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日本跟美國開戰電影有哪些
擴展閱讀
人性韓國電影高甜 2024-06-30 20:13:06
電影香港周星馳 2024-06-30 19:59:34

日本跟美國開戰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6-19 19:27:05

㈠ 求戰爭電影

風語者:吳雨森導演,尼古拉斯凱奇主演,吳氏暴力,值得一看

太極旗飄揚:是說一對兄弟在朝鮮戰役中失散,後來互為敵人在戰場相遇的故事

兵臨城下:取自真實故事,描寫了前蘇聯傳奇狙擊手瓦西里,很過癮啊~

遙遠的橋



瓦爾特包圍薩拉熱窩

冰雪戰士

父輩的旗幟:硫磺島家書的兄弟篇

珍珠港

倫敦上空的鷹

獵殺U-571

虎口脫險

虎、虎、虎

來自硫磺島的信,是我要推薦的,很感人...

如果是要爽的話,樓主還是先看[兵臨城下]吧,真的爽到家了

來自硫磺島的信

英文片名:
Letters from Iwo Jima

得獎紀錄
得獎
o 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NBR)
+ 2006年最佳影片獎
o 金球獎
+ 2006年最佳外語片
o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音效

提名
o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史提芬·史匹堡,羅伯·羅倫茲(Robert Lorenz)
+ 最佳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最佳原著劇本 - 艾瑞絲·山下
+ 最佳音效 - 艾倫·羅伯·莫瑞(Alan Robert Murray),巴布·亞斯曼(Bub Asman)
o 金球獎
+ 最佳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更多外文片名:
Iou Jima kara no tegami .....Japan
Red Sun, Black Sand .....USA/working title

類型:
劇情/歷史/戰爭

級別:
R

片長:
142分鍾

上映日期:
2006年12月9日(日本)
2006年12月20日(美國)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編劇 Writer:
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 .....(story)
山下愛麗斯 Iris Yamashita .....(screenplay)/(story) &
Tadamichi Kuribayashi .....(book "Picture Letters from Commander in Chief") and
Tsuyoko Yoshido .....(book "Picture Letters from Commander in Chief") book editor

演員 Actor:
裕木奈江 Nae Yuuki .....Hanako (as Nae)
渡邊廣 Hiroshi Watanabe .....Lieutenant Fujita
松崎悠希 Yuki Matsuzaki .....Nozaki
山口貴史 Takashi Yamaguchi .....柏原 Kashiwara
坂東工 Takumi Bando .....Captain Tanida
阪上伸正 Nobumasa Sakagami .....Admiral Ohsugi
Nori Bunasawa .....Japanese Journalist
Arnold Chun .....Howitzer Cannon Operator
Gelbert Coloma .....Escavating men
James D. Dever .....Marine Sergeant
Willis Chung .....Japanese Soldier
渡邊謙 Ken Watanabe .....General Tadamichi Kuribayashi
二宮和也 Kazunari Ninomiya .....Saigo
伊原剛志 Tsuyoshi Ihara .....Baron Nishi
加瀨亮 Ryô Kase .....Shimizu
中村獅童 Shido Nakamura .....Lieutenant Ito
Takashi Yamaguchi .....Kashiwara
Eijiro Ozaki .....Lieutenant Okubo
Akiko Shima .....Lead Woman
Luke Eberl .....Sam
Sonny Saito .....Medic Endo (as Sonny Seiichi Saito)
Steve Santa Sekiyoshi .....Kanda
Hiro Abe .....Lt. Colonel Oiso
Toshiya Agata .....Captain Iwasaki
Yoshi Ishii .....Private Yamazaki
Toshi Toda .....Colonel Adachi
Ken Kensei .....Maj. General Hayashi
Ikuma Ando .....Ozawa
Masashi Nagadoi .....Admiral Ichimaru
馬克·摩斯 Mark Moses .....American Officer
Roxanne Hart .....Officer's Wife
Yoshio Iizuka .....Tired Soldier
Mitsu .....Suicide Soldier (as Mitsu Kurokawa)
Takuji Kuramoto .....Ono
Koji Wada .....Hashimoto
Akira Kaneda .....Japanese Soldier #1
Shoji Hattori .....Japanese Soldier #2
Mark Tadashi Takahashi .....Japanese Soldier #3
Mitsuyuki Oishi .....Japanese Soldier #4
Evan Ellingson .....Kid Marine
Morosawa Kazu .....Ito's Guard
Masayuki Yonezawa .....Ito's Soldier
Hiroshi Tom Tanaka .....Hopeless Soldier
Mathew Botuchis .....American Marine
Yukari Black .....Mother
Daisuke Nagashima .....Prisoner
Kirk Enochs .....Marine Officer
Ryan Kelley .....Marine #2
Jonathan Oliver Sessler .....Marine #3
Michael Lawson .....Marine #4
Taishi Mizuno .....Cave Soldier #1
Daisuke Tsuji .....Cave Soldier #2
Yoshi Ando .....Excavator #1
Yutaka Takeuchi .....Excavator #2
Tsuguo Mizuno .....Lead Excavator
Mark Ofuji .....Kuribayashi's Guard
Hallock Beals .....Marine at Clearing
萊安·卡勒斯 Ryan Carnes .....Marine at Clearing
Jeremy Glazer .....Marine Lieutenant
Ryoya Katsuyama .....Boy
Masashi Odate .....Cook
London Kim .....Okubo's Soldier
Dick 'Skip' Evans .....Pilot #1
Wanliss E. Armstrong .....Pilot #2

製作人 Proced by: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procer
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 .....executive procer
Robert Lorenz .....procer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procer

劇情介紹
2006年,在硫磺島地下發現了數百封信件。那是61年以前,在這個島上作戰的將士們留給家人最後的一點東西--寫給家人最後的訣別信。這些沒有寄出的信寄託著他們的希望……
1944年6月,戰爭處於白熱化階段。陸軍中將——栗林忠道(渡邊謙飾)憑借自己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經驗,一直指揮著軍隊作戰。本土防衛的最後階段,硫磺島的命運全都寄託在這個男人的身上。栗林經歷過多次戰役,對士兵們幾近苛責。在這個彌漫著惡臭的硫磺氣體灼熱的小島上,食物和飲用水都極為短缺,栗林指揮大家挖掘地下要塞。
曾經留學美國的栗林中將在軍中大力推行新政,明令禁止隨意體罰下屬,這些做法招來了守舊將領的不滿,卻為絕望中的士兵們帶來了一線希望。
栗林中將利用硫磺島的地理特點設定出一套以拖延為目的的作戰方案,在他麾下,有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馬術金牌得主西竹一中校(伊原剛志飾)、只懂正面作戰的頑固派伊藤中尉(中村獅童飾)、剛從憲兵隊調來的清水(加瀨亮飾)、在妻子懷孕時出征日夜思念著家人的西鄉(二宮和也飾)等等二萬多名官兵,而他們將要面對的是擁有絕對制空權,人數近四萬的強大美軍。
1945年2月19日,美軍在經過幾個月對硫磺島的狂轟濫炸,以及艦船炮擊之後,開始進行硫磺島登陸作戰,開始的計劃是5天之內拿下該島,但是,這場戰斗卻持續了36天。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栗林命令士兵們「誓死搏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為了自己家鄉的親人,他們又監守了一天。
這些經過了漫長的61年歲月的信。那一張張樸素的面孔,讓硫磺島的心變得明朗起來……

歷史背景
硫磺島是太平洋上一座由火山熔岩冷卻後形成的火山島,地形起伏,溝壑縱橫,懸崖峭壁臨海高聳。只有20餘平方公里,北部是一片錯落起伏的高地,由一系列小山崗和陡峭的峽谷構成。小山崗高程大多百米左右,地形復雜,可伏重兵。南部地勢低平,有一小片被梯狀台地逼住的海灘,勉強可作登陸場。除此以外,全島沒有任何可供船舶停靠的錨地或港灣。硫磺島雖是彈丸小島,卻處在戰略要塞。它正當東京與美軍新佔領的塞班島之間,距二地各約1200公里。美軍佔領塞班島以後,一直以塞班島為基地空襲東京。但因硫磺島的報警作用,美軍對東京的空襲一直效果不佳。駐硫磺島的日軍戰斗機還不時升空攔截,沖散美國機群。為總攻日本,美軍勢必要奪占硫磺島。而為東京安全,日軍也勢必要死守硫磺島。結果,這座杳無人跡的小小火山島,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就成為日美必爭之地。

1945年2月,歐洲戰場的硝煙已經散去,日軍在硫磺島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了一場太平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激戰。雙方死傷極為慘重。二戰記錄片中美軍用噴火槍把日軍從山洞裡趕出來的畫面就反映的是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美軍拿下硫磺島後,在島上建立了離日本本土最近的基地,使B-29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和後來用原子彈結束戰爭成為可能。日本人在硫磺島上的抵抗幾乎都是自殺式的,被譽為「玉碎指揮官」的硫磺島日軍最高指揮官栗林忠道可以說是人體炸彈的先驅,大批的日軍潛伏在坑道里,子彈打完之後,就抱著炸葯桶沖進美軍陣地引爆,美國人在硫磺島上每一寸的推進,都是用血肉換來的。

中途島海戰的失敗,宣告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走上徹底潰敗的道路。中將栗林忠道率領日軍在硫磺島上負隅頑抗,最終自殺身亡……《硫磺島家書》是個很奇怪的片子,它是和《父輩的旗幟》一起策劃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無非是想從敵我雙方的角度去看同一場戰爭——《父輩的旗幟》讓美軍表現得勇猛無比,《硫磺島家書》又把重點放在日本軍人溫情善良的一面。可《父輩的旗幟》上映後一片惡評,發行公司華納為了挽回面子,不得不把原本准備在2007年公映的《硫磺島家書》提前到2006年放映。這部對美國人來說視角獨特的電影,確實在去年底拿了不少獎——因為對白基本都是日文的,它連奪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廣播影評人協會和金球獎三個最佳外語片獎;還幫著老伊斯特伍德擠進了奧斯卡——不過雖然提名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等重要獎項,最後卻只拿到了一個技術性的最佳聲音剪輯獎。可是,《硫磺島家書》真的值得那麼多掌聲么?

從電影本身來說,確實沒什麼大問題。故事、手法、表演都很好,更難得的是,在製作班底是美國人、演員卻全是日本人的情況下,導演的意圖能這么充分地展示出來,沒有「迷失在翻譯中(Lost in Translation)」。但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對當時硫磺島的日本守軍未免有點太寬容了,似乎有意在幫他們減輕罪惡。試問一下,當時的日軍對美軍戰俘真有那麼寬容么?

另外,不要被電影里柔情的刻畫所迷惑,永遠也別忘了這個片子的主角——也就是渡邊謙扮演的栗林忠道——在調往硫磺島前,曾是日軍在廣東作戰的第二十三軍的參謀長。他的部下在廣東清鄉掃盪,搶擄大量婦女充當慰安婦;佔領香港後他放任日軍犯下種種罪行,難逃其責,是個不值得原諒的罪人。

幕後製作
硫磺島之戰的A面和B面

硫磺島之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兩萬多名駐島日軍幾乎全軍覆沒,而美方也有六千多人戰死沙場,萬餘人負傷。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連續推出了《父輩的旗幟》和《來自硫磺島的信》兩部作品,分別從美方和日方來描繪這場激戰。分為上下兩部的電影並不少見,但像這樣從兩個不同角度敘述同一事件的「聯體電影」卻是史無前例的大膽嘗試。伊斯特伍德的此番嘗試獲得了成功。《父輩的旗幟》於10月上映後廣受好評,而緊接著於12月中旬上映的《來自硫磺島的信》不僅很快博得一片褒揚,更是一舉贏得了美國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電影的殊榮。

伊斯特伍德表示,這兩部電影並不想突出戰爭的勝負,反而重點在於表現戰爭根本無所謂勝負的無意義性,影片所聚焦的是戰爭帶給人的影響和那些因戰爭而失去生命的人。因此,對於戰爭雙方的美軍和日軍,伊斯特伍德沒有從戰勝方和戰敗方的切入點去詮釋,而是懷著人文主義的關懷,對戰斗過的人們給予了同等的敬意。在這部《來自硫磺島的信》中,我們不會看到大量短兵相接的戰斗場面,影片著重刻畫了日軍中幾個不同階層不同個性的代表性人物,用他們的命運交織出這場戰役的前前後後。

作為硫磺島之戰的美國篇和日本篇,兩部電影各自獨立,但也有若乾重合呼應的場面,暗示出兩者之間微妙的聯系。比如,本片再現了前作主人公被殺的場面,前作中沒有交代的日本兵的死因也在本片中有了充分的展開。將兩部電影連起來觀看將獲得更為深切的體會。

兩個劇本從完全相反的側面切入,講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這里有一個隱含的主題:發生在太平洋的戰爭,不但是軍隊之間的沖撞,也是文化之間的沖撞。日本有著完全不同的軍事文化,他們的官階等級之分,還浸透著類似於宗教狂熱的武士道精神——投降就是恥辱,所以,他們寧可戰死,也絕不投。但美國士兵則完全相反,他們為信仰而戰、為國家而戰,但同時也珍愛自己的生命,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而戰。但美國士兵也為保護戰友為榮,為了並肩作戰的兄弟,性命就自然而然排在了第二位。

背景復雜的傳奇性人物

本片的靈感來自一本書信集。伊斯特伍德在籌備《父輩的旗幟》時,對硫磺島之戰的日方指揮官栗林忠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栗林下令在島上挖掘了大量洞窟和地道,把軍備力量埋伏其中。這種戰術簡直是「異端」。在當時,防禦戰中的日軍往往會在登陸點擺開防線,集中炮火猛擊海上的敵人。然而就是憑借著栗林的奇特策略,美軍原以為5天就能結束的戰斗整整拖了36天。另外,這位日本陸軍中將曾經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留學,有不少美國朋友,並一直反對與美國開戰,但在硫磺島之役中他卻表現出了相當堅決的抗擊態度。伊斯特伍德不斷挖掘栗林的資料,一直找到了《「玉碎總指揮官」的信》這本書。書中收錄了栗林駐美期間寄給家人的信件,信中隨處可見有趣的圖畫,這位武官對妻子兒女的深情躍然紙上,令深伊斯特伍德大受觸動,於是「信」就成了本片的關鍵詞。

本片中另一位歷史傳奇人物是人稱「西男爵」的西竹一。此人曾經勇奪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的馬術金牌,並由此獲得了洛杉磯榮譽市民的頭銜,在歐美的社交界頗有人緣。伊斯特伍德將硫磺島之戰中的西男爵設定為一位立於美國與日本之間的軍人——他一方面率領部下全力作戰,同時又毅然下令救助美軍傷病,最後斷然拒絕了美軍的勸降,這個人物身上矛盾的各個側面體現出戰爭所造成的無奈境地。

實力派演員薈萃的堅實陣容

伊斯特伍德最初想請日本導演來拍攝硫磺島之戰的日本篇,但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只得自己挑起了擔子。本片的編劇是日裔美國人山下愛麗斯,而主要演員也全部來自日本。

出演栗林中將的是目前在好萊塢知名度最高的日本影星渡邊謙。數年前,伊斯特伍德曾在某個頒獎典禮上碰到過渡邊,也看過他演的電影,對他的演技有著很高的評價。伊斯特伍德認為具有強烈存在感的渡邊是飾演這位傳奇指揮官的最佳人選。

人氣偶像組合「嵐」的成員二宮和也在本片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他所扮演的士兵西鄉是貫穿整場戰役的關鍵人物。年輕的二宮雖然主要活躍在歌壇,但也曾出演過不少電視劇和舞台劇,在表演方面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其他演員伊斯特伍德基本是通過觀看電影和試鏡影碟,根據演技水準來選擇的。出演過《半告白》等名片的伊原剛志、在《五條靈戰記》中嶄露頭角的加瀨亮、一直活躍在影視圈的歌舞伎藝人中村獅童等紛紛入選,構成了相當堅實的演員陣容。

對於這支主要由日本演員構成的團隊,伊斯特伍德大為贊賞,認為這是他所見過的最具有職業意識和敬業精神的團隊。看來美國導演和日本演員這樣的組合沒有帶來預想中的困難,語言障礙並未影響雙方的交流,不同的文化背景反而促成了更多的火花,將這部電影引向成功。

精彩花絮
·為了獲得在硫磺島拍片的許可,2005年4月5日,伊斯特伍德特地拜訪了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石原在進入政界之前曾當過演員,他非常支持兩部電影,給伊斯特伍德亮了綠燈,但要求不能將火葯帶上島。因此,本片的大部分戲都是在冰島和美國洛杉磯拍攝的。06年4月27日,伊斯特伍德帶著攝制組來到硫黃島只拍了幾個鏡頭。第二天就舉行了影片殺青的記者招待會;
·英語劇本完成後,製作方找了多名翻譯將其譯成日文,並從各個譯本中挑選出色的部分整合成最終日語版劇本;
·渡邊謙對自己的角色栗林忠道非常感興趣,特地訪問了栗林的故鄉,與其家屬會面;
·伊原剛志為了演好馬術冠軍「西男爵」連續三周每天騎馬5小時,他還學習英語,查閱西男爵的資料,與西的兒子交談,並前往西的墓地祭掃,做了一切能做的准備。

㈡ 有一部電影最後是山本五十六的飛機墜毀了,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山本五十六》。

㈢ 有朋友知道二戰時美國向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彈的電影嗎請給我介紹幾部,多謝!

紀錄片《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轟炸東京》

㈣ 戰火無情人有情!細數10大經典戰爭電影都有哪些

雖然中國電影問題重重,戰爭片在電視劇領域,抗日神劇已經成為笑話的存在。但並不代表,中國並沒有好的戰爭電影。

第1:首推的《大決戰三部曲》

小成本戰爭片,《我不是王毛》和《捍衛者》也都非常不錯。

未來的國產戰爭片,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導演了《老炮兒》的導演管虎,執導的最新戰爭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國戰爭片又一個高峰。

更多關於戰爭片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㈤ 這部日本電影叫什麼名字

《2009失去的記憶》

網路:http://ke..com/view/62099.htm

㈥ 鍏充簬鐢靛獎鈥滆檸鉶庤檸鈥濈殑闂棰.

浜嗚В鐝嶇彔娓浜嬩歡鍓嶅洜鍚庢灉銆佹垬鐣ユ垬鏈錛岃ョ墖鏄鏈浣抽夋嫨銆傜粏鑷村湴鍛堢幇浜嗗弻鏂瑰湪鐝嶇彔娓浜嬩歡鍓嶇殑姣忎竴姝ワ紝鍖呮嫭澶栦氦銆佸啗浜嬪拰鎯呮姤鐨勫彂灞曘傚獎鐗囧湪瑙傜偣涓婁笉鍋忎笉鍊氾紝鏋佸叾瀹㈣傦紱鍦ㄧ粏鑺備笂涓嶅帉鍏剁儲錛屽繝瀹炲彶瀹炪傚畠鍏鋒湁鏋侀珮鐨勫彶鏂欎環鍊礆紝浣嗗湪浜虹墿濉戦犳柟闈㈠垯鏈涓嬪姛澶銆傗滆檸錛佽檸錛佽檸錛佲濇槸鏃ユ湰絀哄啗鍦ㄨ槳鐐哥弽鐝犳腐鏃跺枈鍑虹殑鍙e彿銆傝ョ墖鐨勮槳鐐稿満闈㈠緢澹瑙傦紝褰撶劧涓嶅傛柊鐗囥婄弽鐝犳腐銆嬪厖婊$數鑴戠壒鎶鐨45鍒嗛挓杞扮偢鎴忥紝姣曠珶鐜頒唬縐戞妧鍦ㄨ〃鐜板畯澶у強闅句互鍐嶇幇鐨勫満闈㈡椂鏈夌潃鐙鐗圭殑浼樺娍銆
灞辨湰鍦ㄦ棩鏈椹葷編鍥藉ぇ浣塊嗗仛榪2騫寸殑姝﹀畼錛屾槸涓緹庡浗閫 娣辯煡緹庡浗鐨勫浗鍔涘己澶э紝鍙嶅瑰悓緹庡浗寮鎴橈紝浣嗘槸澶╃殗鐨勫懡浠ゅ繀欏繪湇浠庯紝鎵浠ュ埗璁浜嗗敮涓鏈夊彲鑳藉彇鑳滅殑鍋瘋鐝嶇彔娓璁″垝錛屾eソ閭eぉ緹庡浗鐨勮埅姣嶄笉鍦ㄦ腐鍐咃紙琚緹庡浗鐮磋瘧浜嗙數鎶ュ瘑鐮侊級鍙鍑繪矇浜嗗嚑鑹樿佸紡鎴樺垪鑸幫紝灞辨湰浜斿嶮鍏娣辨劅涓嶅畨 鎵嶈翠簡錛氭垜鐨勮屼負鎯婇啋浜嗕竴涓宸ㄤ漢 浣誇粬鎰ゆ掔殑絝欎簡璧鋒潵錛

㈦ 《硫磺島家書》一部日本戰爭片電影,看完為啥內心悲涼無法痛恨

有寫,日軍士兵普遍有個好習慣,就是寫日記。 結果這些東西在戰斗中被美軍繳獲後,不但可以獲取很多軍事機密,還成為戰後追溯戰爭罪行的鐵證。家書也一樣,很多日本兵寫,其實戰爭前期和中期,這些家書還能按期送回國內,但後期美軍封鎖了海上和空中,這些家書大部分都只能留在戰地上,被戰火焚毀了。

硫磺島家書是反戰電影,只是告訴你,戰爭中的士兵,多數都是普通平民,真正的罪犯不是他們。脫下軍服,他們和我們是差不多的。
至於凄涼和勇敢,看你站在誰的立場上看了。如果你是中國人和美國人,日軍越勇敢,越凄涼,你的同胞就死得越多。 就是站在幾十年後,用第三者的眼光去看,那也只是電影的文藝效果。因為你要是看美國的二戰電影,同樣也會覺得美國士兵很英勇,很豪氣,很可愛。

㈧ 這部日本的影片叫什麼名字

靠,好熟悉的問題,,樓上的,好熟悉的人,,。,,

㈨ 一部戰爭的電影,求名字

名稱暴風女神

外文名稱 Lorelei: The Witch of the Pacific Ocean

更多中文片名: 魔女潛艇

導演:

樋口真嗣 Shinji Higuchi

塞林·格拉克 Cellin Gluck....(US segment)

編劇:

福井晴敏 Harutoshi Fukui

鈴木智 Satoshi Suzuki....(screenplay)

主演:

役所廣司 Koji Yakusho....Masami Shin'ichi

妻夫木聰 Satoshi Tsumabuki....Yukito Origasa

香椎由宇 Yu Kashii....Paula Atsuko Ebner

影片類型:動作/驚悚/劇情/科幻/戰爭

國家/地區:日本

對白語言:英語/日語

色彩:彩色

級別:Taiwan:GP

拍攝日期: 2004年4月1日 -

上映 2005年

片長: 130分鍾

劇情

影片以1945為時代背景,所謂「暴風女神」就是日本潛水艇伊507號上配置的尖端探測系統,當時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日本方面為了防止美國再次使用原子彈攻擊,而制定下了反擊計劃,意圖摧毀美軍的原子彈發射基地。
海軍上校淺倉奉命執行,而他手中的王牌就是由德國製造,具有最先進攻擊力的戰斗潛水艇「伊507」淺倉將與年青部下絹見少校一起,為扭轉戰爭局勢而做著最後的殊死努力……

編輯本段導演介紹

樋口真嗣是活躍於動畫片和真人片兩個領域的電影人,在日本以高超的視覺表現手腕而著名。 從茨城縣立古河第三高中一畢業,樋口就進入了電影界擔任造形助手。他設計的怪獸造形被電影《哥斯拉》(1984年版)所採用。接著,樋口加入了大阪的獨立電影製作團體「DAICON
FILM」,在8mm作品《八歧大蛇的反擊》中負責特效工作。該片不凡的視覺效果技術引來了各界的關注,通過該片,樋口還結識了庵野秀明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隨即加入了庵野等人組建的動畫製作公司GAINAX,擔任該公司第一部作品動畫電影《王立宇宙軍》的副導演,接著陸續參與了《飛躍顛峰》、《藍寶石之謎》、《新世紀福音戰士》等一系列名動畫的製作。其中,《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人公碇真嗣之名就來自樋口。1992年,樋口攜同村浜章司、前田真宏、山口宏等人組建了GONZO
GROUP,而該團體很快發展為CG公司,由於製作了日本第一部全CG動畫《青之六號》而聞名於世。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樋口漸漸將工作重心轉到了真人片的拍攝上。1995年,他率領一群年輕人承擔起了《哥美拉
大怪獸空中決戰》的特效工作。該片是復興日本特攝電影的名作,獲得了當年度日本學院獎中的特別獎。在隨後的幾部哥美拉續集中,樋口繼續擔當了特效導演。

樋口所執導的第一部真人電影是於2005年公映的《暴風女神》,該片海戰場面宏大,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06年,他又執導筒重拍了經典災難片《日本沉沒》,進一步將其特效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