,你說那裡話!我保唐僧的這樁事,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趕我回來,倒是教我來家看看,送我來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這件事,你們卻都要仔細看守家業,依時插柳栽松,毋得廢墜,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眾猴各各領命。 魯濱遜漂流記》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小說主人公魯濱遜也成為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我父親原來指望我學法律,但是我卻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我去赫爾城,我的一位同伴正要坐他父親的船到倫敦去,再沒有什麼比這更讓我動心了,我必須跟他而去——這是1651年的8月,當時我十九歲。 船剛駛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風浪,使我感到全身說不出的難過,心裡十分恐怖。我在痛苦的心情中發了誓,假如上帝在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我在登上陸地後,就一直回到我慈愛的父母身邊,從此一定聽從他們的忠告辦事。 可是第二天風停了,浪也歇了。太陽西沉,繼之而來的是一個美麗可愛的黃昏,這時又喝了我的同伴釀的一碗甜酒,我就把這次航行後便回家的決心丟到九霄雲外去了。我的這種習性給我的一生招來了巨大的不幸——任性的行動常給我帶來災難,可我總不肯在災難來臨的時刻乘機悔改。待到危險一過去,就忘掉了 所有的誓言,又不顧一切地投入了我的毫無名堂的生活。 在第一次狂風暴雨似的航行後,我又有過幾次不同的冒險。在去非洲的幾內亞做生意時,我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盜船俘虜,被賣為奴隸,經過許多危險,我逃到了巴西,在那裡獨自經營一個甘蔗種植園,生活過得很順遂。可這時我卻又成了誘惑的犧牲品。巴西因為人工不足,有幾個種植園主知道我曾為做生意而到過非洲的一些奴隸市場口岸,他們竭力哄誘我作一次航行,到那一帶去為他們的種植園買些黑奴回來。 聽從壞主意,人就會倒霉。我們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個無名島上觸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了,上帝保佑,只有我一個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條命。當時我所有的只是一把刀、一隻煙斗和一個盒子里裝的一點兒煙草。待到我的體力恢復,可以走路了時,我就沿著海岸走去。使我大為高興的是,我發現了淡水。喝了水後,又拿一小撮煙草放在嘴裡解餓。我就在一棵樹上棲身,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振作了精神,海上風平浪靜。但最叫我高興的是我看見了那艘船,待到潮水退下,看到它竟離海岸很近,我發現可以很方便地游到船上去。船上只剩下一隻狗和兩只貓,再沒有別的生物。不過船上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這樣,我就幹了起來。為了把那些東西運到這個島的一個水灣里,我專門製造了一隻木筏,還把島上有淡水而且比較平坦的一塊高地作了我的住所。麵包、大米、大麥和小麥、乾酪和羊肉乾、糖、麵粉、木板、圓木、繩子——所有這些,再加上幾支滑膛槍、兩支手槍、幾支鳥槍、一把錘子,還有——那是最沒有用的——三十六鎊英幣。所有這些東西我都一天又一天——在兩次退潮之間一一從船上運到了岸上。到了第三十天夜裡,我的搬運工作做完了,我躺下來時,雖然像平常一樣害怕,但我心裡也滿懷感恩之情,因為我知道,我已為以後對付這個荒島作好了准備而心裡感到踏實了。 島上有不少野果樹,但這是我過了好久才發現的。島上還有到處亂跑的山羊,但要不是我從船上取來了槍支彈葯,它們對我又有何好處呢?因此,我有理由感謝仁慈的上帝,讓船擱在海岸邊,直至使我搬來了對我有用的一切東西。 要想確保我能在這個島上生存下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盡可能地相繼辦了幾件我非辦不可的事。但是我的努力並非總是交上好運道。我在第一次播下大麥和稻子的種子時,這些寶貴的存貨就浪費了一半,原因是播種得不是時候。我辛辛苦苦花了幾個月工夫,挖了幾個地窖以備貯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時間,才把一棵大樹砍劈成我的第一塊長木板。我起勁地幹了好幾個星期,想製造一個搗小麥的石臼,最後卻只好挖空了一大塊木頭。我足足花了五個月工夫,砍倒一棵大杉木,又劈又削,讓它成了一隻很像樣的獨木舟,以備用來逃離這個小島,可結果卻因為怎麼也沒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丟棄了。不過,每一樁失敗的事,都教給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識。 至於自然環境,島上有狂風暴雨,還有地震。我那時也對一切都適應了。我種植和收獲了我的大麥和小麥;我采來野葡萄,把它們曬成了很有營養的葡萄乾;我飼養溫馴的山羊,然後殺了吃,又熏又腌的。由於食物這樣多種多樣,供應還算不差。如此過了十二個年頭,其間,島上除了我本人之外,我從來沒見到過一個人跡。這樣一直到了那重大的一天,我在沙灘上偶然發現了一個人的光腳印。 我當時好像挨了一個晴天霹雷。我側耳傾聽,回頭四顧,可是什麼也沒聽見,什麼也沒看見。我跑到海岸上,還下海去查看,可是總共就只有那麼一個腳印!我驚嚇到了極點,像一個被人跟蹤追捕的人似地逃回到我的住處。一連三天三夜,我都不敢外出。 這是人怕人的最好說明!經過十二年的痛苦和苦幹,十二年跟自然環境相抗爭,竟然會因一個人的一隻腳印而恐怖不安!但事情就是這樣。 經過觀察,我了解到這是那塊大陸上的那些吃人生番的一種習慣。他們把打仗時抓來的俘虜帶到這個島上我很少去的那個地方,殺後大吃一頓。有一天早晨,我從望遠鏡里看見三十個野蠻人正在圍著篝火跳舞。他們已煮食了一個俘虜,還有兩個正准備放到火上去烤,這時我提著兩支上了子彈的滑膛槍和那柄大刀往下朝他們跑了去,及時救下了他們來不及吃掉的一個俘虜。我把我救下的這個人起名為"星期五",以紀念他是這一天獲救的,他講話的聲音成了我在這個島上二十五年來第一次聽到的人聲。他年輕,聰明,是一個較高級的部族的野蠻人,後來在我留在島上的那段時間,他始終是我的個可靠的夥伴。在我教了他幾句英語後,星期五跟我講了那大陸上的事。我決定離開我的島了。我們製造了一隻船,這次不是在離海岸很遠的地方造。正當我們差不多已准備駕船啟航時,又有二十一個野蠻人乘著三隻獨木船,帶了三個俘虜到這個島上來開宴會了。其中一個俘虜是個白人,這可把我氣壞了。我把兩支鳥槍、四支滑膛槍、兩支手槍都裝上雙倍彈葯,給了星期五一把小斧頭,還給他喝了好多甘蔗酒,我自己帶上了大刀,我們沖下山去,把他們全殺了,只逃走了四個野蠻人。 俘虜中有一個是星期五的父親。那個白人是西班牙人,是我前幾年看見的那艘在我的島上觸礁的船上的一個倖存者,當時我還從那艘船上取來了一千二百多枚金幣,但對這些錢我毫不看重,因為它們並不比沙灘上的許多沙子更有價值。 我給了那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槍支和食物,叫他們乘著我新造的船去把那艘西班牙船上遇難的水手們帶到我的島上來。正在等待他們回來時,有一艘英國船因水手鬧事而在我的島附近拋了錨。我幫那位船長奪回了他的船,跟他一起回到了英國。我們走時帶走了兩個也想回英國去的老實的水手,而讓鬧事鬧得最凶的一些水手留在了島上。後來,那些西班牙人回來了,都在島上居留了下來。開始時他們雙方爭吵不和,但定居後,終於建立起了一個興旺的殖民地,過了幾年,我有幸又到那個島上去過一次。 我離開那個島時,已在島上呆了二十八年兩個月二十九天。我總以為我一到英國就會高興不盡,沒想到我在那裡卻成了一個異鄉人。我的父母都已去世,真太令人遺憾了,要不我現在可以孝敬地奉養他們,因為我除了從那艘西班牙船上取來的一千二百個金幣之外,還有兩萬英鎊等待著我到一個誠實的朋友那兒去領取,這位朋友是一位葡萄牙船長,在我去干那項倒楣的差事之前,我委託他經營我在巴西的庄園。正是為了去干那差事,使我在島上住了二十八年。我見他如此誠實,十分高興,我決定每年付給他一百葡萄牙金幣,並在他後每年付給他兒子五十葡萄牙金幣,作為他們終生的津貼。 我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我除了因為要到那個上面講的我住過的島上去看看,又作了一次航行之外,再沒作漫遊了。我住在這兒,為我不配得到的享受而心懷感激,決心現在就准備去作一切旅行中最長的旅行。如果說我學到了什麼的話,那就是要認識退休生活的價值和祈禱在平靜中過完我們的余日。笛福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56140.htm hou gan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遜懷著雲游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 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斗勇。 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著。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 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雖然,我是個女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總是扶著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家人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這是英國作家福笛.丹尼爾以一個自傳的形式寫的.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後於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看著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像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 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 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有去珍惜,甚至還有人會去輕生,多麼愚昧的舉動啊.想想魯濱遜,他為了生存下來,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而對於那些人們,我不知他們領悟到了什麼.生活中是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這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應該去挖掘去體會,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 我崇尚著我的生活,盡管它很普通.我熱愛生活,我要用我笨拙的筆去畫,畫出一張最美的生活!
3. 台灣山謠 ① 陰錯陽差,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高山青,澗水藍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鄧禹平《高山青》
電影《三星伴月》主題歌:何日君再來 作詞:沈華,作曲:劉雪庵 1946年,抗戰結束,大上海百業待興。 天還沒亮,失魂落魄的張愛玲就出發去千里尋夫,意氣風發的吳國楨已經就任了上海第一任市長。衣不蔽體的蘇北難民湧入上海灘,為了籌劃振災,第一屆上海小姐選舉風光綺麗。中電一廠的趙丹與黃宗英,正在電影《幸福狂想曲》中愛得死去活來。上海電影圈的達人柳氏兄弟,又新成立了國泰影業公司,請來田漢等上海灘頭牌的編劇,想大幹一翻,歷史就象萬花筒,你看著它時,眩目生花,風光無限,其實身在其中,你卻只能感嘆生不逢時。八年抗戰剛剛結束,內戰之火又從東北燃起。大上海物價飛漲,別說看電影了,剛剛看到和平曙光的上海人,緊接著又要准備勒緊褲腰帶的窮日子。國泰影業公司一出生,就註定了只不過是中國電影史上曇花一現的一朵小花。它還沒來得及拍出多少值得紀念的大作,三年後,上海解放,繁花舊夢皆成雲煙。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 ——沈華《何日君再來》
也就是在國泰影業公司成立的那年,公司里有個來自四川的年青人叫張英,這小子特別喜歡稀奇古怪的故事。那年,他偶然翻到一本《旅行》雜志,上面介紹了台灣地區阿里山著名的吳鳳廟(忠烈祠)歷史,福建漳州人吳鳳在台灣的歷史上很出名。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庭為緩和台灣番漢矛盾,派吳鳳出任阿里山通事。仁心宅厚的吳鳳,深得台灣原住民的尊敬。在任時,吳鳳發現阿里山的部落(鄒族)有獵人頭祭祀的舊習,深感不人道。他先是勸鄒族族長改用牲口祭祀,被族長以先人祖例為由拒絕了。折衷之下,改成了由吳鳳每年提供一個死囚。然而吳鳳制下,不願殺人,哪來死囚。最後為了完成承諾,改變部落民獵人頭的陋習,他白馬紅衣,出現在部落民獵人頭的獵場,被鄒族的戰士砍下了頭。當族長發現,這個頭是他很尊敬的吳鳳時,非常後悔,從此立下重誓,再也不用人頭祭天。原住民為了紀念吳鳳,在阿里山修建了吳鳳廟,廟中的匾牌上有四個字——仁心有勇。 張英很喜歡這個故事,他找來自己的同姓哥們——張徹,以這個故事為基礎寫了一個劇本——《阿里山風雲》,在這個歷史故事的基礎上,敷衍出一段愛情故事,計劃拍成一部愛情歌舞片。1947年電影廠決定投資拍攝張英、張徹編寫的這個多少有點脫離現實的本子,由張英、張徹聯合執導,在台灣地區實地取景。現實已經夠苦了,大約是需要一些不切實際的歌舞,幫我們忘記現實,沉醉不知歸路。
1947年的阿里山,山深水遠,和大戰中的中國彷彿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時空。不過當張徹、張英鑽進這個不願被人驚擾的世外桃源時,卻發現這個深山老林里,除了日本人留下的舊火車,根本不具備拍電影的條件。不得已兩人只能移師到花蓮。一番折騰已經是1948年的夏天,在花蓮一位戲院經理的幫助下,全劇組都住進了當地的阿美族部落,這位熱心的戲院經理,幫他們說服了部落頭人,頭人爽快地答應,會為劇組提供住宿和300多個能歌擅舞的群眾演員。去台灣旅遊過的人大約都知道,花蓮,隔三差五就會地震兩下,當時拍攝的艱苦可想而知。張英後來回憶:由於台風和地震影響,每天只能工作半天,晚上無事,他們就請阿美族的少男少女唱歌跳舞,順便用帶來的鋼絲錄音設備錄音采風,張徹依據當時聽到的旋律,整理出兩首山歌,由台灣當地的詩人丘斌存作詞,讓扮演山地姑娘的張茜茜、李義珍主唱。這下女主角吳驚鴻不開心了,她也要有自己的主題歌。為此她還告狀到電影廠廠長、電影的製片徐欣夫那裡。不得已,兩位年青導演趕緊為吳妹妹加歌,還要補拍外景,他們選定了一處森林瀑布。拍外景加戲其實都是小菜,寫歌就有點麻煩了。據說導演張徹是有點音樂功底的,他憋了半天,坐在瀑布前哼了好一陣,然後興奮地叫來場記兼演員鄧禹平,讓他根據自己哼唱的旋律,就地填詞,首句就是「高山清、碧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張英看了歌詞後,就提了一個意見,請將「碧水藍」的「碧」字改成「澗」字,於是就有了這首後來傳遍大江南北的《阿里山的姑娘》,它原名叫《高山青》。
《高山青》民樂改編曲 山裡不知日月,當張氏哥們的電影終於拍好時,海峽那頭的中國已經解放,國民黨逃到台灣。顯然電影膠片已經沒法送回新上海上映,整個劇組都留在了台灣。陰錯陽差,這部歌舞片在1950年時,一不小心就成了台灣電影史上,第一部在台灣拍攝、在台灣公映的電影。說實話,《阿里山風雲》實在是一部不怎麼樣的歌舞片,連當年的海報都設計得讓人噴飯。但是幸好,美女發飈,逼著張導加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小曲《高山青》,否則誰還記得一部爛片?電影很快就被人忘記了,但這首歌卻在當時的台灣民間,傳唱一時。在台灣的大山裡,有很多我們不熟悉的、能歌擅舞的原住民。我們習慣性把他們統稱為——高山族,他們使用一種據說源自古越語的古老語言,他們的音樂也自成一格。至於張導的這首《高山青》,到底是不是台灣原住民的曲調,這事真不好說。導演之一的張英堅持,這是他哥們張徹的絕對原創。至於歌詞,被逼填詞的鄧禹平回憶說:在花蓮,他沒看到劇本里說的阿里山,但是他覺得青山秀水的地方都差不多,在他寫歌詞時,心中的山水與姑娘其實是他四川廣安的老家。註:花蓮在台灣東部,東臨太平洋,西靠中央山脈,而阿里山在台灣西南部的嘉義,鄧禹平是鄧小平的同族。張徹卻從來沒把這首歌的創作當回事,實際上,這首傳遍了全世界的歌,也從來沒給他帶來一分錢的版稅。這部他和張英合導的電影,當時的票房也很慘淡。淡得讓他都忘記了,那些住在台灣森林裡的故事。但張徹是個很能折騰的人,他後來去了香港,成了香港新武俠片宗師級的大導演,也是吳宇森的老師,他拍攝的《獨臂刀》和《馬永貞》,在中國武俠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香港著名的詞曲人黃沾曾為他寫過一幅對聯:高山傳天籟,獨臂樹雄風。張徹忘記的,其實人們都還記得。他從來沒寫過原創曲,根本就不是音樂人。但他的確聽了一個夏天的阿美族歌舞,那些質朴的旋律與節拍大約早已滲透到了1947年張徹的血液里。於是,張口成歌......不管怎麼說,這支優美歡樂的名曲,很符合台灣原住民山歌經典的曲式與高山族熱情的舞蹈。
電影《阿里山風雲》主題歌:高山青 (也稱《阿里山的姑娘》) 作詞:鄧禹平,作曲:張 徹 真正讓這支歌成名的,其實是鄧麗君。1969年在台南山區出生的台灣女歌手鄧麗君,翻唱了這支20年前的電影插曲,收錄於專輯《何必留下回憶》之中。的確我們每個人的回憶,都象是一座小小的森林,被遺忘在時光的盡頭。唯有這支歌,象飛出山林的鳥兒,沿著時光的五線譜,展翅撲飛。你不知道它要尋找什麼,也不知道它還記得什麼。1969年,鄧麗君剛剛16歲,還沒有去日本。在台灣,她是個剛剛出名的夜總會歌手,台北七重天夜總會的頭牌。少女時,她充滿活力的透亮嗓音,讓這支優美的歌曲,意外地飛出了寶島,傳遍了全世界。以至於大凡有華人之處,就有人哼唱這支歌。所以,如果你要問我,心目中水一樣的阿里山姑娘長啥樣子,我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鄧麗君。然而,眾所周知,一代歌後鄧麗君並不是台灣原住民。這是個美麗的誤會。人生有很多美麗的誤會,那水一樣透明的姑娘,那山一樣堅忍的男兒,那海一樣寬闊的思念,那風一樣飄散的往事,都在歌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