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必要的殺戮在線觀看
必要的殺戮在線觀看http://mengkong.blog.163.com/blog/static/171049003201081461520702
劇情簡介
《必要的殺戮》講述了一個被美軍俘虜的阿富汗人穆罕默德,在被壓到東歐戰線後逃逸的故事。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還特意為影片製造了極度沉悶的氣氛,幾乎沒有幾句對白,全靠演員的表演支撐,其大膽的風格勢必能引起爭議。本片的男主角文森特-加洛,堪稱今年威尼斯的第一紅人,除了此片能為他帶來角逐影帝的機會外,他執導的《寫在水中的承諾》和《間諜》還分別進入了競賽單元和地平線單元,假如這些作品都能成功,那麼加洛有望刷新影展的單屆獲獎紀錄。
編輯本段影片看點
准大師級導演出馬 在今年大師級影人捉襟見肘之時,波蘭導演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的新片《必要的殺戮》入圍,好歹彌補了一點尷尬。傑茲早在1967年就憑借《出發》一片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金熊大獎,之後5次殺進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競賽單元,獲得過最佳編劇和評審團大獎;在威尼斯影展上,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也戰績不俗,1985年的《燈船》獲得了評審團特別獎,1991年的《30個門鑰匙》則進入了競賽單元。令人費解的是,傑茲從1991年到2007年,竟然有17年沒有執導過一部電影,直到2008年的《與安娜的四個夜晚》問世,傑茲才又被業內所關注,倍受好評的《與安娜的四個夜晚》獲得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② 大家覺得殺生這部電影怎麼樣劇情中多次地震是不是有含義
給你發個豆瓣的影評吧
一. 【故事—清晰的事件,扎實的寫作】
先談故事。因為影片採取了插敘和倒敘等打破時間軸的手法,片子看上去有些凌亂。實際上,如果把《殺生》的故事按照情節本身的順序整理一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並不難理解:
某典型化封建鄉村,小混混黃渤童年時候害死了蘇有朋的父母,結下了一個梁子。長大後的黃渤繼續為害鄉里,不得當地居民人心。因為其製造了一系列的村中鬧劇,例如群p,同時和寡婦余男亂倫,徹底突破了人們的容忍底線,因此引來了殺機。在蘇有朋的設計下,居民們展開了通過心理暗示的謠言來展開「殺死」黃渤的計劃,全村人一同參與。而在計劃順利實施的中途,寡婦余男意外的懷孕引出了新的問題——蘇有朋要進一步殺掉黃渤的孩子。黃渤知道了真相,最終選擇救下了寡婦和孩子,以自我放逐的自殺收場。而參與謀害黃渤的鄉親居民,則各自也受到了相應的「報應」。而任達華飾演的醫生,則是整個事件的還原者。
單從劇本角度來說,《殺生》的故事還是有一定水平的。本身事件清晰,重點突出不凌亂,敘事主線復線設置,場次之間的承接功能合理,節奏把握也比較得當。同時在敘事結構上有一定個性化手段和觀念創新,整體來說算是比較扎實的劇本。
稍顯不足的問題是,劇本中語言稍微薄弱了一點,台詞算不上精彩,可以再磨磨。有幾個具體的事件細節略顯平庸,例如掰腕子、假胸片,可以換成更加精巧和出人意料的方式,以增添故事的驚喜感。
人物設計角度,任達華所擔任的講述者參與事件的功能不強。而且整個故事中缺乏正面沖突,例如黃渤和寡婦,黃渤和蘇有朋,村民之間,導致整個影片看上去有些「自說自話」。補水與水平問題,屬於創作觀念的差異吧。
在劇本之外,因為影片採取了倒敘和插敘,有別於傳統的敘事手法,觀眾觀影時候的連續感被打破,而故事背景又是一個非現實的題材,一般觀眾很容易跳出來,影響對影片的主觀評價。
【二. 觀念和思想——有價值、可探討】
整體來說,《殺生》中包含了幾個具有獨特意味的觀念性元素,值得探討
1命運:
在《殺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導演對於「命運」的概念有意強化。黃渤害死了蘇有朋的父母,因此自己的孩子要被殺戮。村民們設計害死了黃渤,最後難逃滅頂之災。尤其是最後在鎮民們吼喪下,天崩地裂毀滅世界的設計,極具宗教和神話味道。
應該說這種命運感的設計,同時帶來了正反兩方面的效果,從正的角度,「命運」完善了故事中的人物軌跡,也造成了寓意上的協調,並且讓整個《殺生》的片子呈現出一種對稱與穩重感。增添了影片本身的藝術氣息和思想內涵,算是國產電影中較為難得的嘗試。
但是缺點是讓故事缺少了因意外而造成的突轉,太過匠氣而與觀眾的實際生活經驗脫節,降低了整個影片的欣賞程度。最重要的是,在中國觀眾普遍缺少信仰、缺乏人文審美習慣的今天,稍微與市場現狀脫節。
2普通人的人性轉換
這也是《殺生》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村鎮中的普通居民轉換成了殺手,或許比較起命運的概念,中國觀眾對這一部分更能接受吧。村民們對黃渤進行了一系列心理暗示和投射,成功的把他有一個精壯男子變成了衰弱的垂死之人。
而當黃渤臨死前的告別,其中普通婦孺感動流淚的情緒轉換,人性的善惡之間的過渡都有不錯的戲點,應該說這部分的設計比較能觸動觀眾心理,同時也具備了較好的象徵意味。應該說這部分情節的設置還是有意義的,很有歐洲導演的創作觀念。
但是問題在於,現在《殺生》片子中的黃渤確實做了傷害村民的事情,這樣村民的加害便有了一定合理的鋪墊,關於人性的探索味道也被沖淡了。
3生命、性、復仇等元素
在《殺生》中,整個故事對於生命、性、復仇也有所涉及。黃渤一命換一命的「犧牲」,村鎮中對老人「百歲」的期待。蘇有朋醫生身份與殺人者身份之間的對比。片中幾處涉及性題材時所傳遞的態度,以及復仇的象徵,這些都讓影片有著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應該肯定的是這些東西,都是最為經典的故事元素,具備著古典主義的審美趨向。
現在的問題是,不同的元素都有涉及,是否會造成功能上的重疊,反而是集中火力講一個,更能造就影片的效果。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現在是一種東摸一把西捅一下的意思。
【三. 影片整體評價】
總的來說,《殺生》首先是一部用心創作的作品,保證了較高的技術質量,無論是劇本的精巧性,場面調度中的獨特設計,鏡頭中一些非常規的元素,例如運動攝影,主觀鏡頭。以及電影的音樂,都能看出導演的個人追求和一定的水平。
可以說,《殺生》體現出了較高的藝術水平。
但是《殺生》的問題在於,本身題材不是很討喜,有點太過嚴肅和形而上,很多場面都比較綳著,因此不一定適合商業電影觀眾的心理期待。同時在創作上,《殺生》處於了一種較為尷尬的位置,如果再增添裡面的飛著的元素,片子就是一個個人風格更強的文藝派電影。而如果說要討好觀眾,則要把「喜劇」的元素再發揮一些。把「殺」本身的來龍去脈起承轉合再突出一些。在場面上,增加可看的元素。現在影片屬於披著商業電影外衣和商業電影元素的個人化影片。有點打麻將的十三不靠。
③ 《一萬年以後》為什麼是一生要看的1001部科幻片
影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那沸騰的視聽漩渦里,反射出無數電影的影子。一開始,我想梳理一下被此片借鑒的電影,但很快發現不自量力,而且也全無必要。它包含了你能想到的幾乎每一部知名的科幻、奇幻電影,只有你說不出的,沒有它用不到的,如果哪一部科幻片沒有得到臨幸,那一定是它名氣不夠大。影片不僅從角色造型、世界觀、打鬥樣式等顯性層面大肆偷師,連拍攝樣式也走「恍若相識」路線,比如石頭人一拳擊潰巨蟲,然後擺個英雄大環繞,完整照搬了《復仇者聯盟》的場面調度。
值得敬佩的是,此片毫無山寨電影的遮遮掩掩和故作磊落。它擺明了給你看,我就是東拼西湊,自認博採眾長,有一份痞子昆汀般的氣魄。這令人肅然起敬。要知道,偷師幾招來充門面,是偷懶之舉,但是把無數電影揉成橡皮泥,再重塑成型,還真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嘗試,頗為先鋒前衛。他拍的如此理直氣壯,我竟無言吐槽。
也許有一點還是可以吐槽的,此片三觀委實奇怪。大魔頭雖然濫殺無辜,但到了決戰前夕,我還是挺希望他能成功的,想到西域的人們生活在沒有手機,汽車,集裝箱,貝多芬和挖掘機的世界裡,該是多麼乏味啊,連我也蠢蠢欲動想去拯救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