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永定一中心理教育:讓陽光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永定一中心理教育:讓陽光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5月22日,龍岩市永定一中團委活動中心,一場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正在進行。心理輔導中心陳煉老師將參加活動的同學分組,每組同學手牽手圍站成圈,每個同學記住自己左右手牽的同學後把手鬆開,在圈內隨意走動。陳老師喊一聲“停”,同學們站住,舉左手找剛才牽左手的拉手,舉右手找剛才牽右手的拉手,形成復雜的“手鏈”。接下來,同學們互相指導、配合,用鑽、跨、轉等方式將“手鏈”解開,恢復成原來圍成的圈。在這個過程中,互相拉著的手不能松開。從解6人、10人的“手鏈”到解20人的“手鏈”,同學們的興致越來越高,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陳老師告訴記者,這個游戲叫“解開心結”,主要是讓同學們體驗團隊合作的力量與快樂,體驗個人對團隊的信任與責任。高二年級的許同學說,這個游戲讓她感受到,在一個團隊里,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一員,大家各盡其責、緊密協作,才能共同克服困難。
這是永定一中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之一。該校是高中校,三個年段共54個班級、2700多人。去年9月,永定一中入選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培養好心態,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
永定一中校配告搭長游遠新說,孩子的不少問題其實是心理問題,應當像重視德育一樣,重視對孩子們的'心育。孩子有了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不但有益於現在的學習、生活,而且終身受益。
校黨總支副書記廖旺華介紹,1999年,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開始了心育體系建設。現在,心理輔導中心擁有3名專職教師、15名兼職教師。學校開設心理導向課、心理選修課,針對不同年級開展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編輯《心育》小報,每10天出版一期,同學們人手一份。在校園網開辟心育頻道,每10天更新一次。學校還設立心理咨詢熱線和在線心理咨詢QQ。從2001年開始,心理輔導中心每年對高一新生進行心理測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為教師做好學生工作提供幫助。
心理輔導中心負責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肖小龍老師說,不少同學會面臨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比如友歷,一些同學上初中時是班上尖子生,現在到一中來,發現強手如林,就可能產生挫折感;高三的學生則普遍面臨高考的壓力。再如,一些同學原來生活在農村,現在來到城關,原來住在家裡,現在住集體宿舍,這就有環境適應的問題。對這些心理壓力,老師如能及時給予疏導,就可以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劉美蓮老師是心育兼職老師,從1999年開始為學生做心理輔導。劉老師說,有一名陳姓男生,成績一向很好,但到高二下學期時,他總感覺很迷茫,認為苦讀沒有意義,有時考試甚至故意考砸。劉老師很著急,多次找小陳談心,有時在操場上談,有時就坐在教培拿學樓的樓梯上談。經過半個學期的努力,終於幫他邁過了這個坎。後來小陳考上清華大學,特意寫信表示感謝。
創作微電影,收獲積極的成長體驗
從2002年開始,永定一中在各個班級設置心理委員。一名同學告訴記者,作為心理委員,要接受心理輔導中心統一培訓,平時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她自己就買了一些書來讀。平時她常常與本班同學聊天,發現問題及時與班主任或心理輔導中心老師溝通,推薦、介紹同學去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並做好相關記錄。
一名心理委員在班級“心理狀態晴雨表”中寫道,班上分成幾個“好朋友”群體,各群體間很少交流。老師知道這種情況後,就有意識地通過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增進全班同學之間的交流。還有一名心理委員是校學生會心理健康工作聯絡部成員。她告訴記者,心聯部主要協助學校開展心育活動。比如前不久在校園舉行“微笑常在,幸福常伴”微笑日活動,收集了很多同學們的笑臉在“微笑牆”展示。
在心理健康活動月中,最讓同學們興奮的是校園心理劇微電影大賽。從微電影劇本的創作,到導演、表演、拍攝、配音、字幕等,全部由同學們自己動手。這不但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發現、思考及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途徑,還給他們提供了鍛煉自己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記者欣賞了高二(15)班同學創作的微電影《洗禮》。它主要講述同學們排練節目參加校元旦晚會的過程中遇到阻力,大家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的故事,拍得像模像樣。
導演兼主演劉姓同學介紹,自己是第一次當導演,為了拍好這部微電影,他和同學們看了一些電影創作書籍。他對這個劇本還比較滿意,但感覺拍攝效果沒有完全體現,他在劇中所飾演的班長的表演還不夠生動。劉同學的父母說,剛開始他們對孩子參與這樣的活動還有些擔心,怕影響學習,後來看到孩子通過這樣的活動,收獲了積極的成長體驗,於是大力支持。
;❷ 動漫遊戲專業學什麼
簡單介紹:游戲動漫專業是依託數字化技術、網路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對媒體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改造和創新的技術,覆蓋圖形圖像、動畫、音效、多媒體等技術和藝術設計學科,是技術和藝術的融合和升華。
游戲沒神動漫專業是一個綜合性行業,是民族文化傳統、人類文明成果和時尚之間的紐帶,游戲動漫又是一個青春與活力迸發的藝術,是一種傳統與創新交融的藝術,更是廣大青少年尋夢的舞台。可以預見,在傳統藝術逐漸被邊緣化之時,游戲動漫藝術將逐步主導大眾文化潮流。隨著游戲動漫產業的全面發展,培養動漫創意與技術完美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動漫行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1、主幹課程:設計構成、素描(速寫)、maya動畫製作、鏈寬影視後期合成、影視後期剪輯、動畫運動規律、動畫劇本創作、影視編導、結構學等
學習內容有動漫美術基礎,原畫設計基礎,道具與場景設計,動漫角色設計,二維動畫設計,3D基礎知識,3D道具與場景設計,動漫三維角色製作,三維動畫、特效設計,三維動畫項目製作。
2、游戲設計課程有:游戲策劃基礎、游戲架構設計、游戲造型基礎、游戲色彩基礎、游戲道具製作、游戲環境製作、游戲角色製作等。
游戲原畫的學習內容包括:板繪使用、人體機構造型、古風角色設計、二次元角色設計、MOBA英雄設計、自然場景設計、人文場景設計、IP、同人美宣手繪、插畫美宣手繪等
游戲UI的學習內容包括:按鈕/圖標/進度條UI設計、LOGO設計、主界面設計、2級界面UI設計、游戲徽章設計、結算界面設計等
游戲3D美術的學習內容包括:手繪3D場景&道具設計、次世代3D場景&道具設計、手繪3D角色設計、次時代3D角色設計、Unity引擎地編設計、Unreal引擎地編設計等
游戲特效&動畫的學習內容包括:Unity特效、Unreal特效、基礎動畫、蒙皮綁定、角色動畫、生物動畫、動捕數據修復、AE剪輯等
Unity程序開發的學習內容包括:C#語言、Unity引擎基礎、3D數學基礎、高級組件開發、UGUI/NGUI系統講解、熱更新技術、著色器編程、網路通信、多平台打包、SDK接入、游戲框架設計等
3、動漫與游戲製作專業好找工作嗎
國際動漫產業,歐、美、日、韓呈爭先態勢。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就業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動漫業是英國的第一大產業;美國的網路游戲業已經連續4年超過好萊塢電影業,成為全美最大的娛樂產業;日本動畫業年產值在國民經濟中位列第六,動畫產品出口額超過鋼鐵。
動漫產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調查顯示,中國動漫市場具有1000億元的潛在價棚察亮值空間。國家文化部已經確定:力爭在未來5至10年內,躋身世界動漫大國和強國列。
全國各地如北京、上海、杭州、大連、深圳、廣州等城市均建立起動漫產業基地。在此背景下,游戲動漫人才水漲船高,成為人才市場上最緊俏的人才之一。業內人士表示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就業前景非常好,中國的動漫人才時代已經來臨。
復合技術與設計人才少與龐大的需求市場相比,國內動漫從業人員數量明顯不足。保守估計,我國動畫片存在20萬分鍾的缺口,這意味著要有2.5萬名卡通原創人才,而輔助性人才的缺口更是高達8-10萬人,僅在廣東動畫人才的缺口就達到3000-8000人。最低的上色、中間畫崗位因為起點低,月收入只有2000元,發展到造型崗位月薪就可達上萬元,最高級別的導演月薪可達3萬元。
❸ 有哪些好看的微電影值得推薦
L劇系列微電影之《美麗》這部微電影,由環球鉑億傳媒出品,通過講述一個胖妞離奇死亡的故事,拉開了全篇的序幕,結尾處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顛覆了之前觀影過程中所帶來的慣性思維,完美詮釋了「L」劇的全部特點-即在結尾處的大反轉。
❹ 有沒有適合拍成微電影的校園故事
覺得可以拍一部關於校園欺凌的微電影,當今社會,校園欺凌真的很嚴重,能有一部這樣的印電影引起大眾的反響。
❺ 張靚穎都出演過哪些電視劇或者電影
張靚穎作為一個歌手,影視作品並不是特別多。她是2005年超級女聲的季軍,和華誼簽約後主要還是在音樂領域發展,據我所知她只出演過四部影視作品。
第四個是微電影《72小時邂逅》,這是張靚穎主演的一個公益微電影。微電影是全球最大的環保組織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的,主要是為了保護江豚,張靚穎一直熱心公益,這個公益的微電影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心環境與各種生物,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❻ 是日本的一個類似微電影還是廣告的視頻, 一個人在同學聚會,突然發現身邊的人都是十幾年後的同學
世界奇妙物語之未來同學會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世界奇妙物語%20未來同學會
❼ 青春路系列微電影的影片評價
80後的陣痛
最近兩年,微風四起,微博微信微電影,趨勢所在。但長信變簡訊,簡訊變
微信,科技的發達並沒有拉近人與人的關系,反而讓碎片化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影變短,厚重不再,人物故事都立不起來,一個個影片幾乎成了笑話精選。
《存在》這個系列微電影有點不一樣,雖然故事沒有十分豐富,但至少,它關注的是正在廣泛面對壓力而奮斗的青年,那些已經而立的80後,在夢想和現實間的酸楚無奈,他們所必須面對的選擇和承諾,他們的愛情和生活。
2012年北京大雨,交通中斷,經濟受損,79人因此遇難,當時廣渠門有一輛車淹在水下,一個奮斗在北京的青年就此離開,永遠的失去他所正在為之努力的未來。影片挪用了這個事件,但做了改編,通過受難者的女友來展現80後所有的陣痛。
女主角在失去了男友之後和一個富二代男人談婚論嫁,雙方家長在飯桌上高談未來,而女主角夏愛最後選擇了離開,她還沒有辦法按照這個世界為她所安排的路徑走下去,如果明天就可能死去,奮斗是否還有意義?如果按部就班,步步為營,人生的價值又在哪裡?
女主角逃婚了,因為他的前男友曾鄭重的說過,「如果沒有世界末日,我將在2012年11月11日在珠穆瑪朗峰向夏愛求婚」,這是電影的交待,影像畢竟局限,夏愛迷茫的不止是愛情,還有人生。
在路上,她遇見了同樣行走於徒的阿木,一個無力承受城市生活的擠壓而逃跑的男人。他的妻子在微博上尋找他,而她已經懷孕三月,夏愛問他為什麼,他抱著頭,懦懦的坦誠,自己在現實面前的無力,沒房沒車,而一個新的生命即將到來,為人夫為人父,他沒有自信,不知道怎麼辦。這和愛情無關,而是責任和現實。夏愛作為一個旁觀者,所見到的也不過是所有正在掙扎著的年輕人中的一個,像她自己一樣,漂泊感彌漫的世界裡,轉身面對現實,要如何走下去?
後來,阿木回去了,他得面對自己的承諾和責任。所有人都要面對。夏愛繼續上路,看到珠峰,看到納木錯湖,她面對空曠美麗的湖面,高喊男友曾經的承諾,那個關於求婚的諾言。影片最後,她一轉身,男友正在面前。也許,他已經死了,這不過是夏愛的幻覺;也許,他被救起,但看到夏愛已經談婚論嫁,所以默默退開。這是開放的結局,是溫馨的結局,但這結局真的存在嗎?80後的陣痛真的得以撫慰?
我不知道。未來的事,電影沒說,得靠你自己去找。
此時可待成追憶
大多數人十八歲前的人生,是父母的意淫。想做什麼、該怎麼做,這是毫無社會閱歷的人無法想像的。這時,父母成為我們的上帝。他們包辦一切,他們強勢無理。處於當時境遇的我們,無法立刻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我們來到了叛逆期,事實上是叛逆找上了我們,我們仗著年輕氣盛做了很多自以為是浪漫主義的勾當。那時我們有理想有抱負,不顧後果的生活;那時的我們眼光狹隘目光短淺,但卻活得無比開心快樂逍遙自在。
成年的我們惶恐地意識到自己成為教育制度生產的機器時卻更加迷茫,我們深諳有很多事情重新開始需要足夠強大的內心。我們清楚的明白,我們生存在社會中,不斷和同事、朋友、親人發生著物理或化學反應,我們在乎世俗的眼光,我們在乎生存、買房、娶老婆、拼事業,成為別人眼中口中羨慕的人。責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也不得不屈服。我們漸漸忘了自己的夢想,或許,我們早就忘了有過夢想。
這時如果我們總是勸自己的小孩或晚輩要現實點、不要做夢,越美的夢摔得越碎。因為我們知道全國有80%以上的人都在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而像我們一樣,大多數人都無緣進入那可憐的百分之十幾。我們看到了那時候的自己,我們要像個父母像個長輩。
畢業二十年的同學會,大家都在回憶往昔。有人後悔上學時沒好好讀書,以至於現在沒有個好工作;有人後悔當時沒有追喜歡的女孩,以至於現在沒有找到真愛;也有人後悔當時沒有解除和朋友的誤會,以至於這二十年的冷漠隔閡。而二十年後的我們也終於明白,青春只是人生的一個季節,我們能後悔,卻不能重來。
《存在》或許沒那麼曲折華麗的情節,但卻告訴我們一個平淡的道理,人生在世,誰沒有件後悔事?而青春路我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