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推薦 » 經典電影音樂欣賞論文
擴展閱讀
美國電影冷凍 2025-01-21 23:13:56
癱瘓老頭日本電影 2025-01-21 23:05:07
炸雞腿韓國電影 2025-01-21 23:03:43

經典電影音樂欣賞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5-22 10:06:30

美國電影《出水芙蓉》音樂鑒賞論文

《出水芙蓉》是愉悅的,無論是開頭安排卡羅琳的出場,還是在游泳池傍邊演繹史蒂夫與卡羅琳的相遇,都最終在音樂與舞蹈中緩緩向我們道來兩位主人公自然而又詼諧的相遇。可以說,歌舞片的魅力基礎其實就是在於這種天然愉悅的歌舞伴奏的形式,人物之間關系的建立不需要細枝末節的情節設置或某種劇情中的暗示,而是完全可以拋開那些復雜的建置,用與劇情融為一體的音樂與舞蹈去把故事組織起來,因為歌舞天然就具備著愉悅動人的藝術魅力。也正是由於它的故事開頭太好建立了,使得它在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不得不用大量的故事段落去組織故事高潮的到來。《出水芙蓉》的故事開頭的建置過程是如此的倉促,使得開片十分鍾時就進入到了故事的發展段落了。但我想說的是雖然這個建置很倉促,可是它的開頭還是非常完美的。它的完美就體現在於它的人物性格的建構與場景的設置上:一開場便是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與舞蹈,我們跟著主人公來到偌大的游泳池旁;通過音樂的伴奏、男子的歌唱與簡單的對話,讓我們知道了主人公史蒂夫是一名作曲家;這樣一個作曲家的身份,讓我們覺得游泳池旁的歌舞與他的身份是相互匹配的,是能讓一開始坐進電影院的觀眾與主人公和劇情產生互動的情緒的。就在這種有趣的互動情緒建立起來以後,女主人公卡羅琳出場便更具有更為生動的特性與愉悅感,讓卡羅琳,一個來自女子舞蹈學院的游泳教師與開場的游泳池產生了互動,並鮮明的向我們表明這是一部愛情歌舞片。隨後二人准備結婚,但作為唱片公司主管的喬治怕這樣會影響他的「水上盛典"的曲譜寫作,所以僱用女演員瑪麗婭假冒史蒂夫的妻子,帶著三個紅頭發孩子來到教堂的婚禮上大鬧了一場,從而達到阻止他們結婚的目的。當卡羅琳一氣之下離開,回到女子舞蹈學院時,故事的開頭建置也就結束了;如此簡單並且不拖泥帶水,這就是它的高超與巧妙的地方。這樣的建置讓隨後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成了自然而然的了。
音樂舞蹈:
歌舞片之所以叫歌舞片,它的歌舞才是它的真正主導形式。它是一個不僅僅靠故事建立起來的,而是很多時候靠歌舞來達到情緒喚起的。二十年代時,爵士歌曲的流行成為了百老匯的主流。《出水芙蓉》也同樣充滿了類似的音樂,並且利用了它所有能利用的方式把歌曲、舞蹈、花樣游泳等藝術形式機智而又巧妙地融合進了影片中,編排出了一部美輪美奐的歌舞盛宴,也因此詮釋了好萊塢歌舞片表達的經典方式。最後一場「水上盛典」的水上芭蕾是如此的清新自然,氣勢恢宏,是本片的點睛之筆。雷德·斯克爾頓飾演的史蒂夫讓人印象極為深刻,尤其是那場搞笑的舞蹈課,他穿著女子芭蕾服裝,做著可笑而滑稽的動作時,我們幾乎快笑破了肚皮,也因此成為影史上一個經典的片段。音樂與舞蹈在片中每一個喜劇段落中都很好的得到了運用,並時時刻刻在劇情的發展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歌舞片是簡單易懂的,它其實就是一個大Party,讓你在看的過程中想和主人公一起跳起來,一起唱起來,當你有這樣的沖動時,這部歌舞片也就成功了。不要去斥責它的浮淺,斥責劇情的俗套,優秀的歌舞片正是在你認為很俗套的時候給你帶來你意想不到的快樂與愉悅感,讓我們的身心得到了一次滋潤,讓我們還相信這個世界依然很美好,這或許就是它的可貴之處吧!

⑵ 音樂欣賞論文

1.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中的詩情畫意

中國音樂是有其獨特的美學思想和藝術境界的。音樂上的許多問題,倘若不提到美學高度來分析理解,就只能停留為一種形式。畢竟美是主觀的和相對的,是因人而異的,這就是各種藝術形式之間往往能相互聯系,相互感染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個文學,詩歌,歷史,美術等的綜合體。它所映現的又何嘗不是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物質和精神力量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任何藝術都是在主觀和客觀相互關系之間建立起來的,徐復觀先生在《中國畫與詩的融合》一文中說:「繪畫不僅僅是『再現自然』,但終究以『再現自然』為其基調,所以它常常是偏向於客觀的一面。畫因為是以客觀自然為基調,所以決定畫的即能是『見』。達·芬奇便以為畫與雕刻是『以見為知』;而畫家心是能見的人。詩則是表達感情,所謂『詩以言志』以言志為基調,所以常常是偏向於主觀的一面」。鍾嶸《詩品》一開始便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而詩人必定是「善感」的人,可以說,畫是「見的藝術」;而詩則是「感的藝術」,那麼音樂作品為表現人類情感的一門藝術,正和詩、畫一樣,在那線條、旋律、樂句中,所包含著的非語言、非概念、非思辨所能傳達,說明、代替、窮盡的某種情感的、觀念的、意識和無意識的意味,同樣也是那樣朦朧而豐富,寬廣而不確定。到後來談到「因為中國文人能有意識地在詩中發現出畫的題材,並由此再進一步的用作詩的方法來畫,從而提高了畫的意境,使之得以在精神上進一步將兩者融合在一起。用畫來說明詩的『遠』的意境,則是詩與畫的相互啟發,循環無端了」。其事在我看來中國藝術中豈止詩與畫能做到「互相啟發,循環無端」。書法與詩畫;書法與篆刻;音樂與書法;音樂與詩畫。擴而大之,華夏藝術又何嘗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而得以流傳呢?中國人欣賞美的觀點,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我們的文學,戲劇,書法,繪畫等等都是重感情的抒發,突出一個「情」字。同樣音樂藝術如果脫離了感情的話,就很難談了。中國人以感情悟物,進而達到人格化,中國人看東西,欣賞藝術往往帶有自己正游的感情,要加入人的因素,所謂「芳草有情,斜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追求的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欲說還休,溫柔含蓄的永恆韻味。
在中國古代,音樂是各門藝術中最被重視,並且獲得高度發展的一門藝術,甚至可以說是各門藝術的中心和源泉。從音樂在先秦社會中受到的高度重視,我們可以看出音樂這種著重於情感的表現而非完全模擬性再現。而事物敘述的藝術,恰好相當純粹地顯示了藝術所具有的審美特徵,以及它所具有的獨特的社會性功能,從宏觀上看用音樂去分析美與藝術,高度重視音樂性的美,這對中國古代美學和各門類藝術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最直觀表現的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所具有的音律美與節奏美。
這種詩歌中的音樂性的美在唐代達到無可比擬的高峰。當時傳入的各種異國曲調和樂器,如:龜茲樂、天竺樂、西涼樂、高昌樂等。融合傳統的「雅樂」「古樂」出現了許多新創造的音樂和音樂形式。從宮廷到市井,從中原到邊疆,從太宗的「秦王破陣」到玄宗的「霓裳羽衣」,從急驟強烈的跳動到徐歌曼舞的輕盈,正是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和文化心理的寫照。這些音樂,歌舞不再是先秦時代禮儀性的慶典主調,而是人世間的歡快之聲,個人情感的心音。
絕句和七古樂府所在盛唐最稱橫唱,其道理恐怕也在他們是能入樂譜,為大家所傳唱的。「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野蔽長城。」詩與琵琶(音樂)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新聲,音樂是它的的形式;絕句,七言是它的內容;或者反過來說,絕句,七言是形式,音樂,抒情是它的內容。總之,它們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就如同你越是深入的研究藝術作品的結構,就越是清楚的發現藝術結構與生命結構的相似之處,而這種結構,包括著從低級生物的生命結構到人類情感和人類本性這樣一些復雜的生命結構,(情感和人性正是那些最高級的藝術所傳達的意義)而正是由於這兩種結構之間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畫,一支歌或一首詩與一件普通的事物區別開來——使它們看上去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形式,而不是用機械的方法創造出來的;使它的表現意義看上去像是直接根植在藝術品頌清州之中。而音樂的某種所謂的線條,也許就是人所創造出來的形象的抽象。
我常想為什麼我們在聆聽中國音樂的時候,會產生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飛雪的意境;或會覺得砍樵聲聲,高山流水,天涯知己如若就在眼前;或能感受夕陽西下,夜色朦朧,微波盪漾,漁人晚歸的自然景色而似身臨其境。而這都是中國音樂所賦予我們的情感體驗和我們血脈相連的親身體會。
這使我們不得不想這些凝凍在中國音樂作品中的審美趣味,藝術風格為什麼仍然與今天人們的感受、愛好相吻合?為什麼會使我們有那麼多親切感呢?是不是積淀體現在這些作品中的情感理性結構與今天中國人的心理結構之間存留著某種相呼應的同構關系和影響。人類的心理結構是否正是一種歷史積淀的產物呢?也許正是它蘊藏了藝術作品的永恆性的秘密。也許應該倒過來,藝術作品的永恆性蘊藏了也提供著人類心理共同結構的秘密。心理結構創造藝術的永恆,永恆的藝術也創造、體現人類流傳下來的社會性的共同心理結構。然而,它們既不是永恆不變,也不是轉瞬即失,不可捉摸。它不會是神秘的集體原型,也不應是「超我」(superego)或「本我」(id)。心理結構是濃縮了人類歷史文明,藝術作品則是打開了時代靈魂的心理學。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性」吧。
從本性而言,藝術不應該被肢解為畛域森嚴的技術職業。藝術是人類殷切期盼健全的夢,它以不斷戰勝狹隘性作為自己存在的基點。藝術的靈魂,首先體現為一種充分釋放,自由創造,積極賦予型的人格素質。這種素質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底潛藏,因而每個正常人都應該有機會成為各種藝術深淺不同的接受者和共鳴者。
中華民族是具有獨特的性格、愛好、情趣和欣賞習慣的。中國的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情緒、心境的反應。不明白中國美學體系、文化特徵,以及中國人的思想感情,是無法理解、品詳、欣賞中國的藝術的。

2.陝北民歌的音樂藝術
提起陝北,提起陝北文化、頭緒太多思路紛繁而復雜,要寫一篇論文,真不知該從哪裡下手,因為在陝北的民間藝術里,需要研究的、需要寫得課題太多,就是一個不熟悉陝北文化的陌生人,面對陝北形式各異的民間藝術,也會為之動情。作為陝北人,我非常自豪,即使我走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我都會說,我是陝北人,這是因為陝北貧脊的土地養育了我,所以,陝北文化、陝北無邊的黃土高原是我生命的起點,創作的根基。不管我走到哪裡,腦海里不停地浮現出陝北大地的景象,這一命定的緣份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轉移的,它也將成為我靈魂的歸宿地。

我也曾抱怨自己,抱怨陝北的子孫後代,沒有一個能超越我們祖先的。就拿音樂來說,哪個陝北的音樂工作者,在繼承並發展陝北民間音樂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並超越了民間音樂本身自成一體?我敢說沒有,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對陝北民間音樂發展與應用方面,也沒有出類拔萃的集大成。為此,我常常遺憾,並且束手無策。今天我想就陝北民歌及其民間音樂的審美意義方面作一些淺顯的論述,請大家參考。

一、改變對陝北民歌陝北民間音樂的原有認識和觀念是陝北民間音樂發展的前提

民歌的起源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陝北民歌亦如此。據古資料表明;遠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西安半坡的先民們,就開始製造了原始的樂器陶哨、陶塤。以此我們可以推斷,人類用聲音和形體直接地表達情感,一定會比製作樂器要早得多。周朝至春秋中期經孔子刪定305篇民歌編為《詩經》。後從漢、唐、宋以來對民歌記載就更多了,這些雖不在本文論述之列,但值得重視的是,歷代民歌的發展,必然對陝北民歌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當然,陝北民歌並非必須一個具體的源頭,那麼,中華民族的起源就是陝北民歌的起源。我認為,任何藝術形式的形成,是通過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不斷完善和創新的結果,所以,一個民族的誕生和它的聲音誕生是同步進行的,並非有什麼距離。

長期以來,我們常常把一首民歌看作是遺產,一個素材,並且認為它不完善,尤其對歌詞中所表現的那些男女愛情的描寫和敘述,就更不能理解,認為是不健康,是封資修的東西,要加以修改,要用批判的眼光去接受。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陝北民歌的創作,是歷代勞動人民通過生活或勞動實踐而創造的,是通達歷代民間藝術家不斷實踐不斷完善的。到今天為止,陝北民歌不可能是一些半成品。在我看來,即就是由上下兩句構成的信天游的曲式,也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品,是經典,不需要修改,不存在再創造的可能。我有時候一個人試唱民歌,會不時地體會到音樂中的奧妙與神奇之處,讓人為之感動。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作了那麼優秀的藝術品,我們不去盡力地去理解它,還反過來求全責備,我看這種人就是無知。

我們清楚地看到,有一些音樂家,拿民間音樂作素材,創作音樂作品,這是他為了表達新近的思想情感,而改動了原來的音樂結構,這不是原作不好,不健康,而是改動者主觀意識對經典的借用,是拿原有的藝術品中具有永恆魅力的因素來表達現代人具有永恆性的一面。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亞洲還是非洲,歐洲還是美洲,都有共性,這個共性是永遠不變的,藝術是人類根據人的本性而創造的,所以藝術之中有永遠不變的共性。因此,藝術品才有流芳千古的說法,事實上也如此。陝北民歌就是有這種永恆不變的藝術因素,所以不能把陝北民歌看成是被動的,任人宰割的一堆民間素材,而是中國民間音樂藝術寶庫里的活化石,它是不斷運動著的鮮活的藝術形式。

接觸過陝北民歌唱詞的人都知道,它絕大多數像是即興之作,一看就能知道這些唱詞一定是出自勞動人民之手,因為它完全是一純屬生活化的口語(傳統民歌)。我敢說從這些表現形式上看,陝北民歌唱詞比詩經中的"風"篇還要自由,它的表現方式隨意性很強,而詩經中的詩,形式感還是很突出。而陝北民歌的唱詞並未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有的信天游、兩句換一韻,有的韻能押的則押,押不上的也就不押了。看來,陝北民歌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朝代中,並沒有改變了它最原始的審美意義。奇怪的是五四運動之前,中國一直以文言作為官方用語,是傳遞思想和情感的書面工具,一直沿續了幾千年,而竟然在陝北民歌里一塵不染,沒有發現半點文言文的氣息,實在讓人難以相信。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能留下來的,恐怕只有漢字不肯更改,由漢字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影響,對每一個人,尤其對漢語使用者來說,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形式。而陝北民歌,其漢語唱詞所傳達給我們的語言信息,除了原始情感的表現之外,似乎再沒有什麼特徵了。漢字的書寫體文言文,應該是一直伴隨著漢文化發展全部過程的傳統文化,然而,陝北民歌的唱詞絲毫沒有受到它的感染和影響。這也許能說明,陝北民歌的產生與發展,是在一個非常獨立與相對封閉的過程中進行的。

由於很多歷史原因,我們對民歌的看法是存在偏見的,尤其是對傳統民歌,我想,現在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向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看齊,對民間藝術的研究也有了很了不起的成果。那麼,傳統民歌再一次放射光芒的時期也許到來了。過去那種傳統民歌,用健康和不健康就一句否定的時代一去不返了。在我看來,我們有關單位完全可以組織力量,把陝北傳統民歌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經典錄製成專輯,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它的風采,讓人們了解它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精神作用。繼承傳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地幹事。只要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個步子,才算是尊重民間藝術。要學會拿歷史的眼光看問題,而不是用現在的眼光評價歷史的優劣。很多教訓告訴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看問題。要根據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今天我們才真正讀懂了傳統民歌里的精華,包括唱詞,體會到了它內部潛藏的奧妙,需要我們持久深入地、長期艱苦地去發現它,因為它是傳遞美好情感的藝術,它喂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勞動人民。事實上,陝北的受苦人在勞動中唱民歌是一種生命的需要,它已經成為人民的精神食糧。凡是莊稼人,以及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就一定喜歡高歌"信天游"以此來傳達他們生命內部的情緒和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傳統民歌的理解與寬容,必將使它成為新世紀樂壇上的堅強後盾,成為中國音樂快速發展的財富。因為任何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創造,作曲家的身後必然有著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樂思敏捷的廣大民間藝術家和愛好音樂的群眾。沒有這樣一個龐大的背景,音樂家永遠是孤立無援的。所以改變對陝北民歌,或整個中國音樂文化遺產原有的認識和觀念,是音樂事業走向繁榮的一個前提。

二、陝北民歌是歷代勞動人民用一部苦難史寫出來的優美旋律同時應證了陝北人富有天性的美感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東臨黃河,北靠內蒙。屬乾旱地區,山大溝深,又是歷史上多民族居住的地方,由於相互入侵形成了連年混戰的局面,土地植被多已破壞,自然環境十分險惡,人民生活貧困。所以,陝北民歌絕大多數反映了勞動辦民在封建社會中的生活場影。如《攬工調》就反映了剝削階級對農民的壓迫。而《走西口》、《賣娃娃》十分形象地刻畫出一幅天災人禍造成的悲慘景象。所以可以這么說:陝北民歌是勞動人民生活的反映,是社會歷史的忠實記錄,是千千萬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反映自己勞動生活的史詩,也是一部爭取自由,追求幸福的苦難史。

我們知道,陝北民歌的旋律是非常優美的、表達簡潔明快,有鮮明的空間感,粗獷灑脫、極富有歌唱性,唱詞的表現力也豐富率直,真誠樸素,熱情大方,這些早就被世人稱頌。如果我們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歌曲本身的表現力上是不夠的,要了解陝北文化就必須深入到民間藝術的海洋之中去,才能明白陝北民歌的產生過程是整個一個民族苦難的縮影,是一個民族嚮往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全部願望。陝北民歌優美的旋律和苦難的現實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叫人難以相信,這優美的音樂就是產生在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之上。這個問題的確有些奇怪,但也並不奇怪。正因為現實生活太苦太窮,所以才對美好生活有豐富的想像力,於是就產生了現實和理想極其對立的旋律,我認為陝北民間音樂的產生始終是在忘我的抒情境界中形成的,它完全是一種想像和幻覺中創造出的音樂。所以它才美,它才能打動所有的聽者,征服世界。

另一方面,陝北曾屬多民族游牧之地,並逐漸形成多民族雜居的格局,陝北人豪爽、強悍、喜歡自由、愛熱鬧紅火,這恐怕與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有直接關系,與多民族雜居和漢文化的溶匯有關。至今,在陝北民眾生活的語言中常常夾雜著他族語言的地名、詞彙,就是這個歷史原因,所以陝北勞動人民所處的自然環境差,但他們並不是就愁眉苦臉,等待苦難的來臨,而是積極主動地為

⑶ 【電影Immortal,Beloved中交響曲音樂賞析】 鋼琴名曲鑒賞論文

[摘 要] 著名的外國電影Immortal Beloved是1994年拍攝的一部有關貝多芬一生的人物傳記題材的電影。整部影片自始至終都是圍繞著貝多芬創作的音樂作品來展開的,在這部電影當中,我們僅僅只需要按圖索驥,就能夠深刻體會到貝多芬一生所追崇和嚮往的音樂國度,與此同時也能感受到貝多芬每部作品如何成功地扮演推動劇情的說書人的功能。透過Immortal Beloved中的交響樂,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影片的本質和其中深刻的內涵。
[關鍵詞] Immortal Beloved;交響曲;貝多芬
 電影Immortal Beloved(《永遠的愛人》)是一部描寫偉大的音樂創作家貝多芬一生的人物傳記電影,也有許多影評人形象地將這部作品稱之為「貝多芬傳」。由伯納德?羅斯執導完成。影片描寫的是貝多芬逝世之後,人們在他的書桌上找到了一些零散的音樂曲譜和一封存放了多年的情書。這是寫給他生前最愛的女人的一封信,在這封信當中貝多芬將自己一生的財產都留給了這個女人。然而究竟誰才是這位被偉大的音樂詩人所愛慕的女人呢,在他的信中隻字不提。於是導演伯納德?羅斯展開了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將貝多芬所創作的作品與和他有過關系的三個女人聯想在了一起,對這位貝多芬「永遠的愛人」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想像。與此同時通過高超的剪輯手法,記錄了貝多芬傳奇般的一生。影片Immortal Beloved的配樂指導是匈牙利著名的指揮家喬治?索爾第,也正因為這位鼎鼎大名的配樂指導的加入,讓這部影片的配樂變得更加出色。影片從頭到尾都貫穿了貝多芬一生當中所創作的音樂作品,我們僅僅只需要按圖索驥,就能夠深刻體會到貝多芬一生所追崇和嚮往的音樂國度,與此同時也能感受到貝多芬每部作品如何成功地扮演推展劇情的說書人的功能。透過Immortal Beloved中的交響樂,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影片的本質和其中深刻的內涵。
一、Immortal Beloved中的音樂主題
貝多芬一生當中寫下了將近138部優秀的音樂作品,令人震驚的是這當中的許多作品都是他在沒有辦法親自運用自己的感官來驗證的前提下進行的,全聾時期的他創作出來的音樂輝煌是無人能及的,為歐洲音樂增添了最美妙動人的篇章。他的第三、第五、第六、第九交響曲(《英雄》《命運》《田園》《何嘗》),他的《熱情》《月光》《悲愴》鋼琴奏鳴曲以及那庄豎咐做嚴肅穆的《庄嚴彌撒曲》無一不感人肺腑,震撼人心,成為經久簡蔽不衰的藝術珍品。貝多芬的個性是奔放不羈的,他是一位懷著強烈民主思想主義的藝術革命性人物,在他的作品當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強有力的音符,感情充沛,和聲與節奏卻是新穎獨特,讓人感受到自由的力量,藝術表現手法也堪稱一絕,200多年以來,他的音樂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被人們紛紛奏起,無時無刻不在鼓勵人們向美好的生活去奮斗。
二、《第三交響曲》
在電影Immortal Beloved中,貝多芬在面對著神聖不可侵犯的愛情時,就以《英雄》的姿態去迎接每一個挑戰。第三交響曲的標題是《英雄交響曲》,(這是貝余衡多芬為了紀念一位偉人而創作的),原稿上的標題註明的是《拿破崙?波拿巴大交響曲》,是應法國駐維也納大使的邀請而為拿破崙量身打造的。然而當貝多芬聽到了拿破崙正准備在法國稱帝的時候,憤然撕去了這部作品的標題頁,將其改成了現在我們所熟悉的《英雄交響曲》。這是第一部打破維也納交響樂的音樂創作模式,將英雄人物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作品從頭到尾給我們展現的都是嚴肅和歡樂交織的情緒,深沉真摯的感情讓影片Immortal Beloved增添了許多感情色彩。貝多芬本人也曾經在公開場合聲稱這部作品是他最喜歡的交響曲,也被人們譽為浪漫樂派的創始作品。
影片Immortal Beloved中年輕氣盛的貝多芬十分崇拜拿破崙的人格魅力,他一度認為拿破崙是偉大的革命家,認為他給這個世界帶來了自己一直以來都嚮往的自由。貝多芬的這份熱情也深深地感染到了在他身邊的女人朱麗葉,於是貝多芬和朱麗葉在宮廷花園當中萌發了屬於自己的第一份美好愛情,此時影片的配樂當中出現了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一樂章》。在前奏部分運用的是兩個大三和弦的方式,堅定有力地向我們再現了當時的美好,這也是當時法國大革命時期英雄性格的最佳詮釋方式,渲染出了英雄人物出場之前所需要達到的那種震撼人性,先聲奪人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影片當中最奪人眼球的,不是曲式格局,也不是豐盛的樂思,而是所有的素材不斷向前的推進過程,是從一個主題升華到另外一個主題的最佳過渡,精力充沛卻又穩步上升,帶領著電影的主題上升到了另外一個高潮。
1807~1810年這三年的時間裡面,貝多芬激情四射,憑借著非凡的才華,獲得了當時貴族們的欣賞,認為他是一個鋼琴演奏的最朴實的音樂創作人。可貝多芬骨子裡卻是奔放不羈的,是一個永遠向前沖的理想主義者,他希望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和才華親手將自己宏偉的目標勾勒在現實世界的藍圖上面。在對待感情問題的時候,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實力去征服那些比窮人略有教養卻更加容易被感化和感動的,又或者是希望能跟他志同道合的淑女們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而貝多芬所追求的幸福卻並沒有收獲到美好的果實。於是他將這份感情寄託於音樂創作當中,將自己當時的情感心緒投入其中,也提前預示了貝多芬復雜而曲折的感情歷程。影片Immortal Beloved恰到好處的描述,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巧妙搭配將貝多芬這種復雜的情感感受描繪得淋漓盡致,讓觀眾產生無限的遐想。
三、《第五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也稱《命運交響曲》),曲目的第一樂章開頭的部分是貝多芬最鍾情的段落,在《第五奏鳴曲》《熱情奏鳴曲》當中,我們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的身影。第一小節的演奏對於整部樂曲而言起到了統帥的作用。渺小的人需要憑借著驚人的意志力與現實生活的困難展開一番較量,在命運之神連續的呼喊和召喚下,回答的永遠是幽咽的問號。人們在奮力掙扎著,希望能夠通過懷抱著一腔熱情希望和毅力的時候與命運搏鬥。

⑷ 求《羅馬假日》電影音樂賞析的文章

首先我覺得《羅馬假日》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文藝電影.

在影片的後部在例行公事般的記者招待會上,一個聲音遠遠地從人群後傳了過來:「我想請問公主殿下,對於其他友邦國家之間未來關系的展望?」一直心潮起伏不能平靜的安雅公主,眼光輕輕掠過那個一直默默注視著她的、而她昨晚才剛剛愛上的、但早已命中註定今生無緣的男人,一語雙關地緩緩說道:「我對外交展望相當有信心,就如同……我和朋友之間的友誼一樣。」說完,她的眼神又輕輕回落到喬.白萊德那魁偉、她昨晚曾深情依靠的身上,不再多說一句話,而那表情又分明若有所待。這時,此前一直一言不發的喬,這一次終於堅定地迎了上去,微笑著同樣一語雙關地插話道:「我可以代表我的新聞社說一句話,我們相信公主的判斷是不會錯的。」安雅終於聽到了她最希望聽到的回答,她情不自禁地欣慰地笑了,「我很高興地聽見你這么說……」一語未了,四目相對,默默無言,一切盡在不言之中……然而(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這么多的「然而」呢!)正在這時,又一個聲音很不適時地遠遠傳來,打斷了他們默默無語的深情對視:「公主殿下,請問你所訪問過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安雅抬頭緩緩掃視了一下全場,然後再一次深深地注視了喬一眼,「每個城市都令人難忘,要想選擇哪一個城市,實在是太難了……」說著,只見她輕輕地舒了一口氣,但很快語氣堅定地回答道:「羅馬!無疑是羅馬!!」是的,羅馬!無疑是羅馬!!沒有人可以理解此時的羅馬意味著什麼,除了男主人公. 最後一個鏡頭男主人公站在龐大的皇宮里,周圍的人都散場了,公主也已離開,他只是站著安靜地端詳著,終於轉身,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寥落而寂寞的背影,一段愉快的愛情假日就這樣落幕了.

其實他們早就知道這只是一段短暫不會有結果的愛情.在舞會上逃脫後,當喬摟著渾身濕透、瑟瑟發抖的安妮坐在河岸邊時,喬的眼神是那樣真誠而溫柔。四目對視,喬和安妮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熾熱的愛火。喬情不自禁的抱住安妮,那樣深情而堅定地吻了下去。那一刻,我的眼角有些濕潤。我明白,喬的感情終於戰勝了理智,他已經無法控制的愛上了公主,深陷愛情的沼澤無法自拔。影片中兩人相擁熱吻時,我不能看到他們的表情,然而我卻清楚地感受到了他們內心的矛盾。一個是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一個是平凡的記者,他們此生註定無法在一起。然而,此刻他們暫時忘卻了一切煩囂和世俗的紛擾,沉淪在這浪漫而憂傷的夢里不願醒來。當安妮睜開雙眼,喬望著她,眼角湧出的,是一股莫名而惶惑的憂傷。兩人明白,這段愛情,是沒有告別的結局。

《羅馬假日》除了是一部愛情文藝經典電影外,它更象是一部羅馬觀光導覽電影,並因為這部電影的上映和成功,讓我們很好的感受了一回羅馬的觀光景點。片中公主因逃出皇室誤打誤撞遇到葛雷哥萊畢克演的美國記者,兩人游歷羅馬的過程,也是他們開始戀愛的過程。兩人在「真理之口」的俏皮對話,公主把手伸進真理之口被記者喬嚇到的經典畫面令我記憶猶深,記者喬伸手進真理之口突然大叫一聲假裝被真理之口咬住了,嚇了公主一跳趕快幫喬去拉手出來,原來這只是喬開的一個玩笑,這時他們就像是一對戀人讓人感覺到情人間的浪漫.在「許願池」許願的經過,騎著偉士牌饒過羅馬的大街小巷......

公主買花,還像平時接受獻花時禮節性地表示謝謝,並不知道要付錢;最後因為沒錢老闆還送了她一枝花,這一段讓人看了又覺得有點搞笑。公主去理發,理發師側頭問「剪了?」、「都剪了?」,他精心設計並打造公主的發型,完全像一個藝術家,相約晚上去船上跳舞;這些情節都很生動,也提示出了羅馬人的生活的一個方面。

而公主剪完頭發,在西班牙廣場的階梯上吃著冰淇淋的一幕,也深深牽引著我的心。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但這些事發生在一個的高高在上、尊貴典雅公主身上卻又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也讓我們了解到一個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對做一些平常的小事的嚮往。

更深一層:最後的最後,公主還是回到了她的宮殿,即使那是她的囚籠她也無法放棄;而記者喬,也轉過身,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公主的生命,回歸自己的生活。

無論未來會如何,各人的生活還是得按照既定的軌道過下去……

不記得誰曾說過:剎那就是永恆。想來,這便已經足夠了。

電影和小說里都充斥了太多的巧合和矛盾,二個人的故事或許就把一百個人的分量給用掉了……或許,公主安最初遇到的不是記者喬,而是諸如理發師某某、司機某某某……他們也會相愛吧,如果那些被遇到的人也如同喬一樣(善良?正直?)的話?然而,即使是電影,劇中人的「人生」也是不可逆轉的,從他們邂逅的那一刻、從喬決定把安帶上車、撿回家的時候……就決定了他們的故事已經拉開帷幕了。

但無論怎麼說,在我看來,這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的。擁有過童話般的美好,最終也回歸到現實。即使虛構的色彩很強烈、發生的幾率很渺茫……但比起其他那些天馬行空不知所謂只會灑狗血的東西,實在還是好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⑸ 求一篇 1000字 音樂作品欣賞(大學選修)的論文

音樂帶給我們的啟迪與思考
摘要:音樂是無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在音樂欣賞課上,我聽到了許多從未聽過的音樂,接觸到了很多不同風格的音樂,以下是音樂帶給我的一些啟迪和思考。

關鍵字:音樂 啟迪 思考

一、音樂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身心的快樂
當我悲傷的時候,它可以讓我快樂;當我開心的時候,它可以讓我更開心;當我幸福的時候,它可以讓我感動的流淚;當我孤獨的時候,它可以讓我感覺溫暖;當我想要悲傷的時候,它可以讓我流淚。
真正的音樂,或者說好的音樂、優秀的音樂,是以小見大,方寸之間盡展大千世界、豐富的思想。而當今流行音樂——包括網路流行——是歪曲了音樂的本質,呈現給人們一種慾望的滿足,當人們滿足慾望後便拋棄他,曇花一現,流行而沒有生命的東西,不值一提,真正好的音樂充滿生命活力,萬年流長,多年後在聽依然歷久彌新、耐人尋味、啟人心迪。
二、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促進思想道德素質
音樂是通過有規律的音響運動,形成音樂形象,訴諸聽覺,以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人類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到音樂的世界中去尋覓。音樂時時撞擊著人類的心靈,爆發出燦爛奪目的生命火花。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和教育長河中,音樂一直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音樂,正是以它迷人的魅力,啟迪我們的心靈。促進良好道德的形成枝老。正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里講述的那樣。那樣一群本是精靈一般的孩子在院長的體罰下干盡壞事,幾乎是無惡不作。然而正是音樂老師馬修的到來,改變了他們,是他用音樂讓他們重新變回了天使。通過長期的音樂培養,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之於心、導之以行。使心靈不斷得到凈化,思想不斷得到升華。學習音樂的過程就是受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使他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在訓練演出中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榮譽感、責任感以及堅強的毅力,為塑造他們高尚的人格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音樂的作用是通過激起人的感情而達到的。音樂最易使人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可以說在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中,都凝結著作曲家崇高的精神。正是這種催人奮進精神它感染人,激勵人、教育人。我們也正是在這一首首優美樂曲的熏陶中,激起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激情。音樂帶給我深深的思考,使我們從中獲取意味深長的教益。我們所收獲的教益,潛在的內涵、高雅的欣賞能力已在我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為我今後的品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啟迪智慧、培養興趣、促進科學知識素質
大家都認為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學習音樂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學習必然會受到影響。然而音樂對我們的智力開發是其它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他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成績。相反由於音樂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身心的快樂。使我們對音樂有了偏愛,產生逗槐了興趣,這種興趣調解了我們枯燥單調的學習生活,緩解了我們緊張的情緒。同時,又激發了我們對學習的慾望,增強了我們自信。使我們對任何事物都產生了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事事都想弄個明白、問個清楚。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對音樂具有敏銳的感覺,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音樂不僅使人情感更加充實,同時也使猛指升一個人更加聰慧。人的成長過程,人的智力開發也有不同的途徑。音樂同樣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試想一個非常蠢笨的腦瓜,是很難演奏出和諧優美的樂曲。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找不到任何根據說,一個人的情感更豐富了,音樂藝術修養更高了,他的智力反而下降了。

⑹ 求音樂鑒賞論文 (1000字)

1、音樂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一種藝術欣賞,更是一種精神享受,學會享受音樂便是邁出了享受美的第一步。曾經我以為音樂就只是用來聽的,其實不然,音樂是有內涵、有思想、有情感的,由一個個音符排起來的樂譜是有生命的,讓人感悟,讓人身臨其境,讓人感同身受,讓人欣喜不已。

2、我在這門課里不僅學到了很多知名作曲家的人生經歷,還通過這些或喜或悲的故事、或歡快或低沉的樂曲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情緒低落時,具有愉悅向上旋律交響曲、進行曲使我感到心情豁然開朗;在心情煩躁時,溫柔平和的輕音樂讓我能慢慢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在獨自無聊時,聽一些浪漫唯美的音樂可以讓我感到充實不寂寞。

3、音樂有古典與現代之分,有中國與西方之分。在我國,現代音樂較為流行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是最著名的、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潘瑋柏、胡彥斌、陶喆也是很受歡迎的優質歌曲高產歌手,他們大多從21世紀初出道並活躍至今。周傑倫的音樂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應該說是具有創造性的,他那融合西方說唱及自身演唱特點的經典唱法使很多人打開眼界——原來歌也可以這樣唱。

4、我初中的時候很崇拜他,他是很多人的青春記憶,正如他所說,就算他以後不再流行了,但只要大家對愛情感到累的時候聽到《簡單愛》可以感到幸福,他就沒白在大家的青春里出現過。

雖然他的特色是吐字不清的說唱,但他也有很多融入古典因素的中國風的歌曲,例如《東風破》、《菊花台》、《青花瓷》、《發如雪》等,悠揚動聽的旋律廣受大家喜愛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在潛意識里對古典音樂還是有熱愛的。古典音樂的魅力可以影響至今是因為它純凈獨特的美。

5、所以我最欣賞的還是古典音樂,西方古典音樂的優秀與卓越是毋庸置疑的,有太多優美的旋律讓人萬分欣賞,贊嘆不已。有太多優秀的作曲家讓人敬佩崇拜,我最喜歡的是巴赫,他的作品中我最偏愛《G弦上的詠嘆調》,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播放此曲,心情總是會漸漸好轉,屢試不爽。

其它人的更優秀的作品也是數不清的,拿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來說,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但惟獨只有貝多芬選擇了用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

⑺ 求 電影《音樂之聲》的鑒賞文章 要2000字左右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音樂之無窮魅力常常令人如痴如醉,也足以感化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全人類……
用了三小時把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看完,印象最深的除了溫柔善良的女主人翁瑪麗亞、剛毅勇敢的上校特里普先生和那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之外,就是貫穿於整部電影的天籟之聲了。
一、心中有愛,所以心中有音樂
正如瑪麗亞在電影序幕中所唱的:「群山因為音樂充滿生氣,唱了千年的歌,我的心中充滿了音樂,要唱出每支歌,我心震得像鳥兒翅膀,由湖邊飛上樹,我心嘆息像鍾聲飄揚,微笑像是小溪流過,夜晚歌唱像雲雀祈禱,當我奔向山裡心情悲傷,我聽到昔日歌聲,我心就會歌唱,因為音樂的響起,我要再度歌唱……」純真善良的瑪麗亞用歌聲打開了故事的序幕,從她的歌聲中我們可以看出瑪麗亞的博愛,而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瑪麗亞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那群孩子的愛以及她對愛情的渴望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二、牧羊人不孤獨
在瑪麗亞教和幾個孩子一起演木偶戲的時候,他們一起唱了一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這首歌也因此成了世界各地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牧羊人為何而孤獨?牧羊人其實並不孤獨,因為有王子在聽他唱歌,有客人在聽他唱歌,有小姑和他一起唱歌……我想,那個牧羊人應該就是瑪麗亞的化身吧。
三、Do re mi 的魅力
瑪麗亞和七個孩子的感情正是在Do-re-mi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瑪麗亞用她甜美的歌聲感化了一群調皮性格粗魯怪異的孩子,使他們逐漸接受了瑪麗亞。歡樂大方的Do-re-mi正好給瑪麗亞和孩子們架起了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
瑪麗亞和孩子們
四、深情的雪絨花
「雪絨花,雪絨花,清晨醒來看見它。一朵朵,小白花,潔白而無暇。開不敗的小白花,點綴祖國大地幸福無涯」這首繞梁不絕、盪氣回腸的愛情之歌,既道出了特里普船長對故國的眷戀,又可從中讀出一點特里普對愛情的渴望……
是音樂,讓瑪麗亞變得善良博愛,並收獲了一份真摯的愛情;是音樂,讓嚴肅冷酷的特里普上校成了一位慈祥的父親,挽回了一個零亂的家;是音樂,讓一群個性怪異的孩子變得天真可愛,並使他們懂得了人間的真愛;是音樂,造就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是音樂,拯救了一個破碎的家庭;是音樂,道出了人間的真善美……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但在電影《音樂之聲》中,我們不但充分享受到了人間的天籟之音,更是從中感受到了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摯愛之情,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熱愛自然、祖國之情都在這些音樂裡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⑻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

影視音樂是音樂和影視的結合,當音樂一旦融入影視之後,就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音樂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一:影視音樂的審美意蘊研究

影視畫面與影視音樂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影視作品的畫面更加有活力,而且還能將視覺的東西聽覺化,讓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更為深刻。比如,我們會在燈光閃耀或者是星光燦爛的時候用鋼片琴表達,也可以用雙簧管或者是長笛來描述生機勃勃的清晨,還可以在微風吹拂的時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顫弓效果使這種感覺更形象化……這樣的情景交融可以讓觀眾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聽覺上的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實例來說,鋼琴所抒發的感情是非常優越的,因此,在紀錄片《冬獵》中,當冰雪覆蓋自然的景象出現時,就會響起一陣透徹且明亮的鋼琴聲,為了突出樹掛的特色,鋼琴快遞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將枝頭掛著冰凌的景象表現出來,通過音樂使整個畫面更有激情,刻畫的景象更深刻。音樂既能展現畫面真實的感覺,同時還能將所要展示給觀眾的意境傳達出來,在形似的同時做到了神似,使畫面極富感染力。

畫面往往只能表現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內心是無法形象地表現的,這時,影視音樂就能很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通過烘托背景氛圍來側面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1.烘托環境的氛圍。影視作品的環境氛圍是不能通過視覺觀察出來的,而影視音樂則可以通過旋律和樂器的變換來烘托背景氛圍。例如,電視劇《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展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情愛情故事,來展現一個封建社會大家族的興盛和衰敗,以此來表達封建社會註定會終結的主題。根據這一作品,作曲家創作出了一系列以悲為美的音樂作品。使整個作品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悲涼的氣氛,細膩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些音樂作品不管是歌詞、旋律還是和音響,都將這種悲情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整個作品的背景都展現出一種悲傷的氛圍,讓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運都在悲傷的氛圍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時代的氛圍。影視作品還能通過影視音樂來烘托時代的氛圍。比如,電影《祖國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被許多的青少年所傳唱。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有關兒童的電影,所以,這首插曲就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童真童趣。歌詞和旋律刻畫了一副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在美麗的北海公園劃船遊玩的景象。展現出孩子們在最純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將北海公園的美和孩子的歡樂描繪得出神入化,讓我們每當看到這部電影或者聽到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個美好的時代。這正是影視音樂對時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襯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僅從影視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視音樂也可以將其襯托得很完美。例如,電影《黑駿馬》,這部影片攬盡了草原遼闊坦盪的風光,同時捕捉到了草原上豁達強韌的生命力,向觀眾呈現出一種寬闊的胸襟,而由騰格爾作曲的主題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將草原的美通過音樂展現出來,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能讓人想到遼闊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點。音樂常常可以將一個民族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張藝謀導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這部電影的插曲《十面埋伏》運用中國的傳統樂器琵琶,將十面埋伏的那種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同時也將我們的民族特點得以突出。

音樂對觀眾的影響往往是經過潛移默化的,它會帶著觀眾走進影視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觀眾可以在聽到影視音樂的時候自然而然聯繫到影視劇中的橋段,以此來將影視作品與影視音樂聯系起來。例如,曾經紅遍中國的香港電影《甜蜜蜜》,其中由鄧麗君演唱的主題曲《甜蜜蜜》堪稱經典。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時,既浪漫又心動,這首歌曲用甜美的聲音唱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甜蜜和幸福。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現實的壓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終在異鄉無意間聽到《甜蜜蜜》時四目相對,好像經歷了好幾個世紀,讓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現,因此,這首歌曲貫穿整部作品,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繪得生動、形象、具體。

自1893年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電影”就轟轟烈烈地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的提高,電影製片商發現單純的影視作品再也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於是影視音樂登場,它在擴展電影內涵、豐富電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時音樂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結合影視劇情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電視”也應運而生,它使音樂和影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更加富有內涵,而影視也更加傳神。

(一)連接影視劇情

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太過繁復的劇情有時因為時間關系並不能細細講述;而多個主線同時發生的時間也不能同時描繪。所以經常會出現多個片段連續剪輯的鏡頭,這時,單純的畫面已不能圓滿地表達清楚細節,就需要利用音樂來銜接劇情,讓觀眾更深刻地領會電影內涵。比如在《無間道2》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倪家為了鞏固自己黑幫的地位,而決定殺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於倪永孝心思縝密,計劃周全,鞍山行動幾乎在同時進行,所以導演用了大量剪切鏡頭分段描述刺殺四位頭目的過程,這時背景音樂開始演奏,從行動開始就彌漫著一曲凄涼的口琴演奏,舒緩、哀傷、壓抑。使觀眾沉浸其中,大量鏡頭的切換也顯得自然、流暢,更讓觀眾深刻地體會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領悟到黑社會的殘酷。設計非常巧妙,背景音樂在此時承擔了非常重要的銜接的作用。

(二)總結影視內容

在電影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因果塵埃落定之時,再多的鏡頭畫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達內涵的時候,音樂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總結、評價電影,給觀眾靈魂上以更深刻的沖擊,而且如果使用得當既不會使音樂顯得突兀,也不會讓畫面太過尷尬。比如:在電影《花木蘭》中,戰爭開始,泥土血水漫天,戰馬旌旗飄揚的戰場上,披堅執銳策馬奔騰的花木蘭出現。此時《木蘭情》這首音樂開始演奏,詞曲融入大量中國風,能使人產生較強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遼闊而大氣,以馬頭琴為主、古箏為輔的演奏工具更鮮明地表現出戰爭場面的震撼,與影片整體以及場景非常符合,結合強勢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看著在血流漂櫓的戰場上廝殺的花木蘭,都會不禁心生感慨,為花木蘭的命運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時也為花木蘭的堅強而自豪。這時的背景音樂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個點題的作用,無需再多的畫面描述,花木蘭那種在命運面前不輕易低頭、勇於直面困境的頑強心態得以完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且以音樂的形式烘托出來更讓觀眾有種只可意會的快感,更加強化了電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視主題

一般來說成功電影的內涵並不容易讓人輕易領會,但台詞和音樂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導演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觀眾去結合音樂細細品味,比如:在《大話西遊》中,初次看這部電影,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單純的一部喜劇片,但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這么簡單,在影片最後,孫悟空踏著七彩祥雲出現,與紫霞仙子在空中糾纏時,背景音樂《天地孤影任我行》開始演奏,最後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擋住了牛魔王的一擊之後說“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音樂也達到了高潮,那種凄美的愛情結合蒼涼雄厚、豪氣悲壯的音樂頓時讓人淚流滿面,這時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觀眾才突然醒悟,這根本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講述凄美愛情的黑色幽默劇,劇情的轉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嚴的音樂才讓觀眾有了醍醐灌頂的覺悟。不得不說影視作品中音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視的主題。

根據本文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背景音樂是影視藝術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手法。音樂這種特定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種將人的情感超脫出畫面,外化成為一種動感意向的形式,以虛幻又充滿張力的聲音運動幫助觀眾進行審美思維的塑造,最終成就了影視音樂獨特的魅力。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二:淺論影視音樂的節奏藝術

一、影視音樂節奏與其他影視聲音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

影視音樂作為聲音要素在影視作品中與之伴隨的還有人聲和自然聲,由於同屬於聲音物質,影視音樂的節奏一定會受到這兩種聲音要素的直接影響。在某些學者的觀念里,整個影視聲音就像是具體音樂,也就是其他聲音就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把整個影視聲音作為特殊的音樂來認識。這里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但音樂與其他聲1342013年第4期音之間的緊密關系我們不能忽略。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影視聲音設計中,由於其他聲音要素的客觀性和確定性較強,而影視音樂卻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機性。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音要素,它在創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技術性原則就是節奏。下面,我們分別來分析音樂與人聲、自然聲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的形態特徵。

(一)音樂與人聲的復合節奏

在有對白的情節中,人聲與音樂的的結合主要是縱向結合,它們結合形成的節奏形態可以分成主要三個類型:對應、對比和互補。在這里,我們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像多聲部音樂一樣去量化分析兩個聲音層的節奏,但我們可以用它們表現出來的節奏特徵進行分析。在某些節奏點上,有時甚至可以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從多聲部音樂的節奏特徵來看,對應性節奏基本上不改變原來的節奏特徵,但可以起到豐富和加強的作用。這在影視音樂與人聲的結合中是一樣的,比如快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在影視作品中,音樂會加強對白的節奏,同時還會加強語言的情感性。節奏的對比就是一個節奏層為快速,另一個節奏層為慢速。從理論上來說,快慢速節奏的結合就是互相綜合。如慢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增強,同時情感性增強。而快速的人聲與慢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減弱。這種節奏形態帶來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節奏對比打破了視聽聯覺的習慣,音樂節奏成為前景,視聽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強。音樂與人聲的互補就是兩者的節奏在橫向上都是變化的,但在縱向上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復合的規律性節奏。在這里,由於音樂與人聲形成的音色節奏的加入使節奏的動力性更強,如人聲的節奏在橫向上是快慢快的進行,同時音樂的節奏在橫向上是慢快慢的節奏進行,那麼人聲與音樂就會在縱向上形成快慢結合,但在橫向上卻會保持相對穩定的聲音的復合節奏。音樂與人聲形成的復合節奏的節奏形態對於我們在給影片進行聲音設計時,特別是為一個有對白的情節配樂時,應該特別關注其他聲音在音樂節奏中的參與。比如有時為了聲音節奏的表現,我們會重新設計音樂的節奏。又如音樂可以參與復合節奏,但要考慮人聲的內容的表現。明顯的音樂節奏會影響語言內容的表達,所以特別在語言內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的聲音設計應該是,要麼音樂在聲場中置於背景,而語言為前景;要麼把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

(二)音樂與自然聲的復合節奏

自然聲與人聲一樣,許多時候會受到情節內容與畫面的影響,所以它的節奏非常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由於規律性節奏對於非規律性節奏的控製作用,當它與音樂結合時,人們會不自覺的讓它參與到音樂的節奏中。我們拋開自然聲的寫實以及表情的功能,從節奏的角度來分析它與音樂結合的復合節奏的形態以及特徵。自然聲與音樂的復合節奏同樣存在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形態。如快步的腳步聲與快速的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就是節奏的對應;密集的槍聲的快節奏與長音旋律的慢節奏的結合就是對比;格鬥中偶爾一記重拳與緊跟的音樂重音形成的一個以自然音為重音開始的音響片段就是節奏的互相補充。這里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人聲的表意性大於它的節奏性特徵,所以它參與音樂的節奏的傾向性較弱,而自然聲的節奏特徵卻比較明顯,所以在與音樂的結合時與人聲不一樣的是它參與音樂節奏的傾向性大大增強。此時如果自然聲與音樂在縱向復合節奏上不能體現節奏的一致性的話,就會形成不協和節奏,如果不協和節奏不是我們此時的表現需要的話,一般在聲場上採用音樂成為背景,而讓自然聲成為前景的聲音設計,或者讓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突出自然聲的節奏和自然聲的寫實和表情功能。

二、影視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形成的復合的聲畫節奏

(一)影視畫面節奏的理論

從文章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在音樂的節奏理論中,發音點、時值與停頓是節奏構成的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這可以認為是音符的一次運動或一個節奏點,而多次運動或多個節奏點就會產生節奏感。這種神經反射的時間間隔存在於聽覺神經系統對聲音的反應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覺系統中,如視覺對對象活動的反應所具有的時間間隔形成會構成視覺的節奏體驗。用音樂的節奏觀念,我們就可以來理解影視畫面要素中剪輯、鏡頭、畫內信息的節奏。在剪輯節奏的構成要素中,一個鏡頭的第一幀可以認為是發音點,持續時間可以認為是時值,最後一幀可以認為是停頓;鏡頭的節奏要素可以理解為鏡頭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也就是從鏡頭的起幅到落幅的過程。而畫內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運動,節奏也就是人和物的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

(二)聲畫節奏觀念

影視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態,它不僅受其它聲音要素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畫面節奏的影響。也就是說,影視音樂可以與畫面結合形成影視聲畫節奏。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被認為是電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娛樂性和滿足人們的視聽習慣。當然後來人們努力使音樂與電影協調一致,例如在情感和節奏上,但許多時候音樂與畫面在節奏上基本沒有什麼聯系。在有聲電影時期,音樂成為畫面的附屬,畫面的運動和節奏許多時候會配上相應節奏的音樂,這種方式被稱為按動作配樂,也叫米老鼠式編曲。當今時代,影視音樂成為影視藝術視聽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不是單純的附屬要素,而是有機的成分,音樂積極的參與敘事,表情以及運動。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節奏成為重要的載體。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結合所形成的聲畫節奏的形態特徵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從單一要素結合到多種要素復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偶然、隨機到主觀、互動的的過程。影視作品中畫面的節奏主要由剪輯、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構成。在實際作品中,它們有時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畫面節奏主要是由剪輯節奏構成,而有的畫面節奏主要由鏡頭運動節奏構成。一般情況下誰的節奏速度快,誰就是主要節奏層次或者說是前景節奏。如剪輯節奏的速度超過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時,剪輯節奏就是主要節奏層次和前景節奏。

(三)影視音樂與畫面的聲畫復合節奏形態

與音樂、人聲和自然聲的節奏關系一樣,影視音樂與畫面的復合節奏主要有三種形態: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聲畫節奏形態體現不同的聲畫節奏表現特徵。聲畫節奏對應就是音樂與相同節奏速度的畫面剪輯、運動、信息節奏的結合而形成的聲畫復合節奏。當影視畫面的節奏較快而此時音樂的節奏也屬於快速的話,它們就屬於對應性節奏。節奏對應時,聲畫節奏又可能出現兩種狀態,如以畫面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和以音樂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以畫面節奏為前景時,畫面內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內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音樂節奏為前景時,視聽感受被突出,外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們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關系而是音樂的節奏點與畫面的節奏點形成節奏重音。由於節奏要素的增加和節奏的一致性特點,節奏重音的動力性會大大增強。對比性節奏就是音樂的節奏速度與畫面節奏的速度形成對比,也就是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快而另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慢。它們之間會形成節奏動力互相影響的情況。如快節奏的畫面節奏與慢節奏的音樂節奏結合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畫面節奏減弱,內部心理情感節奏感增強。由於視聽節奏的不一致而使人們會去主動感受外部畫面節奏之外的內部情節節奏。而當畫面節奏為慢速節奏而音樂為快速節奏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視聽節奏感增強。互補性節奏實際上就是畫面節奏與音樂節奏兩者的節奏點互相補充。如剪輯節奏為慢速時縱向上音樂節奏為快速,橫向上當音樂節奏變為快速時此時縱向上剪輯節奏則變為慢速。互補節奏只是節奏的要素發生變化而節奏的特徵保持不變。互補節奏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如由於要素的增加,它的聲畫節奏動力被加強;還有就是在情節中聲音和畫面互相加強而互不幹擾。如在音樂與人聲的互補節奏中,音樂與人聲的相繼出現可以使人聲表達的信息內容不受到其他聲音要素的干擾。

三、影視音樂與其他聲音和畫面形成的復合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