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年一部電影,演的一個沉睡千年的吸血鬼大叔
夜訪吸血鬼 1994
豆瓣評分:8.3
時長:121分鍾
導演:尼爾·喬丹
國家/地區: 美國
別名:吸血迷情
主演: 布拉德·皮特 湯姆·克魯斯 克爾斯滕·鄧斯特 斯蒂芬·瑞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簡介: 18世紀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庄園主人路易在喪妻失女後痛不欲生,過著失意頹廢、行屍走肉的生活,後遇上了吸血鬼萊斯特,被其同化。心地善良的路易不願為了吸血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傷人的性命,便吸取動物的血來維生。而萊斯特則一心要把路易教導成一個真正的吸血同類。在新奧爾良,一個下雨天,路易遇見了因瘟疫而失去親人的小女孩克勞迪婭。路易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而吸食了小女孩的血,由於路易太過善良,不希望克勞迪婭死去,無奈之下,只好聽從萊斯特的建議,讓萊斯特將克勞迪婭變成了吸血鬼。三個人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奇特的家庭。
② 求兩篇英語電影影評(一片要動畫片)
《WALL.E》
影片的前40分鍾——幾乎沒有對話,銀幕上也幾乎沒有出現人類形象——是一出風趣優美的電影詩篇,觀眾要過許久才會深入它黑暗的隱喻之中。場景是一個雜亂的城市,密布著摩天大樓,除了一個破舊的勤快機器人和他忠心的蟑螂夥伴外,沒有任何人類出現。朦朧的陽光透過灰塵,照著一片可怕的風景,顯示「後啟示錄」的死寂。這是一個沒有人類的世界,你或許可以說沒有任何生機,盡管有過去生命存在的證據。
我們已經習慣了期待皮克斯的驚奇,但是《星際總動員》確實開辟了新天地。它帶給我們G級(成年與兒童都適宜觀看的)的、電腦產生的、我們潛在滅絕的圖景。這不是近來投入此陰森主題的唯一電影。隨著全球變暖,人類的消失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許多導演都對之關注,如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人工智慧》)、弗郎西斯-勞倫斯(《我是傳奇》)、奈特-沙馬蘭 (《滅頂之災》)以及維納-赫爾佐格。在他最近的記錄片《在世界盡頭相遇》中,赫爾佐格先生沉思道「人類在此星球上的存在不會真正永續」,這個觀點在《星際總動員》的下半部中幾乎是逐字逐句地表達出來。當異想天開的皮克斯工程師和情緒化的德國導演發出同樣的信息時,也許我們該報以注意了。
《星際總動員》並不全是陰郁和毀滅。毫無疑問地,它是一部鄭重其事絕非簡單化的生態寓言,但它還是一個令人沉醉的、甜蜜簡單的愛情故事,感情的純潔帶著卓別林式的風格。在另一個層面,它帶著科幻的色彩,提到了《2001太空漫遊》、《異形》、《 酷狗寶貝:月球野餐記》中的一切。但是電影最公開、最堅持的引用對象是《俏紅娘》,這部老舊的錄影帶為主角提供舞蹈和愛情方面的指導。那首古老的、快被人遺忘的音樂,隨同Jerry Herman的歌詞、Louis Armstrong的低聲吟唱,成為瓦力(片中機器人)對我們的紀念。他是一個凹痕累累的苦力小機器人,已經過了計劃的報廢期,整天做著徒勞、機械的作業:收集、壓縮垃圾。他的名字Wall-E是「廢物安置裝載運送者-地球類」的縮寫。但是對於瓦力來說,並不是他發現的一切都沒有價值。在他和蟑螂躲避塵暴的銹鐵船中,他小心收藏了一些寶貝,包括芝寶打火機、炊事用具和一個魔方。
瓦力對一個失落文明工藝品的親切珍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也是人類心智的產物。而《星際總動員》(由皮克斯的骨幹Andrew Stanton導演、由Andrew Stanton和Jim Reardon編劇)的天才之處是,他提醒人們,創造和毀滅是硬幣的兩面。人類被致力於製造和消費更多物質的經濟行為驅離家園——瓦力最終知道我們沒有消失。但是人類產生的一些東西證明是有用、有趣、珍貴的。一些東西甚至能夠創造出靈魂。
觀察瓦力的周圍環境,觀眾們了解到,在過去的某個時候,一家叫Bnl(英語「買N大」的縮寫)的集團公司,用它的超大型商場和數以噸計的垃圾充斥了地球。最終公司把它的重要客戶載到一個太空站上(艦長是Jeff Garlin),在那兒他們漸漸變成由新一代特殊機器人服務的、肥胖懶惰的群體。一個叫做伊夫的研究探查機器人(所有機器人的姓名均為縮寫,性別均由儀表顯示),降臨地球,令瓦力動心。
他們的求愛過程帶著一些熟悉的模式。如果把本片看作浪漫喜劇,情節類似於一個卑微的清潔工愛上了一位超模兼槍法精湛的頂尖科學家。(我承認對此有所顧慮,但電影片名讓我釋然。——譯註:電影英文名Wall-E,是「廢物安置裝載運送者-地球類」的縮寫。)瓦力是傳統的老式盒子機器人,咯吱作響,布滿鉚釘,外表凹痕累累、銹跡斑斑。他意志堅定,但不夠聰明,也不酷。而伊夫,身形猶如加長的蛋,就象下一代的iPhone一樣酷,輕聲細語,除了興奮的時候能夠毀滅一切。她和瓦力通過喳喳嘰嘰的聲音交流,有時候能夠拼成詞語。不知怎麼地,他們對於渴望、惱怒、不在乎、忠誠、焦慮的微妙表達,實現了一種超自然的修辭。
他們被賦予如此豐富的人性,是因為皮克斯標志性的細心造型設計和經典攝影剪輯。豐富的技術資源讓瓦力輕而易舉地跳離廢棄的地球,來到空間站的純凈大氣層中,這是與製作人員帶給角色和主題的嚴格完整相一致的。
Stanton先生並沒有把這個環境劇變的寓言變成一個責罵他人、自我滿意的訓斥,他熟知在使用大眾電影媒體進行企業消費文化批判時固有的矛盾。空間站的居民,習慣了被機器人照顧,退化成了類似巨嬰的物種,面部柔軟、軀干圓滾、四肢弱小。消費資本主義分析任何潛在需要、讓顧客使用盡可能方便,具有一種將消費者幼兒化的力量。但是當這些空間居民靠在躺椅上,眼睛盯著顯示屏,從巨大的杯子里獲取卡路里,這些過度發育的太空巨嬰看上去就象電影院里的觀眾。
換句話說,他們就是我們。而和我們一樣的是,他們也不盡壞。來自瓦力的悖論是:驅動社會發明新事物,改進舊事物,從而產生銷售、購買、製造、收集行為,創造潛在災難的同時也發現了規避災難的可能。或者說,創造瓦力這個垃圾世界(我們的世界)的沖動,同時也通過藝術讓世界變得美好。
《達芬奇密碼》
從原著小說被翻譯成44種語言、在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本的熱潮,到作者丹-布朗被指剽竊掀起的軒然大波,再到被西方教會目為反基督的異端電影遭到梵*蒂*岡的抵制,《達芬奇密碼》(The Davinci Code)從面世的那一天起便註定要對傳統的基督教帶來顛覆性的沖擊,值得慶幸的是教會掌握政權的日子早已成為歷史,無須再擔心打著耶穌幌子的黑色恐怖瘟疫會再次蔓延,多元化的社會里,基督教不可一世的地位終於露出了平凡的一面。
自己一向對宗教文化不感冒,之所以能堅持看完原著多半是因為丹-布朗精妙的文筆與高潮迭起的懸念情節,不過對把原著搬上熒光幕的商業行為持懷疑態度,畢竟文字帶來的想像空間與視覺、聽覺等多重感知形成的復雜認知截然不同,許多東西一旦具體形象化往往就容易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尤其是《達芬奇密碼》這類靠製造懸念、解讀復雜西方宗教歷史神學符號、營造心理驚悚的作品。結果雖然有Ron Howard、Tom Hanks和Audrey Tautou攜手合作,雖然作為電影藝術最高殿堂嘎納電影節的開幕電影,《達芬奇密碼》依然差強人意,只是費力不討好的製造了120分鍾的沉悶懸疑。
即使寬容的看待電影,把是否忠於原著放在一旁,《達芬奇密碼》也缺乏連貫的緊迫感和抽絲剝繭的驚悚元素,Tom Hanks和Audrey Tautou在影片中的角色本來註定他們不是《職業特工隊》式的「Superman」,過多的火爆場面只會起到喧賓奪主的反效果,可影片開始Ron Howard偏要安排Audrey Tautou來一段超「辣」的車技Show,這馬上就將一個弱智女流定位成超凡脫俗的強者,Hollywood式的娛樂標准即霸道又惹人生厭。按照小說的風格與結構,《達芬奇密碼》應該是一部充滿文藝懸念的電影,如何把復雜的謎題化繁為簡,讓觀眾參與到解迷中,可以說是影片成功與否的關鍵。可惜零散的劇情、蒼白的人物塑造,單純依靠Tom Hanks比手劃腳就解開神學符號,未免太過兒戲,尤其是最後「Apple」的解密過程簡直就是大話西遊,令人啼笑皆非。Tom Hanks的力不從心、Audrey Tautou的不入戲,兩人無法擦出預期的火花,加上巴黎倫敦濃郁的藝術氣息、以及宗教的神聖、膜拜氣氛又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走馬觀花,都成為《達芬奇密碼》空有包羅萬有的野心,卻有漏洞百出的臭皮囊一樣,成為食之無味的「雞肋」。
全片最光芒四射的應該是苦行僧Silas這個角色,他背負的罪惡感,他心靈上承受的痛苦遠甚於傷痕累累的切膚之痛,在狂熱的宗教信仰和冷酷的眼神中,我們讀到了很濃厚的悲劇味道,Ron Howard在他身上著墨不多,但卻顯示了深厚的功力,無論鏡位還是背景音樂的烘托,他赤裸的身體充滿神秘感與強烈的威懾力,遠比兩位主角更具有感染力。
對於宗教信仰的問題不想討論太多,如果像我般對晦澀的西方宗教觀點束手無策的話,《達芬奇密碼》的電影會比小說更生動也更通俗,這個故事有點像野史,可以觸動人們骨子裡先天的好奇心(其實也就是八卦),康斯坦丁大帝的「豐功偉績」在我看來最能代表宗教的本質,說穿了只不過是統治者的工具和謊言而已,基督教清除「女巫」的運動倒讓我想起電影大師德萊葉的《憤怒之日》,人性的殘忍與黑暗,即使冠以堂皇的借口,依然令人觸目驚心。
③ 對瘟疫根源有獨到見解的吳又可,後來是怎麼死的
2013年,電影《大明劫》上映,耗資幾千萬,票房只有400多萬,豆瓣評分卻高達8分。電影的兩位主角,一位是"救國"的明末名將孫傳庭,一位是"救人"的明末名醫吳又可,他們因為戰亂和瘟疫聯手一起,又因為道不同終於走向陌路。
他潛心研究,著成《瘟疫論》,他認為瘟疫並非是六淫之邪侵略,而是因為"癧氣"所致。所謂癧氣,是指天地之間存在的一種"異氣",用現代醫學的解釋,就是"病毒"。而且,吳又可確認,癧氣的傳播途徑就是經由人的口鼻進入人的體內。癧氣的盛行是和地區、氣候有著密切的關系的。而且吳又可還注意到,當傳染病在人類之中橫行之時,健康的人和患者接觸之後,要隔若干天才會顯現出這種疫病的爭創,所以他認為疫邪到發病是有一段間隔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潛伏期"。對於治療之法,吳又可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一種病只有一種葯治療,"邪自竅而入,未有不由竅而出";"數日法日行之 ";"承氣本為逐邪而設。非專為結糞而設也"。
然而,吳又可的創新理論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甚至被後來醫學大家們視作"異類"。清代的中醫大師陳修園對《瘟疫論》如此評價:"創異說以欺人,切不可隨波逐流。
④ 電影《明天》觀後感
《明天》觀有感
《明天》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十分健康陽光的設計師何一凡因為發現自己的女友小雲染上了毒癮不能自拔,就與女友小雲一起吸毒,想一起戒毒卻沒想到自己也陷入其中。就是這樣,悲劇發生了:小雲跳樓自殺,一凡被送入戒毒所。
「明天」,多麼憧憬的一個詞;「明天」,包含了多少人的希望。如果我們染上了毒癮,那麼,我們的明天就是一片黑暗,沒有光明,沒有希望;但如果沒有吸毒,那我們的明天就是光明,充滿了憧憬和希望。讓我們遠離毒品吧!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明白了:毒品,是會上癮的。一旦上癮,就很難戒掉。當毒癮發作時,會非常難受,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所以,我們要遠離毒品。
⑤ 急求加繆《瘟疫》中的經典語錄!
加繆的是《鼠疫》
過分重視高尚行為,結果反而會變成罪惡間接而有力的褒揚。因為那樣做會讓人猜想,高尚行為如此可貴,只因它寥若晨星,所以狠心與冷漠才是人類行為更經常的動力。
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造成的,人如果缺乏教育,好心也可能同惡意一樣造成損害。好人比惡人多,而實際上那並非問題症結所在。
人有無知和更無知的區別,這就叫道德或不道德,最令人厭惡的不道德是愚昧無知,無知的人認為自已無所不知,因而自認有權殺人。殺人兇手的心靈是盲目的,而沒有遠見卓識就不會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愛。
源自豆瓣:http://www.douban.com/review/2129924/
人的身上,值得贊賞的東西總是多於應該蔑視的東西。
可是鼠疫是怎麼一回事呢,也只不過是生活罷了。
源自溫州日報: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3/userobject8ai92037.html
冷漠與溫情。我們雖然不善於表達,事實上並不是不會按照社會方式去表達。表達重在內心,無法表達也是一種我們唯一的表達。
源自大洋書城:http://bookcity.dayoo.com/node_6/node_17/2002/01/21/10115436003146.shtml
⑥ 誰說說悲傷的貝拉多娜這部片子到底講什麼的
講的是一個男人把女人糟蹋了的故事,雖然這片子帶有一點成人向,但是這個片子個人認為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七十年代)是屬於里程碑的存在。這部片子實在是有點陰暗,夾雜著許多個人的感情色彩。
劇情簡介(摘抄於豆瓣電影點評,部分個人修改):美麗的貝拉多娜於新婚之際被領主奪去貞潔,丈夫在她憔悴歸來之後卻無安慰,貝拉多娜哀怨的身體召喚出惡魔,給予她慰藉。不久戰爭爆發,鎮中壯丁隨領主出征,貝拉多娜在丈夫一蹶不振之後憑神秘的能力維持城堡的供應,招來領主夫人妒恨,終被收監。身形愈發龐大的黑色惡魔到來,帶走貝拉多娜,用瘟疫吞噬了茫茫大地,貝拉多娜用自己的特異能力解救人民,領主卻再一次加害於她。最後被吊在十字架上活活燒死。
基本就是以上的內容了,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追問我吧!
⑦ 德國有哪些恐怖片值得一看
德國恐怖片在電影初創時期獨領風騷,尤其是以《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為標志,奇幻片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上映於1920年,豆瓣評分8.7分,由羅伯特·維內執導。影片非現實主義風格的布景,成功營造出了詭異、扭曲不安的氛圍。
電影不止是一部恐怖片、奇幻片那麼簡單,羅伯特·維內把對瘋狂、偽善社會的批判加入到了電影中,通過一系列瘋狂怪誕的劇情,將主題表達的力透紙背。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這部電影衍生出了一個名詞「卡里加里主義」,這是當時德國奇幻片共有的風格。
⑧ 男人必看的十大經典電影是哪十部
男人必看的十大經典影片
1.《阿甘正傳》:執著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人們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你相信一個智障兒的成功嗎?你相信這世上收獲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計得失的人嗎?阿甘不懂得他不能總跟著一個女人幫她打架,也不懂得一個成年人不該總把"我愛你"的話掛在嘴邊.阿甘什麼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得跑,並且最終他跑到了終點. 另外,《阿甘正傳》還會教給你一個男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身處困境中的幽默感
2.《東方不敗》:才華 男人不應該不看武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俠電影,你會選擇什麼?應該是<東方不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劍客的身姿隨著劍在空氣中的遊走而起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金庸的<笑傲江湖>講的是對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東,張叔平,李連傑等演員天才的用電影再現了金庸筆下的這個瑰麗無比的武俠世界.<滄海一聲笑>的曲子傳唱至今,成為我們一個幻想的憑借,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
3.《美國往事》:人生 《美國往事》包含了一個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愛情,幻想,責任,沖突.它更像是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當男主人公躺上床上,在溫暖的燈光和迷離的電話鈴聲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歲月,這場夢便開始了,直到最後男主人公終於露出笑容,我們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繼續那些不盡的故事.什麼幫派,什麼仇殺,原來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個毛燥的少年,偷看一個美麗女孩兒跳舞;只有一個負罪的兄弟,每天早早的上床睡覺;只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面對背叛了的友誼,語調平和,不動聲色,<美國往事>帶你作了一次3小時45分的人生之旅.
4.《羅馬假日》:愛情 也許《羅馬假日》有點瞎浪漫的嫌疑,但奧黛麗.赫本的出現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童話.她就像是游歷人間的天使,美麗非凡.記者吻過濕淋淋的公主,然後看著她慢慢的走向自己官邸.那一刻,你是否會在心裡默默的說"別走"?在羅馬的宮殿里,兩個人站得那樣近,也離得那樣遠.喬只能說:"你的朋友絕不會讓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這樣回答:"羅馬,當然是羅馬."在人的一生里,即使只有這樣的一刻心靈的相通,也會少卻多少的遺憾!
5.《勇敢的心》:勇氣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當你站在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面對卑鄙討好的笑臉,你又想起了那個讓你汗顏的華萊士,這時你收起臉上慣帶的笑容,默默的向梅爾.吉布森致敬,從來沒有這么莊重.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自由)!"華萊士臨死的一聲吶喊,把你的血也點燃了.
6.《辛德勒的名單》:責任 所謂責任,就是未必做得成但必須去做.對於辛德勒來說,救助落難的猶太人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責任.而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則是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猶太藝術家的責任.《辛德勒的名單》包含著對受難者的祭奠,對拯救者的敬意,和對光明一定到來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後的一片贊譽聲中,斯皮爾伯格平靜的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給了美國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
7.<肖申克的救贖>:信念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毛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一個人能夠在15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麼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的奪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的一部分被體制化了?
8.<E.T>:童心 如果看<E.T>時你流淚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慚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紀.實際上,能夠和孩子們一起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麼讓人慶幸的事,這表明我們還有一點童心未曾泯滅,我們有一些夢想還藏在心底.當長著一雙孩子的眼睛的E.T用超能力讓孩子人的自行車飛上夜空並穿過那輪明月的時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對自已一些已經習慣了的東西產生了懷疑?
⑨ 關於電影《撞車》的影評 以及反映出的美國文化
人性的閃亮
撞車,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個小故事聚集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導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鎖工,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可愛天真,由於以前的後遺症,害怕槍聲,子彈,躲在床底睡覺。爸爸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仙女,給了他一件隱形的斗篷,使他什麼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聽著這樣的故事。爸爸鄭重地對她說:現在要把他送給女兒。脫下一件隱形衣,交給女兒。從此女兒再也不怕任何子彈了。一個美好的故事,為了鼓勵女兒擺脫子彈的陰影。
---閃亮之一,父愛的偉大。童話是善良的。
一個阿拉伯裔的雜貨店老闆。門鎖壞了,找修鎖工過來修,換了新鎖,但沒有用,其實是門壞了。與修鎖工起了爭執。第二天雜貨店就被偷了。沒有保險公司能夠賠付。老闆很氣。於是他把所有的帳都算到修鎖工的頭上。於是他帶著一把槍來到了修鎖工的家門口。就在他拿著槍與修鎖工爭論時,他突然舉起槍。而小女兒沖出來:爸爸沒有隱形衣。她撲到爸爸的懷里幫他擋了那一槍。接著是父親撕心裂肺的哭聲,女孩勉強撐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護你。很慶幸,女兒沒有死。而開槍的老闆也呆了,明明射中了,為什麼?
---閃亮之二,女兒的愛。愛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彈。
一個人呆在雜貨店裡,女兒多莉回來都不知道。老闆對著女兒說: 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確實是個善良的小天使。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女兒才是他的天使,女兒在買槍的時候,就買了一盒空彈。
---閃亮之三,女兒之愛,了解父親,深愛著父親。
黑人導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個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機侮辱妻子。作為丈夫,在面對這種情況下,他除了忍,沒有什麼能做的。然而妻子卻譏諷他沒有能力不能保護她。兩人產生矛盾。其實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閃亮之四,有時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車禍,被卡在車內。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麼也不讓白人警察碰她。因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懼。白人警察實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於是女人妥協了。帶著不安,看著警察一步步幫著她把腿挪下來,把保險帶割斷。當人們把警察拉出車時,警察奮不顧身又回到車里把女人拉出來。女人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抱著白人警察哭了。
---閃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間,一切都沒有拯救生命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