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蒙古入侵日本電影
擴展閱讀
一秒鍾電影超清迅雷下載 2024-12-20 18:05:32
迷失樂園1997香港電影 2024-12-20 17:59:50
少林功夫老電影片 2024-12-20 17:53:09

蒙古入侵日本電影

發布時間: 2021-05-17 16:49:57

Ⅰ 一部描寫蒙古族抗日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不是悲情布魯克~
「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勾結布魯克草原王爺搶占草場、掠奪馬群,草原騎士們發誓要保衛家園,與日軍血戰到底。在一次戰斗中,王府衛隊長嘎拉森開槍打傷了騎士車凌,隨後醒悟深感內疚,打死追來的日軍後跳崖身亡。嘎拉森妻子、美麗潑辣的卓拉救了身負重傷的車凌,但隨後誤會丈夫是被車凌所殺,並向一蒙面人起誓,誰若殺死仇人就嫁給水。幾經周折,卓拉得知了丈夫死亡的真相,並被車凌的崇高品格和機智勇敢所征服,兩個人墜入情網。後車凌中王爺奸計,被日軍亂槍打死,卓拉麵對坐棺中的車凌悲痛欲絕,怒斥蒙面人扎那。扎那以卓拉的起誓相要脅,要強娶卓拉為妻。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卓拉令扎那自慚形穢,卓拉走向火中的車凌……?

Ⅱ 蒙古帝國有沒有打過日本

有,不過失敗了。
當時元朝集結朝鮮,女真部隊向日本發動進攻,但遇到大風而失敗。日本稱之為「神風」。
不過這件事也導致日本鐮倉幕府因無戰利品的賞賜而倒台。

史料如下:
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遠征軍由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人大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遠征軍的統帥為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為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元軍航行至博多灣,首先攻佔並蹂躪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登陸攻入內陸。三路入侵軍隊中,一路為主力,兩路為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

面對第一次「蒙古來襲」,日本鐮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慘烈的戰斗進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戰術較為落後,在開始的戰斗中蒙受巨大傷亡,但他們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軍的推進。在相持了幾天後,日本人漸漸適應了蒙古人的戰術,於是開始反擊。主要由武士組成的日本重騎兵隊尤為英勇,他們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著箭雨列陣沖擊敵人,與敵軍貼身近戰,使蒙古人的弓箭優勢失效。劉復亨在激戰中陣亡,元軍折損大半後退回海灘依託回回炮防守。至此元軍傷亡慘重,進展無望,他們的敗局已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給養都即將用盡,元軍無力繼續守住陣地,他們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鮮的路上,元軍的艦隊遭風暴襲擊,遭受了一些損失,不過大部分船隻安全回國。

此次戰役日本史稱「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東亞第一次遇到了裝備訓練和勇氣都不遜於自己的對手。高麗人在戰斗中主要負責近戰,他們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沖擊而損失慘重。故而高麗人對日本軍人的戰鬥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戰刀印象深刻,據說元軍普通士兵的刀劍與日本刀一碰即斷。相對來說,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損失小一些,在他們看來,日本人的弓箭雖威力強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這里再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戰刀: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日本戰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古代最優良的鋼按性能排列依次為大馬士革鋼(鑄造花紋鋼),日本鋼(暗光花紋鋼),馬來鋼(焊接花紋鋼)。中國最好的鋼(鑌鐵)其實也是一種焊接花紋鋼,不過性能沒有馬來鋼那樣出色,中國最好的刀劍一般由進口的馬來鋼製造。大馬士革鋼為高級合金鋼,冶煉技術復雜,成本高昂,具體製造技術已失傳。在古代,大馬士革鋼刀一般只有貴族才能擁有。最頂級的大馬士革鋼刀為烏茲鋼刀,產於印度,其次為斯切爾彎刀,產於波斯。斯切爾彎刀的做工和裝飾極盡精緻奢華,是蒙古貴族的愛物。相比之下,日本鋼其實並無太大特色,日本戰刀的優良性能主要來自其獨特的後期淬火工藝。大馬士革鋼刀性能固然卓越,但日本刀製造成本低廉,日本的普通民兵都可擁有一把好刀。

平心而論:若論吃苦耐勞,當時的蒙古戰士無人可敵,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蒙古人作戰時機動性第一,一般只帶很少的給養,士兵的吃穿問題主要通過掠奪戰爭地區的平民解決。可這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一直未能突入內地居民區,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們掠奪。因此日本人的戰術可謂十分高明,當然這也需要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做後盾。

第一次侵日戰爭結束後,忽必烈認為日本人已領教了蒙古 人的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但日本人很乾脆地將蒙古使者斬首。忽必烈自然不會忍氣吞聲,在統一中國之後,他便著手准備第二次海上入侵。軍隊由中國各地,蒙古和高麗招集至沿海地區接受登陸作戰訓練,遠征軍的糧秣補給也源源不斷從全國各地徵集,同時高麗和中國東南沿海的造船廠也晝夜趕工,製造大小戰艦和運兵船。

如此大規模的遠征准備自然無法保密,日本人嚴密偵視元帝國的動向,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蒙古來襲」做了充足的戰爭准備。此時日本政局穩定,北條時宗對鐮倉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遠勝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夠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擊入侵。幕府在九州徵用民夫於博多灣一帶敵人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區沿海灘構築了一道石牆,用以阻礙蒙古騎兵。當敵人進攻日期臨近時,北條宗盛和北條宗政分別率精銳武士軍開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區布防,北條宗政的鎮西軍後來成為戰斗的主力。同時九州各藩開始動員民兵,日本其他地區的武士也趕來參戰。

公元 1281年,元帝國龐大的遠征軍由江浙和朝鮮兩地同時出發。此次出征的軍容十分壯觀,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軍隊約二十萬,其中蒙古人四萬五千,高麗人五萬多,漢人約十萬,其中漢人大半為新附軍(收編的南宋軍),遠征軍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戰的中堅。北方出海的艦隊於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達博多灣,在等待南方艦隊期間,蒙古人輕易攻佔了博多灣的幾個島嶼,島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殺,島上的建築物也被盡被毀壞焚毀。六月上旬,南方艦隊抵達,兩支龐大艦隊在九州外海會合,之後元軍開始登陸作戰,登陸地點九龍山距上次戰爭主力部隊登陸的地點不遠。這次遠征軍遇到了更頑強更有效的抵抗,日本軍隊以石牆為掩護,不斷擊退元軍的進攻,還伺機組織反沖鋒。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擊擊潰了高麗軍主力,高麗軍統帥洪茶丘被俘殺,幾名蒙古高級指揮官也相繼陣亡。激烈的戰斗持續了一個多月,遠征軍的損失已超過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牆。到七月下旬,元軍的糧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時無論蒙古人還是日本人大概都以為這次戰爭的結局將和上次相同,會以元軍的撤退收場。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颳起了猛烈的颶風,風暴持續四天,元軍南方艦隊的艦船基本被毀,北方艦隊的艦船也損失大半。北方艦隊剩餘的艦船搭載指揮官以及部分蒙古軍和高麗軍逃離戰場駛返高麗。南方軍的指揮官和部分高級官員眼看回天無術,也只得丟下大部隊,乘南方艦隊殘存的幾艘船逃離。此時九龍山的海灘上尚留有近十萬元軍,這些人失去了補給和退路,又無力突破日軍的防線,現在只得等死。三天後,日本人開始反攻,將殘存的元軍驅趕至一處名為八角島的狹窄地區,然後縱兵攻擊。元軍大部被殺,剩餘的兩萬多人作了俘虜。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標准把俘虜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麗人和北方漢人全部被處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漢人)免死後成為部民(賤民)。今天的博多灣還有一座名為「元冠冢」的小山,據說是當年元軍將士的集體墓地。
在這次慘敗中,南方軍只有三名士兵逃脫,他們拼湊了一艘小船,幸運地漂回中國。忽必烈透過這三位倖存者終於知道了戰敗的真相,此次戰爭的副統帥範文虎被斬首,其他官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日本史稱第二次蒙古入侵為「弘安之役」,此次戰爭日本人投入的軍隊論質量和數量都遠勝過「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戰術上沒有絲毫的優勢。按照日本人的說法,蒙古人的戰鬥力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強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勝過他們,尤其在裝備和戰技方面。日本人裝備的優勢不僅在於戰刀,也在於武士的鐵甲,據說只要距離稍遠,蒙古弓箭就無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脫產,自小開始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的戰技勝過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記載稱日本人擅長單打獨斗,這可以和日本人的說法相印證。日本人對元軍中的漢人評價最低,在他們看來,漢軍貪生怕死,士氣低落,是標準的魚腩部隊。

Ⅲ 關於一部日本人抵禦蒙古軍隊的的戰爭 電影名字好像有條宗什麼什麼的,在百度上搜不出來

2009日本電視劇《北條時宗 》。

Ⅳ 求講訴蒙古東征日本電影

日本拍過蒙古電影里我只看過成吉思汗

Ⅳ 有沒有元朝侵略日本的電影之類的

LZ不會是想找一找民族自豪感吧?歷史上大元的確入侵過日本,而且日本也很對我大元有唯恐之心,但是都要怨該死的天氣!當元朝大軍進入日本海域的時候颳起了風,一些元朝的官兵不是死在了日本鬼子的手裡,而是葬身海底。但是元朝在我國沒到一百年就滅亡了,知道是為什麼?它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尤其是歧視我們漢人!這不找死嗎?我們民族最多,敢負我們我們就會滅了它!所以元朝,或者說鐵木真的後人,也不把自己當成是中國人。他們依然是蒙古人!

Ⅵ 有沒有這么一部電影反映日本抵抗蒙古侵略的

有是有不過片子太老了 我找了半天根本找不到

Ⅶ 有關蒙古族抵抗日本人侵略的電影有哪些

《紅石敖包》
《嘎達梅林》

Ⅷ 有什麼反映蒙古帝國遠征日本的電影嗎

這個好象沒有!

Ⅸ 有關蒙古族打日本人的電影有哪些

塞上風雲
紅色敖包

Ⅹ 蒙古入侵日本,日本歷史咋寫。詳細點。

呵呵,目前日本這方面的材料還沒有引入中國。
元代為日本的鐮倉幕府(1192—1333)中後期和南北朝(1336—1392)前期,這個時期的日本史籍十分豐富,包括朝廷、幕府和諸家貴族的記錄、寺院文書、地方史志、僧傳及高僧著作、私家著述等許多類。有關元朝與日本外交、戰爭及民間交往的記載,散見於各類史籍中。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集的《大日本史料》第四編和第五編是鐮倉時代史料,第六編是南北朝時代史料,用編年體,逐年輯錄,註明出處,便於查檢。
至元十一年(日本龜山天皇文永十一年)和十八年(日本後宇多天皇弘安四年)的兩次元朝侵日戰爭是元代中日關系史中最重大的事件。日本方面的主要史料有《八幡愚童記》、日澄的《日蓮聖人注畫贊》和竹崎季長的《蒙古襲來繪詞》。文永、弘安兩役期間,京都石清水八幡社舉行誦坐祈禱,祈求保佑戰勝來犯之敵,《八幡愚童記》旨在記載此事以說明祈禳之功。此書著成於弘安之役不久,主要利用從戰地送達京都的戰情報告,詳細記述了兩次戰役的經過,史料價值很高,唯作者居於京都,不諳九州地理,常有訛誤。《日蓮聖人注畫贊》第五篇《蒙古來》內容與前書大略相同而較簡約,其資料來源也是送到京都的報告文書。竹崎季長(竹崎五郎兵衛尉)是肥後國御家人,文永、弘安兩役中戰功卓著的武將,為傳揚其功勛,令畫家土佐長隆父子二人作戰況圖卷,自撰詞文,記其親身參加的歷次戰斗始末,地點、戰況均翔實可信,無疑是元代中日戰爭最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圖中對元軍將卒、戰船、服飾、兵仗、戰法等都有生動描繪,尤為可貴。明治二十四年(1891),山田安榮搜集有關文永、弘安兩役的文書、日記、朝野記錄等各類史料,編成《伏敵篇》兩冊,甚便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