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影平台 » 唐山大地震電影豆瓣
擴展閱讀
看電影聽聲音 2025-01-03 17:32:29
日本電影英文台詞 2025-01-03 17:31:01
男女看電影純友誼嗎 2025-01-03 17:09:19

唐山大地震電影豆瓣

發布時間: 2021-05-17 17:15:31

① 觀看唐山大地震影評

《唐山大地震》的贊與彈

馮小剛的最新電影《唐山大地震》終於與廣大觀眾見面。從南都記者前晚於青《宮》電影城開展的問卷調查來看,雖然只有接近四成觀眾認為影片超出預期,他們還是給影片打出了4.4的高分(5分滿分),並認為影片「很好很強大」,「感情實在,不造作。」根據記者觀察,觀影調查所在的8點黃金場,上座率超過9成,除了第一排,其他座位都是滿滿當當。青宮影院的楊經理告訴記者,當晚共開放七個院廳,每個院廳每個場次都放《唐山大地震》,而且幾乎所有黃金時段的票都已經售罄了。據片方不完整統計的數據,其22日零點點映場票房達300萬,首日票房達3620萬,超過《阿凡達》3600萬的首日票房。



瑕不掩瑜催淚重彈

這大概是繼《媽媽再愛我一次》後,最催淚的一部片,基本上看一個哭一個,我也不例外。盡管去看之前,已經知道了大概劇情,人物命運,甚至連幾個哭點分別出現在什麼橋段都瞭然於心。按理說,沒有意外的觀影,是很難落淚動容的。可是,毫無意外,我還是哭得稀里嘩啦,不能自已。

就像考試前明明把答案背得滾瓜爛熟了,連出題順序都已知道,卻在臨場發揮時慌了神,碰到難題一身冷汗,答案忘得一干二凈,出來就知道自己考砸了。也像剛學車的新手,那些規則啊、要領啊、怎麼換擋、怎麼踩油門、怎麼倒車,統統都知道,但真自己上了車,還是啥都不會。

《唐山大地震》就是這么部電影,不管你之前看過多少介紹,知道多少故事,沒用,真進了影院,在那個氣場下,該落淚的地方,估計沒幾個人能扛住。我的意思是,馮小剛不虧是中國最成熟的導演,無論技術還是藝術,他在電影這個領域,的確是高手中的高手。不管他之前拍了多少部沒心沒肺的賀歲片,和多少部或悲或大的所謂正劇。他最大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非常懂得拿捏觀眾心理,甚至可以說駕馭———讓你笑你就笑,讓你哭你不得不哭———沒什麼可辯駁的,就這點而言,中國沒第二個導演有他這本事,不服不行。

但並不是說,《唐山大地震》就沒破綻。相反,這片子硬傷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很多場面都讓人出戲,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就像遇到一個手法拙劣的小偷,他偷你東西時,你都能感覺到。但他卻在你眼皮子底下跑了,你看著那個背影,空有一肚子火。

比如,怎麼就認定妹妹死了?抱著哭了一陣就讓她跟丈夫躺在屍堆里走了?比如,1986年就裝上電話了?5000元裝一門電話,對一個唐山下崗工人來說,是不是太貴了,且還是裝電池的那種電話?

再比如,1996年李晨演的弟弟方達應該是28歲,剛發了點小財。但他已經開寶馬,穿K A PPA(這個品牌應該沒那麼早進中國吧),他老婆希望出國旅遊和買LV.更奇怪的是,他們把手機說得跟現在一樣流行。要知道,1996年手機還遠沒有普及。

還有,2008年的方達和方登都已經40歲了,可惜張靜初和李晨,至少從扮相來看,真的無法想像是個40歲的中年人。尤其是方達,在汶川救災時,跟一個唐山老鄉聊天,也就是促成姐弟相認的那個夜晚。老鄉說自己1976年才兩歲,那麼應該比方達小起碼五六歲,可看起來,方達分明比他小不止五六歲。

在演員的選擇上還有個問題,讓陸毅和張靜初搭戲,演一對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情侶,明顯不靠譜。這兩人都離開校園這么多年了,氣質完全不對。尤其在得知張靜初懷孕,陸毅讓她打胎的那場戲,全是臉部特寫,兩人滿臉滄桑,哪裡像個學生?李晨前半部都對,但到最後,也就是2008年,就覺得撐不住了。盡管留了胡碴,感覺還是太小。

撇去這些「硬傷」(主要是年代感的誤差,總覺得86年像96年,96年像06年),這片子仍然瑕不掩瑜,是一部令人動容的催淚重彈。難能可貴的是,馮小剛對某些段落的處理,非常節制。很煽,但煽得很隱忍,點到即止。比如,徐帆拒絕楊立新的那段,送走時兩句「不可能」,干凈利落。還有,把姐弟相認的場面完全剔除,直接切到回家認母,節奏感十足。這也恰好控制住了情感,讓所有的點都聚到一塊兒,最後迎來高潮———母親下跪,母女相認。

母親下跪從洗番茄入手,這是編劇的高明之處。細節最是動人,開篇輕描淡寫的一個伏筆,此刻成了最催淚的情感強心劑,任鐵石心腸都被軟化了。沒別的,就一個番茄。千言萬語,都在那一刻道盡。

至於把姐姐懷孕後的命運,以及弟弟的成長經歷都一筆帶過,我認為也頗為明智。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一個點上———母女如何相認?如何走出心結,寬恕彼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地震無非是個背景,可以換成任何一種別的致命災難,比如一場車禍,抑或一次意外,這個命題都能成立。

也因此,我更願意把這部電影看成是部家庭倫理片。就是你如何寬恕親人對你的傷害,如何寬恕與自我救贖,如何放下與釋然?如此,「唐山」便成了一個形容詞,逃不過劫難,卻必然重生。

去年陸川的《南京!南京!》把一場戰爭,拍成一次人性拷問;如今馮小剛用《唐山大地震》把一場天災,變成一道命題,關乎血緣與親情。有多恨,就有多愛;有多堅持,就有多痛苦。到頭來我們會發現,血濃於水,親人永遠是親人。愛,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感謝馮小剛!



除了催淚還是催淚

「你哭了嗎?」「哭了多少次?」……《唐山大地震》上映,催淚彈威力之大,大到改變了電影院的觀影語境,不得不服。上一部電影製造出了這種「舉國同哭」的效果,應該是20多年前上映的《媽媽再愛我一次》。

《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原著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一根柱子壓著兩個孩子,最終媽媽選擇了救弟弟,被放棄的姐姐死裡逃生後開始了長達30年的自我放逐和心靈救贖。電影以同樣的故事為基礎,但把重點放在了劫後餘生的一家三口破碎重圓的過程。這個改動的意圖很明顯:馮小剛並不想探討人性,他打的是「親情牌」。

所以,電影里的地震只有短短的四分半鍾,之後的兩個多小時里,母親獨自撫養殘疾的孩子,獨居多年不願再婚,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勉力支撐;被領養的女兒一直難以擺脫被遺棄的噩夢,大學期間未婚生子,對母親的選擇始終難以釋懷;兒子身殘志堅地奮鬥成了大款,非要媳婦把孩子留給媽媽撫養……每一條線索鋪開來,都可以拍成一部催人淚下的「黃金檔」電視劇。電影里,馮小剛也嫻熟地運用了國內電視劇慣用的苦情戲的路數,十分鍾一個哭點,除了催淚,還是催淚,最後再來個大團圓的結局,如此一來,電影院哭倒一片,票房井噴,也在意料之中。

正因為太過於「胸有成竹」,馮小剛在面臨質疑的時候,毫不客氣地把「不感動的人」歸於「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個邏輯彪悍到令人發笑的地方,恰恰在於馮導的「人性」之說。

《唐山大地震》作為一部「家庭劇」,在表現天災無情人有情方面,交足了功課。但在人性的思考和對災難的反省上,實在乏善可陳。片中每一個人物的刻畫都停留在感情層面,沒有深入到人性的復雜和矛盾,即使是片中最出彩的母親,除了片段式的情感爆發外,對她終其一生的心靈救贖過程也沒有進一步的表現,所以,這個人物令人同情,卻沒有發人深思。而在對災難的態度上,電影里除了赤裸裸的「唐山人民感謝解放軍」外,對於當年的事前預防不力事後救援失當沒有作出任何反省———當年的大地震,因為消息封鎖導致不知多少傷患者無法接受國際救援的事實,如今早已不再是秘密,電影里卻沒有任何觸及。當然,這只是一部電影,能夠觸動觀眾內心某一塊柔軟之地,已經值回票價,它並不需要承載這么多的內容這么重的責任。只不過,按照同樣的邏輯,它就更不需要被作為檢閱人性的標尺了。

② 唐山大地震 影評

馮小剛這一生都會用來後悔,如果他除了錢之外還有電影人的追求的話。因為沒有幾個導演,這一輩子有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機會。中國一共也沒有幾個國難,那麼復雜的一段歷史,將億萬中國人捲入的旋渦,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在災難面前,每個人的選擇……它本可以拍出一部真正經典的電影,但就被這樣輕易浪費,在馮導眼裡,它只值五個億。

打四星,純是相對水平比較而言,我給無極都會打三星的,吹捧的話就不說了,馮導都「國民導演」了,再吹就把他吹炸了。所以我只說不好的。

其實兩種意見後面代表著兩種角度。有人認唐山大地震是歷史,就應該能表現真實,至少應該根據真人真事來改編。有人認為唐山大地震是電影,電影只要讓人哭了就行了,至於是不是編的,有沒有反映事實有什麼關系?最典型的一句話就是:「我要真實不會去看記錄片?」

不過請問一下,有多少人去認真找過關於唐山大地震的書和記錄片去看的?能找到多少?去找汶川的,又能找到多少?看完了,你們會哭嗎?

太多的事情,已經隨死者而去。而活者親歷所見的,很多都深埋心底,說出來的,在經歷一次次改編後,一次次為藝術和思想服務後,也可能面目全非。

一段人與災難博斗,而且根本談不上勝利的慘痛歷史,在電影中被輕巧的偷換成了女兒與媽媽間的矛盾,婆婆與媳婦的矛盾,繼父與繼母間的矛盾,女主角與負心男友間的矛盾……生活劇中常見的各種家庭矛盾,讓你如同在看那部室內劇《渴望》。而真正的矛盾——人與災難,則被拋棄了。

從地震到方家住進新搭的木棚,這中間本來有無數震憾人心驚心動魄的事,但是,竟然直接跳過去,就開始講震後了。

那它為什麼不按它的小說原著叫《餘震》,不按它的英文名叫《震後》,一定要叫《唐山大地震》呢?因為製作者心裡葉門兒清老實叫《震後》的話不可能有高票房么?所以不管怎麼樣先拿名字把你騙進影院,錢先拿到手再說。反正有了票房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中國導演忒幸福了,國產歷史大片太好拍了。找個《媽媽再愛我一次》的劇情,再扣一個大國難的題材,票房就到手了。

那麼《集結號》當初直接改名叫《解放戰爭》,搭上主旋律快車,讓政府投資,逼全明星免費出演,票房不是更高?反正不用研究歷史,找部能弄哭人的小說就行了。歷史不夠催淚,就編個能催淚的來,真實賣不了幾個錢,那就給他們上假的。

怎麼那些真實的記憶反而不夠苦情,不夠讓人哭么?還是另一種原因——太悲慘了,太讓人不能接受了,所以要迴避、和諧、修改?

③ 唐山大地震影評800字左右~

我今天看的《唐山大地震》,哭了很久,所以很興奮的上網看網評,看過大家的,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貼出來,在這里沒有任何意思。
我在影院看過很多片子,但這部我沒有把他當電影,他只是我們的歷史,是一輩人抹不去的記憶。所以不想說他的效果如何,講故事的手法如何,是不是抄襲。。。等等。看完後我真的覺得活著真好,我是個80後,我在唐山上了4年大學,對那座鳳凰城很有感情。以前老師總會說那段歷史,學校把震後的圖書館保留下來作為紀念,但對於沒有經歷那段歷史的我,會讓我感動,會讓我震撼,但最終還是會隨著哭過的紙巾,被遺忘在垃圾桶。但今天看完,我真的覺得活著真好,我現在才明白在唐山時經歷小小的震動,和大家一起跑到樓下,平靜過後,想回去,但唐山同學拉著我的手說:「再等等」是什麼意思了,看過了才知道餘震是什麼,看過了才知道當時的大大咧咧是多麼的愚蠢,看過了才知道自己所經歷的慌張、恐懼與76無法比較,看過了才覺得災難如此的可怕。看過了才知道活著真好。
沒看之前,我會為唐山哭泣,為汶川,為玉樹哭泣,會同情他們,但看完之後我覺得應該牢記歷史,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沒有經歷過真的沒有發言權,真的不懂什麼是「沒了,才知道什麼是真的沒了」。我現在一直都能記得當時我從宿舍跑出去的慌張和恐懼,所以我哭了,我無法想像76年的唐山人是怎樣的,那種痛真的印到骨子裡了。沒看過之前,我很少提及唐山的經歷,我覺得只是小小的,床板的劇烈晃動,然後就過去了,不值得一提。但今天我當時慌張,恐懼的情感又來了,不過還夾雜了些慶幸,慶幸那次是不值得一提的小。如果是在76年唐山,08年汶川,10年玉樹,面對地震,面對死亡,我真的不能再說這是災難。不能再說如何如何的大話了。我只想說活著真好,我有我溫暖的家人。
對於《唐山大地震》我真的得沒有把他當做影片,我也不想說導演如何,演員如何,片子如何,我只想說我們應該記住這段歷史,好好珍惜生命,好好愛我們的家人。希望以後沒有人說「沒了,才知道什麼是真的沒了」。

④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已經被其鋪天蓋地的新聞以及非新聞給弄壞的胃口,無論是馮小剛把看這電影不感動的人跟砍幼兒園的孩子對比,還是一些影評人說此片在賣弄民族傷痛,不管正面還是負面,以我對電影圈的了解,這些近似炒作的行為我都不會拿來作為衡量電影優秀與否的依據,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記得有個行家說,圈裡的人,尤其是凱歌謀子之類,都是笑話和鄙視馮小剛的,因為他是個半路出家的,拍的片子都是些胡同串兒的痞子化,沒啥價值。大概小剛最近幾年也被說煩了,所以先是用《天下無賊》證明自己的國際化,再用《夜宴》證明老子也會拍古裝,《非誠勿擾》證明玩小資誰不會啊,《集結號》證明戰爭片我也拿得出手。於是,就等到了這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除卻他早期的那些賀歲片,馮小剛的電影里,我最喜歡《集結號》。我對那些戰爭場面沒啥感覺,被這電影打動的,是主人公那股子擰勁。馮氏作品裡,主角的擰很有味道,也造出戲味,穀子地為了給戰友討回公道,擰了幾十年,終於讓他擰了回來,也讓觀眾盪氣回腸,最後頒發勛章,敬禮的那一刻,我也隨之深深的流淚。所以我覺得,如果《唐山大地震》能把主角拍出那股擰勁,這部電影就算是成功了。至於劇情,地震了,人死了,從傷痛中走出,不就可以了么?令我意外的,恰恰是這部電影的劇情。整個故事描述的不僅僅是地震和震後,還有著一個家庭三十多年來的故事和變化。馮小剛這次非常有野心,他要記錄的不僅僅是一場災難,他還在片中講述了這場災難是如何改變一個家庭里每個成員的人生軌跡。徐帆扮演的元妮,在地震里失去了丈夫,雙胞胎子女被壓在屋下,情況危殆,只能選擇救一個。而元妮在悲痛中,選擇了救兒子。她抱著兒子趕往機場救護,而女兒卻意外的醒來,被救災的軍人收養。故事,從這里徐徐展開,電影,從1976年,講至2008年。這部兩個小時的電影,馮小剛用他獨特的平民視角,再加上自身的經歷來為我們構建了一個中國32年來的發展歷史。它講了改革開放,講了私營個體戶,講了南下淘金,講了高考,講了大學生,講了未婚生子,講了涉外婚姻,講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其實《餘震》這個原片名的確更適合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已經不單單在講述唐山大地震,這場地震只是一個引子,它只佔片中前10分鍾,剩下的近2個小時,是在為我們講述地震,如何改變了一個平凡家庭。果然同我預計的一樣,這部電影里的幾個角色,也是擰勁十足。徐帆飾演的元妮,是片中最擰的角色,因為深深的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和對女兒的愧疚中,數十年來她選擇最清苦的生活和寡居,性格大變,她希望能用折磨自己的方式,來讓天國的親人寬恕自己,用兒子方達的話來說,母親的心已經早就碎了;還有一位擰著的角色,是張靜初扮演的女兒方登,因為對母親狠心放棄自己的行為感到憤怒,她選擇遺忘,選擇離開,選擇過另一種生活,她從大學退學,她當未婚媽媽,她和大自己10多歲的外國男人結婚,她移居加拿大,她希望能夠忘記母親,忘記那份復雜的感情,但當汶川地震的發生,一幕幕慘狀又如同32年前那樣浮現眼前,她終於明白,親人,終究還是親人,於是她選擇了回到母親的身邊,觀後感《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這是一個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故事,因為它並不是簡單的講述失去親人如何走出陰影(例如講述世貿被毀後,失去親人的人如何重新積極生活的《從心開始》),也不是簡單的賣弄生離死別的慘痛,馮小剛這次非常有誠意的做了一個好故事,他在用這部電影講述一場災難帶給人的傷痕,面對這傷痕,有的人選擇逃避,有的人選擇天天往上面撒鹽,有的人選擇遺忘……伴隨著中國改革的三十年,馮小剛向觀眾娓娓道來這些人這些年的生活。電影還有令我意外的一點,是結尾對於汶川地震的描述。雖然起初我覺得將兩場相隔32年的地震放到一部電影里,顯得有些牽強,但當唐山救援隊的旗幟樹立在汶川廢墟的時候,我還是被深深的打動了。這是一種血濃於水的力量,無須言語,它已經超越了某些政治意識,讓人除了感動得熱淚盈眶,別無他言。雖然在這部電影里徐帆的哭叫和蹩腳的唐山話有些煞風景,但所幸的是其他演員都很好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務。這部電影里的男主角,我認為是扮演方達養父的陳道明。他的戲份貫穿影片始終,非常之多,我很奇怪為什麼他只是一個特別演出,他的戲份甚至多過了領銜主演的李晨。我必須要說的是,如果過去對陳道明的演技,還只是停留在很好,很獨特,很有自己范兒的評價上,那麼看完《唐山大地震》,我對陳道明只有五體投地來形容,這部電影里陳道明演得實在太出色太出色的,遠遠超過我之前在《黑洞》《康熙王朝》《冬至》《中國式離婚》等作品裡對他的印象,他把一個慈父軍人演得活靈活現,不管是對妻子的拌嘴和容忍,對養女的溺愛,妻子去世後獨自一人生活的孤獨,對養女男朋友的憤怒,以及最後享受天倫之樂的高興,這部電影里他的角色情感內容最為復雜,跨度最大,但陳道明演得毫無破綻,讓我嘆為觀止,徹底折服。他真的是一位偉大的演員,影迷們應該細心留意他在電影里的表現。片中那些植入廣告,除了中國人壽之外,其實都不算生硬。喝劍南春很自然(從頭到尾沒提品牌),工商銀行的存摺也不會讓人感覺突兀(被表壓著,鏡頭沒停留多久),寶馬更是很自然很貼切(展現的是方達在事業上的成功),只有中國人壽能惡心一把人,好在只有那一句。從植入廣告的流暢度來說,《天下無賊》到《非誠勿擾》再到《唐山大地震》,馮導一直在進步嘛。這部電影究竟是不是在賣弄慘情?看完之後我一直在想這一點。我看的IMAX版本,全場400多位觀眾幾乎都在哭,我旁邊坐的女孩從頭哭到尾,更有甚者,紙巾用完了,拿出毛巾來擦眼淚。《唐山大地震》讓大多數觀眾哭泣,這是毫無疑問的,而這眼淚流得,是因為導演將電影拍得很出色,還是因為我們僅僅是無法承受那種生離死別的悲痛?這不是一個很好去分析的問題。但至少說明這部電影觀眾能夠投入進去情感,能夠被它打動,而且馮小剛已經盡量避免用最廉價和低級的方式來煽情,我覺得就華語電影來說,已經是一大進步。至於如果有觀眾害怕從頭哭到尾讓人一直難受,其實影片里也有一些輕松的笑點,均勻的分部在中段,讓觀眾也可以緩解一下神經,這些幽默,對於熟悉馮氏喜劇的人來說,一定會非常愜意。最後,談一談那幾分鍾特效場景吧。IMAX版下,特效水準不算差,但對於已經接受過《2012》洗禮的觀眾來說,當然見怪不怪,但有些非常血腥的鏡頭(倒塌的磚瓦直接砸到人),所以最好別帶小孩去看。而且接下來有一個多小時的文戲,小孩更坐不住。看完這部電影,我對馮小剛更加有信心。他能拍出老百姓最普通也最真實的情感,讓我感覺到他對電影的認真態度。這是一部值得好好欣賞的華語電影,也能讓我們記住一句刻骨銘心的台詞:親人,終究是親人。

⑤ 怎麼評價電影《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至少現在看來仍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於災難電影,內地影壇幾乎很少去涉及。而《唐山大地震》就是災難電影中的佼佼者。

方登又是幸運的,至少好有機會能夠等到有這樣的可以化解矛盾的機會。有些人可能從此再也無法從災難中醒來。這才是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

所以,真是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⑥ 唐山大地震在豆瓣上為什麼那麼多惡評

因為和真實情況有很大初入的 藝術處理了罷了

⑦ 你覺得《唐山大地震》為什麼會獲得如此高的豆瓣評分

我認為是因為真的很感人。作為馮小剛的類型片探索新作,《唐山大地震》對於中國人親情的表現,達到了國產片的新高度。在一個情感愈顯稀薄的當今時代,這樣一部電影的出現,無疑將激起觀眾的內心波瀾,准確把握住了普通中國人的一根心弦。

縱觀近年來的一些影視作品,而像《唐山大地震》這樣充滿情意、富有感染力的影片,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看過了,這次的遇見驚奇之餘,我心甘情願的被感動,流著淚看完了整部電影。幸好影片的最後還算溫情結束,給我們已痛的不能自已的心靈以些許的慰藉。逝者已逝,我們不可能永遠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生活是繼續的,生者當更加自強,創造幸福的美好生活,以告慰那些已逝者。

⑧ 求電影《唐山大地震》影評,切記:要從藝術的角度來點評,如光線,色彩等等

該電影以唐山大地震為故事背景,以家庭為單位,簡述了大地震來臨時母親的艱難選擇,以及這個選擇給女兒幼小的心靈帶來的創傷。結果造成了母親陷入深深的懺悔和自責之中,女兒對自己的母親無法原諒,但又無法忘記。最終通過汶川大地震的親眼目睹,女兒理解到了當年母親的無奈選擇和沉痛的心情。終於放開包袱回去看望母親。該電影感情細膩,表達恰當,值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