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河奔流的劇情簡介
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侵佔開封,逼近鄭州,蔣介石部隊節節敗退,下令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無情的黃河水使沿岸人民流離失所,陷入苦難的深淵。地主家女長工李麥義憤填膺,敲鑼上街怒斥當局。後在共產黨女幹部宋敏的啟發幫助下,入了黨,並和宋敏一起組織難民與敵人斗爭。
不久,李麥接受黨的指示,化裝成賣魚人來到洛陽金谷酒家,當著外國記者的面,揭露當局禍害人民的罪行,使在場的國民黨軍政要員異常尷尬和難堪。為緩和國內外輿論的指責,國民黨只好停止在難民中抓壯丁,並被迫向難民發放救濟糧。抗戰勝利後,李麥返回家鄉,領導鄉親們重建家園。
解放後,她擔任了區長,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在岸邊接見了她;1958年,黃河出現特大洪峰,沿岸人民在黨和 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搶險抗洪。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臨抗洪第一線指導工作,使人民群眾倍受鼓舞,李麥和鄉親們團結奮戰,終於戰勝了洪峰,使黃河大堤安然 無恙。
㈡ 太平天國大陸電視劇韋玉娟扮演者是誰
楊靜 飾 韋玉娟
簡介 北王妹
楊靜,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劇
《離婚》飾女主演 秋太太
《烽火僑女》飾演女一號 李林 導演:崔俊波
《李克農》飾女一號 趙英 導演:初曉
《黃金緝私隊》飾演女一號 徐香香/徐芳芳 導演:張建棟
《千鈞一發》飾演女主演 劉麗英 導演:戚健
《楊三姐告狀》飾演女主演 柳秋蓮 導演:黃力家
《行走的雞毛撣子》飾演楊姑 導演:夢繼
《朝天門》飾演女主演 朱國玉 導演:范元
《當關》飾演女主演 吳雪兒 導演:陳勝利
《咱老百姓》——《較勁》飾女一號 導演:喬良
《弘一法師》飾女主演 導演:潘霞
《西遊記—情斷黑水河》飾女一號 黑水河公主 導演:楊潔
《聊齋》飾女主演 導演:張子恩
《珍珠翡翠白玉湯》飾女主演 花玲妹 導演:張子恩
《大潮六百天》飾女一號 蘇亞男 導演:史踐凡
《情感問題》飾女一號 導演:郭少雄
《玫瑰悄悄紅》飾女一號 蕭玫 導演:李俊
《情同初戀》飾女主演 導演:王楠
《大都市》飾女主演 導演:郭少雄
《彎彎的石徑》飾女主演 雲湘 導演:米家山
參演電影
《天鼓》飾女一號 方明 導演:金濤
《特別攻擊隊》飾女主演 周默艷 導演:許傳臻
《西域響馬》飾女主演 趙文君 導演:秦川
《赤日炎炎》飾女主演 吉驪文 導演:張光照
《曝光》飾女主演 導演:塞夫
《惡狼與天使》飾反一號 白彬彬 導演:謝雨辰
《大沖撞》飾紅衣少女 導演:張曉敏
《少年鼓手》飾女主演 白莉 導演:寧國強
電視電影
《我的天使在街上》飾演 導演:劉抒鵑
《特別通行證》飾演女一號 孟繁霞 導演:何群
《老師》飾演女一號 杏 導演:孫沙
《心靈呼喚》飾演女一號 導演:王小列
參演話劇
《堅守》女主演 於老師 導演:王小鷹
《荒原與人》飾 四川女人 導演:王小鷹
《新北京人》飾女主演 秋子 導演:李六乙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飾女主演 班長麗達 導演:查明哲
《壞話一條街》飾演清潔工/白大褂 導演:孟京輝
㈢ 請介紹下電影「早春二月」,謝謝
出品單位:北京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代:1963年
原著:柔石
編劇:謝鐵驪
導演:謝鐵驪
演員:孫道臨 謝芳 上官雲珠
1924年的一個江南小鎮芙蓉鎮上,為追尋革命真理而苦悶彷徨的知識青年肖澗秋來到了這座小鎮教書。為幫助犧牲了的老同學李志豪的寡妻文嫂和一雙兒女,肖澗秋不顧鎮上的流言蜚語主動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
另一方面,肖澗秋所在中學的校長的妹妹、大學生陶嵐因病休學,苦悶任性,自葬青春,差點被小鎮首富錢正興逼迫成婚。肖澗秋在幫助她找回青春和理想的過程中漸生愛情。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嫂兒子小寶的病逝使她失去了生存的希望,為解救文嫂,肖澗秋決定犧牲愛情,取其為妻。陶嵐雖痛不欲生,但也支持澗秋。但是最終文嫂為了成全肖和陶嵐的幸福,自盡於丈夫的墳頭。肖澗秋最終從悲痛中醒悟過來,辭別了小鎮和他心愛的人,毅然投奔到革命洪流中去。
影片背景:
1962年,中國略微從自然災害與狂熱的政治運動中緩過氣來,文藝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機。一些電影工作者恢復了創作活動,並拍攝出一批具有相當水準的電影作品,這其中包括《北國江南》、《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林家鋪子》、《抓壯丁》等重要影片。但很快這些電影都遭逢厄運,被當作階級斗爭新動向嚴加打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早春二月》獲得了在全國57個城市放映的機會,這並非因為它通過了審查,而是被當作大毒草,供全國人民批判之用。
在舊中國,知識分子也同其他勞動人民一樣,遭受欺壓。不少影片將鏡頭對准了知識分子在舊社會走過的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早春二月》、《青春之歌》、《聶耳》是這類題材影片的突出代表。謝鐵驪導演、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的的《早春二月》對大革命前夕知識分子肖澗秋在尋找出路過程中的苦悶、憂愁、躑躅、彷徨和尋求真理不得而又不甘苟且偷生、隨波逐流的心態與行為作了深切細膩的刻劃。影片中肖澗秋出於人道主義,同情與資助貧窮的寡婦文嫂,這一行動不僅不能救文嫂,反而導致文嫂受誹謗、攻擊,被迫投河自盡。肖澗秋最後只好無奈出走。這一情節生動地展現了舊社會、舊禮教的殘酷無情和知識分子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無能為力。該片於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
女主角簡介:
謝芳(1935— )的成名作是《青春之歌》。她飾演的林道靜性格鮮明,具有多種色彩。謝芳既把握了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又表現出人物思想發展各個階段的聯系。她特別善於通過自己的眼神、表情,准確地揭示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早春二月》中飾演的陶嵐是謝芳表演藝術的代表作。這一角色與林道靜相比,更多的具有執著任性、桀驁不馴、熱情奔放及理想化的色彩,更具有盲目性與狂熱性。謝芳很好地把握了這一人物的基調,同時又注意運用細致入微的演技,揭示陶嵐善良、真誠、富於同情心以及對初戀的嚮往、對進步思想的追求等性格側面。從這一人物始,謝芳突破了本色表演,成為一名出色的性格演員。之後,她在《舞台姐妹》中塑造的竺春花也非常成功。她以深沉凝煉的演技表現了人物的成長過程,同時感人至深地刻畫了竺春花善良、正直的美好心靈和忠於藝術、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質,為影片倍添濃郁的人情味。1979年,謝芳在影片《淚痕》中飾演一位在「文革」中被逼致瘋的歸國華僑,也廣受好評。
男主角簡介:
孫道臨(1921— )自1948年走上銀幕,先後主演了近20部影片,他第一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渡江偵察記》中的偵察員李連長。之後,他在《家》中飾演覺新,表演細膩,刻畫出了小知識分子內心矛盾苦悶的心態。1958年,他飾演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地下工作者李俠,是他表演上的一大飛躍。李俠在影片中以解放軍、老闆、工人等不同的身份出現,孫道臨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注意「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臉部化妝變了,服飾變了,講話的語調、內容變了,然而角色的核心沒有變,這就是他畢竟是地下工作者。孫道臨的眉宇之間總有那一股凜然正氣,流露出一絲軍人的氣質。演員的自身條件為塑造李俠英雄氣概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李俠這個人物得到電影界內外的一致好評。孫道臨真正的代表作是《早春二月》。他在影片中扮演肖澗秋,演出了外表的柔和和內蘊的深邃,刻劃出了角色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使這一角色成為我國銀幕上獨特而具有生命的形象。「文革」後,他在中、日合拍的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飾演我國的棋手況鍾山,與日本著名演員三國連太郎演對手戲,相得益彰,以其純真,質朴,深沉,自然的表演而受到很高的評價。
導演簡介:
謝鐵驪(1925— ) 這個時期的代表是《暴風驟雨》、《早春二月》、《海霞》。《暴風驟雨》根據周立波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描寫的是1946年東北北部一個農村土地改革的劇烈斗爭。在這部影片中謝鐵驪初展大家風范。他的主要功績,首先是刪繁就簡,將一部大容量的文學作品變成一部電影。謝鐵驪對原著的取捨達到了使劇情集中、情節緊湊、布局勻稱、節奏有力的目的。其次,塑造了在土改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新農民趙玉林的形象。這個人物比之小說更鮮明,更豐滿,更完整。而影片在風格上則達到了樸素、平實、渾厚的效果。《早春二月》則是充分展現謝鐵驪的藝術才華,形成謝鐵驪藝術風格的作品,是一部表現人道主義,充滿人情味、豐富的戲劇性,洋溢著詩情畫意的藝術精品。《海霞》是謝鐵驪在「文革」期間的作品,影片以六十年代初東南沿海的漁民生活為背景,寫出了一群女民兵的成長道路,以及她們亦漁亦武保家衛國的戰斗生活。難能可貴的是謝鐵驪在這部影片越出了當時「左」的文藝桎梏,在結構上採用「非戲劇化」和「散文化」的表現手法,盡可能去展示生活的豐富性、多樣性,體現了謝鐵驪勇敢的探索印跡。謝鐵驪自1977年以後先後執導了《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燦爛》、《包氏父子》、《知音》、《清水灣,淡水灣》、《紅樓夢》、《月落玉長河》、《天網》、《金秋桂花遲》等影片。謝鐵驪是一個視野廣闊、涵養豐富、手法多樣的藝術家。他既能再現劇烈的社會變動,展示歷史重大的變遷,又能逼近人物,揭示人物內心的深刻變化,對人情世態作準確而精緻的描繪,尤其擅長後者。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由於他藝術涵養的豐富,使他對文學名著情有獨鍾,親自改編搬上銀幕,並能較好地保持原著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