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電影 » 兒時看電影的方式
擴展閱讀
最新國產國風電影 2024-11-02 20:13:42
人才市場微電影 2024-11-02 20:08:35
十大蛇電影迅雷下載 2024-11-02 20:03:04

兒時看電影的方式

發布時間: 2024-09-22 02:22:40

A.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記得七十年代可以看到的電影非常少,我居住的附近就一個電影院。由於父親的單位是一大形的軍工企業,一般來說都是單位工會發票。有時候小學校組織我們學生包場觀看,影片發行放映日期短的時候我們只能乾瞪眼看不上了。就要等待父親單位如果能有多餘的電影票,我可以有幸獲得觀看。

由於文革時期感情影片基本沒有,只有《地道戰》《南征北戰》這些革命影片。朝鮮電影故事片《賣花姑娘》批准在國內放映,渴望精神食糧的人們盼來了希望,這一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由於就放映10場,電影票是每個人都可望得到的,誰有一張電影票那可是天大的美事。有的人乾脆就到電影院的後台牆外聽著實況。聽到那電影插曲「賣花姑娘」沉醉在無限的快樂之中。每天電影院門口站著很多找機會混進去的人,工廠出動了工人民兵預備役人員看住電影院大門,維持秩序防止發生意外。

就在人們觀看無望的時候,工廠工會經研究請示有關部門,同意在廣場晚間6點30分露天放映一場,這好消息一出大家非常高興。我吃完晚飯去觀看時大道上人們臉上透著濃濃的笑容。在人山人海的廣場看台上一塊放映幕早已經掛好,一台解放牌 汽車 停在中間上面架著一台放映機。電影開映前放著新聞簡報,一會兒正式放映開始人們鴉雀無聲專心觀看。每個人的心情隨著劇情發展而變化著,看到激動時痛哭流涕,後來聽說有的人把兜里的襪子誤以為手帕擦著鼻涕眼淚 留下笑談。這是我有生以來經歷的最多人一起觀看露天電影的經歷,真的使人難忘。

在文化生活缺乏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看露天電影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每當聽說今晚村裡要放映電影,我就高興得不得了,整天精神都很亢奮,甚至忘了飢餓和一切不愉快。

看露天電影最讓我難忘的有下列幾點:

一,若村裡當晚有露天電影,幾乎家家都吃「蕃薯飯配豆乾壓韮菜」。

在我們潮汕普寧縣,「蕃薯飯配豆乾壓韮菜」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是頂級 美食 。就是用大米加上蕃薯絲煮成干飯,配上普寧豆乾炒韮菜。這道菜平時少吃,在有露天電影這喜事的當天晚飯是一定要吃的。一來是喜慶時刻慶賀一下;一來不用看電影半途擠出來拉尿而錯過精彩鏡頭,不像平時老吃稀飯尿多。

二,早早就拿著家裡破草席去佔位,生怕去晚了占不到居中並靠前的好位。因搶佔好位而吵架是經常的,嚴重者甚至大打出手。

三,一部老電影放了又放,戰斗片最受歡迎。

放映頻率較高的戰斗片有:《奇襲》、《偵察兵》、《三進山城》、《小兵張嘎》、《渡江偵察記》、《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地下游擊隊》、《平原游擊隊》、《南征北戰》等。

四,幾乎每次都在電影間隙開批鬥大會。

挨批鬥者有盜竊者、投機倒把者、逃港者、五類分子等。

五,每部電影都有電影放映員進行解說。

解說員解說生動有趣、語言詼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六,每部電影都要換好幾次片(拷貝),尤其是小型機。中型機和大型機少些,並且銀幕比較寬大,小型機銀幕很小,有人笑稱像手帕。有個別電影是寬銀幕的,比較好。

七,大部分電影是黑白的,彩色的少。

八,電影機經常出故障。

每當出故障時很掃興,我們經常喝倒彩。學著街巷的叫貨子的叫賣聲:「銅鐵換糖塊喲!」意思是電影機可以當廢鐵去換糖塊吃了。這時大隊的民兵會拿著竹枝來打我們,叫我們住口坐下。

最難忘小夥伴們哪種天真浪漫、風雨無阻、執著追隨、廢寢忘食勁頭。

那時候,村村都有小學,學生人數眾多,二三百是有的,喧囂熱鬧非凡。同學們居家分布方圓好幾里旮旯角落,信息靈通,隔村鄰隊哪裡要放電影,早就打探清楚。(那時每個區鄉都有電影隊,按鄉村序列逐一播放,有時間按排和規律可追尋)。在上學的來迴路上,課間 娛樂 操場,稍有丁點消息,迅速傳遍整個學堂。一聽說某個地方放電影,個個興奮得像過年,心裡象吃了蜜糖一樣快活。

一放學,即像離弦之箭一樣向家奔去。毛里毛燥忙完家長交待的農活,也顧不得換衣就飯,即刻拉開嗓門,吆喝起左鄰右舍、同灣同隊小夥伴,向電影播放里急切進發。幾里、十幾里山路,那怕刮風下雨、坡陡路滑,統統都不在話下。牽浪打群、翻山越嶺,瞎火黑燈,打著個光腳板,從不叫苦喊累,更莫說打退堂鼓。那一路的嘰嘰喳喳、一路的嘣嘣跳跳,一路的嘻笑打鬧,還帶著時不時來一句口號:「沖啊!」。那吶喊聲、那勁仗,那氣勢,用興高彩烈、滿心歡喜、心滿意足、滿載而歸等字眼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有了電影的耳濡目染,家裡泥巴牆、籬笆壁、門框、小格窗上貼的畫像《董存瑞》、《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雷鋒》、《沙家濱》等英雄事跡圖片,連環畫等等小人書,塞滿了各種破書包、布口袋、爛桌櫃,這不僅是青少年追捧、模仿、崇敬的偶像,更是陪伴我們年輪增長的忠心朋友、精神大餐。誰家的畫多,便有了在其他發小面前炫耀的底氣。誰要是把家裡當個兵的帽子或軍衣或軍鞋兜起,盡管大得出奇,一點不合身,只要在同伴中亮個相,旋一圈,那驕傲自豪表情,用一句四川方言,港得狠哦!真的不擺啰!直讓人高看幾眼,饞慕三天。

有道是:

少小樂趣純天然,電影畫圖枕耳邊。田間地頭追風跑,樹梢懸岩敢登攀。嘻逐打鬧沖鋒喊,爭扮豪傑斗敵玩。自古英雄出少年,誰當叛徒要挨鞭。

在那個 娛樂 活動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的存在,成了幾代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愫!最難忘白色的幕布前,那一張張充滿笑意的臉,彷彿定格在了腦海里,成了一張發黃的老照片,喚醒著塵封的往事……

電影帶子轉動著,一束光照在白色的幕布上,故事片就這么開始了……《新龍門客棧》、《鐵砂掌》、《黃天霸》、《霸王花》、《鷹爪鐵布衫》、《十兄弟》、《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南海保鏢》……

70年代那時候物質匱乏,80年以後才有電視。
記得小時候農村除啦牆上的小喇叭,那就是每月兩場電影了,媽媽早早把飯做好催趕我們快吃,拾掇完趕緊叫哥哥扛起板凳占個好位置,我們到的時候人早滿了找到哥哥趕緊坐好,焦急的等待。電影一開演立刻鴉雀無聲,先開始《祖國新貌》《閃閃紅星》《英雄兒女》《紅牡丹》《小花》《上甘嶺》《柳堡的故事》《鐵道游擊隊》《董存瑞》《戴手銬的旅客》……兒時滿滿的回味[再見][再見]

哈哈哈,上世紀60年代,還是在丹江口市上小學,一天找老娘要了5分錢在露天電影院看電影,不知道什麼時候在水泥橙子上睡著了,半夜醒了一看,就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幸虧露天電影院沒有鎖門,趕快回家去了。(因為不知道時間,也不知道幾點鍾)。[大笑][大笑][大笑]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小時候那時不僅物質匱乏,文化生活也是很匱乏的,看電影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所有人開心的一件大事。

廠區的廣播總是提前通知今天會有電影,甚至今天什麼電影,幾點開始放映都通知的明明白白。

爸爸媽媽趕緊的抓緊時間把飯就做好,我和姐姐快速吃完飯後趕緊的抱起小板凳去佔位置。

那時電影院都是露天電影院,位置絕對的不能太靠前,否則只能仰著頭看電影了,但也不能靠後,靠後會被會被被前面的人擋住視線,只有前面靠後一點的地方是最好的。我和姐姐總能佔到前面靠後一點的位置。

其實那時放什麼電影,對於還是小孩子的我並不重要,只是喜歡那種熱鬧的氣氛,哪怕有時刮著風,下著雪,即使腳都被凍僵了,也樂此不疲。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部電影就是《畫皮》有的小朋友直接嚇哭,我也被嚇的鑽進爸爸的懷里,再也沒敢看。

後來廠子里就專門蓋了電影院了,即使刮風下雨也吹不到淋不到了。

如今雖然電影院里的環境已經非常的好了,我卻很少去看電影了,露天電影就像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記載著我兒時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

露天電影也是幾代人美好生活的回憶,看過露天電影的人多少都有一段難忘的記憶。

小時候,物質文化生活不豐富,看個電影像過年一樣,有時候要跑幾十里地,也不嫌累,看完電影回家 睡一會,天就亮了。

記得那時候的電影片子也不多,反反復復就是那幾部,《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賣花姑娘》,都是黑白片窄熒幕的,情節簡單,畫質也不好。前面還有加演。「中國的新聞簡報,朝鮮的哭哭笑笑,越南的飛機大炮」。

最難忘的是看《賣花姑娘》,跟一夥同學走了很遠的路,到了放電影的地方 ,人都站滿了,沒地方了,只好擠在熒幕的後面,湊合看著。畫面里的人物及圖像都是反的,津津有味的看著,跟著劇情一會哭一會笑,那時也沒有餐巾紙,用袖子擦眼淚。

看完回家要過一個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橋,先過去的人使壞,把橋板拆了,後面的人不知道,掉進河裡好幾個,後來有人把橋板搭上了,我們才過去,大冬天凍的鼻涕眼淚的。

現在生活條件太好了,家門口幾個電影院,十幾年也不看一次電影。上次單位包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拿住電影票也沒好好看是那個電影院,去了找不到,打電話問同事,人家說了地方,一看票面,跑錯地方了。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一部叫阿福的電影,故事講敘了一個小男孩在美國入侵越南的時候,堅決抗擊侵略者的故事,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我最難忘的是銀幕用兩根桿子掛在中間,放映時兩面都能看到電影的內容。

B. 童年看的電影都是用DVD機放的,有哪些電影最能勾起你童年的回憶

《僵屍叔叔》

能勾起我兒時的記憶電影是《僵屍叔叔》了。還記得當時上小學,我們這些小孩子晚上放學後都喜歡跑去鄰居家看電視,正好他家在播放這部恐怖帶點搞笑元素的電影。我們幾個小孩子圍在一起看,當時還是很害怕的,盡管有兩位大人也在旁邊觀看。電影結束後,我們都不敢單獨回家,把大人叫來一一帶我們回去。

現在長大了,知道這部電影雖然沒有林,但是還是一樣比較精彩的,同時也讓我想起了兒時跟鄰居夥伴們那些回不去的精彩童年記憶瞬間~

當時看完這部影片,同學們手中的手絹無一不濕,這才都真正知道了老師讓大家都備手絹的原因了。其實影片進行中,就有很多的同學忍不住哭出聲來的,我也是哭得一塌糊塗,大家的手絹都被眼淚浸透了。直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得當時看這電影的情景,能讓大家集體揮淚,這部電影堪稱經典。它以母愛的苦情炸開了善良的人們內心情感的堤口,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C. 農村看電影的場景你還記得嗎

記憶中的露天電影

說起農村看電影,那熱鬧場景沒經歷過是想像不到的。小時候農村也沒有什麼 娛樂 ,那時大家也沒有打工,年輕人都在家裡。看大戲,看電影是非常開心的大事。

一聽說哪裡放電影,心中早早的期待著,數著日子。電影都是露天的,在一片空曠的場地上,銀幕要麼掛的牆上,要麼掛在埋好的兩個樹樁上,兩個大音箱,一個老式放映機,一台汽油發電機。我們那裡除了村裡(那時叫大隊)每年放兩場電影外,其它放映機會就是逢廟會或有人許願還願,再就是條件稍好些喜歡熱鬧的家庭逢兒女結婚,生小孩等大喜事也會放電影。只要說哪裡要放電影,附近各灣子甚至附近村的人都會背著椅子凳子早早的趕去,特別夏天一路上從下午天四五點開始,賣貨擔的,走親戚的,送禮的,看電影的,陸陸續續都不斷人。有時得跑挺遠路,記得我看電影最遠都跑十幾里地。

每場電影通常最少也幾百人,人多的時侯附近樹上土堆上都是人。銀幕早早的掛上,日頭還高,就有紛紛到場者去佔有利位置,把椅子登子早去占著,賣貨者在外圈,擺著各種小攤賣各種食物,小玩具,等等貨物。孩子們前串後串跑來跑去,甚是歡樂,年輕男青年三五成群到處尋找哪裡有鍾意的姑娘。。。。。。叫賣聲,打鬧聲,聊天聲,喊人找孩子聲,音響放出的歌曲聲。。。。。。一片吵雜。

天黑下來,電影才能開始,這時整個場地不知覺中人坐著的站著的擠滿了人。隨著放映員對片,調試結束,電影也就即將開演,銀幕圖像聲音出現,場地頓時也就安靜下來,雖然也有些交流聲,但終究會壓低分貝,漸漸的淹沒在電影聲中,大家也都靜靜地看著電影。遠看去,外圍的賣貨攤的燈籠星點的點綴著電影場上,還別有一番景緻。

記得那時電影經常放,《少林寺》,《俠女十三妹》《醉拳》《湘西剿匪記》《神偷》。。。。。。也非常豐富。

看露天電影最不和諧的就是,偶兒會有年輕人打架,那時我還小,聽說有人打架就怕。再就是沒帶凳子的,會抽人草垛的草,挽成草把席地坐。人多了還真把人草垛草拽去不少,碰到脾氣不好的,還會罵人的。

散場後大家跟著各路手電筒光亮各回各家,路上大人聊著電影的內容,年輕人討論別家姑娘,孩子們有人依然嬉鬧,有的都在爸媽懷里睡著了,猶由未盡。

太陽還老高,我就和其他小夥伴們搬著小板凳早早地來到我們村部門口了。村裡的一遍又一遍地在喊:「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晚大隊門口有電影!今晚大隊門口有電影!!都快來看啊!高興的拿上手電筒叫上小夥伴們一起去。

還有那個時候主要放抗日戰爭的電源有:《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小兵張嗄》、還有《少林寺》……大半夜放完了,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回來走在路上還是有點嚇人的哈哈。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這么多年過去了,還真是童年的那一段回憶好啊!現在也體會不到那種兒時放電影的快了的回憶了!

幼年時,在農村經濟發展落後,精神文明建設極度落後的情況下,電影放映員絕對是神聖受追捧的職業,聽母親說,在八十年代,孩子們一聽說哪裡有電影,都成群結隊,不顧辛苦,走上十幾里去看電影。直到我童年時,村裡放電影,街上還得坐的滿滿的,小孩子都爬到樹上去,等到電影散場,大家討論著劇情,拿著馬扎,領著孩子,三三兩兩回家去。這個畫面和在家門口躺在涼席上看星星的場景一樣,印在我的腦海,至今依舊清晰。那個時代,在長輩眼裡是苦難,在孩童眼裡卻是無憂無慮撒歡奔跑的童年。據說,現在村裡一個月放一次電影,據說,看的人寥寥。今天,已經二十五歲的我,和母親一起,搬著板凳來看電影。第一部,經典的抗戰片,第二部,接地氣的民間小調。不知為何,這場景讓我想到了義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那是個男孩的成長史,而村裡的電影,伴隨了我的成長。我站在巨大的幕布旁,看著電影里的嬉笑怒罵,聽著觀影群眾的竊竊私語。夜漸深了,天上的雲彩還是一塊一塊的,初秋的夜微微涼,我的思緒飄呀飄,飄到了小時候,去捏一捏那個小女孩紅撲撲的臉。夜晚的小精靈們,睡吧。

60年代末70年代初看過的電影

有:南征北戰、地道戰、紅日……不管刮風下雨都在露天放映,一聽說有電影,太陽老高就去等著。一點都不誇張的說,十里八鄉的都來看,那場面宏大、壯觀。

印象最深的那次是演動畫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十五六里路步行走去,吃罷午飯我們一幫小夥伴們就走了,可是天黑後我們等了好久好久還不放映,那時沒有手錶,感覺時間很慢很慢,

後來知道了是從縣城向這里導片子,其實是一部片子三個地方同一晚上放映,縣城首先開始,放完第一本後有人騎摩托車送往第二場地,第二場地演完再送往第三場地。第二本,第三本依次類推。當然了,中間也免不了等場!

我們看的是最後一站,回到家時天已是微明了,不過,還是很性奮。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滋有味,那個時候每年還能看個三兩場電影,

現在已是十多年沒看電影了,有時村子裡也演電影,可惜以沒了那時的性趣,更沒了那股熱情!

別了我的童年,別了我的天真爛漫!別了我那想學好學而終究也沒有機會去讀書的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兒時的我看電影是最期盼記憶最深刻的事。能夠看上電影是一種享受。家在農村,那時候家裡沒有電燈,電視,人們的 娛樂 方式就是看電影,看戲。村裡大約一個月會放一次電影,如果村裡要放電影了,有人知道了就會興奮的奔走相告,一傳十、十傳百,不大會兒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了。我的心情像過年般高興,盼望著天快點黑,奶奶晚飯也做得比平常早一些。吃完飯我搬著小板凳到放電影的地方找個好位置,先佔住,還和小夥伴配合輪流值班看守防止位子給被占。天剛掃黑,父老鄉親都出來了,還有一些鄰村的人也來了,集中在一起,場地上的人一個挨著一個,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有時候銀幕的後面也坐滿了人,在人們喜悅的等待中,電影開始了。有時候村幹部還會借換片的空檔兒,向村民發通知,講生產注意事項等。記憶最深刻的電影是《地道戰》、《地雷戰》、《少林寺》《喜盈門》戲劇電影《朝陽溝》《包青天》等。看電影的場面,熱鬧,有趣,真的難忘,記憶猶新,如在眼前。

小時候看電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記得最早的一次看電影是坐在父親的肩膀上,看的。那是在我們村原來的老學校操場的東南角,當時候剛開始都是用投影儀照上銀幕上的一個個的畫像,畫像上的女生,像個新媳婦,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我,心裡 好害怕的!

那時候看電影也不知道什麼片名,也不知道說了什麼。後來看電影就能記得了。有南斯拉夫的《橋》,阿爾巴尼亞的《寧死不屈》,《地道戰》,《地雷戰》,《苦菜花》,《賣花姑娘》,《火車司機的兒子》,《海霞》,《戰友》,《奇襲白虎團》《小兵張嘎》,《大浪淘沙》,《閃閃的紅星》,《沙家浜》,《紅燈記》,《艷陽天》,《金光大道》,《磐石灣》,《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智取威虎山》,《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鬧天宮》,《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南征北戰》《車輪滾滾》,《龍江頌》,《海港》,《杜鵑山》,《小花》,《知音》,《血戰台兒庄》……

那時候農村沒有什麼 娛樂 ,一年有幾次電影到村裡。當銀幕豎起來了,孩子們都忙著佔位置,護地方,電影開放的時候,可以說是家家閉戶,露天電影場是人山人海。前面的人坐著,後面的人站著,最後面的人站在板凳上。

那時候,只要聽說哪裡有電影,村裡的小夥伴都會 成群結隊的前往,有的十多里路,每當電影快結束的時候,人們都是爭先恐後地往回跑。

一路上孩子們學著電影里的台詞,有的調皮搗蛋的孩子到了家門口,用腳踢自家的大門,用電影里日本鬼子的話說「他媽的,給老子開門,死啦死啦的」……

兒時的往事,不是隨風而去,卻是永遠的記憶!

說起小時候農村看電影的事情,一下就激起了我懷念兒童時的情景。

我小時候的農村,非常落後與貧窮,沒有通電,照明全靠點煤油燈。即使晚上再黑,也只有那麼一星點光明。我們家兄妹多,衣服破爛,母親每天晚上補衣服就成了日常營生。這樣一點點光亮,也就成了全家人體面的期盼。那時的煤油,也是實行供應,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有很多晚上只能黑著靜坐。這樣大人們互相竄竄門,鄰居互相訴訴白日發生的事情。那麼我們這些孩童,放了學的晚上,就真的反了天了,不是成群玩打仗,就是玩捉迷臧。一直玩到十一點多,也不情願回家睡覺,我就常被兄長叫回,有時還要挨揍。

那時農村演場電影,是非常稀少的事,能看看電影,真的是一種享受。那時看電影是要買票的,用的電是發電機發的。我們家貧窮,買不起電影票。可我就想看電影,只好要麼瞅機會往裡蹓,要麼等電影快完時把門人不管了進去看看也滿足,我們那時叫作解放。後來 社會 逐步發展,農村也送上了電,演電影也就不再賣票,我們那時叫作公演。可演電影的次數很少,電影片子也少,從縣電影公司調片,往往一部電影要在各村輪演。我們就天天在盼,一旦說村裡要演電影,晚飯也就顧不上吃飽,早早搬上橙子去占空。我最愛看的是打仗的片子,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步行十幾里出村去看電影,一部電影只要附近演,百看不厭。我們常常模仿電影中的情景,自導自演,玩個盡興。那時的電影,簡直成了我們快樂的全部。

隨著科學的進步,電視逐漸取代了電影,現在農村即使也會來演場電影,有時觀看的也只三五人。手機的智能化,又在逐步取代電視。我們這一代的經歷,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簡直就是童話。生活越來越幸福了,可由不得常思念童年的往事,也許懷念過去也是一種幸福。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電影就是在村子裡的村委會場地看的是主要好像是於榮光,抓小孩子那個電影具體名字我還記不起來了,播放電影的師傅還是村長請來的,每天下午5點多就會把放電影的設備架好,拉一塊布,小時候還特別愛看放電影設備發出來的光是五顏六色的光,那時候覺得這東西太高級了。小時候村上的人都特別愛看,每天都是晚上7點多播放,我們小孩子都是早早的在家吃完了飯然後一家家互相招呼一起去村委會看電影,大人去的時候都帶一個小凳子,有的是坐在院子門口的大石頭上,我們小孩子就比較方便了,直接騎到牆頭上,村上的孩子也多,每天晚上都能再那牆頭上騎一排在那聚精會神的看。有的家離村委會近的直接端著碗出來一邊吃一邊看。

小時候最高興的事之一,莫過於看大屏幕電影

D. 有哪些電影最能勾起你童年的回憶

作為一名80後,我們小時候看電影的機會不多,更何況我們是在農村的,放電影那時候都是流動的露天電影。一般都是在下雨天還亮的時候,放映的人就在稻場邊豎起兩根桿子,把一塊幕布用繩子掛上去,把音箱也掛在桿子上。小孩子們早早的就在附近看熱鬧、玩耍了,有的小孩還四處大聲吆喝「看電影啦」,就怕有人不知道。

然後等天黑了,附近的大人小孩吃過晚飯,都圍過來了,放映員就用舊式放映機開始放映。

我那時候還是小P孩,當然就是看熱鬧了。我最喜歡的那段,就是淘氣嘎子耍壞,爬上房頂堵煙囪那段了。

自從看了這個電影後,小夥伴們經常爬到農村房頂上去堵別人家煙囪,你說壞不壞?

所以,這部電影是最能勾起我童年回憶的電影了。


最近我常常遇到回憶過往的詞,腦海里時不時的搜索兒時的回憶。我認為記憶是最容易模糊的東西,在時間的流逝里,它會一團團的淡去。而日常生活枯燥的翻轉,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麼幾個瞬間,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記憶里。

《暖春》是給我最震撼的一部電影。最早看的電影還是學校組織的,當時一塊白布,一台放映機,教室里黑壓壓一片靜悄悄的看著。小花命運的心酸,爺爺的傾囊相助,深深地觸動著我們的心,一個本子寫了又寫,一件衣服補了又補,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承擔太多。用她的善良,懂事,勤奮好學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我記得我當時哭的泣不成聲,也給我留下深深的記憶。

後來接觸的就比較有意思了。《冰河世紀》豐富了對貓狗之外的動物原來是長這樣的形象。心地善良的長毛象--曼菲德、嗜食的樹獺--希德、狡猾的劍齒虎--迭哥,三隻性格迥異的動物竟對互送人類小孩達成一致的意見。護送途中,逗嘴是一大亮點,及經歷與環境抗爭的過程使它們團結一致,同甘共苦。不僅是對動物色彩形象的好奇,還有就是覺得人生應該在開心中度過,不管前方道路如何險阻。
看完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千與千尋》搬家女孩踏上了救親之路,自己勤干獨闖的樣子真好。《功夫熊貓》誰說胖子不成才,阿波逗趣學藝做英雄。《哈兒的移動城堡》一夜白發詛咒女與沒有心的魔法男相遇、相知、相互包容與理解,用愛與勇氣打破魔咒。


其實,電影千千萬,觸碰你心靈的,屈指可數。

最能勾起我童年回憶的電影是「星球大戰」為什麼這樣說呢?那要從小時候說起了,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爸爸是工人,媽媽是農民,他們的收入不高,媽媽經常玩去田裡耕耘,經常放我一個人在家裡,把門鎖上,要等到中午媽媽才回來,那時候我特羨慕其他家的小孩,他們可以自由自在的玩,我就被爸媽關在家裡!有一次我在家無聊,爸爸媽媽出去工作了,我一個人在家裡,就上去了樓頂玩,誰知道樓頂的門比風吹到,反鎖了,我一個人在天台,暴曬了一個下午,沒有水,整個人差點中暑了,旁邊的鄰居看到了,就跑去告訴我媽媽,回來開門,媽媽回到來打了我一頓,然後我就說,為什麼其他小孩可以到處去玩,我就不能,其他家的小孩家裡都有電視機看,為什麼我們沒有,媽媽沉默不語,然後過了兩天,爸爸買了一台電視回來。我才知道原來媽媽讓爸爸買的,用了家裡一年多的積蓄,我十分愧疚,猛的跟爸媽說對不起,對不起,媽媽說,不要緊,她明白的!

第二天,我們拉了有線電視,准備打開電視,我當時很興奮,我記得開電視的那一刻正在播出的是香港台的,星球大戰!所以每次我看到關於星球大戰的事情就會想起童年,想起為我付出那麼多的爸媽!謝謝你

所以星球大戰就是我想起童年的電影了!你們的呢?

童年的回憶電影之《犬夜叉》!不錯,就是這部,為之瘋狂!瘋狂到我能把電視暫停在犬夜叉的畫面然後手繪了整整一張A4紙大小的犬夜叉,僅僅是覺得他握刀的姿勢特別好看!那時候我讀小學六年級,每天放學走路5公里回家,作業都趕不上做,先去割豬草,要手腳麻利才能趕上星空衛視五點開始得犬夜叉!而且要把門關上偷偷的看,碰上爸爸媽媽做農活回家還要挨罵挨打!然而這也是我童年唯一一部看完整的電影!現在偶爾也會用電腦回憶一下!

太多太多了,《四驅兄弟》,相信大家都還記得旋風沖鋒、龍卷風等,那時候能夠有一台四驅賽車,那是相當自豪的一件事。

《藍貓淘氣三千問》,每天下午放學,蹲在電視機前,等的大風車的旋律響起,就是《藍貓淘氣三千問》,每天必看。

《犬夜叉》,相信很多的人都對阿狸印象很深刻,通過一口枯井,連接兩個不同的世界,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非常的刺激的。

《中華小當家》,這是講中華廚藝的,但是每天晚上10點播放,必定準時收看。

《神龍鬥士》,這個真的非常非常深,小時候還買過一把劍。

《迪迦奧特曼》,大古——變身。一直對這部電影的結尾非常不滿意。

《鐵甲小寶》,卡布達變身,蜻蜓隊長,鯊魚獵人,當時自己家裡全部都是這種塑料玩具。

當然,小時候很喜歡看動漫《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貓和老鼠》等一些列經典的動畫。這些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西遊記》,作為啟蒙教育視頻,每到暑假必會播放,守在電視機前,每集每集觀看。

我能想到的童年電影只有一部,就是我國的動畫電影《天書奇譚》。

這是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出品的動畫長片,故事講得是天宮里的袁公偷盜天書,刻在石洞里,後被三隻狐狸偷學。狐狸修煉天書法術後,危害百姓。最後由天鵝蛋化為人形的蛋生,學習法術後和袁公一起消滅了狐妖,而袁公因泄露天機,被抓回了天庭。

這部動畫電影,完全沒有什麼高端特效,也沒有多麼細膩清晰的畫面,但是就是那麼栩栩如生,把一個降妖除魔的小孩子形象和三個壞蛋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現在去看,它的中國風是這么濃烈,不管是服飾、形態還是語言,都是咱們國家自己的東西,我覺得真的非常棒~

童年動漫之盤點,按照我自己的時間線來梳理

虹貓藍兔七俠傳:團結一致很重要,所以大結局七劍合並打敗了大反派( •̀∀•́ )。

神廚小福貴:不要妄圖跟權貴講道理,這樣你只會輸得一塌糊塗

圍棋少年:哈哈哈,這個沒看懂只覺得下圍棋好酷啊,下死別人( •̀∀•́ )。

中華小子:看到一半就沒了,還沒來得及領悟,只是奇怪長大的小蘭怎麼變壞了呢╭(°A°`)╮?

小鯉魚歷險記:賴皮蛇終究是賴皮蛇穿上龍的衣服也成為不了龍。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個就純屬覺得奇怪一個大頭一個小頭,被現在的網友玩壞了的梗(๑•ั็ω•็ั๑)。

大耳朵圖圖:一度也想練動耳神功╮(╯▽╰)╭

曾經鄰居家還買了那種動畫版一千零一夜的光碟來看,簡直打開了我的公主夢,仙女心哦,從此沉迷過家家無法自拔。^O^哈哈哈,少兒頻道播放過一個動漫可能沒有以上的名氣大叫綠野仙蹤,

奧林匹斯星傳:宙斯和他的情人兒子們的神話故事,告訴我們人果然有地位就啥都有。

神冰小將:一路升級打怪找父母的故事

哪吒傳奇:這個就是一個熊孩子成長心路歷程啊!

喜羊羊與灰太狼:反派死於話多之灰太狼永遠吃不到羊系列→_→。

吧啦啦小魔仙:一個因為妒忌而開始的故事。

秦時明月了:這個動漫簡直是我的 歷史 啟蒙啊!我從那以後就特別喜歡春秋戰國了,高考之前更到萬里長城就沒看了這部動漫實在是太長了。

後面就是我本人看的一些日漫了我是屬於那種很喜歡看動漫的人,現在還有這個習慣延續下來日漫有

火影忍者:這是關於立場的展開吧!

犬夜叉:現在想想犬夜叉是最早的替身梗呢^O^

哆啦A夢:每個人的童年都幻想有一個藍胖子和一個跟會飛的竹蜻蜓,可以穿梭的任意門。

七龍珠:一個悟空長大後把悟飯養大的時光故事

聰明的一休:以為自己也可以敲敲腦袋變聰明的殘忍的故事是我太天真了(ಥ_ಥ)

灌籃高手:當時它還沒有寄予大家的情懷,我也只覺得流川楓很帥而已(^V^)

數碼寶貝:前不久剛刷到數碼寶貝,bgm一響我居然哭了,真是老了老了。

魔法少女小櫻:前陣子還出來續集我也看完了,感覺開心(∩_∩),小櫻終於上中學了

寵物小精靈:皮卡丘簡直是我的萌點,可達鴨實在是太蠢了

大力水手:看完一度叫我媽給我買菠菜吃

柯南:依舊還是小學生,不知道能不能長大哦!

童年小新:不知道小新的那首歌影響了多少代人

小丸子:小丸子也還是那個留著參差不齊劉海的小女孩

✨《大內密探零零七》

✨《舉起手來》

✨《唐伯虎點秋香》

✨《十兄弟》

✨《笑林小子》

✨《霸王別姬》

✨《暖春》

✨《泰坦尼克號》

✨《僵屍先生》

✨《九品芝麻官》

✨《長江七號》

✨《倩女幽魂》

✨《三毛流浪記》

✨《賭神》

90後看的動畫片居多,電影白為主,港片為主。

《我的丑娘》在最後面他媽媽,倒下的時候,女主那撕心裂肺的叫媽,看的我老淚涕橫的,奶奶帶孫子以保姆的身份,把女主給的工資拿來給孫子買玩具,開始的時候女主防著老太太,在菜油上做記號發現油反倒越來越多,一切看在眼裡的男主只能有苦難言

《風雲雄霸天下》,這部電影是我小學第一次看電影,當時學校窮,土培教室泥巴地面,放電影的時候很興奮,都是全校師生坐在操場上看的,而且這部電影的武打特效都做的很好,放學了還模仿裡面的聶風和步驚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

E. 對比小時候看的露天電影和現在的電影院電影,你覺得哪個更有感覺

我覺得還是露天電影特別有感覺,因為很多人一起圍著看,才顯得特別熱鬧,也是特別值得人回憶的一種感覺。而在電影院可以去看動作大片或者3D甚至5D電影,給人更多直面和感官上的享受。而露天電影幾乎很多都是積極向上的抗日題材或者年代戲,畢竟看露天電影的中老年人比較多,還是會更多的偏向於他們的喜好的。但是對我自己來說我認為露天電影是我童年回憶里的一部分,也是特別珍貴的一段往事。很多時候看的不是電影本身和劇情,而是一種情懷和對過往的留戀。現在的電影院反而更多的會是年輕人和孩子們會去光顧,電影院也成了情侶約會的一項重要活動,孩子們則是為了去看動畫片的。而且再也不需要搶座位,只要花錢就可以挑選自己心儀的座位,整個電影院里不能夠大聲喧嘩、交頭接耳,這樣的現象都會被人舉報和吐槽,反而缺少了一點樂趣。所以現在我也是越來越少去電影院了,我更願意在家看電影,除非有新作品上映或者為了特效電影才會去電影院。

而電影院給我的感覺再也回不到從前特別熱鬧的氣氛了,大家看完散場後都是靜悄悄的唯一留下的就是滿地的垃圾和食品包裝袋,再也沒有了童年的感覺。所以在我心目中我是特別喜歡露天電影的,氣氛特別好,而且也可以更多的照顧一些老年朋友。

F. 你小時候在農村看過壩壩電影嗎發生過哪些趣事

什麼叫壩壩電影?看來問題的提出者是川渝那地方的人。不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露天電影,這在過去的城鄉是司空見慣的電影放映方式,用兩根稍粗點的竹桿豎在銀幕兩邊,用繩子將銀幕扯平整,到了夜幕降臨,就可以放映電影了。

本博就是伴隨著看這種在學校露天操場、生產隊的打麥場放電影而長大的,包括後來參加工作以後,仍然看的是露天電影。

過去的縣城有兩個地方人氣最旺,一個地方就是電影院,另一個地方是會堂兼劇院。這兩個地方無論是看電影還是觀戲劇,那可是需要買票才能進去的。看電影的票價相對便宜,1角錢一張,而看由劇團演出的戲是看電影的2倍,也就是2角錢一張門票。

而城鄉所放的露天電影,是不對觀眾個人收錢的,而是由廠礦企業和農村的生產隊集體所付費的。本博童年是在農村學校的操場和村子裡的麥場上看電影,到了參加工作後,仍然看的是露天電影。本博中師畢業後被分配在三線企業工作,工廠所在地位於處深山老林之中,三座大山所形成的三岔自然山溝,在企業尚未完全建成時,找一塊相對平整的地方也是很困難的。

為了調節職工們的文化生活,在電視機還是稀罕物的年代,只有每周六的晚上看電影是令大家高興的事。

某年的暑期,天氣炎熱,為了消夏納涼,為了活躍廣大職工家屬的文化生活,廠工會的領導和員工盡早謀劃,無論是租還是從合作夥伴那裡借,盡可能做到每天晚上放上場電影。記得有天晚上電影放映了一半,頓時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看電影的人們卻穩絲不動。不多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人們冒雨繼續看了下去。人們看電影的位置是一個半山坡,銀幕支在低處,觀眾坐在相對逐漸增高的半山坡上,前面低後面高,形成了自然的落差,誰也不遮擋不了誰的視線。不多時雨水就開始匯成小溪從人們所坐的小凳子下面嘩嘩流過,人們的雙腳都浸泡在涼水中,確實起到了降溫的作用。

這應該不算作什麼趣事,卻給本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之前,應該說除了縣城以上的大中城市,多數人還是以觀看露天電影為主。哪能與現在相比,人們足不出戶,坐在個人家裡的客廳里就能搜到個人願意看的電影、電視連續劇。老夫也趕上了新時代,從上世紀的八七年為了結婚,買了首台20英吋日本品牌夏普彩色電視機,到國慶60周年大慶更換了由國內企業所生產的55吋創維平板電視機,基本達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珍惜現在,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暢想未來。(原創於:2021/09/23)

我小時候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來的貝貝電影,吃飯都成問題,遺憾。

六七十年代吃的穿的沒現在好,要說起那精氣神兒沒的說!露天電影,唱戲,十幾里山路,摸黑都要去看,不管那個村演,晚上前,計劃好,男的一撥,女的一撥,喜喜哈哈,說天道地就去看了。看完又喜喜哈哈回家了,雖然很晚,但絕不影響第二天出工。勞動時大傢伙兒要把昨晚看的電影戲嘮嗑個幾天,一個細節都不露。電影還好,就那戲只是看了個花里鬍梢,說哼幾曲戲調還可以,因為是地方戲嗎!唱詞和內容也聽不清,更不用理解意思了!

我在工廠家屬區長大,早些時候廠里沒有電影院,只有豎著的兩根電樁放電影的一個場壩,我們廠區就相當於在和農村的結合地帶,這應該是壩壩電影吧。

後來,廠里修了一個工人俱樂部,看電影就要買票去看,小時候 娛樂 項目少,想看電影沒有錢[捂臉],就跟著別人翻圍牆進去看,現在想起來還真的冒險。

記得小時候上初中的時候,周圍一個村裡在村小學壩壩裡面放露天電影,最後還發生了命案,後來都不敢在那裡放了。

壩壩電影?剛看到這個的時候,我還呆愣了好久,就像是在老家突然翻出自己小時候的玩具一般,記憶如潮水而來。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名詞的含義所在,作為一名偏遠地區的90後,還是有機會看到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壩壩電影」,什麼叫做壩壩電影呢?壩壩是四川、貴州、雲南地區人們對空地的稱謂,壩壩電影就是露天電影。

那時候才十歲不到, 農村沒有什麼 娛樂 項目,我們那裡又是晚上播放的(農民白天要干農活), 我就喜歡跟在同村的夥伴身後,夜晚提著小煤燈,若是月色好,燈都不捨得點。一群孩子就著夜色行走一個小時左右去湊熱鬧。

男孩子很淘氣,就喜歡跑在前面,躲在某一個轉彎處的草叢裡面,等我們過去就突然出來嚇一跳!人嚇人,真的會嚇死人啊!有一次把一個女生嚇哭了,那個男生怕回家唄打罵,晚上不敢回家睡覺,就去了家裡的牛棚就將一晚。早上母親看到他回家還誇他勤奮,起這么早!

我們小孩子去,多半是去湊熱鬧,並不是真的要去看電影或者看舞台劇演出。我們去的晚,人又小,根本占不到好的位置。但是人多,很熱鬧,很多賣小零食的看得讓人流口水啊,可惜兜里總是缺那麼點小錢,只能看看,聞聞味道來解解饞了。

後來,孩子越長越大,陸陸續續地去上學了,電視走進了千家萬戶,就算來播放或者巡演,人們也不喜歡去看了。再後來,那個位置被拆了,被一條條水泥路覆蓋了。

再也看不到一群人在那裡踮著腳看得場景了,再也沒有早早吃過晚飯拿出最好看的衣服,叫上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夥伴們走夜路去湊熱鬧了,我們長大了,那個地方也沒有了.......

什麼是壩壩電影?我所理解的可能是露天電影吧!

小時候,我們那裡非常窮,沒有電,更談不上有什麼 娛樂 場所,好一點的家庭有一部收音機就已經是讓人羨慕的事情了,因此,只要聽說哪個村有放電影的,我們就會像過年一樣高興。

所謂的放電影,在農村非常簡單,就是用兩根粗點的竹竿,中間綁上銀幕,兩邊用繩子固定起來,因為沒有電,放電影的就會自帶一台汽油發電機做電源,那東西聲音很大,但我們卻不覺得吵,反而覺得很好聽。寂靜的夜晚,只要聽到這種聲音,大家就會不約而同的結伴同行,順著聲音前行就一定會找到放電影的地方,那種場景可能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可想像,然而它卻一直伴隨著我的童年,現在依然歷歷在目,十分想念!

記得有一次,聽說附近村莊有放電影的,《三打白骨精》,於是一吃完晚飯,我們就聚在一起一同前往,那一次去的地方離我們村至少有七八里的路程,可我們一點都不覺得累,大家一路上說說笑笑,十分快樂,等到了地方一看,電影卻是在別的村,等放完了才過來,沒辦法,只有等了,等著等著大家都瞌睡了,就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突然被一陣美妙的聲音驚醒了,大家趕緊起來,是的,放電影的來了,終於能看了!雖然已經後半夜了,可看電影的人依然很多,有好多甚至是剛剛看完,又跟著放電影的過來的,再看第二遍!現在的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然而當時卻是一個真實的場景,可見那時候的文化 娛樂 是多麼匱乏啊!看完電影,也不知道是什麼時間了,反正公雞已經開始打鳴兒了,大家議論著電影,年長的照看著年幼的,也有把鞋子走丟的,不管怎樣,大家是快樂的,雖然走了那麼遠的路,可一點都不覺得累!

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電視家家都有,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電影也和過去大不一樣,有一次回老家,聽說晚上村裡放電影,是鄉里送電影下鄉惠民的,於是吃完晚飯去看看,到了地方一看,稀稀拉拉的站了幾個老人,感覺沒有一點氣氛,索然無味!也許這是時代的變遷,是好事,然而卻總覺的心裡空落落的,像失去了什麼,也許是自己落伍了,很多東西只能變成回憶,永遠的藏在心裡了!

[看壩壩電影]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看壩壩電影是當時我最為高興的事情。

記得第一次看壩壩電影是去我家山背後那邊的一個生產隊七隊(現在稱村民組)看的。

那時自己還小,在記憶中好象還沒有上學。在當天下午,聽大人們說,七隊今晚要放電影。第一次聽到電影二字,只覺得好奇好玩。天快黑了,父母還未從地里做活路回來,我自己隨便熱了點飯吃,就和其他小夥伴們一起走著山路,直奔七隊放電影的地方。走到時,電影已在壩壩里開始放了。看電影的人很多,圍著白色的一大塊「布」,看得津津有味。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么一塊「白布」里會有這么多人在動,覺得很好奇,於是轉到銀幕後面去看,相反看到的人是反的,還以為人是從後面走到銀幕上的。

看到這樣的情形,不象自己的想像,又轉到前面來看,看到有壞人(敵人)在用刀槍在殺害老百姓,我心裡想,我們怎麼不幫老百姓打敵人呢,我們又不是沒有人,想得好天真的。

帶著好幾個想不通,終於把電影看完。哈哈還想到要去銀幕下撿子彈殼呢。

長大了,終於明白了電影是這么一回事。現在想起來,都為自己第一次看電影的好奇、天真、幼稚而覺得好笑!

提起露天電影,就有說不完的話題。露天電影在60、70年代,特別盛行,學校的操場、生產隊的打麥場都是絕佳的場所,只要一有電影看,便早早的把豬草准備好,晚上一吃了飯,便約上三五好有,就前往放電影的地方,觀看電影,有時有事耽擱晚了,飯也顧上吃,鞋也顧上穿,光著腳就走了,到觀看電影的時候才發覺腳凍得瑟瑟發抖(初春3.4月份)。記得有一次是我們鎮…(當時叫某某公社)放一部電影,名字忘了,把當時收票地方的圍牆都給擠塌了,足以想像當時那個場面。

兒時的生活雖然艱苦、單調,但是那時候的快樂是現在的小朋友所體會不到的,再也回不去童年!那個快樂的、無限留念的年代!

60後的人,正好趕上電影下鄉走向農村的時候。起初,縣里的電影隊下鄉,在公社所在地放映,後來公社有了電影隊,電影就走到村屯。

那時候,一旦輪到屯裡有電影,屯好像過節一樣熱鬧。孩子們就要提前到放電影的曬谷場去搶佔位置,把家裡的長凳、短凳搬出來。

去公社影場看電影,路途太遠,加上人很多,我們這些孩子們個子矮,在遠處站著夾在大人中間,根本就看不著,同時,站著大久了,腳會發麻發酸。所以每當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跑到銀幕跟前看。在那裡,大人們一般不會有人,因為大人擠在前會擋住別人的視線,影響到別人的觀看。

在銀幕跟前看電影,留給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地方很多,能坐上幾排人就不錯了,特別是我們這些村下的孩子,到街上場看電影,常常爭到一個看到完整的銀幕就很開心了,很多時候,擠在銀幕底,像小鳥行食一樣仰著脖子,一個晚上下來,脖子都仰疼了。

銀幕下的我們,在多數情況下,席地而坐,隅爾找到一塊大人巴掌大的磚石塊墊座,坐下之後,中途不會輕易離開,因為旁邊有很多站著的人隨時會補位。

那個時候,農村文化生活十分缺乏單調,我們能讀到的書本很少,除上學讀的課本、還有就是小人書,小說不多,期刊雜志是70年代末才陸續地出現,更不可想像今天這樣網路資訊那麼豐富。有線廣播、電影是當時生活最 時尚 、最高層次、最吸引人的文化生活了。因此,只要有電影,無論在哪個村屯放映,有的人不惜走上一、二個小時的夜路去看。

讀小學三年級之前,母親擔心我們迷路走失,從不敢放任我們自己外出看電影。上了三年級,也只限於有周圍鄰近的村莊,但必須結伴而行。那時的鄉村走的是又小又爛的泥巴路,兩邊都是高高的玉米青紗帳,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摸黑走路,最多的一隊孩子里有一、二個電筒能夠借光。

雨季的時候,小路上泥濘不堪,但為了看上一場電影,我們不惜光著腳丫,踩著泥漿,一步一滑地趕場而去,有的跌得一身泥,也在所不辭。

那個時候的電影,大多數以革命英雄主義故事題材為主,在我的印象中,有《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英雄兒女》等等,除此之外,每場電影之前還加映一些紀錄片。

好奇心和偶像崇拜使然,電影事故從銀幕里走出來,在我們兒童生活世界中,趣味十足的 游戲 就是滿村莊地學打仗、捉迷藏、演英雄、剿土匪、除漢奸。

也就是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染和熏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幼小心靈深深烙印了革命人生觀、價值取向。

正是受到這樣的影響,在長大成人以後,我把入伍當兵、守邊衛國作為第一選擇,服現役30年,把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邊防保衛事業。

每當提起電影,提起兒時的文化生活,我都會浮想聯翩,深刻而難忘。

說起小時候看電影,這個心情就回到小時候了,那時候很開心的,每個月都要到我們村上放電影是四次,每個星期來放一次,就在我們學校操場上放電影,那時候我還上學,看到放電影的來了,我們放學就趕快回家吃飯,然後抱小凳子就到學校操場號位子,然後晚上等父母家人來坐著看電影,很開心,在農村來說,那時候的沒有電視,也沒有 娛樂 的,就只能等一星期一次的電影了。

每次來放電影,我們真的比過年還開心,每天放學之後,就在那個操場上畫個圈圈寫上自己的名字,就算自家號的位置了,別人要是來掙,那一定要吵架了!不過別人一般不會搶位置的,各人畫圈號好位置。然後高高興興的回家跟父母說,哎呀,快吃飯,快吃飯,吃完飯我們就去看電影了,我記得那個時候,看過的電影,有三打白骨精呀,什麼大渡河呀?一江春水向東流呀,還有戰爭片很多,記不得名稱了,反正記得記不得的都太多了,現在想起來,那真是種很開心的事情,要說發生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也有的就是搶位置,你號的位置被他的凳子擺了,或者他的橙子站著你的位置了,兩個人就為了爭位置吵架打架,在那時候這種事情發生的太多了,經常為了一個位置,吵的沒得辦法,有的也打成仇人,經常發生這種情況,放電影的就不怎麼來了。後來家裡面也慢慢的條件好了,家家都買電視了,然後也不放電影了,說現在看電影只能到那個電影裡面看,露天電影就沒什麼放了,所以說現在每家有電視是很開心的事,每天可以在家裡面看電視,想看什麼看什麼,真的跟以前比起來,現在的日子太幸福了,太開心了,現在的00後90後都不知道我們70後那個年代,看電影的那種心情沒無法比喻,那時候看電影真的開心呀,比過年還開心,比吃肉還開心,小朋友在一起玩,大人在一起聊天,好幸福,好幸福,現在想起來說出來,我都感覺回到那個時代的感覺,感覺自己是真的開心幸福,露天電影就是這樣,讓人回味,讓人開心,讓人幸福,也讓人想到過去的事情。[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G. 60後,70後,80後還記得曾經跑幾里地看露天電影的心情嗎

嘿嘿,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記得七五年在陝西老家,曾經有無數次去幾里外的地方看電影的經歷。有一次還遇到了危險,現在想起來都有點後怕。

那個年代放電影,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簡直是最期盼的一件大事,不亞於過年。我和幾個最要好的小夥伴,曾經有過跟著放電影的一連五天,跟著走了五個村子的記錄。而且我還記得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小兵張嘎》。那時候,除了佩服電影里的小嘎子以外,還被他的淘氣和調皮所折服。小嘎子就是我心中的英雄,簡直崇拜到五體投地了。有很多台詞都成了我們這些小屁孩的口頭語:「別動,打死你這個狗漢奸」,「老子在城裡進館子都不掏錢,別說吃你個爛西瓜……」等等等等。

那是一個秋天的晚上。秋天的農村是美麗的,秋高氣爽,月兒亮的耀眼,道路兩旁都是玉米地,散發出一種誘人的、甜甜的氣息來。我們走在路上,只能聽到嘰嘰喳喳的說話聲,人已被高高的玉米桿淹沒了。真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那天去看電影,是離家最遠的一個村子,也是去看《小兵張嘎》。當我們看完電影,往家走的時候,每個人還沉浸在電影的情節里。你一言我一語,幾個小夥伴在討論著嘎子藏槍的細節。有說不應該把槍藏起來,應該帶在身上,槍那麼小又好藏。有人說嘎子藏槍的做法對,換著他也會那樣做呢,被大人發現了肯定是沒收的……

就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只聽前面的玉米地里傳來「刷刷刷」的聲音,從遠到近,片刻,路中央出現了一條尾巴拖地的大狗。月光下能清晰地看到伸著長長的舌頭,豎著的耳朵還在微微顫抖。說真的,這種模樣的狗,我們還從來都沒見過。大家愣愣地站住了,望著十幾步外的那條狗。

狗見我們站住不動,也便蹲下望著我們,那伸出來的舌頭好長好長,怪嚇人的。片刻的沉默之後,不知道誰喊了一聲:「這是狼。」

這聲音像晴天霹靂,我們幾個小屁孩有人大喊,有人怪叫。這種混雜的聲音,在秋天的夜晚里顯得格外刺耳。那條被稱作「狼」的狗,受到驚嚇後露出白森森的牙齒來,低聲嗷叫一聲,便鑽進了玉米地。

狼,在我們這些小屁孩的心裡,那是一個可怕的字眼。此時此刻,我們五六個小屁孩手拉著手,一邊高聲喊叫著、一邊緊張地往前走。幸虧那天還有一塊去追電影的大人,聽到我們的喊叫聲,以為發生什麼事了,又折了回來,當大人們聽到我們的描述以後,不約而同地說到:「那是狼,你們膽子不小。」

當然,這個事情不久就讓二伯和奶奶知道了。從那以後,大人們再也不讓我們去別的村子看電影了,要去,也得有大人們跟著才行。

那次的經歷,雖然想起來有點後怕,但是不管怎樣,童年的記憶總是讓人回味無窮的。

八十年代前,全國各地都有露天電影。當時的露天電影,深受群眾的喜愛。

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用竹竿拉上一塊大白帆布,一邊是電影放映員和機器設備,帆布前的地上,大人小孩們自帶小板凳,黑壓壓的坐著。

那個年代的電影品種非常少,八部「革命樣板戲」播放的是最多的,故事片有雷鋒的故事、閃閃的紅星、劉胡蘭、英雄兒女等。

八十年代之前,家家戶戶都沒有電視機不說,廣大農村地區,根本就不具備影劇院設施,滿足不了廣大居民群眾對文化 娛樂 活動的需求。

為了豐富這些地區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因陋就簡,因地制宜,通過推出露天電影劇場的方式,解決群眾看電影難問題。

當時的露天電影,為豐富群眾的文件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八十年代後期,露天電影才逐步退出了 歷史 的舞台。

在六七十年代,非常普遍的露天電影主要是農村,包括三線建設的工廠都只有露天電影,不收錢,農村三個月每個生產隊看一次露天電影,那時當知青在華瑩山區,有很多廠礦,經常往返十幾公里到這些廠礦看電影,也不覺得累也不怕黑夜,而且基本上都是走公路和小路,而且興致勃勃,在那時覺得是享受。

忙忙碌碌的一天結束後,在大隊社場上的露天電影是盛大的節日舞會,就如同除夕廚房內,飄來的陣陣肉香。

天還沒黑,我們就搬著長凳去搶一個好的位置。電影中英雄人物如數家珍……

熱鬧而嘈雜的場景,也是少男少女們釋放浪漫好地方,因此也演譯出許多香艷的故事。

在那時候的農村, 娛樂 如此的匱乏,只有數月一次的霞天電影才是兒時最深地奢華!

我是56年出生的,依然還記得曾經跑十幾里地,去外村看露天電影時的情景。

那時候,農村裡很少有 娛樂 活動,只有過很長一段時間可以看一場電影隊來村放映的露天電影。那時候演電影,往往是一部電影片,在周圍的農村裡輪流放映。但即使是同樣的電影片,農村的年輕人、小孩,卻百看不厭,常常是跟著電影隊,哪裡放映電影就去哪裡看。有時候路程相當遠,照樣步行十幾里地去觀看。我那時最愛看的是打仗的電影,像《南征北戰》、《地雷戰》、《地道戰》、《平原游擊隊》,這些電影我們己熟悉其中的故事情節。小時候放學後,我們小夥伴們一起,還常常扮演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我最喜歡扮演傳寶、李向陽,可小夥伴們誰也不願意當反面人物。反面人物往往是歪戴帽子或是獨眼龍,一眼就會認出來。

那時候一聽說村子裡演電影,全村男女老少,都會搬個橙子,早早去占空,坐在最得勁的地方,等待觀看。放正式電影前,總愛先放映一段新聞簡報,即使是這樣,村民們依然很早就坐在那裡等待。那時候看電影,最怕停電,停電的現象經常發生。一遇停電,美好的願望就會泡湯,第二天演不演就成了兩說。

看電影是小時候最美好的願望,能經常看一場打仗的電影,成了小夥伴們最美好的時光。現在我們已老,終於可以坐在自己家的炕上,盡情地觀看電影、電視劇、以及各種戲曲與綜藝。感謝科學的進步, 社會 的發展,感謝我們趕上了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