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白人為何對《迷鎮兇案》惡評如潮
2017年8月,曼德拉的一句名言再度成為美國推特的大熱門:「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因為別人的膚色、背景或種族而仇恨對方。」
2017年8月12日,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一場白人種族主義集會演變成暴力沖突,造成至少3人死亡、34人受傷。美聯社稱這是過去十年裡,白人種族主義者最大規模的一次集會。而身為總統的特朗普拖到晚上才舉行記者會,發言既沒有直接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也沒有將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行為,而把雙方各打五十大板,這種表述不僅冷血,也將一個商人的虛偽嘴臉展現得淋漓盡致。可笑的是,一直支持特朗普的3K黨前黨首戴維杜克也在推特上炮轟特朗普,「我建議你好好照照鏡子,回憶一下,是美國白人選你上台當總統的。」
特朗普有沒有照鏡子我們不知道,但最近有部電影確實可以看成是美國的一面鏡子,電影以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白人社區發生兇案後,所有居民的憤怒矛頭都轉向了社區里剛剛搬進來的一家黑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部電影叫做《迷鎮兇案》。
本片編劇是美國鬼才導演科恩兄弟,他們的《血迷宮》、《老無所依》、《大地驚雷》等作品都曾在國際舞台上斬獲至高榮譽。本片導演是喬治克魯尼,好萊塢最有魅力的男星之一,轉型導演後,憑借著《晚安,好運》等作品享譽影壇。本片的主演馬特達蒙,因為《諜影重重》系列,全球應該沒有不認識他的觀眾。而資深魅力女星朱麗安摩爾,一直以來都是有品質電影的保證。
如此豪華的主創陣容,加之影片還曾入圍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無論從電影品質還是賣相來說,都可謂是優等認證的。然而,該片在北美上映時,卻遭受了令人費解的冷遇。
如果說威尼斯給予《迷鎮兇案》的評價是「驚喜不足」,但北美從觀眾爛番茄新鮮度低,到專業影評人的低分,都一股腦兒在訴說,這片根本不值得一看!
新加坡《新報》的評論認為「影片中的情節似乎和當今美國政治狀況相關,但其實反映的是已經過時的問題。」華盛頓《局外人》刊物評論說:「影片是個令人反感的大雜燴,許多元素都不應該混在一起。」 IndieWire網站的評論則認為「電影《迷鎮兇案》的確很有趣,但在試圖賦予陳舊問題以新視角的時候,這就開始犯錯了。」
但,電影本身真如評論所說的那樣嗎?
「二戰結束後十年,美國新生的中產階級開始向郊區遷移,對很多人而言,擁有房產的美國夢第一次成為了現實。你可以找到份不錯的工作,住在一個很好的社區,結婚生子組建家庭,但前提是你得是白人,有趣的是,揭開這種完美家庭生活的虛飾,很容易發現其下掩藏的醜陋。」這是導演喬治克魯尼闡述的創作初衷。這段話搭配《迷鎮兇案》的故事介紹一起食用,會發現,喬治克魯尼並非在拍一個久遠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一個小鎮的兇案故事,他在拍的是美國一直以來的頑疾——種族歧視。
自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的種族歧視再度抬頭。眾所周知,特朗普在總統選舉期間受到白人種族主義團體,包括3K黨高度支持。特別是特朗普號稱要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修築隔離牆及趕走非法移民,受到美國底層白人歡迎。
熟悉的配方,不變的味道。其實長久以來,美國的種族歧視和認為自己能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政客無處不在,他們只是選擇對他們有利的觀點,並非真的尊重某種政治理念。打「民粹牌」的「吸粉」效果確實好,但後果也很可怕。特朗普當選後,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更在華府集會,高舉反猶太的納粹標志,大張旗鼓地活動,才出現了前文提到的8.12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種族暴力事件。
有分析員稱,弗吉尼亞事件進一步顯示白人種族主義運動正在「另類右翼」的旗幟下東山再起。在場的美國人也擔憂表示,「種族問題在美國依舊很嚴重,今天的暴力事件反映美國社會的割裂,如果處理不當,割裂將進一步加劇。」
實際上,近年來造成美國社會「白人至上主義」抬頭的因素很多,除了「911」事件、金融危機、奧巴馬成為美國首位非裔總統等導火索,但更長期的原因在於:因移民潮導致的少數族裔人口增加以及白人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預計2043年前後,美國白人人口比例將不足50%。面對人口結構變化,美國白人沒有心理准備,加之製造業萎縮等因素,白人把焦慮和憤怒都算到了少數族裔和移民身上,而特朗普之所以能成功當選新總統,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
同樣就在2017年,一名黑人青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無故遭遇白人警察當街暴打,在社交媒體引發網民憤怒。過去幾十年來,美國發生多起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事件,並引發大規模抗議遊行和社會騷亂,但涉案警察往往被免予起訴。美國《每日秀》黑人主持人特雷弗諾厄怒批美國警察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稱自己開車的時候「10次里有8次都會被攔下來」,並直斥美國其實存在著「國家種族主義」!
種種事實都在告訴我們,美國宣揚的所謂平等和自由都不過是虛幻的泡沫而已。眼下的情況是,如果特朗普政府經濟政策遲遲不見成效,而其社會政策又不能做出適時調整,隨著美國社會貧富差距繼續加大,美國國內種族關系未來將會進一步惡化。
作為《迷鎮兇案》的男主角,馬特達蒙曾公開表示:「電影雖然是講述五十年代的故事,但實際上是在和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對話。」試問,這樣一部狠狠打臉的電影如何能博得美國本土人民的好感呢?講真,得虧美國的審查制度不能封殺電影,不然《迷鎮兇案》估計連上映的機會都木有了。
川普當選上任時,好萊塢幾乎可以用一片痛心疾首的哀嚎來形容。雖說一年多過去了,正面的diss聲浪逐漸減少,但拿作品扎心這種,既保持了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心,又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可謂一舉兩得啊。
講到此處,不由有點小興奮,1月12日,就可以到影院看這部深刻揭露米國中產階級虛偽生活的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