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劇情 » 美國電影一個警察對付恐怖分子
擴展閱讀
手機不能下載mp4格式電影 2025-02-25 14:52:31
家在香港電影解析 2025-02-25 14:52:23
美國電影坐電梯時被卡住 2025-02-25 14:47:27

美國電影一個警察對付恐怖分子

發布時間: 2023-09-02 11:28:58

⑴ 找一部美國電影,警察拷問恐怖分子的,很好的一部片子,發人深省

戰略特勤組 Unthinkable(2010)

片 名 Unthinkable
年 代 2010
國 家 美國

又名:不可思議


⑵ 有一個美國恐怖片女警察晚上值班的電影

《致命彎道5》
比利、朱利安、克魯茲、麗塔、蓋斯等5名年輕人在行車途中,他們意外撞到了藏匿小鎮多年且殺人無數的變態魔王,晚上他們逃到小鎮警局與值班女警一起對抗殺人惡魔。

⑶ 求 一部電影描述的是 警察在逼供的時候 當著恐怖分子的面

戰略特勤組 Unthinkable

⑷ FBI或警察的電影,歐美片。前三年左右看過。畫面轉一下就到另一時刻。跪求片名!似有交通事故,槍擊,陷害

刺殺據點
Vantage Point
其它譯名: 橫看成嶺側成峰/絕點緝兇
出品公司: 索尼 Sony Pictures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彼得·特拉維斯 Pete Travis
編劇: 巴里·萊維 Barry Levy
類型: 劇情,動作,驚悚,犯罪
主演: 丹尼斯·奎德,弗雷斯特·惠特克,威廉·哈特,佐伊·蘇達納,西格妮·韋弗

拍攝手法類似於 黑澤明的 羅生門

這是一部關於刺殺總統的影片,不過《刺殺據點》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採用了有些類似於紀錄片的方式從多個角度來講述發生在短短幾分鍾之內的刺殺事件,條分縷析地細致剖析令復雜的情節錯綜而不凌亂。
一項特殊而艱巨的任務交到了秘密特工湯姆斯和肯特手上,那就是確保即將去參加首腦會議的總統的安全,此次會議要討論關於對恐怖分子進行全球作戰的問題。然而事與願違,無論安排多麼周詳,總統還是被開槍刺殺了。四散奔逃的恐慌人群之中,一位來自美國的遊客有自己的手提攝錄機拍下了這驚悚的一刻……影片宏大的場面相當具有震撼力,不俗的情節安排再加上強大的主創陣容,都讓它備受矚目。

距離「9·11」恐怖襲擊,已經過去整整6年多了,不過美國仍然沒有放棄對恐怖分子的打擊與譴責,現在的總統阿什頓也總是處在全球對戰恐怖主義的浪尖上。

作為專責保護總統的秘密特工,托馬斯·巴恩斯一年前曾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中彈受傷,後來雖然槍傷恢復,精神狀態卻一直不大穩定,然而他卻堅信自己能夠再次擔任起保護總統的任務了,與另一位特工肯特·泰勒一起隨阿什頓抵達西班牙,在市中心的廣場上發表演說……所有的事情幾乎都發生在一瞬間,正在演講的阿什頓遭到槍擊,市區隨即發生了幾起大爆炸,硝煙的彌漫、飛濺的石塊、痛苦的尖叫,廣場頓時亂做一團。

當時位於混亂的人群中的,有霍華德·劉易斯,一位來自於美國的遊客,他用DV記錄下了一切;蕾克絲,美國電視新聞製作人,她正好在現場進行報道……另外還包括托馬斯、肯特以及阿什頓自己,我們將重復地透過他們每一個人的雙眼,與他們一起見證相同的15分鍾的時間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⑸ 美國戰隊:世界警察的影片評價

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正如我們以前在中學政治課本上學到的那樣,是有好戲看的一年。事實上,現實中的好戲,遠比我們在課堂上學的還要精彩。這不,倒布的《華氏9/11》前腳剛走,惡搞爭辯雙方的《美國戰隊》(Team America: The World Police)又粉墨登場了,而另一部號稱揭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老底的記錄片《邁克爾摩爾恨死美利堅》(Michael Moore Hates America)也悄悄地拉開了序幕,再加上挺克里的另一部記錄片《力爭上游》(Going Upriver: The Long War of John Kerry),讓人感嘆生活在選戰的年代就是幸福:連電影也可以變得這么反復無常、鉤心斗角!
不過,《美國戰隊》和其他幾部相比,還是有它的獨特之處的。其他幾部,不管是反對布希和對伊拉克戰爭的,還是支持布希或者克里的,都事先站好了隊,總是要主張什麼。但是,《美國戰隊》什麼都不主張,恰恰相反,它只想破壞一切主張,並認為一切有主張的人都是可以盡情嘲諷的傻子。
對於布希發動的所謂全球反恐戰爭,影片是抱著盡情嘲弄態度的。故事的主要情節是一個名為「美國戰隊」的反恐組織,在全世界對抗恐怖分子。不過,看看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影片的一開始,幾個樣子巨像拉登的恐怖分子在巴黎策劃新的行動時,「美國戰隊」聞風趕來,雙方展開了激戰。讓人笑掉大牙的是,這幫美國反恐「精英」們准頭極差,恐怖分子沒幹掉幾個,他們卻連帶著轟掉了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和盧浮宮,最後這幫「世界警察」在宣稱完「我們消滅了恐怖分子」後,就留下在一片廢墟中呆若木雞的巴黎人民揚長而去。這還不算,影片中「美國戰隊」在後來一次開羅的行動中,又摧毀了金字塔和獅身人面雕塑。影片似乎在傳遞這樣的信息:布希所謂的反恐戰爭,只不過是將事情越搞越糟而已;真正抓住的恐怖分子有限,卻讓整個世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同時,影片中毀掉的,都是各個國家歷史文明的標志,影片藉助「美國戰隊」的這種「失誤」,是在暗示美國的所謂全球反恐,也是美國價值觀入侵、糟蹋全球文明的一種體現。同時,影片還間接涮了美國情報部門一把。美國中央情報局因為在911事件中的情報不力,聲譽已經非常狼藉不堪。影片中「美國戰隊」總部有一台超級電腦,名為「情報」(INTELLIGENCE),其實就是暗喻中央情報局。這是一台老犯錯誤的情報電腦,正是它錯誤地將中東視為恐怖源泉而差點導致「美國戰隊」全軍覆沒。觀眾看到這一段時,無不會聯想到中央情報局提供關於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不實情報而將美國拖入戰爭的事實。總之,影片通過各種明諷暗喻的手段,說明了目前這場所謂「反恐戰爭」,其實只會造成更多的混亂。
當然,影片對那些自以為是的政治幼稚主義的諷刺就更厲害了,簡直可以算得上無情。這主要是針對好萊塢那一幫比較激進的演員而言的,他們公開批評自己的政府,而他們自己提出的主張,都是些空口大話,對世界局勢的實際改善根本無濟於事。至少電影的編導馬特斯通(Matt Stone)和特里帕克(Trey Parker)是這么認為的。也許他們身在好萊塢,知道大多數演員信口開河只不過撐撐門面而已,所以,他把本片中最荒誕可笑的角色都「特意」留給了喜歡發表政見的好萊塢明星們。這些明星們計有:阿力克斯鮑德溫(Alec Baldwin)、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蕭恩佩(Sean Penn)、蘇珊撒蘭登(Susan Sarandon)、山謬爾傑克遜(Samuel Jackson)、馬特戴蒙(Matt Damon)、麗芙泰勒(Liv Tailor)、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傑妮加洛菲羅(Janeane Garofalo)等。影片的編導故意讓他們在銀幕上丑態百出:阿力克斯包德溫只會大談和平理論和全球變暖,提姆羅賓斯不管談什麼都會扯到大公司黑幕,蕭恩佩對世界充滿了幼稚的幻想,蘇珊撒蘭登裝可憐騙人被揭穿後還惱羞成怒,馬特戴蒙明顯被塑造成腦子進水的傻瓜…….可偏偏這些木偶角色的臉形塑造得很逼真,所以觀眾一下就可以聯繫到演員本人。當這些擬人的木偶在銀幕上表現出荒誕愚蠢時,銀幕下的觀眾笑得幾乎爬不起來。
由此可見,《美國戰隊》本身並沒有任何立場,它只是無情地對於有任何立場的角色進行諷刺,乃典型的虛無主義。這種肆無忌憚、嘲弄一切的作風,從影片的對白和歌曲就可以看出來。片中出現了多首歌曲,不過每一首都讓正經人士臉紅,如男主角——一位百老匯明星——是唱著《人人都有艾滋病》(Everyone has AIDS)出場的,當他在接受任務前裝模作樣地參觀華盛頓各政治景點時,背景音樂響起來的是名為「自由並非免費」(Freedom isn』t free)和「打炮真是高消費」(There』s a hefty fuuucccckin』 fee)的鄉村歌曲,讓人下巴都跌出來。更讓衛道士們心臟病發的,是影片中臟話連篇,帶F的字眼滿天飛,一些橋段已經粗俗到讓人惡心的地步,例如「美國戰隊」主管為了讓男主角表示決心,竟讓他為自己口交。片中還有男女主角兩個木偶赤裸裸的性愛場面,雖然據說已經刪去了兩分多鍾,但現有的畫面已經能夠讓菜鳥們作為鑽研《洞玄子36式》之參考了;這種比較「先鋒」的畫面,讓人懷疑美國電影協會(MPAA)是不是對該片放棄希望、完全聽之任之了。影片的結尾更是顛覆到登峰造極,竟然用一段關於人體性器官的比喻拯救了全世界!如此種種,充分說明本片在諷刺政治時不僅不分對象,而且也不講究諷刺方式的得體,甚至故意採用令人惡心反感的方式,來顯示自己的肆無忌憚。
對於自己的同類——電影們,《美國戰隊》惡搞起來,當然更加毫不留情。影片的整體風格,和布瑞克海姆監制、麥克爾貝導演的那些動作大片不無不同,據說編導的本意就是要拍一部那樣風格的拯救世界的動作片,只不過這次是用木偶來表演,而且人物明顯要比裝正經大義的邁克爾貝人物要無厘頭得多。從本片情節中,觀眾能領略N多好萊塢的俗套,例如「不情願的英雄」:最後拯救全世界的英雄,開始的時候都是不願捲入紛爭的,如果讓他們選擇,他們會像本片主人公開始做的那樣——選擇離開的那道門。嘿~~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尼奧(Neo)嘛。很不幸的,總有些鳥事情讓這些不情願的英雄最後「鐵肩擔道義」,或者是愛情,或者是親情。說到這里,大家腦海中的CPU已經開始嘎嘎叫的搜索類似情節的庫存了吧。不用多想啦,全世界都盛產這種調調,因為它最俗套,而最俗套的東西也往往能吸引最多觀眾。
相比起那些單純玩「不情願英雄」的電影,《美國戰隊》還是有野心的,畢竟能惡搞的人都是不太拘泥的,既然能玩殘一個俗套,何不一次多玩幾個、爽個痛快?所以,我們在本片中還會看到三角戀,是的,同學,你不是在看《珍珠港》;但是,你是在看一部要玩死「珍珠港」情節的電影。觀眾們還將看到「最後一分鍾解救」,這個實在太著名了,有眼睛的人都看過,也就不必多說了。最有意思的,是影片的情節還隱含著主要角色性格與人生經歷的內幕,它們分別是關於主角加里(Gary)和另外一個隊員。不過,同學們不必期待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秘密會又多賺人眼淚,忘了吧,那些是劇情片的俗套。哦,也許這里同樣也能賺你的眼淚,那是你聽完無法忍住不笑而擠出來的眼淚!
與俗套的劇情相對應,片中還有N多巨熟悉的鏡頭和場景設計。典型的如開場「巴黎殲滅戰」那一段,從「拉燈」們開槍的姿勢,到行人慌張暴走的混亂,到「美國站隊」直升機落地時的特寫與仰視鏡頭,再到中間火箭彈亂射爆炸的廣角鏡頭,直到最後恐怖分子的「死而不僵」的慢鏡頭,一切都做得讓動作迷們看起來很舒坦,似乎是嚴格遵照邁克爾貝的《虛華動作片速成手冊》拍攝的,只不過那些木偶的動作太搞笑,味道全部變成了諷刺而已。尤其是當女主角抱著犧牲的男同志哭嚎一聲「不」的時候,那俯視拉升的鏡頭,是否又有一堆片名在你頭腦中旋轉呢?其他的如巴拿馬運河爆炸後造成的毀滅性效果,看過從《天煞地球反擊戰》、《絕世天劫》(Armageddon)到最近的《後天》的同志們,應當巨熟悉那種用民眾驚恐的眼光來渲染的破壞效果。可以說,除了角色是木偶外,影片的鏡頭運用根本就是在全面模仿所謂的動作大片們。
如果說到具體被模仿(似乎很難說「致敬」)了的影片的話,一開頭字幕頻繁爆炸的樣子以及地球的遭遇,是不是改提醒同學們《絕世天劫》要開始了呢?如果具體要聯系每個場景來解釋的話,估計沒看過的美眉要錘我的屁屁了,所以只是簡單列出一些個人認為一些被典故了的電影,如《奪面雙雄》、《星球大戰》、《最高危機》、《大獨裁者》、《驅魔人》、《黑客帝國》、《殺死比爾》、《黑超特警組》等。信不信由你,男主角變臉的場景,我想到最貼切的應當是《大話西遊》,和至尊寶為搏晶晶姑娘一笑的造型何其相似也!就差那塊香味獨特、黑得很有性格的洗腳布了!而那個榔頭的出現,個人認為很是爆笑,深得無厘頭的精髓。看來周星星同學不應當擔心自己影片在美國的受眾問題了。
誠然,並不是所有的政治諷刺電影都是如此肆無忌憚的。一般來說,只要編導不是徹底的虛無主義者,只要他們還有某種信念,他們的作品就會有一個強烈的支撐點。典型的如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作品,很多都帶有政治諷刺的意味,如《生逢七月四日》(Born on July 4)和《刺殺肯尼迪》(J.F.K),雖然充滿了對故事發生時代政權的懷疑和抨擊,但導演本人還是有自己的一套主張,而且通過特有的講故事的方式,使自己的主張得以傳遞給觀眾。斯通的電影敘事方式是如此有力,以至於很多人看完他的《刺殺肯尼迪》後覺得那才是唯一正確的解釋。
和斯通的信念類似,邁克爾摩爾也是政府懷疑論者,同時也自封為社會弱勢群體的代言人。不過,比起斯通的電影語言,摩爾的敘事方式就更具有主觀性。斯通是從客觀證據中整理出擁有嚴密邏輯的一條主線,摩爾論證的邏輯性只有片斷性,連貫起來的話,是很難自圓其說的。因此,盡管好萊塢認為斯通是比較激進的分子,但還是非常敬佩他的電影才能;但對於摩爾記錄片的成就,就存在很大爭議。也正因為如此,《華氏9/11》並不像國內觀眾那樣,對美國總統大選有扭轉性的影響,它只不過加強了本來就支持或者反對布希的觀眾的原有看法而已,並沒有改變黨派支持者的構成比例。
相對於斯通也好、摩爾也好這樣的「認真」派,好萊塢更多的是帶「調侃」興致的政治諷刺片。1998年由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主演的《原色》(Primary Colors),就是以柯林頓1992年的總統競選為原型,順便加進了他後來和萊溫斯基小姐之間的緋聞因素。最有趣的是1997年由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主演的《搖尾狗》(Wag the Dog),講述謀求連任的總統為了轉移國內媒體對自己性丑聞的關注,委派一個好萊塢製作人「製造」出一場發生在阿爾巴尼亞的虛構戰爭,好讓自己當一回英雄以贏得選舉的故事。可謂是將政黨競選的荒誕滑稽和好萊塢的光怪陸離結合得天衣無縫,令人不得不佩服編劇得創意。這類「調侃」性質的政治諷刺片火葯味沒斯通和摩爾作品那麼濃,同時又不像《美國戰隊》那麼肆無忌憚,是一種比較風趣優雅的諷刺。
不管以怎樣的方式去展現,政治總是以其復雜性和神秘性,提供給藝術創作者無窮的素材;也許過不了多久,今年的美國總統選戰,又將成為好萊塢的一道新的開心果。

⑹ 就是有一部美國特警電影講述罪犯公開宣布懸賞幾億把他自己救出監獄的人,然後恐怖分子啥的都來救人了

反恐特警組。科林法瑞爾。薩繆爾傑克遜主演

⑺ 美國的一部電影,在警局內火拚,黑幫為了劫獄,警察頑強抵抗

血濺13號警署 Assault on Precinct 13 (2005)
血濺13號警署的劇情簡介 · · · · · ·
卧底探員傑克·羅尼克(Ethan Hawke 飾)為執行任務期間兩位搭檔的身亡而自責,於是調離了原崗擔任13號警署的警長,心理醫師艾麗科斯定期為他輔導,但傑克用玩世不恭的態度掩飾苦悶。新年夜裡,大雪驟降,13號警署只有傑克、老警員賈斯帕和秘書愛麗絲三人值班,新近落網的黑幫頭目畢紹普(Laurence Fishburne 飾)與另外三名罪犯正在押解的途中,由於大雪封路,押解車拐入13號警署暫歇,艾麗科斯也不得不滯留警署。兩名押解警加入了慶祝新年的小型聚會,突然之間形勢急轉直下,押解警中彈身亡,數十名武裝人員包圍了13號警署並切斷了傑克等人與外界的聯系,傑克從入侵者的身上搜出警員證件,發現對方是長期與畢紹普合作的警隊敗類,現在為防止事情敗露欲殺人滅口,傑克只好藉助四名犯人的力量,和全副武裝的警隊敗類們展開連番激戰。
本片翻拍自1976年由卡朋特指導的同名影片,獲2005年加拿大導演協會最佳音效剪輯獎

⑻ 請介紹一下電影《虎膽龍威》

他是一個感情受挫的男人,外表木訥、舉止鹵莽,與妻子的情感危機總是讓他頭疼。

他是一個倒霉的男人,總是在聖誕前夜麻煩纏身,無奈之中只得獨闖狼穴,與恐怖分子打得天昏地暗。

他叫約漢·麥克萊恩,一個時運不濟、惹人憐愛的紐約警察。在他那略有禿頂的腦殼下,幽默與智慧並存;微微下垂的眼角中,透露著中年男子的憂郁和倔強;小腹微挺、強壯健碩的體格中張揚著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戰場上的他就像一匹難以駕御的野馬,即便面隊再邪惡的對手也毫不退縮,

他叫布魯斯·威利,是他那張集剛毅、鹵莽、詼諧、搞笑於一體,同時又略帶點神經質的臉,將故事中倒霉透頂卻又剛正不曲的約漢·麥克萊恩演繹得如此形神兼備、血肉豐滿。

這是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以超越的巔峰、好萊塢警匪動作片的經典之作,自從1987年第一部劇集的誕生,十年間,隨著給影片每一部續集的推出,帶給觀眾的都是無盡的驚喜和巨大的票房回報,它就是——《虎膽龍威》。

大樓、撞機、爆炸,這一定讓你聯想到了「911」,但是我們這里說的,是布魯斯韋利斯(bruce willis)主演的困境題材動作片經典:《虎膽龍威》系列(《DIE HARD》,又譯《終極警探》)。(題外話:《虎膽龍威》續集的編劇斯蒂芬·狄索沙(Steven E. de Souza)在911之後與其他幾個電視電影編導一起,被FBI邀請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小組,專門推演各種有可能威脅美國的恐怖攻擊活動。)

大樓

第一次看到虎膽龍威第一集是很多年前的事情,那時候剛有了錄像機,「無意中」從朋友處拿到了這部1988年發行的電影。很難描述這部至今仍能以其情節、場面、動作等讓人看完以後大呼過癮的影片在當時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下給了我一種什麼樣的激動,雖然當時拿到的是個中文配音版本,不過慶幸的是國內早期配音演員水準都很高,對影片的觀賞並未造成什麼傷害,不會像現在的譯製片一樣讓人產生關掉聲音只看畫面的沖動。

故事講述的是紐約警察麥克連聖誕節來到洛杉磯的一幢商業大廈與分居的妻子相會,卻不料恐怖分子這時候突然闖入控制了大廈,將大廈內包括麥克連妻子在內的所有人都扣為了人質-當然,男主角除外。一開始,漏網的麥克連慌張無措,因通訊被恐怖分子切斷,唯有通過火警、警察無線電保留頻道等方式向當地警察求助,而當地警方卻輕易被恐怖分子騙過,並不相信他;在扔下一個恐怖分子屍體讓警察相信了以後,麥克連又目睹了警方的官僚與無能,而這時恐怖分子早已發現了他的存在正全力追剿他,於是在這樣的困境下,麥克連唯有單槍匹馬自己一個人開始對付恐怖分子的挑戰。

典型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好萊塢演繹,但不同於以往動作片中被神話的英雄,在《虎膽龍威》中,麥克連首先被血肉化了,與普通人一樣他也會手足無措,也會心力交瘁,也同樣恐懼孤獨,唯一與眾不同的只是他的警察身份。同時,成為英雄的前提是被動的而並非自發的,英雄故事是在恐怖分子與當地警方給麥克連圈構的困境中展開出來的,從頭到尾麥克連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被逼無奈,他別無選擇,因為沒有人給他喘息的機會,我們甚至會深信,如果影片的前提條件隨便換上一個,那麼麥克連都不會是個英雄;在環境上,故事也被固定在一棟大樓內,為了讓觀眾得到更多的真實感,增強影片的說服力,導演編劇用了相當的篇幅來切斷外界與大樓的聯系和幫助,只給麥克連留下了一部對講機來讓他通過這部對講機告訴觀眾他的內心世界,這更加強化了麥克連那種孤立無援的困境。而道具的急景應用也是該片的特點之一:機槍成為了逃生器具,電腦、轉椅、玻璃碎粒、鐵鉸鏈甚至樓梯等都成了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在影片後段,麥克連還綁著消防水帶站在頂樓玩了一次危險的蹦極,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裝甲車、直升機等等反而在片中成了毫無意義的礙事的廢鐵。

以上說的這些手法在現在的動作片中當然已經是可以隨手可掂,但在當時卻並不多見,創新便是當時該片的賣點之一。

這部花了2個多小時時間敘述的發生在一棟大樓內的故事,節奏明快,高潮迭起,同時充斥了大量的驚人之舉,發行後便取得了轟動性的成功,很多創意和手法都在以後的好萊塢動作片中得到了借鑒和延續(後來王晶導演、李連傑和張學友主演的《鼠膽龍威》更可以說是該片的香港版),而布魯斯威利斯也憑借該片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一躍成為好萊塢屈指可數的超級動作明星之一。該片目前在IMDB排行榜上獲7.9分,名列第136,也是虎膽龍威系列中唯一進入IMDB top250的一部,同時在AFI一百部最佳驚險片中,該片排名第39。

撞機

1990年的《虎膽龍威》續集中,困境被轉移到了華盛頓的一個國際機場。麥克連來此等候長期分別的妻子乘坐的班機降落以便與妻子一起去岳母家過聖誕,恰時引渡北美大毒梟將軍的飛機也將降落在這個機場,而毒梟的黨羽早已計劃好截救將軍的方案:切斷機場控制塔台與各班機的聯系,採用自己的導航設備冒充塔台來控制即將降落的幾十架班機後,將其作為人質來交換毒梟將軍。於是為了妻子的安全,麥克連不得不又一次孤身一人與恐怖分子進行殊死搏鬥。

續集中,我們能夠找到很多前集的影子,麥克連也在片中通風管道里自嘲道:「同樣的聖誕節,同樣的通風管道,為什麼同樣的遭遇要在同一個人身上重復兩次?」,《虎膽龍威》系列的困境招牌自是不必說,我們來看看部分其他相似的地方:
1、警方
麥克連一開始在恐怖分子還未行動的時候發現了端倪並通知了機場警方,卻被警方置之不理-同前集;
一開始警方對麥克連給他們的恐怖分子的屍體無動於衷-同前集;
特種部隊最後被發現是與恐怖分子一夥的-前集中的警方到最後也沒給過麥克連好臉色。
對麥克連表示欽佩及同情但卻毫無幫助的安全主管-同前集中只能陪麥克連通過對講機聊天的「好警察」。

2、道具
房檐下的冰栓成了麥克連的武器-前集中麥克連的東西要多些;
沖鋒槍里射出的空包彈-對應前集中無用的裝甲車和直升機。

3、人物
前集中差點兒害麥克連夫婦丟掉性命的電視記者,這集中再次引起群眾騷亂並差點兒讓恐怖分子逃脫;
麥克連在開始就與恐怖分子頭目擦肩並對話但沒能認出,前集中麥克連遭遇了恐怖分子頭目卻信以為是另一漏網人質而讓其逃脫;
地下室中給麥克連提供地圖幫助的老頭-同前集開著林肯房車撞壞恐怖分子逃跑用的麵包車並打暈一個恐怖分子的麥克連的黑人司機;
上面這位老頭在影片即將結束時開著行李車來接走了麥克連夫婦-前集中麥克連的黑人司機也是在影片即將結束時開著破房車來接走了他們夫婦。

4、地形
通風管道相同暫且不說,續集中麥克連不停奔跑於機場地下通道,而前集中麥克連則是不停上下於電梯通道。

5、時間
除了兩個故事均發生在聖誕節外,相同的還有麥克連都是在下午到達故事現場,晚上陷入困境,半夜結束故事。

當然這里只是部分,有些比較可能也有點兒牽強。導演編劇這么處理的原因可能是希望兩集電影能夠更好的關聯,但是這種聯系卻不是內在的,被處理得表象化了;同時由於困境的擴大,細節上的處理上就不是很容易給人帶來驚詫,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該片在創意方面打了很大折扣,不過畢竟時隔兩年,該片在感官刺激上大大超過了前集,飛機爆炸(兩次)、摩托雪橇的追逐、機翼上廝打等鏡頭都很容易讓人激動,不僅如此片中還加入了一些幽默橋斷,例如當將軍的飛機著陸後,將軍打開機艙門,微笑著說了一句:「freedom」,不料迎來的卻是麥克連一記老拳和一句駁斥「not yet!」;麥克連妻子乘坐的班機順利降落後,妻子對麥克連說:「我在飛機上聽說機場有恐怖分子。」,麥克連衣衫不整滿臉血污的回答道:「是,我也聽說了。」

總的來說《虎膽龍威》雖然沒能脫離前集的框架形式,帶來更多的創新,但這並沒有妨礙其延續經典,如果僅從感官刺激這一角度來說,續集甚至優於前作。正因如此,該片獲得了1.17億美元的美國本土票房以及1.20億美元的海外票房。

爆炸

事隔5年,布魯斯威利斯再次主演了《虎膽龍威》的第三集,那就是曾被中影引進過的《紐約大劫案》,或許人們更熟悉這個名字。

離婚後的麥克連失意酗酒並被停職,但第一集中大反派的弟弟西蒙在紐約製造了一系列的爆炸案件,同時以為哥哥報仇的名義指定要麥克連及塞繆爾傑克遜扮演的一個多管閑事的黑人一起完成一系列他指定的智力游戲,否則的話將炸毀紐約無數小學中的一間。可西蒙掩蓋在這件事情後面的真正意圖是洗劫聯邦儲備銀行的黃金,麥克連通過種種蛛絲馬跡發現了這一企圖,最後成功毀滅了西蒙的計劃。

事實上能讓人把《紐約大劫案》與前兩集《虎膽龍威》聯系起來的只有仍舊由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麥克連以及牽強的聯系成第一集恐怖分子頭目弟弟的西蒙(由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恩斯飾演),我想這可能也是影片沒有取名《DIE HEAD III》而是叫《DIE HEAD:WITH A VENGEANCE》的原因。

困境仍然存在,不過這次讓麥克連陷入困境的只是西蒙的幾通電話,未免讓人感覺牽強;同時區域擴大到了整個紐約市,再不同於前作的大廈、機場那種狹小的環境,這當然給導演和編劇帶來了更大自由發揮空間,但以此作為代價的卻是淡化了困境在《虎膽龍威》中的作用。而英雄麥克連似乎已經當慣了英雄,《紐約大劫案》里他即使能夠全身而退的時候也依然勇往直前,再也沒有了前戲中讓他被迫出擊的壓力,這無疑是個退步,重新回到了早期頌揚個人英雄主義影片的俗套中,降低了影片的真實感。或許導演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為了淡化麥克連的能力特意為麥克連安排了一個搭檔,同時將紐約所有警察都作為了麥克連英雄行為的後盾,這次終於麥克連不需要再次孤軍奮戰了。

應該說這是一部很優秀的商業娛樂片,曾是95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美國本土票房收入逾億,海外票房更是達到了2.65億美元,但將其作為《虎膽龍威》第三集推出似乎讓人覺得太過牽強,畢竟《虎膽龍威》1,2的精髓在這部片中已經基本不復存在了,在這兒提起只是因為它名叫《DIE HEAD》,就不過多評論了。

《DIE HEAD》第四集即將在2007年上映,仍舊由布魯斯威利斯主演,至於它是延續1,2的經典呢還是像第三集一樣「另起爐灶」,只有拭目以待了,不過我想不管怎樣,單靠《虎膽龍威》這個名字就已經值得我們期待了。

虎膽龍威1
劇情介紹:
警探約翰·麥卡倫從紐約來到洛杉磯,見他分別已有半年之久的妻子霍莉。他被邀請參加在一棟大廈的30層舉行的聖誕晚會。然而一群匪徒卻打起了大廈金庫中存有的六億多元公債券的主意。他們封鎖了大樓,將參加晚會的人扣作人質。麥卡倫僥幸逃脫,隻身與匪徒們展開了周旋。他先後用火警鈴和無線電向外求救,卻都未能成功。情急之下,他將一名匪徒的屍體從樓上扔了下去,砸在前來巡視的黑人警員鮑威爾車上,才算是報警成功。
麥卡倫通過無線電與鮑威爾保持著聯系。然而趕到的警方負責人的官僚作風卻給他添了不少麻煩。他一面與匪徒作戰,一面還要幫助警方消滅匪徒的導彈發射器。匪首漢斯與麥卡倫之間展開了一場鬥智斗勇的較量。而趕到的聯邦調查局官員的愚蠢自大的行動更幫助匪徒們開啟了金庫,達到了目的。這一切都使麥卡倫的處境更加困難。
漢斯在屋頂上裝了炸葯,企圖把人質和聯邦調查局的營救直升機一同炸掉。麥卡倫與搜尋他的匪徒之間進行了一場苦鬥。而此時新聞記者的卑鄙行為更使霍莉暴露了身份,處境更加危險。
麥卡倫打敗了匪徒,沖上屋頂將人質趕回了大樓。但他卻受到聯邦官員的攻擊,苦不堪言,麥卡倫以一條水龍帶逃離了屋頂。 在巨大的爆炸中, 屋頂被化為火海,直升機也被炸毀,麥卡倫這才總算沒有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下。
進入樓中的麥卡倫遇見了正要攜款逃離的漢斯。在一番較量之後,麥卡倫救出了霍莉。漢斯從樓中摔落,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在滿天飛舞的公債券中,麥卡倫帶著妻子乘車離去。

虎膽龍威2
劇情介紹:
聖誕前夕,麥卡倫正在華盛頓的機場等待妻子乘飛機歸來過節。然而無意中他卻發現了一個重大的陰謀:被議會解職的特種部隊施上校正率領部下准備解救被引渡的中美洲毒梟艾將軍。麥卡倫將此事告知了機場警衛隊的羅隊長,但後者的官僚作風和愚蠢卻使這一切未能得到阻止。施上校帶領部下佔領了機場附近的一座小教堂,設置了一個飛行控制中心,並切斷了機場控制塔與空中的一切聯系,使眾多的客機無法降落。而麥卡倫的妻子霍莉此時卻正在其中的一架飛機上。為了解救妻子和在空中的眾多客機,麥卡倫不得不再次進行艱苦的努力。控制塔試圖修復天線的行動失敗,恐怖分子更誘使一架飛機墜毀以示警告。麥卡倫雖盡力阻止,但仍無濟於事。軍方特種部隊在關少校的帶領下趕到,麥卡倫再次被排斥在行動人員之外。艾將軍控制了押送他的飛機並在機場降落,麥卡倫企圖抓住艾將軍以控制局面,雖然功敗垂成。但也因此而推斷出了施上校的巢穴所在。關少校率部突襲教堂。而麥卡倫卻在無意間發現,這一切都是一場騙局,關少校等人早已和對方勾結在一起。麥卡倫將消息通知了羅隊長,但警衛隊卻因記者報道引起的混亂而無法行動。眼看艾將軍等人就要乘飛機逃脫,麥卡倫及時搭乘直升機趕到,在飛機的機翼上和對方展開了殊死搏鬥。雖然被打落機翼,麥卡倫卻乘機擰開了飛機油箱。在飛機即將離地時,麥卡倫點燃了跑道上灑落的汽油。一條火龍沿著油跡追上了剛剛起飛的客機,將艾將軍人連人帶機炸得粉碎。跑道上綿延數百米的火跡也成了指引飛機降落的指示燈,眾多的飛機依次安全降落。在滿天飛舞的雪花中,麥卡倫和妻子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虎膽龍威3
劇情介紹:
西蒙是個頭腦慎密,心狠手毒的恐怖分子。他為了竊取聯邦大廈地下金庫的黃金,想方設法分散警力。他先是製造了一起爆炸案。在警方緊張破案之際,他又給警長約翰·麥卡倫打了電話,聲稱警方必須聽從他的一系列指令,否則他將繼續在全市搞爆炸活動。
麥卡倫赤手空拳地接受了第一道指令:掛上寫有「我討厭黑人」的牌子站在黑人街區,並且不準有警察保護。他受到了一頓痛打,幸虧受到一個名叫宙斯的雜貨店老闆幫助才得以脫身。當他們回到警局時,西蒙又打來了電話。他對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並命令他們到達指定地點接受新的指令,而且又命令他們到達指定的電話亭,隨後在電話亭發出第三道指定,否則將在地鐵上引爆一枚定時炸彈。麥卡倫與西蒙分頭行事。麥卡倫跳上車尋找炸彈,西蒙則快速趕往電話亭。麥克萊恩找到了炸彈但西蒙卻在電話中大罵他們拖延時間。火車駛入站台,炸彈發生了爆炸,將地鐵站炸得面目全非。乘客死傷無數,麥卡倫和宙……

虎膽龍威4.0
劇情介紹:
恐怖分子計劃通過黑客技術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這天令全美電腦系統癱瘓,整個美利堅民族又一次陷入危難。那個隱藏在恐怖計劃之後的神秘天才也許摸清了每個電腦程序的故障,卻忘了一件事--已經退休的老警官約翰·麥克萊恩,總會在危急時刻重出江湖,誓將每個該死的罪犯抓入法網!

⑼ 求一部美國電影名字,記得是一個紐約警察,來到加州參加派對,然後遭到恐怖分子襲擊,然後他一個人在大廈

虎膽威龍,布魯斯威利斯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