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人在囧途》,到《港囧》,徐崢的哪部電影口碑最好
2002年9月,徐崢出演了由海南電視台和海南海風影視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李衛當官》,徐崢在劇中飾演不學無術,外邪內正的李衛。李衛表面上吊兒郎當,,但是骨子裡善良、重情義。因洪水泛濫,李衛和家人一起逃難,在逃難的途中遇到了四阿哥,並受到四阿哥的賞識,給李衛授予的官職,李衛以自己的聰明和才幹,一步步成為國家的棟梁。這部電影獎官場的黑暗和通俗傳奇極好的結合在一起的作品,講述了李衛如何與官場中各種黑暗勢力鬥智斗勇,因此在搞笑風格的同時,也有發人深思的意義。
2006年,徐崢出演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石頭》,在劇中飾演大反派馮董。他是一個陰險狡詐、企圖霸佔工藝品廠土地的房地產商人。愛好射擊,僱傭國際大盜去偷寶石。但是不料自己在最後心思費盡自食惡果。該片照亮一片漆黑的中國低成本的電影市場。電影充滿了新時代的氣息,是一部難得的好片子,結合大量的本土重慶的方言,使用作品充滿鄉土的氣息,妙趣橫生。
2007年2月,徐崢出演由張建亞執導的賀歲喜劇片《愛情呼叫轉移》。徐崢在劇中飾演徐朗,在修理的手機的時候遇到天使,天使送給他一部手機,並告訴徐朗這個手機就像阿拉丁神燈一樣可以滿足他的願望,把理想的女生帶動他的身邊,選擇權在徐朗手裡,機會只有十次。小編看過這部電影的感覺就是美女如雲眼前過,卻被那碗炸醬面擊中內心。很不錯的電影,小編推薦大家可以看看。
2010年6月,徐崢搭檔王寶強主演了春運題材的喜劇片《人在囧途》,從這不電影開始徐崢正式開始自己囧系列的電影,徐崢在劇中飾演大老闆李成功。這部電影與老百姓的生活相關,小編看了之後很有共鳴。
2012年12月,徐崢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人在囧途之泰囧》,這是囧系列的第二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錯,徐崢在劇中飾演科技開發人員徐朗。其中最大的笑點是角色,感覺徐崢、王寶強和黃渤的組合,不用演小編也感覺很好笑。
2015年9月25日,徐崢執導並主演了《港囧》,徐崢在劇中飾演了一個懷抱藝術夢想的畫家徐來。這是囧系列的第三部影片,沒有了前兩部的驚艷。還有王寶強這個黃金搭檔換成可包貝爾,不是包貝爾演的不好,但是總感覺很別扭。
2. 鑒賞電影港囧1500字
坦誠地說,關於《港囧》這部電影真的蠻難講清楚的。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國慶檔有很多電影,每部電影都很出色、都很優秀,這證明華語電影創作和市場潛力是無窮的。從電影上映第一天起,我就開始看各種各樣的影評,我幾乎看了所有的影評,說好的說不好的,我也幾乎看了所有的評論,差評、負評,給好評點贊、給差評點贊的我幾乎都看了。
看了以後我思考過,《港囧》這部電影有一點點問題。我這幾天也跟朋友在探討,《港囧》這部電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大家看完《港囧》以後會是這樣的一個反映?朋友看到我以後都說票房不錯,恭喜恭喜,不像大家當初看《泰囧》的時候,都覺得《泰囧》太好玩了,太好看了,去看了好幾遍。為什麼這次會是這樣的一個反映呢?
首先,大家認為《泰囧》這部電影知名度太高了,我們所有人知道《泰囧》之後要有一部電影,都等著這部電影是什麼樣子的,期待值爆棚。《泰囧》說白了,它是一個公路片,是一個很純粹的喜劇,它好像天生就是那麼討人喜歡,大家都很喜歡《泰囧》。等到在《港囧》的時候,如果說作為創作者,作為導演來說,我就非常希望有一點點突破,但是同時我還兼顧了一個角色,就是這個戲的製片人,我又希望在商業上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能夠被每一個觀眾接受。所以,在我身上出現一個非常混雜的身份,就是說我既是製片人,又是導演編劇演員,作為製片人來講,我特別希望他能夠取得市場的一個成績,而作為導演來說,我又希望能夠迎來什麼。所以,當我的創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當我們設置一個主題是去跟初戀約會的時候,我就很希望把那個未完成的夢、那個情結、心裏面囧的問題可以植入到電影裡面去,然後加了很多香港經典歌曲,希望形成一種情懷。
這樣一來,就使我們的電影出現了分裂,我們看的時候也感覺到好像做成了兩部電影:我在香港和包貝爾追打的時候好像是一部公路、動作電影,我們在上海約會的時候好像成了青春懷舊片。所以當這部電影最終完成時,我覺得形成了一種分裂。這種分裂,第一,對於原來喜歡《泰囧》且就想看這種耍寶類型的觀眾,他想要的就是A,而另外一部份對B很期待,所以覺得你前面那部分是多餘的。因為我混合的身份,這么一個混搭的創作心態,使得我們這部電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很難說它不好,因為我和整個團隊盡了最大的力量把這樣一部電影呈現在觀眾面前,包括我們後面在宣傳和發行的時候,雖然每一個發布會都開得很有意思,但是我發現這個電影真的好難宣傳,我們怎麼樣讓別人了解我們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很難說清楚。
細想一下,我們的觀眾還是很接受直接單純的東西,座到電影院願意笑一笑,放鬆一下就很好。在這一點上,有的觀眾覺得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使得我們電影的口碑出現爭議的狀況,但是由於之前我們積累的效應,又促使很多觀眾到電影院里來看我們的電影,所以我們也獲得了一個很好的票房成績。
當然,也有一些意外的插曲讓人哭笑不得。
電影上映第二天,我們就遭遇了鋪天蓋地的高清盜版。這一次,盜版不光是通過雲盤去傳播,還在通過無數微信群、朋友圈進行擴散。我們團隊的小夥伴半夜開始刪除盜版,她一邊刪一邊流眼淚了,她跟我說,我們辛辛苦苦付出了那麼多,可是電影剛上居然就遭遇盜版,好委屈。其實面對這個狀況,我也是很難受的。後來我就跟團隊小夥伴說,一部電影上映了以後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事情,正負評價也好,盜版也罷,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在這件事情,在這個工作裡面,或者說在這部電影裡面能夠收獲所有的際遇帶來的財富。一部電影放完了就放完了,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在我們心裏面的,那才是我們自己的成長。
昨晚從《港囧》的團拜會回來,我就在想,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架到這塊了,好像所有關於我們電影的發布會都得辦得比較有特點,從一開始的第一個徐布斯發布會開始,所以在最後,我們決定選用這樣一個團拜會的形式來取代傳統做法的「票房慶功宴」,其實我們所要表達的還是一個感謝之情。我相信很多人都投入了非常多的關注,關於《港囧》這樣一部電影,對此我心存感激。
作為一個創作人員,我常常跟身邊的人說,每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的命運。等到它上到電影院以後,觀眾到底喜歡它還是不喜歡它,它的票房最後到底是多少,都會有其自身的軌跡和命運。所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溜完就會見分曉。
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我和團隊盡了最大的努力讓電影變得更好,就像我跟包貝爾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跑路演一樣,其實我知道某一個地方、某一個城市,跑不跑結果都是一樣的,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沒有去就好象自己沒有做到。我覺得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我們能做的每一件事情,這才對得起這部電影,也對得起我們做的這份工作。當然,所有的這些努力,終會成為某一項指標,譬如「票房」。因為總得有一個指標來衡量和說清楚這個事情,但是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指標,它並不代表所有的。
我還要給包貝爾寫幾句,由於我們劇組內容創作上的分裂,使得很多觀眾也好,或者是有很多影評人也好,把很多負面和不滿砸向了他,我覺得這個對他來說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因為本身這部電影是一個伴侶電影,但是由於我們的主題變化了以後,就變成不是伴侶電影了。所以,我也老開玩笑,早知道這樣我就把伴侶換成趙薇了!但是現在換成包貝爾,他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大家以為這個電影的問題是由於他造成的,但其實並不是由於他造成的,作為演員,包貝爾盡了他最大的努力。
先前,小包還在媒體面前說「天上掉餡餅」,其實只有我知道他心裡的苦衷,他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演員。小包的新電影《我的青春期》在11月就要上映了,我相信後面大家會看到真正屬於他的表演,我們應該給新人更多的機會。
我很高興今天我們有一個「安全上位」的成績,也很高興可以跟大家分享過程中的點滴。最想說的還是謝謝!不管是《泰囧》還是《港囧》,都只是我們的一個起點,大家所有正面的能量、負面的能量,我們一並吸收,這都是「養分」。我很高興有這么多人,可以跟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個成長的過程,所以非常感謝大家!
3. 你看過的最毀三觀的電影是哪一部
電影是不是毀三觀,每個人的判斷都是不同的。只是感覺在電影中採用了誇大的手法,讓你驚掉下巴~~~
個人認為,之前看的《寶萊塢機器人之戀 》《侏羅紀公園》都是這個類型的,雖然是科幻一些,恐怖一些,但是劇情發展得太扯淡了,機器人也可做成這樣的?頭掉了還可以繼續轉動,也是厲害了·~難道全身都有電池供應??但是這部電影里的女主角確實還是比較漂亮的~~
4. 心情不好時,看哪部電影能讓人豁然開朗
心情不好時當然要看喜劇啦,如果小時候沒有看過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電影,現在也可以看一下,不過這種無厘頭搞笑在現在有很多人是接受不了。如果不喜歡看周星馳電影,可以看一下黃渤、沈騰、王寶強還有徐崢的電影,下面推薦幾部個人比較喜歡的喜劇:《羞羞的鐵拳》《人在囧途》。
這部電影在搞笑之餘,還反映了不少社會問題,貼切生活,讓人產生共鳴。這部電影以“一地雞毛”開頭,李成功為了小三要和糟糠之妻離婚,牛耿去追債,但最後卻是以李成功回歸家庭結束,詼諧幽默中帶點溫情。
5. 淺談徐崢主演四部「囧」電影,為何票房越多,反而口碑越差
愛情公寓5》,陳美嘉在生孩子前,念念不忘要看一眼影帝哥哥,結果斯內克和呂小布雙雙剃頭扮演徐崢,一個演豬八戒,另一個演泰囧。看來愛5劇組很喜歡他們的師兄。
綜上,徐崢的「囧」系列電影看來是走到頭了。在筆者看來,這並不是徐崢的失敗,更應該算是陣痛。從《囧媽》看,徐崢應該是想往真正的大片導演進軍,而不是在喜劇片的舒適區廝混。
因此,對於徐崢的下一部作品,筆者充滿好奇,畢竟這一部《囧媽》給他帶去了太多的思考和現實問題。如果他就此打住,反而就沒意思了。
等著瞧。
6. 為什麼去電影院看了很多國產電影都感覺被騙錢了
中國電影市場真是一個熱中有冷,爛中開花的神奇存在。高票房電影已經被翻來覆去地研究了個透,炮灰電影看似「沉默的大多數」,但仔細打量這些奇葩,同樣是觀察中國電影的一個維度2013年就要過去了,票房贏家們很懷念它。截至今年12月8日24時,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突破了200億元大關。在2005年,全年總票房才剛剛過20億元,2010年則剛過100億元。就算再外行的人也看得出來,中國電影市場正熱得滿臉通紅,眼瞅著就要發燒。另一組數字是,2013年全國電影院平均上座率僅15%,投入市場的影片有700多部,其中能盈利的不足10%。
國產驚悚:「你神經病啊」
以前人們還可以說,國產驚悚片就是中國足球,但現在恆大得了冠軍進了世懼杯,只留下國產驚悚片孤獨地扮演著扶不上牆的阿斗。在2013年票房炮灰電影里,國產驚悚片是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映的國產驚悚片有將近20部,票房在幾百萬到一千多萬不等,七成以上都是賠錢的。這些電影的網站評分幾乎都在5分以下,評論中最常見的一句話是:「早就知道國產驚悚片全是爛片,我就是犯賤/腦子抽了/閑得蛋疼才會來看。」國產驚悚片=爛片已經是公認准則,但每部爛片都各有各的神邏輯。霍思燕主演的《午夜火車》里,女主收到一張不知道哪裡來的火車票,莫名其妙地上了車,車上有個男的,限制級鏡頭時有出現。最後發現自己失憶了,原來她小時候玩煙花爆竹燒死了包括自己小玩伴在內的一車廂人,而這趟火車就是當年那個列車長承包的,聚集起死難者家屬,一起去上墳。當女主角意識到我國鐵道部還沒有提供包火車業務時故事就結束了。最讓觀眾疑惑不解是,車上的男人是她自己分裂出來的另一個人格,但這段跟最後揭開謎團完全沒有關系。吐槽無力的觀眾只能認為這是為了展示影片的宣傳口號:「不只有恐怖,還有感情和愛。」關於這部電影最生動的影評標題為:《朋友是影城的經理,我想看,她告訴我說這電影沒人看除非你包場》。
中國國情是,不允許電影里真的有鬼或其他超自然力量,因此國產驚悚片只能不斷製造靈異事件,把恐怖因素指向一個又一個神經病。日子久了觀眾也對這種模式有所准備,有點蛛絲馬跡他們就立刻明白了,這就是趙又廷的台詞:「你神經病啊!」《搏擊俱樂部》式的精神分裂橋段也被導演們重復到泛濫,在《咒·絲》、《女蛹》等片中都有這種劇終才揭秘某個角色只是精分人格的故事模式,非常地「走進科學」。在神經病們中還經常跳躍著莫名其妙的激情戲,純是為了放在預告片里增加噱頭,多半和情節沒有關系。當「神經病梗」被用濫之後,更奇葩的橋段出現了,那就是做夢。
《校花詭異事件》專門討好學生中愛驚悚的人群,打出「女高怪談中國版」的宣傳語,安排校花女主角在一個詭異的旅店裡不斷遇到恐怖事件。恐怖橋段變笑點,觀眾已經見怪不怪了,電影的驚人創意在於,旅店裡的人都變成了鬼,校花以紫薇自殺的姿勢墜崖,這時忽然逆轉,校花在做噩夢。下一個鏡頭一秒鍾變小清新,男女主角演了一點校園純愛MV,電影結束了。創作上固然有限制,但創作者的思路匱乏,對「驚悚」的低層次理解也顯而易見。參加過國產驚悚片宣發的小魚說,國產驚悚片常見的宣傳手段就是渲染恐怖,但最近幾年受眾見多識廣,刺激點不斷提高,再加上這個類型的國產片幾乎是「臭名在外」,創作者幾乎已經才盡。大批量粗製濫造的國產驚悚片不斷涌進影院,和前幾年部分電影的成功有關。2009年的《午夜計程車》成本200萬,票房1200萬,2010年同等規模的《午夜心跳》收獲了3200萬的票房,2011年《孤島驚魂》撞了楊冪走紅的大運,票房收獲9000萬元人民幣。這幾年是國產驚悚片的開荒年,沒有知名演員、導演,甚至沒有好劇本,只要宣傳嚇唬人就有票房,因為驚悚片愛好者是一個固定人群,很容易被忽悠進電影院。開荒時代的驚悚爛片賺得盆滿缽滿,熱錢涌進了這個行業,國產驚悚片的好日子也到了頭。大部分驚悚片不需要大投資,急功近利的資方拚命壓縮成本,讓這個類型的電影成了不知名導演和演員的集中展示區。這時驚悚片粉絲們也漸漸明白了這些電影的含金量,不再因為恐怖的海報和通稿而進影院,國產驚悚片們淪落到院線不想排,觀眾不看也直接打一星的境地。
大家一起「囧」
國產電影宣傳有一套固定的庸俗語匯:超強陣容、賀歲巨獻、老戲骨、萬眾期待、網路熱議……這幾年他們最愛用的一個詞,非「接地氣」莫屬。學院派對此的評語是:「戲劇是反現實敘事,接地氣什麼時候成了好電影的標准了?」接地氣可以是某一種電影風格,卻被跟風跑的中國電影人用成了一個褒義詞。但凡都市題材的電影,動輒就標榜自己「接地氣」,你們考慮過「地氣」的感受嗎?
絕大多數這類電影只是對高票房電影的機械模仿。《人再囧途之泰囧》走紅之後,囧字成了低成本國產喜劇最喜歡的字眼。《臨終囧事》明明是講殯儀館的故事,硬要往「囧」上攀,最後搞成了四不像。男主角小時候被雷劈過不會笑,觀眾以為導演要搞雷喜劇了,話鋒一轉說他家祖傳開棺材鋪,從大山走進城找的工作還在殯儀館。你以為導演要來中國版《入殮師》了,男主角卻在殯儀館里各種見鬼,觀眾剛准備迎接一部國產驚悚片,溫情戲緊接著又來了。如此天馬行空,宣傳方卻說這是
「接地氣」、「展現小人物悲歡」。另一部囧字頭的《囧人之越撓越囧》,鐵了心要復制泰囧式的繁復挫折,設計了一對七年之癢的夫妻,丈夫靠妻子發家卻在外麵包小三,妻子找偵探拍證據想要丈夫凈身出戶。兩夫妻相互算計,小偷騙子全用上了,故事卻單薄到只靠相互追著跑來解決。喜歡看輕松喜劇的人沖著「囧」進了電影院,看得一頭霧水只記住了一個「跑」字。難道一直在地上跑就是「地氣」的精髓?直接用網路熱詞的電影更是爛出了新水平。先請體會一組片名:《光的棍》、《午夜微博》、《負二代》、《不要迷戀姐》、《別跟我談高富帥》……不祥的氣息撲面而來。創作者們一個人在家裡憋創意,網路上億萬人一起攢創意,電影從網路里得靈感也無可厚非,但通常簡單粗暴地移植熱詞意味著拙劣地追逐「潮流」,最終形成極其土鱉的文化產品。鑒於電影有生產周期,他們
呈現的是半年到一年前的熱門段子。演員們面癱地來一句「太給力了」,基本上就把電影送進了虧錢的絕路。《別跟我談高富帥》里,白富美和男朋友吵架,進山度假遇到了男屌絲,先吵架再相互了解再陷入愛河的俗套劇情再次上演,她的閨蜜一直忠心耿耿,忽然一變臉就成了勾搭前男友的壞女人。白富美住的旅館是大學生消費水平的農家樂,整個畫質看上去像中學生DV作品,碰上了憂愁,白富美就脫光了跑到河裡去邊洗澡邊思考,導演藉此順利展示了肉體。整部戲看上去
像胡鬧,一位觀眾看完的感想是:「拍這戲大概幾百萬吧?大家站在黃河邊上把300萬人民幣換成硬幣往河裡扔,扔一個小時也比拍這電影有意思。」據「中國電影票房吧」數據,這部電影的票房是2萬。有了這些電影的襯托,《富春山居圖》還是挺好看的。「跟風、模仿,是國內每個行業的通病,不只是電影。」麥特文化傳媒總裁陳礪志說。他發現在《致青春》之後,同類型題材電影項目明顯增多乃至泛濫,而因為80後都市情感題材的熱門,明年「閨蜜題材」必將大熱,跟風者眾。但他對大多數趕時髦的電影都不看好:「今年上半年的幾部片子都有其特殊屬性,例如《致青春》能引發全民懷舊。但跟風者做不到這些,只有市場才能去教訓他們——必然血本無歸。」另一方面,陳礪志也認為市場環境在變化,以小博大的電影勝算在降低:「平均每周有七八部電影上映,其中一定有大片,這樣的市場容量留給小片的機會越來越小。」想成為黑馬顯然不能只靠跟風亂貼標簽。
電影中的三聚氰胺?
喜羊羊走上大銀幕,每年春節都能輕松順利過億,兒童片再度成為投資熱點。喜羊羊給了資方無窮的想像:成本低、受眾廣、製作不麻煩,甚至情節也不費腦子,不就是狼抓不到羊嘛。兒童片,不管是動畫的還是真人的,就此成為低質量電影的重災區。和皮克斯那些全家觀看的高分動畫電影不同,國產動畫電影幾乎都是孩子愛看,家長陪睡玩手機的狀態,電影網站上關於此類電影的低分評價都是被迫進電影院的成年人留下的。今年8月上映的《高鐵英雄》票房78萬,由常州電視台和東京電視台合作出品,購買了1998年著名日本動畫片《鐵膽火車俠》的版權,但CG效果慘不忍睹,表情僵硬動作緩慢,高鐵俠形象簡單得像兒童畫,劇情則是幼稚的「拯救世界」。帶孩子看片的家長認為「直接把98年電影放上銀幕也比這個好」。動畫片太幼稚,真人兒童片卻太不像孩子。主打今年暑期檔的兒童電影《小神來了》,山寨《小鬼當家》,講述三個孩子在家碰到蠢賊的故事,小童星們裝腔作勢地在家商量捉賊大計,過分地賣弄可愛,完全是「大人臆想的可愛的小孩」,而沒有孩子該有的稚氣、純真以及說話的磕磕絆絆。再加上柳岩和邱啟明在片中扮演一對情
侶,讓電影氣氛更加奇怪。暑期檔里這部電影僅有65萬票房。一部名為《西柏坡2:王二小》的動畫片,用動畫做了個兒童版的抗日神劇。王二小的故事被重新演繹,他和小女孩棗花一起出抗日奇招,最終犧牲,票房40萬。縱然有炮灰,但也有運作得好的兒童片成了票房黑馬。《我愛灰太狼2》有喜羊羊系列的噱頭,動畫當引子,主要是真人演,劇情在大人看來沒有邏輯,上線18天收
獲票房7251萬;《洛克王國2聖龍的心願》累計票房6556萬元;《巴啦啦小魔仙》4702萬元,靠的都是已有游戲、電視劇的品牌效應。成年人頻頻以「弱智」、「低級」來形容國產兒童片,最嚴重的說辭是「電影中的三聚氰胺」。指導最新一部「小魔仙」系列的導演於人覺得這些意見情有可原:「確實存
在太多劇情簡單的作品。」於人很早就從事兒童影片工作,早年國內的工作習慣是「一定要寓教於樂」,以說教姿態拍電影,自然比不上迪士尼的吸引力,但這幾年有電視動畫的示範,影片又漸漸趨於低幼處理。尤其是用已經形成產業鏈的品牌做電影,對創作者的限制更多,於人就聽說某兒童品牌要拍電影,對導演最多的要求就是展示玩具環節不能少,重復動作以帶動兒童消費習慣。
瑞格奇跡副總裁邢芳正從事兒童動畫工作,她直言國產兒童片從創作到技術還都很不成熟,「產業整體水準落後」。「從《大鬧天宮》到現在創作者的斷檔,折射出來的是過去二三十年教育的失敗:原創力量枯竭,學外國又學不到根基和精髓。」
作者:王英俊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