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日本電影父親兒子被母親割了

日本電影父親兒子被母親割了

發布時間: 2024-10-21 19:57:06

㈠ 有哪些值得推薦日本電影

1 《羅生門》

很精彩的懸疑小品,一個叫如月的女星過世一周年,五個她的粉絲聚集在一起准備舉辦一場悼念會,但隨著對話得進行、了解的加深,如月過世的真相竟然漸漸浮出水面……

㈡ 求日本電影講一家三口生活,父親被裁員了,母親放縱自己,兒子想學彈鋼琴,忘記叫什麼名字

你所說的這部電視劇,它的名字叫做偉大的鋼琴家,你可以下載愛奇藝播放器就可以直接干看了。

㈢ 在看過的電影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一部電影最奇葩

上帝也瘋狂
這絕對是一個奇葩,開頭以為是個小成本無聊的電影,但看著看著能就知道是多麼搞笑

㈣ 母親是一位老師殺死了自己痴呆的兒子一部日本電影

電影就是 <母殺痴兒之惡毒婦人>

㈤ 以前的老妖怪電影,好象是日本餓

是改編自手冢治蟲漫畫的電影《多羅羅》,男主角叫百鬼丸,身體各部位被他父親用來與惡魔交換榮譽,後被一神醫所救,為他裝上代用的身體部位,他長大後踏上消滅惡魔的道路,以取回自己真正的身體,女主角叫多羅羅,本是一個盜賊,因為想偷百鬼丸手臂上的名刀而跟著他。

大致就是這樣!

㈥ 電影《人證》講述了什麼故事

《人證》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與她的黑人兒子焦尼之間哀婉動人的故事。

故事簡介——

在東京皇家飯店的電梯里,一個美國黑人青年突然被刺死。經調查得知,死者叫喬尼,是從美國來日本尋找生身母親的。經過警察一系列的偵破真相大白,原來殺死喬尼的正是他要尋找且已找到的母親——日本服裝設計師八杉恭子。

喬尼的的黑人父親威爾夏1946-1949年曾經服兵役到過日本,當時的八杉恭子為了謀生與作為士兵的威爾夏同居而生下黑孩子喬尼。後來威爾夏帶孩子回到美國。事隔多年以後,兒子喬尼萬里尋母,母親八杉恭子為了保護自己的榮譽和地位;

保住另一個後來生的兒子恭平的前途,將喬尼殺死。恭平因犯罪逃往美國終被警方擊斃。當八杉恭子正在1978年度服裝設計授獎大會上獲得大獎時,警察到會場拘捕殺手。八杉恭子看到兩個兒子都死了,難以克制內心的痛苦和復雜的情感,來到斷崖前自殺了。

(6)日本電影父親兒子被母親割了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八杉恭子

與戰後駐日美軍士兵威爾歇同居生下了兒子焦尼,美軍撤出日本時兒子被帶走。而八杉恭子不久嫁給了黑市小商人郡陽平,對他隱瞞了過去,生下了兒子居恭平。在美國的焦尼長大成人思念母親來日本尋找。

2、郡陽平

駐日美軍撤出日本時是個黑市小商人的他,娶了八杉恭子為妻,兩人有一個兒子居恭平。現在則成了一個有相當實力的資本家,同時也是國會議員。

3、棟居

嫉惡如仇的警官,從兇殺現場發現一頂草帽和一本詩集,深入調查,使八杉恭子在人性面前低下了頭。為了查找證據,堅韌不拔,使冷酷的八杉恭子恢復了人性。

㈦ 山の郵便配達

山の郵便配達取材於彭見明的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湘西山村的一個感人故事:在大山中送了一輩子信的父親要退休了,兒子接班當鄉郵員,走父親走過的那條山路。交班第一天,父親決定陪兒子走一趟,這條郵路來回一趟需要三天。一路上,平日很少見面、溝通的父子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本來有隔閡的父子開始了解並理解對方。

故事本身波瀾不驚,甚至缺乏基本的戲劇矛盾沖突,父子兩代人觀念上的交鋒也很快經由一方的妥協得到和平的解決,不知是否是導演刻意迴避的原因。影片自始至終以綠色為基調,節奏舒緩,體現了導演霍建起的美學追求:

我拍的片子一貫比較溫馨一些,我不喜歡過於殘酷和壓力的東西,人間畢竟美好。

表現父子情的題材是比較討巧的,選取的又是父親離崗兒子接班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兒子走的還是父親無數次走過的郵路,開始體諒父親的喜怒哀樂,深知父親的不易;父親送兒子上路,有欣喜(兒子終於長大了),有擔憂(兒子能吃得了苦嗎)。片中叫「老二」的狗無疑具有特殊的地位,父子倆無話可說的時候都會求助於狗,一直在前面引路的狗還起到了引導觀眾視線和故事發展的作用。

兩代人之間總會有一些觀念上的沖突,比如給五婆念信,比如藉助交通工具送信,比如和街坊的人情世故,比如父子對山裡女人的看法。或許這些太過於沉重,又或許實在是「剪不斷理還亂」,導演要麼做了淡化的處理,要麼敷衍一下觀眾。當父親問兒子會不會娶那個侗族女子的時候,兩人的對話就顯得過於縹緲了:

「不會(娶她)。」
「為什麼?是嫌她土嗎?」
「不是。」
「嫌她沒有文化?」
「也不是。」
「那到底為什麼?」
「我不想讓她像我媽一樣,離開了大山,卻整天懷念著大山裡的生活。」

詩意是有了,現實卻被抹殺了。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大城市,北京也好,深圳也好,我們看到的是無數拚命也要走出大山的打工仔和打工妹,對於眼他們來說,大山代表著貧窮,愚昧和落後:沒有燈紅酒綠,沒有汽車火車,沒有商場超市,甚至沒有電燈電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雖然也很無奈,但充滿誘惑。在這方面,影片給了觀眾誤導,當然Mr.Rain無意指責導演的創作取向。和Mr.Rain一起觀看影片的一個朋友就說:

「大山裡的生活其實也不錯,風景優美,空氣也好。」

前幾年流行一種電視散文,就是對散文進行包裝,配上電視畫面和音樂,電視台還舉辦過大獎賽。後來由於曲高和寡的緣故,好像是不了了之。而山の郵便配達的風格以及在國內的命運也很相似,除了獲得第19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外,一直未曾受到關注,沒有電影公司願意發行該片,只賣出一個拷貝。但2001年4月在日本以《山の郵便配達》為名上映後,不但在短短一年內取得超過4億日元的票房成績,還先後獲得「日本電影筆會」五部優秀外國影片獎第一名、「電影旬報」外國電影最佳十部電影第四名以及「銀幕」外國電影最佳十部影片第四名,「每日電影獎」的十部最佳外語片獎第一名。是典型的「牆內開花牆外香」,為什麼會得到日本觀眾的喜歡呢?

對於以中國普通人生活為題材的電影,日本觀眾非常好奇,他們很想知道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山の郵便配達展現的是完全不同與他們想像中的樣子,像一個遙遠的童話。另外,影片中的父子情深更是感動了很多人,特別是兒子背父親過河的場面很是煽情,在現代的日本簡直難以想像。

在國內《山の郵便配達》也開始被一些人提起,不過是託了劉燁和陳好的福。雖說滕汝駿的表演更具深度,劉燁在他第一部影片中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陳好還只是賣弄她萬人迷似的臉蛋和笑容,況且她扮演的侗族少女沒有血肉,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劉燁扮演的兒子,沒有一點的交代。

最後說一句影片的配樂,竟然是MIDI合成的,實在夠小氣!配樂過於泛濫,有「戲分不夠音樂湊數」的嫌疑,而且沒有特點,不能起到烘托主題,帶動故事發展的作用,更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選用的幾首流行歌曲,包括「驛動的心」,「恰似你的溫柔」和一首歐美歌曲都過於隨意。

2001年,一部優美的中國電影《山の郵便配達》在日本上映,以其如畫般的意境和曲折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心。而在現實中也有這樣一位郵遞員,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在中國西南山區美麗如畫的風景中穿梭,卻無暇留戀,過著艱苦、單調的郵遞生活。這個人就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的鄉郵員王順友。

環境艱苦

木里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香格里拉的邊緣。境內一道道狀如刀鋒的山樑並排交織,山與山之間形成落差巨大的深谷,流淌著雅礱(lóng)江等幽深的大河,覆蓋著大片的原始森林。

這里風景雖美,但山峰險峻、道路崎嶇,郵遞員們只有依靠騾馬馱著信件長途行走,這種郵路被稱為「馬班郵路」。王順友的「馬班郵路」從木里縣城到白碉苗族鄉、三桷(jué)椏鄉、倮(luǒ)波鄉,往返360公里,要翻越十幾座山峰、趟過四條河,需要走14天,而每個月他都要走兩趟。20年來,他拉著騾馬在這片偏僻的大山中送信,行程加在一起有26萬公里,相當於繞著地球赤道走了6圈半。

在木里山區,路只是亂石中騾馬踩出來的一個個石窩窩,而且一側是高高的山,另一側常常是見到不底的懸崖,「路」只有一個馬身那麼寬。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的地理課本這樣描寫橫斷山區的氣候。春天,察爾瓦山冰雪覆蓋,空氣稀薄,氣溫在零下十幾度;而跨過察爾瓦山,到達雅礱江河谷,氣溫馬上超過30度,暑氣蒸人,一片盛夏景象。行走山中的王順友一會兒凝汗成冰,一會兒揮汗如雨,重復體驗著橫斷山峰鋒刃般的山樑、說變就變的天氣。

在大山深處,常常走上一兩天見不到一個人。在這里,孤獨比勞累更加可怕。晚上,在幽深的森林裡,王順友經常就著篝火搭起帳篷,攪一碗糌粑(一種藏族傳統的炒麵)或是烤幾塊土豆算做一頓飯,接著便唱起自編的山歌。熟悉王順友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唱山歌和喝酒。在木里的「冷酷仙境」中,這是他抵禦孤獨的最好辦法。

險象環生

王順友是從父親王友才手中接過馬韁繩,走上郵路的。他至今記得,8歲那年冬天的一個夜晚,父親牽著馬尾巴撞開家門,倒在地上說:「雪灼傷了我的眼睛。」母親找來草葯煮沸後給父親熏眼。第二天清早,父親說看到光亮了,於是把郵件包往馬背上一捆,又出發了。

王友才是木里的第一批郵遞員,在馬班跑了整整30年。45歲時,王友才再也走不動了,於是由20歲的王順友頂班上了郵路。這期間,王順友經常被鄉親們稱作「王大膽」,因為郵路太險了。

在郵路上,還有一個叫九十九道拐的地方。那是一條在直上直下的懸崖峭壁上拐連拐、彎連彎的羊腸小道。抬頭,懸崖峭壁;低頭,波濤洶涌,稍有不慎就會摔下山崖,連屍體都找不到。而這條路是王順友送信的必經之路。

1995年11月的一天,他跟在騾子後面走到九十九道拐。突然,樹林中飛出一隻山雞,驚得騾子亂踢亂跳。王順友急忙上前拉韁繩,誰知騾子突然抬起兩只後蹄朝他蹬過來,正踢中他的肚子。他雙手捂住肚子一下子倒在地上,痛如刀割。然而稍作喘息,他又牽上騾子上路了。9天後,王順友終於送完郵件。當他被老鄉架到醫院時,人已奄奄一息,打開腹腔,滿是膿血。醫生說,再晚來兩小時,命就保不住了。經過4個小時的手術,他活過來了,但身體卻不如前了。

還有一次,王順友送信走到雅礱江上的一座吊橋邊。前面十幾米遠一隊馬幫已走在橋上。就在一剎那,吊橋一側手臂粗的鋼纜突然斷裂,橋身瞬間翻轉90度,走在橋上的人和騾馬掉到江中,被寒冷、湍急的江水吞沒……這令人揪心的一幕,令每天行走山中的王順友也目瞪口呆。

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以前過雅礱江用的是溜索。有一次,正在溜索上的王順友快到對岸時,繩子突然崩斷了,他從兩米多高的空中摔下來。慶幸的是他摔在江岸上,可郵件卻從背上彈到江中。王順友想都沒有想,抓起一根樹枝跳進齊腰深的水中撈郵件。水流湍急,再加上受了刺激,當郵件終於被拖上岸時,王順友人也癱倒了。

「我來了,聯系就沒有斷」

木里縣居住著17個民族,世代居住的有9個,人口最多的是藏族、彝族和苗族,90%的人口分散居住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個小村莊中,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9個人。

這種童話一樣的居住方式使交通、通信變得困難,很多地方不通電話、不通公路。但從1976年起,木里所有的鄉都已通郵。而且總計2303公里的15條郵路都是「馬班郵路」,人們與外界的聯系依賴著像王順友這樣的鄉郵員的爬山涉水。在這里,每封平信的郵資是0.8元,但平均投遞成本達到29.84元,小小的木里縣郵政局因此每年虧損超過100萬元。

1998年8月,木里遭受百年未遇的暴雨、泥石流襲擊,進入倮波鄉的所有大小道路全被沖毀,各條河流上的簡易小橋都被洪水捲走,整個倮波鄉頓時成了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孤島。

正當大家在咆哮的河水旁發愁的時候,忽然有人叫了起來:「快看,老王來了。」只見滿身稀泥的王順友一步步走來,他的白騾子變成了泥騾子,只有騾子背上的郵包是干凈的——用塑料布包了好幾層。大家圍了上去,問他有沒有受傷,他說:「沒什麼,路太滑,摔了幾跤。橋都沖斷了,我是拉著馬尾巴一路趟泥過來的。」鄉里人說:「老王,一連幾天雨都沒停,你可避一避、等一等嘛,太危險了。」王順友說:「不敢耽擱,郵包里有報紙,還有兩個學生的錄取通知書。而且,我來了,就說明這里與縣里的聯系沒有斷。」一席話,讓在場所有的人感動不已。

人們都說,他給少數民族鄉民帶來的不僅是郵件,還有自己的一顆心。

三桷椏鄉雞毛店、倮波鄉磨子溝是高山區,人們的食物很單調,王順友為他們傳授高山種植蔬菜的技術,送來新的蔬菜種子。現在,這兩個村子的村民都有了自己的菜園,即使是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

山裡人買東西不方便,於是王順友出班時除了送信,還要經常幫鄉親們代買些鹽、茶、葯品,也曾自掏腰包從城裡帶來水稻良種、蔬菜良種,讓原本食物單調的山民們冬天也能吃上蔬菜。當鄉親們接過包裹,綻放出笑容時,他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五口人,三個家

王順友一家有五口人:他的妻子韓撒、兒子、女兒,此外,他把騾馬也當作家庭成員了。因為每年他和妻兒在一起是二三十天,和騾馬在一起的時間是365天。騾馬是他最親密的的夥伴。

20年來,他用過30多匹騾馬。郵路的辛苦使騾馬的服役期很短,一匹好馬在郵路跑上幾年體力就不行了。這時,王順友會把跑不動的騾馬送回老家去養,直至死亡。

王順友說自己有三個家:和妻兒在一起算一個家,在白碉鄉的老家是一個家,獨自走在郵路上和騾馬算一個家。他和妻兒的家在木里縣城外的銀盤組——半山腰上只有兩戶人家的村落。家裡有三畝田地、三頭牛、十幾只羊、四間黃褐色的用石土夯成的房子,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

王順友是參加工作那年結婚的。這個家建立了多久,他跑郵路就有多久,妻子韓撒在家中等他就有多久。如今,這個纖瘦女子的臉上皺紋壓著皺紋,可她才只有46歲。在孤獨中她偶爾也喝酒。當丈夫獨睡深山時,更加孤獨的是韓撒,喝了酒的韓撒流了多少淚,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王順友的山歌中,有不少情歌就是唱給韓撒的。他曾經教韓撒唱:「三天不見我的面,當得不見幾十天。」韓撒只是笑,沒學會。

現在,王順友最大的心願就是木里的每個鄉、村都能通上公路、跑起汽車,讓「馬班郵路」被「汽車郵路」取代。這也正是木里縣政府和當地郵政部門的願望。2005年,木里所有的通鄉公路全部建成,木里郵政局也開通了更多的汽車郵路,改善郵遞員們的工作條件。

小資料

目前中國郵政1/3的職工、2/3的郵路、3/4的網點都在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農村投遞路線單程總長353.1萬公里,因交通條件限制,目前有步班郵路9000多條,馬班郵路200多條,大批投遞員就像王順友一樣為實現有人的地方就有郵政的目標而奉獻著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