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影平台 » 電影五月的四天迅雷下載
擴展閱讀
古宅怨靈微電影 2025-04-02 05:50:38
電影結婚前夜迅雷下載 2025-04-02 05:00:03
日本sm電影穿環 2025-04-02 04:47:41

電影五月的四天迅雷下載

發布時間: 2025-04-02 03:51:31

❶ 《五月的四天》:戰爭沒有輸贏,人性沒有國界

戰爭片一貫的走勢是不余遺力地表現敵軍之殘酷狠辣,極盡所能褒贊我軍之英猛剛毅,正義與勝利是永恆的人類榮耀,上帝的國終於在踏破鐵鞋之後於燃燒的荊棘處降臨,希望的曙光重新閃耀在狼藉的人間,和平與寧靜指日可待。這是戰爭片內核意義表達所必須藉助的形式,屍橫遍野的慘狀是為了銘記和深省,舉旗吶喊的雄姿是為了懷念和致謝,烽火連天的壯偉是為了震懾和悼痛,所有這些都在傳達著一種涇渭分明的正義與視死如歸的勇魄,鮮血淋漓的森林和城市自然昭顯著反戰的沉痛吶喊,人性的善惡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也成為值得悲憫的催生產物,這些都是一般戰爭片比較明確的定位,所有的戰爭片都應該是反戰片,正義與邪惡是勢不兩立的冰火之峙。

但也有一些非主流戰爭片不按套路出牌,它們劍走偏鋒獨辟蹊徑,以另一種角度和方式呈現出在戰爭這個大背景之下其他的一些細枝末節,這些細枝末節在鼓樂震天的大舞台上容易被只關注主流劇情關鍵台詞的人們忽視和錯過,它們藏匿在打不到燈光的舞台暗角之處,渾水摸魚地等著歷史的謝幕,而後在偃旗息鼓之時也悄無聲息地隨眾而退,就像從未存在過一般。

《五月的四天》即是這樣一部邊緣化戰爭片,它以新穎別致的角度開掘,展示出戰爭的另外一種殘酷的非主流面目,這樣的直觀揭露令人詫異之餘又不禁陷入無言的沉思之中。在戰爭里,正義是一個巨大的群集概念,其沒有辦法具備完整的具體性,同樣,邪惡也是一個巨大的群集概念,也沒有辦法歸屬到每一個個體,因為人性,是一個比戰爭,比大海,比宇宙更深不可測的概念。

《五月的四天》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德國電影,影片改編自同名俄國小說,同時也是取材自真實事件。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結束前四天的殘酷故事,一支蘇聯軍隊佔領了德國一所海邊的孤兒院,他們留下8名士兵駐扎在此,執行阻攔逃匿德軍和抓捕俘虜的任務。十三歲的孤兒男孩彼得既是這家孤兒院院長的侄子,也是一個幼小的納粹童子軍,他與蘇軍面前單刀匹馬地對峙,即使被俘也毫無怯意。蘇軍軍官及士兵將彼得作為戰俘軟禁,但並未對他惡意相待。

與此同時,一支德國軍隊則駐扎在海邊,他們不敢與蘇軍交戰,一直藏匿在樹林和海灘等待離開的時機。孤兒彼得雖然年紀小,但卻一直懷著一顆熾烈的英雄夢。他渴望戰爭,崇尚武力,所以在一開始,他就對蘇軍有一種劇烈的仇視和敵對心態,對自己身為一個德國士兵而感到無比榮耀和自豪。彼得是整部電影敘事的一個重要貫穿線索,可以說整個事件都是彼得親眼見證與親身經歷的,他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將戰爭看成是非正即惡的簡單游戲,蘇軍是敵,德軍是友,戰爭就是一場酷烈果狠的對決。

所以彼得想要挑起德軍與蘇軍的對戰,他抓住機會偷跑到海灘與德軍告狀,告訴他們有關孤兒院里蘇軍勢單力薄的現狀,希望他們能夠前往孤兒院消滅蘇軍。但令彼得失望的是,德軍並沒有如他所願來攻打孤兒院,彼得不禁認為他們是懦夫,而蘇軍軍官告訴他,他們只不過是想要活著,每一個戰爭中的人都只不過想要活著。

孤兒院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德國女孩安娜,她是彼得喜歡的姑娘。在蘇軍佔領孤兒院時,安娜為免遭侮辱而一直躲在閣樓里。但後來還是被蘇軍發現。院長將安娜的長發剃短,但還是有一個蘇軍士兵意圖侵犯安娜。蘇軍軍官卻嚴令制止了這位士兵,並將安娜帶回房間保護著。悲憫的人道主義在這位蘇軍軍官身上顯現出來,當安娜驚慌不已時,這位年邁和善的軍官對她友好溫柔,施以援手,莫不令人感動。

8位軍官與孤兒院里的人們相處也越來越融洽,他們與孩子們游戲逗弄,與院長交流,安娜甚至還與蘇軍軍隊的話務員戀愛了。而蘇軍軍官也在直率敢為的彼得身上看到了自己兒子的影子,他與彼得聊天,對他傾訴了自己對在戰爭中死去的兒子的深切懷念。蘇軍軍官對彼得來說本來是水火不容的敵人,而在一開始他也確實是這樣對待他的,而如今兩人之間似乎消除了那層國界與戰爭的分界線,此刻他們所感受到的只是人類共同的感傷與悲痛。彼得看著這位如父親般慈善的敵軍軍官,想到在這個孤兒院發生的種種無法理解之事,對原先深信不疑的戰爭開始感到了困惑。

法西斯投降的消息終於來到了,所有人都歡呼雀躍,不論是孤兒院里的普通德國民眾,還是離鄉背井浴血奮戰的蘇軍軍隊,都為即將到來的和平生活感到心花怒放。經過這短短四天的相處,蘇軍已經與這個孤兒院熟悉與親密了,在他們之間,敵意和隔閡已經不再,大家的相處就如同朋友一般。這種難以言盡的關系,不能以審慎邏輯的理性來評價,只能以人類普遍共通的人情與心味來感受。在戰爭的大圖景上,他們是戰敗國與戰勝國的對立,但在人性的星系裡,他們只是萍水相逢擦肩而過的兩顆平等的星球。

與其說他們是在為了戰爭勝利而榮耀,不如說他們更多是在為戰爭結束而快樂。然而正當他們在為將要重獲美好而欣喜時,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卻殘酷地發生了。這支蘇軍軍隊的上級帶領著80位軍隊來到孤兒院與他們回合。蘇軍上尉對自己的下級與德國人的融洽相處感到不滿,他不懷好意地擋住安娜,意圖侵犯她。那位蘇軍軍官做出讓所有人吃驚的舉動:毆打了上尉阻止了他對安娜的猥瑣行徑。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上尉,也將這8位蘇軍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

8位蘇軍士兵中有一位決定放棄抵抗,想要回到上級部隊里,卻被那些翻臉不認人的士兵部隊無情地射殺了。其餘7位,聯同原本躲藏在樹林也聞訊趕來支援的德軍部隊一起,為了守護這個孤兒院,在最後的時刻,化敵為盟,打響了勝利之夕一場力量懸殊格局奇特的殘酷戰役。

這個故事最讓人匪夷所思又感慨萬千的部分,就是這8位蘇軍士兵不是死在德軍的炮火下,卻是在宣布勝利之後死在了自己軍隊的坦克槍彈之下,而且是為了保護德國的民眾,而原本代表著正義的蘇軍上尉,卻反而展現出自己邪惡卑瑣的魔鬼一面,其為了一己之私竟然向自己並肩作戰的朋友開槍射擊,這種可怕行徑和惡毒嘴臉,相當令人震驚。

《五月的四天》不論在選擇的角度或是切入點上,都別具一格,它關注的,是戰爭中的人性。8位蘇軍對德國孤兒院的捨命捍衛,蘇軍上尉將德國民眾視為戰敗的俘虜玩物,男孩彼得對戰爭的英雄化幻夢,所有這些都只有在戰爭這個大前台上才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戰爭中,人與人似乎被劃分成不同的物種,只存在你死我活的廝殺和踐踏,根本不能夠有任何共存的餘地。蘇軍上尉認為德國民眾就是另一個物種,是可以肆意凌辱的而且對此不需要感到任何有悖道德的羞愧,對他們來說,戰爭的另一方就是低等動物,是無知無覺的植物,是無痛無情的物體,不需要對其產生抱歉或者悲憫。那麼在德軍中,自然也絕對會有類似的想法,對於全球來說,其實也大同小異,南京大屠殺,清洗猶太種族政策,這些都是戰爭一方將戰爭另一方視為禽獸之後出現的行徑,因為這就是戰爭,這就是戰爭對人性的扭曲,對價值觀念的顛覆,對人道主義的滅窒,對絕對歸屬和界限的宣昂。

影片中彼得是貫穿全影的中心人物,因為彼得是一個執拗的德國童兵,他小小年紀卻對軍隊戰爭法西斯就有強烈的傾慕和嚮往,這無疑也是令人感到難過的,試想,如果戰爭沒有結束,他將勢必成為一個兇殘冷酷的納粹兵,戰爭已經危及到了幼小的心靈,不僅在生理上,更是在心理和價值觀上,這也是此片一個令人深思的點。彼得從開始時懵懂無知地盲目追尋戰爭,然後在與蘇軍相處中漸漸對戰爭迷惑,到最後親眼看到蘇軍為了保護他們而自相殘殺死於回家前夕,戰爭以一種血腥的真相呈現在他面前,也呈現在觀眾面前。真正優秀的戰爭片,都應該是反戰片。

❷ 電影五月的四天片尾曲叫啥名

不如懷念 - 陳楚生
詞:金玟岐
曲:金玟岐
多想再看你一眼
多想再回你身邊
若然時間停住這天
會不會永遠
縱然說愛難兌現
寧願退一步成全
那些身不由己的萬語和千言

我為你保管
你說紅透雙眼不如懷念
我怕思念奈何風雲善變
蜚語流言一光年
永恆說來太遙遠
看你背影漸遠不如懷念
轉身釋然學會把眼淚擦乾
如果有天
過往愛恨繾綣都磨成
心裡的繭
多想再看你一眼
多想再回你身邊
若然時間停住這天
會不會永遠
縱然說愛難兌現
寧願退一步成全
那些身不由己的萬語和千言
我為你保管
你說紅透雙眼不如懷念
我怕思念奈何風雲善變
蜚語流言一光年
永恆說來太遙遠
看你背影漸遠不如懷念
轉身釋然學會把眼淚擦乾
如果有天
過往愛恨繾綣都磨成
心裡的繭
你說紅透雙眼不如懷念
我怕思念奈何風雲善變
蜚語流言一光年
永恆說來太遙遠
看你背影漸遠不如懷念
轉身釋然學會把眼淚擦乾
如果有天
過往愛恨繾綣都磨成
心裡的繭

❸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德國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作為二戰策源地的德國,這些年一直在反思,他們將自己的過去挖出來示眾,警醒世人也告誡自己。在電影行業,一些導演也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在向二戰做最後的道別。其中,我至愛的一篇就是《希特勒的男孩》。

戰爭的殘酷無情地摧殘著這些單純的少年,這是時代的悲劇更是人性的悲哀。人類自我殘殺的最合理的理由就是戰爭,但我們依然相信人性之光,我們在反思,我們在彌補,我們 依舊心向陽光,就像阿爾伯特與菲德烈斯一樣。

❹ 求一電影(也許是電視)線索也許是蘇聯抗戰片,一群孤兒院的孩子,其中一個用的是彈弓,最後被燒死在高塔

俄羅斯其他題材電影可能比較一般,但戰爭類電影還是非常出彩的,有很多經典的戰爭電影奉獻給世界,小編盤點了下,推薦10部這幾年比較經典的戰斗民族的戰爭電影。
T-34坦克 T-34 (2018)
本片講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羅斯士兵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從德國人手中成功逃脫,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充滿勇敢、激烈的戰斗、牢不可破的愛情和不可思議的奇跡的時代。
提起二戰,除了莫斯科保衛戰,閃電戰,最令俄羅斯人驕傲的當屬「坦克戰」。二戰期間,蘇聯和德國雙方共投入了幾萬數量級的坦克沖鋒陷陣,捉對廝殺。雙方通過戰場情況,不斷改良自己的坦克裝備,靠技術競賽,生產速度,對戰斗的轉折和結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名聲在外,但一旦提到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所有軍事迷都會暗自稱奇。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А (2015)
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彼得·費奧多羅夫 Pyotr Fyodorov 飾)帶領兩個班的女機槍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阿納斯塔西婭·米庫爾欽娜 Anastasia Mikulchina 飾)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兩個空降的德軍計劃要襲擊蘇聯腹地的軍事設施。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索菲婭·列別傑娃 Sofya Lebedeva 飾)、迦爾卡(克里斯蒂娜·阿斯姆斯 Kristina Asmus 飾)、麗達、索妮婭(雅戈尼婭·庫茲涅佐娃 Agniya Kuznetsova 飾)、冉妮婭(葉夫根尼婭·馬拉霍娃 Zhenya Malakhova 飾)等五個姑娘。但敵人的力量與自然環境的惡劣遠比她們想得要殘酷,這些美麗的蘇聯女戰士,不得不在叢林中與人數眾多的敵軍反復周旋…… 電影根據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編。
斯大林格勒 Сталинград (2013)
1942年秋天,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在寒冷的土地上爆發。德國人穿越伏爾加河抵達對岸斯大林格勒設防固守,蘇聯紅軍與對手展開城市爭奪戰,雙方你來我往,城市化作廢墟焦土,成千上萬人死亡,放眼望去儼然人間地獄。在一次反攻行動中,蘇軍嚴重傷亡,僅有大尉格羅莫夫(彼得·費奧多羅夫 Pyotr Fyodorov 飾)率領的偵察小隊到達對岸,佔領了一棟破爛的建築。他們在建築內發現一名19歲少女卡嘉(瑪麗亞·斯莫爾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飾)。卡嘉的父母早已死於戰火,由於眷戀自由生長的城市和家園,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戰火之中。 鑒於建築的位置極其重要,極度厭戰的德國軍官彼得·卡恩(托馬斯·克萊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飾)奉命奪回該據點。慘烈無情的修羅場,人性和獸性的角力永無休止……
女狙擊手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15)
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盪著歡聲笑語,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幾架飛機飛過投下了炸彈,將一切摧毀殆盡,霎時間,河畔邊成為了鮮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國人的入侵讓位於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動盪和戰爭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八千名蘇維埃紅軍戰士們拿起了武 器,與親人告別,走上了戰場。 草草建立的軍隊中人員情況十分復雜,但是,每個人心中的信念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頑強抵抗賊寇的入侵。糧食短缺,武器簡陋,裝備寒酸,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之下,蘇維埃青年們和裝備精良的敵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險象環生的激烈戰斗,並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五月的四天 4 Tage im Mai (2011)
德國,二戰結束前的四天。一位率領著他的部隊佔領海邊孤兒院的蘇聯軍官。一支在海灘駐扎的納粹德國國防軍部隊。一種反常的危險的愛。 所有人都對戰爭感到疲憊,只有十三歲的孤兒彼得,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英雄,千萬百計煽動兩支部隊。直到他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早就潛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謂 的敵人,其實是如父親般的朋友。 這時劃清的不是敵與友之間的界線,而只是善與惡之間的界線。
煉獄 Чистилище (1998)
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激烈的巷戰有如當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車雙方死傷慘重,就連美國軍方也驚嘆"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關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電影。講述了俄軍一座野戰醫院慘遭車臣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攝影師用寫實手法,刻意拍攝了許多以往戰爭題材片所未描繪過的慘烈場景。車臣僱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這里沒有《Black Howk Down》里"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嗆人的硝煙、無限的仇恨以及苦澀的勝利。老實說,如果本片有美國大片那樣的資金撐腰,絕對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決不會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無聞。可現實就是現實,雖然是模糊的畫面、單調的機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憐的特技,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們展現一場血淋淋、赤裸裸,充滿死亡與歇斯底里的車臣戰爭。這里沒有攻克冬宮一樣豪邁的沖鋒,卻有坦克碾壓著戰友的屍體迂迴前進;沒有馬恩列斯光輝思想的指導,卻有兩個專打男人下身的變態的匪幫女狙擊手……本片顛覆了太多東西,又塑造了太多東西。
第九突擊隊 9 рота (2005)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間,阿富汗戰場異常慘烈。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死傷無數。 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六名新兵應征入伍,以協助前線戰斗。他們接受嚴苛的魔鬼訓練,進行各種特種培訓。1987年末,這支奇兵組成「第九突擊隊」前往阿富汗,受命占據3234高地,以掩護蘇聯士兵撤退。第九突擊隊保護蘇軍大部隊安全通過,而自己卻彈盡糧絕。血腥而殘酷的戰場上,他們視死如歸的身影顯得異常悲壯。
戰場上的布穀鳥 Кукушка (2002)
故事發生在1944年的秋天,芬蘭士兵維伊克(威勒·哈派塞羅 Ville Haapasalo 飾)和蘇軍少尉伊萬(克多·貝徹科夫 Viktor Bychkov 飾)都走到了各自人生的盡頭。維伊克因為違反了軍令而被鎖在了一塊巨大的岩石上,而伊萬則因遭到誣陷而坐上了前往審判場的汽車。神秘女人安娜(安妮·克里斯汀娜·朱索 Anni-Kristiina Juuso 飾)的出現成為了兩人最後的希望,她不僅將垂危的兩人從死亡線上挽救了回來,還將他們帶到了自己所居住的,猶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之中。 在那裡,三個語言互不相同的人開始了他們的奇異生活,對於這種平靜而友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樂在其中。停戰的消息傳來了,這意味著三人生活無法再繼續下去,面對心中涌現的感情,依維柯和伊萬再一次的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