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電影《告白》求詳細分析,最後結尾是好是壞 Thanks
每個人對電影的解理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很多人因為最後森口說了一句「開玩笑」,就認為她沒有去放炸彈,只是想給修哉一個精神上的打擊,讓他明白失去重要東西的感受,讓他得到救贖。我認為不對,根據我對劇情的解理,炸彈是引爆了,並且最後的"開玩笑"三字,明顯揶揄修哉,對前面一句"從這開始,你人生的第一步即將開始"的嘲諷:
首先,森口的打擊復仇從來是不遺餘力的:牛奶里注射HIV病毒(她確實想注射,只是被丈夫阻止了而已)、欺騙誤導維特老師間接的從精神上逼迫直樹母子導致直樹殺了自己的母親、和美月的對話時也說明了班上欺負事件是她弄出來的並希望修哉被殺或忍不住壓力自殺。這都說明所謂的救贖是很可笑的。而且有個很重要的矛盾,殺害愛美的明明是修哉和直樹兩個人,森口不可能做了那麼多事只為救贖修哉,而無視直樹殺母這事吧!
其次,最後那段鍾倒行後又正行也很說明問題,修哉是希望時間能夠倒回的,可鍾正行就說明做出的事(按下炸彈炸死母親)就像時間一樣,是不可能逆行的。
Ⅱ 日本電影《告白》的內容是怎樣的一種思想,其意義何在
《告白》探討了一些確實存在,但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正視的東西。
1、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某種程度上,人之初,確實性本惡。通過後天的教導,通過社會規則、公益美德、懲罰機制的影響,某些人才會成長為無害的人。如果一味護短,或者一味聖母地宣揚「只是個孩子啊何必跟孩子計較」,他們會嚴重跑偏。
teenage的孩子是很躁動的,甚至是很危險的。因為他們開始開始躍躍欲試自己的力量,比如智力,比如魅力,比如影響力。但teenager對社會規則、公德心、師長的教導什麼的,正處於叛逆、蔑視的年紀。現實生活中很多校園暴力、校園欺凌,不是teenager做出來的嗎?
2、你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很多人的思維只圍著自己轉,讓他們對別人體諒、關愛、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
比如《告白》中,殺手之一,他媽媽就一心護兒子,當著死者母親的面念叨「好可憐」,居然指的是「我兒子好可憐」而不是「死者好可憐」。總之,別人愛死不死,反正我兒子永遠是天下最好的人。看來熊孩子和熊家長無論中國還是外國都是個問題。
再比如《告白》里的女班長,對女主角說「修哉太寂寞了」,她以為女主角聽了這個理由,就能原諒修哉殺害人家無辜女兒的事實。女主角的反應特別給力,冷笑,瘋狂的冷笑,跟女班長告別之後女主角走著走著忍不住大哭,哭得一點形象都沒有。
我想女主角一定是從這一刻開始更加堅定了報仇的決心,因為要指望這些孩子和他們的朋友、家長意識到「殺害無辜是不對的」 簡直是不可能的。
3、成年人和小孩之間的關系其實挺微妙的。日本人很會刻畫這一點。
一方面日本的漫畫和電影總是鼓勵「少年英雄」的出現,總是描寫小朋友變身後打敗成年的魔王什麼的;另一方面也不忌諱描寫大人對孩子的那種警惕。畢竟「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比如《大逃殺》的大背景就是teenager們已經到了失控的地步,他們年輕,有力量,團結一致把成年的師長架空,他們全體逃課的時候,老師完全無力挽回局面,他們捅傷老師的時候,老師只能躲起來洗傷口,這種背景下才有了「BR」法,用一年一度的大逃殺來震懾未成年人,宣告「小子哎,看清楚,世界還在成年人的手裡」。
4、那個年輕的熱血老師的經歷,作者的意思是說,成年之後,思維一定要像個成年人,別停留在熱血漫畫里。空有志氣和善良有什麼用,把眼前的一切想得無比美好有什麼用,這樣的人特別容易被人利用,被當槍使。
Ⅲ 日本電影《告白》導演中島哲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這部劇表達了什麼思想
中島哲也不是一個多產的導演,平均兩年才出一部新片。中島哲也善於在電影中營造童話世界的氛圍,即使是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樣悲慘的故事也能拍得如喜劇一般輕松,似乎中島的電影都會在片頭就給出一個鮮明的風格取向。
用十分唯美的鏡頭去表現殘酷的,甚至是暴力的鏡頭。可以利用慢鏡頭清楚地看見人物死亡鮮血飛濺的細節,物品的分崩離析。這些鏡頭在提醒人們這部陰郁作品本質的同時,表現出了一種崩壞的美學,很讓人感動。導演精緻的構圖以及獨樹一幟的美學品味帶來了一種奇異的視覺享受
對於色調的把握也十分精準,冷色調作為主色調一直存在著,引領全片的氛圍。中間穿插的暖色的片段與現實相對比是多麼的諷刺。
Ⅳ 日本電影《告白》導演中島哲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這部劇表達了什麼思想
日本當代電影導演中島哲也或許不為人們所熟知,但是提到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又譯成《花樣奇緣》),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詳。因為這部2006年的電影不僅堪稱日本主流電影的經典之作,也成就了中島哲也在當代日本影壇的重要地位。
毀掉仇人最在意的,無意是懲罰他的最好方法。其實電影中老師的做法似乎還是挺對的,畢竟A那種情況可能教導他,他也不會改變什麼。最後,朋友。B是因為太孤單,才會對A開始時的接近那麼喜歡。他沒有朋友,他以為A真的把他當成朋友,所以當A最後在游泳池邊說「你只是我的一隻棋子」是異常的憤怒失落,以至於當他發現小女孩沒死是卻依舊笑著把她扔到水池中。
人性,可以好到極致,也可以壞到極致。希望大家可以多關心身邊的人,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千萬不要抱著玩玩的心態去跟那些內向的人交往,或許你們真的覺得好玩,但你永遠不知道那樣對ta產生了多大的傷害。
電影的畫面不錯,基本上都是陰暗的,很符合情景,但是配樂個人覺得有時候跟場景不是很搭,演員們的演技都是在線的,結局也是出人意料的,一直以為女主是善良的但是結尾,很震撼,這部電影的特效也不錯。還是挺值得一看的,會給你很深刻的人生思考。
Ⅳ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告白》
本人是一名燒腦電影狂熱愛好者,縱使頭腦風暴使我快樂,可我在第一遍看《告白》的時候仍覺得有點吃力。陰暗壓抑的畫面配上較為歡快的音樂,凌亂的剪輯和大量的自述,無疑加大了觀眾理解這部影片的難度。
女老師的復仇是因為愛女被殺,少年A殺人是因為要得到母親的關注和愛,少年B殺人是因為要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為了證明自己是值得少年A交往的朋友。《罪與罰》說沒有人能夠決定另外一個人的生死即使那個人罪無可赦。《告白》里的罪是一種無辜,更是人性的一種原罪。殘忍嗎?但不要忘了,真正的殘忍的是我們這些大人,而不是那些小孩。小孩只是犯了罪。
Ⅵ 日本電影《告白》導演中島哲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這部劇表達了什麼思想
晚上看了日本電影《告白》,太驚悚了。電影講述了某一天森口悠子發現其愛女被殺害在學校的游泳池中。盡管該起事件被斷定為意外死亡,但森口卻向學生們宣告犯人就在班中,並展開了自己的復仇。這部電影讓我的心裡很沉重,人心如果扭曲會有多可怕。
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每個生命,都值得一份屬於自己的溫暖和光明。我們每個人都要懷有一顆陽光的心,積極的去面對這個社會。
Ⅶ 日本電影《告白》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青少年犯罪但是因為什麼保護法(日本的叫什麼忘了)可以免遭牢獄之災和刑罰。大概是呼籲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