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日本沉沒電影
擴展閱讀
香港電影這個夏天有柔情 2024-12-29 09:13:51
老電影高清片 2024-12-29 09:05:33

日本沉沒電影

發布時間: 2021-05-20 07:12:50

❶ 求日本沉沒電影

日本人分別在1973年和2006年拍了兩次日本沉沒。劇情基本一致,都是說因為自然災害導致日本列島沉入太平洋。在沉沒前日本政府在國際社會幫助下竭力自救的故事。不同的是因為電影特效的進步,06年拍的更好看而已。在73年版本里,還有日本政府向中國求助的情節,裡面的中國官員穿著中山裝的模樣倒是和那個時代十分吻合。
這兩部電影在網上都有下載
http://www.bttiantang.com/subject/7986.html(2006版)
http://www.bttiantang.com/subject/17115.html(1973版)

❷ 電影《日本沉沒》

可能發生,但應該沒那麼塊,地殼運動相對要緩慢多,能夠給人們反應時間

❸ 電影《日本沉沒》觀後感,700字,

據8月30日《大河報》報道,9月14日,投資20億日元、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日本沉沒》開始在中國上映。這是1973年同名舊作的翻拍版,改編自著名作家小松左京20多年前的同名災難小說。故事的梗概是:幾位頭腦敏銳、有正義感的海岸地質學家發現日本列島將要沉沒的徵兆。消息傳出,全國嘩然,有的質疑,有的嘲笑。但越來越多的跡象無情地證明了他們的推斷,內閣首相不得不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處於一片惶恐和混亂之中。在接連不斷的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中,人們紛紛轉移財產,想方設法逃往國外,內閣策劃向世界各地輸出移民,又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響和不同態度、對策。小說最後以日本列島終於沉沒在萬頃波濤中而告終。

在我們看來,這部旨在喚醒或鞏固日本人憂患、預警意識的電影也太危言聳聽了,半個多世紀來生活在和平和富裕生活中的日本民眾能接受這樣的電影嗎?官方不加以干涉嗎?回答是肯定的。去過日本書店的人都能發現,這類書籍俯拾皆是,如《日本危機》、《日本面臨挑戰》、《日本的悲劇》、《日本即將崩潰》、《日本向何處去》等等。正如日本一家報紙在解釋這種現象時說,它准確地抓住了日本人的敏感神經。日本是個島國,四周是海洋,國家就像一頁小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加上地震、火山頻發,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大,這使他們總是缺乏安全感,這種感受很自然地孕育了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世界少見的憂患、預警意識。他們凡事總愛向前看,從最壞的方面去考慮,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叫喊「狼來了」的辦法刺激公眾的的這種意識。《日本沉沒》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日本人的憂患、預警意識使日本民族受益極大。只舉一個例子。20年多前的小說《日本沉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本官房長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不管怎樣,日本經濟不同海外聯系,就無法維持了。整個日本社會已經到了如果不飛向世界、不飛向海外,不到外面尋找為人類做些貢獻的新工作,就寸步難行的時候了。如果再陷在國內事務中不能自拔,那就只會自己害自己了。」(見《曖昧的日本人》一書)作者在書中還做出這樣的構想:日本壟斷資本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滲透,實行遷廠和對外投資,同美國、歐洲共同體競爭。」對照這些文字,看看日本本土出現的「企業空洞化」現象,想想目前遍布全世界的日本企業和馳名全球的眾多名牌,想想他們與美歐持續不斷的貿易摩擦和競爭勢頭,就不言而喻了!

我很自然地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國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但中國人為何從來不寫這樣的書?我想,這也與地理因素有關。中國不存在被海洋吞沒的危險,國土巨大,即使常常發生地震、暴風、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但畢竟迴旋餘地大。和日本相比,這是我們的優勢,但也因此培育了我們的短處——自古盲目自大、滿足現狀、不喜歡往前看、熱衷崇古、缺少憂患或預警意識等心理。這種心理目前仍然在延續著。比如,如果現在某個中國作家也寫一個類似的電影劇本,預示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某個重要城市將因地震、海嘯、火山、沙漠化、沙塵暴、洪水等輪番襲擊而徹底毀滅,這書能出版嗎?恐怕很玄,首先會被一批「聰明」人用「杞人憂天」的古訓加以嘲笑和譴責,接著會因「危言聳聽、製造恐慌、不利於穩定」等理由而不許出版,至於拍成可以造成更大傳播效應的電影電視劇,那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了。

對重大自然災難的預警,無非是將細微的、常人難以發現的災難預兆進行披露、放大甚至誇張,吸引公眾和媒體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可能的災難,促使學者、科學研究人員對其進行專業的考察和評估,提出避免災難發生及將災難的危害減到最小程度的種種方案;經反復討論論證,在全國上下左右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政府或立法部門出台必要的行政措施或法律法規,確保各類方案的落實。簡單地說,它和天氣預報的功能沒有差別,雖然有時會是虛驚一場,但不進行天氣預報將更加可怕。因此,我們不應一味害怕公眾經不起重大突發預警的打擊,要明白,公眾的這種脆弱正是源於他們對預警的長期陌生,如果能夠經常性地對公眾進行預警教育和演練,他們就會像日本公眾一樣,不但不會產生恐慌心理,反而會在災難面前表現得沉著和冷靜。

❹ 求電影《日本沉沒》的詳細資料~

我們應該從災難中學習什麼
日本沈沒 / 日本沉沒的評論 提示: 有關鍵情節透露

去年,在大屏幕上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在埋怨拍的太過偶像,還在感嘆日本人的憂患意識,還在瞎操心中國人需要反思和警醒。沒想到,災難就這樣突如其來;更沒想過,電影中那慘絕人寰的畫面竟然會變成真實的新聞鏡頭。

感覺完全不同。

每一張圖片,每一個畫面,每一條消息,都在告訴我們,這是現實,血淋淋的現實!沒有觀看電影時的視覺震撼,卻有一股痛徹心扉的感覺在心裡蔓延。那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啊,就這樣消失了;那一個個溫馨的家庭啊,就這樣毀滅了;那一個個關於未來的希望和夢想啊,就這樣慢慢變涼,變冷,變硬。此後,不想再看什麼災難電影了,我無法再對這樣的電影保持欣賞的心態和距離。

可惜,我們的一些媒體人,還是在把這個災難慢慢導演成了偶像劇。

一場巨大的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肝腸寸斷的災難,就這樣,在媒體的引導下,變成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抗震救災斗爭」、「一場正在上演的救人大戲」——其預設的結果,當然是「取得圓夢成功和偉大勝利」;數萬被埋在廢墟中的亡靈,轉眼就成了這場斗爭或者大戲的背景甚或道具。悲痛很快就轉化為力量了,萬眾一心了,眾志成城了;可是,那些在災難中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同胞們,他們的悲痛真的就這么快被轉化了么?當我們的記者在不斷的引誘他們說出人定勝天和感謝拯救之類口號的時候,可有考慮過他們此刻真正的需求和想法?當我們的鏡頭在不斷的逼視和拷問他們剛剛經歷的苦痛,把他們置於鎂光燈下煽情放送,以榨取更多人淚水的時候,可有想過他們那時內心的煎熬?我知道,當前需要用意義引導來凝聚民心,協調行動;但是沒有深入心靈的凝聚,又能持續多久?

一位老師發問,痛苦向文字轉換為何失重?可謂振聾發聵。這種失重,我們可以把它積極的理解為善於減壓,善於轉化,有人甚至說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我們很會放下包袱,繼續生活;但這也孕育著另一個更嚴重的後果,說明我們善於遺忘,不善於汲取教訓,習慣於迴避,缺乏直面的勇氣——我擔心的是,現在舉國哀悼和全民救援的情形能持續多久;如果不能把這種悲憫、感動和關愛逐漸內化為一種日常的行為和心理,這場地震,於沒有親身經歷的人而言,也不過是一場更加真實的電影罷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尤其是近代以來,天災人禍不斷,苦難的深重,幾無民族可比。但我們對苦難和痛苦的態度,對痛苦和苦難的感悟能力、反思能力與其他民族相比卻實在汗顏——也許體驗到了,但缺乏內心的追問,也許追問了,但對痛苦的表達能力欠缺。因為我們習慣了迴避沉重,習慣了轉化和升華,習慣了輕描淡寫。苦難產生偉大的文學,這話在中國不對。近代以來我們有很多很多的苦難,卻沒有產生偉大的文學。我們的文字,都載「道」去了。

或許可以說,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救援,反思和體悟是以後的事情,現在考慮操之過急;很有道理。但唐山大地震發生後,我們有價值的反思有多少?南京大屠殺這么多年了,我們有厚重的作品出世么?

看到這條新聞——「今天,中國作協向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作家發出慰問信,並號召文學界及時用筆記錄抗震救災過程中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英勇壯舉,用文學的形式生動反映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涌現的感人事跡與偉大精神,與全國人民一起奪取抗震救災最後的勝利。」——又想想柏楊先生當年寫「醜陋的中國人」竟遭到那麼多人唾罵的情形,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一個不善於從苦難中學習的民族,未來會更好嗎?為了讓我們的苦難更少一些,就先從苦難中學習吧。

❺ 日本沉沒高清完整版電影

日本沉沒BD.rmvb

❻ 影片《日本沉沒》共幾部

2部,最近這部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說實話都不太好看。

❼ 日本沉沒的電影(翻拍版)

2006年7月15日於日本公映。
與原作及前作比較,登場人物的設定及在故事中的角色有非常大的差別。
在前作中,田所博士及山本首相是主角,而前小野寺與阿部之間的交往為次要情節;但在本作中,後者變成電影的主要部份。
在原作中,小野寺是出身於神戶的,本作則設定成會津地方的造酒屋東主的兒子。相反地,阿部則變成出身於神戶,但後來因阪神大地震導致父母雙亡而到了位於東京的叔母那裡去。
依社會環境的轉變,登場的女性角色變得更為重要(在原作等版本中的「軟弱的女孩」的阿部,變成在本作中的東京消防廳消防救助機動部隊隊員;而在政府中,於前線指揮執行抗災對策的是鷹森大臣。)
田所博士的年齡比原作年輕,而且並非常常是學界的局外人,並與鷹森大臣本來為夫婦的關系。
在原作中,因為作為學界的局外人的田所博士所提倡的「日本沉沒」理論是不合理的,因此當時被學界中人取笑。於是他必須找一些例如渡老人、幸長助理教授、邦枝、片岡、中田等有見識有實力的人合作。另外也描述了政府對「日本沉沒」這項資料的真確性感到苦惱。另一方面,在本作中,描述了學界中的最高權威(美國測量學會)認為「40年之內日本沉沒」(後來經過田所博士調查後,判別為1年之內沉沒),而政府接受了「日本沉沒」的事實,因此不再需要描述渡老人的登場令政府感到苦惱這樣的情節了(中田也有在本作中出現,但由原作等的情報學者變成本作的防衛連絡調整官)。而福原教授,在原作中是比較文明論的教授。
在原作及前作中,在故事的最後階段,日本政府與世界各國傾盡全力拯救日本人,但在本作中卻是一致的冷酷(例如政府首腦以「接納難民談判」為借口匆忙地逃亡到海外、美國突然拋售日圓與日本國債等)。
山本首相、結城、小野寺、田所博士的最後的出場與場面
潛到日本海海底炸斷地殼的潛艇可超頻。
電影結尾的一幕,因成功炸斷地殼,日本列島僅沉沒一半,但已處於完全被破壞的狀態。

❽ 」日本沉沒」電影中字

風.行上在線資源,現在網路又開始新一輪的抽瘋了,不上直接上地址,上傳附件還動不動就定違規。所以給你截個圖吧,如下:

❾ 日本沉沒是什麼電影

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