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1
最近新上映的《人生大事》獲得一致好評,在朋友的推薦下,昨天下班便奔向影院一睹為快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殯葬題材的電影。或是覺得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死亡離自己還比較遙遠;或是覺得自己閱歷不夠多,生死這類相對比較有人生高度的電影,自己一個人也看不明白,便很少主動去接觸觀看。但是看了之後,打破了我對這個電影原有的看法。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朱一龍飾演的殯葬師莫三妹在刑滿釋放不久後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楊恩又飾演的孤兒武小文。在三妹和小文後面的接觸相處中,兩人之間經歷了很多事情,慢慢地產生了別樣的感情,小文的出現,也意外地改變了莫三妹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本以為這類電影在看的過程中會比較壓抑和悲傷,結果完全沒有。前期比較輕快歡樂,先從莫三妹的出場上看:剃了個寸頭、鬍子拉碴、身穿花襯衫大褲衩、腳踩拖鞋、脖子上還戴著個粗鏈子,一口武漢方言並時不時說個粗話,儼然一副混混模樣,很有喜感,也給我們一種反差,感覺和傳統印象中嚴肅莊重的殯葬師形象不符。
電影後面部分就挺打動人,我以前自詡「菠蘿頭」,但還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的,嗚嗚嗚,怎麼就給整破防了呀!
第一次哭,是半夜小文獨自起來,坐在外面看著夜空中的星星,然後在兒童手錶里翻播著外婆給她發的語音,聽完一段又一段,那時候小小的她還不明白外婆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
第二次哭,是小文過生日,三哥四處找人幫她把手錶裡面的數據修復好,再縫制在玩偶裡面送給小文,或許小文已經忘了外婆的模樣,但是能讓她聽聽外婆的聲音,有個牽掛也好。
第三次哭,小文的親生母親來找回小文,面對小文的離開,同時又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三哥一個人躺在床上,悲痛不已。
電影整體的情感真實且感人,並不是強行煽情讓你哭。除了對生與死的思索,更多對劇中人物父子情、父女情、婆孫情、母女情等親情的刻畫,用簡簡單單又真實的故事打動人。現在還記得小文在學校對三哥職業的稱呼是「種星星的人」。這大概是我見過對於殯葬行業工作者最溫柔的稱呼了吧,小孩子是真的很美好呀!
有人說:這是一部講述死亡的電影,卻滿眼都是活著的珍貴。不由得感慨,在今天這個「後疫情時代」,健康平安的彌足珍貴。我們都要好好珍惜眼前人,給身邊的親人愛人友人多些陪伴與關懷,人生就這一趟,當然要活得溫暖而又熱烈!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2
這是2022年,我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去觀看電影,看到抖音上以及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非常好,所以呢!也是特別好奇的並帶著一些自己想法走進了電影院。
整體電影下來最大的感觸就是,人生除了「生和死」其餘的都是小事。
剛開始是小女孩從睡夢中醒來,怎麼也叫不醒自己的外婆,也許對於小朋友可能是外婆睡著了還沒有醒,但是並不知道外婆已經離開,其實這個點是非常感觸的,但是沒有感觸到我,也許跟自己的成長有很大的關系,長這么大我沒有見過自己的外婆長什麼樣子,甚至連記憶都沒有,所以沒有辦法讓自己有共鳴。
其實我挺佩服三哥的爸爸,雖然說他對孩子是以嚴厲的,但是這也是一位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愛,在他爸爸去世後所留下的信,挺佩服一位父親的偉大,知道自己隨時都會離開在寫信的時候,那種對孩子的愛,讓他的孩子去猜自己想要以那一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這一點自己是非常感觸的。
也許是自己活得太過於人間清醒了,有得時候自己也會在想如果那一天自己要是要離開了,會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呢!又有多少人會記得你,又有多少人會為你難過呢!又有誰會為你哭泣!
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最想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也許是自己想早了,但是人活著總有一天會離開啊!我只是以後會遇到的問題提前想了而已。
最後說說小女孩吧!這么小小的年紀演技爆棚,其實這反應出有一個負責任的父母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不能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留給一個孩子來承擔,應該給一個孩子有一個愛的、健全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生我們是子女、未來也會是孩子的父母,更應該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愛,願我們未來都能生活在愛里。
人生很長、好好體驗,讓愛充滿生活!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3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4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5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6
整部電影的情節沒有你期待的驚喜與驚嚇,沒有你看到電影名字那一刻的遐想中的跌宕起伏,沒有讓你一包紙擦不完的催淚片段,沒有你覺得有深度很藝術的台詞。
不過這些一點都不重要,往往簡單更深刻,更耐人尋味,更發人深省。每個人眼中的「人生大事」不盡相同,有的認為是婚姻,有的認為是孩子的中高考,有的認為是父母的安享晚年,有的認為是有一份令人驕傲的事業。沒有對錯,在人生長河裡,有風浪波濤,有平靜,有燦爛,有苦難,每人都不一樣,卻每個人都有盡頭,盡頭也許是一開始就預見的,也許是猝不及防到來,當它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一瞬間讓你整個人生畫上符號。
「人死之前無大事」,請別輕易陷入情緒的漩渦無法自拔,如今時代各個年齡段輕生的.案例不少,這屬於嚴重的,輕則動不動就EMO,遇到點芝麻事兒就覺得人間不值得,哪兒有那麼多讓你輕易懷疑人生或者結束生命的大事兒,回頭望去都是屁事兒。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擁有自有的財富,或是至高的權利,其實認真的平凡的過一生已是絕大多數人的成功。這並不簡單,需要你發現並且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念頭,在這念頭的驅使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活得有信念,有盼頭。
為何說做到這個不容易,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左顧右盼,我們在盲目的工作和生活,為了生存,為了某種得到就會失去方向的慾望而忙碌,最終卻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經常在書中會學習到覺得很認可且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數的人只是把它停留在腦海,從未活成在這道理基礎上想有的樣子。
最後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只有兩件事:「一件是關我屁事,一件是關你屁事!」
電影還會二刷,還會有更多的啟發,歡迎大家有時間去觀看,同時願每個人都有星星的指引,也會成為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7
昨天晚上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系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系,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裡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裡,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裡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復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② 求 送葬人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提取碼:j6n1
作品相關簡介:《送葬人》是StacyTitle執導的一部美國恐怖電影,由:凱瑞-安·莫斯、費·唐納薇、道格拉斯·史密斯、盧錫安·拉維斯科特、道格·瓊斯等主演,於2017年上映。該片改編自JonathanPenner的小說《TheBridgeToBodyIsland》,講述的是三個大學生,特雷弗·梅西、傑弗里·索羅斯和西蒙·赫斯曼在校外無意間釋放出一種超自然實體的故事。
③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
觀看電影或者視頻,已經是人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想法就是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斷涌現,網路上,很多都在談論的,觀看了以後讓人眼前一亮。觀後感可以更加條清縷晰地整理我們的思維。應該怎麼寫好一篇的觀後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我特地我了「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一)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灶顫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於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像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陪辯碧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里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獲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實就像歌詞里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二)
早蘆舉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復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系,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系;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系,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里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三)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電影的布景和鏡頭效果也得到了與我同行的學過相關專業課程的朋友的贊賞,他很喜歡上天堂喪葬行和婚慶店拐角相鄰的場景安排。
結婚和死亡是人生兩大事,既能暗示電影名,也在嚴肅中透露著些許玩笑。
除此之外,還有兩段關於小文去留的情節引發了我的思考。
小文被舅舅託付在上天堂的那段時間讓她與三妹的感情發生了巨大變化,當舅舅一家從北京回來,沒有家庭地位的舅舅依舊沒辦法把小文接到家中。
他也正是看出了小文和莫三妹之間的感情變化,於是委婉地詢問小文的意願,小文自然是選擇了更能帶給她親情的三哥。
但是當小文的親生母親去找三哥表示想帶走小文時,沒人詢問小文的意見。
小文的親生母親認為以自己一顆絕對全心全意愛女兒的心,怎樣都要帶走小文。
三妹或許也這樣認為,覺得這樣一位母親可以給小文更好的生活,反觀自己的職業可能帶給小文畸形的童年。
於是趁小文睡著,將她抱給了從未見過的生母。
沒人詢問當事人怎樣更能感到幸福,都在自以為是地「為了她好」。
這兩位真正愛著小文的人,反倒不如和小文沒什麼感情的舅舅更加尊重孩子的意願。
這兩段情節的對比也體現了當下的社會現實,或許會有觀影的有心人注意到這一點,進行一下反思可能會對自己當前的家庭形勢有更加積極的影響。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四)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煙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五)
電影開篇就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靜地去世了,這在小文的世界裡是人生大事,隨之出場的是專門幫人料理後事的莫三妹殯葬師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離開了她,只是固執地認為誰最後碰了外婆,就找誰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氣勢洶洶地追趕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過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實是一個聽話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給她講過的話都記得,給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帶著,還有她的哪吒發型和紅纓槍一直都保留著。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燒成煙消失在天空中,不再天天吵著要外婆了。她懂得三哥是真的關心照顧她,她心目中的依靠慢慢從外婆轉到三哥身上,甚至已經把三哥當成了爸爸。為了幫助三哥,小文幾次好心辦壞事,但是那份用心終於讓三妹意識到小文不是他的剋星,而是他的福星。一大一小兩顆心終於走到了一起,心貼心,讓人感動得淚流不止。
整個劇情是以幾場喪葬大事串聯起來的,開篇小文外婆去世,接著就是一個十歲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間還有一個鬧劇幫活人辦喪事,後來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車禍去世,緊接著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後還出現了莫三妹他們一行人幫其他人辦喪事的鏡頭。莫三妹他們辦的每一場喪葬大事都讓逝者體面,讓生者溫暖,妥妥辦出了大事的格局。
看完影片終於知道了何謂人生大事。人生在世都是小事,所以遇事不要太計較不能太沖動,只要健康平安快樂地生活就是無大事,萬一有那也是身後事,誰又能管得著呢?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六)
電影開篇就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靜地去世了,這在小文的世界裡是人生大事,隨之出場的是專門幫人料理後事的莫三妹殯葬師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離開了她,只是固執地認為誰最後碰了外婆,就找誰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氣勢洶洶地追趕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過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實是一個聽話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給她講過的話都記得,給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帶著,還有她的哪吒發型和紅纓槍一直都保留著。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燒成煙消失在天空中,不再天天吵著要外婆了。她懂得三哥是真的關心照顧她,她心目中的依靠慢慢從外婆轉到三哥身上,甚至已經把三哥當成了爸爸。為了幫助三哥,小文幾次好心辦壞事,但是那份用心終於讓三妹意識到小文不是他的剋星,而是他的福星。一大一小兩顆心終於走到了一起,心貼心,讓人感動得淚流不止。
整個劇情是以幾場喪葬大事串聯起來的,開篇小文外婆去世,接著就是一個十歲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間還有一個鬧劇幫活人辦喪事,後來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車禍去世,緊接著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後還出現了莫三妹他們一行人幫其他人辦喪事的鏡頭。莫三妹他們辦的每一場喪葬大事都讓逝者體面,讓生者溫暖,妥妥辦出了大事的格局。
其實,在這些人生大事發生前後,莫三妹過得很不順:從小就跟父親從事喪葬工作;被小文天天追著要外婆;女朋友跟別人跑了;因為房產被「壓五指山下」;因為沒結婚不能領養小文;想跟同事處對象結婚,卻發現對方已跟別人領證了;跟小文有了父女情深,小文的媽媽來要孩子了……故事情節很曲折,這些生活中的一樁樁不順心事都一筆帶過,畢竟人生除死無大事。所以那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煩心事都是小事,小事化了,最終都被化解了。其實人生哪有那麼多大事,平凡生活中每一天經歷的都是小事。只要大事沒有,哪怕小事不斷,也要鼓足生活的勇氣,積極樂觀地生活下去,「風雨之後必有彩虹」嘛!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七)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胡同里,兩邊是婚慶店和理發店(好像是),初看是這么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最後,用莫三妹父親的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零散的觀影經歷。人生除了死,沒什麼大不了的。
願我們都能成為點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觀後感簡短感悟2022(推薦8篇)(篇八)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電影里的情節,突然意識到電影里另外一條線索,原來還是自己膚淺了。
電影一開場,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給人感覺就是一個出獄不久、莫得感情的喪葬師。鄰居跟他開句玩笑,也要認認真真回懟過去的惡人。連跟自己的老父親也是針鋒相對,惡語相向。
對待痛失相依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絲毫沒有憐憫之心,一副鐵石心腸,分分鍾把孩子嚇得驚慌失措。
但就是這樣一個「惡人」,在收到女友發來的分手簡訊時,瞬間就會方寸大亂。發現實情後,也只會默默地對著照片流淚。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時,又不加考慮的想要承擔起責任。
他究竟是惡人還是好人哪?,背著主角光環的朱一龍當然是好人。那是什麼導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為哪?
是他的童年。
父親說喪葬這一行「沒能耐的幹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幾代人經營著這家叫「上天堂」的喪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場渡過的,五歲就開始幫死人穿衣服,而嚴厲的父親對他卻總是打罵從沒有給過一句肯定。
直到父親離世,父子之間才達成和解。他像發了瘋一樣,拼著命去完成父親的遺願。
明白了這一層,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絕情、任性、灑脫都只是他的保護色。他還只是一個害怕受傷的善良的孩子。
何謂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
這是影片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
有一種說法,我們的一生其實都是在努力彌補小時候受到的傷害。
謝謝你,溫暖我。
④ 好萊塢導演斯泰茜·泰特因病去世,他在影視行業有哪些成就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擁有著各種不確定性,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都會走向死亡,無一例外。古代的皇帝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之後,就開始渴望永生,並安排不少能人異士去尋找永生的辦法。但無一例外,沒有人成功過,沒有人逃得過生老病死,即使是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帝也不能。在現代醫療條件的支持下,人們揭開了人類不能永生的秘密。那就是構成人體的細胞不能無限繁殖下去,繁殖到了一定的次數,就會老化消亡。人隨之而死。
優秀的作品還有《嗜血狂徒》《惡魔行動》等等,她的這些作品在恐怖電影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年輕導演在創造恐怖電影時,都會想到要先看一看她的作品,尋找靈感。
⑤ 好萊塢知名導演因病去世,時年56歲,他生前導演過哪些經典作品
人生無常,天妒英才。有消息稱,好萊塢一位知名導演因病去世了,年僅56歲,令人惋惜。她曾經憑借短片 《Down on the waterfront》贏得了奧斯卡提名獎,後來也導演了很多部以恐怖片為題材的影片。
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導演。由於不幸遭遇了車禍,住院後來得了肌肉萎縮病,在這名導演生病住院期間,她的丈夫必不離不棄。一直在她身邊照顧。直到她生命的最後時刻。
好萊塢知名導演因病去世時年56歲
這位知名導演出生在美國,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導演。她的個人作品有很多,而且她主要以拍攝驚悚恐怖片為題材的影片,比如《死亡晚餐》《送葬人》《畸變第二季》等等,她導演的《死亡晚餐》在豆瓣中的評分是7.6分,可以看出大家對她導演的影片好好評度是非常高的。
⑥ 人生大事觀後感
人生大事觀後感1
《人生大事》監制是導演了《送你一朵小紅花》、《滾蛋吧,腫瘤君》的韓延。在采訪中韓延就說:「我創作題材很簡單,生老病死。」而本片導演是劉江江,2008 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畢業後在河北廣電工作 . 給電視台拍欄目劇《村裡這點事》,做了十一年。(作為石家莊人的蛋殼君上學時很少看電視節目,所以對這個欄目劇沒有看過空唯,對導演並不熟悉)。2017 年時節目停播,導演重做職業規劃,殺向了電影圈。2019 年平遙電影節的陌陌 · 平遙創投中他自編自導的項目以華北喪葬文化為故事背景的《上天堂》(後更名為《人生大事》)入圍。有了十多年生活劇的積累,加上韓延的監制對人物情感的把控,作為導演劉江江初次大熒幕作品,《人生大事》中刻畫的角色形象也顯得十分生動。
《人生大事》是一部淡化了殯葬儀式,把生死輕松化的電影。對成人與孩子對死亡的不同視角、不同理解做了現實和浪漫的處理,從意識上減少了談論死亡的恐懼和拒絕。影片劇情融入各種家庭矛盾、復雜親情關繫到角色的生活中、加強了莫三妹與父親、朋友、小文之間的戲劇沖突,有笑點有淚點,朱一龍和楊恩又之間的幾場情感戲,笑點和淚點有鋪墊和爆發點,精準地調動觀眾的情緒,引發共鳴反饋。因此對這部電影情節的理解沒有人群限制,哪個年齡層次都會找到笑點和淚點。地域風俗與方言的差距雖與大多數人生活有些距離感,但人物性格的兩極增加了影片的喜感!盡管影片有種放大矛盾,強推情感的刻意,但外婆的死讓莫三妹與小文相遇,外婆舞伴的生前葬禮體驗真情可貴,前女友對象的死讓兩人關系和解,「死而復生」的轉折和「失而復得」的不舍無不讓人笑中帶淚,引發思考。雖然影片劇情圍繞「死後」發展,但處處都在尋找如何更好活著的答案,畢竟人生大事不止於死,活著也很重要!如果你也有親情的困擾、有情感的不舍,有生活的壓抑,面對這些年疫情防控隔離所見所聞的生死離別的無奈,不妨去影院看看《人生大事》,情緒的適時釋放也不妨是一次情感的釋懷。
人生大事觀後感2
時光荏苒,轉眼3月悄然而至,對於熱衷國產電影的觀眾來說,2022年上半年值得期待,根據電影上映排期表,多部國產佳作將在4月清明檔登陸院線,上演票房大戰,包括《你是我的春天》、《最後的真相》、《被害人》,以及由實力派男演員朱一龍領銜主演的《人生大事》。
在一個安靜的清晨,武小文大聲喊著「外婆」,她發現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外婆久久沒有睜開眼睛,年幼的武小文並不理解「死亡」的含義,在她看來,外婆只是沉沉地睡著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後,身為「上天堂」殯葬店工作人員的莫三妹到場,為前者料理後事,連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裡,自己成為了「偷走」外婆的壞人。與此同時,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淪為親人眼中的累贅,命運將她與莫三妹捆綁到了一起,兩人共同經歷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瑣事,隨著接觸的不斷深入,武小文與莫三妹從互生敵意到相依相伴,帶給觀眾無限感動和感觸。
據製片方介紹,早已製作完成的《人生大事》定檔4月2日,陪伴觀眾度過清明假期。按照慣例,新片上映前,製片方往往會放出全新物料預熱,包括宣傳海報、宣傳片等等,讓朱一龍傾注心血的《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就在3月1日,一段長達1分42秒的《人生大事》宣傳片上架,隨後空降熱搜,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
走進《人生大事》宣傳片,武小文與莫三妹相遇初期,兩人針鋒相對,抱著滿雀如滿的敵意,之後武小文與莫三妹互相溫暖,後者擔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龍與楊恩又還頻頻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戲,當武小文詢問自己是否再也不能聽到外婆的聲音,莫三妹不禁紅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麼殘酷;在繪畫課上,莫三頃虧啟妹看到武小文為自己創作的卡通畫,潸然淚下。互飆演技!兩位優質演員之間的對手戲不容錯過。
在宣傳片的最後,害怕失去武小文的莫三妹問道:你以後,不會把我忘記了吧!對於這個問題,傾情演繹莫三妹的'朱一龍第一時間發文回應:記著你!只用了短短4個小時,朱一龍寫下的三個字獲贊破40萬,轉發量同樣破10萬,朱一龍的超高人氣展露無遺。
人生大事觀後感3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電影,都覺得很榮幸。電影,其實,是一本形於色,付於聲的書,用戲劇在詮釋生活並補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並不會厭的書。
我以為它悲情,其實並不,小文的人生濃縮了市井裡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渾渾噩噩的人生,因為小文,多了光亮,一個是童年正在悲慘,一個是有過殘缺不全的童年,他們,是互相取暖吧。
還有,是不是,大人們,畢生追尋的都是在彌補自己殘缺的童年呢?三妹對小文的愛,其實就是彌補童年的缺愛吧。上一輩非打即罵,永遠不被贊揚的愛,即使成年後,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終究無法釋懷,因為童年,無法再來。
中國人向來是看重死後哀榮,三妹從對白事的不理解,到漸漸體會他所做的事能帶給逝者親屬的安慰,並逐漸成為真正的種星星的人。
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身後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想讓留在這個世界的親人可以不用太傷心,不會太難過,三妹,帶著他種星星的隊伍,在市井裡穿行,把一顆顆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難以說愛的老父親。
鏡頭一直鎖定在,窄巷,雜亂,沖突的環境里,彷彿,就是我們童年生活的場景。
可是,它不悲傷,也沒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紀的原因,已經漸漸少了很多情緒,對悲,其實不會大悲,對喜,其實也沒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溫情,讓我覺得會會心一笑,然後,對生活以歌。
粉色的,畫滿星星的骨灰盒,飛上天和煙花做伴的葬禮,想念親人的時候,就抬頭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願思念化作星星伴我們溫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過的水果店買了一個大大的桃子,然後,像他們一樣,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聲音,真好。
人生大事觀後感4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復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系,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系;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系,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里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人生大事觀後感5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煙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系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系,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裡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裡,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裡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復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觀後感6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台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沖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葯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⑦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
關於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精選6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1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胡同里,兩邊是婚慶店和理發店(好像是),初看是這么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游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游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2
9點走出電影院,和彬彬一路稱贊好電影,情節緊湊,演員在線表演,主線清晰,溫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將是今年的高分電影,是的,這是看完電影後最准確的感覺!好電影總是讓人們在走出電影院時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熱搜了一下電影介紹。人物介紹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興趣。在此之前,我看過日本電影《殯葬師》和韓國電視劇《遺物整理師》,這些都是很棒的影視作品。因為我對殯葬行業不熟悉,我對這類題材有一種自然的探索慾望,看完電影,我會對這些職業周圍的相關職業和故事產生真誠的敬意。
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兩個話題,一個是性,另一個是死。然而,我們最不想提到的是我們必須永遠面對的。當我們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來面對這些問題時,它們可能會成為刺痛我們的劍。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體博主上次說的話:人們想用慾望來掩蓋恐懼,但他們忘記了慾望只是恐懼的本體。
不小心又離開了,回到電影本身。這部電影說了什麼?因為一場葬禮,男主角的第三個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養變成了後來的收養,然後通過一系列的事故實現了相互治癒。
說幾部電影,我哭了好幾次。(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想留點懸念走進電影院可以回頭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訴小文,奶奶死了,變成了煙,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發現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門口發現小文獨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後聽著奶奶生前的聲音小文,今天生日早點回來,奶奶給你准備了最喜歡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陽太陽,不玩很長時間,女孩曬黑不好看等等,這個聲音的內容出現了幾次,每次聽我都忍不住濕了眼睛。想想我們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見的關心。
片段二:三哥確認收養小文後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邊說:我不怕,因為我有父親。小文吵鬧、哭鬧、不聽勸告,不是奶奶走後的自我保護。
片段三:三哥抱著父親的骨灰盒,在海邊以煙花的形式為父親完成了最後的送行。這里還有一個小細節。他父親的遺書說他想要一個特別的告別儀式。沒想到,他會一直盯著三哥看。煙花點燃後,停頓了幾秒鍾。三哥向前走了兩步,然後煙花破了,從細節上可以看出,編劇和導演都很用心。盛開的煙花點燃了整個星空,在三哥的眼睛裡也看到了火光。這里完成了父子之間的最後和解。除了感動,還有一種浪漫的感覺。原來,揚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精彩的情節。喜劇在近兩個小時的內容中也占據了很大的空間。老人辦活人葬禮,小文誤食彈珠,建仁從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兒園表演等等。這些看似搞笑的'內容及時緩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緒。
當然,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演員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後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較積極的框架內,沒有給我太多驚喜。這一次,莫三姐讓我又變成了粉絲。人物描繪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裡有很多情緒,比如短褲、花襯衫和寸頭。小演員更令人驚訝,未來可期。配角對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吳倩印象深刻。
最後,用老人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零散的觀影經歷。人生除了死,沒什麼大不了的。
願我們都能成為點亮星星的人!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3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台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沖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葯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4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於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像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里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獲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實就像歌詞里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5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煙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系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系,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裡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裡,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裡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復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6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復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系,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系;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系,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里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⑧ 為什麼現在沒人拍恐怖片了
最近兩年什麼類型最火和最賺錢?你稍微有主要觀察電影產業就知道,肯定是恐怖片。最近這兩年票房黑馬也都是恐怖片。成本不高,也就意識著主創玩的開,所以這兩年也真的出現了不少的經驗恐怖片。
moviemaker雜志,找來了9名專門拍攝恐怖片的攝影師,讓他們針對自己如何拍攝恐怖片,每個人都給出了自己的感悟,推薦大家一看。
托比·奧利弗(《狼溪2》,《逃出絕命鎮》,《忌日快樂》)
一般而言,對於電影攝影師而言恐怖片是有趣且值得的。你有機會處理超脫塵俗的元素,超自然的,離奇的,暴力,血腥和戰斗,但最重要的是,它必須恐怖,並且大多數時候是黑暗的。黑暗是恐怖片的朋友,而我經常受到要在幾乎完全黑暗的情況下布光和拍攝的挑戰,但我們仍然需要看到點什麼。通常,最嚇人的是那些你沒看到的,所以這和拍愛情喜劇截然不同。
關於具有幽默元素的恐怖片
當恐怖片具有喜劇元素時,這取決於導演定下的基調。《逃出絕命鎮》和《忌日快樂》都含有幽默元素,但表現方式不同:《逃出絕命鎮》有一些非常滑稽的場面,打破驚悚片本來相當戲劇化的做法,而《忌日快樂》更多的是整體嘲弄的語氣夾帶一些真正的恐怖,這是一部更輕松的電影,所以《逃出絕命鎮》的攝影師一開始採用自然主義的處理方式,慢慢過渡到恐怖畫面,而後者一開始是帶有鮮明的校園喜劇感,之後有意地變成風格化的黑暗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