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影平台 » 四個春天電影豆瓣評分
擴展閱讀
四個春天電影豆瓣評分 2025-02-23 11:40:12

四個春天電影豆瓣評分

發布時間: 2025-02-23 11:40:12

『壹』 如何評價電影《四個春天》

有些電影,你會十分安靜地坐在影院中看著,對片子人物極其關心,被他們的日常生活深深吸引,《四個春天》就是這樣的電影。
這是一部一個人拍出來的電影。平面攝影師出身的陸慶屹並沒有系統學習過電影,靠混跡豆瓣、邊學邊拍,攝影、錄音、編劇、剪輯都是他,但影片內里蘊含的情感力量卻能讓人徹底忘記技術的瑕疵。目前影片豆瓣評分9.2分,近日更從1309部參賽電影中突圍而出,入圍2018年第12屆FIRST青年影展競賽單元。
這是五個人的歲月。導演把鏡頭對准家鄉小鎮,對准常年歌唱、從未紅過臉的老父老母,還有山裡的自然和鄉俗。
如果單拿出《四個春天》的片段,跟其他家庭錄像相比,咋看起來並沒有多大區別。但是,這些純粹且簡單的記錄,疊加起來,經過時間的渲染作用,卻傳達出深邃且真實的人生意義。這和拍了12年的劇情片《少年時代》那麼感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四個春天》緣起何處?陸慶屹表示,自己做2012年曾在網上發表了名為《我媽》的日誌,一年後又寫了一篇《我爸》,兩篇感情真摯的文章都成了網路爆款:「當時我就想,為什麼我不拍點視頻呢?」後來,他又被侯孝賢導演說的一句話打動:「他說,你想拍電影就去拍啊,拍一拍就有經驗了,當時我就下定決心。」
從此,曾當過足球運動員、歌手、做過廣告公司、當過攝影師的陸慶屹開始自學如何拍電影 。從2013至2016年四年時間里,在北京工作的導演陸慶屹每年過節回家,都堅持著做一件事,即舉著相機,用視頻紀錄父母的一切,年復一年,素材時長累計超過了250個小時。
在陸慶屹的鏡頭中,一對貴州偏遠山區縣城的普通老夫妻,平凡瑣碎卻又充滿詩意的生活片段躍然銀幕:做飯吃飯、縫衣服、上山采葯、量血壓,一如中國普通老人的日常。

『貳』 四個春天電影(北漂大叔為父母拍出的高分電影)

非科班出身、「北漂大叔為父母拍出高分電影」、趙薇、黃渤、陳坤、周冬雨、章宇、等組團力挺,種種「奇跡」均指向同一部電影——《四個春天》。

這部從家庭錄像開始的紀錄片電影,用平和的私人影像呈現,給大眾帶來了最純粹最溫暖的感動。豆瓣8.8,超過91%的評分觀眾給出了4星以上。網名「起床,吃飯」的《四個春天》導演陸慶屹,也寫下了簡單有力的短評,「我自己的片子,我打五星」。

作為2018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驚人首作」獎,陸慶屹在獲獎時表示,「我覺得應該是我爸媽獲得這個獎項,他們有用板磚(FIRST青年影展獎杯)拍掉生活一切苦難的勇氣」。

他同時鼓勵大家都能做自己生活的記錄者。影片中,陸慶屹年逾古稀的父母恩愛幸福,他們將歲月的苦難化為財富,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樂觀、豁達、堅韌與感染力。歷時6年製作完成,陸慶屹將父母從貴州獨山老家接來北京參加《四個春天》影片試映,方才釋然,「對於這個片子來說,我覺得我已經完成了。」

▲電影《四個春天》導演陸慶屹(中)攜父母參加北京試映

兩篇日記帶來的高分電影

這種真摯的熱情促使陸慶屹開始回顧父母習以為常的「普通生活「,他決定重新審視這種日常——自己「是留戀這些東西的」。於是,從2013年開始,每年春節回家,陸慶屹都拿起攝像機跟拍父母,他想把拍攝的素材作為家庭影像,「挽留」一些流逝的時光。

漸漸,經過兩年春節過年回家的拍攝,陸慶屹發現自己對電影製作產生越來越大的興趣,「我心裡有很多想表達的東西,電影是可以做到並且我可以做好的」。而這時一篇關於侯孝賢的訪談更是堅定了他的方向,「你想拍電影就去拍啊,你不拍怎麼知道開始」。

於是陸慶屹有了要為自己父母拍部電影的大膽想法。他辭去所有工作,買來很多書,自己研究拍攝技術,了解更多關於電影和電影製作的知識。

中間,姐姐去世。父母「一下迅速衰老」,陸慶屹告訴自己得堅強一些,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慢慢得「接受生死」,他決定要趕在父母老去之前讓他們看見這部影片。

時不我待。經歷「四個春天」的素材,陸慶屹回到北京,整整一年零八個月把自己關在房間,學習、研究、做剪輯,每天16個小時。他告訴麻辣魚,從一開始想記錄整個獨山的社會生態和環境變遷到想要描繪小縣城的狀況,自己的親戚、家族、街坊,到幾經思路才決定集中在某一個清晰的時間線上去講述——每個春天裡,年逾古稀的父母為主角,哥哥、姐姐、親戚作配角,一個家庭喜怒哀樂的人生百態。

被問到作為導演和拍攝對象的親人,如何在情感分寸上做把控,陸慶屹的回答質朴而坦誠,「我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抽離感,沒有完全跳脫出來。只是我在做(記錄家庭生活)這件事情,他們知道,僅此而已」。

在尤倫斯的第一場放映中,製片人趙珣也被這部片子打動了,她希望影片能被更多人看到,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幫到陸慶屹。後來,趙珣與製片人王立學(《白日焰火》、《暴雪將至》、《梔子花開》製片人)一起為影片組建了後期團隊,並著手龍標申請等後續院線計劃。

於是,後期團隊在保留影片質朴細膩特質的同時,從剪輯、調色、聲音多個方面對影片進行技術上的完善,將影片整體質量提升到符合院線發行的標准。從私人記錄到院線上映,8.8分的紀錄片電影就這樣誕生了。

不刻意迴避傷痛

《四個春天》里,當第一個春天即將結束,兩位老人開始擔憂起自己的健康問題。第二年,身體不好的姐姐陸慶偉得了一場大病,在 2014 年 10 月去世。陸慶屹用鏡頭記錄下了沉默難言的母親和父親。第三個春天,沒有往常那樣豐盛的年夜飯,父親一遍遍觀看他在上世紀90年代記錄下的家庭錄像。

在陸慶屹的平靜敘述中,盡管輕描淡寫,姐姐的去世無疑是影響片子走向和內容質感很大的因素。是否有想過在剪輯時迴避這部分?

陸慶屹沒有掩飾他的脆弱。他說,其實有一個月時間,自己沒法面對那部分素材,但是,這個片子是想獻給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的,所以無論怎樣都要完成。本身一家人團聚的時間就少,在那種時刻能看到人在面對這種無奈的情形下,都應該有的一些反應,「不管怎麼樣,這就是生活。」

他繼續補充道,那時候從沈陽過來送別姐姐的二十幾個朋友和背著鼓走十幾里山路來唱喪歌的兩位老人,其實都是自己想要留住的「不能忘記的恩情」。陸慶屹說,處在這個社會里,有那麼多人,他們為你做的這些事情,其實都應該記下來,除了悲傷之外,應該還要有更大的勇氣,「悲痛不能一直被刻意迴避掉」。

而從第三個春天開始,影片加入一家人在二十年前就保留下來的家庭錄影,有彼時健在的姐姐、芳華之年的哥哥和更年輕的父母,一家人圍爐夜話的過往,伴有文案或解說,並由父親配上音樂,這些並非出自陸慶屹之手的陳舊影像,不僅有效拓展了背景信息量,讓時光更有溫度和厚度,同時讓影片整體更為抓人。

▲導演陸慶屹與哥哥、姐姐合照

陸慶屹回憶,姐姐走後那一年,父母常常伴著之前的照片和錄像回憶往昔,家裡不時籠罩著一種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感,「我雖然拍了4年,但呈現的是將近20年的家庭變化,很多東西不是我拍的,但是他們記錄下來讓我在腦中填補這段生活,這對我來說很幸福。」

而這也可能是影片在觀眾心中泛起漣漪的原因吧,陸慶屹不無感慨,作為人本身,在油鹽醬醋、生老病死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和規律之下,我們可能還有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當你看到這種選擇是讓人變得更豁達,找到一種精神出口之後,可能生活會更有意味和趣味吧。」

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

處女作收獲如此不俗口碑,「但對於我來說,能帶父母來北京看片,就已經成功了。我的成功就僅限於此了。」陸慶屹肯定地說,這個電影能在全國上映,對父母的生活也沒有任何影響。

一年前他們看完片子,母親李桂賢難得嬌羞,「早知道就穿的好看一點了」,而內向的父親表達一句,謝謝我的小兒子,再看到邊上負責給影片編曲和音樂部分的哥哥陸慶松,繼而補充道:「也謝謝我的大兒子。」質朴和溫暖縈繞其中。

之後父母回到貴州老家,旅遊,勞作,對歌,繼續各種新嘗試。他們把女兒的墳前收拾得像一個小花園,還在墳邊種了辣椒。

▲從左至右:哥哥、父母、導演

陸慶屹笑著解釋,這本身就是他們的生活,很普通的生活,他們太忙了,種花種草,每天都沒有停歇,所以(自己「主演」的電影全國上映)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說也不是那麼重要吧。

「因為這實際上對他們來說就像家裡有個人多了一個玩具,就這樣而已,和種的葡萄收獲了葡萄,種了南瓜收獲了南瓜,這個感覺是差不多的吧」。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更早的一個春節,自己跟母親說可以看一下剪完的片子,她說好啊,那時候說吃完飯再看,然後吃完飯出來就忘了。陸慶屹笑笑,「這個事情就忘了一年,他們也沒太當一回事」。

而對於陸慶屹說來,這部自學剪輯後的紀錄片處女作《四個春天》也算是送給父母讓他們安心的禮物。16歲叛逆離家,母親對陸慶屹的告誡是「第一你不要死,二不要犯罪」。如今北漂30年,根據興趣各種職業嘗遍,也仍在未婚階段,陸慶屹說,父母給了自己充足的選擇權,「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們都讓我去做,並且在這個其中給我參考,尊重我的選擇,從來沒有阻止過我」。

陸慶屹曾說,每個普通的家庭都有它的詩意,「我們走過很多地方,領略過無數風景,但最後只有家最難以忘懷。希望不論我們走過天涯海角,始終不忘心中柔軟。」

第四個春天,母親重新烤起臘腸,每年都會在陸家過冬的燕子也飛了回來,第一個春天栽種下的臘梅花也開花了。影片結尾,兩位老人在女兒的墓前跳起了舞,唱起了歌,陸家的生活又重新走上了正軌。

就像李桂賢在電影結尾時唱的那首歌:「在我心靈深處,開著一朵玫瑰,但願你天長地久,永遠永遠把我伴隨」。

『叄』 《四個春天》成本僅有1500元,為什麼這部紀錄電影評分很高

電影《四個春天》評分之所以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

電影將一個中國傳統家庭的愛與傷痛,以淳樸真摯的形態構建起了電影最為真實動人的力量,用兩位相濡以沫的老人去告訴觀眾如何去勾勒自己生活的春天

具體來談這部電影與很多傳統的記錄電影都有著一定意義上的不同,在長達四個春天的時間里,作為導演的陸慶屹對自己家庭春天生活的記錄,其即用最為淳樸的鄉土親情誘人共鳴,也在直面生離死別之時,用父母的樂觀豁達,治癒人心。

以上這些因素雖然形成了電影能獲得如此高評分的因素,但從電影的角度而言,其作為一部新人導演的處女作,它仍舊有著一定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這並不是一部目標明確的電影,甚至可以說《四個春天》自身的電影屬性是幾乎不存在的,電影時間的更迭所記錄的核心並不是這個家庭本身,而是作者作為參與者的理解,所以電影在最後其實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敘事架構,沒有去展現一個家庭勢必會存在的矛盾,也沒有能去藉此完成情感的升華。

電影的平凡,卻收獲了最為真摯的共鳴,《四個春天》里的愛與親情,生離死別,其實每一個家庭都會去經歷這些,但《四個春天》的魅力就在於它固然是一部不像電影的電影,然而兩位老人的樂觀豁達,以及他們看似平凡生活下那飽含詩意的浪漫,都在告訴著每一位觀眾如何去勾勒出自己生活的春天。

個人評分:8 文/夢里詩書

『肆』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中國電影

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15歲離家,在異鄉漂泊多年的導演陸慶屹以自己南方小城裡的父母為主角,在四年光陰里,以一己之力記錄了他們的美麗日常。在如詩的樂活慢生活圖景中,影像緩緩雕刻出一個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溫柔變遷,以及他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對流轉的時間、人生的得失起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樂觀、豁達、堅韌與感染力。

推薦亮點

質朴的詩意,真摯的記錄。天井裡落雨落雪,人世間有陰有晴。



導演女兒與同志母親的生命故事。看起來很樸素,但其實影片張力十足,梳理家庭情感之餘,同時也是兼具社會觀察的電影。在近20年的素材里,導演與同志母親從疏離到信任,她們也分別與自己的不堪過往和解。破碎的母女關系,鼓起勇氣尋求再溝通與對話的可能,面對才有治癒的開始。那些曾經的過往,不會是骯臟的,那些人生的磨難,不會是不堪的,那些,是可以晾曬在陽光下的。

雖然看得出母女的將來生活不會有什麼改變,但那句「我不怪你」「這次我想帶我媽媽從以前的房間走出來」對兩人來講都是最大的救贖。兩個世代的對話,從不溫柔的現實里,撈出來一絲理想主義的溫情。

堅強勇氣及善良真的可以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