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失控的陪審團的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Epsilon Motion Pictures [瑞士]
Regency Enterprises (presents)
New Regency Pictures (as New Regency)
發行公司:
Rialto Film AG [瑞士] (2004) (Switzerland)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荷蘭] (200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阿根廷] (2004) (Argentina) (theatrical)
PlazaVista Entertainment [瑞士] (2004) (Switzerland) (DVD) (as Medaria Home Entertainment)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國] (2004) (France)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 [德國] (2004) (Germany)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義大利分公司 [義大利] (2004) (Italy) (theatrical)
Gemini Film [俄羅斯] (2004) (Russia) (theatrical)
Toho-Towa [日本] (2004) (Japan) (theatrical)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Germany [德國] (2004) (Germany) (DVD)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美國] (2003) (USA) (theatrical)
Gativideo [阿根廷] (2004) (Argentina) (DVD)/(2004) (Argentina) (VHS)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2004) (Spain)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巴西] (2004) (Brazil) (DVD)/(2004) (Brazil) (VHS)
CBS Television [美國] (2008) (USA) (TV) (broadcast premiere)
RTL Entertainment (2007) (Netherlands) (TV) (original airing) (RTL5)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2004) (Netherlands) (DVD) (VHS)
其他公司:
Todd-AO Studios [美國] sound post-proction
Howard Anderson Company [美國] opticals
Soundelux [美國] sound re-recording
yU+Co. [美國] titles
Panavision Remote Systems [美國] remote cranes and heads
Varèse Sarabande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Warner Bros. Studio Services [美國] music re-recording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ranes and dollies
Movie Movers star trailers/transportation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3年10月30日巴西 Brazil 2003年11月21日英國 UK 2004年1月16日義大利 Italy 2004年1月30日日本 Japan 2004年1月31日法國 France2004年3月17日丹麥 Denmark2003年12月25日南非 South Africa 2004年3月5日奧地利 Austria 2004年4月30日中國台灣 Taiwan 2004年3月12日挪威 Norway 2004年4月16日德國 Germany 2004年4月29日
B. 急需失控陪審團的影評。
影評:失控的陪審團
本文轉自豆瓣電影評論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7493/reviews(在豆瓣的《失控陪審團》的電影評論中發現了這篇寫得不錯,直接拿過來了,謝謝作者。)
事源於一場眾人矚目的案件:原告是在一場槍擊案中痛失愛人、獨自撫養著年幼兒子的遺孀;而被告是輕易便可隻手遮天、年收入20億元的軍火製造商,以後者對於「槍支泛濫槍擊案頻發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名,雙方對簿公堂。盡管民意人心都無不偏向這對苦命母子,但實力懸殊之大仍然不言而喻,更毋庸提此類案例並無勝訴的先例。軍火商也不惜重金聘請了向來無往不勝的大律師藍金•芬奇及其強大的智囊團隊,為的不僅是免於一千萬的巨額賠償,更是擔心一旦敗訴,海洋法系的案例援引原則將把美國槍械業捲入一個深不見底的毀脊黑洞當中,引來一個又一個不必要的麻煩。而傳說中的芬奇團隊果然不負所望,他深知再精彩的辯才也無法左右這場棘手的官司,於是轉而另闢蹊徑,從陪審團下手,一一找出每個陪審員的弱點並加以利用,威逼敏枯利誘其做出有利於軍火商的判決,是他的作戰方案。
有人把這部電影作為英美陪審制度的簡易教科書,確實有其道理存在。片子從這里開始便將筆墨著重於陪審制度的進行程序,讓觀眾對於陪審團的運作有了一定了解。首先是陪審員的選定。一般來說,陪審團成員的候選人是法院從其轄區的選民登記中隨機抽出來的,而候選人人數依各州法律及案件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然後再從其中選出12名正式陪審員及若干候補成員。由於陪審團成員將直接影響到案件的審理結果,因此選定陪審團成員要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根據規定,陪審員的選定,可以首先由法官詢問,然後由雙方律師補充詢問,也可以是雙方律師為主進行。在此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均可以行使對某位候選人的迴避權,以避免陪審團做出對自己不利的判決。因此,由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控方律師羅爾和吉恩•哈克曼的辯方律師芬奇——兩大戲骨之間的較量也由此展開。可以看到,芬奇不僅在事前就對所有候選陪審員的職業、學歷、家庭、政治傾向等背景情況進行了盡可能詳細的調查,並在篩選現場通過高科技設備來竊聽監視某位候選人的一舉一動並結合其背景來判斷是否會做出利於己方的判決,由此指揮前台律師接受或拒絕該名候選人。雙方律師你來我往、速戰速決並足以震懾全場的強大氣勢由這場戲便纖拿滲可見一斑。
就在此時,男主角尼克•伊斯特多少有些神秘的登場了。從收到聽審通知到被法官質詢,他始終是一幅事不關己的無謂態度,帶著一點妄想逃避陪審義務的意味,結果「極不情願」地成為了陪審團的一員。最後,當12人的陪審團正式組建完成,並成功混入2名已被芬奇收買的候選人之後,就進入了正常的律師辯護階段。
與普通的法律電影相比,本片對於控辯雙方律師在法庭上的唇槍舌戰並無太多描寫,除了羅爾對軍火公司董事的一次交叉詢問令其雷霆大怒當場失控讓人印象深刻以外,片子的重心還是放在對於陪審團中多方力量博弈的渲染上。芬奇團隊對所有陪審員逐一進行著軟硬兼施的「攻心戰」,或對准軟肋,或投其所好,抑或滿足其慾望。而與此同時卻有另一股力量通過尼克及其女朋友瑪麗的里應外合,在悄悄威脅著羅爾與芬奇。瑪麗以左右陪審團的民意傾向為誘餌,向兩方均開出了一千萬元的條件。起初,誰都不以為意,尤其是向來正義感極強的羅爾。但到後來,當尼克通過一點小伎倆剔除了芬奇一方的某位陪審員時,芬奇才開始意識到事情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這位曾在他眼皮底下矇混過關的神秘男人或許真的有這個能力主導陪審員們的想法,原本以為可以輕易收買的陪審團,正在一點一滴地失去控制。在和瑪麗初次談判破裂之後,芬奇開始屢次用暴力手段企圖挖出尼克的底細。終於,尼克的住處被燒毀,法官下令對所有陪審員進行隔離。
其實,在美國不少重大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審理中,法官會根據情況將陪審團與外界隔離開來,以避免陪審員受到外界的干擾,比如著名的辛普森殺妻一案。但這樣的情形是很少發生的,被隔離的陪審員不僅在審判結果出來之前必須住在指定的酒店,由警衛看守,未經法官許可不得擅自離開住處。而且在隔離期間,陪審員不能看報、看電視等,以防受外界影響。對於無法正常進行工作只能領著每天一點點微薄差旅補貼的陪審員們——亦是普通正常人來說,這是更加難以忍受的。因而此時的情勢明顯的傾向於了尼克,芬奇再也無法從中作怪,尼克卻憑著他的幽默、體貼、善良的紳士之風在逐漸贏得陪審員們的好感。
而另一邊,正直的羅爾對於芬奇的所作所為依舊不甚知情,他堅信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終將獲得最後的勝利,因此斷然拒絕了瑪麗的談判,殊不知他最關鍵的證人在芬奇的暗中安排下早已人間蒸發,原告的辯護階段只能就此結束。惱羞成怒的羅爾沖出法庭在洗手間里找到了芬奇,試圖與其辯論是非。不得不提的是這一場戲,不僅是兩大影帝唯一一次正面交鋒,也是筆者認為本片里最精彩的一場對手戲。幾個質問與狡辯的精彩來回,不僅碰撞出了戲骨們棋逢對手的精彩火花,更赤裸裸地展示了美國司法制度下被金錢和利益腐蝕了靈魂、一心只想鑽法律空子的邪惡形象和依舊保有一點社會良心與法律道德的正義化身,讓人在正邪不兩立的對峙中看得直呼過癮。
在陪審團給出判決前的最後關頭,芬奇與羅爾都動搖了,事情的發展太出乎意料,兩人都動了用錢買下陪審團的念頭。慶幸的是,羅爾最終守住了自己的立場,決定相信陪審團,而瘋狂渴望勝利的芬奇則答應了瑪麗的提價要求,向其匯去了1500萬。故事到此為止似乎已塵埃落定,然而當法官宣布陪審團高票通過了判定被告有罪的決定之時,所有人都震驚了。另一面,被芬奇派出追查尼克與瑪麗二人身世的手下也傳來回報,他們原來是十年前在另一座城市發生的校園槍擊案的被害者親友,而當時為軍火商作辯護並取得勝訴的律師,正是藍金•芬奇。
一切都水落石出。
片子的結尾處,出離憤怒的芬奇問尼克,10個人都站在了你這邊,你是怎麼做到的?尼克是這樣回答的:我什麼也沒有做,我只是阻止你,讓他們憑良心投票而已。
看起來,似乎結局在尼克進入陪審團的那一刻起便已註定,即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然而,這樣的正義是法律所追求的正義嗎?被滿腔復仇熱情驅使著的尼克充其量只是打著正義旗幟行違法之實罷了。或許有人會說最終實現了正義便無庸計較程序中的瑕疵,但從某種層面上來看,被尼克所控制(至少是深刻影響著)的陪審團與被律師團所操縱的陪審團又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而像尼克一般一心潛入陪審團中只為實現心中正義的好萊塢式「孤膽英雄」又有多少?正義早已背離了初衷,失控於人性良心之中,成為深諳此道的精英們手中的棋子,所不同的只有孰勝孰負的差別罷了。拋開一切戲劇性的因素不談,倘若尼克並未成功潛入陪審團,倘若羅爾最終低了頭,倘若尼克與瑪麗本就是沖著錢來的,故事的發展又將是另一番景象,不便的還是那被操控的正義。
向來被海洋法系引以為傲的陪審制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拷問。作為英美司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陪審團制度得以存在的前提是人們相信對案件事實問題的判斷並不依賴法律訓練,重要的是公平的機制和人們的基本理性及生活經驗。而公平的陪審團機制在電影里也多有體現,即陪審員的選定過程是由控辯雙方共同參與決定的。平民百姓可以參與司法決策,最大化地體現了美國式的司法民主,更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司法的獨立性,更充當了法院的避雷針和法官的護身盾,有效地避免了法官的權力濫用和司法腐敗。不得不說,美國的陪審制度是成功的,然而卻不是完美無暇的。或許,陪審制的初衷是公正的,卻無法保證陪審團永遠公正。向來對陪審制度贊許有加的憲政學家托克維爾曾經這樣評價道:「這種制度教導所有人尊重判決的事實,養成權利的觀念。它教導人們要做事公
C. 正義的操縱者——觀電影《失控的陪審團》有感
電影《失控的陪審團》探討了法律、責任與人性的復雜交織,特別是圍繞槍支製造商的責任和陪審團能否代表正義這兩個核心議題。首先,憲法賦予的持槍權使得槍支製造商在法律責任上陷入困境,盡管危險責任理論要求對高度危險物持有者施加義務,但美國法院通常僅對放任危險物品流入不當渠道的行為進行懲罰,而非製造行為本身,這引發了關於制憲者初衷的深刻反思。
其次,陪審團制度作為民主的象徵,其功能在於平衡權力,確保社會普遍價值的體現。然而,現實中的陪審團並非絕對公正,種族、宗教和政治因素可能影響其決策,這提醒我們對陪審團制度進行持續審視,以防止其淪為工具或實質正義的阻礙。立法者通過嚴格選任程序,試圖降低這些影響,確保陪審團的中立和公正。
總的來說,電影《失控的陪審團》揭示了法律與社會現實的碰撞,以及我們對正義追求的多元理解。在實踐中,平衡安全與自由、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和權衡,以實現公正裁決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