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戴錦華采訪中談到韓國電影近年來的崛起,韓國電影有哪些特點
戴錦華在采訪中談到韓國電影近年來的崛起,韓國電影有很多是商業類型片,而且創造力很強,野心很大,在國際上的發展越來越好,確實比好萊塢電影更加精彩。很多國家都會根據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生產方式創造各種精彩的影視劇本,然後再邀請一些優秀的演員,將他們拍攝成精彩的影片。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無論是從內容方面還是從形式方面,韓國影視的發展逐漸走向世界級層面,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甚至他們想要將好萊塢電影取而代之。之前有消息稱好萊塢電影會翻拍韓國的一些電影,只有優秀的電影才能夠讓其他人有想要翻拍的慾望。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時間並不是很久,出名導演不是很多,需要繼續努力加油。
B. 戴錦華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戴錦華的主要著作
《浮出皮扮游歷史地表--現代中國婦女文學研究》(與孟悅合著),1989年。
《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1993年。
《鏡與世俗神話--影片精讀十八例》,1995年。
《鏡城突圍》,1995年。
《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
《猶在鏡中--戴錦華訪談錄》,1999年。
《拼圖游戲》,1999年。
《鏡城地形圖--當代文化書寫與研究》,1999年。
《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年》,2000。
《涉渡之舟》,2002年。
《電影批評》,2004年。
《蒙面騎士-墨西哥副司令馬科斯文集》,2006。
人物簡介
戴錦華,女,1959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8至1982年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文缺李學專業。1982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1987年參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電燃銷影史論專業。1992年被北京電影學院聘任為副教授。1993年調入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1994年10月至1995年7月,應美國康奈爾大學東亞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人類學系的邀請前往進行學術訪問,並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十餘所美國大學開設關於中國電影和大眾文化的課程、專題講座和座談。
C. 戴錦華和余秋雨關系
戴錦華和余秋雨沒什麼關系,戴錦華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被北京電影學院聘為教授,1987年參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搭悔電影史論專業。余秋指纖雨中國當代作家,196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要說有點關系,就是一個在電知逗正影史史上有研究,一個在戲劇上有研究
D. 炮火隔了岸,就宛如看煙花,出自哪裡
出自戴錦華老師。
戴錦華在談論《八佰》中說到,她覺得《八佰》背後,凸顯的是近20年來,國產電影在處理歷史問題上的重大缺陷。我們的電影人喪失了與那段過往歷史對話的能力,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近些年的國產商業大片,在講述歷史時選擇的切入手遲角度,都選畢襪李用的是外來者的視角:《南京南京》中是日本兵,《金陵十三釵》中是美國傳教士,《八佰》則是從外來的潰兵和河對岸圍觀群眾的視角,來講好瞎述「守衛四行倉庫」。她用一句話形容這種感受:「炮火隔了岸,就宛如看煙花。」
E. 戴錦華是滿族嗎
是漢族悉仔。
戴錦華,女,1959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籍:中國,民族:談爛漢族。
1978至1982年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82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1987年參與建立了中國睜侍汪第一個電影史論專業。2001年任博士生導師。2008年擔任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4月,擔任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的評委會成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國電影史、大眾文化、女性文學。
F. 戴錦華的個人經歷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1982年7月至1993年7月,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
1992年被聘任為副教授;
1993年7月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1997年10月,被評審聘任為教授;
2001年3月,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G. 戴錦華的介紹
戴錦華,女,1959年生於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大眾傳媒、電影與性別研究。曾獲北京市社科研究優秀獎,國家級精品課程。曾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數十個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和訪問。專著10餘部。專著與論文,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出版。1專業特長:中國電影史,大眾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學研究。曾多次出國出境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開設專題課程,進行中國電影系列專題講座。
H. 戴錦華談韓國電影崛起,你對韓國電影有何印象
個人對韓國電影的印象就是敢拍,韓國電影各種題材類型層出不窮,想法創意都能實現。
韓國電影能夠給人敢拍的印象,最大的優勢還是其對於本國電影的全力支持。一個完全沒有限制的創作環境,各種靈感自然是隨便實施,導演的各種想法都可以在熒幕上進行實踐,而不用擔心太多後果,只要電影拍出來,檢驗成果的就是市場,不用害怕無法播出。
I. 戴錦華的評價影響
她游弋書海,有著清醒的立場,做電影批評,被人們公認將批評表達得深入而優美,使影評成為一種獨立的表意實踐;做文化研究,執著地透過世紀末的華麗,探究大眾文化背後的隱形政治學,被人們譽為看到了「月亮的背面」;做女性主義研究,在電影與文學的「鏡城」中解讀著一個個可見與不可見的女性形象。
她恐怕是北大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之一,每次上課教室里總是人滿為患。她恐怕是北大最有個性的女老師之一,從不用講稿和PPT,在課間回答同學們五花八門的提問,穿起西裝比男士都有風度。她堅定地主張反省和檢討中國的現代性及現代性話語的擴張過程。據學生的評價:聽她的課,你得專心致志,,一串串的術語、一堆堆獨到的知識點滔滔不絕的湧向你,稍不留神你就跟不上她的思路和節奏,剛開始搞的你會很緊張,慢慢的適應了你會被感染的思維活躍神采奕奕起來。
她說自己處在中心的邊緣、邊緣的中心;她說既然生在這個時代,就不要懼怕陷落,只要在陷落的地方站起,繼續前進——她,就是獨一無二的戴錦華。
2005年,戴錦華教授與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百家講壇」欄目合作,講解馮小剛電影,主題是「與我們一起探尋失去的馮小剛」、「馮小剛歸來」。
J. 戴錦華如何評價電影《十面埋伏》
有人說,這部影片的場景多得像是風景紀錄片,蒼莽的雪原和遼闊的鬧凳判草地為影片營造了一種大氣宏闊的氛圍;有人說,這部影片的色調十分迷人,女主角起舞時身著液改鳳冠霞帔,水袖鑲著金邊,一抹朱唇明粗橋艷動人,多少人記住了這個翩然起舞的場景;有人說,這部影片的兒女情長很糾結,不僅關乎於男女主角各自的情愫萌生、更像是一場暗流涌動的無間道......甚至還有更加遠闊的意義。
影片給的結局是一個理想而凄美的,現實中的三人可能不會做出這些決定,所以現實故事仍在發展而電影的故事就到一段落了,一部作品迷人之處可能也就在於此,現實總是有缺憾有妥協,而電影是可以通過犧牲去換取美的一種特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