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後來的我們》,你看到了哪些感人的台詞和畫面
整部劇中。我的淚點,在於親情的敘述。尤其是在女主打開男主爸爸的信,爸爸的敘述,讓我落淚。緣分這個東西。註定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直至後來...
❷ 上九天攬月出自哪裡什麼意思 後來的我們詮釋了什麼
最近電影《後來的我們》可謂十分火熱,影片除了精彩的劇情吸引觀眾外,同時影片中的經典台詞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更是網友關注的焦點。隨著電影的大火,很快這句話也成為當下網路熱詞,因此不少人也都好奇這句話是出自哪裡?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是什麼意思?在片中這句話是林見清經常對方小曉說的,同時也是方小曉最愛的一句話,影片的最後是想表達是什麼?

《後來的我們》劇照
林見清直到影片的結尾,還是以為方小曉是為了錢給他分開的。方小曉也沒有做出過多的解釋,時隔多年兩人再次相遇,林見清已經是一個成功人士了,有妻子、有孩子,但是方小曉依然還是老樣子。兩人相視一笑,這段感情正式說再見了。最後林見清和方小曉的對白: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但卻沒有了我們;,這也是影片最後想表達的意思!
❸ 《後來的我們》:田壯壯才是電影最大的淚點
朋友圈刷爆了,《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各種經典台詞:
-1-: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 卻沒有了我們。
-2-:幸福不是故事 不幸才是。
-3-: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
-4-:重逢之時願彼此都成為幸福的人。
-5-: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6-:I miss you .I miss you too .不,我說的是我錯過你了, I missed you。
-7-:他能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8-:緣分這事,只要不負對方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
-9-:我覺得,吃飽了比夢想重要我還是去上班吧。
-10-:如果依恩找不到凱莉了呢?」 「那世界就沒有了色彩。」
對比一下《前任3》拿下近20億票房,《後來的我們》預售就破億,大概「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很快就要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熱門的新類型。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說事大概也不算公允,畢竟後者真有「奶茶」般的香醇與層次。傳統青春片的懵懂莽撞都有,又多了幾分人到中年回看的釋然。
《後來的我們》
第一次做導演的劉若英,幕後團隊里集結了最好的中國電影人,攝影李屏賓、錄音杜篤之、音樂陳建麒,剪輯廖慶松、孔勁蕾,視聽語言和技法上,足夠兜著劉若英天馬行空地發揮她所有的想法。驚喜的是劉若英沒有在完美和平衡的呈現中淹沒了屬於導演的才能。節奏、細節和想法,把一個並不算有新意的故事講得暗流洶涌,這是劉若英的本事。
其實劉若英的愛情故事並沒有那麼動人,是最俗套的,帥哥美女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一見鍾情。之後的彼此陪伴,彼此試探,彼此表白,彼此改變……然後變成了對方想要的樣子,對方卻也變成了自己不懂的樣子。然後走著走著,就散了。然後懷念,相逢,發現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中間的種種波折,都好像並沒有什麼曲折的新意,平凡的像生活里的水和空氣,腳踏實地走過愛情里種種幾乎是必經的套路。演員的狀態好,一個眼神,或者一句不經意間的傷害,撒嬌的甜,和思念的苦,被調和出回味,終究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
也許遺憾才是其中最有共鳴的部分。畢竟,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才是愛情最大多數的結局。
大約可能是,周冬雨和井柏然(尤其是周冬雨)的中年扮相,實在是沒有什麼說服力。劉若英用黑白和彩色的部分,來加以區隔不同時空的敘事。劉若英給了一個很好的理由,見清的游戲里說,如果男孩再也找不到女孩,他的世界就是黑白的。於是通常被用過追憶過往的黑白時光鮮活起來,現實倒失去了色彩,那是他們失去了彼此的世界,黑白色的影調像是一種承諾的延伸,又像是一個平行世界的無奈嘆息。
也喜歡劉若英的節制。大部分青春片走向中年結局時,一份相見不如懷念的灑狗血氣息實力詮釋各種款式的狗尾續貂。而《後來的我們》,彷彿站在一個人到中年的立場,回望青春中,一次次的悸動與碰撞。美好得尤為美好,遺憾中,也帶著釋然。而中年人之間每一個眼神的交匯,不見電光火石,都是不言而喻的暗涌。每一次你覺得曖昧的氣氛,到達一定的濃度,男女主人公的行為卻總是,或主動或被動的戛然而止。那種蠢蠢欲動,不是青春的羞澀或者驕傲,反倒是自省的壓抑與克制。在一次次的欲言又止,欲迎還拒中,懷念的內傷,竟然歸於平靜,讓觀眾和演員一起自我消化掉了。
而比起愛情。另一條副線,似乎是電影,更讓人揪心的地方。田壯壯有著四兩撥千斤的魅力,舉手投足是不經意的平淡,卻在平淡中沉澱出生活最本真的色香味來。
回不去的,不只是愛情。影片的結尾,井柏然對周冬雨說,不管走到哪裡,我們都是異鄉人。這時恍然想起,開場不久第一次過年,放假回家的井柏然,對田壯壯說,「沒有粘豆包,怎麼能算過年呢」。
《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劉若英的小說《過年,回家》,男女主人公每一段的情感狀態都截取了過年的片段,卻在重復的同樣的情景中,讓人感受到物是人非。
再後來。年輕人過年不再回家,和老人打著電話。用假裝的熱鬧掩蓋各自的孤獨。田壯壯過年的小餐館,從對飲老哥倆,變成一人獨坐爐火邊。離開的不僅是兒子,還有同輩的人。而越來越多心裡想著的,已經說不出口。
到兒子終於混出了個人樣,說買了房子要接父親去北京住大房子,過好日子。田壯壯說,「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想像著多少年邁的父母,身體壞了,卻不願意拖累兒女,嘴上說著「這是我家我不走,你愛回不回」,可是否還記得當時畢業在際,尚未年邁的父親曾理直氣壯的命令過一句「你畢業就給我滾回來。」
後來的後來,父親走了。過年沒有了回去的理由。兒子在北京有了家,兒子自己也成了父親,沒有人再給他蒸粘豆包,他忙忙叨叨的料理廚房,背景音里是妻子焦慮的關於上學的抱怨。
這是生活,柴米油鹽的日子一眼就看到了頭。還記得,十年前對父親說的話嗎?「沒有粘豆包怎麼能算過年呢?」可是一年一年,10年20年,不就這樣過了嗎?
後來的我們,再也不會在過年的時候吃到父親親手做的粘豆包,後來的我們,記得家鄉的味道,家鄉卻成了回不去的地方。
「如果我們當時沒有分手呢?」「我們後來也會分手。」
「如果我們就是不管不顧在一起了呢?」
「那我們可能已經離婚了。」
「如果你肯相信我,陪我堅持到最後呢?」
「那你也許就不會成功。」
故事沒有如果,一切不是偶然,後來的我們之所以成了我們。每一步踩的,都是前路鋪就的墊腳石。
遺憾是必須的,即便在一起了,也會有屬於在一起的遺憾。所以不必執著這一喊,發生過的美好,都值得銘記。沒有句點已經很完美了,何必誤會故事沒說完。
又有人說,這是部不能和現任一起去看的電影。可有什麼關系呢,遺憾那麼多,屬於愛情的,也屬於人生。因為知道失去的代價,也該更珍惜眼前的擁有。田壯壯的一封信,說「緣分這事,能不負了對方就好,要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真的很難,終究會有辜負。當我們成為後來的我們的時候,也理當記得,這份辜負里,有的也許比你想像的更多。
感言:在片中,田壯壯老師飾演井柏然的父親,一個寡居的老頭,他的戲不多,卻每每細膩入微,在關鍵時候給人心靈的一震。
父親的厚愛無言,父親的沉重牽掛,父愛的深沉,還有那最後的一封信,催淚中有著生活的樸素道理。
❹ 看《後來的我們》,你記得哪些扎心的台詞和畫面
林見清:「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方小曉:「如果當時你有勇氣就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林見清:「如果當時你沒有跟我分手」方小曉:「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林見清:「如果當時足夠有錢,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大房子」方小曉:「你可能找了不下十個小三了」林見清:「如果當時我們就是不管不顧,我們就是結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