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微影 » 三分鍾陳可辛微電影改編故事
擴展閱讀
韓國黑道女殺手電筒影 2025-02-19 13:53:53
家庭亂電影網 2025-02-19 13:50:25

三分鍾陳可辛微電影改編故事

發布時間: 2025-02-19 13:53:52

1. 求大家推薦一些打擊拐賣兒童的電影或者科教片

《軀殼》美國):老外拍攝中國被拐賣兒童紀錄片,《軀殼》的拍攝耗費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其中有7500美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是通過社交媒體募捐而來,電影的主角是三個被拐賣兒童家庭。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首次製作紀錄片的葛亞輝說,之所以要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因為拐賣兒童問題在中國由來已久,且是「這個國家所有人都認為不該發生的社會問題之一,至少從道義的角度來講是這樣」。

《滿天星》:這是一個關於沉淪和救贖的故事。周慧原來是一個純真的女孩,幾年前外出打工不幸被人拐賣,有了數年不堪回首的經歷以後,變成了一個滅絕人性的人販子。當決定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她向自己發過一個毒誓:這輩子絕不會再讓人賣,她要賣人。

微電影《營救》:該片講述了一對新人舉行婚禮時,新娘的侄女被人販子拐走,眾人齊心協力,在一小時內將小女孩追回的故事。該片導演表示:之所以在故事中設定孩子在一個小時內被追了回來,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如果失蹤超過半個小時,基本上線索就斷了,之後再尋找丟失兒童就如同大海撈針一般。

《失蹤人口》(中國台灣):是一部怵目驚心的台灣雛妓血淚史。導演林清介看到報上登十二、三歲的山地女孩被賣到妓院當雛妓,於是深入紅燈區,用拍記錄片的手法,把雛妓非人生活搬上銀幕。以一個攻讀法律的大學生昭仁,作田野調查探尋的觀點,抽絲剝繭,揭示台灣社會變遷中,處於文化弱勢的山地原住民,許多稚氣的十二、三歲的小女孩,被父母賣到妓院,人口販子、黑社會、毒販、妓院老闆組成無形的羅網,那些被賣的、家庭破碎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被強暴的、吸毒的、低能兒的,她們是那樣無助地被推入苦難的深淵,稚嫩的身心被摧殘,一個個童真的美夢被撕碎。

失孤》是2015年的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主演。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

(1)三分鍾陳可辛微電影改編故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條規定, 拐賣婦女兒童罪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施詐、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這是一種世界性犯罪。二、三十年以來在中國大陸有愈演愈烈之勢。尤其在貧困地區雲貴川和流動人口集中的發達地區如東莞深圳福建等地,此類犯罪長期猖獗。

2. 牆裂推薦——《三分鍾》微電影

沒想到就這短短的三分鍾,竟讓我哭的不能自已。

→→→→→→→→→→→→→→→→→→→

身為人母的列車員,好長時間沒見到自己的兒子了。真想他。

之前妹妹打電話說,我帶孩子去車站見見你吧。

兒子所在的小城也是媽媽所在列車的必經之地,也有車站,可惜太小,列車停靠僅僅3分鍾。

她猶豫,但旋即同意,三分鍾也比見不到強得多啊!

火車駛進小站,早就貼著窗子的她看見了兒子那小小的身影,他也在尋找,可是沒發現媽媽。她不由自主喊出他的名字,輕輕敲打著車窗,可惜他聽不見。

等火車停穩,候車的人一擁而上,迅速包圍了她所在的那節車廂的門口。她站到車門口,等下車的人們都出來,一如既往地微笑著,組織旅客先下後上,有序排隊,檢票……

兒子由小姨跟著,在人群里穿梭,他看見了媽媽,自己卻慌慌張張鑽進了一個人的軍大衣里,拱了一陣子才退出來。

終於,要上車的都上了車,只剩下她立在門口。兒子已經站在那裡好一會了,定定滴望著媽媽。

時間已經過去一分鍾,也就是說,母子親近的時間僅僅剩下2分鍾。

她蹲下,用力把兒子擁入懷中。少頃,兒子卻掙出去。她不解,看著他的臉,想發現什麼。

兒子張嘴,吐出來的稚嫩童音卻不是媽媽我想你,而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她愣了一下,想起來了。

兒子暑假後就要上小學了。上次見面得知他的乘法口訣還沒背過,她當即急赤白臉地告訴他,下回見面要是還背不下來,以後就不見面了。

兒子當真了。雖然他背的還不算太熟練,但可以想像,他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把這些自己心裡毫無概念的東西硬生生刻進腦海,又急慌慌地要表演給媽媽。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兒子繼續。

她有點急。「咱們下次再背好嗎?沒時間了,有什麼話要跟媽媽說嗎?」

兒子遲疑了一下,接著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你就讓他背吧,他可是准備了好多天了!」旁邊的妹妹開了口。

旁邊的車廂里,其他列車員已經准備就緒。火車馬上就要開了。

她又一次把兒子緊緊地抱了一下,站起身來,抬腿邁進車廂。兒子繼續,「六九五十四……」

火車啟動。

看著車上開始遠去的媽媽,兒子終於背到「九九八十一」……

→→→→→→→→→→→→→→→→→→→

此時的我已是淚眼婆娑,再也看不清屏幕上的內容。

女兒走過來,抱住我。我有點驚訝自己竟然在孩子的懷里哭的像個孩子。

「多情自古傷離別」,柳三變一語道破大家的淚點所在,陳可辛導演也抓住了這個亘古不變的題材,卻並沒有僅限於離別,而是向觀眾展現了另一種深深的無奈。

惟願世間少一些、再少一些這樣的無奈離別,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和媽媽幸福相伴,共享天倫。

3. 適合小學生看的電影勵志電影

適合小學生看的勵志電影有千與千尋、放牛班的春天、歌舞青春、歌舞青春、地球上的星星、飛屋環游記、叫我第一名、背起爸爸上學、哪吒之魔童降世、奪冠、摔跤吧,爸爸

1、千與千尋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印度電影。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讓她們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4. 求微電影《中國先生》(陳可辛導演,杜鵑主演)的觀看地址,或者資源。

中國合夥人中國合夥人
又名:中國先生三個中國先生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標簽:劇情
地區:中國大陸香港
年份:2013
導演:陳可辛
編劇:周智勇張冀
主演:黃曉明鄧超佟大為杜鵑

5. 給我三分鍾,擁抱你——微電影《三分鍾》影評

相見時難別亦難,三分鍾,萬情重。

—— 題記

2018年2月2號

宜回家

春運時段這部由導演陳可辛執導與蘋果公司聯名出品的微電影刷爆朋友圈。引起千萬春運人民的 情感 共鳴。並且這部微電影使用手機拍攝,是第一部符合電影流程與質量標準的用手機拍攝的微電影。

即使路途漫長 人們依舊歸心如箭

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終未能回家看看

依舊是春節煽情的親情片,但總歸有些許不同。

《三分鍾》這部微電影講述了發生在春節里特別的故事,一位普通的火車乘務員的母親與自己的孩子三分鍾的團聚時刻。故事很簡單與單調,但卻把濃厚的親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千千萬萬觀看者不禁落淚。

春節,往往是包含了溫暖與親情的,它是辛苦一年後難得的歇息,是難得的回家日子,是難得的與親人陪伴的時光。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這刻美好時光,他們依然勞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而春節之際,正是最需要他們的時候。

電影里的女主角也正是如此,影片中介紹到主人公工作性質,跨越山水眼中也毫無波瀾。職業在這個世界段平凡又特殊,知曉外面世界很大而他們只想回到心裡那個小家。

總有人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未曾離開,你永遠不知道回家的意義

影片里正當春運時期,人們大包小包互相擁擠,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笑容。

陳可辛導演用短短三分鍾表達出團圓與職業的對比性,引人受益匪淺。

影片雖然只有短短七分卻蘊含無數豐富電影視覺切換與電影符號

三分鍾,是列車停站的時間,也是微電影中故事情節鋪展的過程。運用屏幕上的倒計時和孩子背誦乘法口訣的碰撞下產生了一種緊湊感帶入觀眾心情。

影片里有蘊含著的電影符號,開頭先是小丁揮舞著的煙花棒,運用相似蒙太奇的手法,與小丁媽媽揮舞著的戰旗銜接一起,形成了相互呼應的效果,煙花是如此的絢麗美好的,這就一定寓意著小丁對美好的期待和嚮往。

而煙花的火星在空中短暫的停留,這也寓意著美好的時刻對於小丁來說是極其的短暫與難以留存。導演用全景給我們展示列車中乘客們乘上回家列車的歡快喜悅激動之情,也演巧妙的運用列車穿越隧道來表達乘務員內心的心理活動,前期的升格鏡頭則是表達她迫切想見到孩子的心理活動。特寫拍攝小丁媽媽的面部表情,組接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詮釋出小丁媽媽對其的思念。

導演的影片音響效果更為極致。喧囂的廣播人群,更是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嘈雜的氛圍,更突出了小丁尋找媽媽這段路程的困難。當小丁向媽媽背口訣時,廣播的聲音與嘈雜聲都進行了削弱的處理,讓我們觀眾潛意識的吧注意力集中小丁身上。

以及小丁背誦全文,乘務員母親寫信畫面潛台詞代表:

愛你在心口難開……

火車拉來團結,也見證了分離。最後火車開動,但一幅幅團聚畫面同時也讓我們站在親情角度傳播溫暖的價值觀。

陳可辛導演執導合作拍攝的微電影《三分鍾》,通過催淚故事情節作為賣點吸引了千千萬瀏覽量,側面起到為蘋果手機宣傳作用。

不得不說這部微電影是成功的,.其優勢在於濃縮了電影創作的藝術性和美學,長於敘事,故事性強,並且廣告植入較為含蓄自然,故而易於被大眾接受.

俗話說的好:

廣告也可以感性,生活也能是電影

最近的距離才能表達最長的深情,不要等到分離難相遇,才知道團圓的可貴。

—— 後記

6. 黃建新的演藝經歷

1979年,黃建新從西北大學畢業後入西安電影製片廠,先後任編輯、場記,並創作了電影劇本《女偵察員》。
1983年,參與拍攝影片《六斤縣長》,任副導演。同年黃建新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
1984年,與張欣合作,拍攝了影片作業《小雨中的回憶》,並改編了電影文學劇本《兵車行》。
1985年,黃建新首次獨立執導影片《黑炮事件》,該片講述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政治模式對人的禁錮所造成的異化。影片推出後即震動影壇,該片先後榮獲華表獎(前身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美工提名,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銅車馬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獲得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上海新時期十年導演獎,銅車馬獎優秀導演獎,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國家廣電部評選新時期最佳導演提名。
1986年,指導影片《錯位》,該片是黃建新「先鋒三部曲」的第二部,再次體現強烈的個人電影藝術探索。9月15日,中國電影展在北京舉行,兩百多個各國來賓前來選片。法國著名影評家貝熱龍先生看完《錯位》後說:這是中國第一部未來主義電影。澳大利亞的電影發行商說:《錯位》所表現出的幽默,一定會受到澳大利亞觀眾的欣賞。正因為《錯位》在澳受到歡迎,黃建新於1990年作為學者,應悉尼電影電視高等學院的應邀赴澳大利亞講學 。
1987年,創作了電影劇本《留學生》,改編劇本《盲流》。
1988年,指導影片《輪回》,以王朔小說《浮出海面》改編的影片,表現經濟生活繁衍變化物質富裕後精神生活的一種精神飄移現象。該片成為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黃建新並憑借該片獲得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同年在上海舉辦了「黃建新電影展」。
1992年,指導影片《站直啰別趴下》,影片在敘事方式、結構方法和電影形態等方面和他以前的影片有很大不同,是一種素描式的當代中國城市人心態恍惚的記錄。 該片獲得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首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六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五十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第三屆上海影評人協會獎十佳影片,成為1995年03期《當代電影》國產十佳影片。
1993年,指導影片《五魁》,該片是由台灣投資的西部模式的影片,是一部純粹表現大陸黃土高原風味的文學電影。 影片榮獲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亞洲影片獎,陝西省「五個一」工程優秀影片獎。
1994年,指導影片《背靠背臉對臉》,影片改編自劉醒龍小說《秋風醉了》。片長兩個半小時,國產故事片里極為罕見的長度。該片上映後多次刷新大陸電影票房紀錄。影片獲得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片獎、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福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該片並成為第四十八屆嘎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閉幕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同年黃建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英國劍橋名人傳記中心24版,並在德國漢堡電影節舉辦黃建新作品展覽單元。
1995年,指導影片《紅燈停綠燈行》,該片為黃建新的「城市百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是根據女作家葉廣芩的小說《學車軼事》 改編拍攝的影片。它與《站直啰別趴下》和《背靠背臉對臉》被稱為「都市百態三部曲」。
1997年,指導影片《埋伏》,影片繼續延續了黃建新對小人物關注的一貫風格,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展示出最平凡的老百姓生存之間的距離矛盾以及他們的精神狀態。影片獲得第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最佳故事片提名,第四十七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99年,指導影片《說出你的秘密》,該片講述了一個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發的耐人尋味的故事。影片獲得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第十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
2001年,指導影片《誰說我不在乎》,主要講述了謝雨婷主人公由於一些小事爆發的家庭風波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多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榮獲華表獎評委會獎,第二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奪得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二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9月16日,《誰說我不在乎》和《說出你的秘密》成為好萊塢中國電影節的展示影片之一,也是中國電影誕生百年以來中國優秀影片在好萊塢首次亮相。
2005年,指導影片《求求你,表揚我》,本片以輕松的城市生活為主題,飽含沉重情感和道義選擇的作品。影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金爵獎」影帝提名,CCTV6電影頻道傳媒大獎CCTV6電影頻道探索精神獎、最佳劇情片,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第十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編劇獎。7月,舉辦黃建新電影周。 11月,黃建新應邀赴美國,在林肯中心作電影主題講演。
2008年,由黃建新監制,陳可辛執導的影片《投名狀》,該片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影片上映後取得了國產片全球最高票房,已達2.6億元,更刷新了之前《色,戒》創下的亞洲華語地區2.5億票房紀錄,位列年度華語片票房之冠。影片獲得第二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第四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第四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第十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同年黃建新擔任第十一屆平壤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9年,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和監制的影片《十月圍城》,該片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拚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該片上映後突破2.90億票房。影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第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獎。10月,黃建新擔任第三屆亞太影展評委會主席。11月,被推薦為《芭莎男士》2009中國品位成功雙重領袖年度人物候選人。
2010年,指導影片《建國大業》,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上映後突破4.3億票房,該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第十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華語故事片獎,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突出貢獻大獎,第一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優秀影片大獎,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獎,華鼎獎中國最佳影視男導演獎,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人「。
2011年,指導影片《建黨偉業》,該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影片上映後突破4.12億票房。影片並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優秀編劇獎。
2013年,監制影片《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根據梁羽生武俠小說改編的3D魔幻大片,影片講述的是西北女匪練霓裳與受命暗查西北的武當掌門卓一航相戀,兩人經過重重磨難,沖破家族恩怨和門派血仇等障礙,帶領西北官民共建明月天國的故事。影片上映12天累計票房突破3.9億。該片獲得第十屆好萊塢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電影。12月1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黃建新當選為中國影協第九屆副主席。 2014年4月8日,黃建新在第二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榮獲「二十年五佳電影導演獎「。4月25日,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羅永昌指導的3D動作科幻喜劇電影《冰封:重生之門》在內地上映,影片為「冰封俠」系列電影第一部。12月14日,由徐克執導、黃建新編劇和監制的國內首部諜戰3D巨制《智取威虎山3D》,影片上映以來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贏,票房突破8億大關。12月21日,擔任CCTV-6(電影頻道)大型綜藝選秀節目《來吧!灰姑娘》的導師。
2015年1月,」大師微電影」正式啟動,黃建新是首位加盟「2015大師微電影」的導演,也是黃建新指導的首部微電影,作為系列首支作品的《失眠筆記》已在北京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