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電影《無人知曉》的真實故事是什麼
電影導演是枝裕和根據「日本西巢鴨棄嬰案件」真實案件編寫的電影劇本並導演,導演本身也曾有父親不在身邊的經歷,我想少年對親人的期待和沒有親人的那種種艱難他都應該深有感觸的吧,雖然現實很殘忍,但電影絲毫沒有對母親的惡意刻畫,只簡單的借用長姐和長子的口質問:「你是不是太自私了」。
看來,導演的童年看到媽媽隻身養育孩子的不易,更何況是5個孩子,在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大人的艱難雖然在孩子不能完全知曉,但也是可以體諒,全片充滿了理解、溫暖和善意。
現實中,長子被判被控告棄屍罪入獄。我也很好奇他們的現狀,但也許不審視、不評價、不批評而去默默祝福他們才是我們觀眾們的最大的善意。
(1)日本媽媽遺棄孩子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
這是一個擁有一家5口的家庭,母親惠子、大兒子明(柳樂優彌飾)、長女京子(北浦愛飾)、次子茂(木村飛影飾)以及小女兒小雪(清水萌萌子飾)。
母親帶著孩子搬家的時候謊稱父親長期在海外工作,和長子兩人生活,其實還有三個「黑戶」孩子,四個孩子都是同母異父。為了不讓別人發現幾個孩子的存在,母親只允許大兒子外出。母親平時上班,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就落到大兒子明的身上。
慢慢地母親回來得越來越晚,突然有一天,母親告訴明自己已經另外有喜歡的人了,並承諾就算和對方結婚,也會和孩子們住在一起,還會供他們讀書。某天晚上,母親突然大醉而歸,拉住孩子們喋喋不休的講述以前自己和孩子們的父親的往事。
看著母親快樂的樣子,幾個孩子也很開心,安心地入睡了。 然而,沒想到的是,當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母親已經不知所蹤,她留下20萬日元現金和一封簡短留言給明,告訴他以後這個家就靠他照顧了。 於是,從這天起,四個「無人知曉」的孩子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❷ 求一部 日本老電影 說一個媽媽不懂照顧自己的孩子 具體內容看補充
❸ 找一部日本影片 幾個小孩被媽媽遺棄在家中,沒有水和食物,最後小女孩病死被埋在飛機場結束
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其它譯名: 誰知赤子心/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Dare mo shiranai 《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 Daremo shiranai - Nobody knows 類 型: 劇情 上映日期: 2004-8-7 國家地區: 日本 編輯本段演職人員 導 演: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電影海報 編 劇: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主要演員: 柳樂優彌 北浦愛 木村飛影 清水萌萌子 韓英惠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秋天。一家人正從汽車上向一所公寓搬運行李物品。新搬來的這家人是母親(惠子)帶著四個孩子,明、京子、茂、雪。不過母親惠子對周圍的鄰居卻撒謊說只有自己與長子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其它的三名弟妹就這樣成了「黑孩子」,同時這四個孩子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父親,孩子們一直呆在家中,沒有去學校上學。在母親去百貨商店工作時12歲的明就在家中代替母親行使家長的職責,作為兄長他既作母親也作父親,對兄妹十分關愛,雖然生活很難辛,但他們有親愛的媽媽,也濃濃的母愛和親情,一家人就這樣過著幸福而快樂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情況間發生了變化。母親把手中僅有的20萬日元現金和一張短短的便條留給了長子明,把弟妹託付給他看管後就悄然地離家出走了。從這一天開始,對外面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也沒有一個親人和熟人的四個孩子就開始了他們「漂泊生活」……無人知曉
❹ 找一部電影,好像是日本的,講的是一個很隨便的女人跟三個男人生了三個孩子,最後那女人跟別人走了,
我知道我知道!!我最近剛看的,不是《無人知曉》,無人知曉是柳樂優彌演的,那電影講的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遺棄了幾個孩子跑路了
樓主說的是小池徹平的《無家可歸的中學生》
中文片名: 無家可歸的中學生
英文片名: The Homeless Student
導 演: 古廄智之
主 演: 小池徹平 , 西野亮廣 , 池肋千鶴 , 石田亞由美 , 古手川佑子 , 黑谷友香 類 型: 劇情
地 區: 日本
發行公司: 東寶映畫
上映日期: 2008年10月25日
劇情:
性格開朗的田村裕(小池徹平飾)是個平凡的初中二年級學生。在學期的最後一天,他滿腦子都想著暑假,班主任工藤老師(黑谷友香飾)的話半點都沒聽進去。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同班的女孩約他一起去看電影。「迎來首次約會!人生前景大好!!」然而,此時的小裕還不知道,等待著他的並不是一個幸福的夏天。 回到家裡,出現在眼前的是出乎預料的景象——傢具都堆在了門口,上面貼著寫了「抵押」字樣的黃紙條。由於負債的關系,爸爸離家而去,孩子們突然發現,連今天晚上睡覺的地方都沒了著落。他獨自來到了夜晚的公園,在巨型滑梯里住了下來。身上沒有錢,陪他解悶的只有野狗,小裕靠著撿自動售貨機下的零錢和冷水過日子。好友川井義哉(柄本時生飾)在路上巧遇小裕,把他帶回了自己家。義哉的媽媽道代(田中裕子飾)溫柔和藹,爸爸正光(宇崎龍童飾)面冷心善。小裕舒舒服服地洗了個熱水澡,美美地吃了一頓晚餐,就此在川井家住了下來。正光告訴小裕,每周讓哥哥姐姐也來家裡吃一次晚飯。 小裕偶爾碰到了爸爸。爸爸告訴他,自己已經賣掉了家裡所有的東西,接著又扔下一句「解散」後揚長而去。小裕覺得一家人不可能再團聚了。川井夫婦和地區民生委員西村澄子(石田亞由美飾)為田村家的三個孩子借了一間舊公寓房,幫助他們重新團聚。三兄妹合力開始了新生活。 暑假過去了,小裕面臨升學還是工作的選擇。父親的失蹤、無家可歸的生活、還有失戀……短短數十天來的經歷促使小裕開始思索人生的問題。澄子因為突發腦溢血猝然辭世,這樣的打擊讓小裕愈加迷惑。親人、鄰人、朋友、還有老師,在大家的溫暖的愛的支持下,小裕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擇……
❺ 溫馨的殘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淺說
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是從他那部《海街日記》開始的。說起他,又要從我對日本電影導演的認識開始說起。
我對於日本導演的認識,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黑澤明階段。日本的著名導演很多,像小津安二郎,大島渚等等,但我最開始認識的還是黑澤明。看到他的第一部影片不是著名的《影武者》,也不是《羅生門》,而是後來的《夢》。電影里講述了幾個不同的夢,其中一個夢是關於日本核電站的。裡面說,日本的核電站發生泄露,全島成了一片焦土,僅存的幾個人在毒霧和廢墟上做著最後的講述。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好悲涼凄慘,給我印象很深。直到那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泄露事故,我看到新聞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黑澤明的《夢》成真了。」一部電影就這樣變成了預言。
第二個階段是北野武階段。那些年,青春年少,世事懵懂,崇尚北野武的那種冷酷與暴力。那時在地下碟商手裡,淘到很多北野武的電影。從《凶暴的男人》到《花火》,從《大佬》到《奏鳴曲》等等,最不愛看的就是《菊次郎的夏天》,當時在看的時候,一直期盼突然出現在裡面的暴力鏡頭,一個也沒有,很讓我「失望」。後來漸漸明白,北野武最好的電影,除了《花火》,就要算《菊次郎的夏天》了。這都是後話,那時是不明白的。
當然,在北野武之外也開始更多關注日本的其他導演,但那時大多都是崇尚暴力的。比如三池崇史,比如深作欣二。尤其是深作欣二,當時他人生中,最後一部作品《大逃殺》,影響很大。現在的很多游戲,都開啟《大逃殺》模式,足見其影響力。
第三階段就是不折不扣的是枝裕和階段了。沒有了暴力殘酷,但你能從他的作品中更能體會到人生的殘酷。他總是在委婉地講訴故事,用一種溫馨的口吻,但講訴的卻是殘酷的現實。和別人不一樣,他不習慣於直接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有多痛苦這種「敘述」似的方式表達,他往往是通過描寫人生中的美好,來讓觀者去體會人生的艱辛與痛苦。讓你感覺美好的同時,笑里又含著淚。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敘事手法。能夠通過旁敲側擊,側面描寫,來帶動人們的主觀意識去思考,體會他的言外之意。這在藝術表現上,更為優秀,藝術性更強。
但往往一個大師的誕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一開始的電影還是很壓抑的,顏色暗淡,充滿了冷清與死亡。
從最初的《幻之光》中,你就能體會到他那寒冷和死亡的氣息,講述人生的無奈和痛苦是如此的壓抑。這部電影節奏很慢,拍攝手法怎麼看怎麼覺得像侯孝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枝裕和是侯孝賢的粉絲。尤其是電影最後那個人群長時間行走的固定長鏡頭,配合陰霾的大面積的天空,灰冷的畫面,一群穿黑衣的人,排成一串,在地平線上行走,與侯孝賢幾乎如出一轍,最後再點題引出幻之光來。也許好的表現手法大師們都愛用,也許很難說誰像誰。
等到下一部電影《下一站,天國》,還是一如既往地描述死亡,但畫面開始靚麗起來了,但其主色調還是黑白為主。訴說也沒有那麼壓抑了,可以看出,導演還在不斷摸索,試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的表達方式。不過我們已經看到,那種他自己風格的一些東西在裡面了,比如演員那種自然的表情的捕捉,旁敲側擊的敘述方式等。
後來的《距離》他使用顏色上更放開一些了。整個畫面不再是黑與白為主基調,這次是更多的使用綠色。似乎大導演都喜歡用一種自己心儀的顏色,像賈樟柯也喜歡用綠色,而張藝謀則喜歡用紅色,北野武喜歡用藍色,李滄東有綠色三部曲,基耶斯洛夫斯基乾脆直接用顏色命名自己的作品。
是枝裕和也不例外,他的這部《距離》大量的使用了綠色。不只是因為是在森林裡拍攝的原因,就連森林小屋裡的窗簾都是綠色的,整個影片,顏色調和的很綠。綠色代表生命,而《距離》講訴的正是日本邪教組織,謀害生命的故事,可見這些不是偶然。
直到《無人知曉》的出現,是枝裕和自己的風格才算完全形成。
《無人知曉》可以說是是枝裕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畫面色彩的飽和度已經十分靚麗,那神秘的綠色依然是底色基調,畫面看上去有點負片的感覺,紅色,橘色的大量運用,又讓影片充滿溫暖。
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運動鏡頭來追隨孩子們的步伐,特寫鏡頭捕捉孩子們細微的情感變化,很細膩。
最出彩的地方,要算導演對那幾個孩子表演的捕捉上了。很難看到哪個孩子能那樣自然純朴本真地演出,而情感的表達又是如此到位,好像他們就是那幾個被遺棄的孩子一樣,很難得。
據導演自己說,當時拍哥哥福島明去找弟弟那場戲的時候,沒有告訴他們是在拍戲,結果兩個人演成了真的,哥哥最後生氣地把弟弟的玩具給踢飛了,結果把兩個孩子弄的很不愉快。弟弟擔心哥哥生氣,哥哥又氣弟弟不聽話,他們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了親生兄弟,當成了一家人,已經完全入戲了。
導演事後很後悔,真怕兩個人從此感情上出現隔閡,不過還好,兩個人後來又重歸於好,讓導演心裡也踏實了。
男主角柳樂優彌,因此片獲得了57屆嘎納影帝,當時他只有14歲,是嘎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影帝。
電影內容講訴的是四個被媽媽遺棄的孩子的故事,是根據東京棄兒真實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改編,這又是是枝裕和電影的一個特點。像之前說的《距離》,後來的《如父如子》,還有去年的金棕櫚《小偷家族》。
電影的敘事方式是典型的是枝裕和式的,隨著劇情的推進,一點點道出事件的真相,讓觀眾心裡自己去構建還原故事。因為受眾是不同的,每個人心裡都不一樣,他們對故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個人心裡感受也會不同。但情感是一貫的,那真實的情感,總能打動人。
被遺棄的四個孩子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直到最小的孩子死去,他們把她偷偷地掩埋掉,這個世界上同樣是無人知曉。是枝裕和他要說什麼呢?說這個世界殘酷?人生很無助,很痛苦?他的敘事方式是溫馨的,這是無疑的,越是溫馨,越是美好,越是能讓人體會生活的痛苦。
那麼電影已經拍出來了,孩子們的事情人們都已經知道了,還能說是無人知曉嗎?那麼讓我們來換個角度思考吧,孩子們的慘痛經歷人們知道了,也了解了他們的苦難,人們都知曉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快樂和美好呢?
即使是再痛苦的人生,也同樣有美好的時刻。你感受人生痛苦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快樂。雖然說快樂是短暫的,痛苦是長久的,但越是短暫的美好,越顯得珍貴不是嗎?我們在感嘆人生痛苦的同時,也應該更加珍惜那來之不易的美好。
所以電影每到孩子們快樂的時候,總是會響起快樂的音樂,苦難時則沒有任何音樂。越是艱苦的人生,我們越是要體會快樂美好的來之不易,自強不息地生活下去。
後來的《奇跡》、《海街日記》、《比海更深》,《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還有最風光的《小偷家族》等等一系列的關於家庭的電影,無一個不是出色的。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最新作品,去年嘎納的金棕櫚獲得者。影片延續了是枝裕和的一貫風格,顏色上十分靚麗,色彩飽和度達到了最高,那種負片的感覺依然,敘述方式還是推進式的,一點點說出真相。
我始終懷疑這個片子憑什麼拿到金棕櫚?難道它比《無人知曉》更好嗎?我看不出來好在哪裡,個人認為《無人知曉》還是是枝裕和最好的電影。
電影還是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個臨時組建的家庭,大家相依為命的故事。
這個家庭的成員,都是被他們原來的原生家庭拋棄、孽待後,大家走到一起的,互相報團取暖組建成了家庭。而這個家庭顯然比原來的家庭更加溫馨,更加美好。而這樣一個家庭,在正常社會中,卻只能通過偷盜來維持生計,不能「正常」地生活。
看著他們雖然不道德,但溫馨的生活,感覺比那些通過血緣關系組建的家庭,要溫馨和睦很多,這又是為什麼呢?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是更好的家庭呢?
顯然,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不被這個社會認同的,而美好溫暖是沒有善惡和倫理道德之分的。那他是在說這樣的家庭美好,還是在說這個世界的丑惡呢?似乎很混亂,又讓人不知所措。
在電影最後,被小偷家族「收養」的小女孩,又回到了孽待她的血親家人身邊,她未來的生活可想而知,也許這就是人們的善良最終導致的結果,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荒謬感。
看到《小偷家族》我明白為什麼嘎納會把金棕櫚給他了。《離騷》曰:「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文字之事,於此二者,不可缺一……」此話不只限於文字而言,藝術作品,皆是如此。
縱觀其他的入圍作品,不管是李滄東的《燃燒》,還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此兩者皆有欠缺。唯獨《小偷家族》,即不像李滄東那樣充滿詩意,也不像賈樟柯那樣理性,他散發內美的同時,又深刻探討著人的更深曾內涵,因此,他能拿到這個獎項也是實至名歸的。
在今年三月,《小偷家族》還要角逐奧斯卡,與它同台競藝的是,墨西哥三大導演之一的阿方索·卡隆新作《羅馬》,我看了,確實不錯,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到時候看評委是傾向於卡隆,還是是枝裕和了。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關於家庭的電影無疑是最好的。但也有一些電影,雖然沒有直接講訴家庭,但也和家庭有些關聯。
像2017年的《第三度嫌疑人》,雖說是個犯罪題材的電影,可也是個家庭分不開的。敘事方式還是是枝裕和慣用的方法,直到最後的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讓人不寒而慄,現實太殘酷了,只有用這種方式表達,才不會讓人覺得殘忍。但不直接表達,讓人去聯想,又更為殘忍。在這里就不說劇情了,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自己去看吧。
《空氣人偶》是個有著奇幻色彩的電影。由裴斗娜扮演的充氣娃娃活了,從一個另類的角度展現人們的世界。由於電影里裸露鏡頭過多,網路雲資源已經被屏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找,在此不做過多介紹。
是枝裕和確實有他自己的藝術風格,大師應有的樣子,本該如此。在他的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他這樣寫到,「比起因為無知而無作為的人明明知道但什麼都不做的人罪孽更重。」他無疑是在努力去做,而做出來比只說不做,更要可貴。也因此,他的作品中,永遠充滿了那種濃濃的人文關懷的原因。
侯孝賢已經老去,李滄東還沉浸在自己的詩意中,賈樟柯再也找不到當年《故鄉三部曲》的感覺了,只有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不緊不慢,徐徐前行,靠他那一個藝術家的敏感度,細細品味著這個世界。
❻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經典電影~~ 介紹一下!!
好看的經典電影我覺得有很多啊,在這里也就簡單跟題主分享一部我覺得很經典的影片吧!
《阿甘正傳》是一部我認為比較經典的電影作品,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在我讀中學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是上的英語課,然後英語老師就利用那節課的時間,用多媒體播放這部影片來給我們看。那個時候我就感覺這部電影應該是出了很多年的吧,感覺那種影片的風格跟我們現在的很不像,但是電影裡面的劇情我覺得還是很好看的。
❼ 我看了個日本電影,就是個小男孩有兩妹妹。他媽媽沒正當職業,搬家把妹妹放在皮箱。怕別人知道有這多孩子
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這是一部充滿了導演是枝裕和自信的影片。從編劇到指導孩子們演出,都讓人有一種十足確信的感覺。與此同時,看完本片以後還有一種奇妙的滿足感。無懈可擊的導演、劇本和製作功底似乎確實都灌注了靈魂在內,這些都給人以所有製作都並沒有局限在自身的印象。
無人知曉的一家人在社會的角落裡默默地生存著。母親帶著4個孩子搬家。孩子們去學校的時候,母親也未曾到陽台上張望一下。母親長期都忍受獨自在家的孤獨,於是她開始變得不愛回家。這時,12歲的長子明(柳樂優彌)開始學會自立,並盡全力守護著這個已經快要支離破碎的家。然而,這原本微弱且微妙的平衡,被留下一筆錢出走的母親破壞殆盡。生活沒有了保障,基本的水電氣也被停掉了。孩子們為了生存下去,違背了當初對母親的承諾……(這組鏡頭有一種通透的美感)。但不解世事的孩子就這樣輕易踏上社會,無疑會導致悲劇。
各組鏡頭都美感十足,像是積累了文學作家經驗成長起來的導演,拍攝出的是讓人感同身受的作品,雖然只是一部虛構的電影,卻並不會讓人感覺不真實。所有的角色都很有存在感,悲傷快樂都在銀屏里展現出來,折射著真實的世界。無論是誰都會有必須承擔的責任,不能選擇不能逃避,無關對錯無關善惡。
為什麼是枝導演不以現實為鋪墊?更甚者,不使用某些強而有力的電視劇的細節呢。一個導演做出判斷,然後就因為他的決定構築了一個虛擬的世界,而觀眾是否能理解這些,就並非導演所能控制的了。
本人認為很不錯
❽ 韓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一個媽媽帶了一群孩子然後有一次媽媽很久都沒回來
看一下是不是
《無人知曉》是由日本是枝裕和工作室製作,Cine Qua Non發行的141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是枝裕和導演、編劇,柳樂優彌、北浦愛、木村飛影、清水萌萌子、韓英惠等主演,於2004年8月7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東京一個單親家庭,四個兄弟姊妹被母親拋棄後,獨自生活的故事。
❾ 求一部日本電影名字
是不是這個?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68446/
題記:
所有的城裡人都會文縐縐追問愛情以及它的意義是什麼,而日本一個農婦卻以她和愛人相濡以沫的一生告訴世人,愛情的真諦是什麼
――――卡夫卡·陸(KavkaLu)
http://imgv.21cn.com/v/issu_picture/2006-03-30/439266mu2.jpg
這是日本山區發生的一個極端故事,五個孩子在父母羽翼下成長著卻因為父親的突然癱瘓而改變,雖然,貧瘠的山村裡農戶的日常生活就是耕作,習慣了也就對生活不再抱怨,但是,對於這些未成年的小孩而言這樣的變故有些殘忍,身為農婦的母親毅然挑起了服侍父親的擔子,可是,那些小孩誰來照顧?影片里的母親在家庭發生變故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其實可以理解,母親明白面對癱瘓在床的父親,讓這些年幼孩子(也許有些殘忍)及早自立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在母親的「絕情」里蘊涵著母親對於孩子的希望。
在日本電影里,勵志是經常性的題材,本片就像《裸島》一樣,將這種堅忍不拔的鄉土精神展示在銀幕上。銀幕上的這些日本女人都不漂亮,歲月在她們臉上刻下了印痕,他們周而復始的行走、耕作,他們的汗珠連接著希望和豐收的期待。在這樣的艱辛日子裡,負荷著一大捆柴火的母親手裡那一束秋花迎風搖曳,充滿溫暖的管弦樂讓我們看到這負重背後對於生活的達觀姿態。
許多講述日本農村的電影都會將大量民俗部分的表演,這些民俗的剽悍性會讓我們理解日本民族的一些習性。而在中國,想想在漢文化里我們的鄉野上還存在著多少這樣的文化遺產,當民俗遠去的時候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必然動搖。
生活的境遇往往不是個體可以掌控的,怎樣面對才是活下去的選擇,在磯村開始患病開始,那暗啞的大鼓就不會再響,家的意義在崩潰的邊緣,母親「不通人情」的選擇卻讓五個孩子走上了自強不息的道路。
母親宣布這一切的晚上,孩子們的心情和母親同樣復雜,因為此後母親除了吃飯就不再顧及他們旁的事情,相信在那一刻孩子會長大很多。
自己成長,這句簡單的話語背後有著多少人生的甜酸苦辣,為了照顧父親母親讓孩子們懂得生命必須去面對。
我非常喜歡《母親》里傳遞的精神,它讓我們有了面對厄運的勇氣,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這一切並不容易。當我們看見那彩旗般飄揚的尿布,我們會在心裡佩服這個農婦,她以自己的行為做答告示世人愛的真實含義。
這是一個傳統型的女人,她用自己的一生給了她選擇的丈夫,不離不棄,令人垂淚的情節是她對將要結婚的小女兒說得那些話,然而,在她服侍丈夫漫長的過程里,兒女逐漸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在這樣的時刻孩子已經明白了母親的用心。
導演為了讓這個沉重的電影有個善意而快樂的結局,竟然讓母親異想天開想去見識自由女神,而且,她確實做到了,當我們回憶起她任勞任怨操勞家庭的每一天,她對於丈夫的忠心耿耿,這樣的女子已經不是所謂愛情那麼簡單,生命的過程其實就是用一生去追尋一個可以為他(她)付出的人,這種情感就是人類的內在善意。
在《母親》的開口那小鳥等食的鏡頭意味深長,這部影片給當下中國家庭應該有所啟示,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些孩子從小的捶打讓他們有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在大和民族的教育里孩子的爭斗大人是不插手的,這樣的態度讓孩子造就了不依賴父母的性格,這種性格讓孩子變得堅強。
松山善三是日本著名的情感戲編劇,他的苦情戲傳遞了人們對於卑微生活的頑強超越,這種精神是生命意志的反映,這樣的影片屬於全人類。
無論你的人生境遇處於怎樣的位置,這部影片會讓你受益一生。
【附錄:影片資料】
《母親》1988日本
導演: 松山善三
主演: 吉村實子、未來貴子、川穀拓三
片長:77分鍾
個人評價:藝術性7,欣賞性5(國人應該看看)
❿ 有一部日本電影,想知道叫什麼名字,講的是有一個孩子,媽媽離開他,他想念媽媽想用殺人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中島哲也導演的《告白》。你說的這個男孩就是裡面的渡邊修哉。很棒的一個片子。電影配樂太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