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日本電影怒影評
擴展閱讀
日本政壇電影 2024-10-19 12:58:15
日本電影社會類 2024-10-19 12:53:12

日本電影怒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5-24 21:58:33

1. 求一篇日本電影《情書》的影評!!!

這部電影是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作品,我還看過他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這部《情書》。
那個叫藤井樹的男孩兩年前在一次登山中遇難,兩年後的他已然被人慢慢忘卻,只有對他一往情深的未婚妻博子還陷在失去他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在翻閱他的遺物時,博子得到了藤井上國中時的家庭住址,為了排解無處安放的對他的思念,博子按照地址寄去了一封信;「阿樹,你好嗎?我很好。博子。」這封寄往天國的信居然寄到了同樣也叫藤井樹的女孩兒的手裡,倍感奇怪的女藤井樹給博子回了信,於是,兩個女孩兒的通信,向我們慢慢呈現出一場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
女藤井樹與逝去的男藤井樹是中學時的同班同學,兩個人經常因為名字相同而產生糾葛,有時還被同學取笑,女孩兒因此感到苦惱,一直苦惱了三年,而她不知道的是,那個因她而和別人打架的男孩兒;那個故意拿錯卷子,讓她等到天黑,然後一起和她在車後燈的燈光下慢慢看卷子的男孩兒;那個在圖書館里躲在飄動的窗簾後面,一邊看書,一邊偷偷看他的男孩兒;那個把紙袋扣在正在騎車的她的臉上的男孩兒;那個經常借一些莫名其妙的書卻不看只為在借書卡上寫下「藤井樹」的男孩兒;那個腿受傷卻執意去參加運動會的男孩兒;那個在《追憶似水年華》的借書卡背面畫上她的畫像的男孩兒.,其實一直在羞澀地愛著他,男孩兒不懂得表白,他用一些看似無理和怪異的行為來引起她的注意,而女孩兒就這么一直苦惱著,煩著他,疏離著他,直到男孩兒轉學離開。
直到她與博子通信,在回憶中,女藤井樹漸漸憶起了那些場景,那些含蓄到無痕的青澀的愛戀,像漫天雪花晶瑩剔透,飄飄灑灑,當影片結尾,女孩兒看到那個畫在借書卡背面的自己的畫像時,微笑和淚水一起湧上臉頰,體會著「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遺憾和滿足。
而博子也終於明白,因為和女藤井長得很像的緣故,她深愛的男藤井其實是把自己當成女藤井的替身來愛著的,對於一個女人,知道這樣的真相無疑是痛苦的。男藤井已杳然於這個世界,他的朋友秋葉茂一直深愛著博子,雪野中,博子向著遠山男藤井逝去的方向一遍遍的喊著:「你好嗎?我很好。」祭奠並埋葬了自己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影片自始至終都是北海道的茫茫雪野,潔白而寒徹骨髓,舒緩的鋼琴聲時時響起。女藤井一家的故事:爸爸的離世,媽媽對爸爸離世的無法釋懷,爺爺對家人的愛;還有郵差對女藤井的追求,女弟子對秋葉茂的暗戀,這些有些瑣碎的情節看起來有些拖沓,但卻使影片更加飽滿和感人。
我們的世界其實就是這樣充滿了陰差陽錯的愛和誤解,男人與女人間的糾纏和錯位,親人與親人間的牽絆和惦念,因為有了這些,我們才痛並快樂的活著。
這部《情書》已經是第二遍看了,前一次看得那個版本中文字幕翻譯的不到位,看得有些意興闌珊,這次是個終極收藏版,還不錯,喜歡柏原崇那木訥而羞澀地神情和中山美穗那眼睛亮亮的清秀模樣。

2. 《怒火》電影的觀後感

《怒火攻心》是擅長廣告片的導演兩人組馬克·內維爾丁和布萊恩·泰勒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長片,影片的構想來自兩人拍攝一部不停歇動作片的慾望。內容講述了斯坦森扮演的切弗厭倦了殺手生涯,想與女友退隱江湖,開始新

3. 用日文寫一個電影的影評

抵制日本

4. 求一篇日本電影觀後感(要日文的,並且電影最好有名點)

我來給你一篇吧,希望能幫到你,不要吝嗇分哦~~~

《東京塔》觀後感

[映畫]『東京タワー』感想

昨日観に行ってきました『東京タワー』。かなり出足は好調みたいで、仆の地元から車で1時間くらいの某地方都市(シネコンが飽和狀態)のレイトショーでも、3割くらいのお客さんの入りでした(とか書くと、東京の人には「ガラガラじゃん!」って言われそうだけど)。

それで、いきなり結論から書いてしまいますが、すごく良かったですよ、この映畫。観る前までは、正直「もう『東京タワー』見飽きたな……それに、キャストもオカンが樹木希林さんって、絵的にどうよ、「フニフニフニフニ(林檎殺人事件)の人だもんなあ」とか思ってたんですけどね。

この映畫、小說や大泉洋主演の単発ドラマや速水もこみち主演の「月9」のようには泣けません。仆がこの映畫に最も期待していたことって、松たか子をスクリーンで観られることと松尾スズキさんの腳本だったのですが、松尾さんは本當に素晴らしい腳本家だなあ、と思いました。絕妙の寸止め感。今までのドラマでは、「視聴者をここで泣かせてやろう」という製作側の意図が透けまくりの安っぽい「お涙頂戴シーン」満載だったのですが、この映畫版では、「ここでもう一押しすれば、『泣かせられる』のに……」というシーンで、惜しげもなく場面が切り替わります。オカンの手紙が登場しても、その內容が作中で読ま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例外はありますが)。今までの「オカン」は、「とにかくマー君を大事にする子煩悩な母親」として描かれていたのだけれど、この映畫版でのオカンは、「母親であるのと同時に、ひとりの女性でもあって、自分がこうして『母親役』を演じ続け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現実に戸惑っている」というのがものすごく伝わってくるんですよね。「人間」って、本當はこういうものだと仆も思うのです。內田也哉子さんって、本木雅弘の奧さん、というイメージしかなかったので、オカン役としては不安だったのですけど、この映畫のなかでは、いちばん印象に殘った役者さんでした。まあ、「ボク」が大學生になったときに、いきなり「オカン」が內田也哉子さんから樹木希林さんに変わったときには、「オカンは何の呪いをかけられたんだ……」と驚いてしまいましたけど。さすがにあれは唐突すぎないかね。親子だから、似てるんだけどさ、確かに。

仆は松尾スズキさんって、本當は『東京タワー』みたいな濕度100%の話って、苦手だし嫌いなんじゃないかな、と思います。そして、だからこそこの映畫は、「泣きたい人を泣かせるためだけの映畫」にならずに済んだのかもしれません。松尾さんは、このドラマを「泣かせる話」「素晴らしい親子愛の話」として過剰に描くことをせず、「どこにでもある、人と人とのすれ違いと結びつきの物語」として描いていて、それは仆にとってはすごく「身近なもの」だったんですよね。原作のダイジェスト版みたいになっていて、短いシーンが次々と入れ替わるし、「泣きたい人」にとっては素っ気ない話のように思えるかもしれないけれど、そう感じられるのは、人生ってやつが素っ気ないものだからなのですよ、たぶん。

正直、「ボク、オトン、オカン」以外の登場人物の大部分に関しては、かなり說明不足で「原作を読んでいない人には『なんでこの人がここにいるの?そもそも、この人誰?』と思われるのではないかな」というシーンがあったり、ラストにちょっと違和感があったりしたのですが、最近の日本映畫は、本當に元気だなあ、と感じさせてくれる映畫でした。個人的には、食べまくっている松たか子にちょっとウケましたよ。「SMAP×SMAP」でも、女優とは思えない「ガン食い」してたからなあ……

そうそう、仆は1ヵ所だけ涙が出て止まらなくなったシーンがありました。でも、その1回で十分満足。

しかし、ここまで「あっさり風味」の演出というのはある意味すごいですよね。あの濃厚トンコツラーメンのような『東京タワー』をここまで淡白な作品にしてしまった映畫のスタッフは勇気があったと思いますよ。オカンが死んでしまうシーンも直接的には描かれなかったし。仆としては、リリーさんが醫者に対して食ってかかるようなシーンが無かったのにはホッとしたのと、普通の患者さんからみると「病院」というのはこんなふうに見えるのだなあ、と感じたのが印象に殘っています。

ただ、「ミズエ」っていうキャラクターは、この作品にとって何だったんだろうなあ、という疑問は殘ってしまっていて、『en-taxi』の映畫『東京タワー特集』では、松たか子が、ラストシーンでボクとミズエとオカン(の位牌)が東京タワーの展望台に上るシーンに対して「私がここに居ていいんでしょうか?」と疑問を呈したというエピソードが紹介されていました。仆も観ていて、「ミズエって、そんな『特別な存在』だったの?」と思ったんですよねやっぱり。この映畫での描き方だったら「リリーさんの大勢の女友達のうちのひとり」にしか見えないというか、少なくとも「ボク」と「オカン」と一緒に東京タワーに上る資格がある存在には見えないんですよ。「オカンはそれを望んでいた」のかもしれないけれども。まあ、「オカンの死をきっかけに二人はよりを戻して結婚した」みたいなオチよりははるかにマシだったとしても。

ちなみに、仆が泣いてしまったのは、オカンのお通夜のときに不躾な編集者から催促の電話がかかってきて、一度は「こんなときに仕事なんかできるか!」と電話を切った「ボク」が、「お前が仕事をしているのを見ているときが、いちばん気分が良いよ」というオカンの言葉を思い出し「最高に笑えるバカエッセイ」を一生懸命に書きはじめるシーンでした。仆の母親もなかなか見舞いにも來ない息子(=仆)に対して「お前が元気で仕事をしていてくれれば、それがいちばん安心だよ」と言っていたのを思い出してしまって。

今の仆にできる「親孝行」っていうのは、たぶん、仆自身が自分に誇りを持って生き抜いていくことだよな、とか考えていたら、涙が止まらなくなりました。

5. 日本電影《民男的幸福》的影評

我不喜歡一首歌的回答!《民男的幸福》什麼時候得了奧斯卡?我怎麼不知道??我只知道它上映的時間是2008年7月19日,後來被選為第六屆紐約亞洲電影節的開幕片。2008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奧地利的《偽鈔製造者》(The Counterfeiters),2009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日本的《入殮師》送り人/ Okuribito,難道你未卜先知去看了2010年的奧斯卡?

我個人倒是沒看《民男的幸福》,當時電影出來時我找了下內容介紹,自覺是比較典型的成人娛樂片,所以就提不起興趣去下來看了。現在既然chenbozhao出了懸紅,那我就去下載來看看,等我看完,再給你寫影評吧!

——————————————————————————————————

開了一通宵的電腦,總算下完了《民男的幸福》;接著又看了一天,總算對它有了認識;一個字,累!我自己的服了我自己,居然堅持完完整整看了三遍!

《民男的幸福》簡評——幸福在哪裡?

在看《民男的幸福》之前,一直認為是部娛樂電影,千篇一律的曲折愛情,皆大歡喜的幸福結局。現在看完以後,我決定收回自己原先說過的話。《民男的幸福》應該是一部有些另類的黑色幽默電影。至於簡介上說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家庭喜劇片,我個人倒不怎麼認為。先說日式家庭吧,其本身就是很重視名譽跟身份的,如果有男人在婚禮上逃婚,不僅對女方及女方家人是件很失禮的事情(女方在社會上也會因此被人看不起,尤其是女方家族還有點地位的話),也足以毀掉逃婚者的前程(這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是無法讓日本社會所接納的)。其次我不認為這是一部完全的家庭喜劇,雖然最後民男跟他爸爸一起逃婚的場面讓我忍俊不禁,但總的來說,導演主要想表現的是對於愛情及婚姻的思考、對於家庭及責任的反思,其中穿插著一些看似幽默實際乏味的場景,讓人感覺喜劇意味並不很重。

這部岩鬆了導演的電影,據說最初始的構想來自於他本人在二十年前寫的一個廣告創意企劃,當時沒人能理解他的劇本,企劃便就此冷凍。過了許多年,岩鬆了始終不曾忘記自己的作品,最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創作了電影劇本並把它搬上的影幕。不僅是對不太了解日本社會的普通外國人來說,這部電影有如天書般的難以理解,就連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自己對這部作品也難有足夠的認同和現實的肯定。所以這部電影在2008年的日本票房成績表現一般,而且並未得過任何獎項,連日本雜志評選的年度十佳都不見其蹤,可見什麼最佳外語片的說法,純粹無稽之談。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片子不行,個人認為本片的導演還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的,他大概是想用喜劇的形式來演繹自己對於家庭的思考吧,不知道是編劇的問題還是我們翻譯的不夠好(據說裡面的主演麻生久美子曾說「劇本的台詞寫得非常精彩!」,可惜我一點沒看出來),電影整體表現沉悶而又無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對電影本身的思考,而是莫明其妙的情節和不知所謂的猜想。好吧,我來說說我對此片的理解及想法吧,歡迎看過的人指教。

我注意到這部電影的時間鏡頭都是5月,等到電影結束時,卻給出最後一句話是「於是夏天來了」,什麼意思呢?首先對於日本而言,3月、4月、5月都是春季,而春天又是戀愛的季節,象徵萬物復甦及美好的愛情開始。這部電影把故事放在了春季的最後一個月,是點暗示這是趟末班的愛情列車。

雖然電影名叫《民男的幸福》,實際上卻有兩個男主角,民男及民男的父親。

民男,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不善言詞的成年男子,有著多次相親不成功的經歷及看似極度宅男的外表。
民男的父親,一個獨力把兒子撫養長大,為了兒子的幸福操心費神的單身父親,是個容易受女性歡迎的白領。

對於民男的幸福,民男的父親認為就是象絕大多數人一樣結婚成家。為此,民男的父親四處為自己的兒子尋找可適的對象,甚至於比自己的兒子還要緊張和著急。而民男呢,由於多次相親的失敗,讓他覺得自己很凄慘,反倒認為自己的父親比自己更有女人緣。這可以從電影開頭父子倆在百貨公司的樓頂上商量買相親見面時的鞋子的談話中可以得知。當時的民男對於看向自己父親的女人報以一種反感的態度,這給我一種怪異的戀父感覺,這在後來的電影發展中得到了證實,民男父親以前的舊睛人宗形小姐就是因為跟民男的關系處理不好,只好跟民男父親分手的。

我在想,民男的奇怪表現是不是跟自己生活成長的環境有關系呢。因為孩子本身對於自己的父母有一定程度上的血緣認同感,尤其是在失去自己的母親後,對於自己的父親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突然闖入自己生活的父親情人,一開始就是以排斥拒絕的狀態應付。而民男的父親出於對亡妻的愧疚以及家庭的責任,只好加倍的疼愛自己的兒子。當自己的兒子與自己的情人之間產生矛盾時,他首先放棄的就是自己的情人。所以民男父親跟宮地小姐之間的關系一直遮遮掩掩,不敢讓民男知道,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這正好說明了民男父親對宮地的感情,因為怕遭到自己兒子的反對使自己跟宮地分手。

而宮地小姐呢,一直以來扮演著見不得光的情人角色,這應該讓她很不愉快。當她遇上民男的舅舅透時,透告訴宮地,民男的父親跟宮地講的話是騙人的,是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才編出來的,這讓宮地完全失去了對民男父親的愛情。說實話,她跟透在一起確實要比跟民男父親在一起進更快樂些。

我一直在想透跟民男的父親,到底是哪個在說謊?看完整部電影,也沒有正面解釋這個問題。

於是我開始從劇情分析,如果是透講的是真話,那民男父親在宮地變心之後,一直苦苦追求及等候,甚至在民男的婚禮前正式向自己的兒子介紹了自己的情人,這一切如果是出於民男父親保護自己的目的好象又不是這么必要了;如果透講的是假話,那民男父親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有情人,不僅是宮地,連早就分手的宗形也一樣,這一切又顯示出民男父親自保的意識形態。呵呵,導演在這里玩了個真真假假的小花招。

既然從劇情分析不出來,那個說話人的心態來分析吧。透,一個虛榮到連回來都要裝模作樣,讓宮地給自己買漂亮西服,花言巧語騙人錢財的民男死去母親的弟弟,民男家房產的真正主人。民男的舅舅透,一直讓人以為去美國淘金,事實上是在美國混不下去後,又偷偷回來,住在了民男家天花板的閣樓上。在電影里並沒有直接說透隱姓埋名住了多久,但從沒關的空調開始,我懷疑透早就住在了上來,並一直偷聽並窺視著民男家的情況。民男父親跟對瞳子提到透時不屑一顧的表情,我認為透應該看見了,而透在對民男提起民男父親時的蔑視,我認為是透對民男父親反感的最佳體現。透因為長時間住在民男家閣樓上,所以對來訪的宮地也有所認識,他應該在那時就喜歡上宮地了吧,覺得不負責的民男父親不配有她,所以故意在宮地面前說些對民男父親不利的話,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結論是透所對宮地所說的話只能說對他自己有利,而並不一定就是事實的本身。

再來就是瞳子小姐了,很多人說她對民男的父親有感覺,我覺得應該是曖昧。因為民男不善言詞,她跟民男在一起所能聊的並不多,反倒是民男的父親比較會做人,還能聊上幾句。這位象風箏一樣的瞳子小姐很有趣,我不認為她完全愛上了民男(說實話,我真沒發現民男有什麼優點值得這樣一位美女喜歡。),她只是想結婚,想生個孩子而已,她的感情就象她所說的那樣「沒人用繩子拉著,她就不知道會飛到哪裡去了!」這證明了,她只想用婚姻的繩子拴住自己風箏一般飄忽的愛情。呵呵,女人是善變的動物哈!

好了,該說說結局了,這算是本片里的高潮!導演把《畢業生》的經典鏡頭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模仿了出來,成了本片里最好笑的部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民男會跟他父親一起逃婚,呵呵,這又得從民男的幸福說起了!

什麼是民男的幸福?民男和民男的父親都認為愛情和婚姻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在結婚前民男看到了他父親正式介紹的宮地小姐正跟自己的舅舅透狂吻在一起,並商量要把民男及民男的父親一起趕出住了幾十年的房子。這對民男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在教堂的反光鏡里看見了自己面帶苦澀的父親和在一邊狂笑的宮地和透,他因此產生了婚前恐懼症,在他心裡應該倍受女人愛幕的父親,居然最後竟然會給女人拋棄而不自知,那自己呢,自己會不會也象父親一樣,甚至於更加悲慘呢。

而民男的父親,他一直認為給民男娶到一位漂亮的兒媳是自己的責任。可到最後竟然發現,這位未來兒媳竟然讓他有些恐懼,穿起亡妻的浴衣,幫自己掛起衣物,送自己的生日禮物,害怕時過來擁抱自己,這所有的一切讓這位父親有驚嚇的感覺。他害怕自己的兒媳對他的曖昧(所以在發現領帶上有瞳的綉字時,他慌忙摘下來扔進抽屜里),更害怕自己對這種曖昧毫無抵抗能力(婚禮上,他滿頭大汗的想著漂亮兒媳種種曖昧的舉動)。

所以當婚禮進行到中間時,他大叫著民男的名字,兩人手牽手一起逃婚(也可以說逃避現實)。雖然這段跟《畢業生》的結尾很相近,但導演不想讓人們把兩者混淆(《畢業生》的結尾是兩個相愛的人在逃婚,導演可不想讓觀眾們認為民男跟他父親在玩同性戀),所以故事並沒有在公車上結束整個故事,而是繼續前進到了一片不知地點的荒原,讓民男跟隨著一個他叫她做「媽媽」的白衣婦女走進一片茫茫玉米地,而民男的父親則叫著民男的名字也跟著跑了進去。這里的白衣婦女正象徵著民男對美好婚姻的嚮往,還記得在逃婚時民男掉下的胸花嗎,民男當時是想回去撿的,只是後面的人追上來了,他不得不放棄撿它,可等到了公車上後,他又在回想那隻胸花,可那隻胸花已經被踩碎在了地上。總得來說導演玩得就是暖昧跟矛盾呀。

6. 日本電影生死戀影評

《生死戀》櫻花般的愛情

櫻花的花期,雖然從開花到凋謝可能就七天花期很短,但經歷了短暫的炫爛後隨即凋謝,把最浪漫的呈現於世後死於最美的一刻。《生死戀》中的愛情似乎就像櫻花般縱然結局是悲傷的,但曾燦爛的開放過。

電影中那些怒放的櫻花,皚皚白雪,湛藍的海灣把這段愛情故事襯托更加美麗動人。夏子放棄了導演野島的追求,勇敢的選擇自己的所愛,與野島的朋友大宮相戀。不久,夏子與大宮訂婚了,倆人兩地通信,把所有的思念與愛慕都化作一封封的書信,深情而細膩,會被這段感動到。一次意外事故讓情侶倆人天各一方,悲劇式的愛情總令人嘆息。

在通訊發達的今天,手機、簡訊、網路代替了書信,已有好多情侶不再用書信這樣傳統的方式來傳遞表達愛意了。或許戀情結束了,日後再翻閱當時的那些彼此留下的書信文字,又會是一陣感慨湧上心頭,一幕幕的感動隨著文字又浮現於眼前。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漸漸丟失掉了最樸素最浪漫表達愛的方式。現在愛情所附加的條件也越來越多,不再簡單。

記得當年覺得日本最漂亮的女人只有倆個,一個是山口百惠清純可愛如小兔子般,另一個就是栗原小卷了成熟溫婉像只貓。已不記得當年看《生死戀》時是否看到了夏子與大宮熱吻的細節,在重溫電影時,看到夏子與大宮接吻覺得是很正常的親熱動作,如果換在八十年代初國內在大銀幕上上演接吻那一定很色很大膽的行為。

7. 日本電影《亂》的影評

《東京物語》的矛盾與無奈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一出現就會像山洪那樣馬上爆發,不可遏止的。有些矛盾從形成到真正出現都像一滴水,水緩緩從天空落下,即便是掉在地上,你也感覺不到它與地面接觸的響聲,一切都平平靜靜的。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裡面講述家庭間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就是這樣,十分含蓄內斂,不急不躁。
看《東京物語》感覺就像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述敘著故事,沒有澎湃和激昂,只有平靜,甚至會覺得有點拖沓。這部影片中沒有張藝謀《英雄》中那樣宏大的場面,有的只是一些平常瑣碎的生活片段;沒有《Out Of Africa》中那樣具有特色的音樂背景,有的只是緩緩的人物對話;也沒有《綠茶》中搖擺不定、奇特的鏡頭,一切都是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這些反而使人覺得這部影片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親切感,一種可以從銀幕中流露出來而流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親切感。

影片中兩位老人從鄉下去東京看望子女,並想順便在東京遊玩,但是子女們為了生計無暇陪父母。最後兩位老人回到鄉下時,母親就因患病逝世了,子女匆匆趕回去奔喪後又回到東京了。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卻平常家庭生活常見的問題,兩位老人的到來使子女忙碌的工作之餘還得照顧老人,老人想到別出遊玩但卻得不到子女的陪伴,最後子女來奔喪都是來去匆匆的。這樣的矛盾貫穿此片,但這種矛盾拍得有點不著痕跡,而是隱藏在父母與子女的彬彬有禮的對待中。

除了這部影片矛盾之外。我們可以摸索出另一樣的東西——人生的許多無奈。子女不是不孝順,只是無暇抽出時間來陪父母。為生計奔波,這對普通平民百姓來說是很現實的問題。在這個社會許多事情不是如買菜做飯那麼簡單,想怎樣就怎樣,片中的兩位老人也充滿無奈,雖希望子女能有多點時間陪一下自己,但必須對他們忙碌的生活給予理解,只是內心十分失落。

片中有一個場景使我很有感觸。這個場景是用一個長鏡頭拍兩位老人度假時看日出。柔和的晨光撒在平靜的海面上,海邊的堤岸上坐著兩個寂寞的老人。等到他們往回走時,堤岸上留下的只是兩個老態龍鍾的老人相互攙扶的背影,這時那份得不到子女陪伴的無奈在周圍慢慢擴散開了。看到這我覺得一陣心酸,不禁想起了我的爺爺和奶奶。有一年國慶時他們打電話想叫我爸陪他們去西安旅行,我爸去就方便有個照顧,到西安旅行他們一直惦記了好幾年了。但最後因為我爸忙,終究沒陪爺爺和奶奶去。那時電話是我接的,爺爺沒說什麼,還一勁地說:「你爸忙,工作要緊。」但爺爺那把蒼老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傳進我心中,使我覺得很沉。等我悠悠掛上電話時,喉嚨就哽住了。

家庭中的矛盾和人生的無奈在《東京物語》中交織成一張網,籠照在片中的家庭。在這部宛如小溪流水般平穩的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細膩與親切。人的一生中有誰可以逃避片中的情況呢?又有誰可以處理的游刃有餘呢?

《亂》影評

我記得一位朋友在評價黑澤明的代表作《亂》時,說:「太郎殘忍、二郎陰險,而皆昏庸。唯三郎善良,而富有謀略,可惜誤中槍彈。」只是,我在看《亂》時,卻實在提不起對三郎的好感,我甚至以為,一文字家的毀滅,三郎難逃其咎。
故事開始時,老侯爺(時間太長,名字已經忘了,似乎是一文字政虎)就令三個兒子折箭,教育他們要團結。這個方法,蒙古的阿蘭豁阿,日本的毛利元就都用過,而且都起到了相當好的效果。應該說,老侯爺的本意相當好,方法也不錯,若三個兒子果真如他所願,團結在一起了,一文字家絕對不會這么快滅亡的。偏偏三郎與父親作對,用蠻力將三箭折斷,使老候爺的良苦用心,演變成了滑稽的鬧劇,他意圖達到的效果,盪然無存。三郎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時的逆反心理;還是在暗示父親:即使三個兒子團結了,一文字家也難逃失敗的命運;或者警告父親:三個兒子本就不可能團結,無論父親怎麼努力,都是白費心機?
老侯爺讓位,被認為是一文字家分裂的契機,三郎的勸阻,因此被認為是深謀遠慮且忠心耿耿。然而,該老的東西,都將老去,這是誰都無法違背的自然法則。老侯爺盡管當時還能射中野豬,卻在外國使臣面前晝寢,這證明,他已廉頗老矣,他的位置終將讓出,否則,難道要在這個位置上坐到死,這樣他的兒子就不會分裂了?在戰亂之時,一些聰明的統帥,總在自己頭腦清醒的時候,就讓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然後憑借自己的才智、威望輔佐兒子,指導兒子,支持兒子,在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是這么做的,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兒子,樹立兒子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陰謀:到現在,還有人為康熙晚年的糊塗而扼腕嘆息。由此可見,老侯爺還是相當有遠見的。當然,他這么做,並非沒有弊端,主要是他讓三個兒子各佔一座城池,平分秋色,使繼承人沒有太多的優勢。但這個弊端與退位沒有關系,因為提前退位而導致內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武靈王,他退位後,自稱主父,凌駕於趙王之上,甚至試圖再行廢立之事,結果被關起來,活活餓死。一文字老侯爺所做的,似乎與乾隆一樣,只是想安享晚年,本不該引起兒子的嫉恨的,但由於三個兒子實力相當,他到哪家,都會在事實上分權,這是太郎、二郎所無法容忍的,三郎在這上面沒有一言勸諫,只是一味的「嘲笑」父親的讓位,可以說是毫不明智的。
由於三郎屢次與父親對著干,暴怒的老侯爺趕走了他,他也拂衣而去,做了別家的女婿。既然他看出父親退位之舉的不妥,那他為什麼不忍辱留在父親的身邊——這與給長者折枝一般,是不難做到的,只要暫時道歉就行——然後力圖挽救。他若留在一文字家,大郎、二郎也不至於敢如此直露的拒絕父親;有他的牽制,大郎、二郎也不會很快就兵戎相見,演出驚心動魄的兄弟相殘的悲劇;他若留下,父親在被兩個哥哥拒絕後,只好還有第三城可呆,而不至於流浪荒野。但他走了,投靠了一文字家的仇敵——雖然當時,他們已經在尋求和平。他勸一名跟隨自己的將領回到父親身邊,但那將領一無兵,二無權,回去又有何用?他自己為什麼不能回去?更惡劣的是,他的部下,公然全軍追隨了他,這實際上首先開了一文字家的分裂的先例,首先分裂的,正是三郎!
接著,家中內亂,老侯爺被趕了出去,身邊只剩下一兩個人,大郎被殺,二郎幾乎完全控制了一文字家,這未始不是不得已的解決辦法,畢竟一文字家又歸於了一統,三郎完全可以把父親接過來,讓他安養晚年。或者,假如他不忿二郎所為,他至少可以先把父親接來,父子兩人徐圖恢復。但他卻愚蠢的向一文字家的仇人借兵,結果兩家一舉覆滅了一文字家,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中了流彈。
有人為三郎的死嘆息,認為假如三郎不死,一定可以復興家族,但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其實,兩家既然已經覆滅了一文字家,難道還會把到嘴的肥肉讓出,客客氣氣的將已經佔領的土地、城池還給三郎,給自己留下隱患?這樣的情形,大約只能發生在三郎的白日夢里。

8.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怒り》

何以為「怒」
文/夢里詩書

三個平行故事在一起殘忍兇殺案的穿插揉合,所形成的卻並不是何般故布疑陣的懸疑,李相日用一個「怒」字作為片名所貫穿始終的其實是最為復雜的人性,這是一部即將信任與救贖濃墨重書,也將自私、殘酷、懦弱這些陰暗暴露無遺的作品,以此所誘人的深思,其實早使誰是兇手的結局在這部電影中變的無足輕重。

《怒》至少在我眼中看來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當故事伊始,一場直白的兇殺案件,一個用鮮血寫成的「怒」字,讓人一度錯以這會是一部抽絲剝繭將真相徐徐解密的懸疑電影,但隨著劇情在三個平行故事的展開發酵,卻又讓人驚奇的發現,每個故事似乎都與兇殺案有著那麼些許似有似無的聯系,但每個故事卻都有著自己的劇情主線,而這些都是由社會邊緣人揉合成的支線脈絡,其實才是真正對「怒」的著點。

電影中所展現的人物幾乎含乃了日本社會所有的邊緣化人群,精英白領與無業遊民的同性戀,沒有法律庇護的流浪打工人,逃避社會的背包客,略有智障的風塵女,遭受美軍性侵的高中生,這些背負在不同角色上的不同故事,並不誇張的說每個人都可以拍成一部不錯的電影,而李相日將如此眾多的角色皆揉合在一部電影之中,卻幾乎沒有讓人有感何般混亂或是突兀,反而每個人物都成為了電影突顯「怒」的契機,如此精巧的呈現,即得益於同名原著的藍本奠基,更以得益於導演尤為深厚的執導功底。

當我們透過電影所塑造的一個又一個邊緣化人物,伊始真凶是誰的問號,已然在這個三線共進的平行故事中,變的並不重要,導演在致力展現種種日本社會問題的同時,其所讓人深陷的是一種對現代社會人與人間關系的思考,在《怒》中不論是父女,伴侶,還是好友,他們的關系都是脆弱的,每個人都希望在一種微妙的關系中維持平衡,但在沒有了以信任為基礎的前提下,一切又變的搖搖欲墜,「怒」在電影中最終為人所見的不過是掩蓋人性自私懦弱的遮羞布。

兇殺懸疑在 《怒》中僅只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噱頭,電影對何以為「怒」的詮釋,最終所想帶觀眾探尋的是人性的谷底,是因為無法信任而衍生的心魔,以此所寫實的「怒」,不得不令讓人稱道在平穩內斂的敘事里充滿了真正直擊人心的力度。

9. 電影《怒》結尾兇手死了的寓意是什麼

電影《怒》結尾兇手死了的寓意是表達兇手田中他對於社會不公平對待的"怒",發泄在比他更弱小的東西身上,然後換來的是信任的瓦解,陷入社會的死循環。對社會的不公平對待(田中),對於現實的不滿(愛子),對自己犯的過錯(優馬),我們的"怒"沒有向直接令你感到"怒"的人發泄。

相反,受到傷害的往往是信任你的人,你身邊的人。

整部影片中,都在貫穿著「憤怒」的情緒,這種憤怒來源於底層、邊緣人物對於現實的反抗,卻發現無能為力的憤怒。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大概也是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思想吧。你努力掙扎著,卻發現現實絲毫不為所動的時候,大概也只剩下憤怒了吧。

(9)日本電影怒影評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這部電影《怒》開始就展現了一場兇殺案現場,東京八王子地區一對夫婦慘遭謀殺,慘死在自家浴室。狹小的房間,滿地的鮮血,兇手在殘忍殺死夫婦倆後,用鮮血在牆上留下了一個大大的「怒」字後逃逸,場面十分血腥殘暴。

電影講述了三個人的故事:

廣瀨鈴是背叛的憤絕。被美軍強暴然後自己的同伴、自己的心儀的對象在事發現場,卻保持了沉默。森山未來是反社會的憤怒。受到了來自社會的不公正的待遇。無人島是逃離的法外之地。妻夫木聰是對自我的憤恨。傲慢毒舌自戀自私,完美精英主義的同性戀。因為猜忌而失去愛人。

松山研一是得不到社會法律庇護的隱忍,憤怒偶爾表現在眼神里。但也就只在眼神里。渡邊謙一是無言的悲憤。因為智力障礙的女兒宮崎葵在風俗店的緋聞,而受到周圍人的非議。唯獨宮崎葵是列外。結尾終於找回愛人,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長發上別著的小紅花不見了。也不是幼齡小姑娘的笑臉,而是含著淚水但卻無所畏懼的特寫,給人卻帶來一絲成長和未來的希望。

10. 對於《諸神之怒》這部電影,光是差評已經不足夠描述它的爛了

一部講述西方諸神的口碑與票房撲街的、仍然比我國《封神傳奇》好那麼一丟丟的爆米花電影。不敢恭維的一部電影,純屬借著3D的噱頭在全世界圈錢,盡管被罵得體無完膚,但是在國內依然收獲了不錯的票房。慶幸我當年沒有去電影院看。後來在愛奇藝上以1.5倍速度拖完的,沿襲《諸神之戰》的大致套路,藉由希臘神話故事,來講述珀修斯與一眾英雄前往冥界營救宙斯的故事。

但是我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就算渣,這部《諸神之怒》也比我們的國產大片《封神傳奇》好那麼一丟丟。遙想我們的《封神傳奇》,也是諸神之鏖戰啊,集結了李連傑、范冰冰、黃曉明、古天樂、Baby……號稱要打造史上最酷炫吊炸天的3D封神榜,可是結果呢?被網友評價為「一坨黃金打造的熱翔」。值得我們的電影人反思,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