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影平台 » 韓國日本片秋霞電影網
擴展閱讀
韓國日本片秋霞電影網 2025-02-22 22:16:31
張譯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2025-02-22 22:13:23
尖鋒電影網 2025-02-22 22:12:39

韓國日本片秋霞電影網

發布時間: 2025-02-22 22:16:31

⑴ 介紹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時期,謝謝!

第一發展階段:1917-1936年(上海時期)

中國流行音樂先軀黎錦暉先生從事音樂活動算起,中間以其封建的明月歌劇社為線索,先以兒童歌舞劇如《三蝴蝶》、《麻雀與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憐的秋香》、《寒衣曲》等開始,繼而創作了中國第一批家庭愛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本期終止於明月歌劇社音樂團體的解散,眾歌星大都進入電影界為止。

此期的演唱風格不甚優美,常用類聲喊叫的唱法。

代表歌星有黎明輝、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嚴斐、英茵、徐粲鶯、蔡一鳴、錢鍾秀、張仙琳等。

作曲家有黎錦暉、嚴工上、許如輝、任光等。

詞作家有黎錦暉、高天棲、安娥、王乾白、魏如晦等。

第二發展階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時期)

本期從周璇進入電影界後,在影片《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兩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傳遍全國。由她開創一代歌風影響整個中國歌壇,這種風格可形容成婉轉、輕柔、鬆弛、甜美。但音量、力度都不大。

此期歌壇整個情況是沒有歌舞表演團體表演。專門靠灌唱片和電台播音來演唱的歌星是少數,大多數歌星都以拍電影為主,演唱電影插曲的影歌雙棲形式出現。本期到共和國成立後,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轉移到香港發展為止。

代表歌星有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嚴華、姚敏、張翠紅、李麗華、白光、李香蘭、張帆、黃飛然、黃源尹、吳鶯音、歐陽飛鶯、梁萍、逸敏、屈雲雲、金溢、白雲、鄧白英、佩妮、張伊雯、韓菁清等。

作曲家有黎錦光、陳歌辛、姚敏、嚴華、李厚襄、嚴折西、嚴個凡、梁樂音、陳瑞禎、劉如曾、嚴工上、劉雪庵、賀綠汀、張簧、張昊等。

詞作家有吳村、陳棟蓀、李雋青、范煙橋、田漢、葉逸芳、張准、魯旭、包乙等。

後期:1950-1969年(香港時期)

本期從姚敏、姚莉兄妹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轉移到香港發展開始。最初還是以影歌雙棲為主,隨時間推移,靠演唱和錄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影片中不是由演員本人唱插曲,請專業歌星配唱的情況也多起來,但仍無明顯有影響的歌舞團體表演。

演唱風格無太大變化,輕柔曼妙的特點有所減少,趨向於自然、平淡。另外由於白光的影響,以低音域演唱,具有中音特色的歌星增多;用西洋傳統發聲方法演唱或更多借用西洋傳統發聲技巧的歌星也增多了,這是受到李香蘭的影響。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國語流行歌曲在香港漸趨衰落,粵語歌曲中興,在歌壇上占據主導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許冠傑。

本期主要代表歌星潘秀瓊、崔萍、張露、葛蘭、劉韻、顧媚、席靜婷、潘迪華、董佩佩、蓓蕾、夏夢、石慧、江岩、楊光、石林等。

作曲家有黎平、楊龍、勵鳴、王福齡、周藍萍、顧嘉輝、黃露、夏端齡(日本作曲大師服部良一)、江適、葉純之、草田、於粼等。

詞曲家陳蝶衣、陶秦、易文、盧一方、司經明等。

第三發展階段:1970-1981(台灣時期)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台灣的流行音樂逐步發展起來。取代了國語流行歌曲漸趨衰落的香港歌壇的位置。其標志是謝雷一曲《曼麗》、姚蘇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紅遍東南亞,奠定了台灣流行歌壇的領先地位。

之前,台灣歌壇所演唱的歌曲有漢族及各少數民族民歌(包括閩南語歌曲);上海時期和香港時期的國語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響的創作歌曲。後來逐步創作出處於上海時期流行歌曲與現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間具有自己特點的時代曲。這種風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漸趨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台灣曾出現過著名的校園民歌運動。由學生首先發起創作、演唱,影響深遠,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內地歌壇。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匯入了流行音樂,融合在一起發展,為流行音樂注入了新鮮血液。

(2)

回復
1樓
2012-07-22 17:35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獨:親愛真誠不知有滄桑,並肩攜手不知有彷徨
合:我們的意氣凌駕霄漢上,我們的思想皎如月光。我們要刻苦修養,做新青年的榜樣。
獨:我們要奮發圖強,做新中國的棟梁
合:親愛真誠消除悵惘,並肩攜手爭取輝煌。

這首歌在抗戰勝利後勉勵青年向上建設新中國。與《畢業歌》可以相媲美。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青年起到了不同的鼓舞作用。1946年周璇在同地所拍《長相思》一片中的插曲《凱旋歌》、《童歌》、《花樣的年華》則是反映出****的內容。另如1942年周璇在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所拍《惱人春色》插曲鍾山春,歌唱南京鍾山石頭城呼喚****。1939年在同地所拍《七重天》插曲《難民歌》,1941年在同地所拍《解語花》插曲《勉小學生歌》、《救濟難民歌》、從歌名上一眼即看出其在****中的意義。

再一個典型是歌唱人民群眾的,以歌唱農民的居多。如周璇所唱《解語花》插曲《家人忙》、《插秧曲》;李麗華在藝華影業公司所拍《復活》插曲《小山歌》(又名《農村情歌》);姚莉演唱的流行歌曲《好百姓在家鄉》;嚴華演唱的流行歌曲《口哨的安慰》則是城市工人生活的艱辛。周璇1943年在華影所拍《漁家女》,其主題歌曲唱出漁民的勤勞。她1947年在國泰影業公司所拍進步影片《億江南》插曲《人人都說西湖好》和《羅大嫂與王二姐》則唱出採茶女的辛酸。還有歌唱其他下層人民的,如周璇在影片《長相思》插曲中,唱出了歌女的無奈和覺醒。姚莉演唱的《金絲島》唱出被束縛女性的苦惱,鼓勵其爭取自由。龔秋霞演唱的《賣報歌》謳歌的是報童。白光1949年在香港長城影片公司所拍《**》(我國第三次重拍根據托爾斯泰名著《復活》改編的電影劇本,前面提到李麗華主演的《復活》是第二次重拍)演唱的插曲《嘆十聲》,則唱出煙花女子的傷心。

另一大類電影插曲,有的無明顯的社會意義,是根據劇情需要而寫。多為根據古典名著和民間傳說改編的。如1940年周璇在國華公司所拍《三笑》插曲《點秋香》、《心願》等。同年所拍《西廂記》插曲《拷紅》、《月圓花好》、《蝶兒曲》等。1944年她在華影新拍《紅樓夢》插曲《葬花》和《悲秋》。還有1938年周璇在藝華公司所拍《三星伴月》插曲《何日君再來》。而其中另一首插曲《工場》則有生產國貨抵制外貨的意義。這些插曲群眾都耳熟能詳、家喻戶曉。1937年周璇在明星公司所拍進步影片《馬路天使》的兩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歌中唱出日寇侵佔我國東北,使人民流離失所,這更是盡人皆知。

還有一種類型就是民歌。中國歌壇後無來者的一代歌後周璇,一個突出的貢獻便是把民歌帶上了舞台。以前民歌小調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只有茶肆、酒樓賣唱。她演唱的民歌最多,如湖南民歌《采檳榔》、廣東梅縣民歌《賣雜貨》、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綏遠(今內蒙)民歌《送大哥》、上海民歌《尤華的桃花》、東北民歌《新對花》、湖北民歌《五更同心結》。《天涯歌女》、《四季歌》是蘇州民歌、《知心客》、《哭七七》填詞而成。還有一大批以民歌風格創作的歌曲如《送情郎》、《夢中夢》等。

又有一類是歌唱祖國大好河山、美麗的自然風光景色的。如姚莉演唱的《可愛的秋天》、《春滿人間》、《馬來風光》、《南海之晨》、《白蘭香》。嚴斐演唱的《南島傍晚》,周璇在影片《花外流鶯》中演唱的主題歌《花外流鶯》和插曲《高崗上》、《春之晨》也是這一類型的。

常見是歌唱愛情一類的情歌。有些風格清新,生活氣息很濃。如姚莉演唱的《跟你開玩笑》,唱的是年青戀人在一起鬧著玩的情景。她演唱的另一首《你要說明了》唱出女孩的細致敏感,讓男友解釋問題。還有不少歌唱親情的,如姚莉演唱的《我愛媽媽》;龔秋霞在明星公司所拍《古塔奇案》的插曲《思母》,她在中聯公司所拍《薔薇處處開》的插曲《搖媽媽》;梅熹所演唱影片《胭脂淚》插曲《思母曲》等,都是歌唱母親之偉大的。

回復
3樓
2012-07-22 17:35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其中除了具有明顯社會甚至政治意義的,還有很多熱情開朗積極向上,大都唱出人民群眾的喜好,與人民群眾思想感情相貼切。人民群眾喜歡春天、太陽、花朵、小草、流雲、雪花、雨滴;更喜歡親情、友情、愛情等人間的美好情感。流行歌曲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這在早期中國流行歌曲中有著明顯的體現。其是當年歌壇無以替代的高潮結晶,我國流行音樂史中光輝篇章的特徵。將其從長達半世紀的塵封中解脫出來。便其免於在漫長的隔絕中而被淹沒.

樂與流行音樂

我國歌壇上有一件怪事,那就是非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不可。其實這是錯的,起碼也是意義不確切。
音樂的大分類只有兩種:嚴肅音樂和通俗音樂。還有一些具體以音樂特點和功能為依據的小分類,決不能與這兩大類相提並論。它們不是同一層次和毓的。如藝術歌曲、抒情歌曲、校園歌曲、隊列歌曲等。通俗音樂是相對於嚴肅音樂而言的一個大范圍,大概包括輕音樂、輕歌劇、民間音樂、民歌、群眾歌曲、進行曲、舞曲,美國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魯斯、搖滾、迪斯科、另類(非主流)、鄉村歌曲等。還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國均有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見,流行歌曲是通俗音樂中的一種,這涵蓋在通俗音樂之內,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樂。打個不一定完全正確的比方,它們是父子關系而不是兄弟關系,更不是一回事。現今歌唱比賽中分成「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歷屆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中,一直沿襲了這種叫法。依上述的分類,民歌也屬於通俗音樂范疇的,那麼順理成章民族唱法也可以叫做「通俗唱法」嘍!這樣豈不亂了套?

音樂界有那麼多專家,難道他們不曉得這個產道理?原來這件事在當年有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那個發展高潮的流行歌曲曾被認為是「靡靡之音」、「黃色歌曲」,1949年以後都轉到香港去發展了,所以1949-1979三十年,內地是沒有流行歌曲的。有人形容流行音樂被掃地出門了。但它在港台卻沒有停止發展,形成與上海時期一脈相承。粉碎「四人幫」後,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政策,流行歌曲又轉回了娘家。以前一段經歷年輕聽眾不甚了解;粉碎「四人幫」後的情況還應記憶猶新。鄧麗君的錄音帶最早傳入內地,幾次被明令禁止播放。李谷一基於歌唱家的敏銳,首先在演唱電視片《三峽的傳說》插曲《鄉戀》中,應用了氣聲技巧,結果引起軒然大波,批判之聲不絕於耳。實際上,她只是位民歌手,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流行歌手。真正應用流行唱法的程琳,曾經歷三次沉浮。連蘇小明演唱的「軍港之夜」也受到批判。當時發生這些事並不奇怪,因為計劃經濟是不會允許具有明顯商業特徵的流行音樂存在的。這是作為經濟基礎對與其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要求。但不應動輒就提到政治高度,流行音樂沒那麼壞!對流行音樂的態度,反映出當時不同經濟體制的較量。

在1983年的全國輕音樂會議上,絕大多數專家認為,對流行音樂不能硬性禁止,應允許其存在而因勢利導,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但對於稱呼,為了避免使人聯想到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就定了「通俗歌曲」這個名字。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不是現在,畢竟那是1983年啊。但從此,流行音樂有了合法身份,與西洋傳統唱法歌曲、民歌形成鼎足三分之勢,卻一直沿用了「通俗歌曲」這個意義不確切的名字。

還有業內人士提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歌壇開始出現一批抒情歌曲,如李谷一演唱的《鄉戀》,朱逢博演唱的《美麗的心靈》,鄭緒嵐演唱的《太陽島上》,蘇小明演唱的《軍港之夜》等。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行歌曲,而是同屬通俗音樂范疇的其他類作品。似乎這也是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的根據之一。其實這些歌曲只是我國歌壇向流行音樂跨越的過渡性作品。如果在今天歌唱比賽的流行唱法組,再用當年的唱法演唱這些曲目,評委都不會承認的。

回復
4樓
2012-07-22 17:35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如今已過去二十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搞得有聲有色,作為文化上層建築的流行音樂也發展得蓬蓬勃勃。不應再沿用1983年那個特定歷史背景下,所不得不用的這個意義不確切的名字,應當實事求是。「解鈴還須系鈴人」,這件事還要靠音樂專家和文化管理部門共同來完成,把恰如其分的名字還給流行音樂。

什麼是華語流行歌曲

上面已論述了通俗音樂與流行音樂的關系,以說明把流行歌曲稱為「通俗歌曲」意義不確切。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現今歌壇常常出現「華語流行歌曲」一詞,「華語流行歌曲」又是什麼?它與中國流行歌曲是什麼關系?
我國歷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蘊深厚。僅就流行音樂而言,至今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其中有光輝燦爛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發展高潮。其影響深廣,具有明顯的國際性。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這種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南亞就傳播中國流行歌曲。那時他們尚不能自己創作,而是直接傳唱中國流行歌曲。這個問題從中國流行音樂第三發展階段——台灣時期以後,逐漸更加明顯,到今天已經非常突出。

在中國本土(包括香港、台灣地區)以外的國家,尤其是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在唱這種流行歌曲,並且都有很好的歌曲創作和音樂製作。大家都知道,潘秀瓊、林竹筠、陳芬蘭、黃露儀(黃鶯鶯)、韓寶儀、許美靜、孫燕姿、岳雷、秦詠、李思松、黎拂揮是新加坡籍;華怡保、張小英、藍英、劉秋儀、柯以敏、羅賓、庄學思、巫啟賢、巫奇是馬來西亞籍;善唱《成吉思汗》的艾慧那是印尼籍;翁倩玉、陳美玲、璐璐是日本籍;洛城三兄弟是美國籍。他們雖都是炎黃子孫,便行政國籍不是中國,只是所演唱的這些流行歌曲,運用的語種都是華語,與中國流行歌曲是一樣的。但因有國籍的區別,稱華語流行歌曲,意義更為准確。華語流行歌曲傳播的范圍很廣。

當然,我們中國流行歌曲也是屬於華語流行歌曲范疇的。

1949-1979三十年內地沒有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是通俗音樂中的一種。可以說是產生於城市,有著鮮明的朝代性,易於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發展中趨向於國際化,又有著明顯商業特徵的一類音樂。藝術上也有很多不同於其他音樂的特點。僅從其作曲特點上,便可以看出它與其他音樂的區別。

中國早期流行歌曲,特別是第二發展階段前半部上海時期,以周璇為代表的風格。曲中裝飾音、上下滑音多,有長切分音,高音段落和低音段落的明顯對比,加上具有特色的演唱風格,形成了婉轉、輕柔、鬆弛、甜美的格調。現今第四發展階段的新城市流行歌曲,遠離了傳統,風格又與上面的明顯不同。曲中長、短切分音附點切分音多,加上小節內外每拍千絲萬縷的連接,使歌詞排列也隨著旋律有意閃躲節奏律動。歌詞白話長句字數多,排列緊湊形成短音符號。還有多種多樣的起頭,無窮動的結尾,有規律的反復。再加上輕聲、氣聲、泣聲、嘆聲、啞音、哭腔、延時處理等多種技巧處理,使歌曲表現出俏麗、新巧、抒情、有力的風格特點。感情起伏波動大,低徊處如絮耳語,高亢處如海浪奔騰。

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認為屬於「靡靡之音」。從此,在內地被掃地出門,後來都轉移到大陸以外的香港去發展了。有人說:「哪裡有人群,哪裡就有音樂。」還可以接上兩句,那就是「哪裡有城市,哪裡就有流行歌曲。」人民需要它,又不準唱,就找來了代替品。有當時的群眾歌曲、民歌、外國歌曲等。這些歌曲是來代替流行歌曲的,而其本身屬於通俗音樂中的另一類歌曲。不能把流行歌曲的定義簡單看成是只要能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就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在各方面均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但從「流行歌曲」這個名稱本身來說,字面上是不夠嚴格。因為同屬通俗音樂中其他一些類別的歌曲,如上面提到的三種,也能在群眾中廣泛流傳。但因習慣的叫法已成自然,就像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一樣。在了解其真正含義的情況下,還是稱其為流行歌曲相對更恰如其分。

回復
5樓
2012-07-22 17:35
舉報 |個人企業舉報垃圾信息舉報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八十年代中後期,港台歌曲的介入促使「死氣沉沉」的大陸流行樂壇在「陣痛」中開始醞釀變革。張明敏、潘安邦、千百惠、費翔、包娜娜、葉麗儀等港台歌手在歷屆春節晚會上的出色表演使大陸的音樂人了解到了音樂產業在大陸這塊土壤上蓬勃發展的重要性。谷建芬、喬羽、閻肅、甲丁、關峽、李海鷹等大陸知名詞曲作家開始重視對本地歌手的培養和通俗流行歌曲的創作。於是,一批好的內地歌手開始活躍在了內地的熒屏上,經典而又易於傳唱的流行歌曲開始多了起來。劉歡、毛阿敏、韋唯、成方圓、沈曉岑、程琳、蘇小明、蔡國慶演唱的歌曲開始在社會上流行開來,接下來杭天琪、李娜、林萍、毛寧、楊珏瀅、謝小東、那英、田震、含笑等歌手演唱的歌曲也開始風靡大江南北。林依輪、周艷泓、滿文軍、孫浩、謝東、老狼、韋嘉、孫楠、韓紅、孫悅等歌手的相繼出現為大陸的流行樂壇不斷地「添磚加瓦」,一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歌曲也開始成為了各家KTV里點歌率居高不下的熱門曲目。

《藍藍的夜藍藍的夢》、《彎彎的月亮》、《懂你》、《愛的奉獻》、《軍港之夜》、《濤聲依舊》、《思念》、《請到天涯海角來》、《風雨兼程》、《輕輕地告訴你》、《綠葉對根的情意》、《愛情鳥》、《笑臉》、《祝你平安》、《風含情水含笑》、《山不轉水轉》、《又見茉莉花》、《同桌的你》、《九月九的酒》、《小芳》……這些歌曲都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突然之間紅遍了半邊天……

說到那些年的大陸流行歌壇,還有幾位創作型的歌手不得不說。崔健、高楓、郭峰、鄭鈞和許巍,提起這幾個人的名字,恐怕熟悉中國歌曲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作為中國搖滾第一人,崔健的《一無所有》在中國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高楓創作並演唱的《大中國》與郭峰創作的歌曲至今依然可算為中國流行歌曲中的經典曲目。之後的李泉、李春波、王炎和馮小泉也在一段時期內出了一些質素和創作水準都很不錯的作品,《冰糖葫蘆》、《中華民謠》、《霸王別姬》等歌曲均出自於青年音樂人馮小泉之手,學民族樂器出身的馮小泉對歌曲的創作駕輕就熟。他創作的歌曲曲調悠揚悅耳,歌詞似散文一般流暢,讓人過目難忘……

近年來一直活躍在舞台上的歌手也有很多有不錯的成績,如金海心、朴樹等。歌壇的新人也通過「選秀」節目涌現出來不少,再加上一些影視演員涉足歌壇,整個歌壇似乎呈現的是一種「亂象」……

總體來說,中國的流行音樂在未來的日子裡依舊還有無盡無窮的發展空間,只是對音樂人及音樂製作人的培養和扶植還需要努力。這,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流行音樂會和港台流行音樂一樣,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更加廣闊的天空………

出自:
http://tieba..com/p/1742085422
九十年代都是香港發展得比較好了,像張學友,鄧麗君,王傑,張國榮,梅艷芳等等
再後來就是周傑倫,梁靜茹,蕭亞軒,陳奕迅。等等
現在主要就是網路音樂了這一塊。
汪蘇瀧,徐良,許嵩等等。

⑵ 有沒有一部影片讓你在深夜裡淚流不止

我是一個淚點很高的人,很少看電影哭,更別說痛哭。比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或者是《爆裂鼓手》,可以引起個人經歷層面情感共鳴的電影。我推薦的是《賽德克·巴萊》,一部讓我幾乎從頭哭到尾的影片。導演是拍過《海角七號》的魏德聖。這部電影當時在大陸上映的是2個半小時的刪節版,但票房慘淡,很多影院甚至未上映。我看的未刪節版分為上下兩部彩虹橋和太陽旗,共4個半小時。我認為賽德克巴萊是一部好片子,並且十分還原現實,有血有肉真性情。

韓國電影馬粥街殘酷史 有點哀傷,很帶動情感的插曲,男聲的,尋求那首歌!

在舞廳里的
One Way Ticket單程車票

單程車票One Way Ticket是80年代經典老歌,曾紅火一時。在世界上超過上百種版本翻唱,實在是一首不能遺忘的記憶。

「One Way Ticket」 是L.A. Guns演唱的上世紀80年代最具魅力的歌曲之一。
L.A. Guns(洛杉磯手槍),美國著名的流行重金屬樂隊之一,他們的音樂傾向於早期Aerosmith式的硬搖滾,是Gun N'' Roses(槍炮與玫瑰,也翻作槍花,美國搖滾樂史上繼性手槍以來最受爭議的樂隊)的前身。

One Way Ticket

mm�oohhhh � yeea yeea yeaah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Choo choo train
tuckin'' down the track
gotta travel on it
never comin'' back
ooh
ooh got a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Bye bye love
my babe is leavin'' me
now lonely tear drops are all that I can see.

Ooh
ooh
got a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gonna take a trip to lonesome town
gonna stay at heartbreak hotel.

A fool such as I A fool such as I
There never was
I cry my tears away.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Choo choo train
tuckin'' down the track
gotta travel on it
never comin'' back
ooh
ooh got a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Gotta go on

《Feelings》

Artist:Morris Albert

這首歌來自巴西的拉丁歌手Morris Albert,於1975年在向美國進軍時,他演唱了自己創作的這首歌曲,獨具風格,別致優美,深沉含蓄,引起轟動。並因而榮登了美國熱門歌曲排行榜前 6名,同時獲金唱片獎。從那時至今,這首《Feelings》以其深沉的內涵和魅力經久不衰,被眾多走紅歌星演唱。

Feelings

Feelings, nothing more than feelings
Trying to forget my feelings of love
Teardrops rolling down on my face
Trying to forget my feelings of love
Feelings, for all my life I'll feel it
I wish I've never met you, girl
You'll never come again
Feelings, wo-o-o feelings
Wo-o-o, feel you again in my arms
Feelings,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lost you
And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have you again in my heart
Feelings,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lost you
And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have you again in my life

One summer night
One summer night the stars were shining bright
One summer dream made with fancy whims
That summer night my whole world tumbled down
I could have died if not for you
Each night I pray for you
my heart would cry for you
The sun don't shine again since you have gone
Each time I think of you
my heart would beat for you
You are the one for me..
這首歌是陳秋霞和鍾鎮濤合唱的。
陳秋霞因1976年香港和韓國的合拍影片《Chelsia my love》的大轟動而躍升為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明星。《One Summer Night》就是該片中收錄的本人自創歌曲。但其生命力卻凌駕於影片之上。隨著世代的交替,這首歌被「傳授」下去。

今年陳秋霞出了紀念專輯「陳秋霞-《Flying Our Dream》韓國特別版」,重新演繹了這首歌曲,在伴奏的樂器方面改了。

你看是要找哪首

⑷ 李小龍到底有多厲害跟拳王阿里比呢

正式的賽場上沒有較量過,但據說私底下較量過,李小龍贏了
陳國坤的小名是小龍,因貌似而被周星馳賞識,原為電影配樂及編舞的等電影幕後工作人員,曾客串過古惑仔,甜言蜜語等電影,96年一次香港「李小龍會」搞活動,周星馳出錢做了一個李小龍塑像,陳國坤負責拿寶麗來照相機幫觀眾和銅像合影,結果變成觀眾和陳國坤合影,因為他比銅像更像真人。 2001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中原本編舞的陳國坤得到李小龍迷周星馳的賞識,正式成為一名簽約演員並在周星馳多部大片中擔任主要角色,《少林足球》,《功夫》等。陳國坤更憑借《功夫》中的斧頭幫老大一角提名24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如今更以形似、神似、功夫等各種理由成為《李小龍》影視劇的最熱人選。陳國坤向記者證實,籌備中的電視劇《李小龍》和電影《李小龍傳》都已經向他遞來了橄欖枝,雖然表示自己出演的可能性只有50%,但是還是一本正經向李小龍的徒孫拜師學藝。 對於出演李小龍,陳國坤其實心有抵觸,「我覺得拍李小龍的電影風險太大,因為他是不可替代的,銀幕上出現的形象永遠不會讓觀眾覺得那是李小龍。」李小龍的胞弟李振輝和陳國坤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他對我說:你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人選。可是我希望屆時拍出來的電影,不是單純炫耀李小龍的功夫,作為一個李小龍迷,我更希望看到一個生活中的李小龍,他如何保護家人,如何義氣地對待朋友,如何熱情好客煽動聚會的氣氛,這些都是不為人知的細節。」陳國坤透露,他已經向李小龍的徒孫SAM拜師學藝,在踢腿、內功上更接近李小龍的「氣韻」,並且要重新翻閱李小龍的全部著作,和所有他合作過的人聊天,揣摩生活中李小龍的為人處事。陳國坤主演的電視劇《李小龍傳奇》在經歷了2007年長達八個多月,橫跨十多個國家的拍攝後,2008年奧運之後終於在央視一套和各衛視台熱播,據悉,《李小龍傳奇》自從熱播以來,已經創下了央視2003年以來電視劇收視率最高紀錄。陳國坤在短短幾月時間內,人氣知名度迅速飆升。同時參加了央視春晚2009年的演出嘉賓。並在京錄歌,准備向影視歌多棲發展。陳國坤已成為眾多商家選擇代言人的熱門人選,其廣告代言費已達到7位數字之多,但是這樣的價格仍未冷卻眾多商家誠邀他代言商品的熱情。陳國坤的演藝事業正如火如荼的發展,就現在的個人名氣已是國內一線巨星,可他依然用平常心去規劃自己的未來。
☆姓名:陳國坤
☆昵稱:小龍
☆英文名:Danny Chan Kwok Kwan
☆身高:1.78米
☆體重:64~68 KG
☆籍貫:中國 香港
☆祖籍: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
☆出生:1975年 8月1日
☆屬相:兔
☆星座:獅子座 7/21~8/22
☆職業:演員、導演、攝影師
☆語言:粵語、國語、英語
☆愛好和興趣:攝影、政治、水上運動、球拍運動、足球、武術、音樂、製片/電影、中國功夫、舞蹈
☆名言:天真才能找到快樂 只要投入永遠都是滿分......
☆陳國坤父親是教師,曾經在蚝業小學任教
外公叫陳錫桃,曾經是深圳市財政局局長
2000年,在《少林足球》里扮演守門員後,正式成為演員。
[編輯本段]自導自演電影作品
2003 短片名叫《正義同盟》(林雪等合作導演)
講述一班人如何和姦詐的茶餐廳老闆搞對抗。短片只在百老匯電影中心和韓國某戲院放映了一遍。
2005年短片《冤有頭債有主》,是由小龍(陳國坤)和濤爺(黃錫濤),一手一腳拍攝的,由劇本;道具;燈光以至後期特技效果和海報設計,通通都是他倆親力親為的成果,當然揸機拍攝和濕濕碎碎的小事項,有一班好兄弟幫手!
劇情簡介:
濤爺因為一次搭電梯不等其他人的小事情,經歷了萬劫不復的生死境地......
2006 執導完成了一個十多分鍾的電影短篇《十年父子》,08年底收到外國某電影節的參展邀請。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少林足球1995 壞孩子俱樂部
1996 古惑仔3-隻手遮天 飾演 古惑仔
1997 甜言蜜語 飾演 烏頭哥
1999 烈火戰車2極速傳說
2000 少林足球 飾「鬼影擒拿手」小龍(四師兄)合作演員:吳孟達、周星馳、黃一飛、莫美林、田啟文、林子聰、趙薇 等
2001 一蚊雞保鏢 飾演 孖寶中的老大
2001 不死情謎 飾演 古惑仔 功夫海報
2002 僵屍大時代(暫名) 飾演 僵屍獵人—風雨雷"電"
2004 功夫 飾演 斧頭幫老大琛哥
2004 花街歡樂坊
2005 我亞媽發仔瘟 飾演 碧眼猴
2006 得閑飲茶 飾 康仔
2006 十年父子(陳國坤自導自演短片) 飾演 父親
2007 功夫無敵 飾演 董清揚
2007 心想事成 飾演 孫悟空
2008 我的老婆是賭聖 飾演 仇曼聯
2008 大四喜 飾演 阿堅
2009 家有喜事2009 飾演 打動芳心人士二號「李小龍」
2009李小龍傳(正在籌拍 )
主演 陳國坤
改片製作成本達5000萬,該片監制及總顧問更是邀請了李小龍家人胞弟李振輝及胞姐李秋霞共同擔當,提供更多李小龍生平生活中鮮為人知的故事,籍此大大提高了影片故事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亦讓外界更能清楚了解及認識掀起全球功夫熱潮的一代武術宗師李小龍生先生的生平傳奇。
在演員陣容方面,還將邀請韓國及日本明星演員參演。影片預計在年底前開拍。……
《李小龍傳奇》劇照

音樂電影

2006 愛得太遲 飾演 八爪魚
[編輯本段]電視劇作品
2003 香港電台「女人多自在」 飾演 阿King
2004 香港電台「賭海迷途」
2005功夫狀元 飾演 聶小龍
2007 食神(又名:香甜苦辣) 飾演 鵝頭
2008 李小龍傳奇 飾演 李小龍
[編輯本段]電視廣告
2001 金象米
2002 生力啤-上網篇
2002 生力啤-新鮮到飛起篇
2002 麥當勞球迷套餐(中國大陸)
2003 諾基亞6100-李小龍篇(中國台灣)
2004 功夫一招成名
2005 香港寬頻電視now.com TV
2006 澳洲Mars朱古力廣告-傳奇篇(李香凝特許李小龍形象廣告)
2008 飆山狼2005 now.com TV運動鞋
《01金象米》《02生力啤咁至系新鮮-上網篇》《02麥當勞球迷套餐(國內)》《02生力啤咁至系新鮮-美男篇》《02生力啤酒咁至系新鮮-新鮮到飛起篇》《02麥當奴-十二碼篇》《03生力啤酒咁至系新鮮-放狗篇》《03 Nokia 6100-李小龍篇》《04功夫一招成名》《05 now.com TV》…
[編輯本段]平面廣告
2003 加德士油站
[編輯本段]主持
2005 亞洲電視「一舉成名」
2008 玩盡歐洲杯2008之小龍真人SHOW、少林奇兵取波經
[編輯本段]音樂
2005 Twins-「只要我長大」聲音演出
2005《功夫狀元》主題曲聲音演出
2006 片哈拉教父片頭曲 陳國坤林子聰唱
2008 「one day」陳國坤 柯有倫 林哲儀 李燦森
2009《中華英雄》
2009《少年強》
[編輯本段]獎項提名
2004年 最佳男配角(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
Best Supporting Actor(The 24th Hong Kong Film Awards)
2005年 港粵地區未來巨星獎
2008年入選《新京報》中國最美50人
200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我最喜愛的優秀節目」評選 《功夫世家》獲曲藝、魔術及其他類 三等獎
2009年第27屆飛天獎陳國坤主演的《李小龍傳奇》摘得優秀長篇電視劇二等獎
[編輯本段]演出及活動
2009年10月4日,在北京朝陽公園參加「飛龍在天神話再現」李小龍珍藏品巡迴展覽會
2009年9月8日,參加北京水立方舉辦的第27屆電視劇飛天獎頒獎禮演唱一曲勵志大氣的《少年強》
2009年9月隨央視「心連心」藝術團赴大慶油田參加慰問演出,與好友柯有倫共同演唱一曲大氣磅礴的《中華英雄》
2009年9月1日參加央視教育頻道《開學第一課》節目
2009年4月25日參加湖南衛視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
200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武術 《功夫世家》陳國坤
2009年2月12日好山好水好三水大型文藝晚會表演《中華英雄》
2009年陳國坤參加蘄春09年春節聯歡晚會
2009年參加河北衛視公益節目《真情旋律》
2008年cctv電視劇群英匯陳國坤武術表演
2008年12月參加鳳凰衛視訪談節目《魯豫有約》
2008年11月25日《同一首歌·走進成都新農村》表演功夫
2008年11月17日《同一首歌·2009新高度新起點》表演《功夫傳奇》
2008年參加河南衛視《世說新語》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