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部最好看的戰爭片
推薦五部戰爭電影分別是:《1917》、《灰獵犬號》、《血戰摩蘇爾》、《卡拉什尼科夫》、《勒熱夫戰役》。
1、《1917》。
《1917》拋棄了剪輯,用一個長鏡頭完成了整個電影的敘事,如果你說長鏡頭無意義,那麼整部電影對你來說都是無意義的。門德斯導演採用這種表達方式,顯然不是為了炫技。
⑵ 經典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經典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是《拯救大兵瑞恩》、《野戰排》、《兵臨城下》、《父輩的旗幟》、《細細的紅線》、《珍珠港》 、《現代啟示錄》、《全金屬外殼》、《戰馬》、《巴頓將軍》。
1、《拯救大兵瑞恩》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⑶ 如何評價電影《卡拉什尼科夫》 - 知乎
電影《卡拉什尼科夫》在評價中往往顯得平淡無奇,甚至有人認為它是一部流水賬式的電影,但其在豆瓣上卻能獲得7.1的高分,這在近年來俄羅斯商業電影中實屬少見。對比之下,《危樓愚夫》(2014年)的評分雖高達8.4,但仍不足以掩蓋《卡拉什尼科夫》在同類作品中的獨特性。
《卡拉什尼科夫》之所以能夠獲得高分,與其作為傳記與戰爭題材的電影密不可分。主角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作為天才槍械設計師,他的成就和對戰爭的反戰態度,使得電影在反思與哲學思辨上具有獨特的價值。卡拉什尼科夫的生平經歷中,他對創造AK-47的初衷和對戰爭的後悔,以及他將精力轉移到釀制威士忌酒上的晚年生活,都是電影中不可忽視的亮點。
電影中對卡拉什尼科夫的描述,盡管在人物塑造上可能不如真實經歷中的戲劇性和沖突性,但其對於傳記電影的背景設定和敘事技巧,卻是值得稱道的。電影通過鏡頭語言、構圖、表情等細節,以及對卡拉什尼科夫真實生活中的某些事件的再現,傳遞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盡管《卡拉什尼科夫》在敘事風格上顯得較為寡淡,缺乏強烈的人物沖突和戲劇性高潮,但這可能與劇本打磨的不完善和人物塑造的取捨有關。這種風格更多地反映了俄羅斯電影人對傳統藝術表達的回歸,以及對好萊塢類型電影風格的有意無意的區分。電影中的某些鏡頭和構圖,讓人聯想到前蘇聯的經典影片,展現出俄羅斯電影人對藝術表達的獨特理解。
在商業電影領域,俄羅斯電影人對好萊塢類型片的依賴和模仿,使得近年來的俄羅斯大片在視覺特效和劇情設計上顯得過於好萊塢化。然而,這一現象在近年來有所改變,俄羅斯電影人開始嘗試與反思,挖掘和強調蘇聯與俄羅斯的歷史遺產,通過電影形式展現蘇聯時代的輝煌時刻。這一轉變使得俄羅斯電影在市場和觀眾中獲得了一定的認可,為觀眾帶來了新的觀影體驗。
盡管《卡拉什尼科夫》在敘事上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充分展現關鍵轉折點,以及人物內心深處的動機,但電影依然在時代背景塑造上表現出色。卡拉什尼科夫在特定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下的創造奇跡,是電影中的重要看點。通過展現卡拉什尼科夫從受傷回家,充滿抱負地回到工廠,最終在技術工人的協助下實現了造槍夢想的過程,電影揭示了時代與個人努力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雖然《卡拉什尼科夫》在敘事風格上可能不如好萊塢電影那樣引人入勝,但在反思歷史、塑造時代背景以及人物內心世界的方面,展現出了一定的獨特性和深度。盡管電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其在電影藝術表達上的探索和嘗試,為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給觀眾帶來了新的期待。
⑷ 關於電影瘋狗強尼中的一個片段
首先那個男孩在開頭就被迫開槍打死了自己的父親,憎恨娃娃軍,不願意成為娃娃軍的一員所以寧願被狙擊手打死也不願意和娃娃兵一起「戰斗」。仔細觀察,手裡捏著的槍是木頭製作的,證明娃娃軍還沒把當做軍團的一員。
《瘋狗強尼》電影里沒有明確說明是哪個國家,只說是非洲某國。但影片部分原型是出自原賴比瑞亞的童子軍,電影拍攝國家也有賴比瑞亞。《瘋狗強尼》簡介:《瘋狗強尼》,是一部法國、比利時、賴比瑞亞合作拍攝的戰爭題材電影。
瘋狗強尼的劇情簡介:
描述非洲某國娃娃兵的殘酷人生。他們拿起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如同職業軍人,年紀輕輕就殺人如麻,還強奸婦女。
本片敘述年僅15歲的叛軍首領「瘋狗強尼」當娃娃兵的歷程,和13歲少女拉奧科蕾逃離殘酷戰亂的故事。《瘋狗強尼》曾獲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具希望獎,12歲以下不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瘋狗強尼
⑸ 瘋狗強尼的影片評價
《血鑽》、《盧安達飯店》、《烏干達天空下》等片中所反映過的非洲「童子軍」們又一次出現了,只不過這次他們成了真正的主角,具有紀錄片工作背景的導演幾乎把本片拍成了一部紀錄片。當七高八低的孩子們拿著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肆意掃射,殘忍槍殺民眾時,讓我們震驚於這個世界的瘋狂和不可理喻,然而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如瘋狗般瘋狂。
生活在和平環境下的我們,幾乎很難理解片中所反映的部族仇恨和野蠻思維,從少年戰士們囂張的氣焰和野蠻行徑中,我們看到的是瘋狂和無奈。混亂的隊伍,雜七雜八的衣服,他們拿著幾乎和他們身高一樣長的槍支,怎麼看都像是一幫烏合之眾,然而就是這幫「烏合之眾」交替掩護沖鋒、反狙擊射殺等戰術都進行的有板有眼,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群孩子的行為。
當他們失去制約之後,當他們手中有了槍之後,當他們發現槍可以奪取別人的生命時,當他們發現槍可以迫使別人去服從他們並且做他們任何命令去做的事情時,人性最邪惡的一面便肆無忌憚地暴露出來,他們搶劫、槍殺、甚至強奸比他們高大許多的婦女。
「瘋狗」強尼就是一幫這樣的隊伍的小頭目,他自稱從10歲起就開始打仗和殺人,當他談論這些時充滿著成就感和自豪感,他手中的槍使得他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在這樣的人生中,他變得像瘋狗一樣狂躁,幾乎見人就咬。他的部下「沒好主意」幾乎也是一個瘋狂的傢伙,雖然他看上去甚至比「瘋狗」強尼年齡更小,只有在他鍥而不舍地扛著一頭豬作為戰利品時,我們才能隱約地感覺到他身上還隱藏著的稚氣。在他們趾高氣揚地進行著所謂的正義戰爭時,背後那真正的利益攫取者正在陰險而得意地竊笑,而這幫「戰士」們卻為了一頭豬而爭執。當「瘋狗」想要一點點情慾來溫暖因死亡和鮮血見得太多而冰冷的心時,失去控制的人生已經不給他選擇的機會了,當他的「女人」倒在自己人槍下時,他終於流下了眼淚,然而一切已經太遲。
再說說電影本身的架構。除了「瘋狗」強尼這一劇情主線之外,導演另外安排了一個因為叛亂而導致父親慘死的女孩拉奧科蕾尋找失散的弟弟這樣一條劇情發展線路,兩條主線幾乎平行推進,偶爾互相交叉一下。導演大概是想用女孩的視角去解讀「瘋狗」的內心世界和見證瘋狂,然而由於兩條線路碰撞的時間太少太短,戲劇沖突不夠,導致我們除了在畫面中能看到的殘忍殺戮外,幾乎無法太多地感受的人物的內心世界。還有一個遺憾是導演並沒有安排「瘋狗」和他的隊伍與政府軍之間的沖突,而只是弱弱地交代了一下「瘋狗」和維和部隊之間的爭執。作為在非洲大環境下產生的眾多娃娃兵中的一支,是不可避免地會同政府軍發生戰爭的,可想而知結局也必然是殘酷的,正是因為少了這樣的矛盾沖突,使得片子看上去有些小家子氣,缺乏更強的沖擊力,無論是視覺上的還是心靈上的。
需要強調的是扮演「瘋狗」、「沒好主意」和「蝴蝶」的三個小演員,囂張而冷酷,表現很突出,幾乎給人以紀錄片的真實感,實屬可貴。
艾滋病、內戰、政變、飢餓和貧窮長久以來幾乎一直是非洲的代名詞。由於復雜的民族關系以及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影響,造成了非洲很多國家內戰頻繁,民不聊生。隨便拉一幫人,搞幾條槍就敢和政府叫板,政府軍往往還無可奈何,這就是非洲的特有現象。西方所謂民主世界的導演們,往往以一種悲天憫人、居高臨下的姿態,用電影語言記錄非洲的苦難,然後以此來得個獎什麼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和捷徑。但是苦難的非洲依然苦難,叛軍和政府軍依然是世界新聞的常見字眼。
正是:優雅的西方依然優雅,瘋狂的非洲更加瘋狂。
《瘋狗強尼》可以有另一種活法小小農 發布於:2010-02-05 09:23
戛納電影節把最具希望的單元獎頒給《瘋狗強尼》,名為「一種關注」。不錯的概括文字,隱藏了記錄與再創作間容易暴露的尷尬,在這兒,別談什麼視覺盛宴,也別指望它是一本超牛掰的故事會。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就完了。「呼籲和平,反對戰爭」的口號看來只能靠喊,聲音虛弱也要一直喊下去,子子孫孫。
15歲的強尼外號瘋狗,生活在貧苦落後的非洲某國,從10歲起扛槍打仗。影片開始,他已經是叛軍娃娃兵團里的一個小頭領。這群孩子不屬於正規軍,但進行了入軍儀式,把暴力當做信仰灌輸給無知的小孩兒是輕而易舉的事。
娃娃軍團借著推翻當權政府,給百姓新生活的正義旗幟,殺人、搶劫、強奸、無惡不作。到處搜捕槍殺舊政府的擁護者,只要他們想,沒什麼不敢做的。但始終是個工具,叛軍用來護身的盾牌,用來肆意殺戮的機器,像敢死隊一樣,沖上去,能活則活,做逃兵就是死路一條,他們無尚光榮的使命就是成為叛軍廢物利用後的優質武器。
這群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瘋狂。瘋狂地殺人,瘋狂地吼叫,瘋狂地為所欲為。而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沖擊力來自他們無覺知的變態心理。
砰、砰幾槍,一輛小車就搶到了手。把死人拖出車外,坐上濺滿鮮血的車,像開著旅遊大巴一樣悠然自得地向城區開進。後來我想,車窗上飛濺的鮮血幸好是勾兌的番茄醬或顏料。
一個三四十歲的成年女人被輪奸,一對老夫婦被喝令脫光當眾羞辱,這還得算是施捨後的輕刑。別說缺胳膊少腿的傷殘人,就連手腳麻利的正常人都難逃厄運,只要沒挨槍子,都是幸運的。
影片中,強尼之外還有一個男孩,實在是忍受不了他嘶聲叫囂的樣子。十足一把走火的沖鋒槍,扣扳機的手永遠比脖子上的腦袋運轉得快。搶了一個老人的一頭豬,隨時隨地扛著,強尼要宰了這頭豬給手下充飢,他竟然心生「憐憫」,死活不答應。我以為他的靈魂開竅,也懂得珍愛生命,雖然那隻是一頭豬。還是強尼了解自己人,他不過是為了把整頭豬留作私人財產。
說這部影片,一定要提到副線。一個穿著粉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導演刻意安排的天使。經歷失去親人的傷痛,獨自行走於槍林彈雨的街道,依然心存希望。給同是孤兒的小女孩兒洗澡時,她的笑竟然那麼美麗。
我願意相信一樣寶貴的東西,知識,它給了女孩兒無盡的力量與勇氣。至於她在墓地里向上帝和父親所做的一段告白,只能說現實就是這樣殘酷,聖經也救不了槍口下的無辜生靈。
娃娃軍團終究是要退出舞台的,叛軍推翻了政府,但娃娃兵們只得到了幾聲訓狗似的怒喝聲。
談話語權就是自取其辱,瘋狗只能叫叫,在戰爭結束後,強尼窩囊地接受了這一切,上校的夢成了泡泡,娃娃軍只能等待再一次的叛亂。
強尼的人生沒有完結。不過這樣最好,最後槍落到了小女孩兒的手裡,而女孩兒的不屈服真是個精彩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