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執行者的相關影評
六月,梅雨即將到來的上海,能和世界盃的熱度相提並論的除了氣溫和世博會,應該就是上海國際電影節了。在亞洲新人獎的參賽影片中,有一部電影讓我經久難忘,就是韓國電影《執行者》,這部影片有著明顯的韓國電影的范兒,不但融合著細膩的感情和深刻的哲思,而且在真實人性的掙扎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嘗試。恍惚間讓我想起了金基德和朴贊郁等韓國導演的作品。但是影片在節奏和敘事線索上的漏洞頗多,難以將其定為一部傑作, 但如果中國導演能在處女作品中表現出如此的思想深度,那麼真該歡呼雀躍了。
影片題材取自韓國社會的熱點事件——死刑執行制度的恢復,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容易展現人性的題材,而導演把握住了這一事件最核心的人物——死刑執行者,在展現死刑執行者的心理方面不遺餘力。
在影片《執行者》中,有三個重點表現的人物,而這三個人物表現的非常有層次感,由帥哥偶像演員尹繼尚飾演的在京是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剛剛結束法務部的司法培訓,對於監獄內的種種險惡的經歷絲毫沒有防備,從青澀走向成熟,也從單純、善良走向復雜和糾結。壞小子趙宰賢飾演的鍾浩警官則是一個嫉惡如仇,時時刻刻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暴力執行者的位置,他信奉以暴制暴,唯有暴力方能抵抗暴力,而在最後卻因為迷失在暴力中,心靈墜入深淵。第三個人物是韓國老戲骨朴仁煥飾演的金警官,他曾經是十二年前的死刑執行者,卻為此所累,不願再重蹈覆轍。三個主要角色刻畫的生動而鮮活,富有層次,可以說是影片成功之所在。
可是其他配角卻稍顯遜色,無法起到綠葉襯紅花的作用,比如在京的女朋友也有一條線索,即因為感情問題在死刑執行當天去墮胎,這條線索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不僅對影片的深入沒有幫助,卻成為畫蛇添足的一筆,女友的刻畫也很單薄。另外一個重要的配角人物殺人狂魔,前史並沒有任何交代,使得人物顯得不可信,只能從側面烘托鍾浩警官的殘忍的以暴制暴的行為。
B.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辯護人》分享一下吧
《辯護人》的豆瓣評分達到了少見的9.1分,電影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為原型講述其從一個對現實漠不關心只想過好自己生活的普通律師在經歷過韓國軍政府的黑暗面後開始勇於與不公正的現實死磕的民權律師,說句實話電影中的辯護階段以米國好萊塢電影的標准著實不算精彩,男主角與其說是用法律武器捍衛受害者更多的是用煽情的手法佔領道德高地,就算如此裡面的台詞也讓我淚目,更多的是無奈,當時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想說的被男主角全部說出,正是靠著像盧武鉉這些為民請命個人榮辱置之度外的人韓國才能在幾十年的斗爭後終於在1987年光州事件後迎來自由化,更讓我意外的是在審判中代表軍政府的法院在男主角的要求下把那些原本被綁著的年輕人松綁還給他們座位,男主角的慷慨陳詞竟然沒有強行打斷,事後也沒有以扒男主角黑帳的方式把他抓進去再通過新聞報導顯示自己的正確性,甚至同意外國記者旁聽庭審,而作為證人的軍人小哥也在作證後才把他抓走,這讓我著實大感意外,劉喻先生在評價曼德拉先生時那句話說的可謂精闢,正是壞人壞的不夠好人才有翻身的機會,而托洛茨基的另一句話則把極左與極右的差別表露無異「沙皇太軟弱才會失敗,我們對敵人決不能手軟。」
C.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辯護人》
《辯護人》太火了,在韓國,在中國,尤其在法律界。李祖軍老師上課說到它,說他觀影當中,幾度落淚。這樣的情緒,在我是沒有的,我想,和我一樣近幾日觀看了此片的同學,大概也少有這樣的情緒。我想,這不是因為李老師比我們更敏感,而是因為他一路走來,更知道身為律師的艱辛,和身為法律人對國家社稷的責任。艾青說,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