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前看過的一部老電影,出生時媽媽因為難產而死,以後只要一遇到閃電下雨,他就會長大很多,最後好像是他
這部電影有些年頭了,名字就叫毒吻,好像是一對夫妻女的懷孕後,因為生活環境污染嚴重,導致寶寶一出生就害死了自己的媽媽(寶寶身上全部是毒素),一開始都以為女的是難產死的,父親好像是在給他試奶的溫度時,無意中嘴碰到了寶寶用過的奶嘴也死了,接著這苦命的孩子被送去研究院,科研人員一邊撫養他一邊研製能化解其體內...毒素的方法,期間孩子生長速度驚人,隨後他逃出研究所,來到了深山老林里,遇見了那個女人,女人知道他的身世後,說這里有一個聖湖,什麼病都能治好,結果他一下到湖裡,湖裡的魚全都死了……
『貳』 怎麼評價電影《驚天魔盜團》
這是一部因為開頭太炫,所以一邊看,一邊叫人不斷擔心會變成爛片的電影。
節奏特別快。
前一個小時閃瞎眼,幾場魔術秀刀光劍影,涉案金額也越來越大,於是更擔心餅攤得太大,後邊麵粉不夠了很難畫圓。快到超常的節奏盡管很炫,卻包含著裝逼的隱憂——我一邊看,一邊就想起《大腕》里頭把哀樂加速10倍就變成喜慶鑼鼓的橋段——快節奏讓人不信任的原因也是:假如放慢到正常速度,是不是一切就變得平淡無奇?
果然,後半段開始,炫酷的高智商犯罪,慢慢露出了典型商業片的面目——追捕、飛車、大劫案……最後半小時,按道理是到了「逆轉」時刻,也確實開始逆轉,准備供出幕後大boss——但是供出來以後,又和想像中的距離不遠,還略牽強。
一般到了這種時候,觀眾都會在腦子里把劇情從頭到尾再擼一遍。假如擼下來沒多大破綻,前邊鋪墊的,後邊都有照顧到,就算合格。反之,則被打入爛片行列,任你再炫再酷都沒用。
好在,《驚天魔盜團》擼下來,還是可以過關的。就像同一個導演的《諸神之戰》,盡管總體有褒有貶,起碼美杜莎那一節還是拍得很可觀的。
要說《魔盜團》的可觀之處,那就是——
煙幕彈非常多。
早在電影開頭,旁白就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提醒觀眾:這個計劃不能用尋常的邏輯去理解,一定要保持距離去看,離得太近反而看不清……等等等等。重復次數之多,讓觀眾(如我)略有被當成傻子看待的不爽感。這些年來大家也都看了不少美劇,陰謀論積累得只多不少,最會的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騙局看真相」好不好?
但是,看完了再想想,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提醒,本身也是騙局之一呀!或者說,讓觀眾自以為很聰明能看穿本質,也是整個騙局中,至為關鍵的一項基礎設定。由此,導演完成了他對大部分觀眾的催眠。就像他安排「隱者」對魔術秀場里的觀眾催眠一樣。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你一旦相信表象背後有大陰謀,你就要找大boss對不對?四騎士在小房間里看到復雜的設計圖之後蟄伏了一年,必定發生了什麼事,幕後必定有主使。好,這時候導演就把邁克爾?凱恩拋給你——拜託,邁克爾?凱恩耶!絕不會打醬油的對吧?是他資助了四騎士的演出,他一定是想借機斂財嘛——這是第一枚煙幕彈。
到第二場,邁克爾也被黑了,白白損失1400多萬,聲稱要復仇。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他再度找摩根?弗里曼談判——拜託,摩根?弗里曼耶!假如邁克爾洗白的話,那他必定是黑了對吧?或者,還是邁克爾是黑,摩根才是煙幕彈?——到這里,兩枚煙幕彈交鋒,因為演員本人的魅力太過強大,怎麼解釋都是可以的,所以到這里已經略暈。
不過,很快也能知道,摩根其實不是黑,而是被黑的事實。為啥呢?因為他老作出一副「你們都是傻子,老子無所不知」牛逼哄哄的樣子,按照「裝逼被雷劈」的邏輯,他基本上就是最後的倒霉蛋無疑。再加上,警隊里那麼多豬隊友的出現,也讓人明白這必須是個「無間道」的故事,警隊必有內鬼,而迫害對象,除了明晃晃的扎眼的摩根,基本上也不會是別人了。
好,到這里,第三個煙幕彈來了——誰是內鬼?最簡單的選項肯定就是法國來的陌生女人嘛。再不然,袖子被塞到絞肉機里的豬隊友、急吼吼趕來罵人的高銜警官什麼的,也很像煙幕彈嘛。總之,一路拚命的探員、真正的大boss:Mark Ruffalo相比之下嫌疑最輕。
現在我們明白了電影開頭所說的「非一般邏輯」究竟是指什麼了。它不是像一般魔術技法一樣聲東擊西、想要做個小動作之前先把你的眼光吸引到其他地方,而是每個環節都引導你產生必要的懷疑,然後迅速拋一個最簡單的解釋給你,讓你不再刨根問底。從這個設定上說,《魔盜團》還是挺夠意思的,彌補了大boss略突兀的不足。
另外,為啥結果一出大家都不是「哇塞被震到了好牛逼啊這樣也可以啊」的反應,而是「哦這樣啊好吧洗洗睡吧」呢?我想可能是因為電影犯了一點傳統推理小說的大忌——「兇手是負責調查案件的警察」。
不用搬出范達因的理論大家也能理解,為啥兇手最好別是警察。拿《魔盜團》案件來說,如果Mark是大boss,那他和四騎士交鋒的時候就沒必要那麼拚命——當然了他追車那段拼一下命是有必要的,因為那時候他的同僚可以看見「他有多努力」,摩根也能看見,還能拿到重要的引導下一步的圖紙,對於糊弄劇中其他人都是有必要的。我是說,他和「死神」在小房間里打鬥那場,又沒人在邊上看著(豬隊友在廚房出不來),他們上天入地打得那麼起勁給誰看吶?純粹為了騙觀眾,這就顯得信息太不對等,非君子所為。
不過,此片不能算爛片的另一個理由是:信息在大多數時候還是挺公平對等的。比如有太多橋段暗示了大boss的身份:20年前溺死的魔術師、垃圾通道盡頭箱子上的名字、「玫瑰不因它的名字而香」、審訊室里莫名其妙對換的手銬……當然Mark最值得懷疑的地方還是他太帥了,在努力扮演「豬隊友」、「真想看看你再露出一個迷茫表情好做DVD封面」角色的同時,他幾乎是不能自控地在用眼神放著電,查案查到火燒眉毛還能有心思跟法國妞親親,搞點小曖昧——這樣的角色怎麼可能只是一個傻探員呢對不對?你看他最後露出高級段數以後的那張臉是奪莫帥呀!
再者,一些小細節(兔箱魔術、獄監鎖門)神馬的也和情節有呼應,一般爛片是不會費心思做這些的。爛片的節奏通常是:在片子的前80分鍾告訴你8%的事實,最後20分鍾再突然告訴你其餘80%(剩餘那12%導演自己都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還自以為超級牛逼地作出一副「嚇到你了吧!」的表情,最後還要留下5分鍾給男女主角抒情……
所以,《魔盜團》才是高群書說的「有致命的快感,也有致命的缺陷」。或者別那麼誇張地說,應該是「有快感,也有缺陷」。不如《致命魔術》那麼致命,水平嘛,跟《盜夢空間》或者《非常嫌疑犯》差不多。為了營造快感,製片方撒出去的銀子大概要跟電影里漫天飛舞的美鈔歐元差不多等量齊觀了吧?個人以為大boss盡管不出人意料,但大boss的見光方式還是挺shock的——前一秒摩根還在絮絮叨叨解釋他的見地,後一秒連唯一的聽眾都沒了。那一刻我在心裡暗罵了一聲:「擦,胡迪尼!」其實Mark就這么走掉也蠻好的,比留下來罵摩根幾句更有一種「老子這種段數的魔術師不必跟你多廢話」的爽感。哈哈哈哈。
最搞笑的是,片尾有彩蛋,貌似要拍續集。但廣大網友發現它的續集早就拍好了——《肖申克的救贖》。但是要我說,如果摩根是因為這個案子「進去」的了話,找個好律師還是很有希望當庭釋放的……(除了汽車里莫名其妙多出來5億美金之外老摩根根本沒有其他罪證好嗎)
『叄』 甄子丹《武俠》最後領主為什麼會被雷劈死
這個是甄子丹和導演陳可辛商量的結果,因為武俠片以前都是一個路數,本來主角都不行了,結果最後來個小宇宙爆發,把boss打敗了。沒有說服力。再說,教主是劉金喜的義父,兒子殺父親,畢竟有悖倫理。所以武俠設計了這樣的結局,一方面顯示了教主的武功厲害,另一方面告訴人們,作惡太多,天理難容!
『肆』 一個老電影,一把刀,可以吸血
《英雄》?黃海冰,寧靜,張靜初主演的,是講錦衣衛的,劉威演的大太監魏進忠,是大反派,好像在石頭上拔出一把劍能吸人血,還有配套的秘籍,最後好像被雷劈死了
『伍』 《飛越瘋人院》評價高是因為什麼
很難看出《飛越瘋人院》這么優秀的作品是一部1975年的老電影,斬獲各種獎項且擁有超高口碑,除了演員們入木三分的精彩演繹和獨到精巧的拍攝手法以外,直抵觀眾內心的就是全片都在隱喻的電影的主題-自由!
之所以說瘋人院的枷鎖是整個全社會的,就是因為有太多的規則與制度壓抑著人們,多數時候人們總是揮舞著自己的道德棍棒來約束別人的行為准則,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施暴,所謂的美德不是十全十美,也往往透出邪惡的愚昧和無知。觀影之後我總是心緒難平,是因為電影本身的題材、立意?還是因為演員們的精湛演技?我不知道,只知道從此要謹慎對待一切事物,莫要以偏概全、以點概面,莫要身處愚昧境地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