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賈樟柯日本電影影響
擴展閱讀
印度電影壞老師 2024-10-31 21:30:16
庸才電影豆瓣 2024-10-31 21:29:54
日本電影一艘船飛到空中 2024-10-31 21:19:18

賈樟柯日本電影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6-09 18:51:49

❶ 為什麼賈樟柯的電影在國外評價很高

這個導演是一個很不錯的導演,他的很多影片在國外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因為他的電影很符合外國人的餓,胃口外國人很喜歡看他的電影,所以說他的電影在國外的評價就非常高。

❷ 為什麼賈樟柯的電影都被禁

並沒有都被禁。《世界》不是公映了嗎?只是有些電影的經營渠道沒有選擇國內罷了。由於題材限制,報審肯定無法通過,但是作為藝術家,他又具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所以,他就進行不報審的地下製作,直接拿到國外參展,走國外的院線系統以此方法收回投資成本,甚至贏利。這種方式大多的題材以現實主義作品和年代劇居多。
現實主義作品:賈樟柯《小武》 李揚《盲井》
年代劇:陳沖《天浴》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❸ 賈樟柯屬於什麼流派

編輯詞條賈樟柯

姓 名 賈樟柯
出 生 日 1970年
出 生 地 中國山西汾陽
國家/地區 中國
職 業 導演,編劇
編輯本段【簡介】
1970年賈樟柯生於中國山西汾陽,1993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為了實現孩童時期的導演夢,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由此開始了他的電影實踐。 1995年拍攝第一部57分鍾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盡管這不是一個成功的作品,但它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開始他的成名作《小武》。在這部影片中,他的獨特視角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小武》在國際廣受好評,得了8個獎,也成為國內小資青年的追逐對象,賈樟柯一舉成名。彼時,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則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其後,賈樟柯又拍攝了《站台》、《任逍遙》、《世界》等幾部長片。2006年在拍攝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賈樟柯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者的地位得以確立。
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從《小武》發端,到如潮好評的《三峽好人》,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
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
如何切入現實對很多導演來說困難重重,賈樟柯卻舉重若輕,這來源於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心態,總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構歷史的記憶:《小武》中冷靜的鏡頭、紀實的風格立即從紛繁復雜的變遷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覺;《世界》在更大規模上表達了中國的變遷;《三峽好人》不但展示出廣闊的社會變遷圖景,而且虛構性被置於紀實性的敘述之中。他的電影有自己的世界,並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這個世界變遷的意義。
因此,如果把賈樟柯置於更宏大的歷史坐標中考量,他掀起的最大波瀾,甚至已經不是幾部電影所能概括。隔了十年回頭去看,賈樟柯影像的文本意義恰恰是對正在經歷激烈全球化變遷的古老中國的一段驚心動魄的記錄,所有的細節已經沉澱到時間的潛流里去,留下的是一個個沉默的動容、一段段不朽的絕唱。也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的生命的喜悅或沉重。」
賈樟柯曾經說過一句話,"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倒的人。"在過去的10年當中,他特立獨行,用他的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
主要作品一覽
《二十四城記》 劇情片,152分鍾,彩色,2008年
《無用》 紀錄片,81分鍾,彩色,2007年
《三峽好人》 劇情片,108分鍾,彩色,2006年
《東》 紀錄片,70分鍾,彩色,2006年
《世界》 劇情片,120分鍾,彩色,2004年
《任逍遙》 劇情片,113分鍾,彩色,2002年
《站台》 劇情片,154分鍾,彩色,2000年
《小武》 劇情片,107分鍾,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 錄像,58分鍾,彩色,1995年
編輯本段【作品】
◇小武(1998,107分鍾,故事片)
導演: 賈樟柯
主演: 王宏偉 / 郝鴻建 / 左百韜 / 馬金瑞 / 劉俊英 / 梁永浩
上映年度: 1998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 斯道獎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
第3 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比利時電影資料館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
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
1999年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波常說,中國人最缺乏的就是個人尊嚴。除去家族內部,在大多數的社會環境里,人通常只是作為一個「東西」存在,而《小武》講述的便是一個最低微的「東西」追求其個人尊嚴的故事。小武是汾陽的一個手工業者(小偷),他戴著粗黑框眼鏡,寡言,不怎麼笑,頭時刻歪斜著,舌頭總是頂著腮幫。他常常撫摸著石頭牆壁,在澡堂里練習卡拉OK,與從前的「同事"現在的大款說幾句閑言淡語,他穿著大兩號的西裝,在大興土木的小鎮上晃來晃去。他很清楚自己必然要被淘汰,這與他的職業無關,可能是他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他去找以前的「戰友」小勇,可是小勇如今已經是縣里著名的企業家,是納稅大戶,兩人在屋裡坐了半天,話卻寥寥無幾。在小勇結婚時,小武遵照以前的誓言送錢去給他,卻因小勇說錢臟而退回。在被朋友拒絕之後,小武經常去唱歌,認識了歌女胡梅梅。有空的時候,小武經常陪胡梅梅去逛街、打電話。後來小武的徒弟倒談了一個女朋友,而小武自己沒多久卻被胡梅梅無情拋棄。小武回到了家,可是家裡的任何人都不接受他。他經常在拆建的破敗的縣城裡晃盪,最後被父親趕出家門。最後小武在一次例行「工作」的時候,被公安幹警抓獲並被銬在電線桿上。 街上的行人冷漠地看著他,他冷漠地看著街上的行人。
◇站台(2000,193分鍾/154分鍾,故事片)
導 演:賈樟柯
主 演:王宏偉 飾 崔明亮
趙 濤 飾 尹瑞娟
楊荔鈉 飾 鍾 萍
梁景東 飾 張 軍
類 型:劇情
片 長:154分鍾
上映日期:2000年9月4日(義大利)
2000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0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2001年獲瑞士弗里堡國際電影節唐吉可德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01年獲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獎
2001年獲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2001年獲第30屆蒙特利爾國際新電影新媒體節最佳編劇獎
2002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一九七九年,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
汾陽縣文工團的崔明亮、張軍等年輕人在舞台上排演詩朗誦《風流歌》。朗誦的女演員殷瑞娟,是崔明亮傾慕的戀人。兩人一起參加工作,經常在一起排練,但關系微妙,從未相互表達。星期天,崔明亮和張軍約殷瑞娟,鍾萍等同事去看電影《流浪者》,恰巧碰到了殷瑞娟的父親。殷父不喜歡女兒與崔明亮在一起,以為兩人在談戀愛,從電影院將女兒叫走,大家不歡而散。
殷瑞娟和崔明亮都極不平靜,兩人在黃昏的街上不期而遇,終於表達了愛情。
進入八十年代,中國開始開放沿海城市。
大家在發廊里聽鄧麗君的《美酒加咖啡》。張軍請假前往廣州看望姑媽。廣州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在此地匯集。
崔明亮收到張軍從廣州寄來的明信片,望著畫面上的高樓大廈,崔明亮徹夜難眠。
張軍從廣州回來,帶回了電子手錶、錄音機以及一把紅棉牌吉它。人們開始接觸到更多的音樂,崔明亮也開始迷上了吉它。
文工團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排演了一台輕音樂節目,並要巡迴演出,但殷瑞娟的父親病了,她不能與崔明亮他們一起遠行。一對戀人不得不別離。
清晨,一輛汽車拉著崔明亮和張軍等人向遠處駛去,開始了他們的演出之旅。
◇公共場所(2001,31分鍾,紀錄片)
第13屆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

◇狗的狀況(2001,5分鍾,紀錄片)
2001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特別展映。
◇任逍遙(2002,113分鍾,故事片)
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16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特別獎
2004年洛杉磯影評人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2年美國《電影評論》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鍾,故事片)
導演:賈樟柯
主演:趙濤 成泰燊 黃依群 王宏偉 安娜
類型:劇情 片長:108分鍾
星匯(香港)投資有限公司
上影集團上海電影製片廠 聯合出品
北京春天廣告有限公司 西河(香港)製作 聯合攝制
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 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最佳攝影獎
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 7屆法國杜威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金荷花獎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2005年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電影手冊》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趙小桃(趙 濤 飾)坐在單軌列車上打電話,她說她要去印度。她以前的男朋友突然來找她,他說他要去烏蘭巴托。
趙小桃說的印度是世界公園的微縮景點,她在公園里跳舞,為遊人表演。她以前的男朋友要去的烏蘭巴托是蒙古的首都,在北京往北的遠方。
他們相見,吃飯。小飯館彌漫的煙霧正好掩飾他們告別的憂傷。
趙小桃又坐在單軌列車上打電話,她說她想見他。他是她現在的男朋友,叫成太生(成泰燊 飾)。他正在艾菲爾鐵塔上執勤,是世界公園的保安隊長。
他們都住在公園里,一起工作,吃飯,游盪,爭吵。
他們都來自外地,在這座城市裡幻想,相愛,猜忌,和解。
這是2003年的北京。城市壓倒一切的噪音,讓一些人興奮,讓另一些人沉默。
這座公園布滿了仿建世界名勝的微縮景觀,從金字塔到曼哈頓只需十秒。
在人造的假景中,生活漸漸向他們展現真實:一日長於一年,世界就是角落。

◇東 (2006, 70分鍾, 記錄片)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義大利紀錄片協會最佳記錄片獎
義大利藝術協會2006開放獎
2006台北國際記錄片雙年展最佳亞洲紀錄片獎

◇三峽好人 (2006, 105分鍾, 故事片)
英文名:Still Life
出品人:周強 淡勃 任仲倫
編劇/導演:賈樟柯
主演:趙 濤 韓三明
友情客串:王宏偉
剪輯:孔勁蕾
攝影:餘力為
美術設計:梁景東 劉強
錄音:張陽
類型:劇情
出品:西河星匯 上影集團上海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
第28屆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7年挪威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煤礦工人韓三明從汾陽來到奉節,尋找他十六年未見的前妻。兩人在長江邊相會,彼此相望,決定復婚。
女護士沈紅從太原來到奉節,尋找她兩年未歸的丈夫,他們在三峽大壩前相擁相抱,一隻舞後黯然分手,決定離婚。
老縣城已經淹沒,新縣城還未蓋好,一些該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該舍棄的要舍棄。
賈樟柯關於《三峽好人》
有一天闖入一個無人的房間,看到主人桌子上布滿塵土的物品,似乎突然發現了靜物的秘密,那些長年不變的擺設,桌子上布滿灰塵的器物,窗檯上的酒瓶,牆上的飾物都突然具有了一種憂傷的詩意。靜物代表著一種被我們忽略的現實,雖然它深深地留有時間的痕跡,但它依舊沉默,保守著生活的秘密。
這部電影拍攝於古老的奉節縣城,這里因為三峽水利工程的進行而發生著巨大的動盪: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無數家庭被遷往外地,兩千年歷史的舊縣城在兩年之內拆掉並將永遠沉沒於水底。帶著攝影機闖入這座即將消失的城市,看拆毀、爆炸、坍塌,在喧囂的噪音和飛舞的塵土中,我慢慢感覺到即使在如此絕望的地方,生命本身都會綻放燦爛的顏色。
鏡頭前一批又一批勞動者來來去去,他們如靜物般沉默無語的表情讓我肅然起敬。
◇《無用》 (2007, 105分鍾,紀錄片 )
英文名:in-utile
導演:賈樟柯
攝影:賈樟柯
攝影指導:餘力為
剪輯:張佳
作曲:林強
出品人:周強 毛繼鴻 康健民
出品方:北京西河星匯數字娛樂技術有限公司
狀態服裝設計(珠海)有限公司
中國電影家協會
獲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
悶熱的廣州,電扇將鐵絲上掛著的衣裙吹起,縫隙間露出服裝女工的臉.在縫紉機巨大的轟鳴聲中,日光燈下的工人顯得無比安靜.那些即待出廠的衣服不知將會被誰穿起, 流水線上每一張面孔的未來都不夠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裝設計師馬可帶著她新創立的中國品牌「無用」參加2007年巴黎冬季時裝周.她把她的服裝埋在土中,讓自然與時間一起完成最後的效果。她喜歡手工製做所傳遞的情感,厭倦流水線的生產,變成一個不喜歡時裝的設計師……
◇二十四城記
·英文:24 City
·片長:152分鍾
·編劇:賈樟柯 翟永明
·導演:賈樟柯
·主演:陳 沖 呂麗萍 趙 濤
·友情客串:陳建斌
·攝影指導:餘力為 王 昱
·作曲:半野喜弘 林 強
·剪輯指導:林旭東 孔勁蕾
·出品:上影集團上影製片廠
北京西河星匯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戛納首映:2005年5月17日
2008年,賈樟柯的新作《24城記》入圍戛納電影節,未有斬獲,又入選9月-10月的紐約電影節。
1958年,一家東北的工廠內遷西南。
大麗(呂麗萍),1958年從沈陽來到成都,成為工廠的第一代女工,千里之遙的遷徙帶給她難以釋懷的往事。
小花(陳沖),1978年從上海航校分配到廠里,外號 「標淮件」,是工人心目中的美麗廠花。
娜娜(趙濤),1982年出生,在時尚城市和老廠之間行走,她說她是工人的女兒。
三代廠花的故事和五位講述者的真實經歷,演繹了一座國營工廠的斷代史。
他們的命運,在這座製造飛機的工廠中展開。
2008年,工廠再次遷移到新的工業園區,位於市中心的土地被房地產公司購買,新開發的樓盤取名「二十四城」。
往事成追憶,斗轉星移動。時代不斷向前,陌生又熟悉。對過去的建設和努力充滿敬意,對今天的城市化進程充滿理解。
◇《河上的愛情》
導演:
賈樟柯Jia Zhangke
主演:
郝蕾(聽歌 blog)Lei Hao
郭曉冬( blog)Xiaodong Guo
趙濤(blog)Tao Zhao
王宏偉Hongwei Wang
影片類型:
短片
劇情簡介:
趙濤、郭曉冬、郝蕾和王宏偉,他們分別扮演畢業10年再度聚首的大學同學。該片於蘇州古城拍攝,延續了賈樟柯以往電影中的傷感,被稱做「70年代人的青春哀歌」。
幕後花絮:
影片在三天內拍完,《河上的愛情》雖短,但內在滲透的信息量卻很大,有充分的遐想空間。第一次和賈樟柯合作的郭曉冬非常感慨,他寄望於未來與賈導有更多合作,也感謝導演能夠滿足其一直都很希望去威尼斯電影節的心願。而另一位第一次和賈樟柯合作的演員郝蕾,則直率地說,「入圍是導演的影響力,我們發揮的作用不是特別大」。相較郭曉冬和郝蕾,趙濤與王宏偉是賈樟柯的老搭檔,他們更熟悉於導演即興的發揮以及現場的掌控程序。但王宏偉還是發現賈樟柯更加平靜,他以「一如既往的好」來贊嘆老搭檔趙濤的表演。
而趙濤則謙虛地表示從處女作《站台》開始就得益於王宏偉的幫助,他自電影學院熏陶出的電影理解,能夠指導自己演得更好。她雖然與郭曉冬是第一次合作,但因為二人在細節和情節上的關聯,覺得彼此「很有情感和默契」。

❹ 為什麼賈樟柯的片子拍的那麼好

以中國現在的市場來說,文藝片還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很多都還不能在大影院上映,真正喜歡的人會找碟來珍藏,而商業片至少在票房上有保證,利潤多,所以一般導演都會選擇大市場高利潤
賈樟柯貴在他能堅持走自己的路那麼久,從一開始國內默默無聞,國外獲大獎這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到現在也漸漸被大眾所接受,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進步。
其實,賈樟柯的電影一般都比較真,能夠真正反映但是人們的生活面貌,也比較朴實,沒有任何的嘩眾取寵,值得尊敬

❺ 賈樟柯三部曲為什麼禁

只是經營渠道沒有選擇國內罷了,由於題材限制,報審無法通過。

《任逍遙》是由賈樟柯執導並編劇,趙濤、趙維威、吳瓊等人主演的劇情類電影。該片於2002年5月23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講述了兩個少年為擺脫無盡的無聊也為了給自己定位而出去搶劫銀行的故事。

(5)賈樟柯日本電影影響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賈樟柯拍攝該片的靈感來自於他在故鄉山西拍攝紀錄片時,被工業城市大同的建築所感動,從而產生拍片的想法。

與賈樟柯以往的電影不盡相同的是,該片並不像《小武》或是《站台》那樣把拍攝地點設在以農業化為背景的城市,而是將述事背景設定在大同這樣的工業化城市,影片把男、女主人公定位在十八、九歲的孩子中間,這也是賈樟柯第一次以青少年視角來拍攝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層面。

❻ 賈樟柯逆襲禁片導演,國內票房慘敗為何還能享譽國際

因為他拍的片子其實質量還是挺不錯的,只不過這些影片在國內沒有市場罷了,但是這並不妨礙他能夠享譽國際。

❼ 賈樟柯的片子為什麼都是禁

並沒有都被禁。《世界》不是公映了嗎?只是有些電影的經營渠道沒有選擇國內罷了。由於題材限制,報審肯定無法通過,但是作為藝術家,他又具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所以,他就進行不報審的地下製作,直接拿到國外參展,走國外的院線系統以此方法收回投資成本,甚至贏利。這種方式大多的題材以現實主義作品和年代劇居多。
現實主義作品:賈樟柯《小武》 李揚《盲井》
年代劇:陳沖《天浴》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❽ 賈樟柯在國內導演里到底是什麼水平

賈樟柯,一個來自中國基層的民間導演,追求影像「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他特立獨行,用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他直言批評當代中國電影缺乏對真實生命的關註:第四代執著於倫理道德,第五代迷戀於歷史寓言,第六代在都市搖滾里陶醉、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東方早報網評)
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西安晚報 數字報刊評)

❾ 大家對賈樟柯導演及其作品評價如何

「大家對賈樟柯導演及其作品評價如何?」針對這一問題,我整理了一篇問答精選,供大家參考哦~

對於ID為「孫舒瑤」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么說的:

賈樟柯是中國電影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他獨特的電影風格成為國內電影的另類,但在國際上備受推崇,其作品在國際主流電影節上屢獲大獎,成為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一張嶄新的名片。作品闡述賈樟柯個人生活經驗對他的藝術傾向的影響,並結合巴贊紀實美學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理論對賈氏電影風格做了概括分析。賈樟柯的凝視,即為中國電影留住人情。他偏愛於長鏡頭,他認為,這是一個特別民主的電影語言,給人一種真實感,讓觀眾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在賈樟柯的電影里,全都是偏於紀實風格的沉穩而不張揚的敘事。在楊瀾訪談錄里他自己講,他要拍電影的原因就是因為在中國當時的電影屏幕上看不到與自己這種小人物有關的東西。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在他的《什麼是好電影》這本書中,闡釋了好電影的定義。

你贊同哪位網友的觀點呢?

❿ "地下導演"賈樟柯的電影為何屢屢被禁"

賈樟柯是一個小山村裡走出來的人,但是他從小就熱愛文學,學生時期還出了一本詩集。當他接觸到陳凱歌的電影《黃土地》的時候,被震撼了,從來不知道,電影原來比文字更有震懾力,所以他就立志要去拍電影,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他如願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的文學系,在這里開啟了他電影之旅。

三、賈樟柯的用人標准。

賈樟柯拍電影,從來不會因為這個演員有多少流量而去選角,而是他會選一些相對不是那麼出名,卻更適合他的風格的角色。當初賈樟柯和趙濤的合作就是這樣一個初衷,趙濤站在賈樟柯的肩膀上火了,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趙濤成就了賈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