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在大多數韓國電視劇或電影中都有漢字出現
韓國還叫高麗的時候學的是中文好像,他們的韓文是後來他們的一個皇帝發明的,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且韓國在古核陸代是中國的藩屬國,學漢字是正改逗頃常的,他們很多文獻古籍也都是中文的,韓國人應該知道指兆一些簡單的漢字的吧。
Ⅱ 為什麼在韓國電影會出現中國字
韓國自古以來是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的。在古代,韓國只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韓國就採用漢字進行書寫。起初,漢字只為統治者和高級士大夫所掌握,平民大多是文盲。由於漢語和韓語的差別,全都用漢字來書寫韓語顯得越來越不方便。後來,為了推進國民的文化水平發展,在1446年,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召集了一批學者,主持創造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韓文,即「訓民正音」。韓文是一種拼音文字,但他在結構上依照了漢字的方塊型。在這以前朝鮮的所有文書都是用漢字書寫的。在這以後,韓文逐漸在平民中間普及,而士大夫和貴族依然使用漢字。官方文書也使用漢字書寫。漢字一直被視為正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50年代以後,由於民族主義的原因,朝鮮和韓國政府均下令停止漢字的使用,所有出版物都以純韓文正式文字,民眾識漢字率急劇下降。朝鮮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至今,而韓國則有了另外一種聲音,要求恢復漢字的使用。因為韓文是一種純拼音文字,不利於兒童的智力發展,且朝韓兩國古代的文獻等都是用的漢字,民眾不識漢字會造成很大的文化斷層,無法更好的繼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在一批有識之士的呼籲下,韓國政府開始放寬對漢字的使用限制,民眾對漢字的學習熱情也逐漸高漲。但是由於韓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擺脫漢文化的影響,試圖消除本國漢文化痕跡,韓國首都原名「漢城」,由於這個原因而改名為「首爾」。但是漢字在韓國文化圈中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韓國在一些正式場合會使用漢字和韓文並用。由於漢語對韓語的影響很大,現在韓語中有75%的詞彙為漢語詞彙,包括他的人名系統,你平時看韓劇大概都知道,什麼李英愛,裴永俊,這都是聽起來很漢語化的名字。
Ⅲ 為什麼在韓國電影會出現中國字
比如成語在韓國即可以寫成韓語,也可以寫成漢語。好像漢語更正式吧,而且韓國人的名字有時候也寫漢字,因為韓國語拼寫是一套。在避免一些麻煩時,有時候寫漢語。
而且據說韓國以前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是一個人仿造漢字造的韓國字。如果你學過韓語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多詞的發音就是中國話變一下調。
Ⅳ 為什麼韓國電影里有那麼多的漢字
目前,韓國60%以上的詞彙是漢字的發音或者漢字的意思,好多概念也是從漢語傳過去,離開漢字,有些意思真的難以表達。
韓國的表音字由10個母音和14個子音組成。其優點是簡單易學。即使外國人,只要掌握了拼寫組合方法,也能正確誦讀。不過,能夠誦讀是一回事,能否理解其中的意思卻是另外的事。全部使用拼音文字的朝鮮表音字存在嚴重「盲點」。
僅以韓國的姓氏為例。鄭和丁,姜和康,柳和俞,林和任等均同音。另外,單詞中也存在不少同音異字。例如,故事、古寺、考查、古辭、告辭、枯死等22個單詞同音;詐欺、士氣、死期、社旗同音;電機,轉機,前期,戰記同音;輸入、收入同音……報紙上也經常遇到,因使用表音字母令讀者對其表達意思感到頭疼,需要像猜謎一樣猜想。
正因為如此,韓國政府決定,在法律文件中用韓文取代漢字後,如果存在難以正確表達原意或可以被解釋為多種意思的術語,便在該詞後面打上括弧註明漢字。
Ⅳ 請問有韓國影片,配音為漢語的影片嗎
雛菊
觸不到的戀人
七級公務員
漢江怪物
我的野蠻女友
淘氣少女求愛記
野蠻師姐
那小子真帥
我的野蠻女教師
海雲台
龍之戰爭
狼的誘惑
外出
春逝
我腦中的橡皮擦
假如愛有天意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這些都在國內公映過,每年我們引進的外國影片不超過20部,給韓國的份額也就是一部左右,台灣那邊放得多,題材也沒有限制,可能有國語配音
Ⅵ 我最近再看韓國愛情片 突然發現韓國電影里韓國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漢字 這個怎麼回事
以前韓國/朝鮮人根本就自己的文字,只能借用漢字,但是漢字對於韓國/朝鮮人屬於外來文字,很難完全對應,可以說古代韓國/朝鮮人寫的是漢字,說的是韓語/朝鮮語,打個比方,有點像中國人說話時說的是漢語普通話,寫出來的文字卻是英語.口語和書面語之間是脫節的.
由於使用的漢字和韓語/朝鮮語是脫節的,韓國/朝鮮人學習漢字要比中國人困難得多了,於是在1444年創制了諺文,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韓國/朝鮮文字,這是一種字母文字(也有語言學者認為屬於音節文字),它是表音不表意,其實其作用類似漢語拼音,一個諺文讀音可對應若干個漢字,大大方便韓國/朝鮮人學習文化.
但是古代的韓國/朝鮮人士大夫普遍看不起諺文,認為智力低下學不會漢字的人才會去學諺文,士大夫們強烈抵制使用諺文,所以幾百年來諺文都只在民間流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韓國/朝鮮脫離日本獨立,民族主義興起,很多人認為繼續使用漢字是一種恥辱,遂放棄了漢字完全改用諺文,但是諺文作為一種表音不表意的字母文字,其缺陷是明顯的,因為一個諺文讀音可對應若干個漢字,就像中國的漢語拼音一樣同音字很多,試用漢語拼音來打個比方,feng huo是什麼?你可以把它拼成"風火",也可以拼成"烽火".這就是表音文字的缺陷,所以現在有時韓國人還不得不借用漢字來區分同音不同意的諺文.例如在韓國國會里,"議長"這兩個字就要使用中文漢字來標示.
說到外來詞語的問題,中國"摩托車'里的"摩托'也是音譯詞,香港人的音譯詞可就更多了.而且韓國/朝鮮人的諺文本身一種表音不表意的字母文字,直接音譯簡單明了.
Ⅶ 為什麼很多韓國古裝劇中出現中國字
十五世紀以前,朝鮮一直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包括官方文件都是用漢語書寫的。知道世宗時期才創建了朝鮮民族自己的文字,這種文字屬於窗型文字,屬於表音文字。這種文字非常易學,便於普及。現在好像聯合國關於掃除文盲的一項最高獎就是叫世宗大王獎(大致如此)。不過,這種表音文字有不足,比如漢文中「俞」和「柳」發音相同,寫出來也就一樣,所以必須還要漢字注釋。而且朝鮮文字創立後,漢字依然在朝鮮半島廣泛使用。據記載,當年朝鮮光復後,金日成回到平壤,16條歡迎標語有4條是漢語的。不過,50年代後,朝鮮和韓國都出現了對中華文化的強烈離心傾向,原來在朝鮮文字中隨處可見的漢字在民族主義的強權壓迫下(姑且這么說吧)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