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努里維斯 疾速追殺 到底有幾部
基努·里維斯主演的電影《疾速追殺》系列共有三部作品,它們分別是:
- 第一部《疾速追殺離油流曲耐達氧定做擴超》(John Wick),於2014年10月24日上映,由大衛·雷奇和查德·斯塔爾斯基執導,講述了一位退役殺手重出江湖的故事。
- 續集《疾速特攻》在2017年2月10日上映,查德·斯塔爾斯基繼續執導,約翰·威克面對全球頂級殺手的挑戰,故事進一步擴展。
- 第三部《疾速備戰》(John Wick: Chapter 3),於2019年5月17日上映,約翰·威克被追殺,他與老友共同對抗「高桌」組織,尋求一勞永逸的復仇。
整個系列圍繞著約翰·威克與地下犯罪世界展開,他在「高桌」組織的復仇和生存之戰中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戰鬥技巧與決心。
❷ 幸好這部爽片沒被引進,不然會被閹割得沒法看
今天聊的這部爽片,前段時間聽說國內要引進。
那時候,小丑的第一反應是:
這樣的片要引進了,該剪成什麼樣才能過審?
本片沒能過審。
看完後,第一時間是覺得本片確實爽。
同時,小丑慶幸:
幸好沒過審,否則真會被閹割得不能看。
《疾速特攻》
本片是2014年那部《疾速追殺》的續集。
第一部以那從頭殺到尾的風格,爽翻了一批影迷。
同時,第一部也成為基努里維斯這幾年的翻身之作。
而到了第二部,這個「爽」,再次升級。
看下面這張海報,一堆的槍指著基努里維斯。
一個人對抗全世界的節奏。
另,這張海報應該是有著致敬意味:致敬默片時代,哈羅德勞埃德的《東部人西遊記》:
在片中,基努里維斯說道:
無論誰來,無論是誰,我都會殺了他們。
由此,則讓小丑聯繫到本片另一個我比較喜歡的譯名:
《殺神》。
一個人,殺N個。
據統計,在第二部,基諾里維斯殺了120多個人。
看完本片,也能總結出不過審的原因:簡單粗暴。
但有一種爽,就叫簡單粗暴。
看這幾個:
肉搏,招招要害
爆頭,近距離爆
一隻鉛筆,直接KO三人。
這一段,小丑很佩服那支鉛筆的質量。
本片中,血漿飈得滿天飛是常事。
但飈血的風格卻是乾脆利落,鏡頭從不會在這些被殺了的人身上多停留一秒鍾。
畢竟,基諾里維斯一人要殺120多人,哪有可能每個都纏纏綿綿地死。
所以,片中的殺,都是很直接,甚至不說廢話。
比如這個,別廢話了,我一槍爆了你就行:
雖然是第二部,但本片走的是延續路線。
並沒有拍成一部講述殺神過去的「約翰·威克前傳」。
第一集里,我們不知道殺神的過去。
第二集,依舊沒有時間解釋他的歷史。
因此,這個殺神,繼續帶著那份神秘感,大開殺戒。
第一部的他,因為被俄羅斯富二代搶劫車輛,心愛的狗狗也被殺死,從而走上復仇之路。
那時候,這些富二代並不知道惹上的是這么一個可怕的殺手。
到了第二部,一開始,又通過第三者之口說出了關於約翰·威克的江湖傳說:
我能向你保證,關於他的故事,你聽到的版本,不出意外,都把他輕描淡寫了。
在人設上,第一部的他,欲退隱卻被迫重出江湖。
這一回,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因為和殺手組織的關系,他被迫踏上替人消災的殺手之路。
而且,很專業地,當目標自殺,已無生還希望的時候,做為殺手的他,還酷酷地在對方頭上給補了一槍:
本片的劇情很簡單,也不怕劇透。
它不像《諜影重重》那般,有伯恩尋找過去的懸念。
在這個系列中,殺神的模式就是:被逼上樑山,然後一路開掛。
而劇情方面也為他的大開殺戒做出了合理解釋。
約翰·威克在完成任務後,卻被反咬一口。
緊接著,追殺令發出,他遭到組織裡面的殺手追殺。
注意:這些殺手遍布各地。
簡直是天羅地網。
咋辦?
和解從來不是殺神的風格,我不惹你,但你們來惹我,休怪我無情。
所以,殺起來,管你什麼人。
不說話只耍酷的女人,照殺。
前一秒還和對手在酒吧喝酒。
下一秒要殺了,絕不念在一起喝過酒的情分。
管你在空曠的場地,還是人群中。
犯我者,殺。
人多也照殺,反正一級殺手,槍法絕對准。
本片是第二部的全面升級版。
很有個性的是,本片還設計了幾個有趣的場景。
比如地形上,本片就設計了一個地下通道的遭遇戰。
最後的鏡面大戰,無論在構圖,色彩上都極具視覺沖擊力。
而且,那種走迷宮似的遭遇戰,更是增添了本片的可看性。
當然,這個場景下,我們肯定會第一時間想起李小龍的經典名作:《龍爭虎鬥》。
也有一些小細節,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地鐵上,基諾里維斯面對殺手,直接一刀捅進去。
這是少數幾個沒有直接死在觀眾面前的角色。
基諾里維斯只是留下了這句話,然後轉身離開:
接著,就是這樣一個畫面。
有點CULT吧?
這又讓我想起《奪命金》裡面,那個胸前被插了一根硬物,卻堅持不死的姜皓文。
還有這段,給我印象很深。
兩人走在擁擠的地鐵站里,一個在二樓,一個在一樓。
對射起來,竟然就像閑逛般那麼隨意。
走著走著,抬頭一看,開一槍。
打不中,繼續走,不躲不追,繼續這個流程。
就好像開槍殺人對他們來說,和生活中的走路搭地鐵一樣日常。
其實本片建立的世界,也是有些架空的。
在片中,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並沒有出現警察。
這個殺手的世界,基本上都是江湖事江湖了。
而在殺手組織方面,也給出了一些有趣的設定。
例如,殺手們還用這種傳統的物事:
在標記徽章上印手印,以示承諾。
「業務員」們很強大。
殺手遍及世界各地,甚至在街上不起眼的人,很可能就是殺手。
「信息部」則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信息和任務分發到全球各地的殺手網路。
「後勤部門」很牛逼。
在組織內部,所有裝備一應俱全地供應。
武器裝備花樣百出,任君選擇。
甚至連衣服,也能量體裁衣,武裝到腳。
例如基諾里維斯就告訴「後勤部門」,我要的襯里是:作戰式。
這部全面升級的簡單粗暴爽片,即使您沒看過第一集,也不妨礙您直接看這一部。
而且,口碑已超過了第一集。
咱的豆瓣為7.5分,IMDB上為7.9分,爛番茄甚至是:90%新鮮度。
最亮的一點,讓我感覺竟然是結局。
本來這種片子,我對劇情就沒有報太大指望。
想著看殺神殺完後,電影就結束了吧。
沒想到,結局的設定令我大呼:好厲害!
這樣一部動作片,結局卻是以劇情結束。
導演扔出了一個概念。
這個概念,彰顯了這個殺手組織的強大。
也為第三集鋪了路,升級是不可避免的。
那種不斷高潮的氣氛,不斷上升,直到字幕出來。
很想劇透結局,但還是忍住吧。
只能說,這個結局我感覺挺屌的。
那種撲面而來的氣氛是:
殺,肅殺。
最後再說兩句基努里維斯吧,可以說我是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
53歲了,雖然有些發福,但那張臉我依然覺得很精緻。
最早的時候,我接觸到的第一批西片,其中我很喜歡的就有他的《生死時速》。
而後來的《黑客帝國》,那一身黑超裝束,更是讓我覺得酷的七葷八素的。
但是,這個男人卻很低調。
甚至回答記者采訪,有時候卻也耿直得可愛。
比如記者問他:你最喜歡的度假地點是哪裡?
他直接回答:我不度假。
這是一個不像好萊塢人的好萊塢影星。
他低調,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即使紅了後,他依然用賺來的錢,去幫襯他在其中做為貝斯手的樂隊。
這個樂隊名字就叫:
天狼星樂隊。
看看他的經歷:
年幼時,父親因為販毒入獄;
女兒出生時便是死胎;
女友在生完女兒的兩年後,在車禍中喪生;
而從小和他相依為命的妹妹又得了白血病。
可是,這樣一個男人,即使在成為巨星後,卻依然保持著一種平常心態。
他住的是普通套房。
當時,拍《黑客帝國》的時候,他將收入的70%捐獻給了治療白血病的醫院。
這樣一個大明星,身邊沒有保鏢,身上沒有大牌。
甚至可以在47歲生日那天,衣衫襤褸地坐在馬路邊,吃著生日蛋糕。
當粉絲過來跟他聊天的時候,他還和粉絲分享蛋糕。
這個基努里維斯,我很喜歡。
————————————————————————————————————
庫布里克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