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影平台 » 饃饃電影網
擴展閱讀
為什麼中國電影是90分鍾 2025-01-17 06:02:20
韓國電影大全9號房間 2025-01-17 05:57:28

饃饃電影網

發布時間: 2021-06-01 16:26:28

❶ 鳥籠山剿匪記的影片概述

不再拼湊電影畫面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和《春運帝國》之後,胡戈的新作就讓眾網友翹首以盼,而《鳥籠山剿匪記》稱得上是胡戈「勞民傷財」之作。這部短片先後投資近20萬元,不僅耗盡了他的全部家產,還需他向朋友東拼西湊才得以完成。片中不再使用國產電影的畫面拼湊,而是追求原創,全部外景拍攝,片長約48分鍾。從提前曝光的片花上看,胡戈這次是拿美伊戰爭開的涮:傳言,一夥盤踞在鳥籠山的人正在秘密製造一種很厲害的武器———「大殺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另一夥人正在密切關注這個傳聞。他們派出了自己的特工,打入鳥籠山內部進行偵查。隨後,他們派兵前來攻打鳥籠山……短片最後才揭秘這個引得世界關注的「大殺器」究竟是什麼,可謂懸念十足。而片中的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喜歡打飛機的鳥籠山寨主,另一個是喜歡打仗的老喬,顯然分別是在影射薩達姆和布希。 要轉載短片的網站須付費
胡戈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再度製作短片還是為了好玩,沒有想著賺錢的事。據記者了解,憑借《鳥籠山剿匪記》的播出權轉讓,他已經成功地收回了成本,還賺了10萬元以上。不過,胡戈自己卻只是保守地表示收支「持平」。
在遭遇了「饅頭」驚魂之後,胡戈昨日還對記者說,他以後惡搞再不會涉及國內的事情,要把眼光放到國外,以免後顧之憂。如今的《鳥籠山剿匪記》就與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沒有任何關系。至於「鳥籠」會像「饅頭」那樣而大紅,還是會像《春運帝國》一樣平淡,胡戈表示這都無所謂,「轟不轟動都不要緊」.
胡戈的新片繼續走「惡搞」路線,這次不但陳凱歌被繼續挖苦,連同張藝謀、馮小剛也紛紛入列,《英雄》、《十面埋伏》、《無極》等大片無一倖免。
由於這次是原創內容,所以胡戈不必擔心類似《饅頭》一片招來《無極》要狀告其侵權的問題。但是,仍然「揪」著陳凱歌不放,胡戈似乎有繼續向其開戰之嫌。《無極》與「饅頭事件」的糾紛不但在片中多有提及。對此,胡戈當然否認專門針對陳凱歌,畢竟片中還有多位名導「中彈」。
記者問他繼續惡搞,是否擔心再度惹麻煩上身。他毫不在意:「沒什麼麻煩的,開個玩笑而已,不必當真。」 惡搞鏡頭1:當總司令宣布要派兵去攻打鳥籠山的時候,一個記者問他,你不覺得你這樣做很無恥嗎?他回答道:「人可以無恥到我這個地步!」顯然,這是針對當時陳凱歌痛斥胡戈惡搞《無極》時候所說的話。
惡搞鏡頭2:胡戈居然連自己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都不放過,他在新片中讓眾人害怕的「大殺器」居然就是一個饅頭,還振振有辭:「一個饅頭可以引發一串血案,十個饅頭可以引發十串血案,這么多饅頭能引發多少血案呀,我就要靠這個毀滅地球。」
惡搞鏡頭3:影片結束的時候總司令霸佔了鳥籠山,並且做起房地產開發商,正當他為自己賣出房子而高興的時候,一批人打著條幅———「還我綠地、保護環境」走來,這分明在暗諷《無極》拍攝破壞天池環境。 惡搞鏡頭:馮小剛將廣告和影片的結合很是高明,但也引來質疑,想當年《手機》里一輛寶馬車下來十幾個人讓人連呼太假,這次胡戈連這個細節都不放過,居然在影片結尾處,從一輛黃色小車里陸陸續續下來10幾個人,讓人怎麼看怎麼都想起《手機》里的鏡頭。
胡戈的新短片《鳥籠山剿匪記》將於今日在網路上「首映」,任何人都能免費觀看。這部短片不再是像以往那樣用現成視頻片斷進行拼貼,而是有真人來表演。

❷ 《一個饅頭引起的血岸》

我認為胡戈沒侵權!!!!!!!!!!!!

我們認識一下饅頭的性質.饅頭是一個網路文藝批評短片,是一種新形式的文藝評論.正如報紙上的文藝評論一樣,肯定要截取原作中的一些東西,或者描述出電影畫面.如果是針對文學作品還可以附原文,沒問題,不構成侵權.那怎麼饅頭截得無極片段就是侵權了呢???!!!! 如果想找正面批判無極之無聊的評論,那麼網上一堆一堆的.正是胡戈的創意性批評,才吸引了如此深感無極之$^&*%$#$的網民.難道乾巴巴的評論就深刻了?!

饅頭不具商業贏利性.相反,恰恰提高了無極的人氣.有多少不具"高雅深邃"品位的觀眾是看了饅頭才看無極的?如果是說饅頭損害了陳大導演的經濟利益,請拿出證據......

饅頭片侵害了陳導的名譽權?真沒天理了,難不成您拍啥觀眾都得叫好嗎? 言論自由好象是憲法賦予的公民基本權利吧,至於胡戈有沒有濫用言論自由,也就是捏造事實,相信看過無極的人都知道.難道都不許平頭百姓說話的嗎???!!!

❸ 陳凱歌導演的《無極》被人稱為又有一個血案,為什麼會這么說

被稱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因為劇情是這么講的。

《無極》是由郭敬明的同名小說《幻城》改編而來。在當時還未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電影的消費者並不是高中生。所以郭敬明小說改編的電影,自然沒有足夠的觀影人群而具備較高審美水平的人都會對無極的劇情感到厭惡。所以劇情的薄弱是當時《無極》被吐槽的根本原因。

大家覺得這電影怎麼樣?

❹ 秦兵馬俑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現的,隨後在這里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於1979年國慶節開放。

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後,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觀眾們驚嘆不已。古城西安由於有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很快就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國內外遊人紛紛慕名而來。來我國訪問的外國元首和其他貴賓,多數都要把參觀兵馬俑列入日程。

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後發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先後發現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1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在地下發現形體這么大,數量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戰車。

兵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後面緊接著是步兵與戰車是的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雖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後衛。武士俑朋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裡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處於整裝待發之勢。

威武雄壯的軍陣,再現了秦始皇當年為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展現出的軍功和軍威。

這批兵馬俑的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里有長了鬍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杴甲,右手執長予,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的車士俑。

總之,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徵。這批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兵馬俑坑內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矛、戟、彎刀以及大量的弩機、箭頭等。據化驗數據表明,這些銅錫合金兵器經過鉻化處理,雖然埋在埋土裡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光,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很高的冶金技術,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在1991年以前,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的是一號坑。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開放。三號坑面積只有一號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從這個坑出土的戰車、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這個坑可能是作為一、二號坑的統帥部。

1974年3月,陝西臨潼縣晏寨鄉西揚村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打井時,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碎陶人,經考古工作者探測,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秦代兵馬俑坑。1976年通過鑽探,在此坑的北側20和25米處分別又發現了兩處兵馬俑坑。按照它們發現的時間把它們分別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為坑道式土木建築結構,東西兩端各有斜坡門道5個,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長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邊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頭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他們手執弓弩等遠射兵器,擔任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在10道隔牆隔開的11個過洞里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列有駟馬戰車。陶俑全部身披鎧甲,手執長兵器。他們是一號坑的主力部隊。一號坑共有27個探方,根據每個探方里兵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發掘後可出土兵馬俑6000餘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號坑東端以北20米是二號坑,它是由4個單元內的4個不同兵種構成的一個曲尺形軍陣,面積6000平方米,估計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馬和鞍馬近500多匹。第一單元即俑坑東邊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第二單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過洞,是由64乘駟馬戰車組成的方陣,每乘戰車有軍士俑三件。第三單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過洞,是由19乘戰車和100餘件隨車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過洞,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俑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系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功能守,自我保護力強,反應快速。二號坑的四個單元中就有三個布有車兵,戰車佔到整個軍陣面積的半數以上,證明在秦代車兵仍為作戰的主要力量。木質戰車因為年久已朽,但車轅、輪等卻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跡,車上的銅質構件尚存在。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為520平方米,僅有4馬1車和68個陶俑。它的東邊是一條長11.2米,寬3.7米的斜坡門道,與門道相對應的為一車馬房,車馬房兩側各有一東西向廂房,即南廂房與北廂房。共出土陶俑64件。這些陶俑的編組排列與一、二號坑不同。一、二號坑內的陶俑都是按作戰隊形排列。三號坑內武士俑所持兵器也與一、二號坑內武士俑不同。後者配備的有長射程的弓弩,近距離格鬥的矛、戈、鉞、劍等,而三號坑內只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在秦代是一種專門用於儀仗的兵器,在北廂房內還發現有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可能是專供戰前占卜或禱戰活動的場所。通觀三號坑整個布局,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在我國,陶俑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但那時製作的陶俑體形較小,火候低,製作粗率。而秦兵馬俑不僅形體高大,而且製作精細,造型准確,工藝水平極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按照發現的順序,被編為一號和二號銅車馬。當時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裡,外面用一個木槨裝著。出土時,因木槨腐朽,土層塌陷,兩輛銅車馬都殘破嚴重,其中二號銅車馬已碎成1,555片,經過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專家兩年半細心艱苦的修復,二號銅車馬於1983年10月1日正式對外展出,一號銅車馬也於1988年正式展出。

這兩乘車都是四馬單轅,呈前後縱向排列,前面的一號車應為古代的「高車」。二號車叫「安車」,分為前御室和後乘室。兩室之間隔以車牆。趕車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後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兩側有三個車窗,後面留門,門窗都可以靈活啟閉,窗上的小孔可以調節空氣,從中外望。車上有橢圓形傘狀車蓋。此車通體施以白色為底色的彩繪,二號車配有1,500餘件金銀構件和飾物,顯得華麗富貴。它可能是供秦始皇靈魂出遊時乘坐的。一號車上配備有弓弩、箭頭、盾牌,駕車者帶有官帽,這說明此車是用來保護後面二號車的安全的。

銅車馬是我國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製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它的出土,為考證秦代冶金技術、車輛結構、工藝造型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將軍俑(一號俑坑出土)

一號兵馬俑坑T2方二過洞出土,通高1.97米,位於戰車後(車為木質,已朽)。在車跡右側伴出有鼓的遺跡一處,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揮軍隊的高級將領。此俑身穿雙重長衣,外披彩色魚鱗甲,雙肩有短小的披膊(即護肩甲),脛部縛護腿,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頭戴鶡冠。雙手交垂於腹前作拄劍狀,其附近伴出青銅長劍1柄。身體強壯,長方面龐,兩頰各有一撮濃,面容嚴肅,氣質威武。
將軍俑(一號俑坑出土)

一號兵馬俑坑T20方十過洞出土,為指揮車上的高級將領。身穿彩色魚鱗甲,頭戴鶡冠,雙手交於腹前作拄劍狀。身體魁梧,五官粗獷,神態武勇。造型准確,比例合宜。尤其面部的塑造更為精彩,富有肖像性的特徵。
將軍俑(二號俑坑出土)

二號兵馬俑坑T9試掘方出土,位於長方形車陣的左後角,是此車陣的高級將領。通高1.96米,身穿雙重長衣,外披魚鱗甲,下穿長褲,足穿翹尖履,頭戴鶡冠。雙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長形臉,一把長須,神態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萬,成敗胸有成竹。
將軍俑(一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一號兵馬俑坑T1方三過洞車後,是指揮車上的高級將領。通高1.91米。此俑沒穿鎧甲,上身穿交領右 衽雙重長衣,腰際束帶。下身穿長褲,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頭戴鶡冠,冠上有帶系結頷下,帶尾呈八字形垂於胸前。上身微向前傾,左手作拄劍狀,右手持物不明。身體粗壯結實,大頭寬面,容顏憨厚,性格純朴,似出身於行伍的一位高級軍吏。
鎧甲武士俑(一號俑坑出土)

這3件武士俑的裝束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領右衽長衣,外披鎧甲,下身穿短褲,腿紮裹腿,頭綰圓形發髻。有的穿短靴,有的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雙臂自然下垂,右手作提弓弩狀。此類圓髻鎧甲俑,一號兵馬俑坑內目前共出土155件,其中有84件是跟隨戰車的隸屬步兵俑,其餘71件是獨立步兵俑。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步兵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俑的發髻部位於頭頂的右側,反映了秦人尚有的習俗。交領右衽長衣屬於漢服,而短靴和腰際束的革帶屬於胡衣,顯示了秦朝時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左面第一個武士俑身上有一刻文「尚」字,為陶工名,是此件陶俑的製作者。

鎧甲武士俑(局部 三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三號俑坑南區的甬道內,是擔任警衛任務的衛兵,秦國稱為短兵。俑身穿鎧甲,腦後綰六股寬辮形的扁髻。右臂前曲,右手作持長兵狀,威然挺立,神態英武。身體的塑造手法比較簡潔,無過多的虛飾。面部的雕刻細膩,風格明快。眉毛經過藝術誇張,塑得稜角分明,遠看使面目的輪廓更加清晰。面部施粉紅色,眼睛繪白睛黑珠,炯炯有神。此俑是三號俑坑中比較成功的佳作。

鎧甲武士俑(一號俑坑出土)

這些武士俑都是一號兵馬俑軍陣的步兵俑,以其裝束的不同可分為兩類:圖1、圖4是介幘鎧甲武士俑,圖2、圖3、圖6是扁髻鎧甲武士俑。介幘鎧甲俑身穿交領右衽長衣,外披鎧甲,雙肩有披膊。下穿短褲,脛縛護腿,足穿方口齊頭履。頭綰圓形發髻,上罩尖頂的圓形軟布帽(古名介幘)。左手作握劍狀,有手作提弓弩狀。圖5的背甲上有兩個陶環,環上原系結著箭箙,箙內有箭百支。介幘鎧甲俑是重裝步兵俑,一號兵馬俑坑內已出土403件,其中獨立步兵俑88件,隸屬於戰車的步兵俑315件。介幘鎧甲俑不戴頭盔,作戰英勇,是秦國步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扁髻鎧甲俑的裝束與介幘鎧甲俑的主要區別,是在腦後綰六股寬辮形扁髻。有的紮裹腿,有的縛護腿;有的穿靴,有的穿履。有的握弓弩,有的持矛、戈等長兵。圖6的手勢比較特殊,左手半握拳,手腕扭轉拳心向左下方,持物不明。一號俑坑內現已出土扁髻鎧甲俑51件,其中獨立步兵俑22件,隸屬於戰車的步兵俑29件。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戰袍武士俑(一號俑坑出土)

這兩件武士俑為輕裝步兵俑。身穿交領右衽長衣,腰束革帶;下穿短褲,腿扎行滕;足登履;頭綰圓形髻。左手作按劍狀,右手作提弓狀。俑的附近伴出有成束的銅鏃及銅弩機。圖7的武士俑身材修長,長方面龐,五官粗獷,是關中秦人的典型形象。圖8的武士俑,高顴骨,絡腮大胡,似來自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士兵形象。一號俑坑內現己出土戰袍武士俑400件,多為軍陣的前鋒。
騎兵俑(二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二號俑坑T12試掘方內,馬身長約2米,通首高1.72米。馬背上雕有鞍韉,頭上戴有絡頭、銜、韁。騎兵俑身高1.80米,立於馬前,一手牽拉馬韁,一手作提弓狀。騎兵俑的鎧甲比步兵和車兵的甲衣短,長度僅及腰際,雙肩無護肩甲,這樣便於騎馬和操持弓弩。上衣為窄袖口,雙襟交掩於胸前,長度及膝,這樣抬腿上馬比較方便。下身穿長褲,足登短靴,頭戴圓形小帽,帽上有帶扣結頷下。騎兵俑的服飾是秦人服飾與古之「胡服」交融歷史中最典型的例證之一。

鞍馬(二號俑坑出土)

二號兵馬俑坑T12試掘方出土。馬身長約2米,通首高1.72米。剪鬃辮尾,兩耳前聳,張口作嘶鳴狀,馬背上雕著兩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的鞍墊。鞍的質地似為皮革,鞍面為紅色,上面綴有八排粉紅色的鞍釘。鞍下襯著綠色的韉,鞍的兩側及前後兩端綴有葉形及條帶形的綵帶作為裝飾,鞍上有條類似皮質的扣帶盤繞馬腹,把鞍緊緊固著於馬背上。鞍後有秋攀於馬臀,以防鞍向前滑動。過去認為中國馬鞍的出現始於漢。秦俑坑騎兵馬的出土證明秦王朝時已有了低橋鞍,只是還沒有馬鐙。馬鐙始於西晉時代,到隋唐時代帶馬鐙的高橋鞍出現,騎兵馬具的發展才進入成熟階段。

鞍馬(二號俑坑出土)

鞍馬頭部 鞍馬局部

牽馬俑頭像(二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二號俑坑北半部T12試掘方。容顏端莊,一雙大眼繪著白睛黑眼珠,灼灼有神。面部輪廓清晰,肌肉起伏的變化合乎解剖原理,是件優秀的藝術佳作,身上殘存的彩色較多,朱紅色的衣領和聯甲帶,面部施色兩層,下層為紅色,上層為粉紅色
御手俑(局部 一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一號俑坑東端T10方七過洞的一乘戰車旁。通高1.88米。身穿鎧甲,雙肩無披膊,戴長冠,冠上有帶系結頷下。雙臂向前半舉,雙手作控轡狀。身微前傾,目光下視,神情專注地控馭著車馬,是個忠於職守的御手。兵馬俑坑出土的御手俑頭上都戴冠,其地位高於一般士卒。

御手俑(二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二號兵馬俑坑T1試掘方戰車後。通高1.89米。身穿長襦,外披鎧甲,脛縛護腿,足穿履,頭縮圓形發髻。戴長冠,冠上有帶系結頷下,帶尾垂於胸前。甲衣比較特殊,雙臂的護甲(古名披膊)長及手腕,手上並罩有護手甲,頸部亦圍有護甲(古名盆領)。這種甲衣為迄今為止考古發掘所僅見。古代戰車上的御手站在車上控馭車馬,目標大容易受到敵人箭鏃的傷害。御手一旦受傷則車易失控,造成軍隊混亂而致敗,所以特別注重對御手的防護。

車右俑(二號俑坑出土)(圖1)

二號俑坑南側T1試掘方一過洞出土。高1.82米。同出的還有御手俑和車左俑。三件俑在車上作橫一字形排列,中間為御手,兩側的甲士古名之為車左和車右。此俑居於車的右側,故名車右俑。身穿長衣,外披鎧甲,脛縛護腿,足穿履。綰圓形發髻。左足向左前方跨半步作丁步站立姿勢,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狀。左臂下垂,衣袖綰於肘部,曲掌掌心向下作按車狀。頭微向左側轉作凝神聽令狀。只要一聲令下,即可騰躍登車,馳騁疆場。

車左俑(二號俑坑出土)(圖2)

二號俑坑南側T1試掘方出土。高1.82米。位於戰車的左側,一手作按車狀,一手作持長柄兵器狀。古代戰車上三名甲士的職責:御手負責駕馭車馬,車左和車右分別負責與車兩側的敵人格鬥,所謂「左攻於左」、「右攻於右」。古代的車戰,是雙方的戰車相向沖擊錯轂交戰,車左和車右的分工是與這種戰法相適應的。

將軍俑(一號俑坑出土) (圖2)

出土於一號俑坑一乘指揮車後,高1.93米。身穿內外兩重長衣,外披魚鱗甲,前胸甲的下擺呈尖角形,背甲的下擺平齊,長及腰際,雙肩無披膊(肩甲)。頭戴鶡冠,足穿履。雙臂自然下垂,右手縮於袖管內,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五官清秀,一把長須,顯得足智多謀。

將軍俑(一號俑坑出土) (圖3)

出土於一號俑坑東端T19方九過洞的指揮車旁,車跡的附近伴出銅甬鍾1件。鍾是指揮軍隊的號令之一,所謂擊鼓進軍,鳴金收兵。俑高1.95米,身穿交領右衽內外兩重長衣,腰束革帶,腿縛護腿,頭戴鶡冠,沒穿鎧甲,是輕裝的將軍俑。左手作拄劍狀,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將軍俑(一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一號俑坑東端T10方五過洞的一乘指揮車旁,車跡的附近伴出鼓的遺跡。鼓為將領用以指揮軍隊的號令之一,所謂「鼓之則進,重鼓則擊」,俑通高1.96米,身穿兩重長衣,外披魚鱗甲,雙肩無披膊。甲的周邊彩繪的花紋已脫落。頭發攏於腦後綰成扁髻,戴鶡冠。雙臂自然下垂,右手拇指與食指、中指相捏縮於袖管內,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下巴有長須,面帶笑容,顯得性格開朗。衣角上有「宮臧」二字印文,為陶工名,是此俑的製作者。
將軍俑(一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一號俑坑中部一指揮車旁,通高1.97米。身穿彩色魚鱗甲,甲上的花紋已脫落僅在泥土上留有殘跡。戴鶡冠,冠上有帶系結頷下,帶尾飄於胸前。雙手交於腹前作拄劍狀。絡腮胡,容顏開朗,性格豁達。
將軍俑(二號俑坑出土)
出土於二號偏坑東北角的T4試掘方內,通高1.95米。身穿雙重長衣,外披魚鱗甲,雙肩有短小的披膊,戴鶡冠。雙手交垂於腹前作拄劍狀,二號俑坑的督兵方陣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組成。此將軍俑位於弩兵方陣的左後角,當為弩兵的指揮官。

❺ 台灣關於老兵回大陸的電影,老兵是被抓壯丁過去的,只有弟弟跑了,沒被抓到,家裡在山東是做饅頭的,

電影的名字叫做《面引子》。

《面引子》是由李佑寧執導,吳興國、葉全真、耿樂主演的劇情片。於2011年10月14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該片講述一個老兵在戰爭中被迫前往台灣,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經歷了半個世紀後終於與親人團聚的故事。

孫厚成(老年)(吳興國飾演)老兵孫厚成在戰爭中被迫撤退到台灣後發現返鄉遙遙無期,只好另組家庭定居於台。

直到台灣的妻子過世後,孫厚成帶著女兒來到大陸,見到了當年離鄉而尚未出世的兒子孫家望,但是妻子祖寧已過世,兒子家望直至今日無法諒解為何父親遲遲沒有返鄉,厚成因此抱憾回台。

(5)饃饃電影網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孫厚成(吳興國 飾)是一名老兵,1949年內戰爆發,孫厚成不得不離開了母親(王維維 飾)和妻子祖寧(趙仕瑾 飾),跟隨著軍隊來到台灣,本以為等時局穩定一些之後就能重返大陸,卻想不到這一別就是幾十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孫厚成重組了家庭定居台灣,但他的心中,一刻也沒有放下過自己遠在海峽那一邊的親人們。終於,孫厚成帶著女兒踏上了祖國的故土,才發現一切早已經物是人非。祖寧去世了,素未謀面的兒子家望(耿樂 飾)長大成人。

然而,父子之間的隔閡已經是如此之深,孫厚成只能在悲傷和遺憾之中回到台灣。一晃眼又是十年過去,孫厚成中風命不久矣,家望帶著孩子趕到了父親身邊見他最後一面,一家人終於在淚水中團聚了。

❻ 電影無極演的是什麼意思啊

很沒有意思,就是一個奴隸和一個女人的愛情。

❼ 誰有惡搞電影的排行榜

【導言】2005年末,胡戈的「饅頭」把中國互聯網視頻惡搞帶入了鼎盛時期,大半年下來惡搞之風愈刮愈烈,五花八門的惡搞視頻鋪天蓋地而來。從方言配音到電影剪輯,從影視作品裡的人物到現實生活中的名人,惡搞的槍口甚至瞄準了紅色經典、英雄人物。終於有一天,有人忍不住了……廣電總局決定將於近期出台「反惡搞」的管理條例,欲將網路視頻也納入監管范圍,一旦條例頒布,那就意味著以後就不會再有「饅頭」式的作品流傳在網路之上。So,網易科技特發布「中國網路惡搞視頻終極排行榜」。(其實很早以前我們就想做這樣一個評選,但老是怕漏掉後來更強的作品。現在政策即將出台了,沒有後來者了,所以現在是發布榜單的時候了,或許這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惡搞視頻排行榜。)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後舍男孩處女作
《饅頭》的地位是其它參選作品不可替代的。它把中國互聯網視頻惡搞帶入了鼎盛時期。而且還差點引發了一場草根與中國頂級電影導演之間的官司。 他們假唱流行歌曲,用他們獨特的誇張的古靈精怪的表演手法,重新演繹,他們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笑完再笑,笑個不停。他們可以說是年輕人的無厘頭典範。
《春運帝國》 《分家在十月》
以春運為題材,幽默詼諧的 表現普通百姓在春運期間的沉重經歷。所使用的電影素材以《黑客帝國》系列科幻電影和周星馳主演的系列電影為主。 該短片以列寧在十月為背景,虛擬了一個關於央視內部權利爭斗的故事。
《閃閃的紅星》 《中國隊勇奪世界盃》
老片《閃閃的紅星》和青年歌手大賽也被「惡搞」了一把,而且相比《饅頭血案》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因此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注意。 2006的世界盃有很多戲劇性的表現,當然我想這些都比不上《中國隊奪得世界盃》這個來得經典。
方言配音卓別林系列劇 《狙神傳說》
大師級的卓別林系列無聲電影硬是被配上了方言。聞名世界的《摩登時代》《淘金記》黑白影片,居然也有了四川話版本!為其配音的還是兩位巴蜀笑星。 國內游戲歷史上第一部高清晰惡搞影片,配音部分下足了功夫,情節上更是出人意料,引人入勝,帶有大片的氣勢,讓每一個CS玩家都得到強烈共鳴。
《鳥籠山剿匪記》 《芙蓉姐姐傳奇的一生》
胡戈繼《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之後耗10餘萬元巨資拍攝而成。雖然效果沒有《饅頭》理想,但就憑那10多萬的巨大耗資,也夠上榜露臉了。 芙蓉姐姐本來就是一個「傳奇」,而關於她的惡搞視頻就成了「傳奇」的平方了。短片借文濤拍案講述芙蓉傳奇,能登上我們終極榜的最後一名,也算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