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世間》彭心生扮演者是誰
《人世間》彭心生扮演者是洪浚嘉。
2014年,洪浚嘉主演微電影《鯉魚》,從而正式進入影視圈。
2016年4月,參演都市穿越劇《奇妙的時光之旅》開播;8月,參演都市愛情劇《北京遇上西雅圖》;12月,主演現代動作電影《江湖水》上線。
2018年,主演的網路電影《九門提督》上線播出。
2019年,參演的緝毒題材懸疑刑偵劇《破冰行動》上線播出;8月9日,主演的硬核熱血劇《上道》上線播出;9月6日,主演的人物傳記影片《樵夫·廖俊波》在全國上映;9月26日,主演的青春校園劇《外貌至上主義》上線播出。
2020年10月27日,主演都市電視劇《告別薇安》,11月20日,參演劉浩良導演犯罪題材電影《除暴》上映;12月13日,參演的檢察法治劇《巡迴檢察組》開播。
2021年,參演電視劇《埃博拉前線》;同年,主演軍旅題材電影《排爆手》。
2022年,主演由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改編的現實題材巨作電視劇《人世間》。
《人世間》彭心生人物設定
現實主義題材大劇《人世間》中50年的時間跨度,周家五口人的跌宕命運讓觀眾牽腸掛肚。故事推進到改革開放,一個名叫彭心生的年輕人闖入了深圳的春風中。他是大時代中的一個小人物,但為改革開放初期的歷史呈現留下了一個屬於年輕人的截面。
彭心生在劇中的出場年齡是20多歲,正是洪浚嘉現在的年紀。小彭從農村來,剛到深圳,人微言輕,但在廠子生死存亡的時刻,敢於站出來說話,這樣有智商又熱血的年輕人,洪浚嘉覺得自己該向他學習。
彭心生代表了改革開放初期一個青年群體:他們出身草根,文化層次也不高,從家鄉走出,來到城市,用他們的智慧和努力,敢為天下先,奮發向上,打拚出一番事業。時代和年輕人互相成就,成長於改革開放浪潮之中,他們的父輩更多考慮的是溫飽問題,而他們想要更美好的生活,進而思考如何為國家作一點貢獻。
⑵ 觀後感《岔路口》
今天,在黨組織的號召下,我觀看了2016年湖北省法治微電影的系列獲獎作品,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製作的微電影《岔路口》。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某建築國企商務部新調入的招標主管張明在會見完競標商後接到了弟弟打來的電話,被告知母親重病急需手術費,同時改電話業被競標商王老闆聽到。面對巨額手術費,張明經濟能力有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王老闆的自主。知道真相後,張明主動向單位主任坦白,願意接受責罰。在情感與職責,誘惑與法律的岔路口上,張明最終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堅守住法律的底線。
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一書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事去涉足。」其實,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我覺得他寫的很真實,很能引起共鳴。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常常站在岔路口上徘徊,猶豫該選哪條路。電影主人公張明也不例外,在得知王老闆自主了自己兩萬塊時,他也在猶豫,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接受了還是坦白一切,做一個清白的員工。幸而他最終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在生活中,我們也常面臨這樣的岔路口。是作弊拿高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是全靠自己問心無愧?是遵守紀律誠實守信還是滿口謊言不擇手段?在這些種種岔路口面前,我們應當站在正義的一邊才是正確的選擇。要在法治的監督下清白做人。
主人公張明最後的一段話說的很對:「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困難,有誘惑。每一次的選擇都是一次考驗,每一次的考驗都決定著我們的前途和命運」。這樣的考驗每個人都會遇到,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現今社會法制教育雖然已經深入開展,但是任然有許多人枉顧法律作出有害社會有害他人之事。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當加強自身法制建設,身體力行,在約束好自身的同事,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和影響其他人。如此法治教育才能發揮更大效力,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人生道路上岔路口何其之多,在各種困難和誘惑面前,要想少走彎路、不選錯路,唯有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守法不受外物所擾,浩然正氣方可長存於天地之間。
⑶ 李珊兒人物介紹
李珊兒
李珊兒,女,綿陽安州區塔水鎮白塔村人。2010年6月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表演系,之後一直從事傳媒演藝工作。
中文名:李珊兒
外文名:LiShaner
別名:珊珊
國籍:中國
身高:169
出生地:綿陽安縣塔水鎮
出生日期:1988年4月2日
職業:演員、策劃
畢業院校:四川音樂學院
代表作品:《冷暖人生》《改變》
人物簡介
李珊兒,女,綿陽安縣塔水鎮白塔村人。2010年6月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表演系,之後一直從事傳媒演藝工作。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李珊兒甜美的外表是獨一無二的,再加上與眾不同的古銅色皮膚,愈加顯得性感十足。但是相反的是她的演技確實略顯拙劣,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作為演員的她已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策劃上面。
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她依稀在努力著,實現人生的價值,展示夢想舞台,到更高的藝術學院深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演藝經歷
李珊兒的一部作品《一念之間》中,她在這部戲中飾演陳小紅一角,與型男搭檔講述兩人因為一夜情而徹底改變命運的故事。
在重慶電視台工作期間,參加協助拍攝的法治欄目劇《冷暖人生》系列,獲得全國最受歡迎欄目劇獎。
2015年,李珊兒在電影《棲鎮·等我》中飾演女主角玫子,該作品在加拿大金楓葉電影節中榮獲了金楓葉提名獎。
2016年,李珊兒在閬中微電影《第一女書記》中飾演女一號冼明華。
參演電影
棲鎮·等我-2015,飾演玫子
None-2015,飾演陳小紅
⑷ 高原上的守候,觀法治微電影《扯一片白雲作哈達》有感_1200字
雲一般潔白的霧,和霧一般潔白的雲,從拉薩河如砥的水面,裊裊而起。在冰山雪水淺淺的叮囑中,絲絲縷縷,哈達一樣,在風的誘惑中酩酊大醉,醉成一種叫雪的花。而此刻,所有來看山看水和看雲的人們,無不因你在高原上的這份守候,而肅然矚目,默默的訴說心中的敬意……——題記
就讀於政法大學的大一學生田星,她的父親田建華是一名援藏法官。在一次下鄉辦案的途中不幸遇難,永遠留在了西藏。田星傷心之餘,決定去一趟西藏,收拾父親遺物的同時,也想看一看,是什麼讓父親如此牽掛,甚至不惜奉獻生命。
剛下火車,田建華的書記員扎西就舉著「北京田星」的紙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尋找田星。田星隨扎西上了車,不久就到了法院。扎西帶著田星去了田建華生前的辦公室。辦公室里,簡單而樸素,木質的長椅成了辦公室的床,長椅旁倚著兩面旗,三四架書櫃全放滿了書,牆上貼著田建華生前的座右銘:「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准。」架子的一個角落,還放著田星的照片。田星摩挲著照片,會心地笑了。
田星又坐到父親生前的「床」上,撫摸著父親生前用過的枕頭,想起父親生前寫的詩:「原野空曠,雪山、雲朵以及冰川,仍然在重復著,億萬斯年的生命輪回。山越來越高,高得單調,單調得讓天下最美的風景都為之絕望;天越來越藍,藍得純粹,純粹得讓高原所有的生靈都心懷敬畏。就這樣,沒有一絲的怯懦與彷徨,你用腳步來把這高原丈量。格桑花聞聲怒放,雪蓮也開始因你的到來而生機茁壯。」
晚飯時,父親的同事對田星說起田建華在田星高考落榜時,她堅強的父親,由於擔心女兒而第一次在同事目前落淚。同事說到這里眼圈都紅了,田星聽後又驚訝又感動,密密的劉海遮住了睫毛上晶瑩的淚珠。
第二天,田星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發現了父親還未來得及送出去的書包。田星決定代替父親將書包送給落桑的孩子。田星送完書包,凝望著納木錯碧藍的湖水,戀戀不舍地上了汽車。
半路上,田星看到了前來送行的人們。田星問:「叔叔,不是說好了不送的嗎?」回答是那麼的朴實而感人:「怎麼能不送呢?你也是我的女兒。記著,拉薩永遠是你的家……」說著便把潔白的哈達掛在了田星的脖子上,村民們也紛紛效仿。田星含淚說出了心聲:「我以為,我爸不愛我,不愛我們這個家。媽媽生病了,他沒回來;高考時,我最需要他陪在身邊的時候,他沒回來;他曾經答應我和媽媽,暑假時,陪我們一起去旅遊,我們整整等了三年,他也沒回來。現在我知道,他再也不會回來了。爸,我真的想你!我想你回來!」田星已經泣不成聲了:「爸,我來看你了。那高原的雪山,是你;那飛翔的雄鷹,是你;那流淌的拉薩河,是你;這聖潔的哈達,是你……」
迎著車窗的微風,田星的耳畔響起了父親的聲音:「雲一般潔白的霧,和霧一般潔白的雲,從拉薩河如砥的水面,裊裊而起。在冰山雪水淺淺的叮囑中,絲絲縷縷,哈達一樣,在風的誘惑中酩酊大醉,醉成一種叫雪的花。而此刻,所有來看山看水和看雲的人們,無不因你在高原上的這份守候,而肅然矚目,默默的訴說心中的敬意……」
汽車,載著掛滿哈達的田星,踏上歸途,消失在道路深處……
初二:徐箐蔚
⑸ 適合小學生表演的法制節目
適合小學生表演的法制節目如下:
以案說法、以法斷案,揭秘案件背後的一樁樁人間悲劇 《拍案驚奇》是一檔大型法制類紀實節目。從新聞熱點追蹤、法治案件調查、事實真相揭秘等角度對法治民生進行全方位報道。以新的視野,新的角度,重新審視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大案、要案、命案。觀眾可以通過節目了解每一個案件背後故事的曲折紛雜,更能通過節目提高法律意識,學習法律知識,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該檔節目以「微電影」的形式,將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誤區、法律盲點立體形象的表現。在歡樂里明辨是非,於輕松中通曉法理,精彩辯論,幽默睿智,倡導正能量。
⑹ 微電影的發展歷程
2006年。這一年,出現了兩個後來非常有名的名字:胡戈、「筷子兄弟」。胡戈的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筷子兄弟」的《男藝妓回憶錄》、《祝福你,親愛的》都創造了瘋狂的點擊率。很難說,誰是那個微電影的第一個製造者。但從此開始,「小型電影」進入視線。
微電影,又名小型電影,指的是在電影和電視劇藝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可觀賞性。從視覺停留的角度來講,微電影有其特殊的意義,它能更清楚地讓觀眾記得發生在30分鍾以內的故事,而且在長時間內,依然記憶猶新。
2010年初,中國電影集團和優酷網共同推出了「11度青春系列電影」項目,「筷子兄弟」憑借《老男孩》一舉成名。
《老男孩》的成功,讓許多投資人找上門來。其中,尤以廣告客戶為多。而沉寂了幾年的胡戈也火了起來。2012年1月,為了承接廣告,胡戈還專門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巨雷文化傳播公司。
由於微電影有「參與性強」、「成本低」、廣告植入更靈活等特點,全國各地的傳媒公司,廣告公司爭相開發。很多人都看好它巨大的市場和廣闊的情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是桔子酒店。2010年底,他們沒有投放任何廣告,而是仿照正在熱播的《讓子彈飛》,推出了一部詮釋酒店品牌的微電影《讓火車叫》。整部片子只有4分51秒,但在一個粉絲量較大的朋友的微博上首發後,效果卻出奇的好,一個星期內播放量達40萬,轉發量超過1萬次。桔子,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目前,微電影已普遍被關注和接受,好片也不斷出現。諸如《老男孩》《一觸即發》《66號公路》《安全感》等等。也有私人開拍微電影,比較有名的就是王東鑒,自《來信》後又推出《交易》。
⑺ 法治微電影觀後感
觀《法制教育片》觀後感
很久很久以前,聽到一個關於少年犯的故事,非常悲慘。曾以為那隻是故事,離我很遠很遠。今天,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法制教育片,才知道,故事裡的事,離我們很近很近……
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不是一個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觸手可及!財產糾紛,故意傷害,過失殺人,侵權,遭遇假貨維權……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麼,為什麼?說來讓人扼腕長嘆!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抄起刀子,舉起拳頭,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僅僅因為話不投機,便闖下大禍,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時間鬧得網上網下沸沸揚揚的葯家鑫事件。葯家鑫要是懂一點法律知識,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賠錢和償命之間作出選擇的。可惜,他枉為大學生,居然一點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費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沒有理由傷害它!如果我們做了錯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那麼,我們的父母,將是天底下最最傷心的人!我從網路上看到,葯家鑫的媽媽已經患上了抑鬱症,生不如死,多麼可憐的母親啊!
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一旦鑄成大錯,悔恨,自責,毫無用處。因為,世上沒有後悔葯可買。很多時候,犯罪只是一時沖動,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當我們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時候,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
同學們,讓我們自尊自愛,慎重交友,並且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願,藍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我祝願,陰暗骯臟的監獄里,永遠都不會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⑻ 禁毒微電影《岔路口》觀後感450字
今天,在黨組織的號召下,我觀看了2016年湖北省法治微電影的系列獲獎作品,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製作的微電影《岔路口》。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某建築國企商務部新調入的招標主管張明在會見完競標商後接到了弟弟打來的電話,被告知母親重病急需手術費,同時改電話業被競標商王老闆聽到。面對巨額手術費,張明經濟能力有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王老闆的自主。知道真相後,張明主動向單位主任坦白,願意接受責罰。在情感與職責,誘惑與法律的岔路口上,張明最終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堅守住法律的底線。
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一書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事去涉足。」其實,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我覺得他寫的很真實,很能引起共鳴。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常常站在岔路口上徘徊,猶豫該選哪條路。電影主人公張明也不例外,在得知王老闆自主了自己兩萬塊時,他也在猶豫,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接受了還是坦白一切,做一個清白的員工。幸而他最終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在生活中,我們也常面臨這樣的岔路口。是作弊拿高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是全靠自己問心無愧?是遵守紀律誠實守信還是滿口謊言不擇手段?在這些種種岔路口面前,我們應當站在正義的一邊才是正確的選擇。要在法治的監督下清白做人。
主人公張明最後的一段話說的很對:「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困難,有誘惑。每一次的選擇都是一次考驗,每一次的考驗都決定著我們的前途和命運」。這樣的考驗每個人都會遇到,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現今社會法制教育雖然已經深入開展,但是任然有許多人枉顧法律作出有害社會有害他人之事。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當加強自身法制建設,身體力行,在約束好自身的同事,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和影響其他人。如此法治教育才能發揮更大效力,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人生道路上岔路口何其之多,在各種困難和誘惑面前,要想少走彎路、不選錯路,唯有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守法不受外物所擾,浩然正氣方可長存於天地之間。
⑼ 李征主持人
李征,一位才華橫溢的男性主持人,出生於金牛座的5月17日,擁有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本科文憑。他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多元的角色和成就,現任揚州廣播電視總台(集團)新聞頻道的《關注》和《法治周刊》主持人,同時也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手,以及中國禁毒志願者等社會公益事業的積極參與者。
在主持領域,他的足跡遍布電視和廣播,如在揚州新聞頻道的《真相》、江蘇國際頻道的《中國旅遊》,以及江寧人民廣播電台的《青春進行時》和三門峽人民廣播電台的《星空情緣》。在廣播方面,他還主持了《彩鈴樂翻天》和《直通南廣》等節目,同時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夏青杯」朗誦大賽和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選拔活動中擔任過主持人。
除了主持工作,李征還曾參與過多項重要活動的組織和報道,如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活動,以及多次大型公益活動,如奧運倒計時、市民迎聖火、禁毒宣言等。他的優秀表現使他榮獲了多項榮譽,包括河南省三好學生、鄭州市三好學生,以及「自強之星」等稱號。
在媒體領域,他的作品包括音樂作品《追夢》、文學作品《百張笑臉迎亞運》等,甚至參與了音樂MV《追夢》的創作和微電影《8棄8離》的導演工作。他的作品被廣泛刊載在各類知名媒體上,如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華網、鳳凰等。
李征以陽光、健康、自信的形象,展示了他作為一名主持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的奉獻精神,他的每一次參與和貢獻都體現了他的公益熱情和專業精神。
(9)法制微電影作品擴展閱讀
中國書畫名家李征。李征,筆名墨龍1963年出生,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名家書畫院副院長、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酷愛書畫,親授名家劉大為、王琦、范曾大師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