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韓國電影放寬
擴展閱讀
功夫之王電影mp4迅雷下載 2025-02-02 04:53:49
玉子電影高清女主角名字 2025-02-02 04:47:08

韓國電影放寬

發布時間: 2025-01-29 22:57:16

中國是不是對進口電影數量有限制

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的影片可能牽扯到敏感問題中國光電總局不給過就進不了中國院線了,不過網路上你還是可以找到資源的
其二、奧斯卡一些提名電影根本就是一文藝片,中國電影院線基本上不會進這些電影的,因為這些電影基本上都不掙錢,同上,網路上同樣可以找到這些電影的資源,不過你要是影片年代實在太久遠或者這電影真的是太小眾了,那你資源就難找了
其三、確實如你所說,中國為了保護國產電影的發展,對於進口國外電影有著數量限制,目前好像是每年30部的樣子

② 各位覺得近幾年電影審核是否放寬了一些

對啊,現在都什麼年代了,肯定會放寬了一點啊,如果不放寬點,很多電影都是審核不通過的,很多我們想看的電影都看不到。

③ 有哪些觸動人心又有社會意義的韓國電影值得推薦

素媛,陽光姐妹淘,七號房的禮物,婚紗,這些都具有這個特質,很觸動人心,而且社會意義也很大的。

韓國就是有這樣的一個特點,導演們往往可以把一件特別的平凡的事情,拍攝的很感人,而且其中蘊含的道理也不少。

看完一部電影之後,你會發現你很難受的。影片裡面你會有笑的地方,但是往往就是這樣的一個笑容,馬上就轉到了淚點。

而且他們的電影都是題材很廣泛的,首先來說一說七號房的禮物,這部電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體現父愛的電影,要是換做在中國,可能拍攝手法這些又是不一樣了。

影片裡面,並沒有著重卻介紹這個事情,而且重點在於監獄裡面,小女孩怎麼和爸爸見面的事情。很多劇情設置,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這部電影除了展現父女之間的感情之外。

還重點在於展現出權利的問題,監獄長的女兒死掉了,其實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他明明之後就知道根本不是強奸她,但是就是心裡變態,非得要報復他。最後讓男主角背叛死罪,其實他根本沒有錯的。

影片還從另外一個側面展示出監獄的黑暗,和法官的一些錯誤決定。所以這也是影片想要表示的一個方面,公平公正的權利。

素媛更加是一部具有社會意義的電影,裡面講述的本來就是根據社會現實改編的一部電影。我們看完之後,真的很憤怒的,而且在剛開始,壞人還並沒有接受接受到懲罰,看到孩子被性侵之後的一系列事情,真的很心疼的。

④ 借力政策,「國產電影保護月」就真的贏了嗎

偶然在某網站上刷到一個話題,叫「中國真的需要國產保護月嗎?」

當時,我就沉默了,作為一名正在進階的電影發燒友,以及窮忙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我的眼淚簡直要流向太平洋了。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非常的疲軟以及混亂,國家某局決定採用分賬的形式,引進國外電影,以促進電影行業的發展。由於引進數量有限,質量也相對上乘,所以也叫進口大片。(so,國外也是也有爛電影的,只是沒有被引進而已。)

所謂的分賬就是,我給你市場,你給我錢。給不給市場,什麼時候放開市場,我中國這方主導。所以國外電影被某局壟斷經營,而國產電影則自產自銷。

電影市場逐漸出現活力之後,國產電影的形式依然非常嚴峻,許多時候根本就無「質」招架國外電影的沖擊。在國產電影生死存亡之際,國家電影局明智地下達了一個口頭通知:希望各大影院支持國產電影。

這個不成文的「口頭通知」就是「國產電影保護月」的由頭。但是,官方是否認這個說法的。官大大說,「寶寶很委屈,寶寶從來沒有明文規定過保護月。」

官方不成文的規定,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在每年的暑假檔以及2月的春節檔,各種類型的國外電影在電影院集體銷聲匿跡了。主旋律電影、賀歲大片、國產小眾電影爭相上線。出現了國產電影欣欣向榮的景象。要知道暑假檔是全國學生放假的日子,春節檔是全國人民放假的日子。有錢有閑的人多了,去電影院的人自然也相應增多。

在國產電影保護月上映的電影,可謂是占據了天時地利,那是否意味著票房增長呢?

這幾乎毫無疑問是的。一方面,看電影的人都被集中了;另一方面,一些平時沒有機會上院線的電影在保護下上映了,而稍微有點口碑的電影排片量也會大大增加。

那是否意味著,我們的電影一定有高票房呢?

這就不見得了。今年暑假上映的國產電影少說十幾二十部。除了《戰狼2》之外,其他的票房並不盡如人意。這也是《戰狼2》成功的關鍵因素。影片質量相對過硬,暑假檔的所有電影質量根本就沒有辦法跟他硬碰硬,中國龐大的觀影人群幾乎都集中在這部電影當中。

另一關鍵因素則是托國產保護月的福,如果它跟《敦刻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大戰》等好萊塢大片同時上映,想必《戰狼2》也沒有辦法一家獨大,觀影人群勢必分流到其他地方,要最終斬獲55億票房,想必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一方面,《戰狼2》成為了國產電影保護月最大的贏家。而《戰狼2》的成功就是國產電影保護月的成功。

那麼,同檔期的其他電影到底輸在哪裡呢?

很明顯,就是電影的品質的問題。且不說,在電影不好看的情況下,觀眾不願為了支持國產電影而掏腰包。就算是觀眾願意,觀眾也未必耗得起去看電影的這個時間。一部電影2小時,加上來回和等待的時間,去電影院看完一部電影最起碼要三個小時的時間。如果電影院好看,那還好說,如果電影不好看,我們就浪費了三個小時的生命。羅胖提到過一個「國民總時間」的概念,也提到現代的人是越來越不願意浪費三個小時去看一部不好的電影了。

電影是一個非常好的娛樂方式,但並不是無可替代的娛樂方式。

最尷尬的場景是,因為電影品質不過關,觀眾不買賬,票房低迷,轟轟烈烈地國產保護月變得無片可保。在在本該繁榮的檔期,電影市場卻出現萎靡不振的情況。今年,要感謝吳京拍出了一部《戰狼2》,不然,少了這塊「遮羞布」,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尷尬局面就會被赤裸裸地掀開。

電影的票房,本身是屬於市場的范疇,市場是買賣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人們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就算是借力政策,也拯救不了國產電影。更確切地說,是就算是借力政策,也拯救不了國產「渣」電影。消費者不替「渣」片買單,則政策無效。然而,《戰狼2》的成功反過來證明,國產電影保護月對「優質」國產電影的票房是非常有用的。歸根到底,票房還是靠作品說話的。

目前,中國的電影仍然處於一個比較弱勢的階段。政策傾向於保護弱勢片方是無可厚非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也並非是「中國特色」的產物。韓國、印度、義大利、法國等國家也實行了相關電影保護政策。

上個世紀的「銀幕配額制」是韓國代表性措施,它強制規定,每一個影廳每年必須放映146天的國產電影。一年裡有40%的時間,都在放韓國本土電影,保護力度也相當大。不過,韓國電影的發展並沒有依賴這種被動式的保護。2006年,銀幕配額制規定的天數下降到了73天,銀幕配額制的影響力一再減弱。與此同時,韓國不僅放寬了對國外電影的限制,還取消了電影審查制度,採用電影分級制度。這兩個措施,在放寬了對電影題材的限制的同時,讓韓國的導演們能夠學習、致敬各國好電影,極大地促進了韓國電影的發展。

反觀中國,從從1993年的「口頭通知」開始算起,到2004年「不成文」地明確傳達「6月10號至7月10期間,不鼓勵上映國外分賬大片。」再到今年,妥妥地整個暑假期間,都不見國外大片。「國產保護月」前前後後共經歷了24個年頭。這24年間,中國電影票房逐步上揚,中國銀幕總數成為世界之最,而中國電影的總體質量卻一言難盡。

中國電影保護政策,在短期內,在中國電影弱勢的情況下是個合理的存在。然而,長期存在卻無法改善情況,這就非常尷尬了。政策也應該尋思著,如果作為才能更好促進行業發展了。

「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影響力逐漸失靈,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還是靠作品說話。給市場一個滿意的作品,市場還你一份滿意的票房,多麼互惠互利的事情啊。

作為一個有暑假的電影愛好者,真心希望在我有閑有錢的時候,能給我多一些好電影看。畢竟,我窮得只夠看電影了。

ompo��Ӂ��/

⑤ 韓國電影從什麼時候開始風生水起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義。以前韓國跟中國一樣,有相當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並且沒有引用電影分級機制,嚴重製約了電影人的創作空間和熱情。1988年後,韓國廢除審查制度,引進電影分級體制,放開好萊塢電影的配額,允許好萊塢大公司在韓國設立發行公司。韓國電影人創作熱潮突然井噴,不論從製作水平上還是市場反應上,都獲得了極大的進步,把中國電影遠遠的拋在了身後。

所以,我們不要排斥像《小時代》或《爸爸去哪兒》這類的「非電影」的電影的投拍——政策放寬,爛片拍多了,自然也會出好片。