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機的影片評價
這部影片可以說體現了馮導的新風格和轉型的方向,盡管仍然是京味十足的調侃和自我開涮,但是已經不是那種《甲方乙方》中的冷幽默了,可以說它是一部能讓人在笑過之後感到渾身發冷,進而進行思考的作品。此片結構最復雜,人物眾多關系糾纏不清。看過影片以後連影片創作人員都對她的表演贊不絕口,范冰冰確實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花瓶印象,已經具有了實力派演員的潛質。 (網易娛樂評)
在《手機》里,人們享受不到哈哈大笑。相反,這更像是又一部《一聲嘆息》。馮小剛設計的主人公依然是他所熟悉的「文化人」。情節上沒有太多的驚喜,依然是一唱三嘆。在開場的二十分鍾里,全片的包袱就抖得差不多了。在剩下的時間里,大家要一起去看另一部電影,一部有點無奈,有點辛酸,又有點活該的電影。 (新浪娛樂評)
2015年《內地導演作品評分榜》中,馮小剛作品《不見不散》、《手機》、《非誠勿擾》都成為當年內地票房的冠軍。高票房不一定高評分,他的作品最高分《甲方乙方》8.2分,最低分《夜宴》5.5分,平均分7.17,被擠出前十之外。
❷ 如何評價電影《手機》
電影還是有深度的 想告訴我們的東西有很多 其實也暗含了諷刺意味 電影中嚴守一是節目主持人 主持的節目是有一說一 可是他在生活中卻總是為了掩蓋自己不正當的行為 隨意撒謊
費老是個學者一樣的人物 總是以道德高尚的名義來自居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 為了幫嚴守一瞞住嚴守一妻子也在扯謊話 總說要簡單 可最後還是出軌了一個美學研究生 他說的一句話對費老這個人物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 他說 就是一個美學研究生 只是對我有些仰慕 其實這句話是什麼 是費老掩蓋自身行為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我最後看完電影最大的感受 其實就是 手機
手機被發明出來 其實本來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的 可是電影中的人們真的有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嗎 我看沒有 嚴守一在費老新書發布會上說書中人類在使用語言之前 用的是肢體動作 那個時候騙人就很難 有時候比劃一天也不見得可以騙住一個人
那麼很明顯想突出的是什麼 是現在發達的社會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盪然無存 隔著手機 誰也不知道誰在做什麼 只有聽信對方的一面之詞 這是對的嗎 手機原本的作用是這樣的嗎?我認為這才是這部電影值得人們深思的 也可能是導演通過電影想要傳達給我們的
❸ 跪求電影《手機》劇情加影評。
劇情:《有一說一》的著名主持人嚴守一,在去電視台主持節目時,把手機忘在了家裡,這一個小小的失誤卻讓他的妻子於文娟發現了他與一個陌生女子間的秘密,回想丈夫在電視上笑容滿面,回到家卻神情恍惚:外邊滔滔不絕,對著她卻一言不發,妻子似乎明白了一切。妻子就此提出離婚。故事以手機作為核心展開一些列都市情感故事……
影評:
「與所有手機持有者共免」,這是影片《手機》電影海報的宣傳用語。很有意思的是這個 「免」字的用法,只有當你看完整部影片時才知道那不是一個錯別字,這裡面乃是包含著一種勸勉式的說教。與之相對應,這部電影只用了相當有限的敘事(盡管馮導說它敘事圓滿)、剪輯和攝影技巧,服裝和美工也相當「克制」,甚至為大眾所熟知的「馮式調侃」也十分節省,那麼對它的追究似乎只能停留在有關我們目前社會的思想意義上,也即它的現實價值。
脫離開影片的目標觀眾來談影片的現實價值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首先要弄清的就是這部影片的目標觀眾是誰。手機,這一現代社會科技與文明的產物,現在幾乎是人手一部,而影片的宣傳中也提到了「所有手機持有者」,那麼就出現了一種幾率很小的情況,就是影片自身的邏輯和現實世界的邏輯幾乎要等同起來。由此可見,導演的野心何其之大,竟然要把全社會都當作他的目標觀眾。可以理解,影片借用費墨之口指出:你們的手機里藏滿了秘密;而在現實世界裡,誰的手機里沒有收藏些許秘密?導演在這一點上艱難地與最廣大的觀眾達成了一種默契(觀眾是不願意有這樣的默契的),從而也真的把他的目標觀眾鎖定在全社會上。因而,這部影片的現實價值就變得非常現實,甚至逼得人喘不過氣來,影片還是借用費墨之口說出,「近,太近了」。所以,這是一部主題相當沉重的影片,甚至可以說壓抑。那麼,這部影片所指涉的現實價值究竟是什麼?依筆者看來,主要是隱私與謊言。
隱私這一主題何以看出?影片先是交待嚴守一的前史,然後是字幕,字幕之後的第一個場景就是撥給嚴守一的手機信號瞬間穿越廣闊空間傳遞到嚴守一的手機上——這一描述體現到攝影機的運動上之後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宏偉的升降鏡頭,這體現了對隱私權的粗暴侵犯——從稍後的場景我們聽到:還是帶在身上踏實。所以,手機對嚴守一來說就是他個人隱私的一個載體。同樣的攝影機運動在影片將近結束的時候又重復使用了一次,這次跟隨的是嚴守一驚惶不安的表情,由此可以對他個人隱私權的侵犯給他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心理創傷。影片中還有為數不少的細節體現著這一主題:比如嚴守一時刻不忘刪除他認為隱私的通話和簡訊記錄,打電話也要躲在廁所里,不止一次的反對沈雪整理他的手提包,甚至前妻和兒子的照片也需要費墨代為收管等等,但總體來說手機仍然是個人隱私的主要保留地。這一主題也是大多數人在現實世界裡無法迴避的一個主題, 「隱私」這個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不願告人的或不願公開的個人的事。」隱私可以是生活中具體的行為,也可以是個人的思想狀況等等。隱私權是公民以個人生活自由為內容禁止他人干涉的人格權。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個人隱私卻屢屢遭遇到尷尬場景。盡管片中主人公的所謂個人隱私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但不可否認,那仍然是隱私,仍然帶有「隱私權」所具有的對抗性——一方要隱私,另一方卻想方設法地窺私——正是因為這種對抗,才出現了一幕幕婚姻悲劇,也正是因為這種對抗,才出現了影片的另一主題:謊言。
嚴守一在影片中說道:要想說真話,恐怕就得返回到肢體語言時代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肢體語言時代我們是回不去了。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三段論:在當今這個社會里,我們就沒法講真話了。這可能真的是嚴守一一種習慣性的思維邏輯,他可是一個善於編織語言,撒謊成為習慣的人——當嚴守一在於文芳的產房裡接到沈雪電話的時候,他竟然毫不猶豫地說在開會呢。這是很有含義的一個場景,比他在策劃會上接到武月的那個電話的場景更富有含義:一方面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撒謊已經成為嚴守一的一種習慣,甚至可以不顧已經成為前妻的於文芳的鄙視;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的撒謊乃是出於一種保護個人隱私的本能,他不希望沈雪知道他與自己的前妻還保持著聯系。在這里,我們就看到了隱私與謊言的內在關系——隱私是謊言的由頭,謊言包裹了隱私。還不止如此,謊言不僅包裹了隱私,還縱容了隱私,進而誇大了,就產生了更多的謊言……謊言,隱私,讓隱私成為一根在喉的鯁,提醒著當事人時刻不忘自己的隱私,於是在我們這個時代里已經占據了語言日產總量的相當比重。既然已經成為一種現象,那就不能再去一味譴責,而不得不去加以正視了。影片對這一現象的提出只是一種表面現象,重要的是去認識表面之下的生活。如何認識?影片中出現過這樣一段唱詞: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婦叫呂桂花,呂桂花叫問一問,最近你還回家嗎。這段唱詞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出現了一次,在影片結束的時候出現了一次,這樣就構成了一種環形結構,或者說是輪回。唱詞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可以說是在交待嚴守一的前史,但當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是嚴守一的一個心理輪回了,他告訴我們:在人類社會里,科技的進步不一定帶來人性的發展。
「我還是想一如既往地深挖生活,甚至揭生活的傷疤。」馮曉剛這樣說道。也確實如此,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能如此強烈地和現實生活產生互動的影片。不論生活最終的結局如何,這樣的影片我還是希望越多越好
❹ 想了解一下 韓國電影《手機》
韓國電影《手機》是一部以現代科技背景下的人際關系為主題的作品。該片深入探討了手機這一通訊工具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特別是在人際溝通、隱私保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從人際溝通的角度來看,電影《手機》展示了手機如何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傳統的人際溝通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但手機的普及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於虛擬的溝通方式,如簡訊、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這種虛擬的溝通方式雖然方便,但也可能導致溝通的不真實和誤解。電影中的角色們因為手機而產生了溝通障礙,甚至因為誤解而產生了沖突。
在隱私保護方面,電影《手機》揭示了手機對個人隱私的潛在威脅。在現代社會中,手機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還承載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如通話記錄、簡訊、照片和視頻等。這些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容易被他人獲取和濫用。電影中的情節就展示了個人隱私被侵犯的後果,引發了觀眾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思考。
此外,電影《手機》還探討了手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離不開手機,甚至出現了“手機依賴症”。這種依賴不僅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還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焦慮、抑鬱和社交障礙等。電影中的角色們就因為過度依賴手機而出現了心理問題,這也是電影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一個重要信息。
總的來說,韓國電影《手機》通過深入剖析手機對人際溝通、隱私保護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引發了觀眾對現代科技背景下人際關系的思考。這部電影不僅具有娛樂性,還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和教育價值。它提醒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關注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保持健康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❺ 韓國電影《手機》劇情
照片是孩子的超聲波,寫著對方名字,要堅持這份愛情。男主很難生育,誤以為是對方的孩子,妻子在向對方表達,故而下了殺手。
❻ 《手機2》這部電影好看嗎
《手機2》在2019年上映過,宣傳力度不大,較為小眾。
2018年5月10日,馮小剛發微博公布該片概念海報,並宣布編劇劉震雲,主演告羨雹葛優、范冰冰、張國立、徐帆、范偉原班人馬悉數回歸。
劇情簡介:
十八年前,嚴守一是電視台《有一說一》欄目的主持人;十八年後,他輾轉網路做起了脫口秀。十八年襪帆前,手機里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十八年後,手機又會掀起什麼樣的風波?
幕後製作
《手機》某種意義上說是當時正在商業片道路上高歌猛進的馮小剛自我證明之作,事實上,豆瓣7.3、票房5600萬的《手機》也的確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馮小剛。
2016年的馮小剛說:「《手機2》由好萊塢編劇參與撰寫,要探討人是機器、科技的主宰,還是科技和機器主宰了我們人類,它既是一部喜劇也是一部恐怖片。」
馮小剛用好萊塢編劇的想法很容易理解,《手機派喊》盡管成功了,但相比手機本身,電影更多的是「把男人那點兒秘密都說出來了」,當他再度拍攝續集,顯然不希望延續當年的思路,而談到科技與機器,好萊塢顯然是個更合理的選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手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