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銷量極高的爛書爛在哪裡
分享幾本出版後曾一度賣得很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口碑卻江河日下的書吧。
1、《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這本書出版於2010年,官方對於它的介紹是這樣的:
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了解到瘋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此書是國內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談訪錄。內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
其實如果打開書就會發現,它由幾十個不同的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裡都會出現一個「精神病人」,或是思想異於常人的人,然後以主角的視角展現其身上的離奇故事或奇特思想,內容駁雜,可以說確實包含了簡介里說的「內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
這本書當年出版後很快就受到了讀者的歡迎,讀者群體大部分是年輕人和青少年,到目前為止銷量已高達數百萬,而豆瓣上,評分曾一度接近9分。僅看這些介紹,似乎它真的是一本還不錯的暢銷書。
但就像很多人少年時喜歡看郭敬明一樣,隨著當初那批讀者的長大,以及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越發便利,這本書存在的問題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所指出來,大部分評論也開始呈批評的方向轉換。
而在各種批評里,這本書的問題低劣也被網友剖析得一清二楚。
首先,作者說這是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采訪手記,但其實出來書中前言作者的自述,並沒有任何一點原始材料或者證據,能證明書中的故事都是作者真的采訪過的。
所以與其說是采訪手記,倒不如說是更像是短篇小說集。說得不好聽就是編故事。
其次,書里雖然涉及了各個領域,但許多地方關於領域的專業知識卻漏洞百出,像極了地攤文學的做派。
比如:書中寫蟻後相當於一個蟻群的大腦,實際上蟻後並沒有指揮功能。又比如書中提到人與猩猩基因相似度高達99%,實際上確實現實生活中早已辟謠的。像這類的漏洞書里十分常見。
此外,還有很多網友說書里的每一個腦洞和精神病人的獨特想法,都能在許多科幻電影里或小說里找到相似的,所以說白了,這本書就是作者以一個采訪手記的形式,編了幾十個不涉及特別專業領域的帶有獵奇科幻的故事,通俗易懂,普通人看得新奇,但實則價值不大。
目前,它的豆瓣評分已經落到8.1分,並且差評仍在增多。
2、《十宗罪》系列
這同樣是一本最開始出版於2010年,系列累計銷量破百萬的暢銷書,並且還出了同名網劇。
而書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個由真實案件改編而成的故事。你可以在書里找到「南大碎屍案」、「白銀殺人案」、「藍可兒案」、「紅衣男孩案」等許多著名案件原型。
因為這些故事都比較獵奇,同時還帶有一些懸疑恐怖色彩,所以《十宗罪》系列在年輕人和學生中也曾很有市場。
但因為書里問題實在太多,所以口碑很快就迎來了下滑。
文筆上,這本書基本上是大白話,有人說是初二的寫作水平。劇情上,書中更多的是用一些重口味的情節或獵奇恐怖血腥的內容來增加讀者興趣,真正展現探案高明的可以說沒有多少,作為一本懸疑小說這自然是低級的。此外,它還涉嫌抄襲。
因為口碑崩塌的太早,目前這本書的銷量已不復最初,評分也即將跌破及格線。
3、《貨幣戰爭》系列
看到這本書的名字,你可能以為它會是一本具有一定專業性,卻又深入淺出,帶有科普性質的金融書籍。
而它的主要內容,概況來說,《貨幣戰爭》更多講的是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比如這些財團與美官員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聯署,使得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當政府需要發行貨幣則必須將美國公民未來的稅收抵押給美聯署,向其貸款,而為此要支付龐大的利息。美聯署要做的只是印鈔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幾大財團還聯合引爆兩次世界大戰,操控石油價格以獲取石油美圓,操控各種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乃至引發多次經濟危機……幾大財團就是通過合夥抬高一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價格,製造巨大的金融泡沫,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抽身出來打壓價格,引發泡沫崩潰,導致此國公司和民眾的大量破產,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大量優質資產,從而控制一國的經濟,獲取巨大的利益的。
它也確實曾一度在市場上大熱。它的宣傳介紹里是這么說的。
自2007年《貨幣戰爭》出版以來,該系列叢書不僅持續風靡中國大陸多年,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海外,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在韓國,《貨幣戰爭》系列創下韓國引進圖書的銷量紀錄,強烈震動了韓國各界;在波蘭,被波蘭第一副總理向政府官員大力推薦,並親邀作者前往波蘭討論「貨幣戰爭」;在俄羅斯,《貨幣戰爭》系列將作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薦書介紹給廣大市民。目前,《貨幣戰爭》叢書除中文簡體版之外,還出版有繁字體版、法文版、俄語版、波蘭語、韓文版、日語版、越南語版等。
但現在,已越來越多人開始開始看清它的本質,其口碑正在逐漸坍塌。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還是跟書本身有關,就如前面內容介紹里說的,這本書的主要還是在講故事,間或帶著點金融知識,但說到底就是本小說。
或者說,《貨幣戰爭》是披著經濟學外衣的小說。知乎就曾有人說:「《貨幣戰爭》不是經濟學讀物,是經濟學小說。像貨幣戰爭這類,算是開創了新的小說模式。」
豆瓣上也有很多人認為,它頂多作為小說看,不能作為金融經濟方面的科普讀物。
確實,在這本書里,近200年的財富流動、總統遇刺、戰爭爆發、經濟危機都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有關,充滿了陰謀論和獵奇感,此外,書中有不少經濟現象也與現實不符,比如現代貨幣不會以黃金為基礎等。
當然,在網路關於這本書的編輯推薦里,有句話倒挺符合其定位的。
本書也開創了金融玄幻小說的先河。
4、劉同、張嘉佳、盧思浩、大冰等類似暢銷書
原因: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