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影平台 » 趙氏孤兒電影豆瓣
擴展閱讀
關於麻的電影迅雷下載 2025-01-16 08:09:43
x戰警1電影迅雷下載 2025-01-16 08:07:29

趙氏孤兒電影豆瓣

發布時間: 2021-06-04 06:21:09

㈠ 趙氏孤兒200字影評誰會寫

看過電影《趙氏孤兒》後,讓我對陳凱歌肆意篡改歷史、瞎編劇情的行徑感到憤慨!
《趙氏孤兒》的故事是有歷史記載的,其故事所宣揚的「忠義」的故事,可以說亘古未見。歷史故事是這樣的: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小人,一個叫費無極,一個叫屠岸賈。費無極是楚國人,屠岸賈則是晉國人,他們的故事令人發指,這里不再詳說。屠岸賈在晉靈公時代就為虎作倀,到晉景公執政,再次得寵。他無中生有,挾報私仇,誣告趙朔謀反。趙朔即趙盾之子。
當時的晉景公也屬昏君,於是下令將趙氏家族滿門抄斬,家產充公。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即景公的姑姑,懷有趙朔的遺腹子,躲在宮中,逃過一劫。但屠岸賈欲斬草除根,豈肯放過。
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朋友程嬰均是忠義之士,為挽救趙氏骨血,決定設計救護,並商定杵臼捨身先死,程嬰負責憮孤。他們先是偷偷地將趙氏遺孤夾帶出宮,安置妥當;然後程嬰從自己家族裡找了一個嬰孩兒交給杵臼,讓他躲到山裡;程嬰假裝貪生求財,向屠岸賈舉報杵臼藏匿趙氏遺孤,結果杵臼被抓,嬰兒處死;杵臼(假裝)大罵程嬰,也慨然赴死;而程嬰背負著賣友求財的惡名,從此隱居深山,撫養趙氏孤兒十七年。直到晉景公因病而良心發現,大赦趙氏,歸還其封地,程嬰才將趙氏孤兒趙武帶出山,令他結交朝廷權貴,重振趙氏家業。此時,趙武已是文武雙全,一表人才,後來自然報仇雪恨,重振趙氏家族。
最令人感慨的是,程嬰先生忍辱負重,苦盡甘來,卻不肯安享晚年,執意要「以死報友」,毅然自裁,追隨杵臼而去。其慷慨忠義之舉,曠世罕見! 如此令人震撼的情節,電影卻將故事篡改的莫名其妙:
先是把趙盾和趙朔放在同朝做官,接著又把程嬰描寫為稀里糊塗卷進了此事,最後居然設計程嬰攜趙氏孤兒到屠岸賈家作門客,認屠岸賈為乾爹,使得後面的情節愈發荒唐.....
真想有機會質問陳凱歌:你是怎麼想的?!

㈡ 趙氏孤兒影評

還寫什麼影評啊?!看完我都坐不住了,陳凱歌啊,這次讓我把你看低了!既然不尊重歷史就算了,更甚的是改編得這么垃圾!情節毫無吸引人的地方,我看東周列國志的時候,感覺這段歷史真的很精彩!誰知讓凱哥這么一拍,簡直糟糕透了!看了很不滿!趙武是怎麼被偷出宮的,他名字又是咋取的,又是被誰養大的,後來又是怎樣得到重用,而且又是咋樣報了深海血仇的。哎!看的稀里糊塗!中國多麼經典的一段歷史都被拍成這樣子,那不是誤人子弟嗎?!我還真奇了怪,竟讓還有一些人誇說極其好看、非常好看之類的,真惡心,大概這些人都沒讀過這段歷史吧!即使沒看過這段歷史,甚至不從歷史方面考慮,這部電影一點都談不上好看,不客氣地說很垃圾!零零散散地就湊成了一部電影,看的亂七八糟的。從頭到尾都沒有一段吸引人的情節,客觀地說,庄姬如何把剛生的趙武藏在裙子底下躲避搜查這一段,歷史描述得很精彩!然而在影片里根本就沒有,而且程嬰跟孫杵臼合作,兩人演戲,用他自己的兒子換趙武,讓孫杵臼帶走趙武躲過追捕。影片里就不是這回事!哎,這電影毛病可多了!還是讓陳凱歌我在家裡獨個享受吧,讓他自個兒美去吧!有300字了沒?

㈢ 趙氏孤兒的影評怎麼寫 !!!!速答,謝謝

建議你去豆瓣網看看

㈣ 趙氏孤兒案觀後感,不是影評,快!!!!!!!!!!!!!!!!!!!!!!!

道德的力量
---《趙氏孤兒案》觀後感

最近在央視一套熱播的《趙氏孤兒案》剛剛告別熒屏,我幾乎一集不落,仔仔細細地認真看完了,對於劇情、演員的演技等都十分佩服,且不說演員的演技水平的高超,現在主要談談劇情要傳遞給觀眾一個什麼樣的信息。以筆者的愚見同大家交流下淺顯的看法。
史料記載,趙氏孤兒事件主要說的發生在春秋時期晉國的故事,將軍遭到奸臣屠岸賈的暗算被滅族,趙將軍的遺孤趙武被朋友醫生程嬰用自己孩子換下,倖存下來。程嬰背著賣友求榮的罵名忍辱負重把趙氏孤兒趙武撫養成人,並授予文韜武略,最終得以報仇雪恨,將冤案大白於天下。
央視播出的《趙氏孤兒案》劇情做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屠岸賈兒子屠岸無姜這個重要角色,還豐富了程嬰朋友公孫杵臼、程嬰妻子宋香、楚國使節石言、秦國使節離樓、屠岸賈謀士到滿、晉景公侍從冉白等人物形象及戲份。不少劇情做了豐富,增加不少懸疑和懸念,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有力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也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和關注。
通觀全劇突出一個主題 「忠義」、「仁善」。這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也是兩千年封建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思想。屠岸賈正是利用了國君對其赤膽忠心的萬分信賴,使得國君對宮廷政變的事態誤判從而下達了對趙朔滅族的殘酷決定。程嬰正是基於對朋友趙朔的「義」才下決心用自己的兒子換得趙氏孤兒的生存。公孫杵臼也是因為「義」字在同程嬰商議完成保護趙氏孤兒使命時,他同程嬰倆人在約定時,選擇了容易的一個任務「死」,於是公孫杵臼在同追殺趙氏孤兒的士兵大戰中,轟轟烈烈的死去。程嬰選擇了艱難的任務「活」,他一邊忍受失子之痛,還要忍受萬民辱罵,還要同奸詐狡猾的屠岸賈做周旋。所以就有很多觀眾說,程嬰太累了。而程嬰的這高尚的道德深深打動了對手屠岸賈,當屠岸賈謀士到滿幾次提議滅程嬰的時候,屠岸賈都未予採納,他說程嬰比國君還要重要:國君列國均有,程嬰只有一個。屠岸賈想輔佐兒子屠岸無姜有朝一日登上大寶之時,要請程嬰為自己效力。屠岸賈是個道德缺失的人,他卻恰恰能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有道之人的人格魅力讓人敬仰。道德是人類的一種信念、信仰,對善的東西的一種行為約束自覺,是對於主流價值觀的一種捍衛和追隨。
當程嬰無奈寄居屠岸賈門下,同屠岸賈約定共同教授趙武和屠岸無姜本領時,程嬰更是盡心盡責,不偏不坦,視同兩個孩子為自己的兒子一般,教他們為人臣之道,文韜武略,並不是把仇恨記在敵人的孩子身上,而是一視同仁,要把敵人的孩子教育對國家有用的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胸懷,所有這些,對於老謀深算的屠岸賈很是震撼,讓他揣摩不透程嬰的心思,程嬰如果真的隱藏了趙氏孤兒,目的不是為了復仇還是為了什麼?為什麼對屠岸無姜視同己出。如果程嬰沒有隱藏趙氏孤兒,是真心的投靠自己,怎麼始終還是看不透程嬰的內心。還是無法從心靈上靠攏與信賴,不能像同門客到滿一樣配合的那麼默契。
正是因為程嬰的所作所為超乎了屠岸賈的預想,他的道德徹底把屠岸賈打敗了,勝過千軍萬馬。道德的力量壓的屠岸賈甚至有些窒息。但是屠岸賈對於從程嬰哪裡獲得的道德壓抑甚至產生了依賴,好像是抽了大煙一般。對於屠岸賈來說,得到一個國家同得到程嬰的肯定同樣重要。對於一個道德缺失的奸臣仍然沒有失去對道德的仰慕與熱衷,這就是道德的力量。
屠岸無姜在程嬰的教導下成了一位忠君之臣,為晉國屢立戰功,同趙武一樣成為晉國的新星。當屠岸賈陰謀沒有得逞,他為了做到對父親屠岸賈的「孝」,佯裝自殘,脅迫趙武和韓厥給他們父子一條生路,把自己的父親送出城。程嬰同流亡途中屠岸賈再次相遇,他並沒有用屠岸賈當初對待趙氏一家的做法對待屠岸賈,不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是「以德報怨」。程嬰對於屠岸賈的一番審判和呵斥十分精彩,程嬰不願意給屠岸賈毒酒自裁,讓屠岸賈回到都城接受國君的審判償還血債,程嬰說的屠岸賈豁然開朗,如醍醐灌頂,心服口服地回頭。對於一直高傲自大的屠岸賈還是徹底被程嬰折服了,鞠躬向程嬰施禮一拜。屠岸賈在精神上生有重疾,程嬰在屠岸賈的生命的最後時刻給他開具了良葯,醫治了屠岸賈的精神疾病。程嬰也沒有忘記給屠岸賈的兒子留有後路,把屠岸無姜交給曾經救治的秦國名將名韜所帶的商隊。
趙武也沒有以惡報惡,只是目睹了自己殺父仇人屠岸賈的自裁。對於趙武來說,趙氏三百條人命的家仇比整個晉國萬民的安危顯得次要多了,如何報殺父之仇也許並不重要了,面對他的而是如何建設一個強大的晉國才是首要職責。

㈤ 趙氏孤兒影評 600字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了許多,肯低頭示好,不過骨子裡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悲劇,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里,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盪而來,好似詠嘆、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嘆——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裡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悲劇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回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馬上停下,說麻煩先生下次再來。

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說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鍾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悲劇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圍著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說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悲劇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接受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為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斗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里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可以說是功虧一簣。

說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群眾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脫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里脫穎而出。

這就是命。

㈥ 《趙氏孤兒》影評怎麼寫老師要求論文格式!1000字!

看過電影《趙氏孤兒》後,讓我對陳凱歌肆意篡改歷史、瞎編劇情的行徑感到憤慨!
《趙氏孤兒》的故事是有歷史記載的,其故事所宣揚的「忠義」的故事,可以說亘古未見。歷史故事是這樣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小人,一個叫費無極,一個叫屠岸賈。費無極是楚國人,屠岸賈則是晉國人,他們的故事令人發指,這里不再詳說。屠岸賈在晉靈公時代就為虎作倀,到晉景公執政,再次得寵。他無中生有,挾報私仇,誣告趙朔謀反。趙朔即趙盾之子。
當時的晉景公也屬昏君,於是下令將趙氏家族滿門抄斬,家產充公。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即景公的姑姑,懷有趙朔的遺腹子,躲在宮中,逃過一劫。但屠岸賈欲斬草除根,豈肯放過。
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朋友程嬰均是忠義之士,為挽救趙氏骨血,決定設計救護,並商定杵臼捨身先死,程嬰負責憮孤。他們先是偷偷地將趙氏遺孤夾帶出宮,安置妥當;然後程嬰從自己家族裡找了一個嬰孩兒交給杵臼,讓他躲到山裡;程嬰假裝貪生求財,向屠岸賈舉報杵臼藏匿趙氏遺孤,結果杵臼被抓,嬰兒處死;杵臼(假裝)大罵程嬰,也慨然赴死;而程嬰背負著賣友求財的惡名,從此隱居深山,撫養趙氏孤兒十七年。直到晉景公因病而良心發現,大赦趙氏,歸還其封地,程嬰才將趙氏孤兒趙武帶出山,令他結交朝廷權貴,重振趙氏家業。此時,趙武已是文武雙全,一表人才,後來自然報仇雪恨,重振趙氏家族。
最令人感慨的是,程嬰先生忍辱負重,苦盡甘來,卻不肯安享晚年,執意要「以死報友」,毅然自裁,追隨杵臼而去。其慷慨忠義之舉,曠世罕見! 如此令人震撼的情節,電影卻將故事篡改的莫名其妙:
先是把趙盾和趙朔放在同朝做官,接著又把程嬰描寫為稀里糊塗卷進了此事,最後居然設計程嬰攜趙氏孤兒到屠岸賈家作門客,認屠岸賈為乾爹,使得後面的情節愈發荒唐.....
真想有機會質問陳凱歌:你是怎麼想的?!

㈦ 求《趙氏孤兒》影評

趙氏孤兒」這個故事經過不斷演繹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敘事。其基本故事框架都是奸臣屠岸賈將趙氏全族滅門,趙家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臨危救孤,程嬰以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的性命為代價,換得屠岸賈信任,並帶著趙氏孤兒投入屠岸賈門下,忍辱負重,撫養趙氏孤兒長大成人,滅掉權臣屠岸賈,最後趙氏孤兒終於報仇雪恨。 這樣一個以「復仇」為主題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後,大家通常會認為這會是一個歷史題材的影片。但《趙氏孤兒》這部電影卻恰恰刻意模糊了故事的歷史背景。除了在影片開頭有一個簡略的說明性字幕,交代了「晉國」這樣一個模糊的歷史背景外,全片基本上不再糾結於真實的歷史,而是想努力講述一個對當下時代有所發問的故事。 對於《趙氏孤兒》這部電影來說,它在故事層面基本延續了經典敘事的框架,但在兩個重要細節上做出了不同的改編。一是用合乎現代觀眾口味的方式,解釋了程嬰為何會用親生兒子替換趙氏孤兒,從而確立了影片的基本視角;二是對「復仇」的主題進行了重新解讀。 這種對經典敘事的重構,加上影片對歷史背景的刻意模糊,其實體現出了陳凱歌導演試圖借經典故事傳達自我心聲的敘事意圖。如果說《梅蘭芳》這部電影因為受制於諸多現實因素的約束,從而無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他對自己的反思和對梅蘭芳這個人物的態度,那麼在《趙氏孤兒》這部電影中,陳凱歌導演終於可以相對完整地進行一次自我心聲的袒露。 程嬰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自我犧牲?他的犧牲換來的是什麼?如何回答這兩個問題,可能會是《趙氏孤兒》這部電影在當下電影市場上能夠得到認可的關鍵,也是導演陳凱歌所一直強調的「對時代發問」的主旨所在。 在傳統故事中,程嬰之所以用自己的親生兒子掉包趙氏孤兒,是因為程嬰是趙家的門客或好友。在傳統價值觀中,程嬰基於「忠義」的判斷,做出這個選擇雖然可能艱難但並非不可理解。但將這樣的一個故事放在當下,這個故事的基礎就開始變得可疑起來。對於大多數現代觀眾而言,這樣一個主動的選擇甚至是完全不可信的。如果從一開始就無法說服觀眾,這部電影就有隨時崩塌的危險。 在陳凱歌的《趙氏孤兒》中,程嬰的身份發生了一個細微的變化,他不再是趙氏的門客,也和趙氏沒有直接的聯系,而是變成了一個無意中捲入大事件的市井郎中,只是出於善良的性格而在最不恰當的時機出現在了趙家,結果直接掉進了漩渦的中心。 影片花費了相當篇幅,來刻畫和鋪墊程嬰這樣一個小人物的心理動機變化過程,從一開始的善良、懦弱,到程嬰面對抉擇時的猶豫和掙扎,最後演變成面對命運的無奈和悲苦,影片通過一系列小事件的設計,將「掉包計」這個關鍵轉折點,經過精密的推算之後,變成了一個命運之中的無奈選擇。 相比傳統敘事中的程嬰,電影《趙氏孤兒》中的程嬰是一個更能被現代人所理解的人物。因為他的所有選擇,都符合現代觀眾面對價值觀判斷時所呈現的利己主義。只是當他做出了一個又一個現代人可以理解的選擇後,命運的車輪還是將他碾在了塵土之中。 相比傳統戲劇中的人物動機,建立在「忠義禮志信」基礎上的選擇,已經無法再說服現代觀眾去相信一個人的價值判斷。為了能夠完成整個敘事的重構,影片煞費苦心地給出了一個符合現代觀眾價值觀的理由。程嬰還是一個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的所作所為仍然試圖在躲避崇高,但個人的抗爭卻無法戰勝命運的擺布,最後還是將他逼到一個不得不做出無奈選擇的地步。 影片《趙氏孤兒》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譯過來是「犧牲」。「犧牲」這個詞有「為堅持信仰而死」的含義,當程嬰做出了家人、歲月、友誼和尊嚴等等犧牲之後,他所堅持的信仰是什麼呢? 這就是《趙氏孤兒》這部電影在重構經典敘事過程中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程嬰的犧牲換來的是什麼? 在元雜劇《趙氏孤兒》中,程嬰帶趙氏孤兒投入仇人屠岸賈門下,將趙孤撫養長大後,趙孤藉助朝廷中的高層斗爭矛盾,親手殺死仇人屠岸賈,終於報仇雪恨。這個「復仇」的主題,一直是之後各種版本的「趙氏孤兒」故事的重點,陳凱歌導演的《趙氏孤兒》也同樣無法迴避。 但是在花費了相當篇幅刻畫和鋪墊程嬰這個角色後,電影《趙氏孤兒》其實已經向觀眾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程嬰是本片的主人公。相比之前各種版本的「趙氏孤兒」故事,程嬰已經從一個串聯故事、保存和傳遞仇恨記憶的功能型角色,變為電影故事中的支撐人物。這種故事視角的變化,其實才應該是電影《趙氏孤兒》所想重點表達的主題。之前所花費的所有篇幅,包括對程嬰犧牲動機的解釋,都是為了後面的這個主題,也是程嬰這個角色在電影中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我要把這個孩子撫養長大,讓他們相親相愛,再把孩子帶到他面前,告訴他孩子是誰,我是誰!」 電影《趙氏孤兒》在悄然之中完成了一個主題和視角的轉變,「復仇」這個故事主題,成為程嬰的任務而非趙氏孤兒的任務。因此在電影故事中,程嬰帶著趙氏孤兒投入仇人屠岸賈門下,其實是選擇了一條最為艱難的復仇道路。他既要保證自己對孩子有絕對的控制,同時又要讓仇人屠岸賈對這個孩子產生感情,這樣才能最後實現讓屠岸賈「生不如死」的復仇目標。 作為必須要對敘事時間的長度有所控制的電影,採取這種敘事方式,在保證了程嬰和屠岸賈這兩個角色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同時,也只能犧牲趙氏孤兒這個角色進一步豐富的可能,讓他成為了一個傳遞仇恨的工具,一柄程嬰最後刺向屠岸賈的利劍。因此在影片中,趙氏孤兒反而成為一個相對面目模糊的角色,他一直生活在程嬰和屠岸賈的陰影之下,幾乎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對身份認同的困惑,從而失去了「我是誰」這個傳統悲劇性主題的可能。 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影片的最後,程嬰藉助趙氏孤兒所完成的復仇,因為缺乏具體目標和具體事件的呈現,顯得有些曖昧和猶豫。程嬰把孩子撫養長大,並讓屠岸賈將他視為己出,相親相愛,然後程嬰再告訴孩子他是誰,我是誰之後,這個故事忽然就失去了推進動力。因為這個故事結局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關鍵在於如何讓觀眾完成認同感的最後確認。 但是程嬰在故事的結尾,因為之前對人物動機的種種消解和再詮釋,導致故事發展到最後,因為缺乏終極意義的支撐,所以可能讓觀眾會覺得有一口氣出不來:這一切是為什麼? 犧牲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終極目的。這樣一個格局的故事,最後還是要回到那些終極的話題上來。一個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奉獻出了自己的家人、歲月、尊嚴,擔負了趙家的承諾和重託,以及公孫杵臼的犧牲,他所獲得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不能僅僅只是一個「我不服」或者「義憤填膺」。這種對於終極意義的有意無意的迴避,其實已經不再是導演個人所能掌控的問題了。正如我的一個朋友所說,「陳凱歌的對手,不是電影,而是時代。」 陳凱歌導演既不願意徹底地向當下的主流觀眾的價值觀屈服,也無法找到一個各個階層觀眾都認可的大概念來獲得滿堂喝彩。面對這種猶豫和懷疑,他也無法橫下一條心來,徹底不顧這個淘金時代所帶來的壓力或誘惑,決然轉身而去,在自己的道路上漸行漸遠。這種猶豫和懷疑,其實正是中國電影在這二十年來的縮影,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在電影中的縮影。

麻煩採納,謝謝!

㈧ 趙氏孤兒的影評

還行吧 前面比較好看 後面不怎麼樣

㈨ 趙氏孤兒600字影評

不懂義 不懂戲

雖然很難說普及到13億人、人人皆知的地步,但《趙氏孤兒》的故事也配得上家喻戶曉這四個字。故事情節是體現的是唯有中國才有的「義」:晉國大夫屠岸賈屠殺趙氏一門300餘口,並意圖殺害趙家最後的遺腹子。此時,公孫杵臼和程嬰二人挺身而出,以程嬰自己的兒子偷梁換柱,並讓程嬰假裝出賣公孫杵臼及趙氏孤兒,最終保住了趙氏最後的血脈。在程嬰忍辱負重將孩子養大後,最終將屠岸賈滅門。這個故事影響中國數千年之久。直到譚嗣同捨生取義時,還和潛逃日本的梁啟超以「程嬰杵臼」共勉。

除了跌宕起伏的情節之外,這個故事最吸引人的環節無疑是義的完美體現。在中國的戰國時期,忠這個概念是相對薄弱的,大家更多的講究的是義,也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公孫杵臼是趙家的門客,為趙家犧牲可算忠義兩全,但程嬰作為趙家的朋友,還能為其兩肋插刀就絕對是義了。

義有一個特點,就是不需要在絕對意義上是正確或正義的,所以這個概念在西方是沒有的。雖然戲劇中謀殺趙氏全家的屠岸賈一直都是以大惡人的形象出現的,但實際上他和趙家的恩怨更多涉及的是晉國領導層的政治斗爭,撐死只能算是為利益進行的狗咬狗,很難說誰是誰非。實際上,之所以將屠岸賈逐漸演變成壞人,就是因為日後中國義的概念已經不盛行,所以才必須有了正義的名聲之後才能行義。

這正是因為義,所以整個故事最高潮的地方並非趙氏復仇,而是復仇後程嬰一意自殺,以此來向眾人證明自己二十年心血並非為了最後的結局,而是為了能夠對兩位友人有個交代。這種重視形式上的完美的思想正是義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但也正是因為義這一思想在後世逐步淡去,所以無論是今年看的戲劇版《趙氏孤兒》還是陳凱歌版的《趙氏孤兒》,義都是最被淡化的部分。而且,在戲劇中程嬰至少還是個義士,到了陳氏電影中則成了一位被捲入悲劇的普通人。

如果因此而說戲劇電影沒有文化似乎有些強人所難,畢竟西方傳統里沒有義的概念,但這並不減弱西方文化本身悲劇的厚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陳氏的電影繼承的更是西方將普通人捲入命運漩渦的傳統。

但即使如此,戲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也是有共通之處的。比如,戲本身要有一致性,不能想當然。因此,本片剝奪義雖然減少了觀影樂趣,但真正的致命傷卻是導演不懂戲。戲的情節並不是可以調整的,特別是經典戲劇設置,因為經典往往已經是最合理的配置,而任何改變都必然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因此,當你隱去程嬰本身對趙家有義理、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才牽扯在救孤一事之中時,那麼你就必須捨去「生死孰難」的抉擇,也就無法讓程嬰為了千金去「出賣」孤兒,也就無法為屠岸賈這一為了將趙氏斬草除根而不惜殺死一城嬰兒的惡魔找到一個不殺死程嬰手中兩個嬰兒的動機。由於導演大幅改變了經典設置,又沒有提供這種相應的調整,故事中充滿了各種不合理,要說可以說上一天一夜。

擁有平面人物不一定是壞事,但如果每個人物都根本沒有性格、而成了只是為劇情服務的道具就可悲了。在戲劇中,「程嬰卒與俱匿山中」的情節已經變成了把自己和孩子住在屠岸賈家中。這樣雖然刻意增加了沖突,但實際上弱化了程嬰完全舍己為人的人物性格和張力。但和電影相比,戲劇還是做了一些調整的嘗試(雖然並不全部成功),電影則完全沒有邏輯可言。這一致命缺陷再加上陳氏影視語言的貧乏和諸多笑場設置,使得《趙氏孤兒》成為了失敗之極的作品。如果說還有一點意義,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程嬰。但和各種戲劇化的嘗試相比,司馬公的「原作」要動人得多,那才是中國義理的本色。

㈩ 求趙氏孤兒影評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軍隊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車混合為主。直至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才為趙國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隊裝備,這是軍事史上一項偉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